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货币银行

货币银行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货币银行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货币银行

货币银行范文第1篇

六、论述题(30分)

1.结合我国当前经济形势,论述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

答:通货膨胀是指商品和劳务一般价格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严重的通货膨胀会给经济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必须加以控制。治理通货膨胀,应该从多方面综合进行:

(1)控制货币供应量。(紧缩的货币政策)

由于通货膨胀形成的直接原因是货币供应过多,因此,治理通货膨胀的一个最基本的对策就是控制货币供应量,使之与货币需求量相适应,稳定币值以稳定物价。而要控制货币供应量,必须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投放,保持适度的信贷规模,由中央银行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灵活有效地调控货币信用总量,将货币供应量控制在与客观需求量相适应的水平上。

(2)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需求管理政策)

治理通货膨胀仅仅控制货币供应量是不够的,还必须根据各次通货膨胀的深层次原因对症下药。对于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是关键。各国对于社会总需求的调节和控制,主要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在财政政策方面,主要是大力压缩财政支出,努力增加财政收入,坚持收支平衡,不搞赤字财政。在货币政策方面,主要是采取紧缩信贷,控制货币投放,减少货币供应总量的措施。采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配合,综合治理通货膨胀,两条很重要的途径是: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控制消费过快增长,以此来实现控制社会总需求的目的。

(3)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调整经济结构。

治理通货膨胀必须从两个方面同时入手:一方面控制总需求;另一方面增加总供给。二者不可偏废。若一味控制总需求而不着力于增加总供给,将影响经济增长,只能在低水平上实现均衡,最终可能因加大了治理通货膨胀代价而前功尽弃。因此,在控制需求的同时,还必须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一般来说,增加有效供给的主要手段是降低成本,减少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投入产出的比例,同时,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支持短缺商品的生产。

(4)医治通货膨胀的其他政策。除了控制需求,增加供给、调整结构之外,还有一些诸如限价、减税、指数化等其他的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

当前,我国存在的通货膨胀是需求拉上型和结构型通货膨胀。主要源于两方面:一是基础工业和加工工业的发展不相适应,基础工业产品价格上涨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二是农业发展与工业发展不相适应,农产品价格上涨引发价格总水平上涨。

总之,通货膨胀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经济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我们有针对性地根据原因采取不同的治理对策,对症下药。这种对症下药,并不是简单地根据原因分析一一对应,也不能机械僵化地照搬别人或自己以往的经验。而且对症下药也要以某一方为主或优先,同时结合其他治理方案综合进行。也就是说,治理通货膨胀是一项系统工程,各治理方案相互配合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2.加入WTO后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挑战:(1)面临银行管理体制的挑战;(是否受政府干预,管理上的差距)

(2)面临经营模式的挑战;

(3)面临业务创新和优质服务的挑战;

(4)面临技术手段和金融产品的挑战;

(5)面临融资风险的挑战;

(6)面临人才竞争的挑战;

(7)面临金融安全的挑战;

(8)面临不良资产的挑战;

(9)面临金融宏观调控的挑战;

对策:(1)尽快处理不良债权,化解金融风险,轻装上阵。

(2)完善中资银行内部管理机制,建立国有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

(3)尽快实现业务经营的多元化、国际化和资产证券化。

(4)加快金融业务创新。

货币银行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货币政策;银行家;货币缺口

中图分类号: F8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8153(2015)05?0060?04

一、引言

货币供求是货币政策调控的重要内容之一。1990-2012年国内的广义货币供应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M2/GDP)从0.8192调整至1.8772。除了1994年以及2003-2008年略有波动之外,该指标基本保持着上升的态势。从1996年开始,M2/GDP大于1。到了2012年底,货币供应量近乎国内生产总值的2倍①。货币供应量是否过多,适度的货币供应量应该如何确定?对于这些问题,政府、银行、企业等市场主体基于各自的视角可能会给出不同的回答。其中,银行家在间接融资比重较大的国内金融市场上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他们对于货币供求关系的判断往往影响到可贷资金规模以及大多数企业的实际融资状况。因此,银行家对于适度货币供求的判断就显得非常重要。

