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宋词爱情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从定量分析的角度来研究风靡于大街小巷、传唱于男女老少的流行音乐,我们很容易发现内容上涉及爱情的歌曲在其中占有极高的比重。说到情歌,不得不提到中国文学中的瑰宝――宋词之中的爱情词。流行音乐中的爱情歌曲与宋代爱情词都隶属于通俗文学样式,二者有着众多相似之处,也有着明显的差异,体现了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文学自身的传承性与发展的变异性特征,所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
一、感伤基调成因比较
(一)相同成因分析
阅读爱情词,总会体会到或浓或淡的哀愁溢于言表;聆听爱情歌曲,也总会发现各种失恋之痛与相思之苦。不同的时代,相似的感伤基调,究其根源可以追溯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上。纵观中国文学的发展,就会发现感伤情怀早已有之,并已烙印在历代文人的头脑中世代相传。
首先,从感伤情怀心理建构基础来看。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主流地位和统治地位,即使对接受了现代文明的人们也有着本位文化的作用,它要求知识分子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实现个人价值,要“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但是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在人生价值实现过程中总会有个人理想化的评判标准与婚姻、家庭、社会的冲突,有个人无力改变现状造成的愁绪。“一切不受阻碍的活动都导致快乐,而一切受到阻碍的活动都导致痛苦。忧郁本身正是欲望受到阻碍或挫折的结果,所以一般都借以痛苦的情调。”[1]144于是文人悲秋,佳人伤春。
其次,从文学形式因素来看。词作为抒情文学样式,较少受“文以载道”观念的约束,常用来抒发个人化的幽约情愫。而爱情歌曲更没有正统文学在政治性、思想性方面的束缚,在宽松的社会环境中,更便于自由抒感。感伤是情感体验的一个层面,往往是复杂、丰富而且深邃的,常与多愁善感相联系,情多所以感人。“作词之法,首贵沉郁,沉则不浮,郁则不藻。”[2]6沉郁“词之源也”。现代情歌是对宋代爱情词的继承与发展,是它的现代语言版,因而感伤情怀也有着相承性。此外,爱情词与爱情歌曲中的感伤情怀主要体现为中国传统美学的中和之美。
(二)不同成因分析
中国文学史上的感伤主义传统“从总体上说,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失意知识分子对自身遭遇、现实人生和时代社会的伤感情绪。其中含有对现实黑暗的怨愤不满,对美好事物的伤悼流连,也含有消极悲观、沉溺于个人哀怨等消极质素。”[3]58首先,宋词生成的宋代社会是我国封建王朝由盛而衰的转折阶段,两宋时期战乱频繁、内外交困,在不断被动挨打中逐渐走向了灭亡。在这种时代悲剧阴影下,文人为国家民族痛心疾首。其次,宋代科举制度大盛,应试几乎成了每个文人走上仕途的唯一道路。于是一旦科场失利,就产生与实现人生抱负的矛盾,造成了人生的失落感、政治理想难以实现的幻灭感以及出路难寻的迷茫感。