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热锅上的蚂蚁的歇后语

热锅上的蚂蚁的歇后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热锅上的蚂蚁的歇后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热锅上的蚂蚁的歇后语范文第1篇

背锅子上山歇后语的答案

背锅子上山—— 前(钱)短

背锅子上山歇后语的答案拓展【经典篇】

烟袋锅烤手 - 没有热乎劲

烟袋锅里炒芝麻盐儿 - 豆馋不逗嘴几

肉骨头落了锅 - 啃(肯)定了(比喻确定无疑)

灶王爷打跟头 - 砸锅了

热锅上的蚂蚁 - 团团转(比喻陷入了难以摆脱的困境,急得走来走去,坐立不安)

热锅里的螃蟹 - 爪子紧挠(比喻十分难受)

热锅炒辣椒 - 够呛(比喻不怎么样)

啄未鸟下油锅 - 嘴硬骨头酥

腊鸭子煮到锅里头 - 身子烂了,踊头还硬(比喻身子受了苦,嘴上还是不肯说)

砸锅卖铁 - 豁出来了

炊事员行罩 - 替人背黑锅

挡凤板做锅盖 - 受了冷气受热气

废日堆里的铁锅 - 破烂货

沸水锅里煮螃蟹 - 看你横行到几时

滚水锅里捞出的棉花 - 熟套子

滚水锅时捞出的棉花 - 熟套子

滚水锅时劳活鱼 - 荒唐

背锅子上山歇后语的答案拓展【热门篇】

一锅稀米汤 - 全靠熬

一锅子浑汤面 - 糊涂到一块了

一锤于砸了锅 - 捅个大漏子

黄连锅里煮人参 - 从苦水中熬过来的(比喻经历过艰苦生活的磨难)

铁锤当炒勺 - 砸锅

属烟袋锅的 - 一头热乎

拿着草帽当锅盖 - 乱扣帽子(比喻对人或事不经过调查研究,仔细分析,就轻率地加上现成的不好的名目)

马勺碰锅沿 - 常有的事(比喻屡见不鲜)

烟袋锅里煮饭 - 捣鼓不开

烟袋锅里炒芝麻 - 小捣鼓

烟袋锅里炒鸡蛋 - 请的哪门子客

背锅子上山歇后语的答案拓展【最新篇】

滚油锅里捡全子 - 难下手

高粱米塌饭锅 - 闷(焖)起来了

锅台上种地 - 没几分

锅台上种瓜 - 不发芽

锅堂里的老鼠 - 灰溜溜

锅里扔石头 - 砸啦

锅里的瘦油条 - 受煎熬

锅里的炸油条 - 翻来复去

锅盖上的米粒 - 熬出来的

滚水锅里煮棉花 - 熟套子

砂锅里的火药 - 容不得半点火垦

腊鸭子煮到锅里头 - 身子烂了,踊头还硬

客锅的虾子 - 还想跳几下

热锅上的蚂蚁的歇后语范文第2篇

歇后语猜成语答案大全

1.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2. 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3. 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4. 猫哭耗子-假慈悲

5. 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6.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7.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8.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9.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10.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11.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12. 兔子尾巴-长不了

13. 羊伴虎睡-靠不住

14. 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

15. 大水淹了龙王庙-不认自家人

16. 粪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17. 关老爷赴会-单刀直入

18. 麻雀开会-叽叽喳喳

19. 寒天喝凉水-点滴在心头

20. 放风筝断了线-没指望

21. 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22. 油瓶倒了也不扶-懒到家了

23. 草把做灯-粗心

24.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

25. 狐狸尾巴-藏不住

26. 鼠进书箱-咬文嚼字

27. 水仙不开花-装蒜

28.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29. 到火神庙求雨-找错了门

30. 大海捞针-没处寻

31. 木匠带枷-自作自受

32. 六月天,孩儿脸-说变就变

33.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34. 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35. 老虎拉车-谁敢

