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秋节作文结尾

中秋节作文结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秋节作文结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秋节作文结尾

中秋节作文结尾范文第1篇

 

区级相关部门、各街镇:

根据市委办公厅、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城乡困难群众节日送温暖长效机制的意见》(**委办发〔2010〕42号)文件精神,现将做好2011年“国庆中秋”节日走访慰问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慰问时间

2011年9月1日至10月10日。

二、慰问对象

1、区属城乡低保对象、重点优抚对象、城镇“三孤人员”、农村五保对象、受灾困难群众、空巢老人、百岁老人。(由区民政局负责);

2、贫困党员(由区委组织部负责);

3、生活困难的老干部(由区老干局负责);

4、企业困难职工、劳动模范(由区总工会负责);

5、下岗失业人员(由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负责);

6、留守儿童、困难家庭学生(由区教委负责);

7、贫困妇女(由区妇联负责)。

三、组织形式

本次慰问活动由区委办、区政府办负责统筹,区民政局具体牵头实施。以全区各街镇为平台和依托,分为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慰问:区领导走访慰问;区级各牵头部门统一慰问;各街镇、经济板块、非牵头的区级部门、社会有关帮扶单位分别慰问。

四、慰问标准

根据市规定每个节按不低于20元/每人(户)慰问金的发放标准,我区此次慰问按50元/每人(户)发放,原则上以实物发放为主。

五、经费来源

按各部门经费渠道解决。

六、工作要求

(一)区级各部门、各街镇要按照统筹安排、分级负责的原则,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有序推进。尤其是主要领导同志要亲自部署,分管领导要具体实施,明确责任,狠抓落实。要采取领导带队、分片包干方式,组织机关干部深入村(社)、学校、企业和困难群众家中,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向困难群众送去过节物品和中秋节爱心月饼,确保困难群众度过欢乐祥和的节日。

(二)区级各部门和各经济板块都要组织对本部门本系统困难职工、对口援助地区(单位)的困难群众进行走访慰问。各街镇要对辖区内的困难群体进行认真摸底,合理安排。区内各级部门要把慰问活动和“三进三同”活动结合起来,同时开展好中秋节期间对“穷亲”的慰问。各街镇、各部门、各经济板块之间要加强协作,紧密配合,既要确保慰问对象全覆盖、无遗漏,也要保证慰问不交叉重复、发送无矛盾。

(三)此次慰问工作要与创先争优活动和“唱读讲传”活动结合起来,宣传部门要认真做好宣传报道工作,精心选排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丰富节日文化生活,营造关心困难群众、促进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要在节日期间组织社区、村、居民小区、村民院落开展丰富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要把节日文化、传统礼仪、民风习俗等融入“唱读讲传”活动中,吸引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确保各企业困难职工、农民工友和生产一线职工要吃上月饼,确保学校困难家庭学生、农村留守儿童、社区特困居民吃上月饼,真正感受到节日喜庆与欢乐。

(四)区级各部门、各街镇要认真做好统计上报工作, 10月12日(星期三)12:00前将15类困难群众慰问活动开展情况报送到区民政局救灾救济科(联系人:xxx,联系电话:12345678)。

妥否,请批示。

 

附件:1. 2011年**区区级领导走访慰问活动安排表

2. 2011年慰问活动开展情况统计表

 

中秋节作文结尾范文第2篇

一、立体的语言――修辞运用升格,让平淡瞬间闪光

写文章力求用词准确、生动、形象,善用修辞,定会让习作文采斐然,丰满立体,能将阅卷老师带入一个诗与画相融合的美妙境界,诗意荡漾,情韵无穷。

升格示例:修改考场作文《属于我的精彩》片段练习。

升格前:我努力弹奏好每一个音符,用心演奏出旋律的无限美妙和精彩。

升格后:悠扬的音符在我周围浮动,犹如一条上下流淌的律带。十指翻飞,前前后后地触碰黑白键。修长的手指好像带有魔力似的。略抬指尖,便从钢琴里吸出了难忘的和弦。我看着这一个个小精灵扑闪着晶莹洁白的翅膀,流光闪烁间,竟美得令人窒息。

二、诗化的语言――心理描写升格,让内心涌起波澜

心理活动能够把人物刃淖钜秘的角落、最真实的生命状态显示出来,能唤起读者强烈的审美期待和审美体验。习作中充分关注人物的心理状态,并把它们细致入微地揭示出来,就会对人物的塑造和文章主题的表达发挥重要作用。