二、文献综述

货币供求缺口的研究由来已久。首先,超额货币供给比超额货币需求更为常见。马克思在论述货币资本对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的作用时指出,“它是每个单个资本登上舞台,作为资本开始它的过程的形式。因此,它表现为发动整个过程的第一推动力……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无论是社会地考察还是个别地考察,要求货币形式的资本或货币资本作为每一个新开办的企业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的动力”[1]。一方面,新企业在取得实际产出之前不但需要预付一定数量的货币资本,用于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另一方面,新企业在将生产出来的商品转换为货币之前无法将前期已经投入的货币资本抽逃出来,而不得不追加货币资本。因此,货币供给往往比产出增长更快。当然,在技术、资源和劳动力等其他条件既定的情况下,货币的边际产出效率是递减的。倘若货币供给增加太快并高于某个上限,那么它将引发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之间的严重失衡,通货膨胀问题随之出现。这就是“货币支持边界”(张辉鹏、王兰荣,1997)[2]。

其次,尽管许多文献认同适度的货币供求缺口应该是相对于经济增长因素而言的,但是在研究货币供求与经济增长问题时人们更多地关注货币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文献往往假设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货币政策改变货币供给,并通过不同资产收益率之间的相互比较,促使人们调整资产组合、财富结构以及商品货币需求,进而改变社会总需求,调节宏观经济。与货币供给相比较,货币需求在政策传导机制链条上成为了经济增长的“近因”,它与收入波动的联系更加密切。

从目前已有的文献来看,虽然货币需求与收入密切相关,但是货币需求收入弹性的实证结果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Friedman(1956)认为,恒常收入是相对稳定的,所以名义收入的变化只能来自货币供给,而不是货币需求。恒常收入是实际货币需求的关键解释变量,货币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3]。我们认为,造成中国的广义货币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的原因涉及货币化和居民储蓄存款的投资性质、银行等金融机构金融工具单一、金融市场不发达、银行不良资产比率高等多个方面[4]。我们还认为,无论是广义货币还是狭义货币,它们的需求收入弹性都显著地大于1[5]。估算中国的狭义和广义货币需求收入弹性分别等于1.0994和1.1940,也都大于1[6]。

反之,Goldfeld和Sichel(1990)[7]、Mehra(1992)[8]和Baba等(1992)[9]却证实战后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远小于1。Baumol(1952)将货币余额视为一种存货,进而提出了货币需求的“存货管理模型”(即平方根公式),认为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等于0.5[10]。Brunner和Meltzer(1964)指出,货币需求对交易规模的弹性并非固定的系数,而是随着交易量的波动呈现同方向变化[11]。尽管Whalen(1966)模型没有明确提及预防性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但是在添加了一些约束条件之后,人们仍然能够发现预防性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界于1/3与2/3之间[12]。Miller和Orr(1966)也给出了类似于Whalen(1966)模型的结论,但是前者的行为准则更加明确[13]。研究发现,国内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货币需求收入弹性大约是0.75[14]。

另外,国别差异、货币层次差异等因素也可以影响货币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联系。例如,汪红驹(2002)发现中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的狭义货币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韩国、菲律宾、新加坡、斯里兰卡和泰国的狭义货币需求收入弹性小于1。而这些国家的广义货币需求收入弹性全都大于1[15]。

笔者注意到,一方面,以往文献的实证结果时而判定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大于1,时而断言弹性系数小于1。除了受到国别差异、货币层次差异等因素影响之外,货币需求收入弹性的这种差异也许还暗示人们,货币需求与收入之间可能存在门限效应(threshold effect)。另一方面,货币供求缺口事实上是不可直接观测的,需要借助其他可观测指标加以反映。笔者认为,将不同市场主体的感觉(例如银行家货币政策感受指数)引入货币供求缺口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因为这种感觉能够间接地反映货币政策松紧程度以及货币供求缺口的大小。接下来,笔者首先排除国别差异、货币层次差异,仅仅涉及国内的实际广义货币供求缺口与实际经济增长等变量;然后尝试着构建关于国内超额货币供给与银行家货币政策感受指数之间门限关系的计量模型,并借此估算基于银行家视角的适度货币供给;最后根据实证结果剖析一些经济现象。

