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全食品

三全食品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三全食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三全食品

三全食品范文第1篇

他50岁时,辞去医院副院长的职务,蹬着三轮车卖起了自己研制的速冻汤圆,如今,63岁的他已经成为中国速冻食品的创始人,企业年销售额近20亿元。他,就是三全的掌门人――陈泽民。

陈泽民3岁起就跟随身为炮兵专家的父亲过着随军生活,辗转各地。从小,陈泽民就利用课余时间勤工俭学。10岁时,和同学们一起到电影院或者是戏院里,捡烟头、卖废品赚钱。

上初中时,学校提倡勤工俭学,陈泽民学会了理发。周末,他就背着书包带上理发工具,到农村给农民理发。他还和同学们一起出去打小工,泥瓦工、装卸工他都做过。到处找活干,培养了他联系业务的能力,通过劳动,他更学到了技能。

“一个人在幼年、青年时代受到的磨炼,是他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小时候勤工俭学和青年时的艰苦劳动,造就了我不怕吃苦的性格,并且让我深深地认识到:只有通过劳动,才能创造财富。”陈泽民说。

创新兴趣决定成功命运

陈泽民从小就是个无线电爱好者。从矿石收音机到真空管收音机,再到后来的半导体收音机和电视机、录音机、录像机,他都能组装和维修。高中时,他利用理发推子的使用原理,帮农民制作了一台收割机模型。

1965年,陈泽民从医学院毕业,主动要求到四川工作。在工作中也搞了不少发明创造,还被评选为“科技标兵”。1979年,陈泽民调回郑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工作。当时单位里有一台价值几十万元但是被水淹后报废的大型X光机,陈泽民硬是利用几个星期的业余时间把它拆开修理好了。他还仿照在北京展览会上看到的一台日本产的洗衣机,制造了当时郑州第一台土造洗衣机。

1984年,陈泽民被调到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当副院长,虽然工作很忙,但他在业余时间还是总想干点什么。

1989年,陈泽民和爱人借了1.5万元办起了“三全冷饮部”,专门经营软质冰淇淋。第二年,冷饮部用陈泽民自制的设备制作、批发郑州当时唯一的夹心冰淇淋,生意非常火爆。可是每年10月之后,冷饮业进入淡季,冷饮部几十个工人就不知道干什么好了。

在四川的十几年里,陈泽民和爱人向当地人学会了做汤圆、米花糖等特色食品。回郑州以后,逢年过节,陈泽民夫妻都要做许多汤圆送给亲戚、朋友尝鲜。品尝过的人,无不交口称赞。

这时候,陈泽民想起来有一年冬天到哈尔滨出差,见当地人包饺子一次包很多,吃不完就放到户外冻着,于是他突发奇想:饺子能冻,汤圆也应该能冻,自己家做的汤圆冷冻起来拿到市场上卖,肯定会受欢迎。而且冷冻可以解决长时间保鲜的难题。

3个月后,从原料配方到制作工艺程序,从单个粒重到包装排列,从包装材料到包装设计,从营养、卫生到生产、搬运等等,陈泽民拿出了整体的设计,做出了中国第一颗速冻汤圆,并先后申请了速冻汤圆生产发明专利和外形包装专利。

1990年下半年,电视剧《凌汤圆》在中央电视台热播,陈泽民立即给刚刚研制出来的速冻汤圆起名为“凌汤圆”,并在第一时间注册申请了“凌”、“三全凌”、“三全”商标。

如今,小小的汤圆已经为陈泽民带来了数以亿计的财富,更为中国开创了上百亿元的速冻食品市场。

用最笨的方法打开大市场

发明出市场上独一无二的产品,成功的大门向陈泽民敞开了。但是,如何让商家和客户接受?

下了班,年近五十的陈泽民蹬着三轮车开始推销产品。他拉着燃气灶和锅碗瓢盆,到市内的副食品商店,现场煮给人家品尝。

1990年12月底,陈泽民把速冻汤圆拉到了郑州市很有名气的一家副食品商场。商场负责人在尝了“三全凌汤圆”后,半信半疑地答应先进两箱试试。他又拜访了郑州市的几大商场,也争取到了“送两箱试试”的待遇。然而,第二天,经理们就希望陈泽民长期大量供货。

那年春节前,陈泽民去北京开会,他带着速冻汤圆模型到了西单菜市场。经过耐心讲解,商场负责人同意进两吨来试销。结果会还没开完,商场经理就打来电话,让他以最快速度再送来5吨。

此后,陈泽民先后在西安、太原、沈阳、济南、上海等中心城市建立了销售渠道。

经过一年多的市场开拓,陈泽民认识到速冻食品将成长为一个庞大的产业,便于1992年5月辞职下海专心卖汤圆,并开始组建“三全食品厂”。

当时,一套进口的速冻机需要1000多万元,国产的也得100多万元,陈泽民就自己买材料,自己设计制造,硬是建起了当时国内第一条速冻汤圆生产线,正式走上工业化生产的轨道。

