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现代物流发展

现代物流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现代物流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现代物流发展

现代物流发展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甘肃物流状况甘肃现代物流

在经济一体化趋势下,整个经济结构都需要根本性的调整。其中,现代物流是调整产业结构、激发新的增长点的重要手段,甘肃能否借助开发大西北的平台,顺应经济一体化趋势,实现“十一五”计划,腾飞甘肃经济,发展甘肃现代物流是关键。但物流业这几年我们一直尝试着“东施效颦”。物流有着鲜明的个性化,不能生搬硬套向国外学习,作为大西北开发区的甘肃,物流必须是建立在甘肃本土化的现代物流。所以有必要分析甘肃的产业结构与物流状况。

甘肃产业环境与物流

物流的发展,可以起到推动产业布局合理化的作用,可以发现现实产业布局的问题并予以反馈,但是,更加重要的是,物流必须适应国情,必须在现实条件下努力做好自已的工作。所以生产产业地理,是物流的一个重要条件。

从全国的产业布局看可分为四类物流产业环境:农业环境;原、材、燃料工业环境;装备工业环境;轻工业环境。甘肃省拥有河西走廊的粮食作物及其地产特产农产品、敦煌的长绒棉及其产品、甘南地区的畜牧业产品等农业产品;酒钢等地区的钢铁及有色金属产品、靖远的煤炭、兰炼兰化的化工产品、兰州平板玻璃厂的建材制品、长庆油田石油工业制品等原、材、燃料工业产品;兰通厂的机械制造产品等装备工业产品;三毛纺织制品及其原料运输、张掖地区的酒制品、兰州卷烟厂及其所属厂的烟制品、佛慈制药厂及其他在兰投资制药厂药品、以及各大小在兰投资建厂生产的家电产品等轻工业产品。可见,四大产业布局分布全省各地,甘肃物流内容丰富、地域广泛,且对物流需求都很大,技术要求高、物流质量难度大且多样等。

甘肃的现代物流具有如下特征:行业多元化、功能集成化、运营信息化、手段技术化、管理科学化、设施自动化、服务个性化、合作紧密化、范围全球化。而甘肃的物流现状却不容乐观,须加以分析,做现实的调整。

甘肃物流状况

甘肃物流现状

根据调查分析,甘肃物流业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一是以原甘肃省商业、物资、外贸粮食等系统内仓储分拨为主的物流服务企业;

二是以铁路运输部门为主,开办的三产物流企业;

三是以全省交通运输和航空运输部门所属企业与有关企业联合形成的物流配送企业,它们多为商业、物流、外贸、粮食等贸易或生产型企业,在甘肃物流市场上所占份额不算太大;

四是以私营、个人等形成的非专业物流零散业主,这是一个较大的甘肃物流队伍,在物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甘肃尚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物流企业,传统物流企业基础设施特别是电子商务发展滞后,影响了甘肃省物流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按照目前的物流水平,一方面外省物流企业很有可能抢滩陇原,另一方面,根据中美WTO协议有关物流的承诺,我国将于3年内取消分销限制,外国商人可以分销进口产品和我国制造的产品。甘肃省物流企业的压力巨大,面临严峻挑战。

甘肃物流存在的问题

就甘肃省物流的现状看,现代物流的发展尚处在起步阶段,物流规模、物流质量与经济发展水平极不相称,物流企业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具体存在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

企业对物流重视不够。全省大部分企业缺乏对企业内部物流业务进行主动整合重组的热情,企业管理模式和思想意识还没有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下的产、运、销一条龙的模式中转变过来。

服务方式和手段比较原始和单一。目前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送货)和仓储服务,而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物流增值服务方面,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等更高层次的物流服务还没有全面展开,物流企业组织(包括传统的运输和仓储等流通企业和新兴的专业化物流企业)规模和实力都比较小、网络化的经营组织尚未形成,缺乏必要的竞争力。

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首先是观念上的不适应。传统的流通企业还缺少竞争意识以及市场需要、用户至上的经营理念;其次是人才队伍的不适应。过去主要是从事简单的购销业务,营销队伍整体素质较低,知识结构很不全面,具有信息、金融、管理、法律等复合型物流专业人才奇缺,特别是第三方物流设计与管理人才更是难予觅得;三是管理制度不适应。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无内部管理规程,经营管理十分粗放,很难提供规范化的物流服务。

物流行业的管理机构不健全。物流活动各环节分属于商贸、铁路、公路、民航、水运等多个管理领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甘肃物流体系,管理体制比较分散,法规、政策、利益部门条块分割化,在物流规划、建设中难以科学、有效、统一地配置资源,管理和协凋难度较大。

物流中心无规模效益。据初步统计,全省90%的仓库、80%的铁路专用线、60%的运输车辆分散在商业、物资、粮食、供销、外贸五大系统的批发和零售企业里,这种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大而全、小而全”作坊式的经营方式,重复布点,重复投资,不是社会的合理分工,而是一种分散、低效率、高耗能的物流组织形式,不能适应现代物流业务流程跨行业、多元化的需要。同时还缺乏支持社会化配送中心动作的综合物流系统,难以满足现代化物流发展需要,难以适应未来发展需要。

物流作业效率不高。在货物运输设施和装备方面、铁路的货运重载、高速、自动化管理,目前仍处在起步阶段,且区域布局不尽均衡;各种运输方式之间无合理分工关系,企业在同类货源上进行盲目竞争;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物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衔接等等,这些因素均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物流运输、储存、搬运过程中机械化和自动化的提高,对运输工具的装载率、装卸设备的荷载率、仓储设施的利用率方面影响较大。

