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厨房发言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化学实验室废液;处理方法;研究
1 引言
高校化学实验室是重要的科研和教学场所。在日常的教学实践和科研中,实验室会产生大量的废液,它们成分复杂,毒性大、腐蚀性强,有些甚至是剧毒或致癌物。有害废液不经处理而直接排入城市污水管网,不仅会污染江河,破坏水资源,损害人类健康,还会腐蚀管道,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实验室废液处理技术,对高校化学实验室废液处理方法进行研究,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实验室废液污染,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 实验室废液分类及危害
按污染程度,可将化学实验室废液分为高浓度废液和低浓度废液。高浓度废液包括实验室废洗液、失效试剂及实验中间产品、副产品等;低浓度废液则为实验过程洗涤器皿所排放的废水、加热或冷却用水等相对污染程度较低的废液。若按有机、无机等对实验室废液进行分类,则无机废液有含稀酸、稀碱废液,含氰化物废液,含铅、镉、汞等重金属离子废液,含Cr(Ⅵ)废液等;有机废液则有化学实验室常用芳香烃类、脂环烃类等有机溶剂,甲酸、乙酸等有机酸,醚类、酚类、石油类等。
化学实验室废液,毒性巨大,有些可直接引起细胞变异产生癌变;有机溶剂如二甲苯,会破坏人体中枢神经,导致抽搐或者昏迷。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化学实验室不对废弃液做任何处理而直接排放,日积月累,水体遭受严重破坏,其潜在的巨大威胁,体现在用以灌溉,植物成为有毒有害废液携带者;用以养殖,会危及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甚至导致物种灭绝。
3 高校化学实验室废液处理方法研究
3.1 国内外发展状况
国外重视绿色化学,如美国、加拿大很早就致力于化学实验室废液处理的研究;日本化学实验室废液排放管理极其严格,规定如果检测出实验室所排放的废液高于最低标准,则不仅需要接受二十万日元的罚款,还必须全面禁止6个月的化学实验。
我国化学实验室废液处理研究起步较晚,2004年,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加强实验室类污染环境监管的通知》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标明了我国加强实验室类污染的环境监管工作已进入崭新的历史时期。
3.2 常见实验室废液处理方法研究
无机废液。可将含稀酸与稀碱的废液中和,测定溶液PH值,PH=6~8时,即可排放。
含氰化物的废液。氰化物及其衍生物都有剧毒,中毒途径很多,处理时必须在通风环境下谨慎进行。首先在废液中加入混合碱液,调节PH值到6~8后,加入10%的FeSO4溶液,充分搅拌,直到氰化物完全转化为无毒的铁氰络合物沉淀,用氰离子试纸检测废液,确定没有CN-即消除了氰化物废液的剧毒性,方可分离沉淀和排放废液。此法所用试剂均为化学实验室常用试剂,价格相对较低,操作简单。具体反应式如下:
Fe2++6CN-=[Fe(CN)6]4-.....................(1)
[Fe(CN)6]4-+2Fe2+=Fe2[Fe(CN)6]...........(2)
[Fe(CN)6]4-+2Ca2+=Ca2[Fe(CN)6]...........(3)
含铅、镉、汞等重金属离子的废液。可采用氢氧化物共沉淀法、碳酸盐沉淀法、硫化物共沉淀法等,使重金属离子转变为氢氧化物或碳酸盐沉淀物,分离后排放。如:含铅废液,先用消石灰使Pb2+生成Pb(OH)2,再加入凝聚剂Al2(SO4)3,与Pb(OH)2共沉淀;含镉废液则采取氢氧化物沉淀法处理。
Cd2++2OH-=Cd(OH)2.....................(4)
含汞废液则先用Na2S或NaHS将Hg2+转变为难溶于水的HgS,再加入一定浓度、对水质影响不大的FeSO4生成FeS,FeS可与悬浮HgS共沉淀。分离沉淀,达到废液排放标准时可排放。
Hg2++S2-=HgS............................(5)
Fe2++S2-=FeS............................(6)
含Cr(Ⅵ)的废液。Cr(Ⅵ)化合物毒性大并致癌,国家对此化合物的排放制定了严格的控制标准,规定实验室含铬废液排放浓度不得大于0.5mg/L。Cr(Ⅵ)以铬酸根离子状态存在,处理时,首先在废液中加入10%FeSO4溶液,将Cr(Ⅵ)还原为Cr(Ⅲ),再加入消石灰,调节废液PH=8~9,生成Cr(OH)3,最后分离沉淀,排放废液。此法为实验室常用方法,处理Cr(VI)废液时,需戴防护手套,并在通风处进行。
有机废液。大部分有机试剂剧毒、易燃,有些可以回收。如高浓度含酚废液,可用萃取法、吸附法等进行酚回收;低浓度含酚废液,可采用化学氧化法,生物化学法以及活性炭吸附法进行无害化处理后直接排放。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和方法
长期以来,迫于升学、就业的压力,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未能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使得化学实验教学一直存在轻过程、重结论的问题。故验证性实验居多,费时费力的探究性实验少,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严重。如何克服无效和低效的化学实验教学,从而创造有效的化学实验教学等策略和方法呢?本文结合个人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以供参考。
