首页 > 文章中心 > 邓稼先阅读答案

邓稼先阅读答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邓稼先阅读答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邓稼先阅读答案

邓稼先阅读答案范文第1篇

阅读教学是职高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关系到职高阶段语文教学目的能否实现和教学要求能否达到全面。本文结合教学实例,探讨了职高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相关策略,以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教学理念。

【关键词】

职高语文 阅读教学 自我阅读

阅读课是锻炼学生自学能力的最佳方法,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必要手段。通过运用多种阅读方式,经过教师适当点拨,使学生能理解文章的布局和作者的构思,在细读课文中形成良好的语感,积累文中优美词语和精彩语段,深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了课堂阅读的能力和经验,在开展课外阅读和积累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时,学生也就有了阅读的方向和技巧。那么,该如何开展有效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呢?

一、在独立阅读中培养学生自我阅读的能力

新课程理念倡导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教师应突出学生在学习和发展中的主体性,细心指导,让学生学会独立阅读和思考。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先导后学的方式,教师先指出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学生再根据这些要求和方法自学;或是采用先学再导的方式,学生先自学,初步理解文章大意后,教师再对其进行引导,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可以采用边导边学的方式,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自学相结合,让学生有目的地去学习,从而领悟自学内容。因此,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能力选择合适的自学方法,再加以引导,通过初读课文,初识文章大意;到逐段朗读,理清段落大意;再到学生口述文章主要内容,整个过程都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例如,在学习《邓嫁先》这一文时,我以读代讲,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然后我提出问题:①在写邓嫁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②为什么把邓嫁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③如何理解文中“邓嫁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以及“如果嫁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自己走过的路吗”。 ④试用一句话说说“我眼中的邓嫁先”。让学生在初步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在课文中寻找答案,在寻找答案的同时,也让学生对课文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然后,让学生对文章中的重点片段进行赏谈,在质疑探究中进行深入理解,如第四部分最后说“我热泪满眶,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通过对这些重点句子的品读,去体会邓嫁先的伟大抱负和精忠报国的伟大精神。 最后,让学生自主交流在学习后的体会和感受,以树立学生为振兴中华民族而读书的伟大志向。

二、在品诵积累中培养学生自我理解能力

学生经过自学和讨论之后,把文中自己喜欢的词句用笔画下来,或做摘录,牢记文章的精彩部分,并说出自己喜欢这些词句的理由或是对这些词句的感受,对文中重点或精彩的词句的意思做进一步的理解和体会。同时,学生将语言信息、语言材料大量地储存积累起来的过程,也是阅读理解能力提高的过程,更是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过程。

例如在学习《再别康桥》一文时,这篇体现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传世佳作,在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中处处展现着精彩的语句,比如:第一节中用三个“轻轻的”定下抒情的基调;第二节中用岸边柳树的倒影倾吐眷恋的感情;第三节中借用康河的水草道出对康桥永久的恋情;第四节中描写榆树下的青潭以融情入景;第五节中借着幻想情感达到;第六节中再由幻想回到现实;最后一节跟开头呼应。很多同学都在反复诵读中做到熟读成诵,并说出了自己喜欢的理由。其中有一位学生说:“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用“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词语,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全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尤其是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让我更加喜欢上这首诗歌。”通过让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在读读、说说、品品中无疑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在深化延伸中提升学生自我感悟能力

在“大语文”教育观念下,阅读教学要立足于课本,但决不能禁锢于课本。学生只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可以课本为中心,向课外辐射,有效地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其语言积累。在阅读过程中,应注重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读物的选取上要保证阅读内容的健康性和丰富性,可提倡学生看一些中外长篇名著,磨炼学生的意志,熏陶他们的情感。

邓稼先阅读答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课后;处理;研讨与练习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据笔者了解,几乎每个学生手中都有很多复习资料,因为这些资料对课后研讨与练习都有详细的注释和讲解,致使很多语文老师对这一部分内容不加利用,把研讨练习与教学割裂开来,仅由学生自己处理。而学生也正因为有了详细的答案,而随便看看,敷衍应对,不能很认真地对待课后研讨与练习。其实,语文课后研讨与练习,对课文内容起着梳理和巩固的作用。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的课后研讨与练习为例,我们注意到,课后的研讨与练习所设计的问题非常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若引导学生利用好课后研讨与练习,可以对所学课文知识内容进行充分的巩固消化,灵活处理好课后研讨与练习,对课堂教学有很多好处。