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滞后。一方面,工商企业内部物流信息管理和技术手段都比较落后,多数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MIS)、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和货物跟踪系统,甚至连最基本的条形码技术、物资采购管理和企业资源管理等物流软件的应用水平也比较低;另一方面,缺乏必要的公众物流信息平台,造成服务与需求信息不能在全社会范围内有效共享、共用的目标。

发展甘肃现代物流的思考

针对甘肃的产业特征及其物流状况,应充分利用甘肃省地处西北地区中心的区位优势,发挥甘肃省有较好工业基础和交通枢纽的条件,在全省主要城市建成功能比较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平台、物流信息技术平台和物流政策平台,培育一批大型骨干现代物流企业和人才队伍,形成以兰州为中心的覆盖全省、辐射西北地区的多层次、多功能、专业化、社会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服务网络体系,把甘肃建设成为西北地区的现代物流中心。具体对策如下:

根据政策和经济结构调整物流结构。根据甘肃省政策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思路,分为五个经济区:中部经济区,包括兰州市、白银市和定西地区;河西经济区,包括金昌、嘉峪关、武威、张掖和酒泉五个地级城市;陇东经济区,包括平凉、庆阳两个地区;陇东南经济区,包括天水市和陇南地区;民族经济区,包括临夏、甘南两个民族自治州。作为甘肃经济腾飞点——现代物流,应围绕各经济区的产业结构特征、并在城市数集中的地区,如兰州-白银地区、酒泉-嘉峪关-玉门地区,发挥城市群体的综合功能,形成点(城市)-轴开发格局。依托铁路、国道公路,加快沿线经济的发展,尽快形成物流、商流、信息流优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带。

建立第三方物流模式。工业、商贸、运输、仓储等部门如何合理布局,如何有效连接,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关键所在。一是整合以上几种类型物流企业的现有物流资源,合理设置物流设施,发挥整体合力,避免存量资源闲置,增量资源浪费,共享物流规模效益;二是不论国有、民资、外资,要转变传统观念,改革传统的自我服务模式,逐步将原材料采购、运输、仓储和产成品加工、整理、配送等物流业务剥离和外包,建立第三方物流模式,同时必须注重培植龙头企业;三是将原分属于各公司企业的运营功能作为第三方物流的分支部门,利用物流信息平台大力推进物流的共同化、合理化,积极推进综合配送和第三方配送;四是在资源整合和重组的基础上,要正确引导工商企业的物流需求和物流企业的服务供给。

建立一批物流配送中心。高效畅通的物流配送体系对联结生产和消费,降低营销成本起着重要作用。加快连锁企业内部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抓紧规划建设和完备大中型连锁经营企业的物流配送中心,构筑物流基础平台,使大型连锁企业统一采购、配送的比重分别达到100%和80%。在满足企业自身需要的基础上,建造对中小企业配送服务的物流配送中心。

总之,重点打造以农资、建材、汽车等物资商品为主的西部生产资料物流园区和以东部市场群等生活资料为主的东部生活资料物流园区,以把握和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机会和制约。

积极进行物流的技术改造。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发展现代物流的重要基础和支柱,特别是交通枢纽、工业基地、商贸中心、物资集散地等,按照区域经济特点和经济发展要求,重新规划和构筑仓储、铁路、公路、水运、空运一体化的物流系统,切忌“一哄而起”。从总体上看,甘肃省的物流仓储设施比较陈旧落后,物流基础设施结构不合理,货场、低档通用库多,适合当前社会要求的冷藏、调温等专用库少。应当把新建与现有物流基础设施的改造、重组、挖潜相结合,以较小的投入和代价,尽快形成配套的综合运输网络、完善的仓储配送设施、先进的信息网络平台等,为现代物流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条件。

构筑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如果说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体系的建立是物流的基础格局,那么信息平台的建立将是物流经济有序运行的保证。为此要促进企业运用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如ERP、MRP等在内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MIS)、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和货物跟踪系统,全面提高企业的信息管理水平。在运输、仓储、分拣、装卸、加工、整理、配送、调度等方面,通过公众信息网络平台,联结信息技术制造商、供应商以及货主、用户与物流公司,实现资源共享和连通、综合调度,对物流各个环节及时跟踪、有效控制和全程管理,避免空载、漏运等现象,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以物流电子网络信息化带动物流的现代化。

建立完善统一的政策体系。各经济区应建立物流行业领导机构,对各种运输方式进行合理分工,统一各种运输方式的装备标准,不断完善物流发展的政策措施,尽快废除不利于现代物流发展的法律规章;同时政府应设置综合信息部门,利用物流信息平台,制定有序竞争的法律法规,对各经济区进行全局的协调调度,为发展现代物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法制环境,以避免物流竞争的负面效应。

培养、引进物流专门人才,为现代物流的发展服务。物流企业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没有一流的物流人才,难以建设一流的物流企业、打造一流的物流平台。甘肃现代物流的发展,迫切需要既懂物流、商流、又懂信息流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同时也是发挥甘肃物流“后发优势”的必然选择。一方面,要动员各方力量呼吁教育主管部门在高等院校设置“现代物流管理”等专业,培养高中级物流专业人才;另-方面,全省要开展统一的物流人才培训工作,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多层次、多方面的物流教育和培训,尤其要加强物流企业、物流部门经理、物流策划人员和物流信息系统开发人员的培训,以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新晨

