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论雷峰塔的倒掉

论雷峰塔的倒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论雷峰塔的倒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论雷峰塔的倒掉范文第1篇

雷峰塔在海内外享有颇高的知名度。在数以千计的中国古塔中,它是与西安大雁塔、苏州虎丘塔比肩的有着丰厚历史文化内涵且欣赏魅力超乎寻常的名塔之一。

从建筑学上讲,它是中国造塔工艺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开创了中国古塔木结构楼阁式八面塔的新品类,对中国古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风景审美上讲,它是西湖山水空间南部轮廓线的制高点,是西湖风景名胜自然与人文完美和谐结合的点睛之笔。

从民俗文化意义上讲,《白蛇传》的广泛流传,与这座七级浮屠绾结起密不可分的联系,它又成了西湖女性化风度并充盈着爱情故事神秘、浪漫意味的形象载体。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雷峰塔已不是一座普通的佛塔,它是承载神奇传说、千年历史的文化见证。

雷峰新塔于2002年10月25日举行了盛大的落成典礼,从此圆了杭人之梦,国人之梦,我心之梦。

世纪梦寻,梦圆今朝啊!

去年金秋十月,好友约我同去杭州。两先生各有重任在肩,各行其道,我则纯粹优游山水,放逐身心。常言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幸得这次免费的“天堂之旅”,何乐而不为?

其实,令我兴奋的真正原因,并不完全是神迷“三吴都会”的楼台亭榭、山色湖光,而是要亲眼目睹那座倒塌了80年的如今再造的雷峰塔,就是那座法海和尚将美丽的白娘子压在塔底的雷峰塔,那座鲁迅先生为之动容为之愤懑并且写出“两论”的雷峰塔!

那日天气晴朗,我们从芜湖两站广场搭乘豪华大巴,顺芜宣高速公路径奔皖南腹地而去。优雅的车厢里弥漫着轻柔的乐曲,是一首曾经流行的老歌《真的好想你》,那声音甜甜的、嗲嗲的,甚是撩人思绪。临窗望去,广德至安吉一路丘陵逶迤,斑驳着五彩缤纷的景致,真是树树皆秋色,山山红叶飞。巴士在油滑的路面上急驰,3小时行程,杭城在望了。

而今上“天堂”的路好便捷唷!

我从心底发出一阵莫名的感慨,蓦然想起那位唐朝诗人香山居士白居易,不知他出任杭州刺使时是骑马、坐轿抑或乘船,费了多少时日?又想起宋朝诗人坡,他被神宗皇帝贬为杭州通判时是怎样的心情?尽管古今暌违,思接千载,我还是想对两诗人说几句宽心话:文章千古事,仕途一时荣。历经时光的过滤,后人或许尚能记得几句你们留下的诗词和那造福子民、长卧西湖的“白堤”、“苏堤”,谁还孬哄哄惦记那劳什子官衔呢?心中正泛起一阵窃笑,大巴已泊定在杭州近郊的一个汽车站,立刻有两位俊朗的先生乐呵呵地迎上来,于是我换乘一辆黑色奥迪驶入市区。

真的很走运,翌日,天气格外晴朗,晨雾尚未散尽,远望水天一色,山影朦胧,湖畔市声如潮,游人如织,我在曲院风荷处登上快艇,急驰在浩淼的西湖上,经刘庄,过苏堤,由小瀛洲直驶西湖南岸的夕照山坞埠。

夕照山又叫南山、雷峰山,山高只有海拔48米,是南屏山余脉北伸、濒西湖南岸勃然隆起的一座小山。此刻,我脚下正踩着千年风化的夕照山,眼前秋水长空,一片苍翠,林柯掩映间隐隐地透出孤峰染紫、塔影横空的佛塔,启功书写的“雷峰塔”3个蓝底金字在夕阳中熠熠生辉。

