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等待中的爱情

等待中的爱情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等待中的爱情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等待中的爱情

等待中的爱情范文第1篇

百年后,花开了……

阳光下,

花儿肆意的盛开;

云朵中,

蝴蝶自由的恋爱;

人间,

是否真情还在?

每个女孩,

曾是无泪的天使,

牵着朋友的手,

走在青春街头。

爱情让她们坠落凡间,

泪水,

让那羽翼再没有了力量,

花儿,

在黑夜中凋零。

男孩,

守护在天使身边,

在黑夜中出现,

只为给她保护,

爱情让他身心俱疲。

感情,

没有人能明白,

只是这条路走的太累了,

花儿也倦了。

等待中的爱情范文第2篇

文章标题:汇美舍植物之乡―花草系列新品推介活动策划书

汇美舍植物之乡―花草系列新品推介活动策划书

主办单位:***文化艺术服务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汇美舍

媒体支持:

一、市场分析及建议

二、推广策略

三、活动主题

四、媒体宣传

五、SP促销活动的实施设想

六、公关促销活动的实施设想 方案A

七、公关促销活动的实施设想 方案B

八、活动创意构想

九、费用预算

正文:

一、市场分析及建议

1、产品、市场分析

(1)汇美舍花草系列新品产品特质

a)品质天然,蕴含植物精华(薰衣草、玫瑰)

b)季节对应性

c)全方位护理

(2)烟台市场品牌林立,竞争激烈

产品知名度扩顾客认知度有待提高

2、对策

提升品牌影响力,挖掘潜在市场,抢占市场份额

二、推广策略

1、活动目标

进行全方位品牌推广活动,推介新品

2、宣传定位:

树立新产品,品质天然,纯洁高贵,浪漫迷人的形象

三、活动主题:

梦想中的浪漫花季,等待中的甜美爱情

四、媒体宣传:

1、电视 2、报纸 3、杂志 4、电台广播 5、网站 6、其它媒体

户外媒体先行

大众媒体跟进

其它媒体配合

五、SP促销活动的实施设想(与公关促销活动相互配合,共同进行)

1、活动主题:梦想中的浪漫花季,等待中的甜美爱情

2、活动区域:烟威地区促销的重点及次重点地区

3、活动时间:2005年4月—5月

4、活动内容:各专柜及专卖店的现场集中促销活动

5、可行性分析:集中进行促销活动,可以制造销售热点,吸引目标消费者的强烈关注,通过直接的促销手段,推介新品,达成可观的销售业绩。

时间:可以选择新产品上市,节假日等时间举行。

方式:a、优惠价销售,免费试用,现场示范,顾客抽奖活动

b、派送小包装或试用装产品

6、费用预算

六、公关促销活动的实施设想 方案A

1、活动主题:梦想中的浪漫花季,等待中的甜美爱情————“我要做你的五月新娘”

2、活动区域:烟威地区

3、活动时间:2005年4月——5月1日截止

4、活动内容:通过媒体活动消息,凡在活动时间登记的新人都可持结婚证及本人身份证明到专卖店及专柜领取“薰衣草新娘礼包”(限前100名)或“玫瑰新娘礼包”一份,并参加活动结束后的抽奖活动(SP促销活动的顾客购买产品达到一定额度可同时参加抽奖活动)

5、奖励方式:优胜者可以获得方案a:一次浪漫之旅 方案b:旅游地往返机票两张 方案c:免费婚纱摄影

6、可行性分析:通过本次活动,可以制造社会及舆论关注焦点,利用“五月新娘”与春季新品的季节对应性,以及五月婚庆的有利时机,打开市场的突破口,树立品牌形象,提高市场对新产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7、费用预算

七、公关促销活动的实施设想 方案B

1、活动主题:“花之物语”――汇美舍新品形象及产品的推介会

2、活动区域:汇美舍重点地区或旗舰店

3、活动时间:2005年5月期间(新品上市或节假日)