一、课前导读需重视

现在很多课改学校使用导学案,让学生事先对课文进行预习。导学案的使用,对有自主学习习惯的学生确实很有帮助。而实际上,如果把课后研讨与练习当作导学案来使用,效果也是很好的。人教版教读课文课后一般三道题,自读课文课后一般两道题。这些题目包括整体感知、文笔练习和延伸拓展这几个方面的内容。

例如,七年级下册《斑羚飞渡》的研讨与练习:

(一)熟读课文,完成下面两题

1.文章中详细描述了第一对斑羚试跳成功的全过程,试用自己的话加以复述。

2.镰刀头羊是这场飞渡的组织者,文中重点写了它的哪些表现?谈谈你对镰刀头羊的印象。

(二)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的含义,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为什么说那座桥是“用死亡做桥墩”?

2.“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一事为什么让“我”感到震惊?

3.它(镰刀头羊)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灿烂”只是指那一道弯弯的彩虹吗?

(三)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试给狩猎队写一封信,谈谈你对这件事的看法

我们不难发现,这三道题目,既有对课文全局的把握,也有对课文细节的关注,又有对课文自身的思考,以文本为基础向课外拓展延伸,抓住课文的根本思路,通过这三道题目,学生对课文事先有了整体感知,能够带着问题听课,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课文讲解要结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整合的能力”。以前的练多表现为学生课后回家完成,但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之间展开合作交流。现在的课后研讨与练习主要在课堂上由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讨论来完成。特别是那些针对课文本身的整体感知的练习,教师教学前可以先布置学生根据课后研讨与练习预习课文,带着问题去反复阅读课文,使预习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课后研讨与练习,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讨论完成,学生也在交流中掌握了课文的内容。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人教版设计的研讨与练习,大体上可以说是紧紧围绕课文而设计的,它对教学起着很好的指导作用。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爸爸的花儿落了》课后研讨与练习:

(一)课文中,“我”从爸爸的一席话引出对往事的回忆和眼前事的思考

阅读下面爸爸的三句话,看看课文中哪几件事与这三句话相照应。

1.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2.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学校去,这是你在小学的最后一天了,可不能迟到!

3.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

(二)重点阅读爸爸逼“我”去上学以及毕业典礼后“我”急着回家两部分,讨论下面的问题

1.前一部分回忆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2.“我”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三)“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你可能也有过这样的感受,试结合自己的体验与同学讨论:“我们”为什么既喜欢、又害怕变成大人

结合此课的这三道题,我们不难发现,这些题目紧紧围绕课文设计,与课文是一体的。这些题目的设计不但没有给学生增加负担,还很有效地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教师在讲课过程中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分析课文,就会发现这些问题不仅对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有很大的作用,同时还为学生指出了课文的重难点部分。本人分析了一本《特级教师教学设计精选》中的《爸爸的花儿落了》的教学设计,竟然发现,结合本课的课后研讨与练习设计出来的教学设计,操作起来竟比《特级教师教学设计精选》编写的教学设计更简单,课文讲解要是结合书本所给练习,效果显而易见。

三、归纳延伸要反馈

课文结束后,教师应对课后研讨与练习进行检查反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课后研讨与练习会在讲课过程中由师生互动中不知不觉地把一些问题解决,而对于那些真正能锻炼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少量的拓展性练习就可以留给学生自主完成。因为这些题目需要花一些时间才能完成,教师可以灵活处理,适当给学生提示指导,当作业布置下去,要求学生把这些问题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师再进行检查。如七年级下册《真正的英雄》课后练习:“上图书馆或利用互联网查找资料,了解‘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的一些情况,与同学们展开交流。”