36. 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37. 新官上任-三把火

38.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39. 阿斗的江山-扶不起

40. 打开天窗-说亮话

41. 关公放曹操-念旧情

42. 老太太吃汤圆-囫囵吞

43. 提着灯笼砍柴-明砍

44. 丢了西瓜捡了芝麻-因小失大

45. 虎口拔牙-胆子大

46. 针尖对麦芒-针锋相对

47. 泼出去的水-收不回

48. 龙王爷跳海-回老家

热锅上的蚂蚁的歇后语范文第3篇

关键词:汉语;规范语汇;生活语汇;对应关系;索绪尔

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08)04-0057-06

近年来,“汉语热”和“孔子学院”在世界范围的推广和建立,使得对外汉语教学也成为当今中国面向世界,推介中国文化,介绍中国当展的重要窗口。我校抓住了这一历史机遇,首开陕西省民办高等院校招收外国留学生的先例,较早地开展了对外汉语的教学工作。在对外汉语的语言教学中,首当其冲的教学实践问题之一,就是要外国留学生学习和掌握现代汉语的规范语汇和生活语汇,要让他们在用汉语进行人际交流和社会交际中,能够恰当地使用现代汉语的规范语汇和生活语汇。因此,厘清现代汉语规范语汇和生活语汇的关系,就成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认为,人类的语言中存在着语言和言语两个系统。他认为,语言是社会的、主要的;言语是个人的、从属的。语言是语言共同体成员中的语法体系,言语则是人们平时所说的话,是依赖于语法系统的说话行为。言语是语言的体现。索绪尔还认为语言与言语两个系统是一种“区别相应”的关系,也就是说它们之间既是对应的又是区别的。语词在语言中具有“价值”而在话语中则具有“用义”。

依据索绪尔的理论,我们分析语言现象得出:世界上任何语种的语言系统都可划分为两个子系统――语言的(规范语汇)系统和言语的(生活语汇)系统。语言(规范语汇)系统是一个语种的语音、文字、词汇和语法的规范性蓝本,是学习这种语言的规范性依据,就是这种语言的“价值”。而言语(生活语汇)系统则是在一种规范语汇系统引领下的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语用形式,也就是这种语言的“用义”。规范语汇是生活语汇的范本,规范语汇和生活语汇之间就一定存在兼容性;生活语汇是规范语汇的语用形式,那也就必定存在着明显的区分。对于学习非母语的第二语言的人来说,第二语言的两个子系统涉及的语言知识都是需要学习的――既需要学习第二语言的规范语汇,又需要掌握第二语言的生活语汇;既需要了解两种语汇的兼容性,又需要了解两种语汇的语用差异性。那么,在对外汉语的教学中,必须兼顾规范语汇和生活语汇的教学,辨析现代汉语语汇的规范性和语用性之间存在的“兼容”和“差异”的特性,要进行两种语汇的“双轨制”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使学习汉语的外国留学生较好地掌握汉语言语汇的规律,在语用中能够较准确地用汉语进行交流和交际。所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汉语的规范语汇和生活语汇的两个系统之间――“价值”和“用义”关系的解析,就成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我们知道,目前对外汉语各层级的语言课程,如读写、听力、口语等课程的教材,都是以现代汉语的规范语汇为教学的主体内容,这样一来,汉语规范语汇和生活语汇教学的同时推进,进行两种语汇的“双轨制”教学,并通过这种教学扩大汉语语汇的语用范围就会受到一定的制约,所以规范汉语语汇的学习必不可少,生活语汇的掌握也不可忽略。为此,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力求揭示现代汉语规范语汇和生活语汇两个系统之间“区分相应”的规律,以便帮助留学生较快地和尽可能多地掌握现代汉语的语汇。

