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矩形练习题

矩形练习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矩形练习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矩形练习题

矩形练习题范文第1篇

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把陈述句变为反问句,也可以把反问句变为陈述句,它们的意思相同,语气有所不同。

(一) 反问句变陈述句

1、 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 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 反问语气词删去“?”变“。”。

练习:

1、 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往返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这点小事,难道还要妈妈担心吗?5、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二) 反问句变陈述句

1、 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

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3、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往返呢?

4、 这点小事,难道还要妈妈担心吗?

5、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呢?

(三) 陈述句变反问句

第一步与第三步正好相反,第二步一样。

1、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

思更准确。

矩形练习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集群 信息服务体系 服务链 矩阵 运行模式

[分类号]G259.23

1 引言

根据《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和《关于我国“十二五”信息化发展的基本思路》提出的“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要求,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已成为国家创新体系和科技基础的重要支撑平台。我国的信息服务体系正在由系统性纵向联合向区域性横向联合和网络化在线服务的方向发展,但是专业性和系统性的资源保障体系发展较快,而区域性的信息服务体系则发展较慢。针对我国的区域信息化发展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差距较大的不均衡现象,本文对中西部地区集群化信息服务体系矩阵模型的构建进行探讨,并引入经济学产业链的概念,以整合一切可利用资源,形成完善的多级资源保障体系和网络化信息服务的运行机制,不仅将经济学产业链的概念引入到区域性集群式信息服务体系,而且构建起多维立体的矩阵模型。

2 区域集群式信息服务体系的构建

2.1集群式信息服务体系与链式运行机制

区域性集群式信息服务体系是指集中于一定区域内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图书馆(包括公共图书馆、学校图书馆、科研图书馆等)和与其发展有关的各种机构、组织等行为主体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的空间集聚体,代表着介于部门所有和条块分割之间的一种全新的图书馆组织形式,其本质属性应是内部行为主体的结网和互动。它不仅是区域图书馆创新和发展的主导,而且也将成为提高图书馆竞争力的新力量。这种空间聚集体实质上是对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机构、网络、资源和服务的虚拟聚集,主要包括:功能交互、信息共享和数据通信三个方面的管理与控制,分为组织集成、技术集成、资源集成、人员集成和服务集成,实现统一管理、规划和使用,避免不必要的冗余,为区域内的政府、企业、事业、科研用户提供统一、透明的界面,满足全方位信息需求,从而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信息的使用度和价值度。

曹作华引入广义的服务链体系,即:如果我们把一个区域内的信息服务体系作为一个信息服务产业的集聚体,该体系的产业服务链应该是以网络技术、信息流技术、系统工程等为基础,以满足用户需求最大化为目标,把与服务有关的各要素按一定方式有机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完整有序的服务集群体系。在资源共建共享的大环境下,该体系通常为一个以某图书馆为中心的空间服务链网络,或称为服务链体系。

我们认为:集群式信息服务体系应该体现出地域内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情报院(所)“三位一体”的横向联合和三个系统的纵向贯通,还应进一步实现整合区域内信息资源(纸质、数据库、网络、多媒体等各种资源)、而向用户(政府、企业、科研、教育、公众等)、建立网络门户(统一认证、登录、利用、服务等)、共享服务(资源利用、在线咨询、文献推送、文献传递、查新查引、学科服务、分析评价等),构成一个特定区域内的信息服务体系的组织框架、资源框架、用户框架、网络框架、服务框架,同时形成集群式信息服务体系的产业链,即:体系结构链-资源链-网络链-用户链-服务链-价值链,实现区域性跨越时空限制的资源共建共享“一站式”服务,这就是特定区域内信息服务体系业务流程的链式运行机制。

2.2集群式信息服务体系的目标

日前,我国信息服务体系的联合呈现出多种态势:①在系统联合方面,高校、公共图书馆、情报系统已形成三级资源保障体系,并向“面向用户需求”的“一站式”服务方向发展;②在区域性联合方面,长三角和珠三角发达地区正在探索横向联盟式的协作体,最具代表性的是上海市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和东莞区域图书馆集群发展模式;③在资源共享和服务方面,系统联合强于区域联合,高校系统联合强于非高校系统联合,东部和沿海发达地区强于中、西部不发达地区。

