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八年级生物课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利用多媒体手段,优化新课导入
常言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中,精彩的导入能够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从而引导学生自觉地进入新知学习的情境中,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教师在新课导入时,通过运用课件,将图片、声像等因素综合起来,呈现给学生,能够给人一种如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在不经意间便走进课堂,可谓事半功倍。如我在教学八年级上册在“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一节时,我通过播放上海女足队长高燕捐肾救母的感人视频,并提出问题“高燕为什么会感动国人?肾脏在人体中有什么作用?”视频的播放和问题的提出,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好奇之心,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后我通过在网络上搜集科普短片,运用动画给学生简述肾脏在人体排泄系统中的作用,从而有效的吸引了学生,让学生在兴味盎然的气氛中开始了新知学习。
二、运用多媒体手段,轻松突破重难点
初中学生,由于其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原因,再加上生物学科的系统抽象的学科特点,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中,特别是对于课堂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感到非常难以理解,不明就里,如坠雾中。而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变抽象为直观,将微小放大,给学生提供形象生动而又易于接受的方式。
1.便于资料展示
生物学科,更多的时候需要大量鲜活直观的资料,只有将这些真实的资料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才会从内心深处相信老师,相信教材。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轻松便捷的给学生展示资料,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我国特有的珍稀生物》一节时,对于我国珍稀动植物濒危的现状,学生并不容易理解,为此,为了讲清楚这一内容,我从课外收集了大量的珍稀动植物:如藏羚羊,金丝猴,银杉,朱鹮等的图片,伴上讲解,让学生在丰富的资料中了解了这些稀有动植物物种发展的历程和面临的现状,通过具体真实的数据,学生体会了地球上很多物种濒临灭绝,我们要自觉的加入到稀有动植物保护的队伍中,从而维护大自然物种的多样性。再如在教学八年级下册“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时,初中学生对化石的概念,不易理解,我便借助网络,给学生搜集了动植物遗体的化石,同时结合学生喜好,给他们出示恐龙蛋化石,播放化石是如何形成的录像,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总结出了化石的概念,加深了印象。
2.可以化静为动
生物现象的发生发展过程,是一个静态缓慢的过程,很多学生对于这些变化,并不能够真正的理解,所以也就给生物学习带来了困难,长此以往,就会形成认知障碍,而采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将这一缓慢静态的过程逐步展开,化静为动,让学生亲历,从而突破这一教学难点。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植物的生殖”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动画:花粉粒落在雌蕊柱头上,然后,逐渐开始萌发,花粉管先伸出一点点,再慢慢地生长,在花粉管中形成的两个伴随着花粉管的伸长而缓慢的向下移动,同时随着花粉管从珠孔进入而伸入到胚珠中。然后两个从花粉管出来,分别与卵细胞和两个极核结合。通过这样的过程,将课本上静态的知识转化为生动形象的画面,将抽象的知识通过具体的过程展现,让学生一览无遗,教学重难点也得以轻松突破。
3.便于总结知识
由于课堂知识点较多,教学内容又比较繁琐,传统的课堂总结费时费力,效果还不是太好。而运用多媒体来呈现,既方便直观,学生看起来又一目了然。如“鸟类”一节,涉及到的知识点多,内容庞杂,在最后总结时,我通过放映课件总结,既省时省力,知识的脉络又清晰可见。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高效进行练习反馈
课堂教学时,必要的练习,既可以给我们了解学情,把握教学的侧重点提供帮助,也可巩固学生知识,而使用多媒体进行练习设置,既便捷又灵活。尤其是技术在课前预制的一些典型问题,教师通过按钮,可以及时呈现,在学生回答出现错误时,教师还可通过一些动画提示如“答错了,再努力哦”、“您答对了,请再接再厉” 等温馨的提示来鼓励学生。将枯燥的训练转化为形象生动,图文并茂的画面,不但促进了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而且大大愉悦了课堂气氛。
四、运用多媒体,优化课堂反思
教学活动的过程,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过程,更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每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教学的效益。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更清晰的显现课堂教学的轨迹,记录教学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教师在教学完成之后,进行课后反思时,问题的发现及补救便显得更加容易。
关键词: 多媒体 初中生物 高效课堂
1.多媒体在生物课堂上的高效使用
1.1利用多媒体进行问题情境创设