在教学中我们认为可以首先解决的,是现代汉语规范语汇和生活语汇的同义(近义)或反义的对应关系的问题,也就是解决语言和言语的“相应”关系。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用横向延展词语之间的顺向(同义)或逆向(反义)联系的方法,找出现代汉语规范语汇和生活语汇之间存在着的顺向和逆向的对应关系,这样就可以大大拓宽现代汉语语汇的视域。

1 汉语规范语汇和生活语汇顺向(同义或近义)对应的链接扩展。这种方法是在学,习,一个词语时,顺着该词语的同义义素链接推衍,形成一个汉语规范语汇的同义词或近义词的词汇链,然后再由这个规范语汇的词汇链推衍出跟此词汇链相关的生活语汇中的同义词或近义词,依此类推,就可以大大增加词汇量。如:

①单身――独身――孤身――孑然一身……(规范词汇)――光棍儿――光杆儿……(生活词汇)

②贫穷――贫困――穷困――穷匮……(规范词汇)――穷光蛋――穷得叮当响――穷得砸锅卖铁……(生活词汇)

从①的链接里,我们发现其中的对应联系:这些词汇中的义素“单”、“独”“孤”“孑”的意思都有“独自一个,不跟别的合在一起”的意义。可以说这些义素都有同义关联。在教学中,无论讲到这条词汇链上的任何一个词语,都可以扩展出这条词汇链条中相关的同义词。学习中如果能认知和识记这条词汇链上义素的意义,就能推而广之,识记更多相关的同义词语而增加词汇量。在②的链接里,我们也看到了相同的情形,在这条词汇链上都包含有“贫”和“穷”意义相同的义素,以此就能推衍出和“贫”、“穷”意义相联系的一系列同义词,从而再推导出生活语汇中的同义词,最后形成了一条词语丰富的词汇链。

但是,如果我们比较一下规范语汇和生活语汇链接,就能看出二者之间存在的区别。在①的链接里,“光棍儿”一词虽然也是“单身”等词语的同义词,可“光棍儿”一词的义素跟规范语汇链条中的词语义素从其本义上看,则无任何意义上的联系,而是“光”含有的“全都没有”的义项,和“单”、“独”“孤”“孑”含有的“独自一个,不跟别的合在一起”的义素有着意义上的“类比”对应关系,所以用“光棍儿”来比喻“单身”时,它们之间才有了意义上的关联,“光棍儿”的“单身”含义才是明确的。

在②的链接里,虽然规范语汇和生活语汇都有“穷”这个义素,在语义上有很强的兼容性,但二者之间则有着修辞上的明显区分,前者立足反映事实状态,词语严正;后者则立足描述事实状态,词语夸张生动,显然是“夸张”的修辞起了作用。“穷光蛋”、“穷得叮当响”、“穷得砸锅卖铁”,这些词汇有明显的生活实况的描摹,这是一种创造性的语用实践。索绪尔认为,语言具有“能指”和“所指”的功能,但“能指”和“所指”结合而成的符号却有着“任意性原则”,这条原则的要旨,其实在于“所指”的任意性或创造性上,因为每种语言都以特有的、“任意”的方式把世界分成不同的概念和范畴。因此,生活语汇的更加生动活泼的形式,正是来源于“所指”的创造性上。

由以上两例可以看出,在词语顺向的链接扩展里,词语义素的兼容――“同义”义素在词汇的链接中起着关键作用,尤其对规范汉语词汇扩展的作用明显。但是,生活语汇的同义链接则会受到言语实践实况的影响,使生活语汇中的词语跟规范语汇中词语的“同义”义素联系不是直接的,而是在对生活语汇的义素引申之后,才有了“同义”的联系。所以,对生活语汇与规范语汇词语的同义对应关系所存在的差异,还需要从语用学的层面上对它们进行阐释,才能清楚揭示汉语规范语汇和生活语汇之间的顺向同义联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别。

