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黄山风景

黄山风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黄山风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黄山风景范文第1篇

关键词:黄山风景画 艺术特色 油画创作

中图分类号:K825.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8-0000-02

一、刘海粟黄山风景画概述

(一)刘海粟简介

刘海粟1896年3月在江苏常州青云坊的一个大家庭里出生,从小他就喜爱书画,他擅长中国画、油画、书法、诗词,在艺术理论上都有很大的成就。17岁时他就与他的几位好友乌始光等创办了我国的第一所艺术院校――上海国画美术学院,即上海美专的前身,他还访法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与一些画家交流论艺,他七十几年来都从事美术教育和创作。他的艺术成就享誉全球,荣获欧洲各国文化团体授予的各种荣誉称号和奖章奖状,他非常热爱祖国,在我国的艺术事业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也为我国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艺术人才。他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是勇于进取,不断创新的一生,也是为中国美术发展和艺术教育作出卓勋成绩的一生。

(二)油画作品 ――黄山风景画简介

黄山集泰岱之雄伟,衡岳之烟云,华山之险峻,雁荡之飞瀑,峨眉之清凉于一身,景色变幻多彩,吸引了古往今来众多艺术家前往采风写景。刘海粟先生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大多是以黄山为题材,他与黄山结下了不解之缘,也非常喜爱黄山,对黄山也是情有独钟,他把黄山比作他的老师,他的朋友,从1918年第一次跋涉黄山到1988年第十次登临黄山,在这七十年里,几乎包括了刘海粟一生的艺术实践活动。刘海粟认为“写生黄山并不难,难在通其神,得其趣,传其妙,单单描绘一石―松一泉等局部景物并不难,难在表现出博大幽深的整体美,变幻无穷的动态美”。

二、刘海粟黄山风景画艺术特点

(一)刘海粟黄山风景画构图特点

构图,是绘画处理中最根本的问题,其一,我们要综合性地考虑和安排画面点、线、面、形、空间的关系,怎样组合起来更和谐、美观。其二,构图它表达着艺术家对客观外界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反映着艺术家的审美意识和艺术修养。我们常常评价一副好的作品,往往是从构图入手的,好的构图能让作品看起来更有气势,也能让欣赏的人更好的领会其中的意境。

刘海粟的黄山风景作品构图方式偏向于中国山水画,画面意气奋发,看起来也非常精神。他的画多以大景山水为主。图1《黄山始信峰》是黄山风景系列中的一幅,在作品的构图上,他认为画中最忌构图散,在他的作品中最大的特点在于整体大处着眼,追求总体气势。这样才算得上是一副好的作品。图2《天都峰朱砂峰云松》创作于1981年,这是一幅从下而上的散点构图,画面中前有松柏,后有山峰显藏于云雨之中,构图简单而又不失黄山峰峦之奇美。作品中除了画布颜料和用油等材料之外,画面气息差不多没有了西方油画风景的影子,作品看起来不是中国画,但犹如中国水墨画,给人雄伟壮观的感觉,整副画充满了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写意”与“传神”之美。刘海粟曾说“要大气磅礴的画,不要小处着眼,一枝一叶,修修补补,破气败神。光大气磅礴也不行,还要讲究凝结沉着,这是结构大幅的前提”。

