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饮食习惯与健康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209-01
四川省犍为县罗城中学是乐山市重点高中,四川省重要的农村高中。犍为县罗城中学创建于1943年,1944年8月经省政府批准正式开始初中招生,1972年开始高中招生。1997年12月经乐山市教委批准为市级重点中学。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此次调查对象是乐山市罗城中学高三学生,全年级随机选取45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以自行设计的《高中学生饮食习惯与健康状况调查分析》问卷为调查工具。450名学生独立完成问卷,并有效回收433份,回收率达96.2%,符合统计学标准。统计用SPSS 17・0软件整理分析,进行描述性统计。
2 调查内容与数据分析
2.1学生基本情况
在有效回收的433份问卷中,男生有218人,女生有215人;其中409人的年龄都在16至18岁之间,有3人的年龄在为15岁,21人的年龄大于18岁。其中291人为住校生,而他们的月生活费,15.46%的人在600元以下,67.70%的人在600到800元之间,13.4%的人在800到1000元之间,3.44%的人在1000元以上。其余142人为非住校生。
2.2学生作息情况
住校生早上6点45起床,宿舍大门于7点15左右关闭,住校生自行安排早自习。8点至12点全校上课,12点至13点午餐,13点至14点为午休时间,14点30至17点15上课,17点15至18点40为晚饭及运动时间,18点40至21点20为晚自习,21点20后非住校生离校,住校生于21点30至22点10自习一节课。住校生于22点10至22点45回宿舍洗漱,22点45准时熄灯。
2.3学生饮食情况
无论是住校生还是非住校生,他们1日三餐时间较为固定,均以米饭、瘦肉、蔬菜为主食,而对于他们平时的饮食习惯,见表1。
由此可见,当地部分高中生有不良的早餐习惯;大多数人不能将水果和牛奶的营养跟上。经过调查询问发现,并不是学生不想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而是他们学习时间紧,学习任务重,没办法每天跟上所谓的健康营养饮食。
2.4学生健康情况
参与调查的学生中,30.49%为正常视力,20.32%为200度以下的假性近视,36.72%为200至500度近视,12.47%为500度以上的高度近视。只有3.7%的学生能保证每天8小时的睡眠时间,其余学生每天真正只能睡6到7小时的时间。大部分学生都反映学习时间太紧,学习压力过大,平时休息时间都不得不用在学习上,大部分学生都缺乏该有的体育锻炼。
3 调查结果分析
3.1 高三学生缺乏足够的健康饮食时间
高三学生没有足够的健康饮食时间。学生每天都埋头在学习--短暂休息--学习的循环中,除吃饭时间外,休息都是短暂的,没办法每天都好好享受各种营养,抓紧每一个闲暇的时间学习才是他们最重要的任务。
3.2高三是学生精力和体质的一个考验
大部分高三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近视,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仍然必须坚持每天超负荷用眼。睡眠时间少、学习任务重,几乎每个学生是疲劳地过着每一天,拖着疲劳的身体去锻炼,不是一种很好的生活方式。高三不仅是学生智力与努力的体现,也是学生精力和体力的考验。
4 可行性建议
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经历着身心各方面的急剧变化,青春期身心健康是成年和老年健康的基础,在人的一生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1】。因此,学校、父母以及学生本人需在高三这个特殊的时期进行积极的调整。
4.1教育部门、学校、家长可联合安排学生健康饮食和锻炼的时间:加强学生日常饮食行为教育。可以通过学校的健康教育课,或通过其他形式的宣传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 从家长角度考虑,调整好合理的膳食结构,提高膳食营养质量【2】。相关部门及学校还可制定计划,为每个高三学生补贴一部分资金用于学生健康饮食。学生在校期间某个固定时间,相关部门及学校可统一为学生发放营养品,并利用这个时间多做宣传,教师多向学生灌输饮食习惯对体质健康水平的影响及参加体育活动的好处。学校还应多安排室外活动课,开设多项体育活动供学生选择,积极调动学生参与【3】,适当情况下可强制学生进行一定的体育锻炼。
4.2选用正确的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休息:因为学习时间紧,学习压力大,学生很难好好休息,而留给自己休息的时间确实也少,倘若自己的学习、休息方式不正确,那就会事倍功半,所以,每个学生可向一些经历过高考的学长学姐请教一些适合高三学生的生活节奏,也可在网上查询一些适合高中生的学习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朱红艳. 张家港市中学生饮食行为与日常锻炼状况调查[J]. 中国学校卫生,2008,01:44-45.
