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资治通鉴白话文

资治通鉴白话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资治通鉴白话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资治通鉴白话文范文第1篇

一、素养(积累)

1.阅读

·白话文阅读

在整个高中的语文学习中,我每天都会保持一定的阅读量。在高三之前会看一些名家作品,一来可以满足阅读兴趣,二来可以积累一些作文素材,同时在提高感知语言文字含义的能力和整体把握文章主旨和思想感情的能力(所谓语感)上也有一定的帮助。至于书的类型,我建议尽量多读议论性的,提升思想深度,但也不要局限,什么杂文散文小说都可以拿来看。高三时我会更偏向于读一些名家读书笔记和《读者》一类的杂志。因为我的数理化不好,语文学习的时间会相对少一些,而这些文章能让我快速地积累素材。

在阅读的同时,我建议大家可以准备一个积累本,不求多但求精。在这上面,可以记录一些有哲理的名家名言,名著中的经典人物经典情节,甚至一些优美的表达方式等等,常翻常看。

·文言文阅读

课本上的篇目尽量背过。实在太长的也应当能说出其中的实词虚词重点。要重视课堂,下课及时与同学复述巩固。

课外阅读也应加强,《史记》,《资治通鉴》,《晋书》等等都可以看。

多翻翻古汉语词典。

2.写作

阅读名家大作时学习他们的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

平时多接触优秀的时事评论,学习他们分析事件的角度和方法,对作文审题会有帮助。

针对当下的热点问题,有时自己也可以写写评论,熟能生巧,练得多了,看待问题的角度也会发生变化。

二、应试技巧

这里我们分题目来说。

·论述类文本阅读:看标题,看文章,着重标记其中的逻辑关系。写选择题时先逐字比对,一般情况下就可以选出答案。有的选项原文没有,就需要一定的的推理,这一部分个人觉得对语感的要求比较高,就要常看常练。

·实用类、文学类文本阅读:一切以文章为出发点,从原文中找答案,避免主观臆断。分清题目类型,利用答题模板答题,分条陈述。寻找答题有效区,关于人物形象的题目可以先找出具体描写,再精准概括。要求分析的题目一定要简要分析。

·文言文阅读:断句题目注意陈述对象,关注一些特殊句式。文言常识基本靠积累,没有记住也不要蒙,有时可从文中推敲出来。文意理解注意常考设题方式,注意人物关系,与原文对照。

·诗歌鉴赏:平时积累一些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语法现象等等,了解他们的区别。有兴趣的同学看一看《唐诗宋词鉴赏词典》,有助于提高鉴赏能力。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关键要进入情境,读懂诗歌。简答题首先分清题目的考察重点,是情节人物或者感情主旨等等,分析完我一般会逐句分析,以防遗漏。有时为了防止得分点不足会多说一点,比如“整首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对象)的……(情感)”等等。

·默写:就是背,背的时候回忆一下某些字的写法。也可以横向比较记忆,比如“唯”,“惟”,“辨”,“辩”等等。

·语言文字应用:成语平时就要积累,不仅是成语的意思,更有成语的用法。不同成语有考察的侧重点,比如“上下其手”注意感彩,“登高自卑”注意望文生义,还有“良莠不齐”与“参差不齐”的区别等。这样分类记忆可以减少记忆难度。文言知识对成语理解也有帮助。举个例子,“星罗棋布”的“星”,“棋”就是名词作状语。“妻梅子鹤”的“妻”“子”是意动用法等等。

病句要注意错误类型,划分句子成分是很有用的做法。

·作文

作文审题选好角度。切入点可以是材料中的一个人物,一件事,一句哲理性的话等等。

体裁推荐议论文,要出彩就要有精辟的论述,这与阅读又有莫大的关系。

开头结尾点题,文中强调主旨,能降低跑题风险。

在高三后期语文依旧低迷的同学可以针对一些特殊题型做专门训练。写过的题要有总结,想想自己为什么会错,找找自己的思路和答案差在哪里。平时可以三五同学做同一题型,做完后一起总结,效果更好。

资治通鉴白话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 文言文; 教学方法; 探究

文言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结晶,具有极为丰富的精神价值和内涵。人教版的高中语文教材,选取了大量中国古代的优秀诗文,其所占比重和初中语文教材相比大大增加,文言文教学的深度广度难度随之有了较大的增加,在新课改下,如何上好文言文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此结合自己文言文教学的实践,就这一问题进行一点肤浅的探讨,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明确文言文学习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所谓文言文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因年代久远的的关系,学生深感学习之难,且有的认为文言是老八股,与时代潮流相悖,与生活关系不大,学而无用,其实,学习文言文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而学好文言文,能更好的学习现代语文。文言文是现代语文的基础,现代语文是文言文的继承和发展。对中学生而言,它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文言的言简意丰,遣词造句的考究,深刻的思想性,出色的论辩艺术,结构特色等都是我们作文的丰富营养。

2更新理念、转换角色、突出自主

文言文比较常用的方法是串讲法、翻译法、分析法。教师往往占据主体,一讲到底;学生则只需一支笔、一双眼睛、两只耳朵;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教师洋洋洒洒,辛辛苦苦,学生则或笔忙于做笔记,或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能力被忽视了,学生成为了被动的接受者。因此,笔者认为,要提高课堂效率,就必须转换教师角色,教师应由高高在上,下到平等参与,同时又进行积极指导。

