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评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企业风险及其诱因中小企业为融通仓的主要客户,中小企业的风险相关指标应该包括企业偿还能力、盈利能力、创新能力,成长潜力和信用记录。这五个指标能够科学而全面地反映中小企业经营能力和信用状况。(1)偿还能力企业偿还能力是企业经营状况的最主要表现,也是企业评价的最重要的指标。企业偿还能力一方面反映企业负债经营能力的强弱,另一方面又反映了企业经营过程中风险的高低。反映企业偿还能力指标主要有:资产负债率、现金比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2)盈利能力企业盈利能力是指企业在经济行为中获取利润的能力,是企业经营的基础,企业只有盈利,才可能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存活,发展壮大。企业盈利能力是企业经营和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又是企业能够在改制过程实现资金保障的重要方面之一。企业盈利能力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石,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主要有:销售净利率、销售毛利率、净资产收益率,资产报酬率等。(3)创新能力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对于处于竞争中的企业起着保持市场竞争力,形成竞争优势的作用。随着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对于科技型的中小企业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评价企业创新能力的指标有:新产品销售收入比重、技术人员比重等。(4)成长潜力企业成长潜力是推动企业不断前行,改善经营状况的作用力。成长潜力大的企业才有可能保证盈利的可能性与持续性,其经营状况才会好。反映企业成长潜力的指标包括三方面:一是企业所在行业的发展周期判断;二是国家政策扶持;三是企业自身的发展能力。评价企业成长能力的指标主要有销售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资本积累率、企业发展规划等。(5)信用记录信用记录反映的是企业的偿还能力,同时也客观的反映企业的偿还意愿。我国的信用体系还处于完善阶段,在对中小企业进行信用评价时应该从企业偿还能力和企业的偿债意愿两方面综合分析。2.质物风险及其诱因(1)质物品种选取风险。动产质押物变现能力应该是我们选取质物品种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市场价格的上下波动和汇率的变化都会使变现能力发生改变。因此不是所有产品都适合做仓单质押,融通仓业务风险大小一定程度上直接取决于质物品种选取得是否恰当,选取质押物品主要以易出售、易存放、投机性弱为原则。(2)质物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库存产品或半成品是融通仓业务中常见的质押货物,由于动产市场价格总是处于不断地波动中,当质物的市场价格下跌时会造成质物价值缩水,为防备仓单价值低于贷款本金的现象出现,应该随时监控并设立警戒线,根据质物市场价格对贷款合同作相应调整。(3)质物安全性风险。对于质押货物,第三方物流企业要严格考核该货物是否安全,包括是否有合适存放条件,是否监管货物已购买相应保险,争取通过保险方式保障质物的安全性。3.监管风险及其诱因(1)监管制度建设风险。首先是安全检查制度建设。对货物的监管应避免制度不完善导致监管风险发生,应该重视安全检查制度建设,随时掌握货物情况。其次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建设。最大程度上减少人为失误导致的监管风险发生,不间断的对员工的进行安全教育培训。(2)监管费用投入风险。首先是监管设施的投入。第三方物流企业监管中应配备随时查看质物货物的出、入库情况设施,如果质物货物低于规定存量,应及时通知融资企业补充。其次是保安技防费用的投入。由于质押货物选取得都是市场流动性较好的货物,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安保技防措施防止人为看管出现的漏洞,并应适当购买相应保险。(3)监管货物出入库风险。第三方物流企业首先要防止货物出入库的操作风险。应制定规范的物流金融业务操作办法,培训专门负责融通仓的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制度规定进行规范操作。