4、活动内容:选择两名形象气质与薰衣草紫色、浪漫、幽雅及玫瑰粉红、甜美、动人的特质相吻合的模特,拍摄多辑新产品形象照片。

利用各专卖店及专柜POP、海报、宣传单页、车体广告等载体,新形象照片进行前期宣传推广。

利用报纸、电台、网络、电视等其他软性广告扩大产品新形象的宣传力度。

5、可行性分析:举办一场“花之物语”――汇美舍新品形象及产品的推介会,综合各种媒介宣传手段,为新品打造充满魅力及特质的新形象,可以在短期内扩大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品牌形象。

6、费用预算

八、新产品形象创意构想

文案:

九、费用预算

汇美舍植物之乡―――花草系列新品推介活动策划书

主办单位:星光大陆文化艺术服务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汇美舍

媒体支持:

一、市场分析及建议

二、推广策略

三、活动主题

四、媒体宣传

五 、SP促销活动的实施设想

六、公关促销活动的实施设想 方案A

七、公关促销活动的实施设想 方案B

八、活动创意构想

九、费用预算

正文:

一、市场分析及建议

1、产品、市场分析

(1)汇美舍花草系列新品产品特质

a)品质天然,蕴含植物精华(薰衣草、玫瑰)

b)季节对应性

c)全方位护理

(2)烟台市场品牌林立,竞争激烈

产品知名度扩顾客认知度有待提高

2、对策

提升品牌影响力,挖掘潜在市场,抢占市场份额

二、推广策略

1、活动目标

进行全方位品牌推广活动,推介新品

2、宣传定位:

树立新产品,品质天然,纯洁高贵,浪漫迷人的形象

三、活动主题:

梦想中的浪漫花季,等待中的甜美爱情

四、媒体宣传:

1、电视 2、报纸 3、杂志 4、电台广播 5、网站 6、其它媒体

户外媒体先行

大众媒体跟进

其它媒体配合

五、SP促销活动的实施设想(与公关促销活动相互配合,共同进行)

1、活动主题:梦想中的浪漫花季,等待中的甜美爱情

2、活动区域:烟威地区促销的重点及次重点地区

3、活动时间:2005年4月—5月

4、活动内容:各专柜及专卖店的现场集中促销活动

5、可行性分析:集中进行促销活动,可以制造销售热点,吸引目标消费者的强烈关注,通过直接的促销手段,推介新品,达成可观的销售业绩。

时间:可以选择新产品上市,节假日等时间举行。

方式:a、优惠价销售,免费试用,现场示范,顾客抽奖活动

b、派送小包装或试用装产品

6、费用预算

六、公关促销活动的实施设想 方案A

1、活动主题:梦想中的浪漫花季,等待中的甜美爱情————“我要做你的五月新娘”

2、活动区域:烟威地区

3、活动时间:2005年4月——5月1日截止

4、活动内容:通过媒体活动消息,凡在活动时间登记的新人都可持结婚证及本人身份证明到专卖店及专柜领取“薰衣草新娘礼包”(限前100名)或“玫瑰新娘礼包”一份,并参加活动结束后的抽奖活动(SP促销活动的顾客购买产品达到一定额度可同时参加抽奖活动)

5、奖励方式:优胜者可以获得方案a:一次浪漫之旅 方案b:旅游地往返机票两张 方案c:免费婚纱摄影

6、可行性分析:通过本次活动,可以制造社会及舆论关注焦点,利用“五月新娘”与春季新品的季节对应性,以及五月婚庆的有利时机,打开市场的突破口,树立品牌形象,提高市场对新产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7、费用预算

七、公关促销活动的实施设想 方案B

1、活动主题:“花之物语”――汇美舍新品形象及产品的推介会

2、活动区域:汇美舍重点地区或旗舰店

3、活动时间:2005年5月期间(新品上市或节假日)

4、活动内容:选择两名形象气质与薰衣草紫色、浪漫、幽雅及玫瑰粉红、甜美、动人的特质相吻合的模特,拍摄多辑新产品形象照片。

利用各专卖店及专柜POP、海报、宣传单页、车体广告等载体,新形象照片进行前期宣传推广。

利用报纸、电台、网络、电视等其他软性广告扩大产品新形象的宣传力度。

5、可行性分析:举办一场“花之物语”――汇美舍新品形象及产品的推介会,综合各种媒介宣传手段,为新品打造充满魅力及特质的新形象,可以在短期内扩大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品牌形象。

6、费用预算

八、新产品形象创意构想

文案:

等待中的爱情范文第3篇

巷子的尽头,有棵树,新绿正招摇着,一半在前,一半在后,以至无法完全看透每片叶子的情怀。清晨阳光把树的剪影印上低头弯腰的背,那是树荫中清扫着的身影,沉默又专注,一下一下来回舞动,不多时身后就是一条长长清清的路。路上行人,在脚下或是在手中,各自轻快地忙碌着,即使静止不动的人也是微笑着的,笑容有点莫名,就像焕发了新绿的枝叶招摇却挑不出什么。

安然于明媚的阳光中,虽然还没等来第一场雨的滋润,但是春花绿柳已经蘸着颜料画出了季节该有的色彩,天地不再是呆板的一层天,一层地,一层萧条。泥土的鲜味钻入胸腔,怯怯的探出的四月的眼眸,寻觅着浅浅淡淡幽香,躲不开,逃不掉的一笺心思,就这么裹着本以为早已凝固的梦想时时想飞。此时,不能说清,不可露尽,懵懂中显现一丝淡然,一份宁静,一种风情是最妙不可言的事情了。

小巷悠长,这可不是戴望舒笔下的雨巷,没有恍若隔世的迷离,更没有那丁香的姑娘。只有往来的风揉动着脸,敞开了怀,紧一阵,缓一阵,想留下某种印记,某种念想。很想穿越时空,在一场璀璨花事的情节里,偶遇一个丁香的姑娘,也感受一次心悸的幽怨、凄冷,哪怕,犹如飞蛾扑火般的壮烈,和凄美。可爱情明确坦言,那不过是美妙无比的诗,至少眼前这条悠长的小巷里还没走过那样一位撑着油纸伞的姑娘。

四月,驱赶着日子,那曾经一朵又一朵的凋零,忧伤、在如今温暖的抚慰里消散。城市,不再是病态的苍白,不管你喜欢不喜欢,燃烧的季节依然火热,提着蹁跹的裙裾,旋转在空空的巷子中。饱满的情感不用刻意拍下春绿,也能深深体会到季节浓郁的舞姿。只是,悬垂的柳枝承接着红尘多少无形的压力,这要等雨来彻底清洗一次才能得知,就怕,等雨等待久了就变成了眼巴巴的奢望。

等待中的爱情范文第4篇

关键词:素昧平生的友人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上帝 爱情 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I3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09)06

世界文学史上,俄罗斯作家伊凡•蒲宁的短篇小说《素昧平生的友人》(1923)(以下简称《友人》)与奥地利作家斯苔芬•茨威格的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1922)(以下简称《来信》)有着相似的爱情悲剧:女子深情地倾心于男子,却始终得不到对方有效的回应。然而,两位女子在爱情的结局上却大相径庭,前者怀着与对方在另一个世界里相见的希望与之永别,后者却在死亡面前与对方绝望地永别。希望与绝望之间,见证着两者的信仰问题,上帝抑或爱情?甚或其它?这也折射出两位作者精神世界的价值取向有所区别。

《友人》由一个女子写给一位未曾谋面过的名作家十六封长短不一的没有署名的信组成。在信中女子袒露了自己阅读作家的作品后与作家产生精神上的共鸣,期盼与作者通信交流,却得不到任何只字片言。在无望地等待中,她在最后一封信中表示“永别”。《来信》是一个对爱情忠贞不二的痴情少女的绝笔信。这位少女十三岁时就喜欢上了邻居青年作家R,作家对她始终不存丁点印象。直到他俩的孩子得病夭折,她自己也身患重病即将辞世,才写下这封没有具名的长信。

在单恋的感情中,两位女子不仅都采用了书信体的表达方式,并且在感情的发展过程中也有着惊人的相似表现。两位女子在未认识对方前,皆在梦中梦到过自己的心上人。在爱情的等待中,两人同样的痛苦与无望。虽然两位在单恋中受尽了等待的折磨,但是两人却不约而同地表示,不但不责怪、怨恨对方毫无回应,反而对对方充满了感激之情。