求度,帮助大家合理膳食,改善身体质量,预防疾病,达到提高健康体质和生活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 食物;营养成分;营养素;饮食健康;合理膳食
中图分类号 R1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81-0224-02
1 食物的营养成分
营养素是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是一类对人体生长有益的物质。目前,我们已经知道的营养素有四十多种,大体可分为六大类: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其中,碳水化合物、脂类和蛋白质为三大产能营养素,需求量最大;维生素和矿物质属于微量营养素,却是人体必不可少的;水则是生命之源,需求量大,与三大产能营养素并称为常量营养素。近年,有学者也将膳食纤维列为第七大营养素。
这里主要讨论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膳食纤维。
1.1 碳水化合物
最基本的碳水化合物是葡萄糖,可以供给能量,参与机体细胞和组织的构成,调节血糖。碳水化合物是机体能量最主要、最经济的来源。我国人民的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提供了60%~70%以上的能量,是人体能量的支柱、生命的燃料。
碳水化合物主要来源于植物性食物,如谷类、薯类、根茎类蔬菜、豆类、水果等。
1.2 蛋白质
蛋白质主要有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多数还含有硫和磷。蛋白质的基本成分是22种氨基酸。这22种氨基酸中有8种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只能从外界获取,称为必需氨基酸。其余14种氨基酸则可以在人体中通过相互转换满足需求。
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是动物性食物,如肉蛋奶。豆类及豆制品也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其中大豆含量最高。蛋白质不同于糖,不能在身体里储存,因而每日一定量蛋白质的摄取就十分重要。人体所有组成部分都有蛋白质的参与。如果人体丢失了20%以上的蛋白质,生命活动就会停止。
1.3 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的化学成分属糖类,却是一种不能被人体消化,也不能提供能量的复合碳水化合物。但这并无是说纤维素没有价值,恰恰相反,它对人体的健康十分有意义,20世纪营养学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就是膳食纤维对人体健康的意义。摄取适量的膳食纤维可以预防大肠疾病、癌症、胆结石和心血管疾病,降低血糖。纤维素具有亲水性,在肠道内起吸收水分的作用,从而能够防止能量过剩,预防肥胖症。
膳食纤维来源于植物性食物,如绿色蔬菜、水果、谷类、豆类、海藻、食用菌等。推荐摄入量为20~35克/天。一般来说,粗细杂粮合理搭配,多吃蔬菜水果,适当食用藻菌类,即可满足膳食纤维的需要量
2 常见食物的营养素
中国人的餐桌上常见的食物大致可分为八类:谷类、豆类及坚果类、蔬菜及水果类、乳类、肉类、蛋类、水产类、食用菌。以下主要介绍谷类,蔬果类及肉蛋奶类。
2.1 谷类
包括小麦、大米、玉米、高粱、小米等。在中国人的膳食中,60%~70%的热量、50%左右的蛋白质、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都由谷类物质提供,其中小麦和大米最常见。
谷类最主要的营养素是碳水化合物,含70%以上,其中淀粉含量最高,利于人体吸收,利用率在90%以上,是最经济的能量来源;其次是蛋白质,含量为8%~15%,但必需氨基酸含量少,应与豆类和动物蛋白混食;谷物类中矿物质的含量约在1.5%~3.0%,大部分为很难被人体吸收利用的磷和钙,谷物的脂类含量很少,约为2%,主要是不饱和脂肪酸。
2.2 蔬菜及水果类
蔬菜和水果的蛋白质含量很少,脂类更少,但都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蔬菜中最重要的营养素是矿物质和某些维生素。叶菜类,特别是绿叶蔬菜,如小白菜、油菜、雪里红,荠菜等,所含的矿物质最为丰富。绿色蔬菜的含铁量较多,但吸收率低,不及动物性食物补铁效果好。
蔬菜中含有的主要维生素是VC、VB2、胡萝卜素和叶酸。各种新鲜蔬菜都含有VC,苦瓜的VC含量较高。凡深绿色和橙黄色蔬菜都含有较丰富的胡萝卜素,如胡萝卜、红薯、南瓜等。
水果的营养价值和蔬菜近似,含有大量水分、丰富的VC,较多的矿物质(如钠、钾、镁),一定的果糖、葡萄糖、蔗糖和芳香物质,同时还有一些有机酸和促进消化的酶,有利于健康。
2.3 肉类
肉类能提供蛋白质、脂类、矿物质、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素。一般来说,瘦肉多含蛋白质,肥肉大部分是脂肪,心、肝、肾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及胆固醇。
肉类的蛋白质含人类所需的所有必需氨基酸,属于优质蛋白;肉类的脂类含量约在10%~30%之间,主要是甘油三酯和少量胆固醇,脂类以饱和脂肪酸为主,高血脂和动脉硬化患者应限制吃肥肉;肉类的矿物质多集中在内脏器官,是铁和磷的良好来源;肉类也可以提供多种维生素,以B族维生素为主,其中肝脏中含有丰富的VA、VD,禽肉中含有丰富的VE。
2.4 蛋类
所有蛋类的营养价值基本一样,其中70%为水分,13%~15%为蛋白质,11%~15%为脂类。蛋类的蛋白质是天然食物中最优质的蛋白质,富含必需氨基酸,而且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蛋类的脂类主要在蛋黄里,约占蛋黄总量的30%,卵磷脂和胆固醇的含量相对较高,蛋白内几乎没有脂肪;蛋类的钙、磷、铁等矿物质含量也较高,但在人体的吸收不如肉类。蛋类中还含有较多的VA、VD、VB1、VB2,但不含VC;《本草纲目》上提到蛋清还有收敛的作用,能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关键词】精神科;护士长;护士;心理健康;人性化管理