其次需要防范仓单风险。仓单是质押货款和提货的凭证,是有价证券,但目前仓库所开的仓单还不够规范,在开展融通仓业务中,难免会有不法分子利用企业监管和惯例上的漏洞制造虚假仓单,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要进行仓单防伪的研究。4.企管风险及其诱因中小企业因其本质缺陷,公司管理能力低下往往直接导致风险的产生,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公司管理人员素质。公司管理者首先应该具备领导能力,不但要从事公司管理工作,更要通过施加影响,如对下属进行指导、教育、激励,以达到预期目标。其次是公司管理者的学历水平与业务素质。由于质押货物的监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即需要有能力制定并操作一些繁琐的安全管理系统、各种信息管理设施,还需培训这项业务的顺利开展所需受过专门培训的融通仓人员。因此,管理人员学历情况和业务素质也应作为一个评价指标。(2)组织机构的合理性与有效性。组织结构设计合理能达到有效管理,从而实现企业计划和目标。这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稳定员工的情绪,有利于组织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提高组织工作效率。(3)责权分配的合理性、明确性。物流金融业务中,一定要重视权利和责任分配的合理性与明确性,要细分各个部门的权利及责任,做到落到实处,权利与责任透明化,防止发生出现问题时部门冲突、互相推诿以及信息传递延迟等弊端。(4)安全管理检查、安全活动执行力。如果不能真正的提高安全管理检查、安全活动的执行力,无论安全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制定得多么完善,都是无效率的,无效果的,不能使安全管理的水平得到提高。因此将安全管理检查、安全活动执行力作为一个评价指标。5.信用风险及其诱因(1)信托责任缺失风险。融通仓业务中商业银行本身就处于信息弱势地位,又由于物流企业充当了商业银行的信托责任人,对信用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可能会下降。一旦发生第三方物流企业专业性缺失和责任性的丧失,将造成的信托责任缺失。将造成银行对第三方物流企业数据的信任而忽略潜在的信用风险。(2)风险指标失灵风险。随着融通仓业务的开展,商业银行缺乏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中介作用及其与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三者的内部相关性等因素的考虑,原有风险评级的量化指标很有可能失灵。(3)数据信息低效风险。尽管第三方物流企业努力搜集最原始的数据,并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企业及其质押货物的所需信息,但是信息的准确性、合理性是存在疑虑的。同时又由于商业银行在处理这方面数据还未形成体系,因此数据信息面临低效风险。(4)信用体系缺失风险。我国还未建立全国的信用体系,信用体系缺失导致道德风险增加,在经济领域没有严厉的惩罚制度,这使融通仓业务在开展过程中缺乏社会信用保障,将造成信用风险。6.技术风险及其诱因值评估系统不完善或评估技术不高容易造成仓单质押提供商因缺乏足够的技术支持而引起技术风险。更可能因为信息不对称造成个别借款人与第三方物流企业串通,出具无实物的仓单或入库凭证向银行骗贷,以所有权有争议的财产做质押,造成质押人虽还持有质押品,但并不实际拥有此财产.7.法律风险及其诱因主要是合同条款规定的质物所有权的法律问题。我国的《担保法》和《合同法》中与仓单质押相关的法律条款制定有漏洞,又无其他指导性文件可依据,因此很可能产生质押物所有权纠纷。
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一)指标体系的确立根据指标体系设计的准则,结合前文讨论的物流金融业务风险影响的主要因素及其具体的指标,设计物流金融业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如下:企业风险及其诱因R1指标:企业成长潜力R11(净利润增长率销售收入增长率)企业偿还能力R12(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企业盈利能力R13(销售毛利率资产报酬率)企业信用记录R14(企业的偿债意愿)(是否强烈1-5分)企业创新能力R15(新产品销售收入比重新技术装备率)质物风险及其诱因R2指标:质押货物的品种R21(是否丰富1-5分)质押货物市场价格稳定性R22(稳定性1-5