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护理专业探索

护理专业探索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护理专业探索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护理专业探索

护理专业探索范文第1篇

1急救护理在高职护理专业中的定位与重要性

急救护理是护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主要研究各类急性病、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等急重症患者抢救护理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是在学生具备了公共文化课程、医学基础课程、临床专科护理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在专业体系中处在承前启后的重要位置。其主要任务是培养高职护生对常见急、危、重症患者的识别、观察和救护能力,具有专科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等特点。护士在面对急危重症时能否及时无误地做出判断和救护,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危。快速、准确的判断、及时有效地抢救对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预后,提高救护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急救护理课程的教学效果与护生今后紧急状态下的工作质量有密切的联系,在护理专业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2高职护理专业急救护理教材的现状

2.1教材的改革与建设有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

2009年笔者对2000年以来在全国范围内使用的,人民卫生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和部分大学出版社等出版的高职护理专业使用的《急救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急诊护理学》、《急症急救与重症护理》等相关教材进行随机调研,调查发现:现行护理专业使用的《急救护理》教材的改革方向很明确,都在努力根据高职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探索高职护理专业教育的《急救护理》教材建设方向,并且有了突破性进展,具体表现在:(1)在教学目标上高度强调知识、技能、态度的完整统一,在教材结构上以急救护理学的组成为主线,在教学内容上紧密联系临床护理实际以各项护理技术为重点[1]。(2)开始将护理程序贯穿于急危重症患者救护的教学过程之中,重视急救技术和抢救仪器的使用[2]。(3)在重视让学生掌握各种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强调对其急救意识和严谨思维方法的培养,打破了传统的只重视知识的自身要素,而忽视对学习者思维和情感培养的编写模式[3]。(4)教材重视贴近前沿,突出救护的整体性,能力目标符合岗位要求和高职学生的特点[4]。

2.2尚存一些不足需要深入的研究整体的优化

高职护理专业《急救护理》教材尚存的问题:从教材的体例结构和内容设置方面看,其医疗化的设置弊端尚未完全纠正,教学内容的构成通常是“急救基础知识+常用急救技术+各科危重症抢救+常见急症救护+重症监护”等模式。教学内容的设置与护理岗位对知识及技能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以临床急救护理工作为导向进行专业教学的内容还缺乏。对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的重视程度较高,但针对高职学生学习特点且符合岗位需要的急救护理教学内容的研究还需要深入地进行。

3急救护理教材建设的思路

高职护理专业《急救护理》教材的结构与内容设置,应立足于职业教育的目标和护理岗位的实际需要,按照工作过程组织学习过程。职业行动的过程总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的,所谓“完整行动模式”[5],它可以划分为:明确任务/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做出决定、实施计划、检查控制、评定反馈。要培养学生在工作中处理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必须重视“完整行动模式”这一系统化过程的每一个阶段[6]。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从而使护理专业急救护理的学习者迅速成长为能胜任急救护理岗位的工作者。

3.1高职护理专业《急救护理》教材及教学目标的定位

急救护理是护理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和必修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具备常见危重症救护,一般监护、急救护理技术操作的能力;熟悉急救护理工作的内涵及流程;能够有效地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具有应用所学知识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护理能力;能够对急救设备、药品及物品进行管理。并且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工作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3.2高职护理专业《急救护理》教材的内容设置

职业教育要想培养“解决综合实践问题”的能力,必须让学生有机会在涉及技术、社会和环境等因素的真实工作环境中,过程完整地解决一次实际问题。高职护理专业《急救护理》课程应采用以行动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进行设计,整个学习领域由若干个学习情境组成。学习情境的设计主要考虑以下因素:(1)学习情境的设计是根据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思想的要求进行。学习情境是在职业院校实训场地对真实工作过程的教学化加工,以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为目标。(2)学习情境的前后排序以符合学生认识的规律为依据,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3)学习情境设计的过程中尽可能地考虑覆盖急救护理的院前、急诊预检与分诊、观察与护理、抢救、一般监护技术等。

