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地理课件

高中地理课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地理课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地理课件

高中地理课件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互联网+”;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现状;策略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对高效课堂进行构建,需要积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形成各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自主学习,促进地理教学的高效实施。

一、基于“互联网+”背景下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现状

在地理课程中对信息技术进行引入,可以形成趣味性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通过新的教学形式进行地理学习,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能力。但是,在现阶段的地理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状况,影响了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在不断的教学中进行改革和完善。

(一)在地理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要组织者,也是学生进行地理知识学习的传授者。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要教师对策略进行制定和创新。不过,在如今的地理教学中,有些教师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没有根据“互联网+”的发展进行更新改革,依然是以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教学法为主,对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的教学。学生也只是对地理知识进行记忆,即使是对信息技术进行应用,也仅仅是将课本中的文字转换到屏幕上,没有起到有效的教学作用。

(二)在地理教学中教师缺乏对信息技术应用的积极性

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信息技术逐渐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都应用了信息技术,但是,在如今的教学中,有很多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意识薄弱,了解了信息技术的各种作用,但是没有将信息技术与自己的地理学习进行融合,不愿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不高。

二、基于“互联网+”背景下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加强教师重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实现对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加强教师对信息技术的重视,认识到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重要作用,积极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改革,提高教学的质量。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结合信息技术,将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形成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搜集各种教学资源,扩展学生的地理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二)创设课堂情境,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在地理教学中对信息技术进行应用,要结合教学的内容,创设地理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将各种地理文字信息转化成立体图画,从而让学生能够从直观的角度进行学习和观察,将复杂的、抽象的地理知识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地理课堂活动,对地理知识形成一个清晰的印象,实现对学生的地理教学。例如,在学习湘教版高中地理一年级“地球的宇宙环境”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和教学要求,对课件进行制作,将课文中关于宇宙的各种知识转化成动画的形式,通过课堂屏幕进行展示。教师可以通过这些形象的动画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促使学生对自己生存的地球形成一个感性的认识。

(三)结合信息技术,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在高中地理课程中,有很多关于自然、人文、世界的地理知识,单纯的进行知识教学,让学生进行系统化的学习有极大的困难,不容易让学生理解,仅仅依靠文字的传授,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将课本中的知识在课堂上进行系统化和动态化的展示,形成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在学习“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这一节时,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将太阳与地球的关系进行动态的展示,让学生能够摆脱过去书本化的教学模式,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积极与教师进行沟通分析,促进良好氛围的养成,实现对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地理课件范文第2篇

一、培养兴趣,利用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无论是初中生还是高中生,对于知识的获取都源于好奇心和兴趣的逐渐增加。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为学生提供他们感兴趣的教学方式,以生活中的事例入手,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唤起学习兴趣,从而实现自主学习。培养兴趣的方法很多,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我们除了要设计丰富的教学内容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外,也可以在课内利用导语,从一开始就牢牢抓住学生的视线和思维,让他们对新课内容产生兴趣。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但是我们更要坚信“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段精彩的导入不但会为精彩的课程奠定基础,也会在第一时间就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动机。可以用作导语的素材很多,我们一方面要不拘泥于形式,灵活取材,一方面也要联系教材内容,选用与教材相关的趣闻、谜语、诗歌、轶闻等等。学生兴趣大门一旦打开,灵感和热情也会随之涌现。在课堂中,教师还应多与学生进行互动,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促使他们积极参与,这样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在课外,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多参加一些活动,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自觉增加对地理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地球的运动》时,我让学生说一下自己生日当天太阳直射点的大致方位以及运动方向。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还让学生及时巩固了学习内容,并对这一概念有了充分的了解。只要学生产生兴趣,教学就变得轻松很多,学习也不再是一种负担,而转变为一种享受和愉悦的体验。