升格示例:修改考场作文《那一次,我流泪了》片段练习。

升格前:我的泪在打转,看着父亲的背影,心里涌起一阵心酸。

升格后:泪在眼眶里打转,想起父亲曾经的模样,不免有些黯然。我真的让父亲太过操心了,以至于银白色悄悄爬上他的头发都蓦然不知。我总是那么孩子气,而父亲也总是纵容着我。想到这儿,泪不自觉地流了下来。我独自蹲在地上,两眼凝视着远方。泪顺着脸颊流到嘴边,涩涩的,任它打湿我的脸颊。一阵酸楚涌上心头,或雨,或泪,模糊了我的视线……

三、厚重的语言――借鉴模仿升格,让名家引领提升

文质兼美的经典美文,名师大家的遣词造句,是激发写作灵感的源头活水,是提高语言表现力的标杆。对经典诗句的巧妙化用,既是作者情动于中的抒写,又令人心扉颤动。

升格示例:修改考场作文《我眼中的风景》片段练习。

升格前: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大片稻田,成片成片的,微风拂过,翻起金色的波浪。汽车在往前行驶,我猛地发现有两个老人正在忙着收割,脸上露出丰收的喜悦。

升格后:突然,眼前一亮,隔着一条小河有一大片稻田,稻子还未成熟,成片成片的,稻田旁的土路上栽着一排排常青树,绿油油的煞是好看。树木把稻田分成好几块,十分整齐,映入眼帘的是金黄的颜色,突然想到“麦浪”一词,或许是偶然得到,也许是经过几番细细斟酌的,这个词,用来形容麦子确实是最合适的了。

四、灵动的语言――细节描写升格,化腐朽为神奇

“于细微处见真情”,从最小处、最细微的地方入手,描绘其情景,挖掘其内涵,透露其真情,捕捉其细处,这样的文章才有血有肉,把情感推向。

升格示例:考场作文《那一天,我真高兴》片段练习。

升格前:中秋节晚会上,我和同学们一起“揉捏”起面团,亲手制作了一个个精致的冰皮月饼。而且是群英荟萃,令人大饱眼福和口福。

升格后:我先在小球上蘸了一些粉末,然后将光滑的一面朝上,将模具盖在小球上。最后用力地按了下去,当推出来时,居然就是一个精致花纹的冰皮月饼了。再看看同学们做的,可谓“五花八门”,无奇不有,完全可以开一个“月饼博物馆”了。小乐的月饼笑得“咧开了嘴”,“口水”一直在往外流;小青的“皮薄肉多”,一口咬下去,全是豆沙。最奇特的要属小阳的了:奇形怪状,有“包子”,有“春卷”,有“馒头”,可以来一个“月饼群英会”了。

五、哲理的语言――议论抒情升格,化浅显为浓重

记叙文中,尤其在文章的结尾处,灵活、简洁、适当地运用好抒情、议论,有利于渲染气氛,凸显主题,使感情升华,打动阅卷老师,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

升格示例:修改考场作文《享受快节奏里的慢生活》结尾。

升格前:慢生活,来自于人不同的心态。

升格后:慢,其实是每个人心态的悠闲。学会用从容的心情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即使再快的节奏,也能享受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惬意。

六、独特的语言――景物烘托升格,化直白为隽永

适当的景物融入会让文章显得绮丽,增强形象感和画面感,同时能烘托人物心理、性格,暗示主旨,增强作品的美感。

升格示例:修改学生习作《难忘那一幕》。

升格前:“咯咯咯……”妹妹笑着,笑得拍起了手,多么让人难忘的一幕!

升格后:“咯咯咯……”妹妹笑着,笑得拍起了手,笑得身子颤抖,两个酒窝也越陷越深。

秋风又牵走了一片树叶,它静静地在空中飘荡、旋转,然后无声地落下……树上就这样渐渐稀零起来。唉,我轻叹一声,那一幕却怎么都无法忘却。

七、时尚的语言――创新表达升格,化粗糙为精致

纵观近年来的中考满分作文大多是创新之作,那就要求语言也必须创新。郑板桥说:“不拘古法,不执几见,唯在活而已”。只有善于思考,善于发现,善于创新,才能“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未能言”,真正做到同中有新、新中有异、独一无二。

如写“乐观”――“上帝关上了你的一扇门,必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远不如“要是火柴在你的衣袋里燃起来,那你应该高兴,而且感谢上苍:幸亏你的衣袋不是火药库。要是你的手指头扎了一根刺,那你应当高兴:挺好,幸亏这根刺不是扎在眼睛里!要是你的一颗牙痛起来,那你就应当高兴:幸亏不是满口的牙痛起来”(契诃夫)更有深意。