加大物流产业的开放力度,积极引进外资和国外物流企业在甘肃发展物流业。我国加入WTO后,物流市场已开放,要积极引进、利用外资改造和重组甘肃原有的以仓储为主的传统物流企业,利用其雄厚的实力和先进的管理经营理念来促动甘肃物流业的整体发展,政府部门也应增加这方面的投入,对物流业设施的建设给予一些低息或贴息贷款支持,营造内外双重竞争环境,消除瓶颈环节,建立开放、竞争、公平、有序的跨地区、跨行业、统一的现代物流大市场。

努力提高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客户为中心展开物流。“随需而动”是对供应链中所有企业的要求,尤其是第三方物流企业,要赢得更多的客户,就必须洞悉客户外包物流的主要原因,如降低物流成本,或强化核心业务,还是改善与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与质量等。另外还要了解客户在选择第三方物流企业时所考虑的一些主要因素,是首先注重行业与运营经验,或是注重品牌声誉,抑或是注重网络覆盖率,还是注重较低的价格等。据此制定个性化的竞争策略,可在品牌经营、科技应用、网络运作、系统管理等方面,依照现代物流的经营理念和方法,成就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一定区域或服务领域内形成一定优势,从而提高企业的物流能力。

充分发挥甘肃“口岸物流”的作用。将甘肃打造成西北地区的现代物流中心,提升通关速度,利用现代仓储和跨国公司区域配送等功能,形成集电子商务、进出口贸易、国际货运于一体的供应链。

参考文献:

1.王之泰.现代物流学[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5

现代物流发展范文第2篇

我们知道,社会的经济活动主要由生产、流通、消费等组成,流通是联系生产和消费的必要环节,没有流通,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都无法实现,物流就是研究如何在全社会范围内合理地组织物的流通。物流已经成为继劳动力、资源之后的第三个利润的源泉,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随着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现代物流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工业化进程中最为经济合理的服务模式,正在全球范围内得以迅速发展。

现代物流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为目标,把制造、运输、销售等市场情况统一起来思考的一种战略措施。它是集现代运输、信息网络、仓储管理、营销策划等诸多业务、技术门类于一体的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管理科学。我国由于长期重生产轻流通,所以物流研究滞后,现在我国很多物流企业还没有实现网上作业,仍采用最原始的信息传递和控制方法,信息主要是建立在书面基础上,因而信息滞后、失真、现代化程度不高,而现代物流的特点是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自动化。

一、信息网络时代现代物流的特点

我们知道,传统的商品流通,是由信息流、商流、物流和资金流四种构成的。而现代物流是在电子商务模式下,将商流与资金流转化为信息流,通过在线方式进行运货。因此,现代物流是以信息化为基础的,它的最重要特点就是信息化。综合来说,现代物流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物流信息化:主要表现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

物流网络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物流配送中心与供应商、制造商以及顾客之间的联系实现计算机网络化,另一方面是指企业内部组织的网络化和企业之间的网络化。

物流智能化:物流作业过程中大量的运筹和决策,都需要借助于智能化专家系统才能解决,在物流自动化的进程中,物流智能化已成为电子商务时代物流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物流自动化:是以信息化为基础的机电一体化,如自动分拣系统、自动存储系统、自动识别系统等。

二、我国物流企业的现状

我国物流业专业化、社会化水平低,总的来看,我国物流业的问题主要有:

(一)成本高

中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按世界银行的估算为16.7%.现阶段我国物流企业层出不穷,但水平比较低,不仅提供的服务单一,而且地域分割严重,即便是中外运这样的大公司也是各省分开管理的,没有形成社会化。导致中国物流企业成长缓慢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一个培育的环境,大多数企业没有物流观念,它们重视质量重视销售,却忽视了在物流上节约成本,创造价值。在中国物流单项成本并不高,如单个的仓储,单个的运输,有的成本甚至比国外还低,但由于没有信息化的调度,造成物流时间过长,持有成本陡增,中国的物流问题主要在仓储这一块,商品流通的一半时间压在了仓储上。而我国物流的落后也已经成为许多跨国公司把制造业转移到中国来的制约因素,不少跨国公司把制造基地建在中国,很大程度上是看重了中国低廉的成本,可是现在他们发现,高昂的物流成本却几乎抵消了劳动力成本的优势。打破物流瓶颈,降低物流成本,是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关键因素。

(二)网络化水平低

一方面,中国流通企业的电子商务仍然属于“一家一户”封闭运行的电子商务信息,没有形成信息资源共享,像封闭的信息孤岛,无法形成产业的网络平台,与世界一流流通企业的差距仍然很大。另一方面,我国缺乏贯穿制造商、零售商、客户之间的信息平台,造成整个产业链过长,跨国公司不能在信息平台上与客户直接沟通,导致物流的效率十分低下。

目前我国出现了很多物流公司,但普遍规模不大,主要原因在于其“专业化、网络化、信息化”程度普遍偏低。

三、改变我国物流业现状的主要对策

(一)树立现代物流经营理念

首先要增强现代物流企业的市场意识。必须摒弃过去那种闭关经营的官商作风,以用户需求为己任,紧贴市场,确立国有物流企业的市场定位,根据需求并结合自身的基础对企业进行资产、人员、业务的重组,形成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服务系统。其次,要增强现代物流业的开放意识。与先进国家相比,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要加强国际物流合作,积极引进外国的资金、技术、经验。