金风送爽,湖水涵碧。登临塔顶,凭窗远望,八面来风,西湖美景,尽收眼底。近处可看南屏晚钟、花港观鱼、三潭映月、柳浪闻莺;隔湖较远的可见曲院风荷、平湖秋月和断桥残雪,与夕照山遥遥相望的有双峰插云;极目远眺,便是虎跑泉、六和塔、灵隐寺和飞来峰了。

去年此刻,丹桂飘香,秋色宜人,雷峰新塔矗立起来了。巍巍塔身,依偎着蓝天;靓丽塔影,倒映于碧水,与人们阔别近80年的“雷峰夕照”回到了西湖十景的行列。今年此刻,有幸沿着岁月的长河,与我的同胞一起审视这座充满人间关怀的传奇古塔经历的风雨变迁,一起品味这处独领的名胜古迹留给后世的启迪,一起从巍巍古塔的历史文化蕴含中,重温那些烟消云散般逝去的喜怒哀乐,重拾那些为红尘中人所寄予梦想与情思的浪漫故事和离奇传说。

新塔内每层都装饰了诸如佛经故事、民间神话的壁画,我饶有兴致地观赏了断桥艳遇,游湖借伞、盗仙草、水漫金山、扣金钵、奉旨拜塔等工艺美术作品,真切体悟到《白蛇传》与雷峰塔的不解之缘。

在雷峰塔的地宫里,我看到了保存完好的旧塔遗址、《华严经》石刻、纯银阿育王塔、鎏金龙莲底座佛像、砖藏经卷、塔藏古钱币等一大批精美珍贵的文物,无怪乎2001年3月对遗址和地宫发掘的消息轰动了全世界。其实早在20世纪20年代雷峰塔残躯坍塌后经卷真形初露时即已震惊了海内外。

行走在雷峰塔的周遭,我心潮难平。在封建统治者看来,“白蛇”是代表反叛意识的“妖孽”、“精怪”,理应被“永镇”在塔下不得翻身;而“雷峰塔”是皇权的象征,理应法力无边,威力无穷。它镇定了纲常,稳定了社会,锁定了人心,“永镇”二字便透露出3个“定”字的玄机。然而在老百姓心目中,“白娘子”是美丽善良仗义多情的“蛇仙”,雷峰塔却是监禁无辜生灵的囚笼。法海可以用“雷峰塔倒,西湖水干”的咒语来“宣判”白蛇的永劫不复,老百姓和鲁迅们却巴不得雷峰塔早早地荡然无存。殊不知雷峰塔本身何罪之有呢?错就错在此塔在白蛇传说中被封建势力附会成镇压良善无辜的"法物",完全悖离了民俗的心理和愿望。由此观之,鲁迅“希望雷峰塔倒掉”和“新的雷峰塔也会再造”便在情理之中了。

论雷峰塔的倒掉范文第2篇

一、“生活聊法”

就是将日常生活中或眼前发生的故事作为“聊”资。因为这些事在学生头脑中印象还很清晰,甚至是学生兴奋、关注的中心,以此来作为课堂“闲聊”的话题,自然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让学生易于理解、乐于接受。

特级教师钱梦龙在讲鲁迅先生的杂文《论雷峰塔的倒掉》时,先与学生闲聊杭州人民最近正在建议重修雷峰塔,他问学生:“你们说说看,如果鲁迅先生还健在,他是反对呢,还是赞成?因为现在修雷峰塔象征我们在社会主义生活条件下,对历史文物的保护。”教师进一步启发道:“非表明什么象征意义不可吗?”学生顿时领悟,一学生说:“鲁迅先生在文章里把雷峰塔作为封建势力的象征不过是借题发挥,现在重建,与鲁迅先生的文章毫不相干。至于鲁迅本人赞成还是反对,我们回答不了,这只有他本人知道。”这样,学生在“闲聊”中理解了文章“借题发挥”的特点,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情境聊法”