中秋节作文结尾范文第3篇

《新课标》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我们农村有美丽而神奇的大自然,有丰富的人文底蕴,也有都市的现代气息。这为农村的小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作文素材。我们为何不发挥、利用这一资源,帮助学生寻找到作文的活水之源,进而达到作文育人这一目的呢?因此,我们应大力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飞出单一、封闭的课堂,接触自然、社会,在广阔的天地中学语文,用语文。因此,我利用农村的语文教育资源,在作文教学中尝试地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

1、体验自然风光,畅谈家乡之美

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占据丰富的表象是作文的前提,作文的兴趣在具体形象面前、具体的情境之中也更易激发。农村的小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如画的大自然就是他们的摇篮。让同学们拥抱大自然,看绿树红花,听百虫啾啾,吸新鲜空气,享拂面清风;春之绿、冬之雪,夏之泳,秋之游。同学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玩耍,让学生深深地体验到大自然之美!

当学生心盈自然之美时,我只要稍作点拨,如问:玩得高兴吗?美吗?你喜欢吗?说说好吗?学生跃跃欲试,争相畅叙心中之美。因为这不是冥思苦想地作文,而是在叙述享美之乐,学生思维特别活跃,有感而发,描述心中美丽的家乡,同时也陶冶了情操。

2、体验先辈精神,叙述崇敬之情

先辈们的事迹与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精神是我们语文教育的一笔宝贵的资源。他们展示出一幅幅昂扬奋发、坚贞不屈的精神画卷。这些既是作文的好素材,也是德育的好教材。我让学生去采访了解烈士事迹的老人,拜访目睹英雄事迹的前辈;参观烈士陵园;查阅资料等活动,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种种感人的精神,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继而产生了强烈的倾吐欲。此时,进行习作练习,学生的语言慷慨激昂,字里行间都充满了感情,多数同学还联系自己做了真诚的反思,这与以前空洞的口号式习作截然相反!--习作的过程再次升华了同学们的感情,净化了同学的心灵。

3、体验家乡富饶,倾诉自豪之情

对于一般动植物的认识,城市里的小学生大多数是通过图片资料获得相关的知识,缺乏感性的认识,而习作干瘪,很难体现出真情实感。这方面农村的小学生却恰恰相反。

生活在农村里的小学生可以闻到稻花的幽幽清香,摘到雪白的棉花,可以看到蚕豆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可以目睹蚕儿入眠、蜕皮、吐丝结茧,也可以捉到活蹦乱跳的鱼儿。使同学们深深觉得:生在鱼米之乡的幸福,从而激发了为家乡自豪的情感,让学生满怀着为家乡的富饶而自豪的激情去写作文,这样,作文就水到渠成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了。

4、体验家乡飞速发展,抒发振奋之情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农村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令我们每个生活在农村的人不断地惊喜,更无比的振奋!--这又是作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极好素材!我带着孩子参观养殖专业户、经济农作物种植专业户、成片的小麦玉米绿带等,并通过采访了解家乡的过去,在过去与现在的巨大落差中感受今天的飞速发展。接着,在班上开展讨论会,让学生说说"家乡的变化":有的从自己家里的生活变化谈起,有的从门前路的更新说起……同学们还情不自禁地张开了想象的翅膀,带着一颗颗童心飞向未来……学生太兴奋了,这时提出作文的要求,就会促使学生把这种振奋之情流于笔端。同时,也教育了学生要热爱家乡,促使他们从小树立起把农村建设得更繁荣富饶的理想。

5、体验乡情亲情,赞扬纯朴民风

城市里因种种因素,还较多地存在着"对门老死不相往来"现象,但农村却广为流传着:"邻里好,赛金宝"这句话--农村人特别重视邻里之间、乡亲之间的感情联系,其间蕴含着纯朴的民风。和睦相处之情,尊老爱幼之德,勤俭节约之风等等,这些方面生动的事例层出不穷,活生生地就发生在同学们的身边。农村那一年一度的春节、一家团圆的中秋节、飘着粽子香的端午节……男婚女嫁,移风易俗等等,无不带给同学们许多欢乐。这些都是同学们喜闻乐道的,抓住节日的契机,或借助一定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到其中浓浓的乡情亲情和劳动人民的朴实情怀,而不由自主地赞之于笔端。