课文《邓稼先》(七年级下册)有这样一道题:从图书馆查找、从网络上检索邓稼先等我国“两弹一星”科学家的资料,分别为他们写小传。

邓稼先阅读答案范文第3篇

一、积极创设课堂互动的氛围

新课标指出,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时要真正实现师生的交往互动,就必须积极创设课堂互动的良好氛围。

首先要构建便于互动的交流平台。比如按照学生不同层次分组结合成4人、6人或8人组,学生相对而坐,便于互动。其次,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要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堂氛围的创设者、交流互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再次教师要做到与学生“心理相容”,让学生在互动中感受到课堂里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感到自己的一举一动都会得到大家的尊重,同时能够体验当教师的快乐。比如在教学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一文,我说:“谁来当老师给同学们范读?”各小组学生都争先恐后地举手示意要求范读,我就让每组选出代表,分别读几段,看谁读得好,然后让学生作为教师的身份来给范读者评价。很多同学深情地朗读,各有特色,把作者对江南冬景的钟爱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这样不仅使学生的主体得到体现,个性得到张扬,而且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也得到了很好地建立。第四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了热情做事才能更加集中注意力,这时的想象力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智慧的火花才能有效地绽放。

二、善于提供课堂互动的机会

课堂上教师给学生表现的机会越多,学生学到的东西就越多,课堂效率就越高。执教者如何设计引导互动呢?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边城(节选)》让学生具体分析翠翠这一人物的内心世界的变化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找出文中的景物描写并具体分析其对表现翠翠的内心世界的作用。学生立即自主阅读文章,圈点勾画作批注,然后小组内合作交流。有的小组选择了首段“天已快夜了……心中有些薄薄的凄凉”,说世间万物都生机勃勃,而小翠的生活却“太平凡”了。她内心骚动不安的爱情,不能像雀子、草木那样热烈勃发,所以,有点“薄薄的凄凉”;有的小组选择了“翠翠坐在溪边……就忽然哭起来了”,说明翠翠满腔心事,却无人能理解。此时看着船上人悠闲安逸的神态,更使翠翠感到孤独寂寞,因此哭了起来;有的小组选择了“月光如银子……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安睡了”,说温柔的月光,天籁般的虫鸣,这一切是那么自然、那么安详、那么淳朴,翠翠和爷爷在这样的环境下说故事,自然的美和人性的美合成一副优美的生命形式。所以景物描写不仅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场所,不仅形象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而且衬托了人物的美。环境美、人性美,这是相得益彰,相互表现的……同学们相互交流着自己的理解,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是学生通过合作讨论进行互动。

再如有老师教学《孔乙己》时,正当同学们沉醉时,老师归结课文,提出了一个问题:“孔乙己最终的命运如何呢?”同学们一下子找到了答案,一起读了出来——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时有个同学提问了:老师我认为“大约”和“的确”两个词矛盾,鲁迅先生是不是用错了?听到他的发问,我赞许地点点头,首先表扬了他,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这个问题,同学们各抒己见,讨论热火朝天……最后答案统一到教参的说法上来了。这是学生通过质疑互动。

另外还有课堂自然推进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有问有答中交流互动,自然生成等。无论哪种方式的互动,都要注意它的合理性,都要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都要发挥其主体地位,挖掘各自的潜能,以利于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三、及时分享课堂互动的快乐

“分享是双向的沟通、彼此的给予和共同的拥有。”双向的沟通,在课堂教学中就是互动;彼此的给予,在课堂教学中就是互动的结果;共同的拥有,在课堂教学中就是及时分享。如外出听一位初中老师的公开课《邓稼先》,文章结尾处引用了“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中国男儿歌》,在教学这部分时,这位老师先让学生理解引用此歌的作用,然后趁机教唱这首歌,师生共同分享,感受情感。一曲《中国男儿歌》,气壮河山,唱出了多少中华儿女的心声,在这节课上同学们也一定唱出了自己的心声,然后让学生合作互动,说说自己的情感。这样的互动既有创意,又适时培养了学生合作进取的精神,在分享中各方面的能力也同时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学习的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这样就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依赖老师传授知识的惰性,自主学习的动力就会自然而然地增强了,教学效果尤为显著。