3.3高职护理专业《急救护理》教材的体例结构

根据学生认知的特点以及岗位的特性,对学习的内容进行组织编排。学习的任务由院前救护到急诊科救护,再到急诊科重症监护,直至灾难事件的救护,实现由简单救护到繁杂救护的过渡。删除前期课程已经学到的单项技术操作的内容,以综合项目任务为主设置学习任务,学习任务应源于临床实际的典型工作任务,并具备学习价值。每个学习任务都由学习目标、内容结构、学习任务描述、学习拓展4个部分组成。

3.3.1学习目标

完成本学习任务后,预期学生应当能够达到的行为程度。

3.3.2内容结构

用图式化表示学习与工作内容的要点。

3.3.3学习任务描述

包括3部分,一是学习任务的知识要求;二是任务分析,其编写体例依据现实工作的流程顺序递进,以帮助学生通过任务的学习学会工作的过程;三是评价与反馈,通过项目评价、学习情况反馈了解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以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3.4学习拓展

为了满足学生更高层次需要而设置,是对学习任务的延伸。

护理专业探索范文第2篇

关键词:护理专业 生理学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7(a)-0069-01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教职成(2008)8号]文件中明确指出:“深化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突出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提高其就业创业能力”。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形态学与技能学的转折点,也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其涵盖内容非常广泛。为了培养出高素质的适用性人才,我们对护理专业生理学教学做了以下改革。

1 理论教学的改进

1.1 理论教学结合临床护理实践,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生理学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的基础上,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临床有相当广泛而密切的联系。以往在教学中强调理论教学,缺乏与临床实践的联系,因此学生学习生理学时感觉枯燥乏味,兴趣不高。而进入临床护理阶段又因生理学知识的遗忘,不能深入理解临床知识。针对以上问题,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注意穿插一些与生理学有关的临床护理实践事例,使生理学理论教学带上了护理特色,充分发挥生理学的“桥梁”作用。例如讲兴奋性的指标时结合临床给患者进行肌肉注射时要求“两快一慢”,即进针快、出针快、推药慢,可减轻注射时的疼痛,就是因为“两快”缩短了刺激作用的实践,“一慢”降低了刺激的变率,二者均减弱了刺激强度的缘故;在讲述静脉血压时,可联系到在临床上输液治疗休克时,为防止输液过多过快,引起静脉回心血量过多,造成急性右心衰竭,常将中心静脉压作为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的指标;在讲述皮肤散热方式时,可联系到在临床上对于高热的病人,护理人员要用冰袋、冰帽或进行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温处理。对每个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都急切的想知道在护理过程中会遇到怎样的问题和如何去解决。这些案例的引入,激起了学生兴趣,产生了探索问题的欲望,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1.2 优化教学手段

生理学是医学基础课中学生首次接触的机能学科,其理论性强,教学学时有限,学生在学习时感到枯燥和难以理解,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影响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是借助现代化的媒体达到辅助教学的一种工具,其声、形、景、动静结合等多样的表现形式,将文字、表格、图片、动画和视频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可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生动地把难点易化,把微观的事件放大,把宏观的事件缩小,把复杂的事件简化,把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不但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还增加了学生整体思维及分析推理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中知识线条清晰、知识密度提高,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教学信息量不断增加和课时有限的矛盾。学生在形象化、趣味化地接受知识过程中,充分锻炼了想象、推断和立体思维能力,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2 实验教学的改进

2.1 编写生理学实验指导

生理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生理学的基本操作,了解生理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进一步了解获得生理学知识的方法,验证和巩固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及提高学生对实验中各种生理现象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校使用的生理学教材没有配套的实验指导,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效果。因此,我们生理教研组的教师编写了力求体现新课标特色的实验指导书。实验指导书的编写一方面给教学带来了便利;另一方面改变了学生写实验报告不规范的现象。

2.2 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

我们在实验中发现,有不少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表现出动手能力差、操作不规范的现象。其原因有:(1)不重视实验,将实验当成观摩课;(2)学生人数较多,动物数量少,学生动手机会少。基于这一情况,在实验课的初始阶段,我们给学生至少安排一次基本操作训练。训练内容包括:常用仪器和器械的介绍;常用操作,如全身麻醉、局部麻醉、皮下注射、颈总动脉插管、迷走神经的分离、交感神经的分离等。通过基本操作的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明显提高了,有利于实验课的顺利进行。