分)质押货物保险与否R23(1-5分)信用风险及其诱因R3指标:物流公司的责任性R31(1-5分)物流公司的专业性R32(1-5分)物流公司客户的诚信度R33(1-5分)质物评估技术风险及其诱因R4指标:对质押货物的评估技术R41(科学程度1-5分)对质押货物的评估体系R42(完善程度1-5分)法律风险及其诱因R5指标:质物所有权法律纠纷风险R51(低到高1-5分)监管风险及其诱因R6指标:监管制度建设风险R61(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监理设施保安计防设施)(1-5分)仓单风险R62(1-5分)公司管理风险及其诱因R7指标:公司管理人员素质R71(学历水平业务水平培训状况)(1-5分)公司结构的合理性及其有效性R72(1-5分)责权分配的合理性明确性R73(1-5分)安全管理检查、安全活动落实情况R74(1-5分)(确定上述评价体系后,采用德尔菲法对各指标相关因素重要性咨询专家意见,对融通仓风险重要性进行评分。重要性程度从低到高分别用1、2、3、4、5各分值表示。1表示与方融通仓面临的风险无关;3表示与融通仓面临的风险稍有关系;5表示与融通仓面临的风险与融通仓业务面临的风险非常有关系;2、4则表示重要性介于1、3、5之间。)(二)基于多属性次综合法的融通仓业务风险评价模型1.基于多属性综合评价法的融通仓业务风险评价模型构建(1)确定评价对象指标根据上文所建立的物流金融业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其评价指标集分为三个层次:一级指标集R={Rl,R2,R23,R4,R5,R6,R7,},二级指标集Ri={Ril,Ri2…Rij},三级指标集Rij={Rijl,RijZ,,,Rijx},其中i=l,2,3….7j=1,2,,m:x=l,2,,n.(2)确定各指标权重权重数的确定至关重要,若直接请专家给出各项指标的权值,结果可能受专家们的主观因素影响太大,从而影响科学性,为了弱化主观因素的影响,本文采用美国著名运筹学家A.L.saaty提出的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指标权重。如下表:2.基于多属性综合评价法的融通仓业务风险评价模型运行上文已经算出了各指标的权重,下面采用多属性决策法进行评价:设可供选择的方案集为X={xl,xZ,,xm},用Yi={yi,,yiZ,,yin}表示第i个方案的各属性值的集,其中yij是第i个方案的第j个属性的值"wi=(wil,wiZ,,win)为对应的权重,其中Y={yij}为决策矩阵,i==l,2,,m;j=l,2,,n。(1)建立决策矩阵(结合德尔菲法进行专家打分)排列方案的优先次序。按Ui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排在前面的方案优先采用。
尽管这个道理看似简单,很多企业都深刻的了解,可是真的实践起来,却又是另一番景象。当然,这不是不鼓励企业进行电子商务运营上的创新,只是在创新的同事需要结合市场行情,顾客的需求进行革新,还要结合自身的情况,企业的资金链等进行自主研发,做到明白谁才是真正的利益获得者,如何能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这才是一个优秀的企业管理者真正应该做的。
2收入指标的确定
购物平台的运营指标,应该基于:企业能够提供的重要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基础上的。另外,行业本身的发展空间也是很重要的。在吸引新用户的同时,也要把握住原来的老客户,只有双重积累,企业才能拥有更完整的收入指标体系。再加上市场推广手段的支撑,并使用倒推的方法将每条盈利线进行计算,才能约估出一个基本数值。而这其中需要负输出的,就是同行对手的竞争。因此,要想确定收入指标,应该量力而行,选择适合自身企业的方式,而不是依据市场总空间来盲目考虑自己的目标,使得员工对网站毫无信心。
3初期人员组织架构
很多企业初期建立时,都需要聘请大量的人才,而初期的聘请大多都是需要很多高技术型的人才,也就是所谓的高材生,而吸纳这些具有高端水准的高材生也是需要很大一笔资金的,可以说,企业最初的建立上,这些高端技术人员的薪酬占了企业初期资金的一大半。那么其他方面的支出也需要企业运筹帷幄,好好策划。如何精确组建初期网络架构,决定着初投资金能否支撑到网站盈利或者其他资金的进入。而很多企业为了节省资金,只招聘一些低层次的员工,认为低薪酬可以节省企业资金,在其他方面投入更多,认为这样就可以有更大的利润空间,这样做是大错特错的。初期的人员配置是需要适应企业本身需求的,例如网站的设计,服务的内容,盈利的周期等等,尤其是功能的开发,这在企业进入电子商务平台中是不可或缺的。普通的网络购物平台的功能是:A、会员功能。(1)基本功能:注册、登陆、评论功能。(2)后台管理功能。(3)积分管理系统。1)在线充值。2)积分换购产品。3)购物返积分。(4)商品查询功能。(5)在线支付功能。(6)在线客服功能。B、网站管理员功能。(1)产品批量导入、导出功能。(2)产品内容上传、修改功能。(3)会员信息审核、查阅功能。