2 汉语规范语汇和生活语汇反向对应的链接扩展。这种方法是在学习一个词语时,先找出与这个词语对应的一个反义词,然后再顺着这个反义词的义素链接推衍,形成一个规范词语的词汇链接后,再由这个规范词汇链推衍出同义的生活词语的词汇链。如:

①聪明(聪慧……)――(反义词)愚蠢――愚笨――愚钝――愚蒙――愚不可及……(规范词汇)――傻――傻帽――傻乎乎――傻里傻气……(生活词汇)

②热情(热心……)――(反义词)冷淡――冷待――冷漠――冷落――冷遇……(规范词汇)――冷脸儿――冷冰冰――冷眉冷眼……(生活词汇)

从①和②的链接里,可以看出在一个词语的反向链接的词汇链上的词语,实际是词语对应的反义词的顺向链接,由此推衍开去,形成一个反向同义的词汇链。如果把词语顺向链接扩展和反向链接扩展结合在一起,那么词汇的增加量就会翻一番。

如果我们把以上两种词语推衍链接的扩展方法纳入思维类型来看的话,词语顺向链接扩展是求同思维,词语反向链接扩展是在求异思维之后的求同思维。作为成年人的留学生来说,一般都应该具有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能力,所以运用词语顺向链接扩展和反向链接扩展的教学方法,留学生接受起来并不困难。但是,语汇的链接扩展是要有一定条件的――要在词语识记和认知的基础上才能完成。因此,在学习汉语的初级阶段,强调词语的逐个识记和认知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没有一定词汇量的积累,词语的对应链接扩展是无法推进的。

从汉语语法的角度看,现代汉语规范语汇和生活语汇之间还存在着“同义”顺向或“反义”逆向的语法对应关系。也就是说,在汉语的语言系统里,既表现为规范语汇和生活语汇之间的词语单位的对应;也表现为规范语汇和生活语汇之间的语法单位的对应。我们以同义对应为例,比如:“父亲――爸爸”,“老鼠――耗子”,“蟋蟀――蛐蛐”,这是规范语汇和生活语汇词语单位的对应。再比如:“性格软弱――性格太面”,“驾驶汽车――开车”,这是规范语汇和生活语汇短语单位的对应。又比如:“小芬辞去工作做生意去了。――小芬丢掉工作做买卖去了。”“你会遭到拒绝的。――你会碰钉子的。”这又是规范语汇和生活语汇语句单位的对应。而这些对应关系都是规范语汇和生活语汇常见的语法对应关系。下面我们看示例:

1 汉语规范语汇和生活语汇的词语单位的对应关系(反义对应略)。

①逝世――辞世――去世――死亡(规范词语)――死了――人不在了――人走了(生活词语)

②夫人――妇人――妻子――爱人(用在特定语境中指女性) (规范词语)――老婆――媳妇(生活词语)

③马铃薯(规范词语)――土豆――洋芋――山药蛋(生活词语)

在①中,我们看到两个问题:一是生活语汇中的“死”这个词在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上是一个避讳的词语,所以中国人一般会采用借代的方式,对自己的亲人或较亲近的人,用“人不在了”、“人走了”来表达“死”的含义。二是规范语汇链条上的词语虽同义,但它们又有用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人物的区别的。“逝世”、“辞世”是用在有社会影响,受人尊重的人物身上;而“去世”、“死亡”则用在一般人身上。

②里的“夫人”、“妇人”和“妻子”都有着明显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色彩。《礼记・典礼下》里说得很清楚:“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妇人’,庶人曰‘妻’。”由此可见,虽然“夫人”、“妇人”、“妻子”都是男性的配偶,但决定对她们的称谓的则是男性的身份和地位,并在对她们的不同称谓中,显示出她们身份地位的等级差异。而“爱人”一词是学习西方的一个词汇,在夫妻关系中既可以称男性,也可以称女性,有着明显的平等意识。“老婆”、“媳妇”的称呼,完全是中国传统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俗语,多少有着男权的含义。所以,表达男性配偶的这些词语,虽然意思相同,但它们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则有很大差别。