(二)刘海粟黄山风景画色彩特点

刘海粟黄山风景作品中色彩特点受到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他黄山风景画中色彩的主观表现是他的一个重要特点。他还喜欢用浓烈的色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激情和他对事物的独特感情。图3《黄山散花坞云海》这幅作品整体是一个冷色调的,用笔也很灵活有力,他运用了强烈而又大胆的色彩,红、黄、蓝、紫来表现后面的天空,画面中没有直接用运用黑色,而是以普蓝、深红、紫色取代了山上的暗部,他把整个画面统一起来,颜色搭配的也很和谐。图4《黄山莲花峰》这幅作品色彩饱满,意境生动,特别是画面上方山的颜色非常引人注目,他还用蓝、白、绿等几种颜色表现出了画面的层次感,那种山外有山,有实有虚的感觉。作品整体感觉表达出一种中国水墨画的意境,可以说是一种“写意”的油画。我们可以从以上两幅作品和他的其它作品《西门海晚霞》、《莲花峰蕊峰晚霞》、《黄山天门坎风云》中看出刘海粟在色彩上他比较偏爱用对比色,如:红与绿,黄与蓝,橙与紫,等色系。红与绿,是色相中的最强烈的对比,是冷暖对比中最饱和的对比。他把蓝、绿色一起用,形成一种特别的青绿调子,他有很多幅风景写生都用了这样的调子。刘海粟在画油画时还很注重中国画的“意境”,他用自己的话说就是“它的形式当然是油画,但是中国人画的油画,是注入民族精神、民族气质的油画。中国画和油画只是工具不同,我们中国人画的油画,要有自己的风格,还是中国画。”

(三)刘海粟黄山风景画笔触特点

笔触,它是塑造有一个物象,承载色彩和组织画面结构的外在显现,艺术家通过有节奏、韵律、形式等外部形态来呈现出画面整体效果。

每个人作画的笔触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的画家作品中的笔触运用都是不一样的面貌,画面中各种不同的笔触可以看出画家当时的内心状态,激动或是冷静的情绪,画面的笔触对画面的视觉效果直接导致了个人画风格的形成。

我们要根据画面整体效果的不同,来决定怎样用笔,可以用涂、擦、揉、扫等一系列表现手法,在结合用笔的轻重、缓急等不同力度,使画面形成疏、密、干、湿的艺术效果。

三、刘海粟黄山风景画对我油画创作的影响

通过我对刘海粟黄山风景画一系列作品的构图、色彩、笔触分析研究之后,对我的油画创作有很大影响,在他的作品中我也学到了很多。

(一)我创作时构图的应用

在构图上,刘海粟的作品在构图上都是很讲究的,一景一物要怎么搭配摆放才能使画面更好看,更有欣赏价值,这也是我要学习的。在我的油画创作中还特别注意疏密和虚实的结合,中国画讲究疏密相间,虚实相生,我认为一副好的作品这两点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我的作品中也十分注意这一点。我的作品两幅画在构图上大致相同,画面由近景、中景、远景三部分组成,远处的山我排列的比较紧密,在紧密的远山中穿插云海,山是实的,而云海是虚的,恰恰做到了虚实相生,这样更能突显画面的空间感和近实远虚的感觉,使整个画面显得更有层次变化。

(二)我创作时色彩的应用

在色彩上,我采用的是以冷色调为主,整幅画的色彩以绿色作为主要颜色的。

首先,山总体由绿色构成,我运用了不同的绿色(墨绿、草绿、黄绿)等,在这些绿色之间,我进行了许多不同颜色的变化、深浅的变化、明暗的变化,山与山之间颜色又有细微的变化和山与山的起伏变化,我用了普蓝、翠绿等颜色来表现,让人们一目了然就能把一座座山区分开来。使画面更加丰富,更有层次感。

其次,画面房屋颜色的运用,我主要采用的是红色进行穿插,但是只用这一种颜色表现房屋会显得房屋很单调,没有变化,为了能使房屋与整个画面相统一,我在此颜色的基础上再加入了山的绿来表现。红色和绿色又是互补色,把这两种颜色结合在一起,整个画面就又呈现出了不同的感觉。

最后,在画面中天空、云海颜色的处理上,我主要运用大量的白色,其中略微加点其他颜色,这样与后面青山有颜色形成对比,使画面显得不沉闷,更加轻松愉快。在画水的时候我也运用了天空和云海的颜色,在此基础上我多加了一些蓝、绿色,使画面中水的颜色与天空相呼应。看起来也更加和谐美观。

