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人文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履职湖州市中心医院院长3年间,钮富荣身边的人一次次对他身体内所蕴蓄的巨大能量感到惊讶,也被他的管理魅力所折服。
“以人为本”是关键
“抱歉,今天是周二。我有个重要的会议,我们下次再约。”钮富荣一边礼貌地挂完电话,一边仔细地整理自己的衣服,向会议室跑去。他要见的不是别人,而是医院内的员工代表。每周二下午,钮富荣都会带着分管副职领导、工会、院办和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与来自医疗、护理、行政、后勤、家政保安等一线岗位人员,以及离退休老同志坐在一起,听他们讲梦想、讲工作、讲收入、讲困难、讲家庭。这样的“会议”,大家一坐就是一个下午,一开就开了7个月,一听就听回了169条合理化建议。钮富荣给这样的会议取了个时髦的名字,叫“我与院长面对面”。他笑着说,这么一坐,大家听到了彼此的心跳,才像是一家人。
类似的“创新”,钮富荣还有不少。他穿上粉红色马夹在门诊大楼里当志愿者,到临床走访听患者心声,为员工办达人秀、辩论赛、全英文圣诞晚会,带领几千市民“走春”,力推员工“暖心工程”……
“人文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放到医院的范畴,我认为首先是要以患者为中心,以员工为根本;扩大到全社会的范畴,还要有责任和担当。尽管现在交织在医疗界的问题纷繁复杂,但人文这条根儿不能丢。”前段时间,钮富荣参加过一个业界在山西举办的论坛。会上,他提出了“亲”、“诚”、“信”、“和”四个字。亲,亲和,亲切;诚,诚实,诚心;信,信赖,信任;和,和谐。
钮富荣认为,医院要发展,必须有一大批忠诚的员工作支撑。而培养忠诚员工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员工时时处处感受到医院的关爱,使其自身的目标与医院发展的目标合而为一。因此要把“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落到实处。在该院,每当医务人员过生日,所在的科室都会为其送上生日祝福;只要医务人员生病住院,院领导都会前往探望;医务人员的孩子入托、上学,也有组织出面帮助办理。
“以人为本”,既关注个体,关注群体。“相互补台,好戏连台;相互拆台,一起。”为了培育医务人员的团队精神理念,钮富荣经常语重心长地对医务人员说:在自然界,团队精神往往是生存的必须;在一个单位,个人要进步,单位要发展,团队精神也必不可少。为此,他列出了这样的算式:发挥优势,取长补短,则1+12;矛盾激化,相互拆台,则1+10。通过潜移默化地熏陶,使团队精神逐渐深入人心。
“医学是科学,对待医疗纠纷、医疗事件,也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保护一线的医护人员。”在钮富荣的倡导下,医院出台了《医疗不良事件非惩罚性报告制度》,减轻了一线员工不必要的精神负担和压力。“只要主动报告,我们会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的不予或减轻处罚。”钮富荣说,任职3年来,自己最骄傲的是,在处理医疗事件的过程中,从没有隐瞒。如果老百姓受到伤害,不回避,一定给予合理的赔偿。
只要患者需要,钮富荣和他的团队就会不遗余力地践行。2013年10月16日,医院接收了一位特殊的患者――32岁的平措拉姆。来自察雅县吉糖镇吉糖村的平措拉姆在湖州一区级医院产下一名男婴后,出现产后大出血、休克、多脏器衰竭。16日中午转入湖州市中心医院时,情况已经相当危急。医院调动了产科、外科、血液科、肾内科、重症科、消化内科等科室的大批专家进行大会诊。平措拉姆母子康复出院后,医院账上留下了40余万的医疗欠款。
近3年来,医院简化了医疗服务流程中的15个环节,为患者就诊开辟了“绿色通道”;设立“预约中心”,在全市率先推出“分时段”预约服务;合理调整门诊功能布局,推广使用自助挂号机和取单机;推出“门诊危急值”报告制度,拓展“专家中转站”功能;组织200余名职工志愿者于双休日、夜间到门急诊开展志愿服务,为患者提供贴心帮助、解决实际需求等,所有举措均围绕“一切为了患者,为了一切患者,为了患者一切”而发力。
在开展“争创医疗服务优质工程”等活动中,医院要求医务人员换位思考,亲近患者,理解患者,让患者讲出了轻易不愿说出口的心里话,消除了隔阂,架起了医患之间的“连心桥”。钮富荣向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每个医务工作者交30位患者朋友,医院的1000多名工作者就形成了一个3万人的医患群;如果每个患者家庭有3位成员,就形成了9万人的信任群;如果家庭中每个人再向3个亲友介绍,就是27万的义务宣传员。这样一来,人文服务就会像滚雪球似的,使更多的人分享到其中的价值,进一步提高医院的声望。
“文化建院”强根本
人文管理在现代医院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而先进的医院文化是实现人文管理的重要载体。