2.1指导预习、自主学习。在文言文教学中首先必须强调“预习”这一环节。新课标突出强调了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阅读中的障碍的能力,强化学生自学训练。古人说: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但如何教学生自学文言文?我们除了教他们善于使用工具书和课文注解之外,还应该有针对性地教他们掌握以下方法:(1)善于比较,区分易混淆的知识,掌握知识之规律。文言文中存在着大量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古汉语知识,这些知识之间往往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因而就需要准确地进行区分,区分的方法很多,比较法就是其中之一。例如:区分名词作动词和名词作状语的语法现象,如果能运用比较法,就可比较容易地将它们区别开来。从结构上看,前者结构是“动物化名词+名词”,后者则是“状物化名词+动词”;就关系看,前者属支配的动宾关系,后者属修饰的状谓关系。例如《六国论》中的“礼天下之奇才”,《信陵君窃符救赵》中的“公子……礼交之”,前后两个“礼”字用法不同。前者,“礼”与“奇才”构成支配的动宾关系,属名词作动词用法;后者,“礼”与“交”构成修饰的状谓关系,属名词作状语用法。实践证明,学生如果能够掌握并熟练运用比较法,就能较容易区分文言文中词类的各个特点,就能具备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能力,能够自己去解决文言文学习中的许多疑难问题。(2)巧用句子结构分析法,辨识词的活用现象和句式。一个句子的结构,总有主、谓或主、谓、宾部分,且有严格的、正常的排列顺序。据此我们就可明了一个词在句中应扮演哪一成分的角色,一个句子是属何种句式。通过句子结构分析法,就能辨识词的活用现象。如“左右欲刃相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句中“主”、“宾”都非常明确,谓语动词只能由“刃”这一名词来担任。又如“将军身披坚执锐”一句,“披坚”、“执锐”无疑都是动宾结构,“坚”、“锐”这两个形容词,就应充当宾词,活用为名词。辨识句式也是如此。如果句子前后构成判断关系的,不管有无判断词,皆是判断句。如“陈胜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句中的“者……也”是判断的标志,再如《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刘备天下枭雄”则没有判断词;如果是被动者作主语的,不管有无被动词,都是被动句。如“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史记・屈原列传》);如果缺少成分的,则是省略句。如“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左传・之战》);如果成分按一般顺序变位的,则是倒装句。如《张衡传》中“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一句,作为状语的“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后置到了中心语的后面,成为状语后置句。

2.2诵读引导。诵读是我国古代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方法。人们在反复诵读之中潜心涵咏,认知文字,感受声律,疏通文脉,明悟作品的思想感情,领略作品的韵味意境。久之,就会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形成灵敏的文言语感。 那么,怎样对学生进行诵读训练呢?

2.2.1正音听读,读得文通字顺:

对于中学生来说,最基本的要求是自读时能读得通顺,做到如朱熹先生说的: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其熟读的目的就是“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能读准字音,对文章的字词也就能有所掌握。如一词多义,同一个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它的读音、意义、用法都不相同。我们可以在熟读熟记其读音时记住它的不同用法。例如“数”,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句中读“shù”,意为“命运”,在“范增数目项王”句中读“shuò”,意思是“多次、屡次”,在“蒙冲斗舰乃以千数”中读“shǔ”,“计算”的意思,而“数罟不入池”中读“cù”意为“密”。

2.2.2鉴别句读,疏通词句:

古文的句式有其独特之处,一句话,在哪停顿,往往会影响句子的意思。如果读错句读,就不能正确理解句意,甚至会曲解文意。如何让学生准确把握句读?一是把不同的句读标示出来,让学生对比判断;二是通过录音范读,掌握正确的句读。同时,须在诵读时,指导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清句读,才能疏通句意,理解文意。

2.2.3模仿练读,读出韵味:

读准字音,读清句读,只是诵读的第一步。诵读的目的是让学生能恰当地理解作者寄寓文中的喜怒哀乐之情和沉郁顿挫、奔腾激越的情感。这些情感孕于无声的语言中,要通过朗读将其外化,就需要先定出感情基调,再据此指导正确的朗读方法,让学生在抑扬顿挫、轻重舒缓中领悟情感。

2.2.4分类赛读,激发兴趣:

单一呆板的活动往往使人产生厌恶甚至抵制的情绪,指导诵读如采用多种诵读方式,可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使学生在愉快诵读中,加深对文句的印象,加快背诵的速度。一般来说,学生都有极强的好胜心,利用竞赛形式进行朗读比赛,更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在诵读文章时,教师若能充分利用丰富的表现手法,发挥学生的审美主体,开启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从不同角度、多层次地反复诵读,在之乎者也中,把握语脉,进而把握思想的脉搏,就能消除与古人的距离感,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3明确教学目标,巩固扎实基础

第一,必须解决对文言字、词、句式及常用语法的理解问题。前面已经说过,文言文是相对于现代白话文而言的,它的语言形式,即所基于的词汇、语法系统与现代汉语有着很大的差别。这个差别就在客观上拉大了现代人尤其是现代中小学生与它之间的距离。我们要学习文言文,就必须首先越过这个障碍。这个“越过”绝不是“跨过”,而是“穿过”。也就是说,我们必须通过认知和理解的方式来实现。第二,培养语感,增强学生对文言语言的感受能力。学习语文,其主要目的就是学习语言;通常所说的语文能力,说穿了,也主要是指人们对祖国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运用能力。学习文言文也是如此。理解字面意义是前提,但不是终极目标。我们必须通过学习,去深入感受文言语言的潜在魅力,去深切体悟文言语言中的情感因素和美的特质,能动地缩短现代人与古代书面语言之间的距离。

4培养、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相关期刊更多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辽宁省教育厅

湘年法学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湘潭大学

现代中医临床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