1992年下半年,陈泽民把生产管理交给家人,一个人开着一辆4000元买来的二手旧面包车,拉着冰箱、锅碗瓢盆、燃气灶,到全国各地现煮现尝地跑推销。

在陈泽民看来,这是一段非常艰辛的经历。可就是用这种最笨的方法,“三全凌汤圆”在全国各地的市场迅速打开。1993年起,三全的日产量达到了30吨。

苦练内功,抗仿冒

1995年前后,全国出现了大量仿制的企业。陈泽民审时度势,决定放弃对同行侵害自己专利的追究。

他说:“速冻食品是个技术门槛很低的行业,打专利官司耗费精力得不偿失。中国的速冻食品业正处于起步阶段,仅靠一个三全是无法满足巨大的社会需求。海外的速冻食品工业比我们先进得多,你挡住了身边的同胞,也挡不住别人登陆上岸,与其让海外企业长驱直入,倒不如本土同胞齐心协力,把市场迅速做大,在较短的时间里形成有一定抵抗力的民族速冻产业。而我要做的,就是苦练内功,永远保持领先的位置。”

三全食品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三全食品”;财务指标;盈利能力;经营业绩;对策

获取利润是企业的主要经营目标之一,它也反映了企业的综合素质。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争取获得较高的利润,这样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一般来说,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获利水平成正比关系,一方增长另一方通常也会增长。盈利能力强可以提高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提升企业的信誉。通过对盈利能力的准确细致的分析,才能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作出客观理性的预测,并为企业规避风险,制定企业战略提供科学的依据。本文以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为例,探讨提高盈利能力的对策。

一、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盈利能力财务指标分析

1、资产利润率

资产报酬率,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利润额与资产平均总额的比率。资产报酬率主要是用来衡量企业利用资产获取利润的能力。如果企业的资产报酬率有偏低趋势,则说明企业经营效率低下,经营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应该调整经营方针,改善经营管理,进而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

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2008-2012年各年的资产报酬率分别为:13.5848%、9.8417%、12.6017%、10.4938%、8.4206%。(本文数据都是来自凤凰财经网计算整理所得,2008-2012年均为期末数。)可见2011年至2012年期间波动较大,主要受公司负面影响造成的。三全食品被报道查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导致政策趋紧和监管加严,进而造成检测成本上升,对企业影响比较大,且相关产品已全数销毁,短期仍可能影响行业销量。但长期看,一方面政策从严将导致退出加速、进入壁垒提升,另一方面,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也将使消费趋于品牌化,这都有利于三全等品牌速冻食品公司的发展。此时,企业应该立足于企业现实,加强管理,通过财务杠杆来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和利润率,更加关注资产经营方面的问题,并不断提高单位资产的收益水平,增加企业的盈利能力。

2、销售毛利率

销售毛利率,表示每一元的销售收入扣除销售成本后,有多少钱可以用于各项期间费用和形成盈利。销售毛利率是企业销售净利率的最初基础,没有足够大的毛利率便不能盈利。其中毛利率越大,说明企业通过销售获取利润的能力越强。

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2008-2012年各年的销售毛利率分别为:38.0792 %、35.7158 %、33.4372 %、31.9245 %、33.5986 %,销售毛利率主要在32%左右不断波动,总的来说,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说明三全公司没有协调好成本与销售价格之间的关系,因此,公司一方面既要保证质量,另一方面要采取实际的措施来降低生产成本,适当调整销售价格,来获得更多的销售收入,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

3、销售净利率

销售净利率是指企业实现净利润与销售收入的对比关系,用以衡量企业在一定时期的销售收入获取的能力。该指标反映每一元销售收入带来的净利润的多少,表示销售收入的收益水平。它与净利率成正比关系,与销售收入成反比关系。通过对销售净利率的升降趋势进行分析,可以使企业在扩大销售收入的同时注重改善经营管理方式。

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2008-2012年各年的销售净利率分别为:5.7543 %、6.1452 %、6.4186 %、5.2469 %、5.2207 %,由此可见三全食品有限公司获利能力维持在一个较为平稳的状态,公司应在继续保持的前提下进一步改革营销策略,加快资金周转,获取更高利润。

4、总资产报酬率

表示企业全部资产获取收益的水平,全面反映了企业的获利水平和投入产出状况。通过对该指标的深入分析,可以增强各方面对企业资产经营的关注,促进企业提高单位资产的收益水平。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投入产出的水平越好,企业的资产运营就更有效。

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2008-2012年各年的总资产报酬率分别为:6.2480 %、5.7387 %、7.0189 %、5.8886 %、4.7448 %。该公司的总资产报酬率最近几年较为稳定,波动幅度小,企业应该继续调整经营策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产的利用率,以获取更多的报酬。

5、成本费用利润率

成本费用利润率,反映了企业在当期发生的所有成本费用所带来的收益的能力。其计算公式为: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成本费用总额)×100%,其中:成本费用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成本费用净利率越高,说明企业为获取收益而付出的代价越小,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

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2008-2012年各年的成本费用利润率分别为:4.28%、8.71%、6.08%、8.42%、6.38%,这说明公司的盈利能力出现下降趋势,这主要是因为企业的成本费用消耗太高。因此,公司要严格控制企业的各种期间费用,降低成本,增加利润。

6、股东权益报酬率

股东权益报酬率又称为净资产收益率或所有者权益报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的净利润与股东权益平均总额的比率。股东权益报酬率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财务比率,它反映了企业股东获取投资报酬的高低。该比率越高,说明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