【Abstract】 The article elaborates the user-friendly management of the neurology department head nurse that all management should be in the basis of arousing person’s enthusiasm and mediating among the different people. The neurology department head nurse insists the principles that deal with each kind of functional relationship:renewing service idea,establishing good relations between the nurses and the patients; knowing a thought to the general situation roughly,correctly dealing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igher authority,subordinate and various Functional departments; being strict with themselves and lenient with others,getting along well with the work partners. As a result of the specific occupation of the neurology department nurse,it has been decided that their work has the high stressful risk. The continuous stressful risk has obviously influenced the mental and body health and even the work officiency,therefore we can strengthen the mental and body health of nursing staffs effectively and improve the work.If we understand the stress source of neurology department nursing staffs and grasp the method of dealing with the stress.
随着科技的进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市场的开放,精神科护理工作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由于长期从事精神科护士长工作,笔者就在工作中面临的各种工作关系原则,即人性化管理与护士的健康因素,如何正确处理浅析如下。
1 影响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健康因素
1.1 精神科护士特殊的工作环境与特定的服务对象 精神病医院地理位置大都较偏僻,现行的封闭、半封闭管理模式又使他们与外界处于半隔绝状态,加之服务对象的危险性,极易导致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失衡。因此,要求精神病患者的一切活动均不能脱离护士的服务视线,方能保证患者和自己的安全。使得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造成护士身心疲惫。多数人在面对职业压力时会出现对工作厌恶疲倦感,表现为工作效率低,对服务对象漠不关心、情绪低落、个人无工作成就感等。作为护士长,长期的临床工作实践证实仅凭扎实地理论基础和熟练地操作技术,是远远不够的。那么精神科护理工作必须做到准确细致,确保万无一失,护士长对护理工作要进行严密的监管和控制,即强化规定行为。
1.2 客观形势使护士产生压力 医院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中求生存和发展,管理者就必须抓好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超期望值的服务。高标准、严要求的管理模式,加之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医疗护理纠纷的增多,迫使护士在进行任何操作时,都必须恪尽职守,精心细致。研究表明,工作难度越大,应激强度越高,越易引发心理问题[2]。尤其是刚参加工作及专业素质偏低的护士,由于各种客观和主观的因素,使工作中常常受挫,极易产生紧张焦虑等心理问题[1]。
1.3 社会的价值与评价 由于受传统文化形成的社会偏见的影响,社会在对精神病患者歧视的同时,对精神科护士社会价值的定位较低,对精神科护士的社会贡献不能正确看待,认为其工作没有意义。尽管精神科护理专业在不断发展,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仍未被社会及部分医院管理者完全认可,仍然认为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就是“执行好医嘱,看管好患者不出事”,从属于医疗工作,认为医生是医院的主体,医院出台的各项制度,医生具有绝对优势,精神科护士的辛劳得不到应有的承认与尊重,使护理人员不能从工作中体验到自我价值的体现及满足感和成就感等,主观上形成不良的身心疲劳状态。
1.4 轮流工作制的心身反应 患者连续的治疗,护士实行轮流工作制,不分昼夜,不管花费多长时间,消耗多大体力,都要格守职责,导致生活规律的改变,引起人的生理、心理活动的变化,久而久之,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加重心理压力。特别是午班和夜班的护士,由于精神病患者的危险行为常在工作人员较少,或夜间实施,护士既要完成日常治疗和护理,又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杜绝各种意外事件的发生,使护士在工作期间心理高度紧张,心身疲劳,导致心理问题的发生。有研究报道[2],巨大的工作压力易使护士群体中心境抑郁、心理紧张、焦虑失眠发生率增高,出现习惯性便秘、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甚至产生疾病等。它就是要求护士长对护士分工明确,排班合理,对日常和突发性的工作程序制定周密的规章制度,并严格照章实施,正确使用各种惩罚制度,促使护士努力工作,实现绩效目标。