二、课件教学,加深对重点、难点的提示和辅导

高中地理教材中有很多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的概念和话题,需要在这一阶段进行梳理和掌握。然而,只凭借教师的讲解和板书、挂图的辅助,很难让学生短时间内在头脑中形成直观的概念和形象化的意识。这时就需要借助多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展示。教师经过精心备课,将需要重点讲述的内容通过课件的形式展示出来,能够化繁为简,一目了然,让学生清晰明确地知道所要掌握的知识,再经过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一课时,对于相关的知识点,如果仅凭教师在讲台上的宣讲,难以让学生将知识串联起来,并且课本上的一些概念,没有形象地展示出来,缺乏生动鲜明的例子让学生进行归纳。基于这一现状,我在备课时就设计了课件内容,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这节课的知识。在课件的开始部分,将核心知识进行归类,提示重点、难点,并以表格、图片等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展示,配以教师的解说,力求将知识点明确地传递给学生。因为要梳理的知识点比较多,核心知识也分为“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陆地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况”三大部分。有图有例,比较归类,学生看起来一目了然,避免了学生无法将知识统一起来的现象。最后列举一些相关的题目进行提问,加深学生的感官印象和思维。此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拓展教材内容,增加一些相关资料的举例和说明,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浏览无限的关联知识。

三、课堂内外,丰富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

地理学习中有很多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知识点,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了解这些内容都会让学生丰富自己的见识,充盈自己的头脑。平时我注重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有关地理方面的新闻和杂志,以及报纸中的小文章,搜集地理学科中能引起人们关注的材料,在课堂上做一些悬疑式的小问答。这种形式深受学生的喜爱。

高中生虽然很少有时间能在电视前流连,但是很多科普类的电视节目还是值得学生看一看的。例如,一些融汇了自然科学、人文历史、地质风貌的纪录片,还有介绍旅游风光的节目,以及开心辞典等节目,都能让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结合学生对知识的实际掌握水平,我也在课堂上模仿开心辞典的模式,对学生进行趣味问答。如提问学生:“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别称,你知道以下国家都有哪些别称吗?这些别称又是代表哪些国家和地区的呢?”然后,我在黑板上写下清真之国、椰子之国、花园之国、千岛之国等别称,提示学生这些都是亚洲国家,但是具体是哪些国家,需要学生根据掌握的知识进行猜想。学生兴趣高涨,在沉思中做出判断和解答,并说出自己的见解。这样的形式既让课堂变得活跃起来,也让地理学习变得丰富多彩了。

四、合作学习,促进教师之间的有效交流

高中地理课件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地理 有效教学 做法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带给广大教师们的不仅仅是教学观念的冲击,更多的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顺应社会和教育发展的需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课堂模式等,为此,要构建有效的地理课堂教学,教师就需根据这些影响因素而思考相应的对策。

一、突出学生主体,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所服务的对象是学生,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学生是主体。在以往的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学生更多成为考试的工具,教师教学则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也正式因此,教学中对学生的兴趣也就关注较少。在新课改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较好的凸显,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实践中,通过激发学生兴趣而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这样才能保证有效课堂的顺利展开。

首先,要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从年龄上看,虽然高中学生的学习目的较为明确,但在学习过程中还是较在乎教师对自己的评价,而如果采用教授模式来进行教学,学生不敢提问,不敢质疑,甚至会遭受教师的批评,其兴趣自然不浓。相反,如果教师能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而采用情境、活动、问题等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那么,学生也会更加主动的参与到教师所组织的活动中来。其次,要注重以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高中地理教学中涉及到一些抽象的概念、定义等,在教学中借助情境而让学生形成直观认识,能更好地让学生进入到学习状态,激发其学习兴趣。如在《《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的教学中,教师先问学生太阳和地球的距离,学生回答后问“如果太阳离地球太近会怎样?”学生开始大胆猜测,此时教师借助课件来引导学生认识太阳,并追问“太阳到底对地球会产生什么影响?”以此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二、引导学生学习,转变学习方式

高中地理新课标中明确强调高中地理教学要“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但在以往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教学的唯一目的是让学生在考试中获得成绩,教学也就成为“标准化生产”,具有不同个性和学习需要的学生被当作了“标准工具”,只能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自主性不强。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从而获得不断的发展。