三、模型设计与实证研究

(一)模型设计

根据文献综述,笔者首先假定名义货币供给增长率(M)具有外生性。实际货币供给增长率(RM)等于M减去通货膨胀率(P)。其次,假设实际货币需求增长率与实际收入或者实际经济增长率(Y)相联系。超额货币供给(RMY)等于RM减去Y,即(M-P-Y)代表着实际货币供给超出实际经济增长所需的货币需求的部分。虽然RMY无法直接地等同于货币供求缺口,但是在某种程度还是能够反映货币政策的松紧程度以及货币市场供求关系的基本状况。例如,董青马和胡正(2011)发现,当滞后阶数等于1时,超额货币供给与国内高储蓄率之间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16]。于是,RMY可以影响银行家货币政策感受指数(FEEL),如式1所示。当然,如果门限效应显著,那么式1就可能进一步演化为式2。其中,Ci是截矩项,ki是超额货币供给RMY对银行家感觉的冲击强度,εi,t是随机误差项,i=0,1,2。

为了找出可能存在的门限值τ,笔者首先需要根据Chan(1993)[17]提供的方法将RMYt进行升序排列,得到新的数列RMYs。然后,令τ分别等于RMYs当中排位在10%至90%的样本数值,并按照式2进行逐个回归分析。最后,在众多回归模型当中,如果RMYs越接近门限值τ,那么回归结果对应的R2数值就会越大,而AIC、SC、SSR等数值就会越小。如果C1=C2且k1=k2,那么式1与式2是等价的。否则,式2将能够比式1更好地描述多个变量之间的复杂经济关系。

(二)实证研究

通过采集、整理和简单计算之后,笔者分别在和讯宏观数据(http:///)、中国人民银行网站(http:///)与新浪财经频道(http://.cn/mac/)等网络数据库获取2004年第1季度至2013年第4季度10年间的银行家货币政策感受指数(FEEL)、广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率(M)、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率(Y)以及利用CPI同比指数计算的通货膨胀率(P)等相关数据资料,并且令RMY=M-P-Y。所有数据都以小数形式表示。如表1所示,笔者至少能够在10%显著水平断定时间序列FEEL和RMY没有单位根,因而是平稳的。FEEL与RMY可以用于如式1所示的线性回归分析。

为了验证引入如式2所示的门限模型是否必要,笔者将RMYt按数值大小进行升序排列,得到新序列RMYs,并在该新序列当中搜寻可能的门限值。具体做法是,令τ等于不同的RMYs,s=6,7,…34,分别进行如式2所示的回归分析。结果,当s=29,τ=RMY29=0.0609时,回归模型的可决系数R2达到最大,同时AIC、SC、SSR的数值达到最小,如图1示。倘若存在门限效应,那么τ=0.0609就是最有可能的门限值。

如表2所示,一方面,式1的可决系数很小,R2=0.061483,并且FEEL对RMY变化的反应系数k0并不显著。一旦引入门限模型,式2的可决系数旋即得到提高,明显地大于式1的可决系数。当RMY<0.0609时,R2=0.507627;当RMY≥0.0609时,R2=0.368027。可见,引入门限模型是恰当的。另一方面,Wald检验结果表明,笔者能够在1%显著水平拒绝原假设“C1=C2且k1=k2”。换言之,门限值τ=0.0609和门限效应是显著的。