我国新课改推行以后,各大院校都开始重视情景教学方法的使用,而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则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情景教学方式,例如,利用多媒体播放生物实验图片、Flash、视频等帮助学生了解、掌握生物课知识点,这些方法的运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另外,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相关问题情境的创设,对故事角色进行创设、引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进行想象,调动学生的猎奇心理与探究欲望;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要学会话题设置,达到吸引学生对所讲问题的关注的目的。
举例:在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保护生物多样性》一课进行讲授时,教师可以通过网上资料的收集,在课堂上播放相关视频,如羚羊被无情猎杀、东北虎踪迹难觅等视频,让学生形象直观地认识到当前动物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以及保护动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此外,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适时播放《丹顶鹤的故事》的MV,歌曲中一名女大学生为了保护一只受伤的丹顶鹤而献出生命的故事,将会感染很多学生的情绪,在这样的情境下进行教学,必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除了以上视频外,教师还需要对学生进行积极正面的影响,让学生适当观看一些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成功案例,这样可以有效调节学生紧张情绪,有利于学生保护生物观念的形成,同时达到教学目标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要求。
1.2采用多媒体进行抽象知识的呈现
生物教课的一大难点在于其部分知识内容的抽象性难以理解,例如,有些生物现象的时空跨度性非常大,需要经过几天、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察觉到它的变化,而有些生物物种甚至连教师也不曾见过,更别提学生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往往通过课本上的语言描述或者挂图等为学生讲述,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知。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生物课堂上的运用很好地解决了这一困扰,教师可以通过课件的制作将静态的生物现象转化成具体的、动态的、立体性的内容,实现形、声、图的完美结合,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生物现象的变化,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例如,教师在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种子的萌芽》一课进行讲授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动画展示的方式让学生认识种子的发育过程。这样的授课方式克服了传统课堂实验观察的缺点,并且节约了授课时间,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识,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可以说这是一种新型、简单、高效的学习方式。
1.3利用多媒体攻克教学难点
生物是一门研究生物形态与生理特征,以及进化方面知识的学科,其中部分知识学生难以理解,传统教学中,如果遇到这些难点教学内容,教师时常出现词语贫乏、无从下手的尴尬局面,而如今多媒体的运用在对知识的教授方面起到了化难为易的作用。教师在对难点知识进行讲授时可以配合多媒体大屏幕的问题提示进行针对性讲解,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将出现的问题一一解决。
例如,教师在对七年级上册生物《开花与结果》一课进行讲授时,可先用多媒体进行花朵图片的展示,将学生带到相应情景中,之后,教师可以设置一系列问题,如花朵有哪些结构、花蕊的作用等,让学生边观看图片边思考问题,实现情景与问题的双向结合,带动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思考能力,一举多得。
1.4采用多媒体构建学生全方位知识体系
生物学研究对象具有从古代到现代的极大跨度性,其包含的知识瀚如烟海,博大精深。传统课堂的时间与空间局限性,极大地影响了这些生物知识的大量呈现与传播,如今,多媒体在课堂上的运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生物知识的呈现量,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了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视野,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全方位构建。此外,从素质教育角度而言,学生学习生物兴趣的提高,将有利于学校对学有所长人才的培养。
2.多媒体使用的注意问题
多媒体虽然为生物课堂教学带来了如此多的好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对其滥用,而是要合理运用。教师要结合课程内容,进行课件设计,不能一味使用现成课件,否则将失去多媒体在课堂上使用的意义;教师在对课件设计时,不能太过花哨,否则容易影响学生注意力,不能喧宾夺主;此外,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时要注意与学生的沟通交流,避免课堂的机械造成师生感情的缺失。
参考文献:
[1]田玉秋.以多媒体为平台,构建高效初中生物教学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6(2):165.
[2]刘彤军,李斌.利用多媒体构建初中生物高效课堂[J].新课程・中学,2014(5):56.