钮富荣觉得,随着环境形势变化,文化已成为新的竞争优势,成为一个单位发展的深层控力和迈向卓越的根基,因此加强文化建设显得尤其重要。
德技双馨的医务人员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资源。医院以“道德讲堂”为平台,助推全院职工学优、赶优的浓厚氛围。他们精心组织评选“身边的道德楷模”、“最美医生”、“最美护士”系列活动。在优秀文化的感召和熏陶下,医务人员奋勇争先,先后荣获“中国医院协会第一届医院后勤优秀管理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殊荣。
为了提高医务人员的人文素质,医院近年来既把思想道德教育贯穿于“达人秀”、“年代秀”等活动过程中,还通过举办“爱与责任”、“医务人员职业人文素养之我见”、“对话医学技术与医学人文”等主题演讲或辩论赛,开展核心价值观的讨论与思考,引导大家树立正确的行业价值观。
1.1一般资料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共有注册护士841名,本次试验选取呼吸内科病房、心内科病房、重症监护病房、骨科病房、胃肠外科病房、儿科病房、消化内科、眼科病房等8个病房的护士进行试验,每个科室内随机分成2组,人数均等,一组为对照组,不接受任何措施,另一组为人文关怀试验组,给予一定的人文关怀措施。8个科室共计218名护士,护士工作年限为:1~5年67名,占30.73%;6~10年82名,占37.61%;11年及以上69名,占31.65%。性别:女性210名,男性8名。年龄21~51岁,平均(27.65±7.01)岁。职称:护士72名,护师102名,主管护师44名。2组护士的年龄、性别、职称、工作年限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正式注册的在职临床护士在本科室工作1年以上;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进修或轮转科室的护理人员。
1.2方法
1.2.1定期进行人文知识讲座
结合本院实际情况,每月开展一次人文知识讲座,请知名大学的教授或者社会学者就社会中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展开讲座,普及人文知识,使平日在医院工作的护士了解更多的社会现象,学到更多的专业之外的知识。
1.2.2开展心理咨询
针对护理工作要求高、压力大,年轻护士多是独生子女群体,抗压、抗挫折能力差以及各医院护理队伍中普遍存在的临聘护士比例逐年增大,队伍稳定性差等因素,护士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势必影响护理工作成效。为此,护理部特意聘请心理咨询师为护士提供咨询治疗,并设立心理咨询热线,保障护士的隐私,让护士可以有一个倾诉平台。同时,鼓励护士自发成立关怀小组,小组内设立心理观察员,及时与护士长沟通小组内成员情况,并请咨询师为其治疗。
1.2.3增加学习交流的机会
本院与多家医院达成合作协议,选拔优秀护士到其他医院参观学习。由护理部工作人员亲自参与设计参观学习日程,安排合理,学习内容丰富,活动的开展对本院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工作有着深刻的意义,回院后护理部举办专场的护理见闻交流会,交流的护士进行汇报,与护士分享见闻。开设网络学习课程,使护士们可以在家中接受护理学习教育,并与本市医学院校继续教育学院协商,促进学分互认制度。加快职称的提升,为未来的规划提供帮助。
1.2.4护士长微笑式管理
(1)每天早上护士长与每一位护士问好,并且面带微笑。(2)提前1周排班时,考虑护士自身情况,有需要的护士提出调班申请时,尽力满足。(3)在保障工作正常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允许在排班之后,因临时情况请假。(4)处事公平,发生纠纷时,保护护士合法权益,奖金分配透明。(5)时刻注意尊重护士,在业务工作中多指导鼓励,少批评命令,对护士作出的工作成绩及时给予认可和鼓励。(6)每周在晨交班时抽出一定时间,由护士提出对科室提出不足,并就问题一同讨论。(7)在科室管理中注意观察护士的长处或优势,安排与其特长或能力相适应的科室管理任务,并授予相应的权力。
1.2.5保障护士权益,满足护士诉求
成立由护士组成的护士维权小组,当工作中遇到纠纷时,协同护理部领导,护士长一同处理,增加护士自己做主的权利,使护士们可以更好的保障自己的切身利益。
1.3评价标准