从表2的实证结果当中,笔者至少可以获得以下三个方面的认识。

(1)虽然在银行家看来适度货币供给应该略微地超过实际经济增长所需要的货币余额,然而事实上银行家并不总是偏好宽松的货币政策,他们也赞成超额货币供给需要有度的约束。如图2所示,6.09%就是超额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的度,即扣除物价因素之后的实际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率最好不要超过实际经济增长率6.09个百分点。当RMY<0.0609时,超额货币供给RMY每增加1%,认为货币政策适度的银行家比例FEEL就会相应地增加4.09%左右。当RMY≥0.0609时,超额货币供给RMY每增加1%,感觉货币政策适度的银行家比例FEEL不升反降,下降幅度为0.81%左右。

(2)在超额货币供给的门限值附近,银行家货币政策感受指数的变动具有非对称性。如果RMY不得不偏离最优水平0.0609,那么银行家更加愿意看到超额货币供给增加,而不是超额货币供给减少。因为与增加相同幅度的超额货币供给相比较,减少超额货币供给导致银行家的货币政策感受指数下降更多,对银行家心理感受的冲击就会更大。

(3)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反而令银行家的感受指数下降。首先,超额货币供给在一定范围内可能促进了生产发展和效率提升,但是由于技术、制度和资源等因素的变化速度通常远不及超额货币供给的增长速度,从而导致超额货币供给的边际产出效率表现为递减的特征。在达到效率的最高点之后,超额货币供给的产出效率转而开始下行,并有可能引发银行家的不安。其次,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了资产价格的高涨,甚至可能包含着某种程度的泡沫。银行家担心这种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在未来的某个时间出现逆转,导致他们在当前高价位时持有的各种资产面临未来价格下跌的风险。所以,在超额货币供给的边际产出效率递减以及未来宏观经济形势潜藏诸多不确定性的情况下,银行家可能会“惜贷”。事实上,这就降低了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四、小结

基于2004年第1季度至2013年第4季度统计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首先银行家眼中的适度货币供给并非简单的货币供应量等于货币需求量,而应该是一种超额货币供给,即实际广义货币供给应该超出实际经济增长所需货币余额大约6.09个百分点,不宜过多或者过少。其次,当某种原因迫使实际的超额货币供给偏离了银行家认定的最优水平时,银行家更加愿意看到超额货币供给增加,而不是超额货币供给减少。第三,当超额货币供给的边际产出效率递减以及未来宏观经济形势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时,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引发银行家“惜贷”,反而削弱了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2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393.

[2]张辉鹏,王兰荣.产出增长中的货币支持边界[J].技术经济,1997(7):3032.

[3]米尔顿・弗里德曼.货币数量论的重新表述[M]//货币数量论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124.

[4]刘明志.中国的M2/GDP(1980-2000):趋势、水平和影响因素[J].经济研究,2001(2):312.

[5]曾令华,王朝军.我国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利率弹性及投资的利率弹性[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3(4):2225.

[6]王 莉.中国货币需求函数的误差修正模型估计:19952004[J].上海金融,2005(10):2426.

[7]Goldfeld S,D Sichel.The Demand for Money[M]//Handbook of Monetary Economics, edited by Benjamin M. Friedman and Frank H. Hahn.Amsterdam: NorthHolland, 1990:299356.

[8]Mehra Y. In Search of a Stable, ShortRun M1 Demand Function[J].Federal Reserve Bank of Richmond Economic Review, 1992(3): 922.

[9]Baba Y, Hendry D,R Starr.The Demand for M1 in the U.S.A., 1960-1988[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1992(1): 2561.

[10]Baumol W,J.The Transactions Demand for Cash: An Inventory Theoretic Approach[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52(4): 545556.

[11]Brunner K,A Meltzer.Some Further Investigations of Demand and Supply Functions for Money[J].The Journal of Finance, 1964(2): 240283.

[12]胡庆康.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第2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318.

[13]Miller M H,D Orr.A Model of the Demand for Money by Firms[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66(3): 413435.

[14]燕 翔.货币需求收入弹性:基于微观企业数据的估计[J].武汉金融,2014(5):1315.

[15]汪红驹.用误差修正模型估计中国货币需求函数[J].世界经济,2005(5):5561.