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2008-2012年各年的股东权益报酬率分别为10.17%、 9.88%、12.43%、11.09%、8.43%。可见公司企业股东权益的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公司应在财务杠杆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增加开支,加强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产利用率来提高资产净利率,来提高股东权益报酬率。

二、股份有限公司提高盈利能力的几点建议

1、控制成本、降低费用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劳动效率。其一,改进劳动组织,搞好定员带理,压缩非生产人员,精选生产人员,发挥技术优势。其二,改进生产组织形式,合理使用和调配劳力,建立健全劳动管理制度,提高出勤率、工时利用率和工作效率。

2、提高资产利用率

适应形势变化,积极拓宽筹资渠道。对资金实行集中管理,合理统筹安排。严格控制结算资金的占用,及时清理拖欠费用。提高企业资产利用效率、资产周转效率,缩减利润获得周期。通过以上数据分析,三全公司应改变经营策略、经营方针,控制资产规模,加强资产管理,提高总资产报酬率。

3、积极研发新产品,扩大市场占有率企业应当在一种产品投放市场时,就应当着手设计新产品,使企业在任何时期都有不同的产品处在经营周期的各个阶段,以此来适应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三全公司应定期推出新产品,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公司在市场上的信誉和地位,并且可以促进新产品的市场销售,从而保证企业利润的稳定增长。

4、优化、调整产品组合

企业可以选择在原有产品组合中增加一个或几个产品大类,扩大产品经营范围;也可以在原有产品大类中增加新的产品项目。这样有助于增加产品特色,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还可以使企业充分地利用人、财、物资源,分散风险,增强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

5、加强与中间商、顾客的沟通

三全公司不仅要发展适销对路的产品,制定吸引人的价格,使目标顾客容易获得他们所需要的产品,还要控制其在市场上的形象,设计并传播有关产品的外观、特色、购买条件以及给目标顾客带来的利益等方面的信息。这就要求公司必须高度重视与中间商、客户等公众进行沟通。通过多种媒介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创造消费者和使用该种产品的社会氛围和市场,从而促进销售的提升。

三、结语

通过对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资产报酬率、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报酬率还有成本费用利润率等财务指标的分析,可以得出公司盈利能力水平的高低和经营业绩的好坏。通过分析公司最近几年的盈利能力指标,得出了其盈利能力水平和经营业绩的变化发展趋势,进一步了解了三全食品有限公司的盈利能力水平和经营业绩,最终预测三全食品公司的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关建议。这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和投资者都是非常实用的重要信息,有利于公司的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荆新,王化成,刘俊彦.财务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三全食品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保障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主题,以加强食品质量安全为目标,落实三方责任,巩固和深化监管和专项整治成果,不断探索食品监管长效机制,为我市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二、组织领导

局成立由局长为组长,分管局长为副组长,纪检监察、法制科、食品科、稽查大队和质检所(食品安全监控中心)负责人为成员的食品安全三位一体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办公室设在局食品科,负责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稽查执法和检验检测各项日常工作和对外协调工作。

三、工作职责

1、食品科:制定全市食品和食品相关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工作制度;承担生产加工环节的食品和食品相关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承担食品和食品相关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机构的专项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制定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调查食品和食品相关产品安全事故或事件,组织专项监督抽查。

2、食品稽查中队:负责全市食品安全案件的受理、查处;协助、配合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和专项检查;参与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处理。

3、食品安全监控中心:配合食品科对本市食品生产企业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参与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处置;负责对辖区内食品生产企业的自查报告进行年度审查,并进行汇总分析;负责对与食品生产相关的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按分工对与食品生产质量相关的咨询、投诉、举报进行答复、核实并协助调查处理;负责对本市食品生产企业的食品安全信用档案进行维护和管理,协助做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技术性工作。

4、法制科:对行政检查过程进行监督,对案件进行指导,对食品安全规范性文件进行法制审查。

5、纪检监察:对三位一体监管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6、质检所:执行监督抽查(专项检查)计划,对食品和食品相关产品进行抽样,承担食品和食品相关产品监督检查检验。

四、工作目标、内容

各部门在开展食品生产行政检查工作中,应按照岗位职责加强协作、形成合力,进一步完善食品监管、检验检测、行政执法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实现无缝衔接和闭环管理,提高食品监管的有效性,对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违规行为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早纠正,确保全市食品生产不出现重大安全事故,提高食品质量安全三级抽检合格率。

(一)完善食品日常行政检查工作衔接机制

1、食品科联合食品安全监控中心,加强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力度。在日常监管过程中,发现企业或个人存在违法行为并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在第一时间书面移交稽查大队立案查处,必要时应通知稽查执法人员到现场,及时采取措施,防止证据灭失或事态恶化。在处理涉案食品取证、抽样、检验及结果告知过程中,应保证质检所和稽查大队相关工作无缝衔接;稽查大队应当将案件处理情况及时书面反馈食品科。

2、法制科加强对行政检查相对人的后续回访,做好法制宣传、调查沟通工作。

3、稽查大队在执法检查中,发现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行为,应当第一时间采取果断措施,防止食品生产安全问题的发生,查处情况应及时以书面形式通报食品科。稽查大队在处理食品案件时,应当注意行政强制措施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一般情况下查封、扣押及后处理不应超过食品的保质期限。