就是根据课堂教学中的特定场景来“聊”。课堂教学的特定场景是指学生的知识背景、听课情绪、课堂气氛、课堂教学的内容与目标等,一般情况下,不需要什么“闲聊”,可直接入正题。但是,在特定的情境中,就需要借助“闲聊”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和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有时学生的注意力还在刚刚发生的事情上(如某一学科的测试刚刚结束,学校的大型活动刚举行完毕等),就应该谈论与刚发生的事有关的话题,而不应紧接着上课。有时学生情绪比较紧张,需要闲聊几句来放松、调节一下课堂气氛。

如大型的观摩课,学生很紧张。为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这位教师与学生一同聊起导演与角色的事来。他问了学生很轻松的一些问题:“我们这像是在做什么?”“演戏。”“我是什么?”“导演。”“同学们呢?”“主角。”“今天我能与优秀的演员们一起工作,感到很高兴,希望大家好好配合。”学生沉闷的空气一扫而光。这种“闲聊”切合了情境,自然有趣。

三、“联系聊法”

就是使“闲聊”的话题与课堂教学的内容聊系起来。这种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一种是相似的联系。观摩与看戏相似,教师与导演的作用相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作用与演员相似,一部戏要靠演员去表演,一堂课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既不牵强,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另一种是相关的联系。如:一个教师在讲解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时,由介绍某人的相貌而转到说明的关键。他在课前“闲聊”:“你们放学回到家里,如果家长问起,给你们上课的是哪位教师?是什么模样?假如有学生这样回答:我的老师他有两只眼睛,眼睛上有眉毛,眼睛下是鼻子和嘴,头的两侧各有一只耳朵……”教师的话还没有说完,学生已发出阵阵笑声,学生纷纷举手发言:“他说的全是废话。”“他没有抓住人物的重要特征来说。”教师通过“闲聊”让同学们明白了说明事物一定要抓住事物的重要特征的道理。

四、“对比聊法”

就是用把两类事物作类比的方法,完成由此及彼的理解升华。通过新旧事物的对比,能加强新旧知识、事物之间的联系,温旧而知新;或是通过生活中某一同类事物的比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如一位教师在讲授完《最后一课》时,让学生猜测、讨论一个问题:“我和韩麦尔先生一样,教的都是自己祖国的语言,你们猜猜看,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老师的心情是骄傲和自豪的,因为我们祖国的语言是美丽的。”“老师认为教我们祖国的语言是神圣的。”老师接着说:“汉语是世界上最美丽、最古老的语言。韩麦尔先生对他的学生说掌握他们祖国的语言(法语)是做亡国奴的人打开监狱之门的钥匙。那么你们掌握了我们祖国语言的钥匙,去做什么呢?”

“去打开知识的宝库。”

论雷峰塔的倒掉范文第3篇

即根据教学目的和重点通盘考虑,主要的有难度的综合性问题与细节性的局部问题相结合,使课堂提问主次分明、先后有序,提的一些问题前后贯通,相互配合,以利于推进思考问题,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一个坡度。如果说一堂课是一首乐曲,那么大问题就是整个乐章中的基调,而小问题则是乐章中的每个细小的音符,音符为基调而设置。如教学《赤壁之战》,为了让学生逐步理解周瑜用大火大败曹操80万大军的经过和原因,设计大问题为“周瑜是怎样按黄盖的计策打败曹军的?”小问题:“A、曹操为何把兵船锁在一起?B、周瑜和黄盖为何想火攻?C、为什么黄盖能接近曹营?D、火船是怎样冲进曹营的?E、火攻的结果如何?”通过一大五小六个问题,学生对赤壁之战的经过和原因就了解得清清楚楚了。

二、新知识与旧知识结合

孔子要求“温故而知新”;夸美纽斯形象地比喻不巩固教学就像“把水泼到一个筛子里”一样;乌申斯基则认为复习是“学习之母”。语文教学过程中,综合新旧知识提问,是经常用的方法。顺序上层层推进,由彼及此,由已知到未知,逐渐引向疑惑之处,用点拨、诱导或必要的暗示,引起学生的回顾和联想,激起他们积极的思维活动,从而把所“惑”和他们原有的见闻、体验、感受、认知等贯通起来,最后水到渠成,问题迎刃而解。例如教学《论雷峰塔的倒掉》,问:“据报道,杭州市决定筹款重建雷峰塔,如果鲁迅健在,他听到这样的消息会不会高兴呢?”通过这个问题,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即借题发挥),另一方面明白现在重建是四化建设、旅游的需要。