此外,宋代都市经济繁荣,歌楼酒馆林立,文人们有了更多接触色艺俱佳、风情万种的歌妓舞女的机会,可宋代又是一个理学空前强化的时代,于是有了人欲与礼教的矛盾,正统封建家庭不能接纳地位卑微的妓的矛盾,更有潦倒文人无法替所爱之人赎身的尴尬境地。除此之外,也有了以感伤为美的审美观念。于是仕途失意如柳永者唱出“一生赢得是凄凉。追前事,暗心伤”,超然如苏轼者也说着“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人生得意如晏殊者也沉吟“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综合以上原因,宋代爱情词中的感伤基调甚至可视为是宋王朝的悲歌。
而透过流行音乐中的爱情歌曲来看现代社会,则有另一番景象。都市里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人潮涌动。人们享受着越来越丰富的物质条件时,心灵世界也有着更为激烈的变化。在快节奏的生活速度,让人们疲于奔波,没有时间去体会含情脉脉与刻骨铭心,魂牵梦绕与缠绵悱恻,甚至连爱情所必需的细节也被尽可能地简化了。可越是如此,人们越是渴望美好的爱情。另外,在这个充满商业气息的社会,爱情虽没有像商品一样被买卖,却也难免沾染上世俗的气息,受到各种欲望的冲击,让向往单纯美好爱情的心灵更难堪重负。永恒的爱情恍如隔世,浪漫的故事成为童话中的经典。作为精神寄托的爱情让人忧心忡忡,甚至是危机四伏。渴望美丽的爱情却往往与失落交织,让人感伤,甚至痛彻肺腑。于是陈奕迅唱到:“我多么想和你见一面,看看你最近改变,不再去说从前,只是寒暄,对你说一句,只是说一句,好久不见”;张学友也讲述着:“她来听我的演唱会,在二十五岁恋爱是风光明媚,男朋友背着她送人玫瑰,她不听电话夜夜听歌不睡,我唱得她心醉我唱得她心碎,成年人分手后都像无所谓,和朋友一起买醉卡拉ok,唱我的歌陪着画面流泪”;钟汉良也倾诉着:“这一场游戏,没有人犹豫,伤我绰绰有余,等待最后一眼最后一遍最后一天最后一点滴滴答答消失的时间,最后这场爱情,难逃浩劫,倒数幻灭,这咸咸的告别,沿海岸线终结。”
二、感伤基调具体内容比较
不同的社会现实造就着爱情词与情歌的感伤基调,这种感伤也引起了人们的共鸣,所以宋代爱情词在众多唱和之作中广为流传,而不同的情歌也在有相似经历的人们心中激起涟漪。但是也因为时代因素的不同,二者在表现感伤情怀的具体内容上虽都表现出相思离别之苦以及爱情的失落,但也有明显的差别。
宋代爱情词往往写的是不同个体或者相同个体不同的情感经历和体验,它是具体的、个性化的,并常把对人生短暂、仕途不顺的慨叹与爱情的失落相结合。如晏殊的“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以“夕阳”与“落花”象征着年华的流逝和爱情的失落,体现出作者对时光易逝、生命有限的沉思与体悟。而秦观积聚的满腹伤心失意更是用词来宣泄,以至于清代常州词派的理论家周济在《宋四家词选》中说,他是“将身世之感,打并入”,入“红妆饮罢少踟蹰,有人偷向隅”,“红妆”的哀怨,无疑是词人自己遭贬后孤独悲伤的投影。而晏几道的词则表现出对爱情生死不渝的追求,且有确指的思恋对象,“小莲风韵出瑶池”,“赚得小鸿眉黛、也低颦”,“记得小?O初见。”
流行音乐中的爱情歌曲常表达的是一种社会共通的情感,言说的是社会较为普遍的情感问题,如林忆莲在她的歌中唱着:“这样深的夜下过雨的街,连星光就要熄灭你赴的是什么样的约”。这些歌曲中鲜有具体的叙事,即使有也是一种抽象化的雷同,这与其为了打动现实中的听者、追求商业价值的目的有关。另外现代情歌大都少了古代爱情词中的社会内涵,往往直接抒写爱情带来的内心悸动,更多地强调内心的感受与体验以及无法释怀的无奈,因此对爱情本身问题的思考更为细腻,同时议论性的表白之语也更多,如周杰伦的《红尘客栈》中就有“快马在江湖里厮杀,无非是名跟利放不下,心中有江山的人岂能快意潇洒,我只求与你共华发,剑出鞘恩怨了谁笑,我只求今朝拥你入怀抱,红尘客栈风似刀骤雨落宿命敲,任武林谁领我却只为你折腰”,表现为了追求真爱的不悔之心。