邓稼先阅读答案范文第4篇

一、基础知识 1.给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汉字。 重荷( ) 喧嚣( ) 下颏( ) 白皙( ) 捋着( ) 荒谬( ) 脚踝( ) 迸发( ) 头颅( ) 黯然( )深suì____ pán____石 chóu____躇 qīn____佩 hè_____然 义愤填yīng_____ wù wù____穷年 jiǒng___乎不同 2.下列加粗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鲜为人知(很少) 死而后已(停止) 兀兀穷年(达到极点) 迥乎不同(不同) B.家喻户晓(了解) 沥尽心血(滴) 气冲斗牛(直冲) 无暇及此(到) C.杂乱无章(条理)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研究) 蒙乃始就学(于是) 鞠躬尽瘁(劳累) D.锋芒毕露(全) 可歌可泣(可以) 潜心贯注(连贯) 心会神凝(领会) 3.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方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B.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C.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 D.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4.下列各句对文意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以议论为线索来结构全文的,全文结构严谨,思路清晰。 B.《邓稼先》一文是作者带着传统意识、全球视野、历史眼光、民族感情而写作成的。 C.《音乐巨人贝多芬》通过作者与贝多芬的一次见面来表现贝多芬在音乐上的巨大造诣。 D.《孙权劝学》以对话描写来推动情节,刻画人物。 5.仿照例句将句子补充完整。 (1)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 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________;________年代里,理想是________。 (2)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他也许________,但有________的烦恼。 6.将人物与作品连接起来。 贝多芬 《漂亮朋友》 莫泊桑 《父与子》 福楼拜 《萌芽》 左拉 《柏林之围》 都德 《命运》 屠格涅夫 《包法利夫人》 二、课内精典语段阅读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1)卿今当涂掌事。 (2)蒙辞以军中多务。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及鲁肃过寻阳。 2.翻译下列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3)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3.写出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并解释。 4.文中用“蒙辞以军中多务”来表现吕蒙的反应。试根据上下文的情境,用人物对话来表现吕蒙此时可能会说的话。 5.孙权劝吕蒙说:“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联系你的体会,说说读书的益处。