关键词:教材;知识点;生态学;中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4-0274-0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人炸、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危机等生态学问题愈来愈重视,在教育领域加强生态教育已形成共识[1-2]。近百年来,我国主流生物教材中生态内容逐渐增加,教材中的生态学内容越来越丰富,知识点逐渐增多[3]。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中学生物教材内容改变了以学科为中心设计教学内容的做法,构建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加深了中学生对生态环境的理解,强化了生态观教育[4-5]。目前,我国初中、高中阶段的新课标教材中生态知识点灵活多变,各章节生态内容多而散,生物教材中究竟有多少生态内容缺乏量化数据。笔者团队结合中学教育实践,对初中、高中现行教材的生态内容进行了统计,为准确掌握生态学基础教育现状、提高中学生物课程教学质量提供参考资料。
一、中学教材中生态内容的统计方法
(一)调查方法
1.教材样本及调查地点。教材样本均为国内现行广泛使用的版本。高中生物教材为人教新课标版高中生物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分必修一、必修二和必修三3个部分。数据调查地点为德庆香山中学。
初中生物教材使用苏教版生物教材(江苏教育出版社),分初中七年级上、下册和八年级上、下册。数据调查地点分别为肇庆第一中学和罗定黎少中学。
2.知识内容统计方法。采用段落法、版面法按章节分别统计生态知识点,并对涉及生态内容的重点难点以及实践教学按探究实验、技能训练、讨论、社会实况、知识拓展等知识内容进行分类。
(二)教材中生态内容分类统计
1.段落法。生态知识点百分率=(生态内容的段落数/总段落数)×100%。
2.版面法。生态知识点百分率=(生态内容的版面/总版面)×100%。
3.重点、难点统计。生态知识重点百分率=(生态内容的重点知识点数/总知识点数)×100%;
生态知识难点百分率=(生态内容的难点知识点数/总知识点数)×100%。
4.理论、应用内容统计。生态理论知识点百分率=(生态内容的理论知识点数/总知识点数)×100%。
生态应用知识点百分率=(生态内容的应用知识点数/总知识点数)×100%。
5.图表内容统计。生态内容图解百分率=(生态内容的图解数/图解总数)×100%;
生态内容表格百分率=(生态内容的表格数/表格总数)×100%。
6.实践教学统计。实践教学内容包括探究实验、技能训练、讨论、社会实况以及知识拓展5个部分,生态内容实践教学统计方法如下:
探究实验生态内容百分率=(生态内容的探究实验个数/探究实验总数)×100%;
技能训练生态内容百分率=(生态内容的技能训练个数/技能训练总数)×100%;
讨论生态内容百分率=(生态内容的讨论个数/讨论总数)×100%;
社会实况生态内容百分率=(生态内容的社会实况个数/社会实况总数)×100%;
知识拓展生态内容百分率=(生态内容的知识拓展个数/知识拓展总数)×100%。
二、中学教材中生态内容的分析
(一)高中生物教材生态内容分析
高中人教版生物教材涉及生态学的知识相对集中:高中一年级生物教材的必修一和必修二部分很少涉及生态内容,生态内容集中于高中二年级的必修三,全书共六章内容,均涉及生态内容。
从生态知识点的统计看(如表1),段落法和版面法统计的生态内容分别为51.46%和53.85%,生态内容占生物教学的一半以上。从教材的重点难点角度看,生态内容分别占37.9%和47.06%,难点比例高于重点内容,表明在生物教材中生态学内容更难掌握。图表有助于学生掌握理解复杂的生物教学内容,生态知识图表分别达到58.82%和27.27%,在生态内容教学中使用图解占全书的一半以上。生态内容的理论部分为58.7%,低于应用部分的75%,表明教材十分注重生态内容的应用知识的教学,旨在加强生物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
高中生物实践教学生态内容分类统计结果见表2,除知识拓展板块外(43.48%),探究实验、技能训练、讨论和社会实况板块的生态内容均超过一半以上。其中,探究实验板块生态内容最高,达80%。探究实验和技能训练生态内容的高比例体现了教材对高中生动手能力方面的培养力度。