2 管理对策
2.1 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各级卫生管理者要为护士不断改善工作环境,提高护士的工资、夜班待遇,以解除护士的后顾之忧。还要尽可能地解决护理人员的数量结构不合理等情况,缓解护士的身心超负荷运转的状态,合理有序地安排工作。此外,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对优秀护士公开表扬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定期选派一定人员培训、进修。医院的各项决策中要注重发挥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增加护士的主人翁意识。
2.2 适时的心理疏导 护士长要充分认识护士可能形成的一些紧张因素的影响,积极引导护士正确对待各种压力,充分发挥护士的聪明才智,关心护士冷暖,让他们在宽松的环境中奋进,还要通过各种沟通途径针对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情况下护士的心态,给予及时疏导,使护士的心理压力有机会释放,以保持心理平衡。
2.3 引导护士正确对待压力源 ①要加强政治思想和业务知识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首先要正视自身价值,精神科护理工作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稳定,也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和睦幸福,患者在护士的精心护理下,摆脱精神疾病的折磨,从而恢复身心健康,回归社会,这就是精神科护理工作的意义所在。护士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逐步达到毫不利己的医德境界,在工作中不断加强业务训练,提高业务水平,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才能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②要注重培养护士对挫折及困难的承受和应对能力,不断学习心理学知识,提高自身心理素质修养,运用积极的应对策略,减少消极心理防御;③引导护士保持平和心境,运用各种方式正确处理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④合理安排工作、学习、休息时间,保证足够的睡眠,保持旺盛的精力;⑤鼓励护士积极参加各种社交、文体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丰富业余生活,增加生活情趣,疏导、松弛精神紧张状态,维护其身心健康[4]。
2.4 尽力满足护士生理及心理需求 实行固定班次,护士长根据科室具体情况随时增加班次人员力量。合理安排护士休假、进修、学习、工作等,以确保人力的合理使用,同时根据护士的能力、性格特点及特长,用人之长。并经求护士意见,采纳合理化建设,满足护士的合理需求[3]。
2.5 运用价值激励法 激励的过程就是满足需求的过程,护士长要在工作中运用价值激励法帮助护士相信自我,挑战自我和成就自我,敢于面对现实,正视现实,遇到特殊情况的患者和家属,关键时刻护士长要敢于承担责任,维护护士的尊严。护士除了需要同伴、朋友、家属、对自己工作的赞扬与鼓励外,她们更注重的是来自领导的信任和鼓励。因此,护士长要学会称赞护士,对表现突出的骨干护士运用人性化的激励理论,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对有潜力的护士要创造条件,使他们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优质服务、高效率工作、有创见性建议的护士给予奖励、表扬,使之形成良性循环即:努力干,得到表扬;再努力干,又赢得新的赞美。使护士劳动价值得到更多认可,满足他们成长与自我发展的需要,从而激发护士人性化服务的自觉性。对于护士的缺点和错误,护士长要态度诚恳,耐心教育批评,促之改进,总之,护士长要注意工作作风,做到对下属态度公正,赏罚分明,才有利于营造一个和谐、团结、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护士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从而调动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
2.6 运用感情激励法 护士长要了解自己的下属,知道她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与她们建立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表现在工作上关心、政治上教育帮助、生活上体谅照顾、学习上鼓励支持。做护士的知心朋友,帮助解决生活中困难,创造和维持一种有利于调动积极性与温暖友爱的环境,引起护士情感上的共鸣。本院自2001年实施人本化管理以来,收到明显效果,在此仅供同道们借鉴。为达到医院护理质量的管理要求, 护士长必须规范标准的护士日常工作行为,甚至制定更详细的科室内部的规章制度,以实现自己的管理目标。
总之,上述各点应该是每一位精神科护士长处理工作关系的原则,是出色完成护理管理的根本保障。人性化管理就是要从细节入手,与护士建立起理解、支持、和谐、友爱的关系,在护士中营造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和谐有序的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护士长事事从“假如我是护士”的角度考虑,最大限度地理解护士心情,并为其解决问题,积极与护士沟通、交流,这样才能受到护士们的拥戴。所以精神科护士长更有责任努力挖掘,大胆应用新时期、新形势下的精神科护理工作的新模式、新理念、新效应,更好地实现提高人类的精神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这一精神陌生工作者的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
[1] 靳永萍,张红,阚春梅,等.护理本科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4,10(2):111.