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工具采用卫生部根据明尼苏达工作满意度问卷及优质护理服务等政策文件修订的《护理人员体验与满意度》问卷,该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966,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分别计5、4、3、2、1分。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及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在团队协作、本职工作、职业生涯展望等维度上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总体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对照组离职率15%,试验组离职率9%,离职率下降6%;对照组患者满意度91%,试验组患者满意度94%,患者满意度提高3%。提高对护士的人文关怀后,有效地提高了护士对本职工作的满意度,增强了工作合作,降低了护士离职率,患者满意度相应提高,均说明增强对护士的人文关怀对护理管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讨论
3.1人文关怀提高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
护士是一项辛苦的职业,除了需要基础扎实的业务技能,还需要过硬的心理素质、敏捷的思维和应急处理的能力等,繁重的工作及社会舆论都无形地增加了护士的压力。近些年,护士离职率逐年增高,这与护士得不到足够的人文关怀有关。本试验通过多种措施增加对护士的人文关怀,1年后,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升,离职率也相应减低,不仅有利于护士队伍的稳定,也促进护士工作的积极性。
3.2降低护理差错发生率
提高对护士的人文关怀后,护理差错发生率明显下降,这可能与增加人文关怀后,护士对工作的认可度增加,工作热情提升,进行护理操作时更加认真,对患者十分负责,这也充分证明了加强对护士的人文关怀的重要性。降低护理差错率有利于保障患者的安全降低对患者的伤害,减少临故的发生,最终可以促进优质护理的开展。
3.3患者满意度提高
[关键词] 激发潜能;护理工作能力;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9(c)-061-02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护理观念的转变,提倡“以病人为中心”开展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整体护理,暴露出护理人力资源不足的矛盾[1],给护理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工作和心理压力,导致她们情绪低落,工作效率低,从而降低了护理质量,甚至引发护患纠纷。针对以上情况,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已成为当今护理界的首要问题。
1 护理工作中的问题
1.1 危重病人增加,护理人员不足,工作量加大
神经外科的病人多为病情危重的病人,昏迷病人多,护理工作更显繁重和琐碎。因此,护士必须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丰富的专业知识,能机敏地处理各种突发事件。这使她们的精神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再加上因产假、病假不能坚持工作,护理人员的减少,致使工作量加大。
1.2 护理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
经反复论证,1993年卫生部在原《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法(草案)》的基础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护士的法律责任和义务[2]。2003年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使医疗纠纷有了法律依据。护理人员更要增加法律意识,护理行为更要细致、严谨和规范,各种护理文书更要规范完善,由此护理工作的要求提高给护士增加了压力。
1.3 护理模式的改变,护理工作范围的扩大
现代护理观指出人是统一的整体,护理的范围不只是维护和促进病人的健康,而是要扩大到家庭和社会的范围。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除了要做一些技术性的操作还要向病人及家属做有关的宣教和告知工作,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指出当人们最低层次的需要得到了满足之后,又会有新的更高的需求产生。现如今的病人对医院和护理的需要越来越高,比如就医环境,自己患病的情况,病情的进展,治疗情况等,如果不能满足病人的这些要求,就会影响医患关系,甚至引发医疗纠纷。
2 采用人文管理的具体措施
护理实践中的人文精神集中体现在护士对病人的生命与健康、权利与需求、人格和尊严的关心和维护。护士长的管理也需要融入人性化、人道主义的管理模式,理解和关心护士的疾苦,使她们消除后顾之忧,轻松地投入到工作中。
2.1 营造轻松的工作环境