区域信息服务体系的集群化建设已成为信息服务产业发展的新主题与新动力,是区域信息化发展的龙头和核心,是提高区域信息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和最佳选择。本文探讨的区域集群式信息服务体系目标是:整合国家级(如NSTL)和行业系统级(如CSDL、CA-LIS)资源与服务、本地区资源与服务以及其他相关资源与服务,构建面向本地区科研、教育、技术开发和社会发展的区域综合科技信息集成保障系统,形成能够全面支撑区域科技、经济、教育和社会持续创新发展的服务能力与效果,成为区域科技基础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使本地区和城市间的用户能够超越时间、地域限制实现资源共享和无缝链接的“一站式”服务,达到逐步缩小地域性“数字鸿沟”之目的。

3 矩阵式的信息服务体系结构模型

3.1“矩阵”与信息服务体系的组织结构

矩阵的概念是将m×n个数排成m行(横排)和n列(竖排)的矩形表,并用圆括号把它的两侧括起来,这个表叫做矩阵。当m=n时,构成一个方阵,每一个数都叫矩阵的元素。

区域性集群式信息服务体系“矩阵”结构模型就是:在m行(横排)上实现高校系统、情报系统、公共利:会系统信息服务的横向联合;在n列(竖排)上构成组织集成、技术集成、资源集成、人员集成、服务集成等多个集成元素,每个矩阵的交叉点上形成各个集成元素的全方位立体辐射和面向地域内的各类用户群实现有系统、有分工的纵向贯通。这种矩阵式结构模型以“三位一体”的区域联合组织架构为基础,以面向各类用户群为中心,以三级资源保障和全方位服务共享为目标,体现出一个地区集群式信息服务体系的横向联合和纵向贯通的协调与分工的关系;体现出面向社会政府、事业、企业、科研机构(部门)各类用户的辐射面及满足需求的资源保障能力;体现出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服务在集群之间快速有序的流动、循环和信息集群组织间流程的协调运转。

我们将“矩阵式”组织结构和现代组织的无边界管理等理念引入到区域性集群式信息服务体系构建中,是从多维角度找出成对的因素,排列成矩阵图,然后根据矩阵图来分析问题,确定关键点。这种通过多因素综合思考、探索问题的方法突破了高校图书馆、信息研究院(所)、公共图书馆的组织壁垒和长期以来形成的“各自为政”的部门隔阂,针对集群式信息服务的组织体系成立跨部门的专门机构,其组织结构形式是固定的,人员却是变动的;其功能是把协同作战作为一种社会职责,做到分工协作,条块结合,有效改进直线职能制横向联系差、缺乏弹性的缺点;其作用是有利于推动区域信息化进程和创新平台的建设,实现信息资源的平等共享和高效利用。

3.2集群式信息服务体系的矩阵结构元素

以河南地区信息服务体系架构为例,将集群化信息服务体系的构成分为以下6个主要集成元素:

以A表示集群式信息服务体系,则:

・A1表示组织元素:a11=信息服务体系管理中心;a12=高校系统信息服务中心;a13=情报系统信息服务中心;a14=公共系统信息服务中心;a15=政府咨询部门;a16=企业信息部门;a17=行业信息机构。