三、感伤基调表现手法比较
宋代爱情词与现代流行音乐中的爱情歌曲在表现感伤之情的方式上也是有同有异。
宋代爱情词常借助于传统的比兴手法,以景写情,以物寄情,现代情歌对于这些传统文化积淀的特定意象也有继承和拓展,如以水写愁,词中有“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歌中有:“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水向东流时间怎么偷,花开就一次成熟我却错过”;以明月寄相思,词中有“明月不谙离恨苦”,歌中有“城里的月光把梦照亮,请温暖他心房,看透了人间聚散,能不能多点快乐片段”;以雨来喻愁绪浓密,词里有“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歌里有“听雨的声音,像悲伤的歌曲,滂沱大雨竟如此的冷清我陪雨哭泣,雨却还不肯停,寂寞的人才懂雨的心情,雨反复唱着熟悉旋律,用悲伤的情绪”;以梦来写幸福之短暂,反衬出感伤之情更甚的,词中有“浅情终似,行云无定,犹到梦魂中”,歌中有“情也成空宛如挥手袖的风,幽幽一缕香飘在深深旧梦中”。同时现代情歌也出现了“玫瑰”“咖啡”“背包”等新意象,不管变化还是继承,都是为表达情感服务。
在一家叫茅草屋的仿古川菜馆,顾晓菲一个人要了大碗水煮鱼,漂浮的红油和鲜艳的辣椒让邻桌的顾客目瞪口呆,顾晓菲夹了一片肉片,热辣辣地送到嘴里,但一秒之后,她几乎要把舌头都吐出来,感觉整个人都像着了火。
她不停地吐舌头,吹气,眼泪都呛了出来,翻遍身上所有的口袋也没找到一张纸巾。顾晓菲大声地喊着,“服务员,拿点餐巾纸”,可是因为舌头还在发麻,错把“zhi”说成了“zi”,在生意火爆的川菜馆里,她的声音很快湮没在嘈杂中。
这时,邻桌有人递过一张纸巾,顾晓菲下意识地抬头看到一张俊朗有型的脸。男孩本以为顾晓菲会感激地冲他笑笑,没想到她只低声说了句谢谢,就埋头吃她的水煮鱼了。仿佛,这碗水煮鱼里有她追求的幸福。
男孩无趣地回到座位,但他的眼神始终没有离开顾晓菲一秒,只是顾晓菲不知道。
顾晓菲再次遇到那个男孩是在图书馆,她正在找宋词方面的论文。等导师要报论文选题的时候,顾晓菲才感到毕业的临近。因为聚精会神,她不慎和一个男孩撞在一起,近来脾气暴涨的她刚想发作,猛然抬头才发现居然是那个在茅草屋给她递纸巾的人。
男孩忙不迭地说,“大姐,真对不起啊,我不是故意的”。“大姐?”顾晓菲气不打一处来,心想真是一个不知趣的男孩,我至于那么老吗?“口误,绝对的口误”,男孩随即笑盈盈地说。
顾晓菲想,也是啊,这个潮语风靡的时代,真不知道怎么称呼最好,想到这里,她也扑哧一声笑了。男孩羞赧地挠了挠头。顾晓菲由此知道了这个腼腆俊朗的男孩叫马克,起着和德国货币一样的名字。
巧合的是,马克选修的第二学历也是中文,毕业论文的选题竟然和顾晓菲一样也是宋词方向。马克很正经地和顾晓菲说的第一句话是,“你的生日是哪天?”“为什么要问我的生日?”顾晓菲冷冰冰地回答。马克没有被顾晓菲的冷脸所吓倒,神秘地说,“我懂易经和八卦,看面相就知道,我们应该是八字五行,天作之合”。
“呸”,顾晓菲说,“我才不信你的胡言乱语呢,净瞎扯”。
2
不过,顾晓菲不得不承认马克的毅力,因为她要找禅宗对苏轼人品、文品的影响,可一直没找到,就在抓耳挠腮之时,突然想到了马克,他不是学问深吗?