(二)加强科技知识含量,培育新的核心能力

强化企业内部互联网的构建。国有物流企业可根据自己的行业特点和实际状况,设计和实施企业内部互联网方案,能够以低廉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进行企业内外、信息沟通和管理,集约地实现物流功能,缩小与世界先进物流企业的差距企业内部互联网主要是提供市场营销功能、项目、管理功能、客户服务与支持功能二能够帮助客户服务与支持部门共享客户的反馈信息,创造一个相应的支撑系统。

随着网络、自动化等技术的发展及在物流领域的广泛应用,物流技术现代化越来越重要,企业内联网、外联网的出现,不仅形成了网络交易,而且使企业的内部管理、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也都基于网络。信息、网络化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组织化、集约化程度,为企业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条件。网络时代,企业是否能够缩短向顾客提品和服务的时间,是能否取得全面竞争优势的关键。网上联系也是企业得到顾客需求信息不可或缺的渠道。互联网为全球企业供应链提高运作效率、扩大商业机会和加强企业间协作提供了更加强大的手段-电子商务平台。如果企业能在很好地规划运作内部资源的同时,整合其所具有的外部资源,如供应商、、承运商等,将提高其生产、采购及交货计划的准确性,从而能在快速应对市场的同时,提高对客户销售及服务承诺的准确性与实时性。

世界500强企业之中,60%一70%的企业建立了以第三方物流为基础的信息网络系统,我国物流企业从总体上与外资企业在电子商务水平上仍然存在很大差距。

(三)培养物流管理人才,建立具有创新机制的企业文化

国有物流企业向现代化物流提升转型的成败,物流专业人才显得尤为重要。物流管理者必须对每一个物流环节都有足够的了解;不仅是运输专家,还应熟知财务、市场营销和采购等工作环节,必须具备对物流诸环节进行协调的能力。现代物流更加要求物流管理者具有创新意识,包括知识创新和服务创新,用创新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保证顾客服务在本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利用创新来产生良好的用人机制,保障国有物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适应世界发展趋势,.树立现代管理新理念

随着全球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企业的运行,尤其是大型制造企业的运行所必需的业务和技术的广度不断扩大,同时知识的快速更新又使得这些业务和技术的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尤其是相关管理的专业化程度也不断提高。

专业化的实现本身需要大量的资源投人,包括人力、资金、技术、信息管理系统等多方面的资源,对管理的专业化而言,更为重要的还有长期的知识、经验积累的投人和时间资源的投人,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意味着实现专业化的成本增加。企业为实现总体运行的高效率,必须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实现高附加值的核心业务的专业化运行上,同时通过与外部实现资源共享的方式来实现非核心业务,尤其是非核心业务管理的专业化,即非核心业务管理职能的社会化。非核心业务管理职能社会化的实现模式,实际上是将企业内部分工社会化。它不同于传统的基于工序或产品的社会化分工,而是基于信息化社会、知识经济时代,专门业务领域的社会化分工,是企业管理的专业化发展趋势。

现代物流发展范文第3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现代物流、核心竞争力

物流的信息化是指商品代码和数据库的建立、运输网络合理化、销售网络合理化、物流中心管理电子化、电子商务和物品条码技术应用等。在现代物流的管理与运作中,信息技术与信息网络扮演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可实现信息共享,使信息的传递更加方便、快捷、准确,从而提高整个物流系统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现代物流信息化的必要性

物流行业的传统思维已不能适应现代物流的发展需要,在现代物流概念中,急需依托信息网络来提高单位成本的运作效率,这使得物流行业信息化建设显得十分迫切。

物流信息化可以解决传统物流活动中各种矛盾。物流信息化通过物流信息网络,使物流各环节上的成员能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物流系统是由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加工、配送等多个作业环节(或称为物流功能)构成的,这些环节相互联系形成物流系统整体。在物流信息化之前,由于信息管理手段落后,信息传递速度慢、准确性差,而且缺乏共享性,使得各功能之间的衔接不协调或相互脱节。运输规模与库存成本之间的矛盾、配送成本与顾客服务水平之间的矛盾、中转运输与装卸搬运之间的矛盾等,都是物流系统经常需要平衡的问题。解决这些矛盾,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功能整合。

信息技术应用于物流活动可以有效的降低成本。实施物流信息化的目的是有效控制和降低仓储成本,为客户创造价值。现代物流就是通过信息化的手段进行运输,实现运输、仓储、配送的高效一体化。其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快速、准确地传递物流信息,使生产厂商实行准时制生产,物流提供商实行准时制配送,以“信息”降低“物流”,将生产地和流通过程中的库存降到最低,甚至达到“零库存”或“零距离”,由此降低物流费用。

物流信息化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竞争环境的日益严峻,要大幅度降低我国企业的物流成本,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就必须以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管理来推动物流行业的全面发展。信息化提高了物流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可以使企业快速对市场作出反应,提高决策水平,抓住眼前的商机。从供应链的角度来分析,无论是生产、贸易、服务,还是建筑、交通,任何产业任何企业都有供应链的环节,也都需要物流服务。今天的仓储物流服务中,不同的商品服务需求不同,但所有的商品都需要信息化。因此,信息化是市场的需要,也是企业发展的必需。