一、充分利用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创设实验时,要适当结合生活实际创设趣味实验。如:我在讲完碱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后,有同学想到在圣诞节表演魔术,即用酚酞在白纸上写字,晾干后再在上面喷上氢氧化钠溶液从而出现红色的字,来烘托节日气氛。又如:在讲到金属和酸的反应时,有的同学想到从铝制的易拉罐上剪下一小块,向老师要了一点稀盐酸回家自己做起实验来。后来有同学问我:铝反应后变成了黑色的原因是什么,能不能用家里的醋酸来代替稀盐酸?我不失时机地进行阐释,并有意识地让学生知道,生活当中处处存在化学,化学就存在于我们身边。
通过这样的实验教学,调动了学生的热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乃至对整个科学的热爱。
二、利用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的手段
有些化学反应实验,由于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按常规演示难以完成或实现,但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进行模拟演示,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模拟有毒、有害物质的实验,减少污染。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试验,在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试验时易造成一氧化碳泄露而发生中毒,为保证实验现象逼真和安全,利用可见模拟演示也能达到较好的实验效果。
(2)模拟化学反应过程。模拟化学反应过程,使学生看到分子被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例如,水通电电解水试验,从分子和原子角度上去分析这一化学变化的实质,与其让老师大讲特讲,还不如利用多媒体课件动画给学生演示水通电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学生通过观看动画演示,直观地通过直观感觉得知:水分子先分成氧原子和氢原子,每两个氧原子重新结合构成一个氧分子、每两个氢原子重新结合构成一个氢分子。学生通过观看不仅知道了化学变化的实质,也懂得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种类一定变而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一定不变。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但它是为教学服务的,是辅助教学。在现代教学中,多媒体教学仍是从属地位,所以不能用多媒体完全代替化学实验操作,只能作为化学实验的补充和延伸。
三、以验证实验为基础,开展探究实验
教师要研究和挖掘教材,尽可能地在验证实验基础上,进一步地提升为探究实验,让学生发挥主动性探究,获取知识。这样学生不仅提高了实验的兴趣和能力,也会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例如,在介绍质量守恒定律时,先让学生按照课本的实验要求和步骤进行实验,进行实验。在此基础上我开展了对学生探究实验:①设置问题情境: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是否守恒?②学生提出猜想:反应前后的质量守恒或不守恒;③学生分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④按照本组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⑤各小组交流,汇报实验结果,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反思与评价。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让实验成功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会了科学探究的方法,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四、把教师的演示实验变为学生们参与的实验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f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把我们的感受告诉学生,不如让他们亲自实践。基于这种思考,在实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把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在很大程度上转化为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例如,在二氧化碳制取的实验教学中:①课前布置学生去收集资料(提示学生:可咨询老师和同学、上网查阅资料等):哪些化学反应能产生二氧化碳?要求组内各同学明确分工,相互帮助,各负其责;②上课时,学生按本组的实验方案自主设计并动手装配一套装置来做实验:实验过程中组内同学相互合作,共同解决实验中所面临的问题;③各小组同学汇报实验结果:由全班同学评价设计装置的优缺点,选择最佳实验装置进行全班展示操作过程。由于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同学们心里由衷感到自豪,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五、引导学生反思实验,培养正确的科学实验态度