三、重点与难点结合

重点处即文本的特色之处、文本的精髓体现之处,抓住重点提问能使学生立即产生兴趣,快速进入课文,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揣摩,把握文章的中心。学生对事物感到新颖而又无知时,最能诱发好奇内驱力,激起求知、探究等学习意愿,所以,课堂提问的内容不宜过浅或过深。一般的,可设置悬念,寓难于趣味中,解除学生的畏难心理。

四、无疑与有疑结合

美国心理学家古德曼认为:“阅读乃是心理语言学的猜测游戏。”在阅读上,学生因为知识水平、生活经历、文字理解等方面的因素,对文章某些内容或词句难以感知和理解,这时,教师要抓住疑处发问,帮助学生释疑,否则,这些疑点有可能变成死点。对于不疑处,在课堂教学中也有提问的必要。因为,不疑处常常隐藏着疑难的问题,抓住不疑处提问,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向课外知识迁移、拓展。对于不疑处问题的设计要巧问精思,易中生趣。

五、提问与讨论相结合

论雷峰塔的倒掉范文第4篇

一、连锁阅读

连锁阅读是指围绕某一知识点阅读相关的文章,通过这些文章的相互补充,以求对这一知识点全面而深刻地把握。刘勰《文心雕龙》说:"握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只有多阅读,多思维,随着知识的不断丰富,我们的阅读能力才会提高。

我们要了解鲁迅先生杂文的特点,在学习了《论雷峰塔的倒掉》《"友邦惊诧"论》后,可以选择阅读鲁迅杂文,以获得感性的认识;阅读有关鲁迅杂文的评论性文章,以求理性的认识。这样感性和理性的结合,知识得到了融会贯通,"鲁迅杂文的特点"也能较好地掌握了。

二、类比阅读

同一景物,在不同作家笔下,却传递出不同的情感;为表现同一主题的小说,故事情节却可以完全不同;同一类人物在不同作家笔下显示出不同的典型性格。阅读时,如能就此展开丰富的联想,进而在联想的基础上进行类比,品味其表现手法的多样性和作品的高低优劣,这样就能使学习的效果得到加深和拓展,进入新的创造性的境界。

我们知道了《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边塞雪景的奇寒,就可以联想到《沁园春·雪》北国雪景的壮美,《济南的冬天》雪景的秀丽,《夜走灵官峡》风雪的疯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雪地捕鸟的欢快。同是反封建反科举的小说,《孔乙己》屡试不第,因偷书被打折了脚,全文深沉悲凉;《范进中举》中落泊书生范进虽及第却喜极发疯,全文幽默辛辣。同是老师,蔡芸芝的温柔美丽,寿镜吾的博学严厉,沙莉文的善良才干,韩麦尔的爱国情感,藤野的毫无民族偏见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参看阅读

文学作品以文字为载体的,读者在阅读时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影视作品经过导演的艺术加工、演员的形体演出,将平铺直叙的文字转化为动感艺术,配以鲜明的色彩,动人的音响,给人以直观的感受,因此,我们在欣赏文学作品的时候,可以参看相关的文学影视作品,从不同层面对作品理解。试看下面三段:

〖甲〗只见灯明,前番那个唱曲儿的养娘玉兰,引着两个小的,把灯照见夫人被搠死的地下,方才叫得一声:"苦也!"武松握着朴刀,向玉兰心窝里搠着。两小的亦被武松搠死,一朴刀一个结果了。(文学名著《水浒传》)

〖乙〗武松杀了蒋门神、张都监等人,回身撞见玉兰;玉兰苦求武松将她带走,武松不允,玉兰悲痛绝望,跳楼自尽;武松回身急奔,伸手去接,无奈半臂之差,玉兰香消玉陨,武松悲痛不已。(山东电视台系列剧《水浒·武松》)