4产品上架和下架标准
【关键词】古典综合论;产业组织理论;资源理论;动态综合论
一、引言
1939年,张伯伦在其著作《垄断优势理论》中第一次提出竞争优势,此后,竞争优势便成为经济和管理领域重点研究的对象。最近几十年来,学术界主要从什么是竞争优势、哪些可以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怎样测度竞争优势、如何持续企业的竞争优势四个维度对竞争优势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古典综合论、产业组织理论、资源理论、动态综合论。
二、古典综合论
20世纪60年代初期,古典综合论已逐步形成,其代表人物有钱德勒、安索夫和安德鲁斯。钱德勒认为:组织结构必须紧随战略,即应该根据企业战略的变化合理地调整组织结构,以适应战略的需要。安索夫认为:战略规划是一个有意识的、受控制的正式规划过程。安德鲁斯认为:战略管理由制定战略和实施战略两部分组成。古典综合论提出了著名的SWOT模型,该模型提出了一个完整的战略管理分析框架。SWOT模型基于两个方面的分析:企业内部的优势(S)劣势(W),企业外部的机会(O)和威胁(T)。SWOT模型强调用企业内部的优势去抓住外部环境中的机会,规避企业外部环境中的威胁。
古典综合理论假定环境是静态的、可以预测的,决策者可以决策过程中所需要的全部信息。而通常情况下,环境是变化的,决策者得不到决策过程所需要的全部信息,因而,企业很难做出准确的预测。虽然古典综合论自身存在一些缺陷,但该理论为战略管理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分析框架,对战略管理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产业组织理论
20世纪80年代,波特 将贝恩的“结构—行为—业绩”范式引入了战略管理领域,并做出了新的解释:业绩是产业结构的函数,这是因为市场结构决定企业行为,企业行为又影响业绩,所以企业行为可以忽略,即市场结构直接决定业绩。波特把竞争优势的来源归结为产业吸引力和相对市场地位两个方面,产业吸引力主要指产业的长期盈利能力,它的功能在于保持竞争优势的持续性。“钻石”模型指出了决定产业盈利能力的五种竞争力量,即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新进入这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和客户讨价还价的能力。相对市场地位的功能在于解释竞争优势的强弱(Porter,1985)。企业可以通过采取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目标集聚战略来获取高于产业平均利润水平的利润,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产业组织理论描述了企业如何准确地定位,进而获取竞争优势,它拓展了战略管理的研究领域,开创了战略管理崭新的研究领域。产业组织理论假定每一个企业都拥有类似的资源和能力,对企业来说,市场机会和市场结构都是同质的,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与此同时,产业组织理论没有考虑企业内部环境的作用,随着竞争优势理论的发展,它的缺陷逐渐显现出来,这样,促使一些学者从资源的角度探索竞争优势的来源于形成机制。
四、资源理论
1984年,沃纳菲尔特在其“企业资源论”中第一次用资源概念论述了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劣势,标志着资源学派的兴起。沃纳菲特认为:企业的资源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资源理论的代表人物有:Barney,Rumelt,Peteraf等。资源理论认为:一个企业要想获得竞争优势,必须同时满足四个条件,即资源异质性、竞争的事后限制、资源不可完全流动和对竞争的事前限制。在四个条件中,资源异质性是最基础的条件,但它只是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只有四个条件的组合才是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充分必要条件(Peteraf,1993)。