二、我国现代物流目前的发展现状

我国物流信息化尚处在起步阶段,物流信息化在我国具有巨大挖掘潜力和长期的发展前景,目前的发展现状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物流现代化水平急需提高。第三方物流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总体上仍处于传统仓储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过渡的起步阶段,存在企业规模较小,设施、设备简陋,物流配送的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较低,物流资源有待进一步整合,缺乏专门人才,物流服务范围、服务质量和效率还不能适应流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等问题,特别是竞争能力弱、融资能力差、网络分散、经营秩序不规范等是我国大多数中小型物流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信息技术应用程度普遍较低。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了物流资源整合与技术创新。但从总体上来看,信息技术在我国物流领域的应用程度普遍较低,物流信息功能不够完善,能够利用信息技术优化配置资源的企业还不多,信息化带动商业模式创新和制度创新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很好体现。

标准化程度低,缺乏公共信息平台。物流装备水平仍然较低,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物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地衔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物流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影响了运输工具的装载率、装卸设备的荷载率以及仓储设施的空间利用率。企业物流信息管理水平和技术手段比较落后,缺乏必要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订单管理、货物跟踪、库存查询等物流信息服务功能较弱,制约了物流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总之,没有先进物流技术的发展,就没有现代物流的立身之地。

三、 IT技术推动现代物流发展的要求

现代物流将在信息系统的支撑下,借助于储运和运输等系统的参与,借助各种物流设施,建立覆盖面广的物流网络,实现规模经济效益,降低物流成本。而要依靠信息化来提升整个物流系统,推动现代物流的发展需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转变思想观念,增强信息化意识,建立实施IT技术的机制。首先要求企业中的每个人都认识到,物流信息化不是一个简单的现代管理手段,它是物流企业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是服务模式的转变,更是思想观念的转变。再好的企业,再好的工具,没有合适的使用者都是不可能最终产生效益的。企业应该在物流信息化实施中,注重全员信息化操作技能培训和物流信息化的管理培训,在日常企业运营的各种场合、各个环节各类人员都要尽可能地使用电脑或电子形式的协同工作,通过实际应用来推动各级员工观念的转变,让每个人都感受到:物流信息化过程是物流企业运作模式和服务模式的改造过程,也是物流企业提高服务质量,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过程。现代物流的最终的成败在于物流企业服务人员的观念转变。

2、建立行业标准化,完善基础信息平台。首先标准化的资源整合是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应该包括:⑴设备、设施的标准化,如托盘、货柜、集装箱等标准化;⑵信息标准化,如运输单据、出入库单据、条形码等;⑶管理模式标准化,如应答制度、赔偿制度、信息反馈制度等等。

其次标准化与信息化要紧密结合。标准化将进入信息系统的基本结构,基本功能模块,信息系统处理的单证以及相关的物流术语等等,此外还会涉及到信息技术和设备的标准。例如采用条形码技术(Bar-Coding)和射频识别技术(RFID),来提高信息采集效率和准确性;采用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数据交换技术(WebEDI)进行企业内外的信息传输,实现订单录入、处理、跟踪、结算等业务处理的无纸化,广泛应用仓库管理系统(WMS)和运输管理系统(TMS)来提高运输与仓储效率。

最后要建立公共信息平台。由于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物流信息技术运用的成熟,物流信息平台已成为物流行业发展的一大趋势。信息系统是构建现代物流的中枢神经,通过信息在物流系统中快速、准确和实时地流动,可以使企业能动地对市场做出积极的反应,并指导企业调整生产经营活动。

3、整合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为业务流程提供技术支撑。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建造中,要用信息化去反映先进的管理理念,体现先进的运作流程,而不是用信息化去维持现有流程甚至是落后的流程。信息化是一个管理工具,在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应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分析、优化,删除多余的环节,建立工作流程的规范化,再以信息化的形式固定下来,并在运作中不断地调整与优化。在物流信息化的进程中,信息技术只有支撑业务需要的时候才有可能起到推进产业发展的作用。

4、以数据集成为基础,积极应用先进的数据库处理技术。现代物流系统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特别是全程物流,包括运输、仓储、配送、搬运、包装和物流再加工等诸多环节,每个环节信息流量十分巨大。为了对数据进行准确、高效的收集和及时处理,数据的集成是必然的。随着集成化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以及网络技术、EDI、人工智能、条形码与POS等各种先进技术的应用,物流信息处理过程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把挖掘到的规则与物流管理各方面有机地结合,就能极大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物流决策系统就是一种结合了数据挖掘技术和人工智能的新型经营决策系统,主要通过人工智能对原料采购、加工生产、分销配送到商品销售的各个环节的大量信息进行采集,并利用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对其进行分析处理,并据此确定相应的经营策略。

5、运用知识管理,推动物流管理创新。物流信息化的内含是管理创新。信息化实施中唯有知识管理才具有创新功能,使物流系统发生质的变化。物流信息化实现了物流功能的整合和对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快速反应,物流知识管理则在此基础上,通过知识交互系统实现了物流功能知识的整合和对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实时反应,增强了企业的竞争优势。知识管理的核心是创新,是在信息管理基础上延伸,它以信息资源的开发、收集、存储、整合、利用为前提,利用信息与人、组织的交互活动,将信息资源发展为企业的知识资源,实现知识创新的管理活动。知识交互系统(不是信息传输系统)及其机制的建立,不仅可以实现各环节的双向沟通,还能鼓励各环节将内部积累的业务知识等与其它环节成员进行实时交流与反馈,这些知识在供应链中流动、被利用、整合、升华,最终转换成可以为供应链物流系统增值的系统方案,实现物流功能知识的整合。