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实验中的困难,不是所有的实验都能获得成功,所有实验现象都会明显。因而引导学生反思实验,寻找实验失败的原因,比实验本身更重要。这样会使实验教学效果最大化。如在“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测定”在实际操作中,常常由于装置的气密性和温度差等问题使红磷燃烧停止后需较长的时间冷却,或是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只有极少量的水进入集气瓶,甚至根本就不会出现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的情况,造成实验现象不准确甚至实验失败。如果学生实验失败,我们应该与学生一起分析失败原因并通过示范帮助学生掌握操作技能,取得实验成功。不能听之任之,否则,就达不到实验课的预期目的,更别谈实验的有效性了。
总之,作为化学老师,我们要把课堂知识和化学实验结合起来,把实验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在一起,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体验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全面认识事物,学会科学探究,提升化学素养,从而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俞远光.中学化学演示实验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
1 引言
目前,因为社会对应用型及复合型人才的高需求,使得实践教学改革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一大热点。热工实验课程作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学生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专业技能的全面提高与就业,而传统的热工实验课程得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对实验教学及人才培养的要求[1],因此,探讨对传统热工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改革,并创新思维,提高热工实验教学质量就势在必行。笔者在分析传统教学模式弊端的基础上,以及在的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实践、总结经验、分析改进,得到了在热工实验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的四个主要方法。
2 现有教学实验课存在的弊端
(1)教与学过程脱节,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使得各级、各类学校均形成了以教育者为中心的课程体系,这一教学方式一方面有利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在教学的组织、管理与控制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另一方面则因为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收的状态,业因此扼杀了其主体作用和创新思维[2-3]。
(2)教学方式单一。在传统的实验课上,学生只是照着书本上所罗列的实验步骤和现象进行操作,生搬硬套,并将其作为经典来处理,因怕出错而亦步亦趋,依次而行,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4]。
(3)教学过程分散,不成系统,逻辑性差。热工实验课程的原有安排较分散,课程的进度相关性差,讲课时总是碰到什么讲什么,没有一个良好的逻辑体系和一个讲解的逻辑路线。
(4)缺乏足够的实践性。先进的模块化实验教学设备提高了实验效率,减小了实验误差、缩短了实验时间,但同时也使得学生在做实验的时候无法观察到实验器件,导致实践性缺乏[5]。
因此,针对现有热工实验课在教学中存在的诸多弊端,必须对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改变传统以实验教师为主导的实验教学方式,而充分引导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实验教学中达到既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又能充分体现其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3 教学过程一体化