(二)初中生物教材生态内容分析
初中一年级(七年级)和初中二年级(八年级)生物教材生态内容统计如表3。段落法和版面法统计的初中一年级教材生态内容分别为20.11%和22.8%,初中二年级分别为57.66%和59.14%,表明初中二年级的生态内容高于初中一年级,其生态内容均在50%以上。
从教材的重点难点角度看,初中二年级生态内容的重点难点均高于初中一年级,增幅分别为46.54%和22.49%,重点内容增多,难点内容减少。从图表使用情况看,初中二年级的生态内容图表分别占49.79%和72.86%,在生态内容教学中使用图解和表格约占教材的一半。其中,初中二年级表格的使用是初中一年级的8.75倍。从生态内容的理论和应用比例来看,初中一年级生态内容的应用部分为62.2%,略高于理论部分的50.67%;初中二年级生态内容的理论和应用比例较为接近,分别为57.14%和56.7%。
初中生物教材实践教学板块分为探究、观察、讨论、实验、阅读5个类型(表4)。初中一年级生物教材实践教学板块安排数量较少,均涉及生态内容,各个类型生态内容所占百分率均为100%。初中一年级生态知识简单且分散,生态内容的实践教学比例未能体现出各个实践教学板块的差异。初中二年级生物教材中,除实验板块外(20%),探究、观察讨论和阅读板块的生态内容均超过58%以上。其中,讨论、探究、阅读板块生态内容较多,而实验板块生态内容较少。
三、讨论
从生态知识点的统计看,高中一年级教材未涉及生态内容;段落法和版面法统计的高中二年级教材生态内容百分率分别为51.46%和53.85%(如表1);初中一年级教材生态内容百分率分别为20.11%和22.8%,初中二年级教材生态内容百分率分别为57.66%和59.14%(如表3),版面法统计的生态内容百分率均高于段落法,表明版面法知识点统计值偏高,可能与教材的版面设计、排版特点有关(如为排版美观使用的版面留白)。
从重点、难点、图表、理论和应用生态内容的统计结果看,高中的生态内容教学较为集中,充分使用图表很好地解决了生态教学难点问题。探究实验、技能训练、讨论、社会实况和知识拓展板块生态内容比例高,相比理论教学,应用性、实践性强的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分量在50%以上,体现了对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的培养意图。初中生物教材中的生态知识比较分散,仅有少量章节生态内容比较集中,如初中二年级教材的第十八、第十九和第二十章几乎全部为生态学的内容。初中生物教材的知识点比较注重于实际生活的联系,实践教学中的生态内容较多,其中初中一年级的课后训练板块均与生态学知识相关。在实践教学板块的安排上,缺乏动手能力训练的内容。
生态学知识具有名词概念多、涉及学科庞杂、交叉渗透知识多、教学内容抽象、不易理解等特点,生态学教学过程需要加强理论和实践教学的结合[6]。高中阶段和初中阶段的生物教材一般将生态内容安排在生物教材的最后部分,有利于学生对生态教学内容的把握,将课本知识密切联系社会生活与生产实际。一般来说,高中的软硬条件建设多优于初中,初中条件较差(如生物实验室建设、生物仪器设备配置等),开展实践教学能力初中阶段存在更多困难。现行生物教材的实践教学,初中阶段主要体现在应用拓展方面,如观察、讨论、阅读。高中阶段加强了实践实训方面的教学,如探究实验、技能训练等,学生动手能力大为提高。
四、结论
段落法和版面法均适合教材的生态内容知识点统计。中学生物教材的生态教学内容主要在初中二年级、高中二年级阶段,生态内容百分率均在51%以上。
从重点、难点、图表、理论和应用角度统计的生态内容结果看,高中的生态内容教学较为集中,初中生态知识比较分散。在实践教学板块的安排上,高中阶段的探究实验、技能训练等板块生态内容比例高,初中阶段生态内容偏少,实验板块仅为20%,缺乏动手能力训练的内容。
参考文献:
[1]赵占良.生物学教育引入生态文化内涵的思考[J].裸程・教材・教法,2007,27(11):74-77.
[2]张英泽.新形势下中学生生态观教育之我见[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12):106-107.
[3]范薇.我国中学生物教科书中生态学内容的变迁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37-38.