资源理论解释了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强调企业应从内部寻找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为战略管理开创了新的研究领域。然而,资源理论强调分析现有的资源,忽视了适应竞争环境变化的新的资源的创造;强调企业如何在均衡的状态下获取竞争优势,忽视了环境动态变化的影响;强调资源异质性这一特点,忽视了资源的财产权的特性,削弱了资源的流动性。资源理论没有明确地给出资源在竞争优势方面的具体的作用机制,使资源理论表现出模糊性甚至同意反复,而且缺乏实证基础(Williamson,1999)。为此,动态综合论便应运而生。
五、动态综合论
预算考核评价的整个流程可以概括为:成立预算考评专门机构——明确预算考评对象——收集考评所需相关资料——执行考评——分析执行与预计差异原因,形成预算分析报告——计算得出各责任中心和责任人的考评结果,并将考核结果——根据考核评价结果实施奖罚。
2目前预算管理考核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2.1企业没有设置专门的预算考评机构,整体考核氛围也较差
企业应该设置专门的考评机构来保证预算考评工作的顺利实施,但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没有设置专门考评机构的企业还有很多,相关工作多是由人事部门或财务部门完成,质量难以得到保证。此外,企业内部没有一个严肃的预算考评氛围,企业员工对预算考评也不敏感,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企业管理层不重视,部分企业管理层将精力放在了预算的编制、执行上,严重忽视了预算考评环节,管理层的忽视必将使预算考评失去严肃性;第二,沟通不到位,部分企业的预算考评工作不透明,执行中也缺乏对员工意见反馈的分析,考核者与被考核者缺乏有效的沟通,这严重损害了员工对预算考评的配合度;第三,考评者缺乏相关技能,企业不注重对考评者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这使考评制度制定、考核指标设置都存在很大问题,考核结果很难令人信服。
2.2考评对象类型划分不合理,责任不能落实到人
部分企业存在考评对象类型划分不合理的情况,例如:某企业将预算考评对象划分为成本中心、利润中心、费用中心、投资中心等几个类型,并将销售部门划分为利润中心。但对销售部门了解后发现,该部门虽然被划分为利润中心,实际上却仅能对销售收入和销售费用进行把控,产品的生产成本却由生产部门把控的,可见将该部门作为利润中心考核会出现不公平的现象。考评责任不能落实到人,有些企业仅仅把考评的重点放在经理及部门负责人身上,对基层员工却缺乏有效的考评,这样的方式实际上会使考核覆盖面大打折扣,很难调动起全员的积极性。
2.3考评周期过长,不利于考评实施
企业预算通常是以年度为周期来进行编制的,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将年度目标分解为季度、月度指标。部分企业仅对年度指标达成情况进行考核,考核周期过长,这会引发一系列问题:首先,考核周期拉的过长使考核者对被考核者的责任完成情况已经变得模糊,最终只好根据主观印象进行评价,这使得考评的有效性丧失;其次,过长的考核周期不利于对预算达成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即使发现了问题也来不及有针对性的制定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导致问题年年积压、年年重复发生;最后,考评周期过长必将使考核人产生“近因效应”,只对近期的事印象深刻,很难全面的对整体业绩进行考评,考评工作因此会失去公平性。
2.4预算差异分析不深入
企业对于预算实际执行情况和预算计划目标之间的差异应该进行仔细的分析,发现差异形成的原因,有针对性的制定解决措施,这样才能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和权威性。目前,部分企业在预算差异分析环节做的不深入,缺乏对差异原因的深度剖析,管理层对此也要求不高,预算分析报告形式化,预算中明显反映出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无法建立财务预警机制,预算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效果均不佳。
2.5指标设置不全,缺少过程控制
考评指标设置不全面,导致一些问题的出现:首先,缺乏对预算编制质量的考评,预算上交的及时性和合理性得不到保证,一些部门为了能够轻松的完成预算任务,上报的收入偏低,成本却偏高,预算明显松弛,激励性、鞭策性均难以发挥;其次,缺乏对预算执行过程的考评,这导致企业很多部门在预算编制后就松懈了下去,预算责任人对预算执行缺乏关注度,显然这样的预算管理将流于形式;再次,缺乏对预算调整情况的考评,企业中的一些部门频繁对预算指标进行调整,打乱了原来预算的计划和要求,没有严肃性,预算控制失去了实际意义,不利于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最后,缺乏对预算报告质量的考评,预算报告不能按时提交,预算报告内容错误等问题时有发生,这使得管理层无法了解企业预算真实的执行情况,不利于准确的制定重大决策;此外,非财务指标的设置不全面,不能完整的反映出企业的战略意图,企业资源优化配置难以实现。