一个是有儿有女的已婚妇女,一个是未婚的年轻女子,在爱上名作家之前,自身的生活状况是孤寂、压抑的,心理的情感需求是缺失的。《友人》中,女子生活的自然环境让人压抑,就是在精神上,也是孤寂的,既无男友,也无女友,与亲属极少通信,甚至对家庭和子女,也不把他们当成自己全部的生活。而《来信》中,在作家R出现前,这个十三岁的小女孩与寒酸的母亲过着清苦的生活,承受着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窘迫、孤寂。根据精神分析家雅克•拉康的镜像理论,作家是女人的“他者”,是她的“镜像”。所以,当《友人》中的女子阅读了作家的新作后,感觉两人在世界上所共有一个灵魂,迫切想与对方交流,一场精神之单恋不可避免;而《来信》中的那个还未正式登场的作家R,对这个生命还没开始的小女孩产生了难以想像的迷人的吸引力,此后,她执拗地沉迷在单相思的苦恋中,苦心经营着她那毫无回报的爱。

据上所述,两位女子的爱情发展中的表现是类似的――等待、痛苦、感激,爱情发生前的自身状态是相似的――精神上的孤寂、压抑,爱情的性质也是同样的――单方面的思恋与爱慕,然而,她们各自的感情结局却大相径庭。由于这个“他者”的“镜像”是如此的可望而不可及,《友人》中的女子在一个多月的苦苦等待没有回应后,不再写信给对方,结束了这场单方的爱情。而《来信》的小女孩,十三岁时爱上作家R之后,多年来,她的爱情有增无减。直到孩子死后,自己也濒临死亡,她才将这段单方的充满激情的苦恋写信告诉了对方,而对方对此一无所知。

为什么两份感情的轨迹是相似的,而最后的着落点却大相径庭呢?

《友人》中的女子届时享有一份安稳的婚姻生活,丈夫有着不低的社会地位,也没有对丈夫流露过一丝不满,她的感情世界并非完全真空。生活与感情的阅历,使她没有丧失最后的理智,在一个多月的痛苦单相思后,不但没有产生与对方非见面不可的念头,而且最后选择了放开。《来信》中,小女孩爱上作家R时,年仅十三岁,一无所知,毫无阅历,毫无思想准备。或许可以说,这个小女孩从爱上作家R的那一刻起,就决定了她未来的命运结局。

这个解释不够充分。因为在关乎爱情悲剧的文学作品中,不免有已婚有子的女子为了爱情,抛夫别子,忍受世俗的舆论与压力,甚至不惜自己的生命,来成全自己的爱情。那么,这其中核心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先来细细比较一下两篇小说的最后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

“再过十五年、二十年后,在这个世界上大概既没有您也没有我了。让我们在另一个世界上相会吧!谁能肯定没有另一个世界呢?要知道我们甚至对自己的想象力所创造出来的梦也并不了解。那种想像力,或者更确切地说,我们称之为我们的那种想象力、我们的那种臆想、我们的那种幻觉,果真是我们的吗?当我们竭力去同某一个灵魂结合时,就像我竭力想同您的灵魂结合,是出于我们自己的意志吗?(着重号为笔者所加,以下同)

永别了。或者不,毕竟是再见。”――《友人》①

“照我说的去做吧,亲爱的,就像别人一年一度为一个亲爱的死者做一台弥撒一样。可我已经不相信天主,不要人家给我做弥撒,我只相信你,我只爱你,只愿在你身上继续活下去……,……我爱你……永别了……”――《来信》②

在前一段文字中,女子怀有一种希望,希望在另一个世界里与自己爱慕的人的灵魂结合。这个可能性,至少在这个女子看来,是存在的。“于是,两种世界形态在他面前出现了:现存的世界与超验的世界,用基督教的语言说,就是现世的世界与上帝的世界。”她最后选择的“永别”只是“再见”的代名词。这份希望使得她之前等待过程中绝望的色彩减轻了不少,毕竟,“此世的绝望成为彼岸的希望的摇篮。”③

而在后一段文字中,女子流露出来的是一种深深的绝望,她不相信天主,不相信另一个世界的存在,不相信这个世界有此岸与彼岸之分。她的世界只是一重世界。她只愿意相信自己的爱情,但这份爱情是单恋,是根本无望的,如此,女子将之前十几年来等待对方有效回应的绝望再一次推向了极致。