・A2表示技术元素:a21=计算机终端;a22=宽带通信网络;a23=数据挖掘;a24=多媒体;a25=门户网站;a26=信息。

・A2表示资源元素:a31=自建数据;a32=购置数据;a33=联合数据;a34=资源导航;a35=网络资源;a36=电纸资源。

・A4表示人员元素:a41=管理人员;a42=技术人员;a43=参考咨询人员。

・A5表示服务元素:a51=借阅服务;a52=文献传递;a53=资源检索;a54=查新查引;a55=学科服务;a56=信息分析;a57=在线咨询。

・A6表示用户元素:a61=政府用户;a62=企事业用户;a63=科研教育文化用户;a64=经济商业用户;a65=其他社会用户。

3.3集群式信息服务体系的矩阵结构框架

4 集群式信息服务体系的运行模式

4.1信息服务链的构成

服务链是以满足用户需求最大化为目标,以信息技术、物流技术、系统工程等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按照一定方式将服务有关的各个方面有机组织起来,形成完整的消费服务网络,它是一种集全局优势服务于一体的服务主导型网络。近年来,探讨服务链与集群服务的关系正逐渐成为图书馆共享联盟的研究热点,主张基于服务链网络和管理的理念,用系统、全局、关联的思维方式研究图书馆整体信息服务效应,以达到对整个服务链体系中信息流、服务流、价值流的有效规划与控制。

我们把一个特定地区的信息链、需求链、服务链、价值链引入到区域集群式信息服务体系的构建和运行机制中,逐步建立从内部到外部、从微观到宏观、从有形到虚拟的全新思维理念。实现一个地区相关联的信息服务机构(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和情报院(所))的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信息服务的全面整合后,构成区域内的集群式信息保障服务体系联盟,在“平等互利、优势互补”基础上,通过良好的运行服务链,推动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的共享,使本地区的成员用户及时获得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和优质服务,从而达到促进自身发展的目标。

结合服务链的基本理念,我们提出信息服务链的构成形式是:以特定区域信息服务机构的联合为核心,将集群式信息服务体系矩阵模型中的各项集成元素用服务链的方式组织起来,构成区域内信息服务网络,即:体系结构链-资源链-网络链-用户链-服务链-价值链。集群式信息服务体系一切活动的服务宗旨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各种知识需求,通过向用户提供优质的“一站式”服务,实现“关爱、无限、完美、超值”的集群式产业链服务理念和增值的社会价值。

4.2信息服务链式网络结构

集群式信息服务体系的服务链结构如图2所示:

在集群式信息服务体系的服务链式网络结构中,体系结构链、资源链、用户链、网络链、服务链、价值链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在一个区域内信息服务的循环链中,体系结构链-网络链之间构成“三位一体”纵向贯通和横向联合的组织管理和网络服务模式,体现出信息服务产业的空间布局;用户链-资源链-服务链之间,各类人群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行为构成区域内的信息需求,通过有效的服务满足用户对信息、知识的需求,体现出信息服务产业的供求关系;服务链-价值链之间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优质服务,体现出超越时空限制的“一站式”增值服务价值。在区域性集群化信息服务链式的运行体系中,用户需求是前提,信息资源是保障,网络畅通是条件,有效服务是手段,知识增值是目标,合理的组织结构则是优化运行机制的核心。

以河南省“三位一体”集群式信息服务体系构建为例,分别形成河南省高校系统、公共图书馆(文化)系统、信息院(所)的纵向联合,在此基础上,以高校(郑州大学)为龙头,与河南公共图书馆及信息服务机构实现馆际联合,构成三级资源保障体制,即:一级为地区内三个不同体系隶属关系的纵向贯通体系,二级为区域性“三位一体”横向联合体系,三级为跨地区、跨专业、跨系统的联合保障体系。主要包括:组织框架、网络框架、资源服务框架等。

4.3信息服务体系的服务链运行模式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的不同类型的信息服务体系大多是根据系统或部门建立起来的,信息服务机构基本上仅限于图书馆,很少包括其他机构,往往造成服务系统的自我封闭,不能实现真正的资源共享。本文引人产业集群和信息服务链理念,打破系统、地域限制,将各相关机构、用户、资源、服务等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紧密联系在一个空间集聚体中,将信息服务视为一个需要不同主体协同合作的行为过程,并从流程上将其运行模式分为内部、外部两个服务链和服务过程的三个阶段,如图3所示:

4.3.1在流程上 区域集群式信息服务体系服务链包括内部和外部服务链两大部分:

・内部服务链运行流程将信息机构(图书馆)对用户的服务分成前期服务、中期服务、后期服务三个阶段。

计划是信息服务前期基础,引入人力、技术、财政资源,统一负责该地区信息服务体系构建规划、标准制定、经费投资、资源建设、设备管理、网站建设、技术引进、服务深化等。

实施是信息服务中期,是服务链的核心部分,重点是面向用户群的资源建设和服务共享。资源建设方面,负责联合采购、联合编目、特色资源建设、资源整合、资源评估;服务共享方面,提供参考咨询、文献传递、检索服务、学科服务、科技查新、社会宣传、用户培训等;用户群则包括政府用户、企事业用户、科研教育文化用户、经济商业用户、其他社会用户,在平等的信息平台上实现资源、服务共享。

评估与反馈是信息服务后期,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资源满足率评价、服务能力和效果评价,以不断改进完善集群式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外部服务链通过内部服务链的彼此衔接与匹配形成集群式信息服务体系的外部服务链,是区域内信息资源保障能力和服务能力的具体体现。其中,知识联盟是指各类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信息交流平台则是指信息技术和统一服务门户的有效利用,这样才能将物质资源转为面向区域内用户群的资源共享和服务共享。

在信息服务体系服务链中,外部服务链的畅通依靠内部服务链的驱动,只有将内部和外部服务链功能有机结合,不断改进内部服务链功能,强化各馆资源优势和服务优势,才能逐步形成虚实共存、内外互补的服务格局。

4.3.2在空间上 单个馆、馆际、系统性联合服务机构和区域联合服务机构的服务链共同构成区域性集群化的空间(虚拟)聚集网络。在这个聚集网络服务链中,馆际问横向联合与系统间纵向联合并存,相互依赖,相互包容,呈现出集群式横向联合、纵向贯通、多层次、全方位的立体空间态势。

矩形练习题范文第3篇

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总体风险判断

从公布的整体情况来看,我认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系统性风险依然可控。理由涉及以下几方面。第一,无论从哪方面的指标来看,包括负债率、偿债率以及其他角度观察的衡量指标,或者从三大类,即负有偿还责任、担保责任和救助责任的债务指标看,按照国际常用的标准参考值,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都没有突破红线,处在相对安全的范围之内。

第二,债务区域分布上,呈现出省政府收入高债务多的特征。数据表明,借债比较多的往往是政府收入比较多的省市,地方政府性债务与地方政府收入相对比较匹配。比如东部沿海的江苏、上海和南部沿海的广东,这些省市负债额较大,但收入总量也大、增长较快,债务偿付能力也就比较强。

第三,融资方式上,以前主要是以银行信贷为主,2010年以来有了明显变化,融资途径已经多元化。在2010年,银行信贷在整个地方政府性债务中占比高达80%,而在2013年6月末,这一比重大幅下降到57%。债券、信托、BT等新的融资方式迅速崛起达26.3%。融资途径呈现多元化发展,不再集中在银行业,因为债务风险相对分散,有助于降低系统性风险。

第四,举债投向上看,截至2013年6月末,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政府性债务当中的资金投向主要是四大块,交通基础设施、市政建设、土地批租和保障性住房,这四者加在一起占到上述投放总量的77%。这四方面的投放属于资本性支出,其建设项目或者有现金流,或者会形成资产。这四大投向表明,政府支出项目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偿还能力,这与发达国家和很多发展中国家政府支出中80%左右用于支持消费,没有现金回流和形成资产有很大的不同。目前中国正在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未来有一些政府资产还可以转让给社会资本和民营资本。

因此,从信用、资产和规模三个角度看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一方面地方政府性债务有自己的特殊性,不同于企业的信用,另一方面地方性政府拥有持续稳定增长的可观收入以及相当一部分资产可以进行转让,再加上总体的债务规模还没有超过国际公认的参考标准,所以有理由认为目前总体上债务风险可控。

银行业相关资产质量的变化是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状况的一面镜子。从银行业不良资产来看,目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上较为平稳。上市银行报表都谈到了对地方融资平台的贷款。数据表明,这个领域的不良率非常低。目前整个银行业的不良率为1%多一点,但商业银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不良率普遍只有0.1%~0.2%,交通银行的这一数据只有0.05%。政府融资平台不良状况在最近经济增速回落的过程中比较平稳,不仅没有出现反弹,在有些方面还有所改善。这从一个重要的侧面看出,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状况总体上较为平稳。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不确定性因素