在热工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将传统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模式,达到“教”和“学”的一体化。在热工实验教学过程的安排上,要注重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参与和自我表现的机会。主要通过课前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在实验课程的前期准备阶段,针对所有将要提出的问题先形成一个问题系统[6], 教师要把对实验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课程基础知识进行综合的学习、分析,并最终将所有的知识系统转化表现为一个问题系统。问题系统分为若干个部分,每一部分都有各自的主要知识点,针对这个知识点设计出多个大问题,并在大问题下面分解出一系列的子问题。这些子问题不是孤立的,而是围绕着大问题展开,将大问题的各个细节部分全面细致的展现开来。问题的设计以与实验课相关的课程内容为主,并结合实际实验内容,围绕主干,同时结合学生课程课堂上的表现不断的进行调整,从而从实验课程预习阶段就在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去思考和分析问题。
而教学一体化的实现,也改变了传统实验教学中教师只是指导实验过程,学生只是在指导下机械的完成实验操作,而对实验课内容以及实验课与课堂教学内容的联系糊里糊涂,不明不白的现状,让学生在上实验课程之前就对实验课与课堂内容的关联了如指掌,为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课程内容打下铺垫。而在实验课程的完成过程中,教师的关注点也发生了变化,在以“指导”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师关注的是自己的指导方向、指导操作的精准度,教师往往会因为担心自己讲得不到位、不全面、不细致而滔滔不绝。而使用“教学一体化”方案,教师关注的主要是学生的自我学习、自作、自我设计、自我解决,注意力指向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因此也就有更充裕的时间去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不时的给与一定的指导,保证学生的学习方向性正确即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讲得少了,指导的少了,学生自己琢磨的时间多了,自行尝试的机会多了,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多了,学生的课堂行为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实验课堂上学生的行为方式可概括为以听为主,以操作为辅;而“教学一体化”方案则更多地是要求学生具有以分析、思考为主,以听、操作为辅的行为方式。“教学一体化”方案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阅读教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得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地位能够得到更好的体现,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4 教学形式多样化
随着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各种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开始进入大学课堂,这一技术的应用使得大学课堂授课的方式,从传统的教师以粉笔加黑板的讲授形式,向利用投影仪、语音、网络等多种媒体综合应用的教学形式开始发展。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选择,但是如何有效的利用这些多媒体技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值得教师进行深入探讨的问题[7]。热工实验课程结合实验课程本身的特点,将多媒体技术、虚拟网络实验系统与实物系统相结合,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传统的实验过程的教学形式中,教师所讲解的实验过程往往循序渐进,学生可清楚地看到教师对实验过程的分步介绍,明白实验是如何一步步完成的,教师讲解的速度也比较适中,能使学生跟上教师的思路与讲解路线,有充分的记录,从而易于保证实验的安全、准确进行。但是传统的实验教学,教师往往注重实验操作的教学,不注重学生自我思考与分析,无法完成启发想象、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持久性和稳定性较弱[8],传统实验教学课程只是针对现有的实验设备开设、讲解,信息量不够大,很多设备的内部结构以及内部原理等知识很难形象地表示出来,学生的综合学习效果较差。
而多媒体教学包含的信息量大,视觉感强,能够把复杂的实验设备的内部结构、内部原理及内部形式等形象地表示出来,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专业知识。而针对现实存在的基础实验与综合实验课程,开发出相应的虚拟实验系统,则是用多媒体手段对真实的实验进行再现和模拟,由学生进行观看或参与操作[9-10],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逼真的实验环境。借助虚拟实验的交互性,学生可以对实验仪器进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使得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大大的发挥,突破实验场地与时间限制的实验方式,便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进一步的创新。