(三)我创作时笔触的应用

我的油画作品在笔触的运用上,使用了很多种方法,如:刀绘,涂,擦,点等方法,画面中山和前面石头的部分我先是采用了刀绘的方式,把厚厚的颜料用刀涂在画面上,使画面山和石头更有体积感,然后在刀绘的基础上我再用扇形笔随着山和石头的走向做了改动,这样山和石头看起来就不会那么呆板,而山与山之间的起伏变化和层次感,这里我运用了两种不同的笔触来表现,一是中国画中点的方式,二是运用了中国画中的长线条来表现。

参考文献

[1] 刘海粟,刘海粟艺术文选,[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出版

[2] 刘海粟美术馆,刘海粟研究,[J]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2000年出版

[3] 石蓝,刘海粟传,[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出版

黄山风景范文第2篇

关键词:在线点评;形象感知;内容分析;黄山风景区

中图分类号:F590.6 文献标识码:A

旅游目的地形象(TDI)是影响旅游者意向和决策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旅游目的地营销的重要内容和提高目的地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方面。因网络信息技术和Web2.0应用的发展,社会化媒体队伍日益壮大,网络口碑(在线点评是其主要构成)等用户生成内容(UGC)不断涌现,对消费者购买行为和企业经营决策产生重要影响。旅游领域也掀起一番热潮,在线旅游市场兴起,点评、攻略、游记、博客、微博等网络信息资源彰显巨大价值。基于旅游目的地视角,通过网络口碑的分析可促进其旅游产品或服务质量的改进,有利于目的地营销组织发现旅游者的问题和需求、分析竞争优势与劣势,从而进行针对性营销,减少游客抱怨,树立良好的目的地形象和声誉。在线点评等网络口碑信息对旅游目的地的营销管理和形象提升至关重要,因此基于网络文本信息的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十分必要。

黄山风景区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三项桂冠,更有“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著称海内外,是我国山岳型旅游地的杰出代表。近年来,黄山风景区旅游发展态势良好,据统计,2012年景区共接待游客300.8万人,同比增长9.6%,2013年共接待游客274.65万人,仅门票收入达49626.33万元,带动了黄山市乃至皖南区域整体旅游经济效益的提高。但是为将黄山打造成国际性精品旅游地,还需进一步挖掘其竞争潜力。鉴于国家旅游局“智慧旅游”政策背景,黄山景区应走数字化建设道路,依托网络和信息技术,加强景区与游客的沟通,增强景区管理的科学性。本文以黄山风景区为案例地,研究其网络口碑传播中的目的地形象。研究结果对黄山风景区整体旅游形象的完善、目的地管理组织营销计划的制定有重要现实意义。

1 文献回顾

旅游形象作为旅游管理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国外旅游形象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Hunt最早对其进行了研究,认为旅游形象是个人或群体对自身居住地之外地方的总体印象[1]。直到80年代末,旅游形象概念的界定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但至今仍未形成统一定论。Crompton界定旅游目的地形象为人们对一个地方的信念、看法和印象的集合[2],这是认可度较高的定义。国内对旅游形象的研究起步较晚,王克坚在其著作《旅游辞典》中界定了旅游目的地形象[3];文春艳等认为旅游目的地形象是公众对旅游地总体的、抽象的、概括的认识和评价,是对区域内在和外在精神价值进行提升的无形价值,是旅游地现实的一种理性再现[4]。不少学者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构成、影响因素以及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Gartner指出目的地形象由认知形象、情感形象和意动形象三个相互关联的部分构成[5]。然而,在目的地形象构成研究方面,Baloglu等的“认知―情感”模型最具代表性,他们构建了目的地形象构成因素模型,并进行实证路径分析。结果表明:目的地形象由认知形象、情感形象和整体形象三个部分构成;情感形象感知在认知形象感知的基础上形成,二者共同影响整体形象感知[6]。而后,Echtner等指出目的地形象由功能形象、心理形象和整体形象这样一个三维框架构成[7]。同样,Baloglu等在其研究中指出目的地形象主要受刺激因素和旅游者个体因素影响。其中刺激因素包括信息来源、先前经验等,旅游者个体因素包括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两个方面[6];Um等也曾指出认知形象感知主要受外部刺激因素影响[8]。保继刚认为旅游目的地形象受感知距离因素影响[9];其他学者以具体的旅游目的地为研究对象,发现市场距离[10]、突发事件[11]等会影响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感知。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形成机制也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Gunn将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形成过程分为7个阶段:主动进行信息积累前形成的原生形象、游前主动收集信息而形成的诱导形象、综合目的地吸引力、个人偏好等因素进行决策、旅途中再次修正原生形象而形成新的诱导形象、参考目的地的其他服务继续修正形象、旅行后经总结与讨论最终形成的复合形象[12]。本文以Baloglu等的“认知―情感”模型为基础,认为游客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由认知形象、情感形象和整体形象感知构成,后续研究亦从此三个层面展开具体分析。