〖丙〗武松杀了蒋门神、张都监等人,回身撞见玉兰;武松一把扯过,口骂"",玉兰求饶,武松一刀下去,鲜血喷出,玉兰身亡。(中央台连续剧《水浒传》)

〖甲〗〖乙〗〖丙〗三段对玉兰之死的处理有何不同,侧面反映也武松的不同形象。〖甲〗〖丙〗两段武松完全是一个杀人狂,〖乙〗段的武松则显得有情有义。

四、比较阅读

论雷峰塔的倒掉范文第5篇

提到鲁迅的我们能想起来的小说大概是《狂人日记》《阿Q正传》,提到杂文那立刻能想起来的大概是《纪念刘和珍君》《论雷峰塔的倒掉》《再论雷峰塔的倒掉》等。我个人因为喜欢鲁迅的文字,所以读过相当一大部分鲁迅的杂文,并且坚持着看完了《阿Q正传》,但实在提不起看《狂人日记》的兴趣。我接触过的绝大部分人是不可能去读课文之外的鲁迅的文章的。那些文章趣味性真的不好,纯从文字优美的角度看也许《野草》有一点,别的则多是犀利的议论文,并不十分好看,非要读我相信更多的人可能会喜欢沈从文、梁实秋等。但很有意思的是在那个年代鲁迅其实是流行的,《呐喊》这书在作者生前被印刷了22次。没有这种流行度其实也支撑不起鲁迅先生在那个年代那么大的影响力。

那什么人会喜欢鲁迅先生的文字呢?综合各种状况我们可以讲是对社会状态不满意并并关心社会状态的人。如果一个人每天只是不停的打麻将,抽大烟,苟活度日,那他为什么看鲁迅的文章!所以我们至少可以说那个年代是有很大一拨人关心社会的整体状态,并力求改变的。所以那是一个革命的年代,只有在革命的年代,鲁迅的文字才可能成为流行。这个时代的跨度其实非常的长,至少横跨了鲁迅先生的一生。

如果我们可以从鲁迅的流行反过来印证那是一个革命的年代,那我们一样可以从今天各种流行的东西上面透视出这个时代的人心士气。这其实与古代人治政时所谓的观民风而知得失是一个思路。

从互联网思维到网红经济

大概一年多以前很热的互联网思维现在很少人提起了,这大概与小米这个标杆企业变的有点不太景气有关。在与华为的对战中,小米似乎越来越处于劣势。2016年人们开始追逐一些更新的东西,比如网红。所以又有很多人开发一种叫网红经济的东西。

这实在是互联网发达之后带来的一种新现象,每年、每月、每时每刻人们都在追逐一些新的热点。从互联网思维到微商再到网红经济,与此伴随而来的是新词的短命周期。

这是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一种真正有价值的东西绝不应该一年前还万众瞩目,过街天桥边上的社会人士也在探讨,一年后却变的寂寂无声,谁都不把它放在心上。

我们可以把书上的,互联网上的东西分做:信息、知识和思想三个层次。Oculus了Rift是信息;归纳很多相关信息后发现Oculus对内容进行补贴是在尝试打造封闭的一体化的生态体系这是一种知识;再进一步挖掘虚拟现实对现实的可能冲击,综合多个维度判断他会成为一种通用计算平台,并像互联网一样改变人们的生活则近似于一种思想。这里面信息随时更新,知识则随形势变化而更新,真的有价值的思想则横亘千年,比如说到现在人们还会读道德经。

各种新词换来换去唯一能说明的是大多时候人们其实只是在信息的层面解读问题,虽然新词往往会被伪装成一种知识或思想。或者说其实人们并不真的对知识和思想感兴趣,人们真的感兴趣的其实信息中所可能带来的商业机会,马上能为自己带来什么。也就意味着人们感兴趣的点其实根本不是什么思维也不是什么经济学,而只是一种快速的赚钱方法。所以什么互联网思维、微商、互联网金融、网红这些东西就会一波波的涌上来,这时候千万不要被表面上那个词以及相关词的解释所迷惑,检验这些东西正确与否的始终只是能不能让人迅速赚钱。不能赚钱了它就会迅速被冷落。