4、稽查大队、食品科对投诉举报的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行为,可根据案情单方或联合检查,视现场检查情况,应立案查处的由稽查大队依法处理,仅需责令行政相对人整改的,也可由食品科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5、对行政检查过程中现场发现存在安全问题的食品、原材料、半成品,应当第一时间通知行政执法人员赴现场果断采取封存、异地扣押或登记保存等行政强制措施。同时责令企业改正,坚决杜绝不安全食品流向市场;对已经销售发货的,应责令并监督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实施召回。

6、质检所在开展检验业务过程中,为保证食品安全,应当重点加强食品、用于生产加工食品的相关原料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食品添加剂含量以及与食品质量安全有关的安全技术指标的检验检测。质检所应严格按产品执行标准和有关规定(规范)进行抽样,样品检测和备样保存应当规范,提供给被检单位的异议期应在食品的保质期范围内(保质期短于异议期的除外)。

质检所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和重点食品抽查的工作力度,提高食品监督抽查的覆盖面,确保高、中风险食品安全情况得到有效监控。承担食品监督检查检验任务过程中发现食品严重不合格,应在第一时间内将不合格情况报告食品科。食品科和稽查大队应当密切配合,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置。

(二)完善食品重大行动衔接机制

1、对发生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当立即启动《食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相关职责部门和机构根据各自职能,在局应急指挥中心统一领导下开展现场处置、事故调查、检验检测、案件查处等活动,尽可能减轻突发事件引发的不良后果。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对食品安全事故隐瞒、谎报、缓报,现场处置人员应采取有力措施保全有关证据。

2、建立食品安全监管联席会议制度。食品安全综合监管联席会议为局研究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议事协调机构,协调食品安全重大监管行动和突发事件处置,共享系统内部信息资源,发挥各职能部门和技术机构在食品生产监管中的作用,形成监管合力,提高食品生产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协调性和有效性。

3、对总局、省、市局布置的突发性食品监管重大行动,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可以在食品科、质检所(食品安全监控中心)、稽查大队抽调人员组成联合检查小组,整合食品生产监管力量,确保重大行动取得实效。

4、食品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应及时移交公安机关处理。移交后同时做好后处理工作,对违法单位仍应当继续按照质监职责严格监管,督促整改,消除安全隐患。

(三)严格执行重要问题通报、报告制度

在开展行政检查过程中,发现食品生产违法行为案情特别重大的,或者存在区域性、普遍性质量问题、安全隐患的,或者安全隐患可能产生极其恶劣社会影响的,应当在局领导的统一指挥下,及时书面报告地方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和上一级质监部门,提出相应的工作建议,以便采取进一步措施。对检查中发现的本局没有管辖权的违法行为,应及时书面通报相关职责部门。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落实责任。

维护全市食品生产安全是我局职责所在,是政府考核我局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增强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具体任务和责任进行细化量化,落实到企业、落实到人员,层层落实责任,确保工作落到实处,从而有效推进各项工作开展。

(二)加强协调,积极创新。

各部门要围绕目标任务,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优势,加强配合协调,整合监管资源,实现信息共享,不断完善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监管。在监管工作中,要根据各自实际情况,拓宽思路,在一线监管实践中探索新方法、新路子,及时总结经验。

三全食品范文第4篇

为认真贯彻《__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__省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闽政文〔20__〕161号),进一步加强农村食品安全工作,建立和完善农村食品安全的运行机制、责任机制和监督机制,切实加强农村食品市场监督管理,促进农村食品安全状况的根本好转,不断满足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食品需要和安全消费,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建设农村食品现代流通网

由市贸发局牵头,市供销社、粮食局、海洋与渔业局配合,组织建设全市农村食品现代流通网。在“十一五”期间,发展一批农村现代农产品和食品流通骨干企业,初步形成以各县(市)城区中心市场和骨干企业为核心、乡镇市场和重点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布局合理、规范有序,便利安全的农村现代食品流通网络。主要措施:

(一)建立和健全农村农产品流通体系

1.加快推进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和改造升级。由贸发部门负责,供销、海洋与渔业、粮食部门配合。在农产品主产区县(市)有重点地建设和改造升级一批粮油、果蔬、水产品、肉类等专业批发市场;加快批发市场的信息系统、物流装备、农产品冷链系统以及食品安全检疫检测设施建设,逐步建成区域性的农产品集散中心、价格中心、加工配送中心和信息服务中心。开展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标准化工作,促进农产品交易市场改善经营环境,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完善经营设施。今后五年内全市要培育40个标准化农产品批发市场,其中国家级4个,省级6个,培育5个农产品经营龙头企业;新建和改造升级水产品批发市场以及农贸市场7个,其中省级重点扶持2个,市级重点扶持5个。

2.发展各种类型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由供销部门负责,鼓励发展为农民提供包括信用、供销、技术推广等在内的服务的行业协会和购销服务合作社,鼓励发展和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为农民提前产中产后服务。今后五年内全市要新发展农村行业协会20个,专业合作社23个。