[2] 何贵蓉,李小妹,顾炜,等.护理工作压力源及压力程度的研究状况.护理学杂志,2001,16(11):700.
关键词:食品包装材料 不良饮食习惯 克服 培养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总则第三条提出,幼儿园应该为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共同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快速期,其新陈代谢旺盛,但生理机能如消化吸收、抗病能力却较差,这种生长与生理间的特殊性,影响着幼儿对食物营养需要的特殊性,而幼儿饮食习惯,又直接影响着幼儿的消化吸收和抗病能力,影响着幼儿的健康成长和一生的幸福生活。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在幼儿期就显得特别重要。然而,通过现实情况的问卷与观察,我们发现,幼儿身上存在着挑食厌食,大量食用零食,不吃主食,不爱吃蔬菜,进餐时间长等不良的饮食行为习惯,究其原因和家长的教养态度,饮食习惯等有很大的关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健康领域的内容和要求指出:“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 概念的阐述
饮食是一种生理活动,是营养人体、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幼儿的饮食是为满足幼儿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需要所必不可少的生理活动,它是营养幼儿身体,维持幼儿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行为是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在的活动。习惯是在很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幼儿饮食行为习惯是指幼儿在这一生活活动过程中,长时期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在的活动,是一种已经成为定势的性格。
三、 具体研究与成果
(一)、树立品牌意识,帮助幼儿挑选质量过硬的知名品牌食品。
众所周知,大品牌,知名品牌的食品,质量更有保证,于是,我从品牌意识入手,首先开展了以“我来认识好吃的”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在这一系列教育活动中,幼儿认识了常见食品的名称,能够说出“好丽友”“可比克”“奥利奥”等诸多品牌的名称,并且渗透到了生活中,比如,有的家长反映,孩子到了超市,会叫出“好吃点”等一些品牌的名字,而且有选择的挑选这些知名品牌的食品。还有一次,我在吃一个派的时候,穆庆杰小朋友看到后对张昊宸小朋友说:“昨天你没来,我们认识了张老师吃的派,叫熊猫派派”。通过我们的观察和家长的反映,能够明显感受到我们班幼儿品牌意识的增强。其次,我们在认识品牌名称的活动中,比较注意培养幼儿的主动性,让幼儿充分观察食品包装材料,幼儿能够发现颜色,图案等与食品味道的关系,在无形中,幼儿的观察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我们在观察食品包装材料的时候,幼儿探索发现了QS食品质量安全认证标志,我们利用这一线索,生成了活动《有用的标志》,把图标人物化,借助它儿童般生动的语言向幼儿详细介绍了这一标志,使幼儿意识到带有这种标志的食品才可以放心食用。既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也提高了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二)、了解零食分类常识,培养幼儿合理摄取零食的习惯。
常见到一些孩子整顿饭不想吃,总爱吃零食,有的家长过分娇惯孩子,一切由着孩子的性子来,孩子要吃什么,就买什么,走着也吃,站着也吃,久而久之,养成了吃零食的习惯。 还有一些家庭饮食没有规律,吃饭时间或早或晚,不能养成定时定量的习惯,有时做饭晚了又怕孩子饿着,就给孩子吃饼干、糕点之类零食,了解到这些后,我班又开展了以“零食知多少”为主题的教育教学活动,学习了将幼儿常吃的零食分为膨化食品,糖果,饮料,饼干糕点四大类。并且对每一类食品都进行单独的认识,这一系列活动结束后,幼儿不仅可以将我们常食用的零食进行归类,同时可以说出无节制食用零食的危害,比如,有的幼儿回家后告诉妈妈,不要再买棒棒糖了,常吃棒棒糖小朋友的牙齿就会生病。还有的幼儿不再缠着爸爸妈妈无休止的要薯片虾条了。
(三)、运用各种媒介,帮助幼儿深刻理解不良饮食习惯的危害。