这毫不稀奇,昨天有,今天有,明天也会有,联想到人类曾经历时千年苦苦研究炼金术,那就会对这种现象的生命力抱有极大的信息。

透过现象看看本质

恰如鲁迅的兴起代表了革命的心态,上面说的这状况其实代表了一种急功近利的暴富心态。这心态反倒是真的起源于互联网,互联网所带来的网络效应,有几个明显的特征,导致它特别适合一夜暴富:

一是它的杠杆率非常高。这可以从Facebook花10亿美元收购Instagram和190亿美元收购Whatsapp上获得直观的感受。Facebook进行收购时,这两家公司一家只有10几个人,一家则只有40个人左右。冷冰冰的看这数字,感受不深,我们可以做一点点对比。假设一个公司是做外包的,技术水平非常高,人月单价有4万RMB。同时这个公司包括支持人员在内有500人,公司里每个人月都可以换成收入,那么这个公司一年的收入大概是4000万美元,按照收入的四倍进行估值,这公司价值1.6亿美元,而这个公司为了成长到这种程度那可能需要五年以上的不懈努力。而Instagram用10几个人达成10亿美元价值只用了差不多2年。5年500人创造1.6亿的价值,与10几个人2年创造10亿美元的价值,这背后单人一年创造的价值是接近800倍的差异。Whatsapp的情形显然就更加夸张,背后是数千倍的差异。这种单人创造价值的巨大差异导致互联网产品的杠杆率可以非常的高。

一是它的扩张速度非常快。纯数字产品如果在点上获得突破往往可以迅速获取客户。这可以从通用汽车的成长周期和Google、Facebook的成长周期上获得直观感受。

急功近利的暴富心态本身其实没什么不好,谁不想一夜成名呢?关键问题在于它有自己的明确限度。当超过了这限度后,那就会欲速则不达。一旦从比特的世界进入到原子的世界,那过去几十年沉淀下来的管理、生产工艺、供应链这些东西就会重新变的有价值。这点上任正非先生是有自知之明的,所以华为才会反过来向并不火热的IBM学习流程设计。互联网企业显然有自己需要补的课,相信越来越多的企业会认识到这点,这是一个暴发户进行沉淀的过程。但真的追溯这急功近利心态的起源也许比单纯的评价这心态好或不好、那里不好,互联网企业那里需要补课更有意思。

孟子讲: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与急功近利暴富心态相对冲的正是恒心。所以追溯根本实际要追溯的正是究竟是什么东西让大多数人失去了恒心。

古代的士是以人类大群为己任的人,但实际上绵延几千年的士的传承精神其实断绝了,或者说至少是隐藏了。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现代人估计是很难理解的,但如果观察中国历史你就会发现这不是虚伪,而是士大夫精神的一种表现,这种精神在中国历史上也有进退升沉,但其主线经数千年延绵而不绝,并且曾经渗透到社会的多个层面。我们可以不认同这种超现实的总是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价值观念,但怎么都要承认一种值得尊敬人文理想。这些士大夫们绵延几千年一直尝试建立一个有温度、有底线的世界,但从结果而论士大夫们其实是失败了,人心上的修持最终败给了轰隆隆走来的蒸汽机、润物细无声的互联网和经济。

士的传承精神失去实际上导致恒心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来源。剩下的就是纯物质追求上是否能达成有恒产者有恒心的状态。很不幸这点也很难,总是剧烈变化的环境让人们对未来缺少一种稳定预期,人们更想尽快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接下来出国、买房或者干点别的什么。这点展开很麻烦,不再详细探讨。

结果是很明确的,鲁迅那个时代是革命的时代,我们这个时代其实是商业的、急功近利的时代。鲁迅的犀利文字,互联网思维、网红的迅速更迭可为明证。

相关期刊更多

水雷战与舰船防护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

华南地震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广东省地震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