3.建设农产品信息网络。由贸发部门牵头,供销社配合,在县(市、区)、乡(镇)、村三级建立信息站点,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市场供求、交易及价格等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制度,完善农产品国内外市场供求、价格信息、农村电子商务、农产品网上展销等服务功能,提高农产品流通信息服务水平,进一步整合流通信息资源,推进网络互补,信息联通。依托__现有的信息服务网络、“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龙头企业、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信息服务中心平台,规范公共商务信息服务推广站,设立基层服务网络,三年内建设万村千乡龙头企业信息服务站50个,供销社系统基层信息服务站90个,村级商务信息服务点169个(其中供销社系统建立村级信息服务点120个,通过网上商品供求信息促进商品成交额达1亿元以上),农产品集散地商务信息网站1个,涉农网站1个,培育500个农户骨干,培养50名大学生村级信息员,开展商务信息服务站建设。五年内实现每个县(市、区)、乡(镇)、行政村都有一个农产品信息站(点),形成“三级延伸、双向辐射”的信息网络。

4.发展一批有经济实力、有经营管理经验的大型生鲜超市连锁企业。由贸发部门负责,加快建立和发展生鲜农产品加工、包装、存贮、运输为一体的统一配送系统和冷链系统。鼓励连锁超市集团建立自有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或与生产基地产销对接、定单、定牌生产。开展农产品连锁经营的试点工作,重点依托现有大型连锁综合超市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逐步加大现有大型连锁综合超市中的农产品经营份额,国家试点企业力争用三年时间,使食用农产品的销售比例达到25以上。

(二)建设和完善农村食品经营网络

1.建设“万村千乡”农家店。由贸发部门牵头,供销社配合,按照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工作的要求,积极引导大中型商贸流通企业进入乡村,加快推进农村流通产业的发展,积极鼓励有实力的商贸流通企业到农村开办直营店、发展加盟店。改造和新建连锁经营网点,拓展农村市场,充分发挥供销社在农村零售网点的作用,依托现有经营设施,逐步开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完善农村服务网络体系。鼓励农村食品经营网点适应农村居民生活需求变化,增加服务项目,扩大经营品种和经营规模。20__年在泉港区、石狮市、晋江市、南安市、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8个试点县(市、区)的乡(镇)和村建立860个消费品农家店和农资农药店,并建立县级生活消费品配送中心。20__年8个试点县(市、区)乡(镇)、村计划建立400个消费品农家店和农资农药店。力争用3年时间发展和改造乡(镇)“农家店”1800家,8个试点县(市、区)和__市区建立生活消费品和生产资料配送中心,并依托在__的大中型流通企业,构建全市消费品流通网络。

2.加强县乡加工食品批发网络建设。由贸发部门牵头,工商、质监、卫生、粮食、供销部门配合。在城区发展辐射农村、规范经营的加工食品批发市场或批发一条街,发展向农村小店统一配送食品的骨干批发企业和配送中心。在重点乡镇培育一批讲求信誉、规范经营的加工食品批发户。今后五年内全市要实现县县有较规范的加工食品批发市场(街),乡乡有较规范的加工食品批发户。

3.加强中心集镇商业建设。由贸发部门负责,在中心集镇积极发展食品超市、便利店、自选店等新型业态,把集镇食

品商业网点建设纳入小城镇建设规划,合理布局,逐步形成辐射周边的农村商业中心;以现代流通方式新办超市、便利店、专卖店、购物中心253家,营业面积8万平方米。二、建设农村食品监管责任网

联席办负责协调督促有关部门建设全市农村食品监管责任网,建立农村食品安全应急处置机制,对重大食品中毒事件及时进行处置,依法开展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查处。主要措施:

(一)由市联席办牵头协调农业、卫生、质监、工商、粮食部门,构建部门间信息沟通平台,建立农村食品安全信息监测系统和信息通报网络,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开展农村食品安全性调查分析工作,及时研究分析农村食品安全形势,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早解决。

(二)由农业、渔业、工商、供销、检验检疫部门负责,落实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监管责任,加大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力度,从源头上治理农产品污染。继续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深入组织开展农药残留、滥用畜禽产品违禁药物、水产品药物残留等专项整治,加强农药、兽(渔)药生产、销售和使用环节的监督,依法加大违规处罚力度,建立健全有效的日常监管机制,确保农产品和食品加工原料的质量安全。向农民普及安全使用化肥、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和动植物生长激素等知识,推广使用低残高效农药、兽药和无污染添加剂。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的检测。同时在蔬菜、茶叶、水果等主产(基地)乡(镇)农办设立快速检测室,每星期深入产地2-3次开展产品上市前的抽查检测工作。继续抓好禽畜的防疫检疫工作,防控疫病发生,加强生产(外调)源头监管,防止疫病禽畜产品上市。推进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养殖小区、示范农场和出口生产基地的建设,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定及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工作,推广“基地+公司+农户”模式。今后五年内全市要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场30个(不含水产品)、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3万亩、无公害农产品45个(其中水产品20个)。