主张劳逸结合,经常组织科室的文化活动。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提高护理人员的身体素质。假期到户外郊游,进行拓展训练,挑战极限,战胜自我,树立坚定的信念,增强大家的团队精神和科室的凝聚力。培养全科护理人员的集体荣誉感。
2.2 人文关怀,人性化管理
善于观察每名护理人员的思想、情绪变化。经常与她们谈心,了解她们的需要,及时给予满足,帮助解决困难。关心生病的护理人员,让她们得到最好的休养,免除后顾之忧,同时要公正、平等地对待她们的缺点和错误,个别纠正,个别指导。共性问题组织全科护士讨论,明确正确的做法,防微杜渐,保证护理安全。
2.3 明确岗位责任,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在年终时召开科内护理工作总结会,公布下一年的工作重点,明确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使护士们的工作有目标、有方向。同时吸纳好的建议,随时整改工作中的不足,使护理工作井然有序,有条不紊。人人抓质量,人人抓管理,自己约束自己的工作行为。
每个人的性格特征,决定了行为表现的不同,护理能力的发挥。那么,就要根据护理人员的性格特征合理安排工作,合理进行人员配置,会使护理人员感到更加轻松和快乐,减轻工作带来的压力。例如:①可安排情绪稳定、细心的护士做重症病人的护理,科内的带教工作,参与科内的质量管理工作,并可与相对工作能力较弱的护士配班。②外向性格的护士,安排做接诊宣教工作,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参与一些科内的组织、计划工作。③对于各方面表现不突出的护士,更要善于发挥其优点,激励她们充分发挥优势,让其有成就感和满足感。
3 结果
通过工作实践,我科护理人员都能精神饱满地投入到工作中,患者得到了满意的服务,每季度调查的患者满意度都在95%以上,大大降低了护患纠纷的发生。护士们在繁忙的工作环境中,能够轻松地驾驭护理工作,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加强,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也有了提高。同时,也吸引了大批优秀的护理人员来我科工作。
4 体会
如果要成为一位优秀的领导者,具备正确的个人领导能力是很有必要的。身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为他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中具有鼓舞和激励他人的能力[3]。能力发挥的好坏,在于潜能的开发。每个人的潜能都是巨大的,只要能看准每个人的能力倾向,因势利导,发挥所长,为其创造学习和实践的机会,护士的护理能力会大大提高[4]。患者会得到较好的护理服务,护士本人也在工作中获得更大的满足,从而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刘雪琴,陈玉平.护理人力资源短缺现状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2):928.
[2]潘孟昭.护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47.
[3]刘海静,程显山.领导素质规范[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4,12(23):545.
1.有章可循
制度是管理的基石。每一所学校都应该有自己的规章制度。要在充分考虑学校发展大局、教师根本利益的前提下,逐步建立并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努力做到事事“有法可依”,面面“有章可循”,不给管理留死角,不让制度有缺陷。在制定完善规章制度时,一定要注意广泛征求教师意见,让每一条制度都成为集思广益后的民主集中,成为严谨条文下的公正合理。例如:在制定《教师值日护导制度》时,我们先形成初稿,然后分别召开了班子会、座谈会、教代会等,征求各方意见,进行多次修改,最终才形成这项规定。
2.有章必循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在执行环节,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提高执行的自觉性。制度具有约束力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人们认可它、信服它,愿意遵守它。因此,每一项制度出台后,我们都会利用各种机会进行正面宣讲,让老师们了解它的作用、意义和价值,发自内心地接纳,从而自觉地执行。二是发挥制度的示范性。喊破嗓子不如作出样子。只有领导干部一马当先,率先垂范,这些制度才会转化为无形的执行力和感染力。在我们学校,校领导注意在各方面成为教师的表率:要求教师7点45分到校,我们一般7点10分左右都到校了;要求老师终身学习,我们几个领导带头参加网上非学历培训……三是维护制度的权威性。西方著名管理学理论“热炉效应”告诉我们,规章制度应当成为一座烧红的“热炉”,谁碰到火红的“热炉”,谁就会被灼伤。在我校,不管是谁触碰了制度这条“高压线”,都会受到相应的惩处。