马克接到顾晓菲的任务,就像接到圣旨一般神圣,硬是在图书馆里泡了三天,终于在浩如烟海的论文里找了顾晓菲想要的资料。顾晓菲脸上挤出丝丝微笑,算是对马克的奖励。马克竟然“恬不知耻”地说,我说过我们是天作之合嘛。“我才不信你的鬼把戏呢,我只是懒得做罢了”,顾晓菲轻蔑地说。
马克对顾晓菲的冷漠表面上嘻嘻哈哈,但心里却是风生水起。毕竟就算是一般同学帮自己的忙也会发自内心地微笑,但顾晓菲却没有。马克想顾晓菲一定是个有故事的女孩。
马克用自己的话说,我是厚着脸皮邀请顾晓菲去看篮球比赛的,赛场上的马克球技娴熟,飒爽英姿,在他投中一个压哨三分的同时,用余光瞟了一下场边的顾晓菲,就算是这样激动人心的时刻,顾晓菲也没有开怀大笑。而且马克还给顾晓菲找了个活干,帮他缝合开线的球衣。
顾晓菲去给马克送衣服,马克拉着她去茅草屋吃川菜,顾晓菲就点了一个水煮鱼,而且要求是她自己吃,马克眉头紧锁但还是应作了。这次顾晓菲吃得优雅点,但却是声泪俱下,马克由此知道了,原来顾晓菲以前是有男朋友的,还曾深深地爱着他。
顾晓菲说,她男朋友叫宋词,起一个国文的名字,学的却是外语,他的梦想就是出国。为此,毕业前夕他报了一个日语培训班,顾晓菲由衷地为宋词感到高兴,可是一个春意盎然的日子。顾晓菲的心情却雨霏霏,宋同告诉她,他喜欢上了比他大3岁的日语老师,那个女人说可以帮助他出国。
顾晓菲想骂宋词,但宋词没有给她机会,那个晚上宋词就和那个女人去了日本,顾晓菲一气之下焚烧了宋词所有的东西,但却焚烧不掉关于宋词的记忆。
顾晓菲和宋词吃的第一顿饭就在茅草屋,顾晓菲以为那火辣辣的味道就是爱情的味道,可是两年后她才明白,爱情之躯没有免疫力,她中了爱情的毒。
3
顾晓菲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声音压得很低,情绪很低落,很显然还没有从失落中苏醒过来。马克说,有的男人本质上是爱情实用主义者,在爱情过了保鲜期后,男人看重的只有实用,就算再贵的水果,如果不喜欢同样会扔掉。顾晓菲不信,她说我的保鲜期还没过,宋词一定会回来的。
其实,马克更猛的话没说。男人还有个名字叫喜新厌旧,不是吗,像攀龙附凤的宋词。
在论文资料的整理中,马克帮了顾晓菲不少忙,顾晓菲过意不去,就打算请马克去旅行。马克问,去哪?顾晓菲犹豫再三才说出一个几乎让马克吐血的地方,山东的聊斋园,顾晓菲说那里有个鬼洞,她想去感受一下。
这可点中了马克的死穴,别看马克高大英俊,可是胆量很小,书桌里突然冒出一只蟑螂都能把他吓得尖叫起来。可是,马克给顾晓菲的回答却是,没问题,你害怕我就保护你。直到现在,马克不得不承认,在见到顾晓菲的第一眼起,那个清纯可人的女孩就在他的心里扎下了根。
鬼洞果然名不虚传,绵延1000多米,灯光昏暗,有各种恐怖的造型,其中包括清代的酷刑。马克吓得一阵阵地哆嗦。虚汗浸湿了衣衫,但他死死地抓住顾晓菲的手,当他们走到中间的时候,突然听到一阵风声,而后两扇窗户忽地打开,然而没有人出现,只留下砰砰的响声。他们慢慢靠近窗户一看,一只长发妖娆的女鬼尖叫着坐了起来。顾晓菲吓得钻进了马克的怀里,尽管马克全身战栗,但还是紧紧地搂住顾晓菲。
这只是个游戏,女鬼当然是假的,可顾晓菲的心不是假的,她没有告诉马克实情,她想测试一下马克,其实她曾经和宋词来过鬼洞,当时宋词只顾着看的女鬼,竟然让顾晓菲吓得缩成一团。
顾晓菲从鬼洞出来后,心释然很多,仿佛刚才的惊吓把宋词从她的记忆中拉走一般,她紧闭的心扉也敞开一丝光亮,照进了马克的名字。
聪明的马克不会笨到发现不了这个见微知著的情愫,他想顾晓菲走过鬼洞就如同涅过一般,对宋词的心也就死了。