[16]董青马,胡 正.中国高储蓄率是超额货币供给的原因吗?――基于1992-2007年国家资金流量表的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11(3):127131.

[17]Chan, K S. Consistency and Limiting Distribution of the Least Squares Estimator of a Threshold Autoregressive Model[J].The Annals of Statistics, 1993(1): 520533.

Bankers’ Feelings about Monetary Policy and Estimation of Monetary Gap

NONG Lina

(Nanning Central Subbranch of People’s Bank of China, Nanning 530028, China)

货币银行范文第3篇

关键词:欧洲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策略;货币政策透明度

一、欧洲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策略

1.确立首要目标,着眼中期,求稳求变。

《马约》虽然规定欧洲中央银行的首要目标是维持欧元区物价的稳定,但该条约并未对物价稳定给出明确的界定。为使目标更具可操作性,ECB管理理事会(又称ECB货币政策委员会)于1998年给出了物价稳定的量化定义:整个欧元区的消费物价协调指数(HICP)年增长率不超过2%,而且物价稳定在中期内得以维持。经过近5年的货币政策实践,ECB管理理事会于2003年修正了对物价稳定的界定:中期内消费物价协调指数的通货膨胀年增长率低于但是接近2%。

从该定义可以看出:(1)ECB对价格是否稳定的判断是基于整个欧元区中期的价格水平。货币政策的变化对物价的影响有一个时滞,而且最终影响的程度也不确定,因此货币政策难以在短期内抵销意外冲击对价格水平的影响,通货膨胀率短期内存在一些波动是不可避免的,货币政策不会因几周或几个月的短期的物价或通货膨胀的变化进行调整,货币政策着眼于中期。(2)HICP年增长率低于但是接近2%,不仅为HICP通货膨胀率设定了上限,而且也指出通货紧缩和物价稳定是不相容的。

对物价稳定给出明确的量化定义,既有助于增加货币政策的透明度,也为社会公众提供了一个可以监督的标准;既有利于公众更好地理解货币政策框架,也能更有效地引导公众对物价走势的预期。不仅增强了单一货币政策的可信度,也提高了单一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2.围绕目标,构筑框架,寻求支柱。

经济分析和货币分析两个支柱,构成了ECB的货币政策框架。在这个框架内,ECB为货币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收集各种信息,充分利用各种分析工具,确保所有相关的信息都不会遗漏,从而确保货币政策决策的稳健性。两支柱策略既不同于通货膨胀目标的货币政策框架,也不同于传统的以货币供应量或汇率作为“名义锚”的做法。

(1)经济分析。主要是指基于大量的经济和金融数据、针对影响价格稳定的短期风险而进行的分析。该分析基于如下的认识:短期内价格水平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商品、服务和要素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所决定。因此,ECB关注的主要变量有:总需求、总产出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广义的物价和成本指数的变化,财政政策的变化,资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状况,欧元区国际收支的变化等。

(2)货币分析。着眼于中长期分析,该分析的基础是中长期内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变化密切相关。货币的变化包含着未来物价变化的信息,因此有助于对物价稳定的风险进行总体评估。ECB把货币供应量指标从一系列备选指标中挑选出来,并公布广义货币M3增长率的参考值,向公众清楚地表明了它进行货币分析的意图。大量实证分析表明,在M3与物价水平和其他宏观变量之间,存在一种稳定的关系。M3还预示了未来,特别是中期的通货膨胀变化。

ECB将从双柱策略中得出的信息进行评估、反复核对和汇总,形成对经济的波动程度和本质、经济运行结果和物价稳定的主要风险的总体评估,为货币政策制定提供有力的依据。通过信息交流框架,公众能了解ECB制定货币政策所面临的复杂的环境,知道ECB在制定货币政策时考虑了哪些因素,又是通过什么样的程序来做出货币政策决策的。