[4]陈小美.中学生物学新教材生态学思想初探[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6):133-135.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初中生物教学;实验教学
一、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过量使用多媒体技术
现阶段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已经将多媒体作为主要的课堂教学手段,很多初中生物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制作课堂教学课件,几乎将全部的心思都花费到制作课件视频上,而忽视了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精心钻研,忽视了教学重难点与疑点的分析,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2]。同时,过度使用多媒体,也会造成学生审美疲劳,使学生分不清主次,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效。
(二)多媒体教学功能未被充分挖掘
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虽然经常使用,但是其教学功能仍然没有得到深入挖掘,这降低了多媒体教学的效用[3]。从大量的教学实践来看,当前生物课堂使用多媒体应用表面化,教学功能未被充分挖掘。主要表现为,在视频播放、音频播放、文本呈现、动画效果展现等方面应用不到位,以致初中生物的新课导入、知识解读、知识体系构建等方面未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将多媒体与实验教学结合,重点分析实验步骤
初中生物虽然是学生学习生物的初阶知识,但其仍具备生物学科本身的实践性、操作性及逻辑性,初中生物教材中也包含着许多实验课程[4]。在传统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中,往往是教师直接讲解实验步骤,学生既无法亲自体验实验操作,也无法直观看到实际操作过程,对实验的步骤与现象始终停留在一知半解的程度。针对此,初中生物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在网络平台中寻找相应的实验操作教学视频,或者是教师自己进行实验操作、自己讲解、自己录制视频,教师可以在实验视频中重点强调实验步骤的分解部分,细化实验细节,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与理解相关实验内容[5]。以初中生物教材中“血液”方面的学习内容为例,教师可以以本章节教学内容为课堂核心内容,进行“观察血细胞、血浆”的实验。首先,教师要在课前准备教学视频,并且在视频中重点强调操作手法与注意事项,说明做此实验的教学原因与目的;其次,在课堂上播放此视频,让学生观察视频中的实验操作,遇到重点部分,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暂停”“重放”等功能,让学生重复观看重点操作部分,加深学生印象,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实验。
(二)转化生物抽象知识,强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初中生物知识较为复杂,很多知识点都是抽象的,教师在讲解时,学生只能够被动地接受、理解那些看不见、摸不到的抽象化的知识,从而导致很多学生认为生物的学习难度较大。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讲解一个生物知识仅仅需要利用教材、黑板就可以开展教学,学生无法从片面、不立体的讲解中真正理解生物知识、掌握生物原理。针对这种情况,初中生物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引进课堂教学,将较为复杂的知识通过简单的逻辑结构图或视频呈现出来,简化学生的思维,将抽象的生物现象通过视频及图像的方式表现出来,让学生产生直观印象。以人教版初中生物学教材八年级上册中“细菌与真菌在自然界的作用”课堂教学为例,首先,教师要准备一些关于真菌与细菌作用于物质的视频短片及图片,让学生对真菌和细菌的作用产生直观的印象,避免学生对真菌及细菌对物质的作用产生认知混淆;其次,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观察视频中“腐乳的制作过程”,教师可以将视频中制作腐乳的等待的时间部分剪除,直接让学生观看制作之后5天、10天、15天之后的变化,让学生能够明显地看到腐乳原料的变化,从而对细菌与真菌的作用形成正确的认知与理解。
(三)利用多媒体讲解疑难知识点,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
初中生物知识较为复杂,对初中生来说具有一定的理解难度,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善于利用多媒体讲解课程中的疑难知识点,将疑难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以便学生学习,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6]。对于初中生物教学中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文字、图片、视频和声音等功能进行呈现,帮助学生理解。同时,配合多媒体重复播放、慢放、快放、放大等功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长此以往,学生自然能够理清知识脉络,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以人教版初中生物学教材八年级上册中的“染色体”一课为例,教师讲课时,不少学生反映对染色体变异部分的知识点难以理解,无法形成系统的知识认识,更不能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对此,教师可以设计染色体变异教学视频,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借助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首先,教师带领学生回忆上节课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知识点,引出染色体变异概念,导入新课;其次,通过多媒体图片功能展示染色体结构图及其变异图,并提供实例,如有子西瓜和无子西瓜等,学生通过观看有子西瓜细胞染色体组成图,以及无子西瓜的染色体变异图,真切地看到染色体结构及其变异的具体过程、结果,知道了什么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及变异的基本类型。在多媒体教学下,教师从上节课内容的回忆导入染色体变异概念,到讲解染色体结构,再到讲解染色体变异及基本,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建立了关于染色体变异的知识体系。而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利用口语讲述染色体结构变异的过程、结果,学生对染色体变异的理解停留在书本和想象上,自然难以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采用多媒体教学后,知识通过图片、视频等载体形象地展示出来,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则易于建立知识体系。