现代物流就是“传统物流+信息化”,信息化成为现代物流的灵魂和关键。但信息化并不是物流的目标,信息技术运用于现代物流,目的是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作者单位:河北行政学院

参考文献:

[1]陈蓉IT驱动业务――灵动物流,IT先行.来源:赛迪网-中国计算机用户

[2]戴定一 《回顾与展望物流信息化》来源:赛迪网-中国计算机用户

[3]郑海浪 《提高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对策》中外物流2005-07-19

现代物流发展范文第4篇

关键词:现代物流;立法方向;现状

一、现代物流立法情况概述

到目前为止,我国对物流行业的法律研究还较少,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受制于物流本身的复杂性。但是如果不能对物流行业做出一个统一的规划,这样的状态会让物流行业最终因为缺乏法律的保障而走向停滞的道路。目前在我国,所有和物流有关的法律法规都零散地分布在不同的法律当中,并没有对物流行业专门的规范,这些法律法规能够适用于大部分行业并缺乏针对性,法律作为相对独立的法律规范的集合,作为一个独立的具有约束意义的集合体,与物流的相关法律规范都有总和关系,其中包含了与物流有关的国际惯例、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物流法应该作为一个独立的、层次分明的部门法存在,而不是单单地存在于其他部门法之中。并且现代物流立法与传统的物流立法要有所区别,现代物流立法应增强新时代的特色,法律的内容应根据新事物的出现而做出及时的调整,例如物联网等因素的融合等。目前物流行业的公路通行难,同行的成本高,第三方物流能力薄弱,都有可能导致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滞后。根据我国的物流现状来看,2014年物流总费用占据国内生产总比重的20%,是发达国家的两倍。目前国内商品有超过90%的时间都停留在包装、配送、仓储和运输环节上,物流效率低和价格高是物流现状发展的根本特点,由此也增加了物流行业的运作成本。其中既有经济体制的制约因素,也有物流企业自身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方法就是依托行之有效的法律手段,通过立法、执法来实现物流行业的振兴。目前我国许多一线和二线城市都缺乏物流的规划用地,政府在对物流行业立法上也需要考虑建立物流的园区、基地,作为城市功能的基本板块。在区域、税收、资金方面也需要得到相应的支持。健全的法律制度环境是任何一个行业发展的保障,现代物流行业同样需要健全的法律制度来促进其健康发展。在物流行业较为发达的国家中,政府都对法律十分重视,物流行业的法律法规也较为完善。例如在日本,上世纪末就颁布了《物流法》来规范日本的物流行业,这部法律对物流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美国、德国、比利时等国家根据自身的物流需要也颁布了相关的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对物流行业给予正确的指导,从而让物流行业得以快速发展,整个物流行业处在一个有条不紊的环境中。在我国的物流行业中目前设计到了采购、包装、储藏、流通、加工、信息综合等多个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有不同的等级和层次,但是从法律的角度来看,现行的物流法律法规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缺陷,与我国物流行业有关的法律法规主要体现在民法、合同法等法律文件中,但并没有出台专门的法律来服务于物流行业。我国的物流合同也没有署名范畴,通常都是与运输、仓储、保管等合同共用一部法律。以明确的形式来对物流合同的义务权力双方提供责任形式,那么物流行业的纠纷就可以达到良好的解决。物流活动中都有不同行为的归置,但是由于我国法律的不健全,导致对物流行业的分散不均匀。对物流行业的管理更多的停留在运输部分,针对现行的法律法规,需要进一步进行整合。目前我过对于物流的相关法律制度还远远不完善,需要加快法制的建设,避免出现无法可依,出现问题无法解决的局面。现代物流行业的发展需要让法律来规范和维护。

二、我国物流立法的现状分析

(一)系统内部组织间的部门和区域上的差异

目前我国在物流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系统内部组织间的部门和区域上的差异,各个地区之间,各自制定自己的标准,造成各地区标准不一的问题。这就会导致物流与物流之间的连接缺乏了解,效率低下,物流活动难以顺利地进行。例如集装箱,在海运过程中集装箱主要是40ft*8ft*8ft和20ft*8ft*8ft两种类型,但是在铁路部门,有铁路运输自己的标准与海运集装类型不符,这就会导致海铁联运时必须经过拆箱装箱之后才能得以达到目的,这就会导致在物流成本上增加了许多包装和储蓄费用,使物流效率降低。这个问题没有国家相关部门来进行指导和解决是不行的,国家相关部门必须建立一个专门的组织机构来管理物流方面出现的问题,用法律规范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才能使物流行业越来越和谐的发展下去。

(二)物流法律方面的缺失

在物流标准实施的过程中,我国的法律法规缺少强制性。根据我国标准化法的相关规定,我国的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在这其中,前三者表现的是强制性的标准和推荐性的标准,这些标准用来保障人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保障人的身体健康,这些标准也代表着国家法律和行政部门强制规定的强制性标准。在这几种标准中,强制性标准是必须按照规定来实施的;一些推荐性标准,是国家推荐企业做的,国家推荐企业去做的,企业可以执行也可以不执行。由于国家没有强制规定物流标准,所以物流经营者在包装货物上使用规定的材料还是使用便宜的草绳和钢丝绳进行包装货物就存在着巨大的随意性。因此,如果实施物流标准化,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应该规定当物流运输与国民生计有关的物流时应该建立强制性的标准,来保障运输的安全,确保涉及到的食品安全得到保障。例如:在冷链物流方面,深圳和上海的相关企业已经实施冷链物流的标准,并且在2015年在全市内实施。