4
顾晓菲觉得虽然马克平日一本正经的样子,但也有幽默细胞。马克和顾晓菲打赌,结果顾晓菲输了,赌注是马克让顾晓菲做一件小事。马克说,给我一起念字母“C ”,顾晓菲不明白什么意思,只好照做,当她念完才发现马克的用意,他是想让顾晓菲露出迷人的微笑。
再去吃水煮鱼的时候,顾晓菲也会精心打扮一番,让马克等上半个小时,顾晓菲的吃相也收敛很多,马克笑她,不错,从悍妇升级为淑女了,这时顾晓菲的脸也羞得绯红。
论文已进入倒计时,马克一个星期都在图书馆里,帮助顾晓菲找资料,马克觉得他的爱情就像坡的仕途一样坎坷,从被贬滴到重用,顾晓菲坐在马克扯掉纽扣、挤掉鞋 子从考研大军那里抢来的座位上,感觉自己就是君王一样,时刻准备传唤手下的大臣马克。
顾晓菲的毕业论文《浅析禅宗对苏轼人品、文品的影响》在答辩中得了高分,她知道这完全是马克的功劳,要不然她还在失恋的阴影中徘徊,论文会死得很惨。顾晓菲到宿舍找马克,哥们儿大声喊,“马克,有美女找”,马克衣冠不整地跑了出来,顾晓菲第一次主动拉了他的手,并且在他的脸颊上留下她的吻痕。马克幸福得三天没洗脸。
女孩漂亮的百裙裙告诉马克,他的大学生活快要结束了。顾晓菲也觉得有一种兵荒马乱的味道,各种消息不胫而走,某某签约了500强企业,某某考上了公务员,顾晓菲也开始为生计东奔西走。
繁星满天的夜晚,马克来找顾晓菲,怯怯地问,准备签哪儿?
深圳,你呢?马克的心开始潮湿起来。“我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回西安,爸妈已经安排好了工作,稳定需要熬年限,另外一种是去深圳一家外贸公司,待遇很好。我拿不定主意,你帮我参谋一下”,很显然马克是在试探顾晓菲的口吻,他想要的答案当然是去深圳。
然而,顾晓菲却说,“这很简单,你找一枚硬币,使劲抛向空中,落下来正面去深圳,反面就回西安”。顾晓菲知道,强扭的瓜不甜,就像宋词,当初就想和他双栖双宿,没想到他却是一只另觅新欢的大雁。
5
其实,有些事情马克是不知道的。
顾晓菲没说,她其实不爱吃川菜,只是想用麻辣的感觉转移一下潜伏已久的悲伤。
几天后,马克兴高采烈地找到顾晓菲,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太好了,是正面,我也去深圳”。哈哈。顾晓菲的笑容凝固在嘴边,但那晚她一夜没合眼。
然而马克没有想到,温婉的顾晓菲竟然欺骗了他,他跑到深圳的公司去找她,然而得到的答案却是根本没这个人,经过调查才知道,当初是签约了,但没有来报到。
两年时光,对备受煎熬的马克来说如此漫长。
已经两年没吃川菜的顾晓菲经不住闺蜜的软磨硬泡,终于开了戒,她还是只点了一个水煮鱼,要求依然是只能她自己吃,朋友为她的怪癖折服了。就算马克夜夜撕扯她的心,顾晓菲也没有把她的故事告诉闺蜜。朋友买单的时候,产生一点小误会,钱因为被洗过,服务员怀疑是假币拒收,就争吵起来。最后,老板出来摆平。
令顾晓菲愕然的是,这家餐馆的老板居然是马克,她想过很多种和马克重逢的可能性,唯独没有想到会是这种。
顾晓菲哭得一塌糊涂,她曾告诉自己,好男人一定会经得住考验,那次胆小如鼠的马克过鬼洞就给了她最好的诠释。
毕业那天去深圳的前夜,顾晓菲爸爸打来电话,声音颤抖而苍老,他说,晓菲,回家吧,妈妈得了脑血栓。顾晓菲是家里的独女,她知道百行孝为先的道理。
马克离开深圳来到顾晓菲的家乡青岛,2年后创业开了这家川菜馆。其实,顾晓菲有些事情也是不知道的,马克和宋词在一个学院,他对顾晓菲念恋已久,是宋词给了他机会。