在学生完成虚拟实验之后,让其及时进入真实的实验室来完成现实实验课程,这样可以使学生带着经过虚拟实验得出的实验方案与实验数据,对其进行真实验证,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与发现现实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可对实验结果与实验问题进行记录与对比,开展集中讨论,进一步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逐一进行解决,最终得到优秀的实验方案与实验验证,这样可以使学生系统的完成实验的基础理论分析与具体的过程实践。
5 教学推进逻辑化
实验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课程内容服务,为了更好的组织、传输课程教学信息,加深学习者对教学信息的理解、记忆以及分析归纳总结。而要使传输有效,除教学内容本身的科学、系统性外,还需使教学内容在操作上具有逻辑性。为使学习者对信息的接受落到实处,则需要在实验课堂教学的环境中有科学的课堂教学管理操作,用以激发和调控学习者的学习心理与行为。实验课堂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讲概念、原理、方程、公式等基础理念落到实处,以具体实物运动的方式展示出来,实验内容所展示的知识是以课程内容为基础的,实验课程使所展示的概念、原理、方程、公式等在课程本身就具有的系统结构,因此未来便于学生掌握记忆,在实验课程的进行中要结合课程逻辑确定实验内容的逻辑顺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条理的用实际设备进一步具体说明、体现各概念的内涵、外延,原理和方程、公式的结构、用途、运用条件。因此,在实验课程内容讲解时,要首先给学生讲解实验课程的内容分布,实验内容对应的基础知识的整理,实验过程对应的逻辑步骤,然后把具体的课程概念、原理、方程、公式分别一一对应的在每个实验中提出,让学生具体理解这些基础知识,最后在综合实验台上,将各种基础知识综合体现,由学生自行分析实验台操作所涉及的各种概念、原理、方程、公式,通过自行设计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分析推理、数据处理、综合论证,优化设计等过程,把涉及的课程基础知识整理成一个属于自己的新的知识体系,从而最后把各种基础知识综合运用到实际应用上。通过将教学内容按照逻辑性有计划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思考、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6 教学过程实践化
实验课程对学生的培养和考察,不仅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而且注重对学生运用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整体实验课程中,笔者整合利用本专业教学和科研实验室、综合性工程训练中心等实验教学资源,同时也利用平时在科研过程中和企业建立起来的合作关系,努力吸纳一些企业的赞助,让不同的企业赞助不同的热工材料、热工设备和设备模型。通过利用这种方式,我们在近几年的努力下,目前已拥有一套典型的热工加热炉设备模型、各种热工设备的部件以及多种典型的耐火材料样品,同时还制作了一些典型热工设备及材料的挂图,我们已经成功搭建了一个开放性的、综合性的热工过程与设备演示实验平台,为学生展示和演示有关的热工材料、热工设备部件,及典型热工设备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并与国内相关企业共建学生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创新性社会实践的基地,强化流程工业节能减排工程师的实践培养环节,为本专业学生提供很多参观和实习的机会,让学生从实际工业生产中体验和认识各种热工设备,从根本上把握专业学习的内容。同时热工实验课程还通过建设实验室平台、实习平台、网络平台等综合应用教学,给学生提供自己动手及发挥自主创新能力的机会让学生合作完成加热炉设计、加热炉模型搭建等题目,达到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动手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电力变压器;高压试验;故障处理
中图分类号:F407.6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对电力变压器进行绝缘试验的过程中,很容易忽视一些细小的环节,这样可能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在实际的过程中一定要高度的重视细节;此外,对环境湿度、高压连线、剩余电荷等方面的影响,也要给予重视,掌握它们产生影响的机理;同时要熟悉掌握各类试验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精确的测量,保证设备的可靠运行。
1、变压器试验的简介
变压器的试验是为了在检修时确定变压器是否存在故障,并针对问题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在检修之前首先要确定试验的环境时候适合,保证测试时的温度控制在25℃左右,正常的室温和合适的湿度才能保证机器正常的运转;其次要对周围环境进行排查,由于电力具有传输性,一点存在着对绝缘体产生影响的杂质存在就会导致电力的泄露,会严重危及人民的生命健康。