由此可以看出,虽然两位女子在所遭遇的爱情面前没有太大的不同,但是她们内心的生活价值观完全不同,前者坚信另一个世界的存在,信仰上帝,而后者却将一生的赌注全押在爱慕的男子身上,将爱情当成唯一信仰。

因此,在遭遇同等性质的爱情面前,《友人》中的女子在等待对方回信的过程中虽然痛不欲生,但是她还是怀着美好的希望。“不管我如何再三再四地叫自己相信不会有信来,我没有什么可等待的,可我还是在等待:谁能担保一定不会来信呢?唉,要是我能确切知道您决不会来信,该有多好!倒也可以死了这条心!然而,不,不,我还是指望情况不致坏到这个地步。我怀着希望,我要等待。”④这位女子心中信仰上帝,只有上帝才知道一定来信或一定不会来信,因为“上帝是区分善恶的价值根据。”“在现世恶中承负恶而又不被恶吞噬的希望,来自上帝在现世恶中受苦的爱。”⑤所以,女子有理由怀着希望等待来信。

而《来信》中的女子,一次又一次地接近作家R,希望对方能认出自己,仅仅是认出自己,并非奢望对方爱上自己,却一次又一次地失望。尤其是她的孩子去世后,她已是彻底的绝望。这个将爱情当成唯一信仰的女子,忽视了身边无数宜人的风景。在亲情和爱情之间,她只陶醉于爱情,忽视了宝贵的亲情。又在众多可能性的爱情中,她只选择了对作家R的爱情,不仅年轻时拒绝了其它年轻人的追求,甚至有了孩子后,也放弃过稳定富有的婚姻生活。当最后的希望――孩子死后,她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孤苦伶仃。这个女子同样是怀有希望的,希望随着时间的流逝,作家R能注意到她,会认出她,爱上她。她的希望是在未来,但这个未来存在现世中。这种希望其实就等于绝望。“以为凡高等动物,都从幼到壮到老到死地过去,希望在将来,老的、旧的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无异于说‘希望’的原则是生物性原则。希望的根据基于自然生命法则,生命的自然代谢就是历史的价值尺度,恰是启蒙诉求的价值根据。希望的意义就在生命的自然更进,这是一种什么了不起的思想?”⑥

现世是无望的,“自然世界的存在对人来说是陌生、冷漠、甚至是敌对的,那些自古被人们尊为神圣的东西,对人来说同样是陌生、冷漠、甚至敌对的――因为它们显得是对生而受苦的人的惩罚。这种双重陌生、双重异在的思想引出这样的生存感觉:活着,但却被判了莫名的罪,人在任何地方都无法澄清自己存在的感觉。”⑦所以,真正的希望存在于神义的世界。因为相信另一个世界,《友人》中的女子是在现世的绝望中心怀神的希望;因为不信天主,《来信》中的女子是在现世虚妄的希望中走向绝望。两者皆是必然。

文学创作是作家精神世界的投射。这两篇貌似类同,实则有着本质区别的作品恰恰反映了两位作家价值观的不同。

蒲宁和茨威格同时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同样对人类的堕落痛心不已,都有着很长时间的国外流浪经历,并都客死他乡。蒲宁虽出身贵族,却在非贵族的环境中成长,早期外部环境就很不稳定的经历,使他遁入了内心世界。他质疑理性,并坚信上帝才能解开世间的谜团。而茨威格作为西方的犹太人,成长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没有给他造成任何精神上的压抑感和屈辱感,也没有任何犹太文化和宗教的限制,使他和众多的西方犹太人一样,感到他们所处的天地是一个富有希望和光明的天地,对生活、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因此,他渴求的安宁、太平,很大程度上是寄托在外部世界的。⑧当外在环境突然动荡不安时,他的内心也随之焦灼不安,却又找不到安宁的坚强依靠,也无法做到转向完全信仰上帝以求心灵的庇护。他作品中的很多主人公也不是虔诚的上帝信徒,不是通过向上帝忏悔而是通过其它方式来获取内心的安宁。内心的躁动不平可能是茨威格有大量的兴趣探究各式各样的心理世界(尤其是激情似的爱情)的原因之一,然而,文学创作却抚慰不了这位敏感作家内心的不安,对外部世界怀有的希望总是虚妄,而内心世界的希望又无从建立。二战期间,他在绝命书中写道:“在我自己的语言所通行的世界对我说来业已沦亡和我精神上的故乡欧洲业已自我毁灭之后,我再也没有地方可以从头开始重建我的生活了。……而我的力量在无家可归的漫长流浪岁月中业已消耗殆尽。”⑨茨威格怀着与《来信》中的女子类似绝望的心情,走向死亡。“某些诗人出于对自杀和杀人现象的不忍之心,对人类的信念产生了普遍的怀疑,普遍的怀疑反过来逼死了这些诗人。”⑩茨威格最后的自杀似乎也诠释了他对信仰上帝的怀疑。