我们一生都在寻找美丽国土,心灵的落点。
心灵的落点是一味清新剂,教我们拿苦酒当饮料一般慢慢品味。不管经过多少艰辛,我们都能以朝气蓬勃的面庞,醒来在每一个早晨。
高中以后,日子似乎越过越紧。每天都沉浸在漫漫的学海中,背不完的政史地,做不完的数学题,让原本就脆弱的心灵蒙上了一层暗纱,找不到落点,我在旅途中徘徊,不知何去何从……
终于,原本置身于一片荒漠的我找到了一片绿洲。在这里,我的心灵能够得到净化,那就是词,一块美丽的国土。
读宋词是我每个晚上的必做之事。品柳永之词,犹十七八女郎,挠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品东坡之词,犹关西大汉,铜琵琶,铁棹板,唱“大江东去”。每一首词,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是词人经历的见证,是经过反复推敲的成果。在对宋词的欣赏过程中,我感受了许多:亡国之恨、爱国之深、离愁别绪、血泪爱情、客居之思……我的心灵也时起时伏,没有了白天的烦恼,没有了学习的压力,没有了成绩的担忧。
李清照是我最喜欢的词人。这位中国古代堪称第一的女词人,开创了宋词的一个光辉时代。比之青年李清照的无忧无虑,对我震撼最大的还是她孤独的晚年。作为一名女子,她处在封建社会的底层;作为一个有才识的词人,她又处在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人没有看到的事物,追求着许多人不敢追求的境界,这就难免产生了一种独特的孤独。她以心抗天,以笔抗世。她将重重怨恨抽丝剥茧又一笔笔进行纺织。她的痛只有自己了解,如肉中芒刺,不动声色又如影随形。因此,词成为了她心灵的落点,“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伴随着她的余生。
读完李清照,我才终于觉得其实学校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虽苦可也有甜。固然我们失去了许多,可那凋零毕竟只是花,不是整个春天。
(本文原始得分:48分)
郑老师认为
这篇习作在拟题时就犯了一个个错误。“美丽的国土”与“心灵的落点”意思并不一致。而把自己喜欢的宋词比作“美丽的国土”也不是特别贴切。
语言华丽看来已渐成应试写作的风气了,第一、第二段就是这样。但细细揣摩就感觉有些不知所云。如果删去这两段,第三段作为开头段,倒更清爽更简洁。可见这种华丽除了装饰和点缀,并没有实质性作用。华丽的语言除了在表意上存在问题,有时还会在音韵和谐上出现问题,比如“读宋词是我每个晚上的必做之事。品柳永之词,犹十七八女郎,挠红牙板”,这些话读起来挺生涩,没有柔顺和畅之美。
本文的主要问题是立意太浅。把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读宋词作为自己心灵的一个落点,难以写出深度。毕竟原材料要求写的是“人生”。而作者在写作时,不仅没写出深度来,连逻辑思路也都出现了问题:文章前面说读宋词是自己心灵的落点,而文章后面却说读完李清照,觉得学校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宋词”与“李清照”,怎么可以简单对等起来?更何况读完李清照就觉得学校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这种认识与推理妥当吗?