3.注重货币政策策略的沟通职能。

透明的货币政策要求中央银行向公众和市场提供决策相关信息、制定政策所采取的程序、所使用的数据及考虑的因素,并就当前经济形势与公众进行有效的沟通。所有这些都能在一种开放、清晰、及时的状态下进行。

ECB的沟通面临的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环境。欧元区12个不同的国家,10种不同的语言,无疑给ECB的货币政策沟通提供了挑战。ECB强调与公众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互动,确保公众能更好地理解货币政策的制定程序以及依据,从而提高中央银行的可信度,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为了让公众更好地了解货币政策,ECB通过多种渠道向公众传递货币政策信息:

(1)每个月第一次货币政策委员会会议结束后的新闻会,是ECB最重要的沟通方式。ECB是第一个召开新闻会的中央银行。新闻会上,ECB行长将向公众详细地介绍管理理事会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以及与货币政策相关的物价稳定的风险评估,并通报管理理事会讨论的其他议题和决策的相关信息。与会者也可以与新闻发言人进行互动交流。记者招待会的文字材料也将于同一天刊登在ECB的网站上,以便这些货币政策信息能够及时地呈现给公众。

(2)ECB每月“月度公报”,向公众公布所有统计信息和货币政策决策所依据的数据,也提供专家对货币政策的分析文章。此外,ECB行长每个季度都向欧洲议会的经济与货币事务委员会汇报ECB货币政策的执行情况,并回答相关问题。ECB每年还向欧洲议会递交年度报告。

(3)ECB的行长、副行长以及货币政策委员会的其他成员,充分利用各种机会与公众进行交流,阐述ECB的货币政策策略、分析框架,不断提高ECB货币政策的可信度。交流包括定期接受媒体的采访,参加全球和区域经济金融论坛,到世界各地大学讲学。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的发言稿、演讲稿,研究人员的分析文章,公众广泛关注的政策研究结果,在ECB的网站和其出版的论文集和专刊上都可以找到。

4.注重中央银行研究职能的发挥。

ECB经济研究的目标,一方面是为货币政策的决策提供强有力的理论和实证的支撑,另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服务ECB与公众和市场的沟通。

ECB的经济研究通过多种形式展开:workingpaper主要是鼓励对ECB货币政策的相关问题展开研究,既包括ECB研究人员的阶段性成果,也包括一些学术界的专家学者对货币政策的研究。这些文章都可以免费在ECB的网站上获得,对于公众对ECB货币政策的了解很有帮助。同时,ECB也运用大量的宏观经济模型对欧元区经济以及欧元区内不同国家进行分析预测,以便为货币政策决策提供比较可靠的预测信息。针对欧洲资本市场和金融一体化、欧元区经济周期变化等问题,ECB建立了广泛的研究网络。此外,ECB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轮流召开国际货币政策论坛,鼓励从全球的视角来讨论货币政策的相关问题。

二、对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启示

1.进一步提高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增强央行的独立性是各国货币调控机制改革的基本方向。实践证明,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对其货币政策操作具有很大的影响。独立性强的中央银行,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抑制通货膨胀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马约》赋予ECB货币政策目标上的独立,而且ECB还具有工具上、财务上和人员上的独立,因此为ECB独立进行货币政策操作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经过10多年的发展,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依然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从目标独立性来看,虽然《中国人民银行法》明确规定“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但我国货币政策当前仍受到多目标约束:物价稳定、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化解金融风险等等。从操作独立性来看,也存在一些约束,比如金融市场不发达,货币政策工具选择的余地小,货币政策过度依赖国有商业银行传导等等。

多目标之间是存在冲突的,这就导致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决策相当困难。而在经济转轨过程中,货币政策的多目标约束将长期存在,因此提高目标独立性比提高操作独立性难度要大。在当前的体制安排下,我们应进一步提高中央银行的操作独立性,通过大力发展金融市场特别是货币市场,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不断提高货币政策工具、操作目标以及中介目标变量的市场化程度,使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更具灵活性和前瞻性,为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预防性操作创造条件。