心中信仰上帝,才不会彻底地放弃希望。蒲宁和笔下《友人》的女子,在绝望中仍怀有希望,才使得《友人》比《来信》仅从标题上看就显得更加温情。这也是蒲宁能在艰苦的环境中以八十三岁的高龄辞世、而茨威格在他国受到很高待遇的情况下仍选择自杀方式结束生命的原因之一吧。

注释:

①④【俄】伊凡•蒲宁、戴骢主编.蒲宁文集.合肥:安微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第128页. 第124页.

②【奥】茨威格、张书玉译.永不安宁的心.北京:华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34页.

等待中的爱情范文第5篇

“你还是那么自恋 每天给自己道晚安”

说这句话的时候 朋友躺在床上 一脸无奈的看着我

我不知道如何接话 只好将目光从她身上移开

环顾四周

浅黄色的墙壁 淡淡的温暖 白色蕾丝窗帘 小女人的甜蜜 橘色灯光 慵懒的倦意

温暖的女人 没有空隙给自己道晚安

那么

我不温暖吗

有一部温暖的电视剧《似水年华》

在时隔七年之后的九月

凌晨三点 我的城市睡去 我却依然清醒

我躺在床上 抱着如花 跟着时间的节奏 慢慢的看着这部我曾经最爱的电视剧

乌镇的时光像是静止的 如同那条安静的小河 默默流动 不着痕迹

陌生的人相遇 分开再重逢 相爱的人错过再离开 等待的人充满希望再失望 怀春的少女换上红装

以为一切静止的时光

在文和英仅有的三次梦境般相遇中

在图书馆长一生安静等待中

在默默蔓延的爱情中

悄然划过

他们说 离开是因为成长

或许吧

或许文开始明白 他要对默默纯粹的彻底的爱情负责

可我更愿意相信 文只是认为 英不会像默默那般永远守在他身边 他看不到未来 没有勇气抛下握在手中的爱情 而去追寻梦境般的爱情

女人对于现实与梦境之间的犹豫不决 让男人原本坚信会在一起的信念 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一封又一封无法寄出的信件中逐渐瓦解

女人在矛盾纠结后 终于敢为爱付出一切并且踏出那一步的时候 却早已错过男人最爱她的时候

没有对错可言

我不否认他们的相爱 也不否认最后的成长

只是

这场恋爱 不过是人生因为不确定 因为怕受伤害 因为不敢轻易冒险的常态

七年

七年前 我不明白相爱的人为何要分开

七年后 我懂得 有时候 分开是必然

我没有太多的伤感 所有的心情跟着剧情 如同时间那般平静

我想到多年前听过这样一句话

我爱你的时候 你没有醒来

你醒来的时候 我已离开

女人为了等待一个男人 她会幻想穿什么衣服搭配什么鞋 带他去什么地方欣赏风景 吃美味 路过大街很自然的留意酒店 为要不要留下来 陪他过夜拿不定主意 她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的重复着这样的幻想 仿佛他已到来 在心里和她已经上演一场又一场甜蜜场景

男人一次又一次的推迟时间 最后 很肯定的告诉女人 他来不了了 因为 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女人的美梦顷刻打碎 那些自己用心累积起来的幻想一一瓦解

最寂寞的事 不过良辰美景虚设 这一晚的华衣美服 要给谁看

再后来 男人来了 他说他很累 可还是抽出仅有的时间来到她身边

女人没有自己想象中那般惊喜 也没有男人想象中那般感动

当思念到达极限 却得不到回应 换来的就只是寂寞

相关期刊更多

青春男女生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长江出版集团大家报刊社

幼儿教育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浙江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