2.3 优化实验内容

为了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我们根据课程标准对实验内容进行了改革。保留一些验证性实验的同时,增加了综合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性实验的操作难度较大,观察项目较多,涉及到多个系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

3 开展生理学知识竞赛

生理学的理论性强、内容繁多,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帮助同学们掌握更多的生理学知识,我们在学期末举办了生理学知识竞赛。每个班通过初赛选出3名代表参加全校性比赛。赛题有必答题、抢答题、你来比划我来猜、小组必答题、风险题和观众题等。奖品设置了个人奖和团体奖。通过生理学知识竞赛一方面同学们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加深了对生理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我们达到了竞赛促学习的效果,即巩固了专业知识,也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第三方面团体奖的设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了综合素质。

4 完善评估方式

考核是评价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其目的是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理学的积极性,又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便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以往的生理学考核采用期中、期末考试来衡量学生的成绩,大多数学生把应付考试作为学习的目的,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结合课程标准我们对以往的生理学考核体系进行了一些改革,注重对综合能力的评定。改革后的考核内容包括学习态度、实验考核、理论考核三个部分组成。实验考核占总成绩的30%,内容包括实验课的预习、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实验态度、实验纪律、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等,教师据此给出分数。理论考试学校统一安排,占总成绩的60%,考试内容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填空题及简答题等。学习态度根据平时学习表现及参加知识竞赛等情况打分,占总成绩的10%。完善评估方式不仅能全面、客观衡量学生的学习水平,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之,通过护理专业生理学教学的改革,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也得到了锻炼,提高了教学水平。今后,我们继续改革和完善生理学教学,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的适用性人才。

护理专业探索范文第3篇

目前,现有的药理学课程体系包括:药物作用和体内过程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药物的相互作用。这样做的好处是,课程体系清晰,内容脉络清晰,但也存在明显缺陷,造成学生被动地获取知识,药理学,没有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分析,解决空间问题。问题求解的心态,将重点放在教学如何用药。这种教学模式在护理专业显然更实际所以我通常用,在教学问题的教学过程成为法律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药理学讲座,通常问的问题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休克的阿托品治疗,为什么不为心率加快,热疗或中毒性休克,血压低时氯丙嗪为什么不使用肾上腺素升压时,吗啡中毒为什么灌洗可以加速毒物排出,这些问题一方面使学生提高进口药物的意识,让学生特别关心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的工作。

二、应用电化教学媒体

电子教学媒体,课堂教学的引入,各种教学法”教学的案例研究”列出比较法律,”云云,和形象简单易懂,直接和彻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组织课堂和实际,活性,相对“无聊”药物的“活”,充分调动学生主动。让学生在案例研究显示,证实,在比较和鉴别的观点,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熟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学生。抗癫痫药如说话时,在不同的癫痫发作的电影第一次放映,使学生集中,口渴,这种情况再次通过抗癫痫药物的不同类型,学生不会被混淆的选择对所有类型的癫痫病的药物。那么为更好地与吸毒相关的癫痫的具体工作的同学。

三、实践教学的应用

护理处方的执行者,它是疾病的预防,实施前后的监事,由药物的反馈。护士学习药理学研究医学实践。然而,联系理论与实践是当前流行的药理学教学中,学生普遍反映“必须用不学习,不使用必须学会”这样一个矛盾的存在。传统的药理学教科书主要经典药物和经典的角色的,但经典教材的药物也往往由于安全性或有效性问题和其他方面的临床逐渐被淘汰,因为时间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来限制引进新的药物,并没有机会介绍新药物的使用和目前流行的管理模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教学内容的更新,以帮助学生理解新进展的药物。护理在强化实践需要学生合理使用滥用抗生素的危险防范措施,静脉输液不合;一般常用的应用的训练;急救药品方法,应用,机制、应用笔记常见的中毒抢救训练;通常用在新药与贸易的新药临床导论名义,公式和知识的药物合理应用教育培训的;知识和能力,拉丁文缩写普通处方和处方;引入知识培训;药物的相互作用和药物治疗监测。在教学中,因而,实践教学内容应加强。例如:原则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抢救,我会联系教学实验,让学生观察对如兔敌百虫中毒症状的解药的各种症状和影响的实验,他们的症状出现M的典型症状如烦躁不安,肌肉震颤。静脉注射解毒剂阿托品M将迅速缓解中毒的症状,如瞳孔会放大,但不明显缓解肌肉震颤;但在静脉注射解磷定,肌肉震颤快速缓解症状。这样可以使学生加强与实验中的理论关系。