3.循章必公
公生明,偏生暗。公平、公正能保证学校和谐。在执行制度时,学校努力做到:学校制度高于一切,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没有人为因素,没有人情偏颇,没有暗箱操作,没有远近亲疏。在管理过程中,我们努力做到: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老师,不戴“有色眼镜”看人,不用不同的标准去衡量同一类人。对那些爱岗敬业、认真负责的老师充分肯定,评优评先时优先考虑;对那些偷懒耍滑、不负责任的老师给予批评教育,不让他们钻空子得好处。在处理问题解决矛盾时,更是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让公平公正成为促进学校发展的有力推手。
二、柔性管理——凝聚人心的内在动力
1.注重精神领航
在软管理过程中,学校要注重为教师提供精神上的引领。要从学校现实出发,为师生描绘学校发展的蓝图和愿景,展示学校自身的生长圈,让师生心驰神往;要引导师生基于共同的认识、信仰以及价值感,发扬学校的优秀传统,采用源于校本的“内生”方式,整合、提炼学校核心价值观,并通过多种活动、多维互动深入人心;要通过学习共同体等方式,为教师搭建成长的平台,提供展示的机会,帮助教师焕发生命的活力,品尝实现人生价值的愉悦和自豪。
2.实施民主管理
北田光男先生始创的“金鱼缸”法则告诉我们:在学校管理过程中要注重民主参与,增加透明度,才能提高管理效益。为此,我校十分重视民主管理,以促进相互监管,共同经营学校。我们采用教代会决策制,学校的重大事务,如学校的文化设计、绩效分配方案等都通过教代会,集中全体教师的智慧;实施校务公开,将发展规划、岗位设置、评优晋级等公开,接受教师的监督;广泛征求教师的合理化建议,以更好地倾听、吸纳民意,凝聚人心。
3.关注情感需求
人是情感动物,教师的情感更加细腻敏感,情感需求特别强烈。因此,在管理过程中,我们特别注重投入真情,让教师置身于情感的磁场中,使教师产生依恋感、归属感,以积极的心态更好地工作。我们经常深入办公室广泛接触教师,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喜怒哀乐;通过个别访谈等形式加强沟通,把握教师的思想脉搏、内心世界;真诚地关怀教师,时时处处站在教师的角度考虑、安排,为教师提供生活、工作上的便利。例如:生日当天,校长会把亲自书写的贺卡送到老师手中;老师身体欠佳时,午间可以到休息室躺椅上小憩……这一件件小事,拉近了双方的心理距离,营造了融洽的工作氛围,提高了管理实效。
三、刚柔并济——学校和谐发展的双翼
制度的执行是一种外显的行为控制,具有强制性,有时会给人带来伤害,从而产生抵触情绪。管人重在管心。要想实现学校管理的从容自如,游刃有余,就应该在刚性的制度中加入柔性的管理,使两者如同张开的双翼,助力学校腾飞。
1.让刚性制度成为柔性管理的落脚点
柔性管理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是在尊重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基础上的非强制方法,它以人文关怀为手段,带有明显的感彩。柔性管理没有完善的规范、体系,没有硬性指标,仅凭个人的感受、体验进行管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现代学校管理的实践也证明,没有健全的规章制度,仅凭人文管理,学校便无法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就会出现管理的无序状态以及“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局面。同时人文管理对教师的个人素质具有一定的要求,如果教师的思想尚未达到自律的境界,往往无法保证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柔性管理必须以刚性制度为落脚点,通过制度管理维持正常的工作秩序,调节各种利益关系,确保学校协调、有序、健康地发展,保障师生更好地学习、工作和生活。
2.让柔性管理成为刚性制度的内驱力
论文摘要:随着近代以来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认识论的镜像思维模式主导着各种领域的理论研究,并导致哲学史上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分流。历史主义科学哲学中范式理论的研究同样受这种思维方式的束缚。通过对范式理论产生、发展进程的分析,更重要的是对其內在矛盾与困境的揭示,可以发现范式理论向实践哲学回归的清晰线索,从中看到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合流的必然趋势。