关键词:歌妓;宋词;传播;创作
中图分类号:I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6-0016-01
宋词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以千姿百态、姹紫嫣红的丰神,与唐诗元曲争奇斗妍。词体作为一种音乐文学,通过演唱得以广泛传播,是其重要特征之一,宋人称之为“歌词”、“乐章”、“乐府”或“倚声”,可见词与音乐的关系之密切。由于在宋朝,词首先是以音乐作品的面貌展现于世,因此词的口头传唱成为很重要的一种传播媒介,而在众多的口头传唱者中,歌妓又无疑是最为特别而又重要的存在。
一般而言,在歌曲流行的社会过程中,有五个基本环节――(词人的)歌词,(作曲家的)音乐,(歌手的)表演,(机构的) 传播,(歌众的)传唱――它们合力作用环环相扣,才能造就一首歌曲的流行。当词与演唱者的风格达到完美契合点时,往往能将歌手的知名度和词的流传度都推到顶峰,二者的互惠关系达到最大值。在古代,尤其是宋代,词的发展已达到全盛阶段,唱词成为当时十分流行的一种活动,“听词”更是成为一种大众化的生活方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在大多数宋人尤其是具有一定文化修养的文人看来,听词既是娱乐的方式,更是一种对艺术的欣赏。据高晦叟《席珍放谈》记载,晏殊曾经“坐堂上置酒,从容出姬侍奏管弦、按歌舞,以相娱乐”。同时,作为源自民间的一种文艺,词的演唱不仅为上层社会人士所喜爱,更在广大市井百姓中又有了巨大市场。
随着演唱艺术的不断成熟以及审美观念的变化,宋朝出现了独重女声的现象。王灼《碧鸡漫志》卷一说“古人善歌得名不择男女……今人独重女音,不复问能否。而士大夫所作歌词,亦尚婉媚,古意尽矣”。女性歌者演唱清美柔婉的新词,曼声促节,很能使广大听众在精神上获得一定的满足,因其既能满足社会上层人士审美的文化需要,也能适合民间世俗享乐的需求,遂成为宋人文化生活中一个颇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歌妓的出现,突破了封建伦理道德束缚,把女性柔丽、纤婉的天性美的一面展现得淋漓尽致,她们利用“小词”这一感情细腻的载体,充分地把一种曲折微妙的心理畅快地宣泄出来,内容不再仅仅局限于思恋闺怨,更扩大到对社会的不满、制度的质疑甚至是人生的思考,这样广阔的词曲内容,也使得词的存在意义更为深刻。与此同时,歌妓演唱,是为取悦于人,调节活跃气氛,总是唱陈词滥调,会缺乏吸引力,因而歌妓在演唱时会尽可能地选唱新词。宋词中不时地提到此点:“别翻舞袖按新词。”“唱我新词,掩着面儿哭。”“催唱新词,不应频摇手。”宋人诗歌里也写到过类似的情形:“妓唱新填曲,僮分旋碾茶。”
因此,弹词歌词作为歌妓们维持生计的主要渠道之一,也需要歌妓们不断创新改进,才能满足听者的需求从中获得收益。歌妓与文人之间形成的这种天然的互相依存、互相需要的关系,不仅使宋词得以迅速的传播,也使宋词的受众层开始发生变化,使之进一步深入到普通百姓中,形成更广泛的群众基础。没有词 ,歌妓们就失去了谋生工具,没有歌妓 ,词便不能充分为人们所欣赏从而广泛传播。于是,歌妓与词形成了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歌手与词曲作者的关系中,往往会形成这样一个循环:当歌手的风格与词作者的创作风格相符时,歌手会更积极的向词作者索词,或者词作者也会主动为其创作,以形成歌者与词曲的最大契合,这样的作品也会受到更多人的欢迎。辐射到宋代歌妓与词人之间,最典型代表莫过于柳永。在北宋, 柳永名满天下,上至皇帝宰相,下至平民百姓以及和尚道士,都有他的“追星族”, 连周边的西夏都是“凡有井水饮处, 即能歌柳词”。对于歌妓来说,柳永的词更是倍受青睐:“要索新词,人含笑立尊前 ”(《玉蝴蝶》)、“被举措、艺足才高,在处别得艳姬留 ”(《如鱼水00》)。“妓者爱其词名,能移宫换羽,一经品题,身价十倍,妓者多以金物资给之。”教坊乐工也“每得新腔,必求永为之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柳永的词用普通市民阶层容易理解的语言、易于接受的表现方式,来表现他们所熟悉的人物和情事,表现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被遗弃的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以及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同时他以平等的态度与歌妓相处,视她们如同知己,在与其相处当中萌发了一段段真挚感情:相见时欢快无比,如胶似漆;离别时难舍难分,黯然神伤,并把这段情感用词的形式表达出来。