在活动中我充分考虑小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运用故事,儿歌等多种教育模式,结合动画,录像等多种教育媒体资源,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发现自身的不良饮食习惯。故事《长不高的姐姐》,生动有趣,贴近幼儿生活,使幼儿意识到自身存在的这些爱吃零食,不爱洗手,挑食厌食等不良习惯,孩子们在一日活动中,常常会互相监督,以故事中的主人公来警示自己。同时我们还把搜集一些正确的,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的录像,给幼儿播放,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榜样。有了这些教育媒介的参与,幼儿告别了枯燥的说教性教育,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对照自己,不断提高。
(四)、调动家庭教育要素,家园合作,维护教育的一致性。
由于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的建立与不良行为习惯的改变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不仅需要教师的长期培养和训练,还需要具有一定健康知识的家长的密切合作。首先,通过家园联系栏的,一方面向家长宣传一些营养方面和饮食行为习惯方面的知识。如:《家长如何解决孩子“吃饭”问题》《不良进餐气氛的表现》《幼儿饮食健康指导》等;另一方面,调动家长收集有关饮食健康知识,充实“知识共享”栏目等等,让家长了解膳食中各种营养素对幼儿生长发育的作用和影响,了解平衡膳食的重要意义,了解不良饮食行为习惯对幼儿一生的影响,使他们主动与教师配合,督促、训练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取得家园联手,共同教育的目的。其次,通过家长会,开展对家长的培训,端正家长的态度,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饮食习惯观念,懂得良好饮食习惯包括,饮食要有规律,不挑食,不偏食,不随便吃零食,不暴饮暴食,注意饮食卫生。使得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得到家长的支持,达到教育目标的一致性。
关键词: 青少年运动员 营养知识 饮食行为
影响青少年运动员营养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是否拥有一个可靠的营养学知识基础。合理的膳食营养是青少年维持健康和促进生长发育的基础,对从事运动训练的个体则更为重要。许多研究资料表明,运动员膳食存在不合理因素对运动员的健康和运动能力的提高是十分不利的,他们承受运动压力的时间恰恰与他们迅速生长的时间段相重合。因此青少年运动员的营养问题是一个特殊的问题。不少青少年运动员还模仿他们心目中的偶像,不仅效仿他们的训练计划、技术动作,还效仿他们的饮食习惯,这将导致不良影响。运动员膳食结构不仅要求科学的营养配餐,还要求运动员有一定的营养知识和良好的饮食习惯。因此,为了解青少年运动员对营养知识的认识和饮食习惯的现状,为开展营养知识宣传教育提供依据,本研究以浦东新区青少年运动员为对象,进行营养知识、饮食习惯及营养认知的调查研究。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上海浦东新区第1、2少体校运动员,共302人(男性134人,女性168人);年龄在11-1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4.12岁;运动项目有田径、武术、射击、击剑、划船、游泳等。
1.2研究方法
本实验对上海浦东新区400名青少年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收回350份,有效问卷共302份。问卷的名称是“运动营养知识、饮食习惯的调查问卷”。问卷包含三部分内容:一是运动员基本情况,二是营养知识,三是饮食习惯。
1.3数据分析
用SPSS11.0进行分析处理,频数分析。
2.结果和分析
2.1营养知识来源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从学生的回答来看,39.1%的学生主要通过电视和报纸获得营养知识;27.8%的学生主要是从父母那里获得;21.9%的学生主要通过其他方式来获得;回答从教练那里获得的人数仅占11.3%。没上过营养课的少体校运动员有275人,占91.1%。
2.2营养认知的调查分析
对浦东新区少体校运动员营养认知情况调查结果如表1:
可见有很多学生认为营养对身体健康很重要,但却不知道营养对运动训练是否重要。
2.3学生饮食习惯调查分析
对浦东少体校运动员饮食习惯调查结果见表2:
由表2可见青少年运动员早餐基本能够保证,吃零食、偏食、挑食现象较为严重。
2.4对学生营养知识调查分析
对浦东青少年营养知识的调查见表3:
从表3我们可知,他们对营养素方面知识的了解情况很差,其中学生对VA、VC、以及钙的缺乏症的回答正确率很高,可能与学生营养知识的来源有关,而对于运动期应该补充的能源物质这样的问题回答的正确率很低。
3.讨论