2.尽快建立更加灵活的货币政策框架。

以利率、汇率或货币供应量等工具变量作为中介目标都存在一个共同缺陷,即货币政策的灵活性较差。正因如此,绝大多数国家在放弃货币供应量目标后基本没有再简单恢复利率目标,反而是越来越多地采用了通货膨胀目标这类非工具变量目标。也就是说,货币政策操作直接盯住通货膨胀率,同时将货币供应量、利率、经济景气指标指数等其他重要经济变量作为监测指标。

欧洲中央银行在考察过一些其他中央银行已经或正在采用的货币政策策略后,决定采用以稳定为目标的双柱策略(即经济分析和货币分析)。究其原因,是因为ECB成立的时间不长,欧元区内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使ECB的货币政策操作面临很大的挑战,因此两支柱策略赋予ECB在操作货币政策过程中更大的灵活性,有利于提高其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和传导效率。

鉴于我国目前的现状,近期内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可能性不大。但是,我们也可借鉴ECB的做法,建立一个更具灵活性的货币政策框架,为公众的经济行为提供决策依据,从而提高货币政策的可信度,稳定公众的预期。积极构建更具灵活性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提高对经济的预测能力,即时采取预防性操作,将会为货币政策操作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3.注重与公众交流,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

ECB非常注重与公众的沟通和交流,重视预期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通过采用“两支柱”的货币政策策略,为央行与各个层面的公众沟通提供了一个框架。ECB不仅建立了内容广泛、容易理解的网站,而且还定期出版报告预测各种宏观经济变量,如通货膨胀、货币市场状况以及预测的风险等。ECB通过各种途径,向公众解释货币政策的目标,讨论近期通货膨胀的情况,评价已经采取的货币政策的效果,并描述未来通货膨胀的发展,因为货币政策非常透明,因此ECB有时只要显示其政策意向,并不需要真正干预市场就能达到调控的目的。

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的透明度不断提高,这一点可以从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实践中看出。但略显不足的是,对于我国货币政策决策是依据哪些数据的分析,货币政策决策过程的程序,以及中央银行对经济形势的预测分析等相关信息还不够丰富,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的改善。

货币银行范文第4篇

为进一步提升社会公众防范假币能力,净化人民币流通环境,促进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推动国务院反假货币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继续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反假货币宣传月活动,以“防范假币,保护自我”、“杜绝假币,从我做起”为主题,加强社会公众假币防范教育,增强其风险防范意识,引导其通过合法程序解决假币纠纷问题。2018年9月1日至30日,建行西平支行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反假货币宣传月活动,现将宣传活动汇报如下:

一、行领导组织全体员工培训宣传,利用晨会,夕会,例会学习反假货币知识,结合日常工作情况,讲解实际案例,提升全行员工对人民币的防伪识别能力。

二、利用网点优势,设立反假货币宣传咨询台,在显著位置摆放反假货币宣传展架,在宣传栏处摆放宣传手册,在客户办理业务间隙发放宣传折页,利用LED屏滚动字幕24小时不间断播放。

三、设立专门微信公众号,发放反假货币知识,在人民银行官方网站下载反假货币宣传视频,利用网点大厅电视循环播放“2015版100元人民币防伪知识AR视频”,线上线下结合宣传,多方面推进铺展。

四、召开客户活动会,联系学校走进校园进行宣传宣讲,现场组织“2018年反假货币小超人”网络知识答题,利用有奖竞答活动,吸引公众积极参与,了解公众对反假知识的认知度,现场讲解反假案例,普及反假货币知识,吸引更多公众关注人民币知识。

五、开展反假货币进社区,进广场活动,在人流较多的活动区设点,大力普及现行流通人民币防伪特征,假币收缴规范程序以及《人民币图样使用管理办法》。普及虚拟货币基础知识,向公众澄清现有民间数字货币均非人民银行发行,引导公众认清风险,避免财产损失。