6、体验农活艰辛,说劳动之苦甜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的作文教学地点不仅是教室,也可以在室外进行,甚至可以走出校门,走进农村的大自然中进行!"农活"就是我们农村特有的教育资源。在家学做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在校于"班级责任田"大显身手。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苦与甜,劳动的体验是刻骨铭心地,有了这刻骨铭心的体验,学生就会更加珍惜粮食,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当然,在这刻骨铭心的体验中同学们的习作不再"干瘪",而变得很"饱满"!让习作的过程成为学生生命历程中一段段真实的生活。

中秋节作文结尾范文第4篇

【升格之前】

她让我忆起

江林娟

一个星期过得可真快,星期五的最后一节课铃声刚响,同学们便飞似的跑出教室,奔向家里。而我,却不想回家,因为每次回家,都会听见继母的唠叨。

还记得中秋节的前一天,继母把家里仅有的三百元钱放在我的大衣柜里。这天,继母想拿钱买东西,在我大衣柜里翻,见只有二百元钱了。于是就大嚷:“那一百元钱呢?”

“我不知道。”我急忙澄清。可是这根本无济于事。

继母拿起身边的扫帚,两眼一瞪,大声向我喊道:“钱在你柜里,你没拿谁还会拿呢?你是不是拿走放到你二娘家了,让你二娘给你存起来了?”

听到继母对我的冤枉之词,我不争气的眼泪瞬时流了下来。正在这时,爷爷走过来,他看我很伤心,就对继母说:“你再去找找,是不是放别的地方了?你也不想想,一百不是小数目,小娟那么老实,她可能拿吗?”

继母气鼓鼓地扔下扫帚,到里屋去找了。这时我很伤心难过,泪水一股脑地从眼中,不,是从我心里流出。

这个星期我回到家,却与往常不一样了。继母的凶恶变成了慈祥。继母看我回来了,急忙出来帮我拎书包,边走边说:“一定很累吧,快回屋歇歇。”

“不累。”我应和着。

我进了屋,继母从食品袋里拿出两个橘子给我吃。我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继母今天怎么了?和往常一点也不一样。给我的感觉好像一股暖流在心底流淌。

是她的慈祥让我忆起她的凶恶,是她让我忆起许许多多,她――我的继母。

升格建议:

本文所写,有继母对自己的虐待,也有对自己的慈祥,但却未能体现出主题来,到底是抨击继母还是赞扬继母?使读者看了不得而知。建议修改时着重将主题突出。如果是以颂扬为主,可以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先写从心理上难以接受她做自己的母亲,用生活中的小细节(如生活习惯的不统一、意见不统一等)来体现对她的厌恶。接着就可以详写继母的为人了,无论对女儿还是对待身边的人,都表现出她的善良、勤劳,爱女儿,让人看了自然就会生发一种敬爱之情。

【升格作文】

记忆中有了牵挂

江林娟

一个星期过得可真快。星期五最后一节课的下课铃声刚响,同学们就飞奔出去,准备回家。而我却呆呆地坐在那里。说实话,我真的不愿回家,更不愿看后母的脸。

我十岁那年,就没了母亲,是病魔夺走了妈妈的生命。我哭,我喊,我揪着父亲蓬乱的头发要妈妈,可是,我依旧喊不回妈妈。也许由于我太小,爸爸不能照顾我。无论我多么的不情愿,在我十三岁那年,爸爸领回了我现在的这个后妈。

于是,我的生活中多了一个陌生人的影子。而这个影子,竟然在代替妈妈的位置。我把这份不情愿化为了一种恼怒:我从不喊她妈妈,从不正眼看她,从不帮她干活。有一次,她竟然还怀疑我偷拿了家中的一百元钱――我无法接受她。

可是,我不回家,又能去哪里呢?我不情愿地向家挪去。

“娟,你回来了?”

一进院,就听到她的招呼声。我头也没抬,径直向我的屋子走去。

“娟,你看这是什么!”她拎着一袋橘子,要递给我。我没接,虽然我爱吃,但我宁愿忍着咽口水,也不愿接纳她。她将橘子放在了我的屋里。

“你吃吧,我这就做饭去,给我姑娘包饺子吃。”她依旧笑眯眯的。

于是,我听到了剁菜声,和面声,擀饺子皮声。

“娟回来了吗?”奶奶来看我了。

“回来了。”她在外屋答应着,“一周给她包一次饺子,也不知这孩子领情不。”我知道她对我的不领情一直很难过。管她呢。

“娟,”奶奶进了我的屋,“瞧这衣服弄得这么脏,每周你妈给你洗一大堆,也不知道个干净。”