文迪义《歌妓与柳永词的传播》一文中说到:“正因为柳词真切地表达了她们的内心世界,所以她们非常乐意地参与到作品的再创作中来。这样,一方面歌妓因演唱柳词得利之时保持了自己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歌妓的深情演唱使得柳永的词传播四方、天下歌咏。柳词与歌妓之间形成了一种互为因果、相互驱动的态势。”就如同现今歌手对词曲的再创作,歌手在演唱时投入情感,对词进行情感处理和技术处理,增加了词作为文字形式时所不具备的审美效果。所以,现今歌手与词作者的关系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折射出当时歌妓与词人的关系的。
宋朝强烈的社会需求刺激了词人的创作,词的传唱促进了词作的创作和发展,宋朝仅辛弃疾、苏轼、刘辰翁、、赵长卿和张炎等六人现存的词作量就相当于唐五代三百多年间所有词人现存词作量的总和。由此可见,歌妓对宋词的发展作出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总之,不论是歌妓对词的演唱,还是歌妓自身创作的词,都使得歌妓在宋朝词坛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如果没有歌妓,也许今天我们对宋词的承继都会有新的改写。
参考文献:
[1]刘明澜.宋代歌妓的演唱与词乐的发展[J].中国音乐学,1996(2).31-38.
[2]李剑亮.唐宋词与唐宋歌妓制度[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
[3]王兆鹏.唐宋词史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4]陆正兰.歌词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5]孟晖.花间十六声[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6]杨海明.唐宋词史[M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
[7]王兆鹏.北宋词坛“偶像 ”柳三变[J].古典文学知识,2005(3).47-54.
[8]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9]王书奴.中国妓史[M].长沙:岳麓书社,1998.
[10]修君.鉴真等.中国乐妓秘史[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3.
[11]田玉琪.大陆十多年来唐宋词与音乐关系研究述评[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8(6).
[12]周键自.略论歌妓与宋词的兴盛关系[J].黔南民族师院学报,2003(2):23.
[13]彭福荣.论歌妓对宋词繁荣的价值[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3(4):15.
——题记
一本唐诗宋词,谱写了多少山河破碎风飘絮,多少繁华最总做了土;一本唐诗宋词描摹了多少痴情思念炬灰,多少情爱最总化了无。思念折人,人“比黄花瘦”,那堪思念,那堪萧索,思念成疾,痴了多少人美梦,寄了多少残月私情。
望着街角灯开,看着烟花易冷,听着筵席离歌,又有几人可以停止它们的脚步。看着夕阳西下,看着孤藤独立,听着昏鸦归去,又有几人可以挽留它们的离去。曾经幻想,牵着你的手,扶着海风,踏着白沙滩,续着你我的情景剧,曾经幻想,载着你,闻着稻香,听着蛙鸣,谱写那爱情戏剧。也许过于美好,所以结局就变得萧索悲鸣。一切都如夏季泡沫,风一吹,都如沙随风远去,留下的只有一滴泪。
看着花落,轻抚着那花瓣,想为它哭诉,为什么时间如此残忍?让花失去美丽,让叶没有了点红。看着雪下,捧着一掬雪,晶莹融化,滑落指间,如泪,如簌。美好东西都是如此短暂,都是如此易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