目前的试验方法主要是对某部分线路进行闭合放电试验,这样可以精确定位到出现问题的区域,也可以不妨碍电力系统整体的正常运转,试验的主要目的就是确定电阻的使用情况,这就需要通过多种手段来测试电阻,对某方面进行增加电压就会看出电阻的电流反应,一旦发现指数出现异常就代表变压器的绝缘性受到了影响,同时工作人员根据测试的数据对电阻的绝缘线圈进行替换,保证电阻在最佳状态下对电力进行工作。
2、电力变压器高压试验的条件、方法
2.1、变压器高压试验的条件
为了有效的保证高压试验流程的堆满性和精确性,则需要在高压试验中,尽量对高压试验中的工行条件进行提取,所以在电力变压器进行高压试验时则需要满足以下基本条件:
一是保护试验室周围的环境符合试验的要求,同时对于环境温度则要控制在-20℃和40℃之间;二是试验室中空气温度为25~30℃时,应将相对湿度控制在85%,以下;三是在地面电力变压器的试验室安装中,则需要对试验室的环境进行严格的控制,以有效的避免气体、污垢和化学性积尘等对绝缘性能的影响;四是进行电力变压器高压试验时,需要有足够的保护电阻来保护电压升高过程所需要的电阻,一旦在试验过程中超过规定的高压时,则变压器不能进行断合;五是进行变压器试验过程中,需要保护额定容量和电压在严格的控制水平内,同时还要保证其具有良好的散热。
2.2、变压器高压试验的方法
电力变压器高压试验的方法为:一是在进行引线的连接时要严格按照电力变压器接线的原理图进行,在与控制箱进行接地时,要对其安全性和可靠性予以保证;二是为了确保高压试验的稳定进行,需要在试验前对各接线的接触点进行检查,确保接触的良好性;四是在进行升压过程中,试验人员握住调压器的手柄进地顺时针的匀速旋转,使升压缓慢进行,同时对于仪表的指示变化及运转情况要密切观察;五是一旦高压试验完成,则迅速按下停止按钮,并切断所连接的电力变压器电源,同时去除连接的引线。
3、变压器试验中出现故障的原因
3.1、温度和湿度对变压器的影响
电力的输出对气温要求很高,而其中电阻作为变压器的核心元件对气温的要求就更为严格,电阻的绝缘性通常是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而降低,所以当进行试验时由于电流的运动使得电阻内部温度不断升高,如果这是的外界气温也非常高时电阻的绝缘性能就会大大折扣,而且在测试时如果电阻上附着很多的杂物也会时电阻温度升高,影响测试的结果。湿度也是影响试验结果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大量的试验表明,空气中湿度越大,得到的测试结果也就也不准确。
3.2、电压极性与泄露电压的关系
泄露电压的变压器中一般存在着一定量的水分,由于水具有流通性使得电流通过测试体流向外部造成泄露现象,电阻线圈的缠绕方式决定着电极的正反,当电极为正极时,大量的负极电流分子就会流向电阻内,而流向外部的电流也就相应减少;反之也是如此。但是呆着水分的变压器不仅不安全而且测试的结果也不是很准确,这就要求在测试时应该减少水分的干扰因素,或者用全新的变压器去代替原有的,进而得到更为准确的结果。
3.3、变压器测试中存在泄露现象
泄露现象在本质上来说并不是变压器损坏造成的,它是变压器工作时出现的一个正常的现象,平时泄露出来的电流很少,几乎不影响实验的结果,但是一旦出现大量异常的数据不稳定,就需要测试人员对变压器进行仔细的检查,寻找出变压器是否存在着质量上的问题还是电流瞬间过大造成变压器超负荷运行而造成的泄露,主要对数据进行细微的分析才能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4、变压器故障的处理措施
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的办法只能是更换仪表线圈。更换仪表线圈,在较洁净的房间内,将铁心硅钢片一一拆开,然后将原边线圈,高压输出线圈依次取下;测量好仪表线圈的原绕制成型的数据,然后将已烧毁的仪表线圈取下,选用截面积较大、载负荷能力较高的0.45mm的漆包线,按原来的仪表线圈匝数及装配外型尺寸重新绕制。绕制完成后浸漆、干燥。开始装配,将修好的仪器进行空载试验、带负荷试验,显示正常;与另外的一套仪器升压试验比较,结果良好,达到了工况要求。
5、强化高压试验的安全技术措施
5.1、准备工作是进行高压试验前必须做好的工作。需要根据相关的规程拟定好试验方案,同时,在试验的四周设备好安全网,并挂上标示牌,标明“止步,高压危险”等字样。同时派专人对安全网的地方进行看管,避免外人入内。
5.2、在进行高压试验时,需要至少二个人才能进行,同时还要设置有经验的人员为试验负责人,从而保证试验过程中的安全。
5.3、在进行高压试验前,需要试验负责人对参加试验的每一名工作人员进行详细的分工,告知其在试验过程中所负责的工作应该注意的各事项。
5.4、对于高压试验的进行,则需要有明确的分工,熟悉试验周围的环境,对于试验过程中应该遵循的标准和制度都要十分清楚,只有各项工作都布置妥当才能进行试验。
5.5、试验设备的容量,仪表的量程必须在试验前考虑合适,仪表的转换开关、插头和调压器及滑杆的转动方向,必须判明且正确无误。
5.6、因试验需要而断开设备与外部的连线时,拆前应做好标记,以免恢复时接线错误。
5.7、试验设备和被试验设备的金属外壳均应接地,高压试验引线应尽量缩短,截面应足够大;高压回路对安全网,设备外壳墙壁等地电位物体应有足够的安全距离,以防发生放电。
5.8、高压试验一般由较低一级的试验人员负责接线,之后由试验负责人负责检查。经检查确认无误后,令全部试验工作人员撤到安全网之外后发出“各就各位”的命令,方可认为试验预备工作全部完成。
结束语
目前为了有效的保证变压器使用过程中的各项性能都能达到可靠、稳定性,对电力变压器进行高压试验的项目则越来越多,所以在试验过程中,要保证试验条件、方法和内容的合理性,并对试验过程中的安全设计加以重视,以保证高压试验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何海川,郭培恒,耿坤.变压器高压试验方法及故障处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1:147.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1B-0021-01