“我也没求她给我洗。”我又开始耍蛮了。“娟,不是奶奶说你。这么大了,也应懂点人情了。你爸长期不在家,你妈进了咱家门之后,真是又当爹又当妈地伺候你。为了你,她都不打算给我生孙子了。”奶奶转过身抹了抹眼泪。哦,我只感觉自己浑身一激灵。我忽然可怜起她来。

每周面对我这张冰冷的脸,每次为我拆洗被褥,每次为我买高档服装,每次为我编织毛衣,每次做我最爱吃的食物……这么多的每一次我竟然总是在忽视。而她,本身就有关节炎,家里的活全包,却从来没让我帮一点忙――我都对她做了些什么呀?

我眼望窗外,泪水不知不觉已溢满了眼眶。

“娟,吃饭了!”她在喊我,声音并不清脆,而这喊声,包含了多少的心酸委屈与长久的等待啊!

“哎,我来了。”我知道我的声音从来没有这样温柔过。

这顿饭,我吃得最香甜。劳碌的她更加忙碌了,问我明天想吃什么,穿哪套衣服,买多少书,需多少钱,凡所能操的心都操到了。她乐了,发自内心地乐了。我竟也乐意享受这种幸福了。

又要上学了,我却有些恋恋不舍。临走前,她塞给我一百元钱。“想吃啥就买点啥。”我家并不富裕,这钱是她捡蘑菇、替人侍弄庄稼挣来的,来之不易。我难以抗拒她的热情。把钱拿在手里,感受着她的体温,那股暖流足以让我潸然泪下。

从此,在我心里多了一份牵挂,那是女儿对妈妈的牵挂。

升格点评:

和前文相比,升格文塑造了一个慈祥的继母形象。作者紧紧地围绕着亲情主题,叙述了一个家庭生活故事,将两代人的情感冲突置于矛盾之中,有力地揭示了所要表达的主题。通观全文,亮点有三:1.用一个恰当的标题出色地表现了中心,而且具有浓浓深情。2.对比手法的运用凸现了主题,先是下学不愿意回,现在是上学也不愿意走。前者是因为对继母情感上难以接受,后者是为继母的亲情所感动。3.综合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以及侧面描写,有力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质,让读者感受到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亲情之美。

作文手把手

“大嘴”妈妈

郑艳萍

“平平,快去看看你爸,啥时候了还不回来?”

看,妈妈又开始用她的“嘴功”了。唉,她这“嘴功”一发,谁也得听从。我只能打着手电,去找爸爸。(开门见山,点出了妈妈的特点,开篇点题。)

夜好静,黑夜吞噬着周围的一切。只有我这微弱的手电筒光在黑夜中晃动。我有些害怕,不自觉地拔脚往回走,但耳边突然响起妈妈的话“什么事都不要怕,要坚持走下去。”我倒退的脚步停了下来,又继续向前走,所有的恐惧都被回忆所替代。(初写妈妈的教育,要“我”学会自立。)

妈妈的嘴很大,嘴唇很薄,所以家里人都叫她“大嘴”妈妈(交代了名称的由来)。妈妈的嘴功可以算是天下独一无二的!(过渡自然。)

最让我难忘的是妈妈那段光荣的历史。

那是一年夏天,村里的一户人家从富到穷,渐渐地,生活状况还不如一般人家;原因是其儿子在外赌博,把家里的钱输光了。直到现在,他们的儿子也没回来,只剩下他的父母在家整日悲伤。妈妈知道他们的情况后,连忙赶去,却不是去安慰他们,反而训斥他们说:“你们呀!每天在家里打麻将,儿子做错什么你们都不在乎,这不是‘上梁不正下梁歪’吗?”这时,他们家的电话铃响了,老头去接电话。没想到竟是他儿子打来的,支吾了半天却什么也没说。他老伴早已泪流满面。“大嘴”妈妈一下把电话从老头手里抢过来,冲着电话就是一通“狂啸”,接着停了一会儿,那只拿着电话的手才慢慢放下。不知什么事让她的“杀气”一下子消失了。(动作神态的改变,使人生疑,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

回到家,经不住好奇心的驱使,我和爸爸共同“逼供”,“大嘴”妈妈终于“招”了。原来那天“大嘴”妈妈在电话里训斥完后,老头儿子说自己因赌博被抓,现在在警察局,并嘱咐“大嘴”妈妈不要告诉他的老爹老妈。“大嘴”妈妈听后惊讶之余觉得也对,这事就瞒了下来。“大嘴”妈妈不想让我也那样,所以此后对我要求特别严。那时,我才发现“大嘴”妈妈不是“大嘴”,而是一个让人佩服的“巧嘴”妈妈。(一切都已明白,大嘴妈妈对“我”严厉的良苦用心可见一斑。)