(三)由贸发、农业、工商部门负责,加强牲畜屠宰行业的监管,依法取缔非法屠宰,推行定点屠宰场、市场两个“准入准(退)出”制度,巩固和发展猪肉产销监控工作,提高生猪、牛、羊定点屠宰率。加强牲畜屠宰检疫、“瘦肉精”检测、肉品品质检验工作,严格查处定点屠宰场为私宰肉盖章出证的行为。强化肉品“两证”、“两章”市场准入制度,进一步推行无公害和品牌肉上市,加强对集贸市场、生鲜超市肉品销售的监管,落实市场开办者责任制度和经营者准入退出制度,建立健全肉品采购检查验收、索证索票、台帐登记和不合格肉品退出销毁制度。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加大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市场执法力度,依法取缔非法屠宰场和屠宰窝点,彻底摧毁其经营网络。对涉黑势力和团伙私屠滥宰和制售注水肉、病害肉等不法行为要严厉打击,追究其刑事责任,震慑违法者。

(四)落实加工食品质量卫生安全监管责任,大力整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由质监、卫生部门负责,工商部门配合,建设农村加工食品监管责任网,完善监管制度。各乡(镇、街道)要明确分管领导,并配备1-2名食品质量安全协管员,食品生产加工较集中的行政村(居委会)也要配备食品质量安全协管员,人员从乡(镇、街道)现有从事经济工作的同志中选配。食品生产加工质量安全协管员主要职责和任务是:协助质监部门做好对本乡镇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和登记造册;宣传国家有关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及时了解和掌握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情况,组织辖区内的企业逐一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督促其完善保证产品质量生产必备条件,严格按照质量法律法规履行产品出厂检验义务;发现企业重要情况变化或有违法违规行为、存在质量安全隐患时,应及时向县(市、区)质监部门报告,并协助质监部门督促企业进行整改。县(市、区)政府要加强领导,组织深入加工食品生产加工环节清理整顿,从源头上抓好食品安全监管。质监、卫生、工商等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协作,紧密配合,深入调研,摸清情况,扎实开展清理整顿,强化食品生产加工管理,依法严肃查处无生产许可证、无营业执照、无卫生许可证的生产经营行为和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行为,建立农村食品生产加工的有效管理机制。行政村(居委会)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积极支持和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食品生产加工安全工作,形成联防联控联治的工作机制。县(市、区)质监部门要定期向乡(镇、街道)通报食品加工安全有关信息,强化食品质量安全协管员培训,指导和督促其按照协管职责,做好加工食品安全的监管工作。通过整治,到20__年全市各类加工食品生产企业全都具备相关证照,28类加工食品生产企业都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

(五)落实食品流通环节监管责任,开展农村食品市场整治。由工商部门负责,卫生部门配合,加强对农村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工商部门要把好农村食品市场主体准入关,指导和监督农村批发市场、集贸市场、超市开办者和经营者建立健全农产品和食品的索证索票、验证、检测、标识及公示制度,开展对农村流通领域食品质量卫生监测。健全和完善市工商局流动监测车不定期巡回检测、各县(市、区)局每月抽检、基层工商所每周定向检测制度,形成三级过滤式快速检测网,特别要加大食品批发市场、批发店的巡查力度,建立健全大宗、敏感食品的日常抽查检测、结果公示制度,切断假冒伪劣食品流通的关键环节。要广泛深入地组织开展对农村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小商店、小超市、代销点、流动摊贩的整治,对农村无营业执照和超范围经营的行为进行查处,依法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行为,提高经营者食品安全责任意识,严把食品进货关、贮存关、销售关,依法经营合格食品。到20__年全市农村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商店全都具备相关证照,市场上的28类食品基本具备QS标志,禽畜肉产品都有票有证;集贸市场、批发市场、超市都建立快速检测,对上市的蔬菜、水果、水产品进行抽检、公示。

(六)落实餐饮业食品卫生监管责任,加强农村餐饮业整治。由卫生部门负责,加强农村餐饮业监管队伍建设,乡(镇、街道)从事文教卫生干部中确定1-2名食品卫生监测员,明确职责,落实监管责任,专门培训,加强农村食品卫生和餐饮业的监管。与工商、质监部门紧密配合,开展各种检查督促,严厉打击生产加工、销售假冒伪劣、“三无”食品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行为,及时食品安全警告或警示,建立食品安全重大事故报告网络体系,完善监管机

制,确保农村食品安全;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卫生许可证管理办法》、《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等规定,组织开展农村餐饮业的清理整顿,严格把好卫生许可证准入关,对不符合条件的要限期整改,对经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坚决吊销卫生许可证,严格查处无证照餐馆经营行为。到20__年全市农村餐饮店、学校食堂都要具备相关证照;卫生、教育部门要大力开展对农村学校食堂的整治,督促其完善设施、规范管理,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首先在县级城区以上学校食堂全面实施,重点加强对各大专院校、中小学校、幼儿园食堂学生用餐和课间餐学生营养餐的监督检查,改善食品加工卫生条件,提高卫生质量意识,建立学校食物中毒责任追究制度,并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加强农村自办宴席食品安全的管理,降低食源性疾病发生率。同时,认真组织开展“食品卫生示范店”、“食品卫生示范街”等活动,以点带面,分类指导,不断提高农村食品卫生水平。(七)公安部门负责依法查处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有毒有害食品以及非法经营的犯罪行为,严厉打击在食品安全行政执法过程中出现的妨碍公务和暴力抗法的违法犯罪行为。