(三)物流信息标准化的需求

在我国制定物流标准的方面,我国应该重视物流信息的标准化。现代社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改进,现代物流业不断也不断发生变化。现代物流的核心技术就是物流系统的信息化,这时候我们就应该运用计算机知识和信息技术,经原本分离的各个物流环节,和物流信息和物流资金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统一的管理和监控,来保障物流供应链的顺利进行。所以我们就应该做好物流信息的标准化,不仅仅是因为物流信息的标准化是现代物流的关键,更关系到我们国家物流业的发展和建设。在我国,目前许多单位都设有自己的商品信息数据库,但是由于数据的类型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使信息不能较好地融合在一起,不能实现信息的交换和共享,这就会导致物流的运作状况下降。因此建立一个统一的信息标准,既可以降低系统之间信息链接的成本费用,又可以提高物流信息的传播和速度。

三、现代物流行业立法方向

(一)物流主体立法

物流主体立法从法律角度来说应当是对物流活动的主体进行相应的规则管控,对其主体资格和相关的问题进行法律的制定,从而让物流主体形成规范的物流行为。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主体的自律性组织规范;另一个则是物流经营主体的立法。其中对于自律性组织规范的内容包括各类物流运作商会和物流协会,主要对物流中的各种活动进行规范和管理,保证物流活动能够有序开展,从而促进行业的不断发展与提高。对于物流经营主体的立法则主要是从“人”的角度进行考量,物流经营主体并非常规理解上的自然人,而是法人组织,对法人组织进行规范,对其主体资格的取得、变更、消灭进行规则性的制定,让经营主体的范围和形式更加具体,保证相关人员的合理、合法参与,共同营造良好的物流经营环境。

(二)物流经济调控立法

物流经济的调控法律包括宏观调控和市场微观调控,大多国民经济的法律法规对物流的宏观调控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例如价格法、对外贸易法、税收法以及外汇法,物流的宏观经济调控同样也具有自身独特的法律制度,例如公路法、航空法、港口法与邮政法。物流微观的市场管理是指在国家对市场的调整下发生的物流经济法律规范综合。通常情况下这类法律包括产品质量法、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及广告法等等,和物流市场具有密切联系的有标准化法和计量法。

(三)物流行为法律制度

物流行为并不仅仅指的物流过程中的行为,可以说,物流行为从货物发出之前便已经开始运行了,其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比如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配送、流通加工、信息传递等各项服务行为,其在法律上的表现大多为民商事行为。物流行为法律制度更多的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法律行为,也就是调整的是物流经营主体之间的物流行为。目前,我国针对物流行为的民事特性方面的相关法律并不少见,但是对于物流行为具有针对性的法律则几乎没有,或者仅仅少量的散见于规章制度中。这对于物流行为的法律管理非常不利,并且在发生问题的时候没有具体的法律规章对行为进行规范或者保护,造成物流行为中漏洞的出现,并且对于问题的解决也产生一定的影响。目前状况来看,我国关于物流方面的立法更多的是将其纳入到合同行为的管理中,但是,相关的法律并没有对物流过程中的合同到底是隶属于什么性质?和普通的民事合同可以化为一谈吗?其中的差别需要我们去分析。

四、如何强化我国现代物流的立法工作

(一)出台相关政策,放宽物流市场

各个相关部门对物流政策进行了行政方面的调整,取消了一部分企业在物流行政方面的审核,规定了企业在审批前应该登记注册,进行统一管理。同时也取消了国内铁路货运水路货运和联运的行政审批。我国商务部在2006年规定外商在投资物流企业方面不受资本和股权的限制,这就导致物流市场面积越来越大。健全监管机制,调整税收政策,奠定现代化物流基础。

(二)加强物流市场的监管,为物流服务提高保障

在部际联席会议成立短短三年的时间里,商务部门展开了市场清理的经济活动和地区封锁规定的活动,检查出与地方封锁相关联的文件有300多件。全国工商行政管理机构在查处交通运输中的投诉案件有4000多件。这些案件的数量之庞大就要求我国相关法律机关和监管部门必须加强物流的管理,严格规范大企业的经营行为,不能一味的贪图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国家也要加强物流市场的监管,物流市场存在不合理、不规范的现象就会制约物流企业的发展和建设,为了使物流企业健康的发展下去,就必须加强物流市场的监管。

(三)解决物流企业的税收制度的问题

随着物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其税收问题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家相关部门也十分重视,在2007年,发改委就进行了物流税收试点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在2009年,国家物流税收政策征求建议的相关文件中,许多现实性的问题都被提出。许多地方政府为了增加地方税收,出于对地方经济的保护,不支持物流企业的行为。同时地方的相关机构也提供了各种不支持的原因,要求相关物流企业必须在当地相关机构进行重新注册和登记,并且不允许非独立核算企业的存在。这就会导致政策建议中的缴纳所得税的想法不能够得以实施,不利于物流企业经营的一体化建设。此外,在物流政策建议中,对物流企业营业税进行过减半的政策也没有实施。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迫切的希望政府能够在税收政策方面上进行积极的调整政策,也希望政务相关部门能够积极出来解决物流企业税收之间的问题。政府只有解决了企业期待结局的税收问题,企业才能够积极健康地发展下去。

五、结语

现代物流的发展需要有法律的支持,需要有统一、公平、高效的法律环境做依托。市场经济依托法律建造,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法律体系为国家的宏观调控提供了相关的依据,同时也为企业的微观调控提供了标准。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促进我国物流法律的改革,改善我国物流法制环境,认清现代物流立法的重要性是十分有必要的,同时也要清晰地认识到我国现代物流行业立法工作的发展方向,从而实现我国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宋辰浩 单位:山西财经大学法学院