四、归纳总结

护理专业探索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ESP模式;专门用途

ESP教学要求根据学习者的需求,通过学习与专业和职业向关联的英语知识,并把英语作为一项工具完成交际任务。20世纪60年代,Halliday在功能语言学中提出:ESP教学指的是和特定的职业或学科有关的英语,依据学习者自身特定的目的和需要而开展的英语教学。他当时没有给出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明确涵义,只给出了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一部分具体的形式,例如药剂师英语、法官英语、公务员英语、护士英语、警察英语,等等。ESP的种类有很多,分类方法也有很多,DavidCarver(1983)把ESP为三类:作为受限语言的英语、学术英语(EAP)和职业英语(EOP)、特定主题的英语。

一、构建中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ESP模式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1997年,在日本召开的有关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会议上,St.John和Dnudley指出专门用途英语通常是为中级或高级学生设计,适合在高等学院或职场上为成人学习者设计,也适合为中等学校的学生设计。专门用途英语强调的是学习的方向和目的,指与某种职业相关联的英语教学。它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职业目标和具体的学习内容,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与专业相关的英语语言的学习,在以后的职场工作中能有效地利用英语进行与专业相关的表达和交际,帮助就业和职业发展。

(一)符合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以及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背景下,作为世界全球化语言的英语,它的交流工具地位更加突出。培养具有现代专业技术并具有英语交流和沟通能力的人才,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客观要求。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教育部护理专业领域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强调的都是培养学生在护理工作中应用英语进行沟通的基本能力以及对职业要求的能力的对应性。中职护理专业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正是适应了新时期医疗市场护理行业的社会需求,也符合国家对护理行业专业人员的整体规划目标。

(二)人才培养的倾向。为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培养能在国内外医疗卫生机构里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预防保健等工作的技能型双语护理人才是我国中职教育护理专业发展的新趋势。因此,护理人才必须掌握英语这门语言,尤其是能够用英语口语进行交流和获取信息。普通英语口语教学模式的缺点在于无法做到把专业技能和英语两者结合在一起,无法满足护理专业学生在在专业上对英语的特殊需求,致使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不一致。英语口语ESP模式引入护理专业正好解决这一发展需要。

(三)ESP教学模式更适合中职英语口语教学的实际。英语口语ESP教学模式具有“用”和“学”相结合的特点,它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水平。中职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本来就薄弱,而且还普遍对英语失去学习的兴趣,尤其是口语能力,能用简单的英语交流表达的人寥寥无几。而且三年的中职护理专业学习中,学生大部分的时间用于各种专业护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英语课程的学习时间相对有限,在较少的时间里按照普通英语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的能力,学生的英语学习就如蜻蜓点水一样,什么都学了,但是什么都没学好。有所取舍,抓住重点,培养与护理专业相结合的英语口语,与学生将来工作具体环境相结合的ESP教学模式在中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中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中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引入ESP模式的措施