黄山风景范文第3篇

凤凰山公园的美景

沙,沙,沙,大雨点儿从空中冲了下俩,它们是多么兴奋,自豪地说:“我来到人世了。”它们到处嬉戏,凤凰山里都有他们的足迹,风儿姐姐陪着雨宝宝玩耍。它们玩地不开心啊,不过雨宝宝风姐姐,别忘了自己的任务哦,它们很不纳烦的说道:“知道了知道了,不用你操心!”过了一会儿,花儿等待雨水给它洗澡,草儿等待雨儿给它一件绿色的衣裳。大地希望雨宝宝赶快给它一件干净的衣服,雨宝宝终于做起了它的任务了,它给了小草绿衣裳,给了花儿一件美丽的裙子,给了大地一件干净而又漂亮的衣服,给了万物一颗苏醒的种子,给了春天五彩缤纷的颜料,大家都说“这场雨真好!”

“雨孩子们别玩了,回家吧!”太阳公共正在召唤雨宝宝,雨宝宝搜--的一声就不见了。不过它给了祖国一件美好的礼物:“七色光”。我们好好去珍惜它吧。珍惜每个事物带来的美好生活。凤凰山公园的美景是多么令我陶醉啊!~~

黄山风景范文第4篇

——凤凰野牛山风景区导游实践记

凤凰——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两座小城之一 。这里是绿的山、碧的水、清的风。每到暑假或是长假,就会有一拨一拨来这里享乐清凉的游客。 这个暑假,我的社会实践选题,就是探寻凤凰夏季的清凉 。我的想法得到了舅妈的支持,为我安排了为期一周的夏日清凉之旅——野牛山风景区导游实践

实践计划

舅妈安排好后,我制订了一周导游实践计划

1. 8月14日——8月18日随导游哥哥、姐姐跟团见习五天

a)熟悉景区线路、景点

b)体验景点妙处,学习景点介绍

c)记录导游的工作流程和导游要点

2.整理导游经历和记录,写见结

3.8月19日——8月20日,导游实习两天

4.总结导游心得

景点介绍——野牛山景区

野牛山景区,山峦叠障,溪水纵横,跨神河在峡谷中曲折迂回,蜿蜒流淌。两岸悬崖峭壁,山高林密,溶洞成群。野牛、野猪、扁担花、金钱豹等,时有出没。过去曾有人被老虎袭击,幸被野牛舍命相救,为了永远记住野牛的恩情,人们把这里称为“野牛山”。

野牛山景区主要有西山峡七级立体漂流、勾良苗寨神秘古朴的苗族风情表演、可360°亲密接触的古妖潭瀑布群

野牛山景区,可群乐、可独享的夏日清凉线路

西山峡漂流

西山峡漂流巧妙地将惊、险、奇、趣的山水与民俗风情文化融为一体 。

漂流全程1.5公里,自然落差25米,有六级落差七层水面。各层水位深度不一。前两段和最后一段水最深,可没至脖颈处,最浅段水深不过膝盖。乘着橡皮艇顺流而下, 只要用船桨掌握好方向就行。在时而湍急、时而平缓的水流中顺流而下,一路山高水长,风景如画。 或挑起战争,打打水仗;或下艇游泳,独享清凉。漂流全程都安排有救生人员。

西山峡漂流——玩的是心跳,找的是刺激,在与大自然抗争中演绎精彩瞬间。男人一路欢笑、女人一路尖叫,最终收获的是一份 “有惊无险”后的轻松!