库恩首次在历史主义科学哲学领域中提出“范式”这个概念及相关理论,后来“范式”被广泛使用于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领域。其使用领域之所以如此广阔,本身就说明范式理论的产生绝不是一种偶然,它适应了近代以来的实践方式以及由此形成的科学普遍的思维方式,而这些思维方式又与近代哲学的认识论相关。其基本特征,用罗蒂的话说就是“镜像思维”。“镜子”可以是主体也可以是客体,与之相对的一方是被镜子衡量的东西,镜子是标准和模式,决定着被照物的特性及运动方式和规律。这种思维方式首先促使范式理论的产生、发展,但范式理论的困境也同时源自于此。从前一方面讲,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蓬勃发展,科学领域不断扩展,由于科学基于这种镜像思维方式,“镜子数量”必然增多,即衡量标准必然多元化,这在以前科学被认作单一模式和单线发展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发生的,所以范式理论的提出首先应该是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从后一方面讲,主体和客体、经验与逻辑、观察与理论,一句话,镜子与被照物的割裂,使得人们习惯于一种还原式的思维,即以某一方为衡量另一方标准的镜子,这就导致从近代开始,经验论与唯理论、实证主义与假设主义、逻辑实证主义与证伪主义等无休止的争论,从更宏观的方面看,所谓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分流也是由于一方偏向“经验自然”,而另一方注重“内心体验”,双方都试图从自己一方来吞掉或拒斥另一方。历史主义科学哲学内部关于范式的主客观之争、范式问题本身的复杂性,特别是它所面临的困境,都可以说是认识论困境的具体表现,也可以说是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分歧在历史主义科学主义与哲学内部的表现。以前关于科学人文主义合流问题的讨论,一般都着眼于宏观的思想发展,从某个基本概念、问题的发展来探讨这种合流趋势的很少。罗蒂曾经在《哲学和自然之镜》中把认识论和解释学结合起来,但他的切入点是不可通约性问题,而多元化的不可通约性在伦理道德领域却有可能导致相对主义,所以,罗蒂从这个问题切入很有创见;但是,不可通约性问题的产生,其根源恰恰在于范式概念的内涵,其实就是范式之间的不可通约。因此,本文准备从最基本的单元人手“以小见大”,从范式理论本身的发展及其困境中,发现镜像思维的局限性,并看到经过哲学家们的不断探索,终于使人们认识到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合流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一、库恩的“范式”概念之复杂性和范式理论的困境
库恩首次提出了“范式”这个概念,当然,有关范式理论的思想早就有人提出,无须前溯,就科学哲学领域之内就有假设主义、证伪主义等先行理论。观察负载理论的思想、整体主义的思想、科学发展的猜想模式等类似库恩范式的理论,已经被很多哲学家提出。但是,库恩作为历史主义科学哲学家中最为重要的一员,他对范式本身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揭示了范式现象的诸多复杂矛盾;同时,这种矛盾也暴露了他本人研究方式的局限性,因此,从库恩人手展示范式的复杂性和范式理论之困境就是顺理成章的。
库恩提出范式概念,其目的是要解决科学史领域的科学思想革命的问题。在《科学革命的结构》的前言中,他首先十分戏剧性地回忆说,在他提出范式理论的最后关键时期,“甚至更为重要的是,那一年我是在主要由社会科学家所作成的共同体中度过的……尤其令我震惊的是,社会科学家关于正当的科学问题与方法的本质,在看法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我的历史知识和学识使我怀疑,自然科学家们是否比他们的社会科学的同行们的解答更坚实或更持久”。接下来他就纲领性地提出了范式的概念,“力图找出这种差异的来源,使我认识到此后我称之为‘范式’的东西在科学研究中所起的作用。我所谓的范式通常是指那些公认的科学成就,它们在一段时间里为实践共同体提供典型的问题和解答”。很明显,库恩是从社会科学范式差异中得到启发,并将之运用于自然科学领域,这本身就已经暗示着范式不仅仅局限于自然科学研究领域,随着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分流,库恩以前的提出早期类似范式思想的科学哲学家们,大多只是局限于从自然科学发展来看待范式及相关问题,库思的范式概念一开始就取自更为广泛的领域,这就必然具有复杂性。另外,尽管他在前言中就给“范式”下了一个定义,但有学者统计说,“库恩在仅170页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竟先后对范式作了20余种不同的解释”。大概有以下一些主要说法:一、理论、实践和方法等的“模型”“模式”“框架”;二、事例或例证;三、解题或解题的标准;四、各类从不同角度划分的成规;五、一致意见或判断;六、科学成就、特别是常规时期的稳定成就;七、方法及其来源;八、信念、预想和假设;九、学科专业的基体、科学的基本部分;十、各种层次的理论和观点以及相关的仪器、设备。