(一)根据ESP的需求分析整合课程的设计。需求分析是确保ESP教学效果的先决条件。而需求分析的关键就是要找出学习者现有的语言能力和现有水平与社会对他们自身所期望达到的程度之间的距离。ESP是以调查学习者具体的学习目标和目标场景对语言技能的实际需求为前提的。ESP课程模式可在需求结果的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教学目的,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以及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合理的评价体系,使英语课程在教和学两方面都更加合理有效。所以,中职护理英语教学应该在分析学生要求的前提下,整合课程设计,以满足学生将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需求。教师对于一门课程的学习目标有非常清晰的总体认识,知道学习的重点是什么,学生要学什么。课程的目标还需要学生要有意愿去实现。应该让学生在工作前的学习中可以接触到与未来工作环境相似的一些情景,让学生认识到未来工作中需要什么样的具体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知道学习的重点并能有意识地去掌握所需的知识。因此,在了解学习者的需求的前提下,教师可根据学习者的具体目标对教材进行选择,调整或者删除,有目的地使教材内容和培养目标相结合,对护理专业的要求和向对应的英语知识做一个整合课程的设计。

(二)教学方法的整合。具体如下:1.ESP教学在情景教学中的应用。从基础英语的教学转向专业英语教学,势必要求培养能力的范围更加广泛和深入,需要在基础英语必须掌握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将专业知识运用于口语交流中。此外,ESP教学还要求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ESP,从而从自身去激发他们对这门课程的兴趣。也就是说,ESP要有它的教学意义。达到这些目标就是通过需求分析来实现。遗憾的是,在中职护理学校的大部分英语课堂中,只是进行一些基础性的学习,没有经过实际或者模拟的场景让学生去体验和实现这些目标。但是,这些模拟性的情景练习却可以帮助学生在将来职业发展上取得优势。中职护理专业的很多毕业生在学校的护理专业技能非常优秀,很容易找到工作,但是在就业后许多年内,很多学生职业发展空间有限,职业生涯遇到了发展瓶颈。究其原因,在于护理行业向着国际化方向发展,而她们缺乏除了本身的护理专业知识外的国际化的观念和英语沟通能力。因此,在ESP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选择适合护理专业发展的英语教学资源,依照学生将来职业发展中可能会遇到的场景设计教学任务,让学生模拟工作场景进行情景角色表演。这样促使学生在情景教学过程中掌握语言知识,学习的兴趣得到激发的同时,也帮助学生培养在将来的职业发展中遇到相似或者相同的场景能快速展现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因此,情景教学是ESP教学的重要方法。2.使用交际法进行ESP教学。中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能用基本的语言能力来表达与专业相关的信息。ESP教学就要由原来的语法教学转向现在的交际式教学。要达到把护理专业知识体现在英语交流上的准则,ESP教师在课程设计上一定要有目标性。虽然中职学校的学生英语基础知识较为薄弱,但是很多同学已经具备语言系统学习的能力,ESP教师在课程设计上要认识到学生的学习难点在于与专业相关的英语知识以及用运用相关英语知识在专业领域上不会表达。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资料的时候,要把重点放在与专业相联系的语言练习,通过场景的交流练习或者角色扮演,使学生能在实际交流环境中能顺利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护理专业ESP教材的选择要把英语知识和护理专业知识结合在一起,让学习者在以后的工作交际中能用英语把护理专业知识表达出来。ESP英语教师在日常教学行为中需要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帮助护理专业学生在掌握基本语言技能的基础上进行与护理专业相关的英语交际表达,使学生在将来工作环境中能因为ESP英语教学成果在护理专业和职场工作中得到促进和发展。

护理专业探索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护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6-0255-02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突出的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适应工作的能力,有别于高等教育培养的研究型、工程型人才,也有别于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技能型人才[1]。为了使我院护理专业提高教学质量,快速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的技能人才,我们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从教学理念的树立、实训环境的改变、双师队伍的打造、校本教材的设计开发、教案的设计、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等多方面进行了创新改革。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定义

“理实一体化”教学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体现了“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职教思想,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状况,理中有实,实中有理,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起来,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是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2]。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采取的措施

1.“理实一体化”的实训环境。“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有与专业和规模相适应的硬件设备和学习环境。由于此种教学方法强调空间和时间的统一性,这就要求护理专业不同的课程的实训实验室具有不同的模型,如模拟病房有高级组合式基础护理人训练模型、导尿模型、高级手臂静脉穿刺训练模型等基础护理课程必需的模型,内科护理实训室有综合穿刺训练电子标准化病人、心电图机等模型设备等,外科实训室、健康评估实训室、妇科护理实训室、儿科护理实训室等等实训室都有相应的实训模型和设备。除此之外,各实训室还要有必需的教学环境,如黑板、多媒体教学设备等。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实验实训室,从模型、实验设备上为“理实―体化”教学中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提供保障。