不知不觉已来到了爸爸在的地方,我高兴地走进去。爸爸很奇怪,这么黑的天,我一个人竟没有吓得尿裤子。我偷偷地笑,谁也不会知道为什么,只有我自己知道。

我的“大嘴”妈妈,倘使我的性格中多了些许的泼辣,倘使我拥有了那一点点的善良,倘使我走了正确的人生路,我知道,这都是你给我的最珍贵的礼物。“大嘴”妈妈,我爱你!(结尾点题,同时直抒胸臆,表达对妈妈的敬重,热爱之情。)

总评:

本文是以“琐忆”为话题,以“亲情”为主题来展开记叙的。抓住了妈妈“大嘴”的特点,描绘了妈妈的语言、动作、神态,逼真地再现了一位泼辣、热情、善良、坚持正义的女性形象。在物质发达的今天,人情淡漠,明哲保身已成了人们的至理名言。“大嘴”妈妈之所以值得赞赏,是因为她超脱了现实中的污秽,张扬了人性的优点,让人既佩服,又替她担心。虽是如此,作者仍以妈妈为豪,学了她的泼辣、善良、热情、正直。本文写人物,述亲情,脱离了烦琐的细心照顾,用大气的文笔谱写了一曲赞歌。

精评一条龙

忆起那杯热茶

王建

五爷爷留着花白的长胡须,常常穿着一件蓝色的外套,这么多年,生活的负荷早已将他的脊梁压弯了。

五爷爷很勤劳,他那双粗糙的大手整日不停地在劳作着,洗衣、做饭、刷碗等,日常家务他全包了。

儿时的我经常会在晚饭后,去五爷爷那里听他讲故事,每天去都会看到他端着一杯热茶,坐在竹椅里,听着收音机,偶尔抽上一袋烟,仰望天空发呆,似乎将这一天的疲劳都在这一刻的宁静中释放。这时我便会爬到他的腿上,去拔他胡子,疼得他“嗷嗷”叫;如果我再用小手去揉他疼得不行的下巴,他便会高兴得笑起来。

没过多久,五爷爷最大的一个孙子结婚了。他很高兴,可他的孙媳却不高兴,每天挑剔五爷爷,这里不好,那里不对,总在挑拨五爷爷与他孙子的关系。

这天,我吃过午饭兴冲冲来到五爷爷家,看到他那恶狠的孙媳正拿着棍子在看五爷爷扫院子,原来五爷爷将家中的一个花瓶打碎了,正在挨罚。年事已高的五爷爷,驼着背拿着扫帚的手青筋暴露,颤抖的身子在极力支撑着,神情木然。我真是看不过,但又无能为力。

后来,我进了中学,五爷爷更老了。

天冷了,大人们便坐在炕上议论五爷爷,说五爷爷从小就苦,四岁没了爹,六岁就拾破烂养活全家。二十岁好不容易成了家,结果五年之后老伴留下三个儿子悄然去世了。此后,五爷爷又当爹又当妈拉扯着儿子们。儿子相继长大,小儿子还读了大学。没想到大儿子年纪轻轻就去世了,大儿媳后来改嫁了,五爷又将这个孙子养大成人,娶了妻,盖了房,自己不知不觉也老了,可是还不省心,可怜啊可怜!我的心中常常揣着一种不安。

那天放学回家,家里无人,桌上放着一杯泡好的热茶,五爷爷的那台小收音机也到我家来了。我的心猛地一颤,直觉告诉我,五爷爷走了。

我跑到五爷爷的屋中,只有那把椅子还孤独地留在那里,他的孙媳在使劲地打扫灰尘。

后来我才知道,考上大学有了工作的小儿子接走了他的老父亲,并且生活得很不错。我的心释然了,不仅仅是因为五爷爷。

窗外的老榆树叶子绿了又黄,但五爷爷的那杯热茶依然在我的手心里握着――那是无法更改的,无法忘怀的亲情啊!

同窗视点:

王刚同学:本文写的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五爷爷,没有亲情却胜似亲情。选材脱离了俗套。

柳佳淅同学:亲情的体现是相互的依赖与牵挂。小时候的拔胡子要好于给五爷爷倒茶。

白羽同学:结尾的抒情点了题,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