首先,要针对学生的差异而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在地理教学中,预习是较为关键的环节,但很多学生不会预习,只有靠课堂中听教师的讲授来获得知识,学习效率自然难以提高。针对学生差异引导预习,可在课前制定出具体的预习目标,学生在目标引导下自主阅读教材,完成课前预测,然后教师再进行反馈。一般而言,在预习中目标要以知道和了解为主。如《地球的结构》的预习中预习目标为:1.初步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组成和划分依据;2.了解地壳、地幔和地核的基本特征;3.知道软流层的位置和岩石圈的范围;4.了解地球的外部圈层即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的基本特征。其次,在练习方式上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而采用分层练习方式进行。如根据班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等因素而将学生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教学后下层学生只需完成基础练习,而中层学生则需要在完成基础练习基础上应用基本概念,上层学生则要进行拓展练习。分层练习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练习中得到巩固。

三、转变课堂模式,提倡合作探究

转变课堂模式就是要从传统以教师为主的讲授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模式,在教学中发挥教师好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

首先,要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如《人口合理容量》教学中关于“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教学,教师先以“1.什么是环境承载力?2.什么是人口合理容量?3.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有何区别?”引导小组学生阅读教材并进行交流,然后各个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再总结。这样的教学摒弃了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模式,而让学生在交流中感悟,然后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进行总结,从而促进了学生的知识构建。其次,在学生遇到问题或产生疑惑时,教师要及时采用精讲的方式进行释疑点拨,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更好地构建知识。

总之,新课改下的高中地理教学不能再走“灌输式”和“填鸭式”的路线,而要立足学生发展,通过对学生兴趣的激发而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改革课堂模式,引导学生构建知识,这样才能让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利祥东: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年30期

高中地理课件范文第4篇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3-0146-01

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对目前进行正在进行的新课改而---言,注重探究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过程。地理学科因其学科的特殊性,许多高中学生比较难以适应,部分学生对地理甚至产生惧怕心理,因此对学生尤其是高三学生来说,加强对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分析高三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欠缺的角度,尝试探讨如何更好的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对许多刚进入高三的文科学生来说,地理很难,甚至在有些老师当中也会形成这么一种认识“学好地理就等于学好了文科”,地理之难,许多同学会一致推举人教版高一地理的必修上册和区域地理分析这部分。为什么许多同学会学不好这部分的内容呢。经过连续三年的高三地理教学,本人以为出现这种现象的症结在于学生缺乏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

1 编写教案学案的指导思想是:

1.1学生从自学教材开始,通过阅读教材提出问题,教师点拨,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学生探究,并与所学的知识相结合进行加工小结出知识点、网,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1.2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完成教师的角色转换。

1.3设计出更加完善的教案学案,并逐步形成“高中地理教案学案一体化模式”的应用网络,开发出一套符合吴忠高级中学现状的高中地理校本课程。

1.4优化教与学的策略,和谐教与学的关系,大幅度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生地理学习的成绩,最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在确定了指导思想后,我们又结合我们组有经验的教师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进行的一些教学改革尝试,确定我们编写教案学案的程序为:

学习理论和课标—研究教材——调查访问学生——分析学情和资源——集体备课——教师说课——评课——试讲——会诊式研讨——得出教案学案初稿——实施43息反馈——修改教案——定稿。

在此基础上,我们分高一、高二、高三备课组各自完成了一本以教材为主线,按课时分节的教案学案集。

然后我们再集中全组教师的力量,又完成了一本高三第一轮复习时所用的教案学案集。

在设计教案学案的过程中,我们每个备课组尤其注重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对近两年进入我校工作的年轻的地理教师都在组选了一名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做“师父”。青年教师所设计的教案学案在严格按照上述程序完成以后,还要经过“师父”的检查、肯定后才能正式定稿。