勾良苗寨

凤凰规模最大的苗寨,素有“苗疆第一寨”之称。寨内民俗风情浓郁、风景秀丽,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

进苗寨有三卡:卡歌、卡鼓、卡酒。对过山歌,敲过吉祥鼓,喝了拦门酒后,即以贵客迎入寨中。

这里有惊险神秘的上刀山下火海表演;有热情的迎宾舞、敬酒舞、农耕舞;有娱乐的竹竿舞,传统的猜新娘、背新娘等苗族风情表演。

上刀山,敏捷如猴,三两下即可到达竿顶,还表演很多惊险动作. 下火海,赤脚行走在通红的犁铧之上,如履平地。

古妖潭瀑布群

古妖潭瀑布群由十几个大大小小的瀑布组成 。坐竹筏、钻溶洞,可360度感受瀑布的清凉。身体调节功能不好的一定要事先做好适应准备工作。

要看瀑布群,先得走一段天梯,才能下到谷底。317级台阶,日常缺乏锻炼,腿是会打颤的。瀑布明明就在脚下,要走的小路却依然是蜿蜒曲折。最后一段路最陡峭,在大角度的阶梯上拾阶而下。回程可能才是最考验你的时候。

本次导游实践的收获

真正体会到与人交流的乐趣。

基本掌握了景点介绍的主要内容,能够回答游客关于景点的提问。

能够与游客沟通,教游客唱山歌。

交了一个乡下朋友。

学到了很多导游知识。

身心都得到了锻炼,再不会因为不敢与他人交流而急得哭。

本次实践,我要感谢——

舅妈的全力支持和安排

刘老师到现场的鼓励

妈妈的创意和督促

爸爸的技术支持

黄山风景范文第5篇

[关键词]黄山风景区 风景资源 旅游地生态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 X37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9-172-1

黄山为中国东部的第一个多峰高耸的山脉,山势险峻,峰峦齐秀,悬崖瀑布,云雾悬留。明代伟大的旅行家徐霞客明曾评论:“五岳跌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奇松,奇石,瀑布,彩云堪称黄山“四绝”。 于1985年,黄山被评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之一,唯一的山地风光。 在1990年12月7 - 12日,教科文组织的第14次世界遗产委员会在加拿大召开,黄山已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成为世界闻名的名山。本文讨论了黄山风景区的发展以及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重大问题。研究和开发利用及保护生态平衡之间的关系中,我们还提出了保护和提高黄山风景区生态环境的一些有效方案。

1黄山风景区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1.1水分平衡失调

由于黄山森林植被遭到破坏,节约用水,减少水流失的能力下降。以前的雨水,下河通道两个小时左右才能看到溪流,今天的雨水,下河道便浑浊一片。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水资源短缺,因此山地蓄水设施改变了原有的水分配,破坏了水分的均衡性。如西海水库的建造,形成一个水的再分配过程。在西方杜鹃谷即将转移到北海码头,生活用水以及排污到沟狮子湖以上。西坞的杜鹃花谷汇合注入铁线谭的剩余部分形成了合流。从而导致在山谷杜鹃码头的水流量减少,狮子沟流水量增加,从而导致在两个山谷中植物的变异。在过去,黄山温泉可以上涌,游泳池可以半天充满,然而现在需要电力抽水,从而水温降低。在桃花溪汤口段建设黄山汽车站,河床堵塞三分之一左右,严重影响水流的排放。