三、课外迁移拓展阅读 我的教师 我从小住在偏僻的乡村里,没机会进小学,只在家塾里读书,国文读得很多,历史地理也还将就得过,吟诗作文都学会了,且还能写一两千字的文章。只是算术很落后,翻来覆去,只做到加减乘除,因为塾师自己的算学程度,也只到此为止。 十二岁到了北平,我居然考上了一个中学,因为考试的时候,校长只出一个“学然后知不足”的论说题目。这题目是我在家塾里做过的,当时下笔千言,一挥而就,校长先生大为惊奇赞美,一下子便让我和中学一年生同班上课。上课两星期以后,别的功课我都能应付自如,作文还升了一班,只是算术把我难坏了。中学的算术是从代数做,我的算学底子太坏,脚跟站不牢,昏头眩脑,踏着云雾似的上课,T女士便在这云雾之中,飘进了我的生命中来。 她是我们的代数和历史教员,那时也不过二十多岁吧。“螓首蛾眉,齿如编贝”这八个字,就恰恰的可以形容她。她是北方人,皮肤很白嫩,身材很窈窕,又很容易红脸,难为情或是生气,就立刻连耳带颈都红了起来,我最怕的是她红脸的时候。 同学中敬爱她的,当然不止我一人,因为她是我们的女教师中间最美丽、最和平、最善诱的一位。她的态度,严肃而又和蔼,讲述时简单而又清晰。她善用譬喻;我们每每因着譬喻的有趣,而连带的牢记了原理。 第一个月考,我的历史得九十九分,而代数却只得了五十二分,不及格!当我下课自己躲在屋角流泪的时候,觉得有只温暖的手,抚着我的肩膀,抬头却见T女士挟着课本,站在我的身旁。我赶紧擦了眼泪,站了起来。她温和地问我道:“你为什么哭?难道是我的分数打错了?”我说:“不是的,我是气我自己的数学底子太差。你出的十道题目,我只明白一半。”她就软款温柔地坐下,仔细问我的过去。知道了我的家塾教育以后,她就恳切地对我说:“这不能怪你。你中间跳过了一大段!我看你还聪明,补习一定不难,以后你每天晚一点回家,我替你补习算术吧。” 这当然是她对我格外的爱护,因为算术不曾学过,很有退班的可能;而且她很忙,每天匀出一个钟头给我,是额外的恩惠。我当时连忙答允,又再三地道谢。回家去同母亲一说,母亲尤其感激,又仔细地询问T女士的一切,她觉得T女士是一位很好的教师。 从此我每天下课后,就到她的办公室,补习一个钟头的算术,把高小三年的课本,在半年以内赶完了。T女士逢人便称道我的神速聪明。但她不知道我每天回家以后,用功直到半夜,因着习题的繁难,我曾流过许多焦急的眼泪,在泪眼模糊之中,灯影下往往涌现着T女士美丽慈和的脸,我就仿佛得到了灵感似的,擦去眼泪,又赶紧往下做。那时我住在母亲的套间里,冬天的夜里,烧热的砖炕,点起一盏煤油灯,盘着两腿坐在炕桌边上,读书习算。到了夜深,母亲往往叫人送冰糖葫芦,或是赛梨的萝卜,来给我消夜。直到现在,每逢看见孩子做算术,我就会看见T女士的笑脸,脚下觉得热烘烘的,嘴里也充满了萝卜的清甜气味! 算术补习完毕,一切难题,迎刃而解,代数同几何,我全是不费功夫地做着;我成了同学们崇拜的中心,有什么难题,他们都来请教我。因着T女士的关系,我对于算学真是心神贯注,竟有几个困难的习题,是在夜中苦想,梦里做出来的。我补完算术以后,母亲觉得对于T女士应有一点表示,她自己跑到福隆公司,买了一件很贵重的衣料,叫我送去。T女士却把礼物退了回来,她对我母亲说:“我不是常替学生补习的,我不能要报酬。我因为觉得令郎别样功课都很好,只有算学差些,退一班未免太委屈他。他这样的赶,没有赶出毛病来,我已经是很高兴的了。”母亲不敢勉强她,只得作罢。有一天我在东安市场,碰见T女士也在那里买东西。看见摊上挂着的挖空的红萝卜里面种着新麦秧,她不住地夸赞那东西的巧雅,颜色的鲜明,可是因为手里东西太多,不能再拿,割爱了。等她走后,我不曾还价,赶紧买了一只萝卜,挑在手里回家。第二天一早又挑着那只红萝卜,按着狂跳的心,到她办公室去叩门。她正预备上课,开门看见了我和我的礼物,不觉嫣然地笑了,立刻接了过去,挂在灯上,一面说:“谢谢你,你真是细心。”我红着脸出来,三步两跳跑到课室里,嘴里不自觉地唱着歌,那一整天我颇觉得有些飘飘然之感。 因着补习算术,我和她对面坐的时候很多,我做着算题,她也低头改卷子。在我抬头凝思的时候,往往注意到她的如云的头发,雪白的脖子,很长的低垂的睫毛,和穿在她身上匀称大方的灰布衫,青裙子,心里渐渐生了说不出的敬慕和爱恋。在我偷看她的时候,有时她的眼光正和我的相撞,露着润白的牙齿向我一笑,我就要红起脸,低下头,心里乱半天,又喜欢,又难过,自己莫名其妙。 从校长到同学,没有一个愿意听到有人向T女士求婚的消息。校长固不愿意失去一位好同事,我们也不愿意失去一位好教师,同时我们还有一种私意,以为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一个男子,配作T女士的丈夫,然而向T女士求婚的男子,那时总在十个以上,有的是我们的男教师,有的是校外的人士。我们对于T女士的追求者,一律的取一种讥笑鄙夷的态度。对于男教师们,我们不敢怎么样,只在背地里替他们起上种种的绰号,如“癞蛤蟆”“双料癞虾蟆”之类。对于校外的人士,我们的胆子就大一些,看见他们坐在会议室里或是在校门口徘徊,我们总是大声咳嗽,或是从他们背后投些很小的石子,他们回头看时,我们就三五成群地哄哄笑着,昂然走过。 T女士自己对于追求者的态度,总是很庄重很大方。对于讨厌一点的人,就在他们的情书上,打红叉子退了回去。对于不大讨厌的,她也不取积极的态度,仿佛对于婚姻问题不感兴趣。她很孝,因为没有弟兄,她便和她的父亲守在一起,下课后常常看见她扶着老人,出来散步,白发红颜,相映如画。 在这里,我要供招一件很可笑的事实,虽然在当时并不可笑。那时我们在圣经班里,正读着“所罗门雅歌”,我便模仿雅歌的格调,写了些赞美T女士的句子,在英文练习簿的后面,一页一页的写下叠起。积了有十几篇,既不敢给人看,又不忍毁去。那时我们都用很厚的牛皮纸包书面,我便把这十几篇尊贵的作品,折存在两