营养知识的来源是运动员掌握营养知识正确、全面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正确的营养知识结构是调整运动员健康饮食的基础。因此对于青少年运动员来说营养知识的来源是影响其营养摄取、饮食习惯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次调查得出91.1%的运动员没有上过营养课或相关讲座,学生的营养知识主要来自媒体。浦东新区少体校的运动员其中一部分是住宿生,因此他们的营养知识来源应该更倾向于学校,但事实上他们的营养知识主要是来自媒体,来自教练的最少。而来自媒体的知识不能够系统化、全面化,容易把青少年运动员带入误区。近年,美国对青少年运动员的一项研究发现,超过1/3的运动员额外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超过2/3的运动员认为这些补充可提高他们的运动成绩[1]。尽管在营养文献中已经形成这种补充无助于运动能力的共识,但他们却依然坚持这种做法[2]。因此改善教育和指导膳食对澄清这些问题是必要的。
本次研究发现青少年运动员还存在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40.1%的受试者经常吃零食,64.9%的受试者有偏食和挑食的不良饮食习惯。分析原因有以下几个:首先,青少年运动员正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并要每天进行大量的运动训练,肌体对营养供给的要求较高,因此他们总是要吃零食来补充,因此零食的补充能否达到目的就成了一个重要问题;其次,这些青少年运动员都住校或中饭在校吃,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使他们手中的零花钱变多起来;再次,家长对他们的溺爱与疏于引导和学校缺乏教育等都导致了学生的不良饮食习惯。因此家长、教师需要共同努力,学生家长、老师、学校的餐饮人员和校医需要进行营养知识普及,从而对学生进行营养知识教育,帮助学生解释清楚不良饮食习惯的危害,让学生用所掌握的知识引导自己的行为,彻底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营养知识匮乏,90.4%的学生答不出六个营养素中的任意三种,学生对电视媒体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回答的正确率较高,对运动与营养的问题回答的正确率较低。市场上的食品层出不穷,广告也越发注意营养知识的体现,这也是导致人们进入营养误区的原因之一。
根据健康教育“K-A-B”(Knowledge-Attitude-Behavior)模型理论[3],人们要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得以知识和态度为基础。调查发现,虽然这些青少年运动员的营养知识欠缺,并存在不良的饮食习惯,但其接受营养知识的态度较好,说明对其开展营养教育是非常必要、紧迫、切实可行的。因为随青少年运动员文化程度的增加、参加比赛经验的增多,他们了解的营养知识也有所增加,故在制定营养教育计划时要根据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的运动项目进行区别对待。应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媒体、课堂讲授、教练员及营养师等途径对青少年运动员进行营养宣传教育,使其掌握基本的营养知识,并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最后达到行为转变,从而改善营养状况的目的。
4.结论和建议
4.1结论
4.1.1青少年运动员存在不良饮食习惯,他们肯定营养的重要性,并愿意为健康和运动成绩改变饮食习惯和学习营养知识。
4.1.2青少年运动员营养知识匮乏,但对媒体宣传较多的营养知识掌握好一些。
4.1.3青少年营养知识来源主要源自电视、报纸等媒体和父母,来自学校的较少,因而导致他们对运动训练的营养补充问题掌握不好。
4.2建议
4.2.1应该在学校相关课程中把日常饮食中应注意的事项引入课堂,逐渐完善学生对营养的知识结构,从而有助于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为健康饮食打下基础。
4.2.2营养知识教育,应该不仅对学生,而且也要重视教师、教练和学校餐饮人员等。
4.2.3教练员应该把一些营养知识贯穿在每天的训练中,提醒运动员要加强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的营养补充,并告诉他们正确的营养补充方法。
4.2.4条件好的学校应该增加营养教练。
参考文献:
[1]Sobal,J&Marquart,L.M.Vitamin/mineral supplement use among high school athletes.Adolescent 1994,29:835-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