当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基本可控的判断还只是基于当前和未来不太长的时期而言。动态地来看,未来资产方价值的变化可能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首先,如果未来经济增长速度不是现在的7%~8%,而是掉到6%以下,则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会受到很大影响,增速可能会明显地回落,甚至也不排除出现负增长。在这样的情况下,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就要受到很大的削弱。其次,房地产在未来会不会出现比较大的回落,这也是影响地方政府偿债能力十分重要的因素。如果出现较大幅度回落,必将会影响到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尤其是那些土地批租收入占比较高的地方政府。第三,地方政府可以直接和间接掌控的资产很多,包括企业股票和商业银行的股票,这些股权资产是地方政府偿债能力的重要和潜在组成部分。但在市场不好的情况下,这些股票的价值也会缩水,甚至明显减值。如果说上述三方面都出现明显的收缩,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就会受到严重削弱,债务风险可能就相对不可控。未来,如果经济平稳运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也将平稳或者可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如果经济下滑严重,房地产价格大幅回落,必将导致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恶化甚至难以控制。

尽管从整体上而言,当前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可控,并在某些方面有所改善,但一些局部问题仍需要引起关注,甚至需要高度警惕。一是地方政府性债务整体增速偏快。众所周知,2009年地方政府债务增长惊人,融资平均规模一年内几乎翻了一倍,2010年后得到了一定控制;但2010~2013年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增长速度仍然不低,省市县三级政府的三类债务(即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以及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2013年6月末比2010年末增长了63.5%,年均债务增速超过21%,明显高于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总量的增长速度,债务总量仍在膨胀,风险敞口进一步增大。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层级较低偿债能力相对较弱的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增长相对较快。2013年6月末省级、市级、县级的这类债务年均分别增长14.41%、17.36%和26.59%。

矩形练习题范文第4篇

【教材题1】如图1,ABCD是正方形。点G是BC上任意一点,DEAG于E,BF∥DE,交AG于F。求证AF-BF=EF。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

【中考题1】(2010年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G是BC上的任意一点(G与B、C两点不重合),E、F是AG上的两点(E、F与A、G两点不重合),若AF=BF+EF,∠1=∠2,请判断线段DE与BF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点评】此题是将教材题1中的结论变为条件而改编成的一道探索结论型的中考题。因此,两道试题的解题思路是互逆的,旨在考查正方形、全等三角形、平行线、垂直等知识及学生的探究力和推理能力。

【感悟一】上述中考试题都源于教材,学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上手比较容易,且有新意,能较好地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这给我们的中考复习有如下启示:

1.紧扣教材,夯实“三基”

教材是考试内容的载体,是命题的依据,是最有参考价值的资料。纵观各地的中考试题,有很多试题是在教材练习题的基础上通过类比加以改造、变式或延伸或拓展而成。而正确的解题思路源于对所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的掌握。因此,在中考复习时要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思想方法进行梳理、归纳,并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对典型的例题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平时容易出错的地方应进行辨析确认,找到防范措施,做到准确无误。

2.注意细节,规范答题

细节决定成败。数学命题逻辑性强,思维严谨,要求步步有根有据,逐层推进,书写规范,格式简明。所以在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准确、简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养成审题认真、答题规范的好习惯,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数学成绩。

【教材题2】如图2,用一段长为30m的篱笆围成一个一边靠墙的矩形菜园,墙长为18m,这个矩形的长、宽各为多少时,菜园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

【中考题2】(2011年湖北武汉市)星光中学课外活动小组准备围建一个矩形生物苗圃园,其中一边靠墙,另外三边用长为30米的篱笆围成。已知墙长为18米(如图2),设这个苗圃园垂直于墙的一边的长为x米。

(1)若平行于墙的一边的长为y米,直接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及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2)垂直于墙的一边长为多少米时,这个苗圃园的面积最大,并求出这个最大值;