甚至库恩本人后来也承认,范式是他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可惜却没能定义清楚。这些复杂的含义势必引发进一步探讨的复杂性,其中最为突出的当然是范式到底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范式革命是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由此产生了科学革命的模式以及理论之间可否通约等一系列棘手问题。库恩自己虽然不断完善自己的理论,但范式的内涵决定着其成败的关键;他没能摆脱镜像思维模式,在范式的主客观问题上选择了以主观为镜子,以经验为被照物。范式的主观性决定了范式革命的非理性以及理论间的不可通约性,并最后导致相对主义。此外,库恩本来提出范式理论是受社会、人文科学的启发而提出的,但在说明范式革命时,由于先把“科学的”和“人文的”相互割裂之后,再回过头来用“人文的东西”来解释科学范式革命的原因,结果只能是:“客观的”科学理论的发展,却是由“主观的”甚至是非理性的人文的东西造成的。这一点对库恩来说有点戏剧性,因为他提出的范式概念,就其内涵的复杂程度来说,超越了以往的科学哲学家们的思想概念,但这种超越并没有给他本人带来解释的便利,反而成为他走进相对主义的方便之门。尽管库恩具有作为一个大思想家所通常具有的彻底性,使得他宁可激化并暴露矛盾,他的理论对于彻底打击极端的实证主义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毕竟矛盾只是被提出,真正的解决还要求范式理论进一步的发展,甚至可以说,只有到其复杂性被更加充分展示出来的时候才有可能。
二、范式理论的内涵和领域的进一步扩展
在库恩那里,由于科学与人文的区分,使得来自社会人文领域的东西,仅仅沦为说明自然科学范式革命的工具;他本人的研究“范围”反而“变窄了”。这其实是割裂主客观的一种必然结果。几乎是库恩提出范式理论的同时,另外一些历史主义科学哲学家对此或赞同或批判或发展,但结果却是使范式本身的内涵不断扩展,使这个概念重新被运用于本来就应该非常宽广的领域。这反而使人觉得它本来就是出于科学哲学的狭窄领域的一种扩张,在范式的多层次性和整体性发展方面,拉卡托斯和夏皮尔值得注意。库恩的理论由于过分地偏向主观,完全用主观的镜子收摄经验的东西,不但导致相对主义,而且高层理论与低层理论划分得过于僵化,导致常规科学与科学革命的界限过于分明,所描述的科学发展模式不符合历史事实。鉴于此,拉卡托斯修正了库恩的理论,将他类似范式的“研究纲领”分为“硬核”、“保护带”、“启示法”等几个部分。应该看到,尽管拉卡托斯所作的工作,在彻底的历史主义者看来,并没有真正接触到问题的实质,但在范式结构化、层次化的探索中较库恩却有所突破。
夏皮尔进一步将范式的整体性和层次的复杂性,给予了较完善的说明。他进一步将库恩范式转化为更加复杂的“域”。“如果我们考察科学在其发展过程中的某个特定阶段的相对发达的领域,就会发现,在这个阶段,人们把某种信息群当成了研究对象……而且,这些一般的课题本身在许多情况下被认为是以一定方式联系着的。我将把这些相关的项构成的群称作域。”域是一种存在问题的信息群,域中不存在高层理论与低层理论的僵硬区分,其中的“项”可以“低”到直接经验,“高”到观点、理论、方法、原则甚至传统等。各种不同层次的“项”,或项所结合成的不同“域”不仅相互关联,而且可以消失、修改或重新组合、扩大。同时,夏皮尔看到了这种域的变化的动态“生成性”,因而科学革命也就不再是常规科学泾渭分明的突变式革命,而是“规模可大可小”域的不断重组和进化的过程。与此相关,夏皮尔还提出了“背景信息”概念。尽管它和域一样与范式内涵相似,但重要的是,他却坚决不把背景信息看作客观认识的障碍,恰恰相反,他把它看作是进一步获得新信息,使得域及其项不断发展的桥梁。“关于域的许多问题变得具体了,研究变得有指导了:这是由于我们称为背景信息的东西所致”。知识进步的理由、求知的根据不是抛开原来的域或背景信息,从而导致相对主义,而恰恰相反是要从中找到着眼点和合理性。因此,夏皮尔在接受库恩范式论的前提下,既用它来反对以前的逻辑实证主义,又试图避免相对主义,进而丰富了范式理论。从我们所关注的问题来看,他提出多层次的域的理论,使得范式的整体性更加精致化,特别是范式的多层次性直接关系到人类科学实践的整体性和多层次性,有助于实践主体的确证。
但是,夏皮尔作为科学哲学家,他的研究领域仍然只是局限于科学发展问题。因此,他所谓的科学发展的理由“相关性”、“成功性”、“无怀疑性”等条件,也受到极端历史主义者的质疑,特别是放到费耶阿本德的视野中,就难以有充足理由了。因为且不说这些标准是否也被范式所“污染”,至少这些条件仍然只是局限于科学标准。费耶阿本德的极端相对主义显然有其不足之处,但从我们所关注的角度来看,费耶阿本德在范式的扩展,特别是超出自然科学狭小范围方面,还原了范式所源出的领域之广阔性的本来面目,客观上有助于迫使人们不得不去思考科学思维的局限性,这从而加速了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合流。