③中的“马铃薯”是植物的学名,是纯粹的规范词语。“土豆”是“马铃薯”的通称,是生活中通用的词语。而“洋芋”和“山药蛋”则是方言词语。使用这些同义词语就需要看语言环境,因为它们有明显的地域色彩。

因此,现代汉语规范语汇和生活语汇的词语单位对应中,包含着和汉语词语相关的诸多中国文化信息和生活实况语用信息。在教学中,必须解读现代汉语语汇蕴涵的文化意义和语用意义,才能使留学生从汉语语汇的本质层面上认知和理解汉语语汇的内涵和意义。在规范语汇和生活语汇的词语单位对应中,词语中的文化信息是兼容的,但语用意义则要受生活实景实况的制约,有语境的限制。

2 汉语规范语汇和生活语汇的短语单位的对应关系。

①白菜每斤一元――白菜一块

②骄傲自大――翘尾巴

③焦急不安――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

从以上三个例子中,可以看出规范语汇和生活语汇在短语单位对应关系中,前者是规范的书面语,后者是口语中的俗语或惯用语;前者严谨,后者形象;前者文雅,后者通俗;二者之间有明显的区别。在短语单位对应关系中,二者虽然语义相同,但语气却有异。语气有异主要是在语用上的区别。在语用方面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

第一,语境因素是理解和认知规范语汇和生活语汇区别意义的要素,尤其要注意言语发生的“共时”语境。索绪尔说:“如果价值存在于事物本身,存在于事物之间的自然关系中,便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就历时的发展去追溯这种价值。但不可忘记,这种价值在任何时候都取决于与它同时存在的价值系统。”“共时现象是同时存在的各种形式之间的关系(例如对立关系)。普通语法的一切都属于共时态”比如①A句的“白菜一块”,如果离开买菜的共时语境,“白菜一块”的含义是模糊的,“一块”钱可能是一棵白菜的价钱,也可能是一斤白菜的价钱,或是一堆白菜的价钱。只有在菜市场的语境中,白菜的数量和价钱的关系才是清楚的。再者,离开“共时”语境,“一块”可能就不是钱的“数量”,指价格,而可能是“一块儿”白菜,是白菜的“数量”。

第二,掌握现代汉语的惯用语和歇后语等语言资料,要和规范语汇意义严格对应,使惯用语和歇

后语等生活语汇有清晰的语用意义。比如:②中“翘尾巴”这个惯用语,只和规范词语的“骄傲自大”对应,使“翘尾巴”只单纯含有“骄傲”的意义,在使用中才不会产生其他意思。又比如:③的“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这一歇后语,如果不出现“急得团团转”的“谜底”,只出现“热锅上的蚂蚁”的“谜面”,对不了解汉语口语的常用语汇格式的人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把规范词语的“焦急不安”和歇后语的“像热锅上的蚂蚁”联系起来的。

3 汉语规范语汇和生活语汇的句子单位的对应关系。

①我觉得这个人很陌生。――这个人不熟悉。

②她的小说是畅销书。――她的小说卖得很火。

③这里的气氛不正常。――这里的味道不对劲。

在这三个例子中,规范语汇的句子结构形态完全是汉语的规范语法的结构形态。但生活语汇的句子结构的关系就不是规范语法句式。①中的“这个人不熟悉”的“这个人”应该是“宾语”,但在实践言语里却在“主语”的位置上,如果按照规范语法关系,这个句子的结构是不完整的和有歧义的。②中的“畅销”一词和“卖得火”的短语在语用上完全是规范语汇和生活语汇的对应区别。③的“这里的味道不对劲”里的“味道”如果有“气氛”意义的话,就一定是在“共时”语境中的内心感受,而不是嗅觉上的感觉。因此,规范语汇和生活语汇的语法单位的同义对应是在“共时”语境中的对应,离开语境关系,语法单位同义对应就会发生错位,就会产生另外的意义。比如:

①我跟他说不上话。(生活语汇)

②今天来了个开门红。(生活语汇)

①句中在没有语境背景下,“说不上话”的意思可以有几种理解:

A,没机会和对方说话。B,不认识对方,所以无法和对方对话。C,关系不好,所以不愿和对方说话。D,关系一般,不能说出有求对方的话。在缺少语境条件时,①句就会有多个义项,如果加入语境条件,①句的意思就一目了然了,如:

我和他关系一般,说不上话。

把①放在“我和他关系一般”特定语境中,就只有D的意思。所以“说不上话”就不是一般意义的“不能对话”的意思了。

②句中的“开门红”一词,在规范语汇中有两个义项:A,一年开始得顺利,有成效。B,一项工作、事业刚一开始就获得显著成绩。②句中的“今天”的限定排斥了A,那么B所指的“工作和事业”在②缺乏语境的条件下,显然是不明确的。如果在共时语境条件下,“工作和事业”的所指。就是十分明晰的。如:

关小瑛开的韩国餐馆,今天来了个开门红。

②句如果有了“关小瑛开的韩国餐馆”,那么“工作和事业”的语言背景就是明确的,“开门红”的“所指”就有了实际的语用“价值”。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语境因素在语用中的重要意义。索绪尔说,要了解语言纯粹的价值系统,就要考虑两个在语言的运行中起作用的要素,那就是“观念”和“声音”。在这里,我们虽然只涉及了“观念”的问题,但正说明汉语语境要素正是需要留学生了解汉语“观念”的要素,不明白汉语语用中的“含蓄”的文化特点,也就无法理解汉语语汇共时语境的意义。因而,对外汉语教学中阐释汉语的文化内涵是十分重要和十分必要的。由此可以看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讲解规范语汇和生活语汇的对应关系时,是无法回避汉语“共时”语境中的文化意义的。

我们以同义对应为例,粗略梳理了汉语规范语汇和生活语汇的对应关系(反义对应可以以同义为例举一反三,故反义示例分析略)。但在言语实况中我们知道,在使用汉语语汇的同义词语时,有的时候是不能互相置换的,即使它们的“义素”相同或相近。示例如下:

①她有一双慈祥的眼睛。――她有一双仁慈的眼睛。

②他有很多游历的经验,知道很多中国的名胜古迹。――他游览过许多地方,知道很多中国的名胜古迹。

①里的“慈祥”和“仁慈”都是形容词,都包含“慈”――“慈爱”的义素,但在前后两个句子里,“慈祥”和“仁慈”在语用中却不能互相置换。“慈祥”形容表情、神态,“仁慈”形容思想、感情,二者的“所指”是有区别的。②里的“游历”和“游览”都是动词,都有“游”――“旅游”的义素,但“游历”重在强调旅游中的一个一个经过,“游览”则重在强调旅游中的观赏经过。有了这样的区别,在语用中也就不能置换。因此,我们看到,同义对应虽然有扩展语汇的意义和作用,但在语用中却不能“以不变应万变”。正如索绪尔说的语言的“所指”和“能指”中存在着的“任意性原则”的要旨,在于“所指”的任意性或创造性是每种语言都以特有的、“任意的”方式把世界分成不同的概念和范畴,这个原则是“头等重要的”,“它的意义是无法估量的”。“同义词的替换,是以保持基本意义不变、不产生明显区别为条件的,即不改变动态语义真值。”但是“同义词的差别决定了在具体的言语实践中,同义词的替换一般是不可能的”。应该说,汉语规范语汇和生活语汇中的同义词语的差异性,是同义词汇的又一重要规律,正如索绪尔认为的,同义词“只是由于它们的对立才各有自己的价值”,这一点正是从理论上求证了汉语规范语汇和生活语汇存在的同义词汇语用的差异性及其“价值”。

相关期刊更多

锅炉制造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