2.6考评激励形式单一
部分企业仅在每年年末对预算考评结果实施奖惩,激励形式也主要体现在工资和奖金的浮动上,其他的奖励形式很少,激励的力度也不够,这很难引起被考核人的足够重视。此外,对于一些高级管理人员来说,单纯的薪金形式奖励难以满足被考核人精神层面的需求,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薪金奖励也会影响公司的资金流,提高企业的管理成本,奖金奖励的周期性也不会太长,更无法提高员工的归属感。
3预算管理考核评价体系优化建议
3.1设立专门预算机构,创造良好考评氛围
企业上下应努力构建良好的考评氛围:首先,企业管理层应该给予预算考评工作高度重视,设立以企业负责人为考评小组组长并由财务、审计、计划经营、工程部、物资部、人力资源部等各职能部门人员组成的预算考评小组,树立预算考评的严肃性,向企业全员传递对预算考评工作的态度;其次,考评小组下设考评办公室来负责制定考评及奖惩办法、召开考评会议、审议预算考核目标、收集考评所需信息、协调考评矛盾等工作;再次,考评人应该注重与被考评人的沟通,悉心听取考评工作中员工反馈的意见和建议,以求达到上下一心、全员参与的局面;最后,企业应该定期对考评人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培训形式可以考虑聘请外部管理咨询公司,考评人接受培训后可将所学知识传授给企业员工,并在实践工作中实时给予下级指导。
3.2准确划分考评对象类型,将责任落实到人
合理划分考评对象类型,才能为其制定更科学的考核指标。例如:如果将销售部门作为利润中心,那么就应该考虑到其不能控制产品的生产成本,在考评时要去除生产部门业绩对销售部门的影响;又如:不宜将生产部门简单的划分为成本中心,这容易使生产部门仅仅关注于成本费用的控制,而忽略了产品质量、生产效率等要素,这也会影响到企业整体的战略目标。企业要将各责任中心的责任进行细化分解,使责任落实在每一名员工身上,避免出现问题相互推诿,阻碍预算管理有效执行,更要避免一部分员工有考核,一部分员工没有考核情况的出现,这样企业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员目标一致。
3.3缩短考评周期,实行动态考核
企业可结合实际生产经营状况、预算目标动态实现情况,对责任主体实施预算动态考评,对于动态考评结果也相应的给予动态奖惩。这实际上就是在每期预算执行完毕后均对结果给予评价,对于预算执行偏差做到及时发出预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修正解决。值得注意的是动态考评也是要有周期的,企业可以考虑实施月度考评、季度考评、年度考评相结合的方式,对于不同的责任主体也可以设置不同的考评周期,避免一些短期行为的出现,从而影响到企业的长远利益。
3.4深入分析预算差异
企业应该明确预算分析思路,将预算分析流程化、制度化、标准化,预算分析首先要发现企业整体差异主要原因,然后再顺着这个方向查找具体问题的根源,落实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建议企业在进行预算分析时先给差异设定一个警戒线,这个警戒线可以是预算目标的正负10%,如果偏差在警戒范围之内则说明相关业务可以被预算控制,如果偏差超过了警戒范围则应该及时查找差异原因并寻求解决措施。
3.5完善考核指标体系
企业要完善指标考评库,引入预算管理过程控制指标,加强对预算问题的事前及事中控制,除了对预算结果进行考评外,还要加入对预算各阶段的工作质量考评,从源头上降低预算目标不能实现的风险。例如:企业可设置预算目标准确度、预算报表规范性、预算上报及时性等反映预算编制质量的考核指标;亦可以设置预算执行态度、预算达成效果、执行手续完整程度等反映预算执行过程的考核指标。此外,企业要增加考核指标的维度,不断丰富指标类型,切不可忽视对非财务指标的运用,在财务指标的基础上增加客户满意度、学习与成长、内部业务流程等方面的指标。
3.6预算考评激励形式多样化
【关键词】企业价值评估方法 发展趋势 实物期权
一、企业价值评估方法
(一) 现金流量折现法。
现金流量折现法基本思想是企业最终创造的可自由支配的现金流量决定了企业的价值。它遵循着增量现金流原则和时间价值原则,在实际应用中主要有股利折现模型,股权现金流折现模型和企业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通过先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再分析现金流量中的风险程度,最后选择一个折现率将企业现金流折现得出企业价值,这种方法有着深厚的经济学基础,可以精确的评估企业价值。但是,现金流和风险的不确定性为这种方法的使用增添的一定的难度,同时它仅考虑现有投资机会产生的现金流增量,忽视了潜在的投资机会。