费耶阿本德认为,从一种更宏观的角度看,科学本身从近代以来已经并正在成为一个超强范式,以至于任何学科都必须将自己打扮成科学才会得到承认。但“科学的优越性是被假定的,并没有得到论证。在这个问题上,科学家和科学哲学家的做法就像过去为只有一个罗马教会作辩护的人的做法一样:教会的教义是真理,任何其他东西都是胡说”。科学只是人类实践所形成的诸多范式之一,这样,范式理论就扩展到了人类实践的一切领域。更加值得注意的是,费耶阿本德提出了“观察者”和“参加者”的概念:“参加者的问题涉及的是一种实践或一种传统的成员,对另一种实践或传统(可能的)入侵应采取的态度问题。观察者问的是:发生了什么?将要发生什么?参加者问的是:我将做什么?”显然,从这个角度,即实践的角度,费耶阿本德的所谓相对主义、无政府主义等极端理论会被更好地理解。他已经有意试图将范式问题从一种纯粹理论问题,转向实践问题。这种转向必然离不开实践主体,因此,纯粹科学主义渐渐地发现了自身的局限性,但是,从客观上看,费耶阿本德理论的极端形式,更加激化了范式理论的矛盾,这是由于他本人仍“处于”这个镜像思维的范式之中。
三、罗蒂对范式理论困境的解释学分析
夏皮尔、费耶阿本德等人无疑丰富了范式理论,但同时,由于当时的历史主义科学哲学家们跳不出镜像思维框架,这种扩张更进一步将范式理论推人困境。用库恩,特别是费耶阿本德的理论反对夏皮尔和拉卡托斯,是有力的和无法回避的,但相对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又是科学家和科学哲学家们所不愿承认的。与之相应,可通约与不可通约性问题、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等问题非但没有很好解决,反而更加各持一端,中间派也处于进退两难之境,理论的彻底性和普适性难以得兼。另一方面,尽管夏皮尔重视了范式的生成性,费耶阿本德本人在历史主义科学哲学领域,较为明确地提出了实践概念,但他们的研究方式仍然可以说是“跳出圈外”,是理论性的。库恩和费耶阿本德主张相对主义,正是看到人们不可能跳出范式,但实际上我们仍然会发现,他们只是“指出”了这种现象。真正让历史主义科学哲学家们进退维谷的原因,在于他们缺少方法,他们的描述仍然是外在的,他们“提到了”实践但没有“深入”实践。对范式本质的研究,以及相关一系列问题,都不能从与主体相关的实践角度来考察,实践的考察必然既是科学的,又一定离不开主体的、人文的东西。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长期的对立限制了很多人的视野,甚至人文主义实际上也是“科学地”考虑的主体,考虑人的意志、情感等因素。人文主义之所以与科学主义一段时期内泾渭分明,也正是由于和科学主义一样忘掉了实践,在这方面,罗蒂通过对历史主义范式论的分析与改造,比较深刻地洞悉到了实质性问题。因此,他在其《哲学和自然之镜》的著作中提出从镜像思维的“认识论”,向超越镜像的“解释学”的发展,从而在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合流进程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在罗蒂的视野中,历史主义科学哲学家们在思考有关范式理论的问题时,遵循的仍是“认识论”的方式,由此总是在两个极端上跳来跳去,比如范式要么客观,要么主观,科学发展要么是理性的,要么是非理性的等等。即使试图调和的中间派,也只能说“既是……又是……”。这种“既是……又是……”仍是一种外在的联系,并没有看到其内在的关系;而要想揭示内在关系只能“深入”到关系本身中去,这就要求突破镜像思维方式。历史主义科学哲学家们看到了认识论建构的知识基础的多样性,并将这种东西定义为范式或类似的东西,这是对认为科学只有唯一标准并单线发展的巨大革命。“库恩特别追问科学哲学能否为诸科学理论间的选择建立一个规则系统。对于这个问题的怀疑,使他的读者加倍怀疑认识论从科学出发能否通过发现凡可被看作‘认识论’或‘合理的’人类活动的共同基础,而被推广到文化的其他部分中去。”但哪怕最极端的、最具相对主义特征的历史主义科学哲学家,仍然把范式革命归结为一种东西;哪怕这种东西是非理性的,这种归结本身就是在找一面镜子,尽管镜子看起来好像不同于以往的理性。但是,“认识论与解释学各自领域之间的界限不是一个有关‘自然科学’和‘人的科学’间的区别的问题,也不是有关事实和价值、理论和实践之间、‘客观知识’与某种可疑的知识之间的区别的问题”。通常认为代表获得自然科学知识的“认识论”和代表获得人文知识的“解释学”实际上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常态科学的知识不是“客观知识”,决定科学革命的也不是类似价值、心理、等“可疑知识”,而是人类整体的、广泛的、多层次的实践的不同环节。范式的发展所体现的,正是这种活生生的、充满矛盾的实践。范式理论不断向整体性、复杂性、多层次性的发展,范围的不断扩张,是人类实践活动发展的必然结果。这样,罗蒂就通过将范式理论带到解释学的视野中,从而将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带到了一起。
四、实践哲学视野中的范式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