六、下乡扶贫人员在扶贫期间,对农村广大群众进行反假货币宣传,在各村各组的村务公开栏处张贴宣传册,利用走乡串户时期宣传反假常识,结合农村地区特点,依托惠农服务站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形成反假货币宣传工作的常态化。

货币银行范文第5篇

影子银行体系(shadowbankingsystem)是传统银行之外能够从事多种金融业务的机构的总和。根据金融稳定理事会的最新定义,影子银行即位于传统银行监督管理的灰色地带,有可能造成系统性风险或监管套利等不良问题的信用中介体系(包括各类相关机构和业务活动)。站在狭义的角度来理解,影子银行是一种信用中介体系,它主要包括实体与业务活动,其运行的范围是传统正规银行体系之外的市场经济。各国根据本国的金融体系特征及管理模式成立不同形式的影子银行,而我国的影子银行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主要是功能是对银行融资进行补充。而在广义角度讲,影子银行是一种位于传统银行以外的金融体系模式,其主要面向信用中介机构与业务的调控。受自身信用风险缺失与平衡化特征的影响,影子银行金融体系的风险有所增加,其货币期限与货币的流通可以相互转换,不受传统银行的多层控制。

二、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

1.传统利率传导途径方面

在传统银行监管体系下,利率传导大致表现为以下途径:消极的货币政策iIY,说明传统银行采用紧缩性货币政策的结果是造成实际利率上升,使得企业经营成本增大、投资热度下降,进而拉低总需求和总产出。当中央银行采用传统利率传导途径时,贷款利率提高,企业为降低筹资成本便会考虑从其他途径获取资金。目前使用较多的是信托贷款与委托贷款等,这使得企业投资额中银行贷款所占的份额减少,从而造成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不佳;此外,由于市场资金的供需紧张,造成影子银行利率高于普通银行利率,直接影响了官方利率的调整和货币政策的顺利推进。

2.信用传导途径方面

影子银行的出现对传统的信用传导途径产生了很大影响,主要表现在银行信贷途径与资产负债表途径。传统的银行信贷传导大致表现为以下途径:消极的货币政策银行存款银行贷款IY。由此可知,消极的货币政策会造成银行存款减少,银行可用贷款金额降低,从而导致投资与总产出减少。在银行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时,可借贷资金减少,企业可以选择影子银行来完成资金的筹集。目前我国实施的主要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信贷传导机制,其可以作为央行调控市场经济的工具,但是影子银行的存在使得银行信贷传导机制效力受限,并且由于银行与金融机构之间的部分活动不受监管调控,导致货币扩张系数被无节制放大,从而降低了银行对货币量的控制力。资产负债表途径大致如下:消极的货币政策股价企业净资产事前机会主义行为事后机会主义行为贷款IY。该途径与银行信贷传导机制相似,企业可以从银行之外的多种途径筹集资金,不会影响到企业的总投资额,导致银行实行的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实施受阻。信贷审批不利于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于中小企业的激励机制与控制机制不合理,从而影响货币政策的进一步发展。

三、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改进建议

针对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以及影子银行体系本身的缺陷,可以通过完善货币传导机制与货币中介目标来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

1.完善货币传导机制

由于信贷传导机制是我国主要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这种机制下的控制主体是商业银行,但是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却限制了商业银行的作用,削弱了中央通过资产负债规模影响信贷供给的传导效应。考虑到影子银行体系对我国的信贷具有一定的取代作用,因此在影子银行得到快速发展的状况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应该注重对利率的调整,同时利用多种货币政策对金融产品进行有效的控制,以提高银行信贷量,进而达到控制影子银行体系货币量的目的。

2.完善货币中介目标

货币中介目标针对的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中间环节,我国将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选择,其能够促进货币政策的顺利实施。而影子银行的存在导致社会融资远超过银行信贷量,直接降低了货币政策的实行效果。为此,央行及有关监管部门应该重新定义社会融资总量为货币中介目标,对银行借贷、社会融资进行调控监管,同时强化对影子银行的监管,优化和创新货币政策工具,从而完善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四、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