有效生物实验教学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究能力。因此,生物教师应与时俱进,相应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需要进行转变。现用教材在实验教学中存在实验与当地季节不符,实验材料难以准备,有些实验时空跨度大,有些实验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同时在生物实验活动中,学生虽积极性高,好奇参与意识强,但也存在好动爱玩、自控力差,喜欢动手而懒于动脑等缺点,实验课容易出现无序、低效等问题。那么生物实验如何实现有效,达到统筹优化呢?结合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功能,优化实验过程,做到省时高效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认为:教育在本质上是“经验的不断改造和改组”。例如在做“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时,从“学生设计方案到唾液提取,水浴等待,最后结果分析”,整整需要一节课的时间,那么其他消化器官功能教学还另需一课时。笔者在做此实验时,充分利用课下发挥小组间合作的功能,小组明确分工,设计实验方案,具体到用几支试管,几组对照,每组对照需要的材料和条件;组长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前收集好唾液,教师提前准备好热水。等到上课时,学生就按照实验设计直接进行实验探究操作;在水浴10分钟等待中,组长谈怎样提取唾液(某些组员可以练习),同组学生预测实验结果;水浴后对结果进行分析评价。此实验在课上仅用了15分钟。小组合作使每个学生都有分工,做到人人有事干,个个有收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创造热情,而且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合作精神,都能分享到实验成功的快乐,达到省时有效。又如在“探究烟草(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时,也是由学生设计方案,提前配置好溶液的浓度,绘制好统计表格。上课时,各小组分工探究不同浓度溶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让学生参与实验的准备、实验课的管理、实验计划的制定,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实验过程的了解、实验作用的理解,使学生变要我做实验为我要做实验。同时还必须让每个学生亲自去做每一个实验,确保每个学生都动手。强调探究实验的目的并不在于获得全班学生的统一结果,而重在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探究过程中去,让学生懂得科学的探究方法,合作创新意识得到发挥,体验到课堂主人的快乐,教师会因为学生的出色表现而体验到有效实验教学的快乐。
2 充分利用当季资源,创造性使用教材,达到有效
实验
七年级课本安排的顺序是先探究多细胞生物,再探究单细胞生物。而在学生学生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并练习了制作玻片标本后,笔者把进入冬季才能学习的“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草履虫”提了上来,因此时河水中的草履虫还有迹可循,这样既巩固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又不失教材结构完整。
又如在八年级刚开学时,笔者就指导学生探究制酸奶的方法和过程,因当时气温还很高,无需再创设温度条件。笔者以和学生平等的身份亲自参与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并且在师生关系平等、信任的基础上,让学生勇于展示自己的才华,勇于实践。在品尝自己制的酸奶时,拉近了师生关系,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而且由于亲自做过,对以后进入冬季才探究的细菌和真菌的培养过程,已有了通俗的理解。
只要教师敢于探索,充分利用当季资源,创造性使用教材,大胆地进行实验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教材的弊端,达到有效实验。
3 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装,选用经济的实验用具,做
到省材有效
例如在探究种子萌发产生二氧化碳时,书中的装置较为复杂,对于密闭性有时控制不严,而且耗时较长,几个班的教学要同时准备好几套这样的装置。学校没有此实验装置,教师还要自行准备器材安装。因此,笔者采用饮料瓶装萌发的种子,瓶口蒙薄塑料,用橡皮筋固定好达到瓶内密封。瓶盖上穿插可弯曲的饮料管备用,期中饮料管的长端朝向盖外,管的短端朝盖内(见图1)。一般室温20分钟后,把饮料管的长端先放入装有石灰水的试管中,再用短的一端刺破瓶口薄塑料,同时瓶盖正好盖住瓶口,防止瓶内气体泄漏,轻轻挤压塑料瓶,让学生观察石灰水的变化,(实验现象非常明显)并讨论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
此实验装置简便,操作简单,可学生自己组装操作,变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实验教学就是要鼓励学生多动手动脑,既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培养他们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这样做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实验探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既省时省料,又强化了实验效果。
4 利用多媒体课件再现微观世
界,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多媒体作为现代教学辅助手段,在实验课上也发挥着重要功能。有些实验,往往受实验仪器的限制,总有一部分学生无法看清整个实验过程,适时适量地应用多媒体手段辅助生物课堂教学,通过眼、耳、口、手、脑同时并用,优化了学生的视听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得到和谐的发展,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例如,以前在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时,虽然提前准备好小鲫鱼,课上学生操作了很长时间,也很难找到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我于是放弃学生操作,而是选择多媒体视频课件展现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毛细血管。通过观察很快找到静脉、动脉,并能分辨特征加以形象记忆,效果佳。当然选择什么样的鱼来探究此实验,还需进一步对比选择。
总之,针对实际,对实验统筹优化,定能实现有效实验,以便充分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挖掘教师的潜能,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手段和策略去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和教学质量,把学生培养成适合时代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