此外,在用自编的教案学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大力提倡全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在教学中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并注意收集了青年教师在教学中制作使用的一些多媒体课件。

2 所取得的主要成绩

2.1教案学案一体化模式的构建,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拓展了学生科学探究的空间,提高了学生地理学科的素养;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2.2优化了教与学的策略,和谐了教与学的关系,大幅度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生地理学习的成绩,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

在我们进行的用“教案学案一体化模式”教学与普通教学的效果对比中,我们发现,使用“教案学案一体化模式”教学的班人平分要高出近四分,及格率要高出10个百分点,会考成绩明显有所提高。这充分说明使用“教案学案一体化模式”教学更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培养其动手动脑能力,从而能够显著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符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

2.3更可喜的是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在逐步完善“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2.4以高中教案学案一体化模式的构建为中心,制作了能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课件。

3 存在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

3.1高中教案学案一体化模式的构建,在增加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增大课堂容量的同时,也增加了一些基础不太好的学生尤其是一些后进生的学习负担。如何在完善“教案学案一体化模式”的过程中加强对后进生的培养,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

3.2软件制作水平跟不上,需要购买新的教学电脑软件。

3.3课题研究的理论把握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地加深。

3.4现阶段我们的课题研究还局限于本校,希望在以后能把“教案学案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推广到其它兄弟学校。

高中地理课件范文第5篇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而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是主体意识的本质特性,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那么对于教师来说,就要转变教学思想,改变教学方式,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了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1.转变角色、构建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是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直接创造者,而课堂教学环境与学生的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教师良好的情绪和美好的情感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心理状态的开端。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可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起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自主探索知识的欲望,才能给学生一个无拘无束的表现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心情状态,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辩。

课堂是教学工作的主阵地,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渠道。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过去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鼓励学生质疑,建立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悦的心理状态,从而积极主动思维,敢于标新立异,打破陈规。契诃夫认为:"就教学工作的效果来看,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的认知过程,也是一种活生生的师生情感交流过程。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只有对老师、对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学习的兴趣并取得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还表现在要让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实践。对学生的点滴进步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树立自信心,获得成就感。教师要允许学生随意提问,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观点。学生表现好时要及时赞扬鼓励,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表现不好时也不能轻意地否定,以免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2.创设问题、主动探究,促成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理念对教学特别强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形成、规律的发现、问题的解决等过程。作为地理教师应该努力创设主动探究的空间,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生活体验,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鼓励指导学生去探究发现。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学生成绩好﹑有的成绩差,究其原因是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问题。现代高中生大多在衣食无忧中长大,加上部分学生父母外出打工,缺乏父母的管教,放任学习,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逐渐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学习逐步转变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大胆让学生自学、讨论、评价、归纳,然后由教师引导学生形成自觉学习、独立思考、按时复习的好习惯。只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真正提高学习效率。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根据教学内容,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努力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空间,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讨、发现的时间,将枯燥无味的填鸭式的课堂教学转化为形象生动的一幕幕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怀着积极健康的心态,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满腔热情地、独立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

3.采取特定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动力

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重结果而轻过程,以结果的正确与否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地理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地理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地理学习的评价,既关注学习结果,又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又关注他们在地理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不仅要看课堂内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思考时是否积极,小组讨论时是否投入,能否倾听别人的意见,有没有创新精神等。有的学生上课思维积极、敢于打破常规,有的学生解法比较简易、独特等等,教师应结合这些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同时,也要打破教师评价的单一形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价,把自评、互评、组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使地理评价"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评价"。只有这样,学生在评价中才能不断进步,才能保护学生学习的热情,真正使评价成为学生发展的"推动器"。比如:教师在一堂课结束前,可以向学生提出如下几个问题:

(1)你认为今天课堂上有什么收获?你在课堂上哪些方面有了提高?

(2)你对自己在课堂上的哪一环节感到最满意,哪一环节感到最不满意?为什么?这样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分析自己的优缺点及原因,回顾一节课的学习过程,客观地评价这一节课的得失,使学生正确地看待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