2.护理专业试行1+1+1人才培养模式,促进理实一体化教学。我院从2010年开始进行了校院合作共同培养护理专业人才的探索,充分发挥学校、医院双方的资源优势,通过“1+1+1”护理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和研究,探索一种可行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将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分为三个阶段,即第一学年在学院学习医学基础课程,由校内老师在教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直接授课;第二学年在医院,由医院的一线临床医师或护理部主任来承担第二学年的专业课程的教学,并利用时间直接带学生去病房讲授课程,充分体现了将“围着黑板讲护理”变成“围着病床学护理”教学理念;第三学年直接在医院实习。这种培养模式,充分体现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既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又能使学生自觉地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知识紧密结合,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3.培养“双师型”教师。我院护理专业课教师大多是从医学院校毕业后就走上教学岗位,无临床工作经验,理论教学水平尚可,而实践教学能力则较薄弱。实训教学则大多依赖实训指导教师,而实训指导教师虽然专业技能娴熟而对理论知识又知之甚少,因而产生了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现象,必须加强对专职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富有经验的实训教师传、帮、带以弥补专职教师在操作技能上的不足;从医院引进优秀的护理人才或聘请一些理实过硬的护理专家充实教学一线;制定专业教师培养计划,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利用暑期下医院、外出实习进修的方法,先后有三人到国外学习,十余人到其他院校培训学习,有三十多名骨干教师利用暑假到医院亲身体验,增加实践教学经验。

4.“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与教案的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创建“理论教学-模拟教学-案例教学-实训、实习教学”的教学方法。教师边讲授边演示,学生相互模拟练习,做到了理论实训一体化。①、录像观摩与课堂仿真模拟相结合:充分应用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料,开展课堂模拟训练,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②、案例教学与理论探讨相结合:针对本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我们使用了理论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即在教学中即时引入病案,从实际问题入手,把书本知识与经验积累结合起来。③、课堂教学与网络学习相结合:精品课程建设中,我们制作了系统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视频录像、习题库、试题库、问题实时解答等丰富的网络资源。既利于任课教师通过网络平台自由地进行备课和修改、添加、更新资料;又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教案应轻内容而重组织过程和训练方案,应尽量避免在教案中罗列大量的教学内容。讲知识、教方法、练能力是“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质。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要让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去发展思考力,去领悟寻求真理的方法。

5.编写适合“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大纲、计划和校本教材。过去,使用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只适用于分段式教学模式,而“理实一体化”教学采用的是模块化的教学方式[3],这样,现行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已经不适用了。但“理实一体化”教学没有现成的可资借鉴的大纲、教学计划、教材,我系教师积极探索,没有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就自己制定,没有教材就自己编写。我院提倡有能力、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自编教材,尤其是实训教材。如护理专业依据本专业特点和需求,由教师集体备课,编写了完整的护理专业主干课程和实训课的教材,教材内容编排采用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突出了理论讲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的特点,教学效果良好。

6.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整个教学质量评价可分为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而以过程评价为主[4]。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实施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控制尤为重要,因为课程的改革、课程的开发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实施,因此,紧紧抓住课堂教学的质量,是保证一体化教学取得成效的关键环节。学院非常重视对课堂教学的检查与评估,建立了一套较为科学、可行的检查、评价体系。评价结果通过学生、教师及其他有关途径,及时反馈课堂教学质量的信息。

“教学有法,而教无常法”,理实―体化教学法和其它教学法没有绝对的对错、优劣之分,都有一定的适用性。深化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学生的技能培养,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总结出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职业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富花;沈发治.“理实一体化”在《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广东化工,2009,(09).

[2]吕美珍.高职高专针灸推拿技术“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12).

[3]张继红.高职教育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困境与出路[J].卫生职业教育,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