体验式教学具有亲历性、参与性、情感性等特征,强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来习得知识,能够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理解和应用知识,提高能力。在高中地理课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法,主要是指在高中地理教育这个场域之内,立足于地理学科和教材,结合高中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来开展教学。在此,笔者主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开展高中地理体验式教学。
一、介绍地理知识的人文背景
地理知识是人类精神财富的积淀,其所承载和包含的思想、内容、方法等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一种理性的深层次的文化对人类社会有着深刻的影响。在进行地理教学时,教师可为学生介绍地理知识的人文背景,指出教材知识点的来源,分析其发展与演变,让学生体会地理知识的博大精深。例如,在教学“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内容时,笔者为学生们介绍了伽利略的生平,特别是他证明地球自转的过程。在教学“美洲”的内容时,笔者为学生介绍了美洲的起源,讲述了哥伦布的航海故事。这样教学,能增加地理教学的趣味性,能让学生真切地体验到地理知识是从生活中来的,是充满人文精神的,进而提升了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创设有利于学生体验的教学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体验地理知识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利用地球仪、地理模型、地理挂图等,比较直观地为学生展示地理知识,创设教学情境,以增加教学的感染力和形象性。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学生带入体验式的教学情境中。笔者常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辅助教学,在电子白板上可以进行书写,可以运行应用程序,还可以对相关的文件进行编辑、注释等。笔者经常为学生播放包含地理知识的纪录片(如《美丽的中国》)、电影(如《2012世界末日》、《后天》)、视频等,为学生带来积极的地理体验。例如,播放电影《2012世界末日》时,笔者引导学生根据电影中的情节进行气候分析,还专门对地震波进行了探讨,给学生带来了别样的体验,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重构课堂,增强主体体验
学生是地理课堂的主体,为了增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开展“学生讲堂”活动,让学生走上讲台,做“小老师”,以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体验和理解。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比较简单的章节作为“学生讲堂”的讲授内容,如城市化、商业区等。例如,笔者教学有关“时区”的内容时,让学生课前先做准备,上课时由学生上台授课。为了上好课,学生们多方收集了丰富的资料,对课本知识进行了深入的预习,有的学生甚至设计了非常精彩的导语。由于是学生授课,课堂气氛非常轻松、活跃。学生讲授完毕后,笔者再对不足之处进行补充教学,顺利达成了教学目标。这样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以积极的体验,提高了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回归生活,服务现实
学习地理知识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考试,而是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地理知识。因此,开展地理体验式教学要注意回归生活,使学生意识到地理知识是为现实服务的,是有实际用途的,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如,笔者在教学有关地理布局的内容时,有学生反映布局的内容比较难理解(如车站、化工厂、绿化带等区位的具体设置)。于是。笔者运用体验式教学法,组织学生对本城区的实际用地进行实地考察。笔者为学生提供了相关地图,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实地考察本城区的布局,并分析其布局的合理之处和应改进之处,最后提出新的城区发展方案。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集思广益,提出了多种有建设性的城区发展方案。在此过程中,学生从课本上学习到的地理知识得到了现实的印证,学生真正体验到了用地理知识服务现实的成就感和喜悦,对课本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做到了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