层书皮之间。有一天被一位同学翻了出来,当众诵读,大家都以为我是对于隔壁女校的女生,发生了恋爱,大家哄笑。我又不便说出实话,只好涨红着脸,赶过去抢来撕掉。从此连雅歌也不敢写了,那年我是十五岁。 我从中学毕业的那一年,T女士也离开了学校,到别地方做事去了,但我们仍常有见面的机会。每次看见我,她总有勉励安慰的话,也常有些事要我帮忙,如翻译短篇文字之类,我总是谨慎行事,宁可将大学里功课挪后,不肯耽误她的事情。 她做着很好的事业,很大的事业,至死未结婚。六年以前,以牙疾死于上海,追悼哀殓她的,有几万人。我是在从波士顿到纽约的火车上,得到了这个消息,车窗外飞掠过去的一大片的枫林秋叶,尽消失了艳红的颜色,我忽然流下泪来,这是母亲死后第一次的流泪。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吟诗( ) 蛾眉( ) 譬喻( ) 嫣然( ) 2.“学然后知不足”出自哪部书? 3.T女士为什么是同学最敬爱的人?用原文回答。 4.T女士对我帮助的一件事是什么? 5.“因着T女士的关系,我对于算学真是心神贯注”一句说明了什么? 6.如何理解T女士退还母亲的衣料而收下我选的红萝卜。 7.学生们对于T女士的追求者的态度,表现了什么? 8.结尾画线句有何含意? 9.“这是母亲死后第一次的流泪”在文中有何作用? 四、写作 题目:一位与众不同的老师 老师,每天与我们朝夕相处,老师的一举手一投足,老师的谆谆教诲或许只是只言片语,也会让你感受他的个性和风格。只要你是个细心的人,对于点滴的生活琐事,都会敏感地觉察出其性格、爱好、品行、追求…… 要求:①运用一定的描写方法刻画老师的形象。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6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1.略2.C 3.D 4.C 5.略 6.贝多芬——《命运》 莫泊桑——《漂亮朋友》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左拉——《萌芽》 都德——《柏林之围》 屠格涅夫——《父与子》 二、1. (1)当道,当权。 (2)推托。 (3)了解历史。(4)到了……的时候。到。 2.(1)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做传授经学的学官吗? (2)您现在的文韬武略,已不再是吴下的阿蒙了。 (3)鲁肃就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成朋友才告别。 3.“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与一个人离开一段时间后,由于他的变化而应转变对他的看法。 4.略 5.略 三、1.略 2.《论语》 3.因为她是我们的女教师中间最美丽、最和平、最善诱的一位。她的态度严肃而又和蔼,讲述时简单而又清晰。 4.帮我补习算学。5.良好的师生关系会带给学生巨大的学习动力。亲其师而信其教。 6.表现了T女士不慕功利的敬业精神以及对于学生的爱心的呵护。 7.对老师的喜爱之情。 8.衬托作者当时的悲痛之情。9.强调与老师之间的深厚情谊,只有母子情可比。 四、略

相关期刊更多

云南农业科技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四川省教育厅

防爆电机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黑龙江省机械工业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