(3)当这个苗圃园的面积不小于88平方米时,试结合函数图象,直接写出x的取值范围。

【点评】中考试题的前两问直接引用教材题2,第3问是对教材题2的延伸。试题旨是在考查二次函数、不等式等知识以及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应用能力等。 此题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

【感悟二】重视联系现实生活,加强对应用能力的考察是近年来各地中考数学试题的一大特点。因此,在中考复习时要做到:

1.注重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数学建模)的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从具体问题情境出发建立模型,寻求结论,应用与推广。创设学生所熟悉的、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积极思考,逐步发展应用意识,形成基本的实践应用能力。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思考生活,使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让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从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

矩形练习题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初中数学总复习 复习计划 基础知识

初中数学总复习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重视并认真完成这个阶段的教学任务,一是有利于初三学生巩固、消化、归纳数学基础知识;二是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做到了查缺补漏,中等生有所提高,优等生再上一步,达到培优补差的目的;三是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应对中考,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下面我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与经验谈谈看法。

一、根据大纲和考纲,制订复习计划

初中数学内容多而杂,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比较分散,学生掌握起来很困难。因此,教师必须依据大纲规定的内容和知识要点,近几年的中考精神及试题的考点,精心拟订复习计划。计划的拟订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可采用基础知识习题化的方法,根据在平时教学中掌握的学生应用知识的情况,编制渗透主要知识点的测试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然后根据测试中学生出现的问题确定复习的重点、难点及关键处。制订复习计划后,要做好复习课例题的选择、练习题的筛选。教师制订的复习计划要明确告之学生,让其制订个人具体复习规划。这样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双重计划的督促下去学习、去努力。

二、理解、掌握、夯实基础知识

总复习开始的第一阶段,首先必须强调学生系统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吃透课本。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①对概念性的知识(法则、公式、定理等),不但要准确叙述,而且要灵活应用。例如,圆周角定理的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相等。如果把“同圆或等圆”这一条件忽略,后一部分即是一假命题,那么利用其作为依据就会得出错误的结果。因此一定要准确理解掌握概念性知识。②对课本上的练习题必须逐题过关。因为每章后的复习题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综合性,要求学生必须独立完成或小组讨论完成。尤其是近些年来的一些中考试题,是按课本上题的题型或是原题拓展延伸进行变形而命题的。所以在总复习时教师和学生都应注重课本知识。

三、整理、归纳、分类,培养学生能力

在总复习的第二阶段,要特别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初中数学知识加以系统整理、归纳、分类,弄清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及相互转化,从而形成知识网络。这样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例如,初中函数部分主要分为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四边形主要分为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方程有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这种归纳总结在程度高的班级可由学生自行完成,在程度低的班级师生共同完成,其主要目的是锻炼学生的归纳概括总结能力。通过对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几种方程的解法的复习,学生能更进一步地了解数学知识间内在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同时掌握转化思想。如解分式方程应转化成整式方程,一元二次方程应转化成一元一次方程。又如,利用图示表示几种四边形的关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的知识归纳、整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四、精选练习题,提高复习成效

除了重视课本中的重点章节之外,主要以反复练习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综合练习题为主,适当加大模拟题的分量。对教师来说,这时的主要任务是根据近几年的中考试题精选习题,删减复习资料中没有价值的题目,免得浪费学生过多的时间。精选综合练习题要注意两个方面:第一,选择的习题要有目的性、典型性和规律性。近些年的中考都涉及较多基础性的题目。另外,选些联系生活实际,比较热点的开放性问题。在试卷讲评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评析,这样能大幅度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二,习题要有启发性、灵活性和综合性。如,角平分线定理的证明及应用;圆中圆周角、圆心角的关系推导及应用、垂径定理的证明及应用都是综合性强且是应重点掌握的内容,要抓住不放,抓出成效,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练习题的精选是很重要的,不可忽视。教师出题测试时,低、中、高档题的比例要恰当,同时也要结合学生实际。讲评时要有针对性,不面面俱到。

总之,搞好初中数学总复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是一项重大的工程。教师要不断刻苦钻研,严格要求自己,上好每一节复习课。

相关期刊更多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甘肃省教育厅

工程力学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