(二)相对价值法。
相对价值法是根据可比公司的市场价值衡量目标企业的价值。不同企业股票价值之间不具有可比性,因此要通过对可比公司市场价值修正才能真实的反映目标企业的价值。主要方法有市盈率法(市价/每股收益),市净率法(市价/每股净资产),收入乘数法(市价/每股收入)。这种方法使用简单,在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通过比率和可比公司进行评估,容易忽略关键的价值决定因素如风险、成长性、收益等,导致评估结果和内在价值不符;相对比较方法是根据可比公司的市场价格展开的,当可比公司普遍被高估(低估)时,评估结果也随之高估(低估);同时相对比较方法在根本假设方面缺乏透明度,评估结果操纵的可能性更大。
二、企业价值评估的意义
企业价值评估是分析和衡量一个企业或一个经营单位的公平市场价值,并提供有关信息以帮助投资人和管理当局改善决策。
(一)为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作出参考,实现利益最大化。
价值评估是基础分析的核心内容,企业价值与财务数据之间存在一定关系,这种关系在一定时期内是稳定的,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的投资主体,也是被投资的对象,由于投资双方信息的不对称,要保证投资的合理性,有必要对现有投资机会进行一个正确的评估,以达到双赢的目的。同时评估的结果可以作为投资者与被投资者谈判的重要依据,也可以作为被投资者相关会计入账的基础。
2.2 有助于企业提高自身价值,并把企业价值作为业绩评价的依据
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已逐渐取代了利润最大化目标,企业价值是价值目标管理的核心,是企业管理和决策的重要驱动因素。通过价值评估可以帮助管理层进行优势和劣势的分析,有效的改善经营决策。然而在实践中,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不发达,相关经济基础条件不健全,价值评估的固有限制,使得如何实现客观公正的评估企业价值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发展趋势
(一)期权定价模型。
20世纪70年代以后,期权定价方法为企业价值评估开创了一条新思路。期权是一种契约,它赋予持有者在特定的时间或该时间之前,按照特定价格买进或卖出一项资产的权利。实物期权是金融期权理论在实物上的推广和发展,它是利用期权定价模型进行评估的一种新兴的评估方法。
期权理论研究表明,期权总价值是由“内在价值”和“时间价值”两部分构成,其中内在价值是标的资产市价与期权执行价格的差额,时间价值是期权超过内在价值的部分,是一种等待的价值,波动的价值,时间越长,标的资产价格出现波动的可能性越大,时间的溢价就越大。
(二)期权定价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
在应用现金流量评估项目价值时,我们通常假设公司按既定的方案执行,执行过程中不会进行重要的修改,实际上,管理者会随时关注各种变化,如果事态表明未来前景比当初设想更好,他会加大投资力度,反之则会设法减少损失。只要未来是不确定的,管理者就会利用拥有的实物期权增加价值,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既定方案,这种实物期权隐含在投资项目中。如今企业迅速发展,经营风险越来越大,即时选择显得非常重要,突显了期权估价技术的独到之处,特别是需要把握市场机遇的高科技企业,这种随时可能变成现实的获利机遇构成企业价值的一部分。
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价值内在的驱动因素不同,因此,在进行价值评估时要注意区别对待,使用不同的评估方法和模型,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能够更加真实准确的反映企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光明.企业价值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
[2]谭三艳.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研究[J].财会通讯,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