1.2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随着黄山旅游发展更加开放,游客的数量持续上升。在景区里的接待设施,交通设施的建筑将不可避免地需要爆破岩石,剥离植被。如建设道路,停车场,升降机等,山的形态,植被等势必受到影响。与此同时,年降水量丰富,但是是分布不均,游客的增多,消防和日常用水量的增加势必会影响水资源的短缺,需要解决。虽然五里桥、天海、西云谷寺等几个水库,缓解了一部分供水难的问题,但是,旅游旺季,设施建设需求不仅改变了风景秀丽景区的水文情势,也影响了水平衡的方式蓄水,并且旱季下游干燥区域植被类型也导致水库自净能力对水体和水体景观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与此同时,作为基础设施的选址,规模,在某些情况下,对风景秀丽的景观质量也构成一定的影响。

1.3旅游开发带来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和生态扰动

随着人流量的持续增长,旅游旺季在一个特定的度假时间内的游客数量增多,导致旅游车辆也增加,造成的噪音和空气污染加剧,消费者的消费大幅增加,消费大量的货物产生了大量的垃圾和污水,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和水质受到较大程度的污染。

同时,旅游业发展的活动强度和自然植被范围的扩张也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如建造基础设施,对造成植被的直接损坏,国内罕见分布的高寒沼泽泥炭藓也因游客践踏出现急剧减少现象,原来的栖息地面困扰并对旅游活动造成威胁。

2黄山风景区生态环境保护主要对策

2.1变更观念、树立保护第一的指导思想

黄山风景区是一个典型的,具有独特的风光和很高的历史价值,旅游价值和科学文化研究价值。黄山风景名胜资源一旦遭到人为的破坏,将无法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如果经营管理得当,将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将使这些景区的资源留给后代可持续发展。因此,黄山风景名胜资源堪称“国宝”弥足珍贵。不仅是安徽省,中国和世界都有着保护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责任。在保护原生景观和延长黄山建设新景区的前提下,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黄山风景区应按照现有的环境形式,通过控制旅游容量来控制发展建设相应的设施。拓展游客运量,不能为增加旅游收入而牺牲太多,破坏自然景观,过度的开发和利用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为了有效地保护黄山景区资源整体环境,应开展综合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制定更广泛的宏观划分及长期保护目标责任制管理的计划和目标,建立景区生态管理体系,实施总量控制和生态旅游质量评估体系,并逐步纳入整体环境整治的轨道。从小做起,才有可能是黄山的美景古迹源远流长。

2.2积极预防,综合治理环境污染

为了有效地控制污水的排放,点与面相结合的原则,相对集中,建设有13个污水处理站,年处理能力达两百万吨。同时,成立专门机构对整个山区实施一个统一的污水处理,各站统一管理,专人负责设施的运行和维护,以确保排水的正常运转。近年来,黄山风景区大力实施标准化公厕改造工程,全山15个旅游公厕按三星级标准改造,包括两家五星级公厕,4个达到四星级标准的公厕,9个卫生间达到三星级标准,并引进6个生态型厕所,将污水对景区环境的不利影响,有效控制。

在垃圾处理,黄山风景区成立五分拣垃圾的中转站,引进可生物降解的有机废物处理设备,沿登山步道设置超过600个垃圾池。垃圾日产日清,设有分类简单的垃圾罐。逐步减少酒店使用的一次性消耗品,实现垃圾量减少,区域内垃圾下山的方式,产生的建筑垃圾要求下山处理,在黄山景区外无污染处理。

2.3实行分区旅游、计划旅游,提高黄山的旅游质量

黄山景色已经形成了各异的区域,并且有固定的行程。对六个分区的区域可有计划的进行参观,可以实现计划旅游,每个区都成立了独立卖票处,对于小的著名风景区,更应限制门票数。山上各旅游景区游客的分布,应由山下项目管理总调度中心来分配。索道携带人数应加以控制,保持山上各个景区客流量的均衡。黄山旅游以国内游客为主,应控制超负荷的游客,可采取每日限量上山的人数,和旺季提高票价的措施来控制客量。对于会议和旅游团体应通过提前预约登记,或实行合理分散季节上山控制。

参考文献

[1]周晓燕.浅析庐山生态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1,17(1):68-72.

相关期刊更多

黄山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安徽省教育厅

度假旅游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黄山日报社

党史纵览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安徽省委党史研究院(安徽省地方志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