参考文献:

现代物流发展范文第5篇

一、社会经济发展促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1.经济全球化促进现代物流的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全国范围内工业企业、商业企业和流通企业间的融合与联盟日趋频繁,产生许多新的管理制度的创新。供应链管理就是通过对相关企业间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管理,在相关企业间建立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提高整个链条上相关企业的竞争力,这直接导致专门为供应链中相关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企业组织的出现,从而促进物流业的发展。同时,各种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重新组合与配置,使得现代物流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工业化进程中最为经济合理的综合服务模式,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

2.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现代物流的发展。

一般来说,区域中心城市是商品集散和加工的中心,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优势明显,而且物流设施和基础设施齐全,流通人力资本高,消费集中而且需求量大,交通与信息发达,人才众多,城市与周围地区存在不对称性,在这种非对称结构中城市扮演着“中心地”与“增长极”的作用,以其为核心枢纽将其他地域“极化”成一个商品流通整体,所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现代物流的发展。

3.企业追求利润和核心竞争能力促进了现代物流发展。

随着企业对战略管理的重视,企业通过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取得市场竞争的优势已为管理者所认同。由于企业更多的是注重发挥其核心业务,即他们擅长的、具有差别化优势的业务,其他业务通过从企业外部采购,即“资源外购”获得,作为生产型企业非核心竞争能力的物流部门开始与企业本身相脱离,成为独立发展的现代物流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已经形成了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采购,在本土进行研制和生产,然后再到全球范围销售这样一种运作模式,这一“购—销”模式都离不开现代物流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越来越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外资企业的进入,一方面带来了现代物流的观念和先进的运作方式,另一方面,也迫切希望中国能有方便、及时、低成本、高效率的现代物流系统作为其跨国生产和营销的服务保障。过去主要依靠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吸引外资的做法,已不能完全适应境外投资者的需求,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将更加密切,外资企业会更多地进入中国市场,中国企业及其产品也会更多地走向国际市场,面对这一必然趋势,同样需要发展我国的现代物流业。

4.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促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我国是一个大国。在这样广阔的国土上资源的分布又很不均衡,多数自然资源分布在东北、西北、西南以及北方地区,而人口多集中在中部和沿海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较好的地区,历史上就形成了原材料采掘、粗加工等基础工业远离加工工业的产业布局,物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跨度极大,“北煤南运”,“南粮北调”等就是其中典型的例子,导致我国物流费用较高。因此,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是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均衡发展的客观需要。

加入WTO,开放分销服务业,对我国服务贸易业提出了严峻挑战的同时创造了相应的机遇,促使国内不同部门、不同区域和不同所有制的企业进一步消除存在于他们之间的壁垒,加快分销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的步伐。适应这一改革与调整的现代物流业必然成为现代分销网络建设中的重点之一。同时,为生产领域的开放所带动,适应现代生产需要的现代物流业也必然迅速发展。因此,扩大开放为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

二、现代物流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区域经济是一种聚集经济,是人流、商流、资本流等各种生产要素聚集在一起的规模化生产,以生产的批量化和连续性为特征。但是,聚集不是目的,要素的聚集是为了商品的扩散,如果没有发达的商业贸易做保障,生产的大量产品就会堆积在狭小的空间里,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都难以实现,区域经济的基本运转就会中断。因此,在区域经济的发展进程中,合理的物流系统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1.降低运行成本,改变区域经济增长方式。世界银行在其研究报告《中国:服务业发展和中国经济竞争力》中说明,在中国有4个服务性行业对于提高生产力和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它们是物流服务、商业服务、电子商务和电讯。其中,物流服务占比重最大。从市场运行成本的角度分析,物流业的突出作为是其对普遍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所作的贡献。

现代物流业对普遍降低交易成本所作的贡献可以从对交易过程和交易主体行为的考察中得到进一步的证实。一方面,从交易的全过程看,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有助于物流合作伙伴之间在交易过程中减少相关交易费用。另一方面,从交易主体行为看,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将促使伙伴之间的“组织学习”,从而提高双方对不确定性环境的认知能力,减少因交易主体的“有限理性”而产生的交易费用;物流联盟企业之间的长期合作将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交易双方之间的机会主义行为,这使得交易双方机会主义交易费用有望控制在最低限度。

2.形成新的产业形态,优化区域产业结构。

根据产业结构发展演进规律,区域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是合理化和高度化。产业结构合理化是以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来衡量的。产业结构高度化是一次产业向二、三次产业升级演进,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演进。

现代物流的实现方法之一就是通过培育并集中物流企业,使其发挥整体优势和规模效益,促使区域物流业形成并向专业化、合理化的方向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本质是第三产业,是现代经济分工和专业化高度发展的产物。物流产业的发展将对第三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发达国家的实践还表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推动、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既解决了当地的就业问题,又增加了税收,促进了其他行业的发展。

现代物流还有利于对分散的物流进行集中处理,量的集约必然要求利用现代化的物流设施、先进的信息网络进行协调和管理。相对于分散经营、功能单一、技术原始的储运业务,现代物流属于技术密集型和高附加值的高科技产业,具有资产结构高度化、技术结构高度化、劳动力高度化等特征。从这个角度来说,建立现代物流有利于区域产业结构向高度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