(八)财政部门负责做好农村食品安全行政监管经费的保障和资金落实工作。

三、建设农村食品群众监督网

由工商部门负责牵头组织建设全市农村食品群众监督网。主要措施:

(一)建立多方合力机制,实行食品安全巡察员制度。

1.组建相对固定的分别由人大、政协、社会团体、企业主、群众代表、新闻媒介、专业人士等人员组成的食品安全巡察员队伍,建立完善市局、县(市、区)局、工商所三级监督联动、方便群众参与的监督平台。

2.建立工商部门、名优食品企业、农村经销商、农村消费者四方互动机制。采取定期邀请食品生产商(供应商)、经营者和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召开约谈会,协助食品生产商举办产品推介会等形式为经营者掌握农村信息和了解农民消费需求、村民了解食品市场信息提供互动平台,进一步增进购销双方和监管与被监管双方的信任,形成名优食品产销信息互通的良性机制。

3.建立工商、名优食品企业联手打假机制。与名优企业建立经常性的联手打假机制,实行食品名优企业联络员制度,采取专人联系、定期沟通的办法,利用名优企业掌握市场信息准、识假专业能力强的优势,定期深入广大农村开展联合打假,维护名优食品企业的合法权益。

4.建立红盾维权监控网。深入开展红盾维权进乡村活动,依托社区居委会、小区物业管理等组织在全市建立“红盾维权站”、聘请红盾维权联络员,把维权投诉网点延伸到边远山区,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让群众投诉有门,投诉方便,处理及时,进一步提高对农村市场食品安全的监控能力。

(二)由各乡镇政府负责,工商部门配合,建立乡镇一级消委会分会,做到人员到位、机构健全、履行职责规范、农村维权作用明显,至少要达到“六个一(一人、一牌、一证、一室、一薄、一栏)的标准。“一人”,即至少有一人兼职做监督维权工作;“一牌”,即悬挂统一式样的乡镇分会标识牌;“一证”,即为工作人员颁发的社会监督员证;“一室”,即调解室,可单独设立,也可与乡镇政府其它合用;“一薄”,即投诉、举报登记薄;“一栏”,即固定宣传栏,刊登法律法规、消费警示等内容,并配备投诉举报电话。到20__年全市乡(镇、街道)要100建立消委会分会。

四、实施步骤

(一)准备部署阶段(20__年5-6月)

市建设“食品放心工程”联席办根据省政府印发《__省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工作方案》制定5年全市食品安全现代流通网、监管责任网、群众监督网建设实施方案,并由市政府印发各地执行。根据省里试点工作的要求,我市确定晋江市、安溪县为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试点。

(二)试点阶段(20__年7月-20__年12月)

晋江市、安溪县制定试点具体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并及时做好工作总结。市级有关部门加强试点工作指导,及时总结工作经验教训,组织观摩学习,完成试点工作总结。

(三)全面实施阶段(20__年1月-20__年9月)

在试点取得成功的基础上组织全市全面实施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市、县(市、区)联席办每年年初组织联席会议有关部门分别制定下达当年食品安全现代流通网、监管责任网、群众监督网建设工作年度工作计划(含年度目标任务),并认真组织实施。开展年度“三网”建设工作督查评估。

(四)总结阶段(20__年10-12月)

三全食品范文第5篇

人类对利益的追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源之一。我国逐步形成的利益关系(特别是重大利益关系)交错现象已经构成社会进一步发展的条件,但与此同时也造成了各种社会危机的进一步加剧。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原有的利益关系均衡被打破,利益群体的形态由隐变显、利益群体的冲突由暗变明、利益差距和矛盾更加彰显、利益冲突亦日益激化。如何在利益局面日益复杂化的当代社会中构建和谐的利益语境,协调日益激化的利益矛盾冲突?由利益理论引入而进一步切换的利益机制理论或许是提供给研究者的一把打开“潘多拉魔盒”的钥匙。利益机制理论是将利益主体、利益客体以及利益中介(人的活动)三部分有机结合起来分析社会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它的核心是有效洞察利益机制如何在社会中进行资源的占有与分配,并进而以此为基础构建有效的制度框架。利益机制功能的实现就是在有效制度供给的框架下,社会成员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人们在制度对逐利行为的鼓励――利益的作用下,并在制度所建立的行为规则体系规制中,达到个人利益之间、个体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协调发展。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就是作为监管者、生产者(上游原材料生产商和下游商品生产者)、消费者各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相互交织、错综复杂,部分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得到过分的扩张,而另一些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或仅仅停留在存量阶段,无法得到增量实现,或诉求无法得到正常表达,以及表达成本过高,从而客观上体现为整个食品安全领域中的利益不和谐,进而体现为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体系的整体低效率运转。因此,欲有效构建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就必须协调好各个利益主体的关系,减少或避免食品安全监管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加快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利益机制。可见,在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关键点上,我们应该着重于如何在食品安全领域发挥利益机制的作用,从而形成该领域利益和谐的一种理想状态。沿此思路进程,我们必须在客观上构造一种有效的方法论,具体而言,就是要在食品安全监管中,实现利益机制体系如下方面的内容:

第一,利益产生机制与利益分配机制。利益产生机制的中心是基于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依法促使可持续的经济人利益产生,源源不断地为解决经济人问题提供增量利益。利益分配机制是与利益产生机制密切联系的,利益分配机制的中心是依法合理地对食品领域相关经济活动中产生的利益进行分配。

第二,利益代表机制与利益表达机制。经济人利益代表主体缺失是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中经济人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的原因之一。经济人问题的有效解决需要提高经济人的组织化程度,形成能与其他利益主体集团抗衡的利益代表机制。与利益代表机制密切相关的是利益表达机制,通过建立和完善经济人利益表达机制,有助于维护经济人具体权益,切实保护经济人的切身利益。

第三,利益协调机制与利益保障机制。有利益就必有利益冲突,有利益冲突就需要利益协调。决定和谐的首要因素是财富的分配,财富分配的本质就是经济利益的分配。利益协调机制的直接目标应是通过利益协调,缓解食品领域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矛盾和冲突。利益保障机制的中心是依法保障经济人利益。

二、利益博弈――食品安全监管制度改进的理论基础

在一定社会历史时期,社会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利益关系。尽管某种社会资源并不稀缺,但获取这一社会资源的交易成本过高从而限制了部分资源的占有和使用。博弈双方历经一个战斗回合形成若干战略组合,对应着分属于不同当事人的最优均衡。而在通常状况下,政府权力是一种有着支配特定社会资源,旨在提供制度供给的功能的权力。因此,作为博弈一方的政府,无疑在其中扮演重要且居于主导地位的角色,政府必定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寻求每一个可能带来公共利益正当化增值的机会。与之相对应的是,经济人在博弈中却不得不持谨慎的态度,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仔细地估算博弈的预期收益以及为此支付的成本,以期能从中获益最大而损失最小。

具体到食品安全中来,我们一方面需要通过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安排,保证各级人民政府重视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与治理有关的各项制度建设;另一方面又要尽可能地保证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在一种近乎于零摩擦力状态下的良性运转,把相关利益主体的矛盾控制在一个经过多方利益合理博弈的制度容忍范围之内。因此,利益博弈是通往食品安全制度改进的一把钥匙。在食品安全监管制度运行中,主要存在制度供给与需求两者之间的动态博弈关系。一个恰当的路径是我们需要在制度供给与需求中寻找到合适的平衡点,从而构建食品安全利益和谐下的制度和谐。

制度供给者与制度需求者之间的动态博弈过程,其实就是彼此之间的利益考量过程。在制度供给过程中,财政会首先力保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转,如果有了剩余才会考虑制度供给问题。但现实中,经济人会发现制度的费用耗费比较大,如果能够争取到政府的援助,他们就可以不用任何付出就会获得收益,并且一旦其制度供给满足了,政府就不再对他们提供任何援助;经济人作为理性人,在博弈过程中自然会选择保持短缺或部分短缺状态,作为向地方政府要价的资本来争取资源,从而选择不提供。对于政府来说,假如财政有一定剩余,上级政府的政绩考核指标压得紧,就一定会提供,否则,就不会提供。食品安全监管作为一个公共领域的问题,其制度实现和行使须依附于国家强制力,政府是主要的供给政策实施者,而它追求政府部门利益最大化的利己理性往往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国家理性存在一定的矛盾,从而在食品安全监管供给具体实施过程中,政府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理性”地逃避各种供给责任,获取相关利益。而反观经济人作为最终的接受对象,他追求个体福利最大化的个体理性往往也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国家理性存在一定的冲突。那么,对于经济人和政府,最好的策略选择就是不提供。由此可以看到,在制度供给方面,无论是供给者还是制度的消费者都缺乏利益激励,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供给相对短缺的困境就不难理解了。

在现行体制下的博弈过程中,博弈各方的博弈过程主要受到各自博弈能力和博弈动力的制约。首先,相对方经济人是以个体形式与政府之间进行磋商,这种非对称性决定了双方话语权的不平等,即制度供给者处于相对强势地位,需求者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另外,由于制度作为公共物品,在供给中会出现某些单个个体的“搭便车”现象。因此,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供给过程实质上就是政府与经济人之间以及经济人彼此之间不断进行利益调整的多重博弈过程。在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未建立起来之前,由于经济人成员的各自位置、组织化程度、受行政决定的预期影响和伤害补偿程度等并不相同,因此其博弈动机也就难免参差不齐,这种状态又势必反过来影响食品安全制度供给的张力。

由此可见,鉴于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供给过程中双方地位的不平等和博弈能动力的差异,应赋予经济人更广泛的参与博弈的权利,增强其博弈能动力。我们在食品安全制度供给中需要建立经济人的利益整合机制,即改善食品安全监管的供给模式,加强经济人的合作机制、共识机制、协调机制、表达机制、整合机制和利益再分配等机制的建设,大力发展食品安全监管利益系统,不断开创可供分配的经济人增量利益。只有充分发挥经济人在食品安全监管供给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经济人真正成为食品安全监管供给的参与者、受益者、监督者和管理者,才是食品安全监管供给的正确发展之路。

三、三元制度改进――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社区供给的路径选择

经济人在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供给博弈中的能动力不足与其天然的利益诉求之间存在矛盾,应通过探寻有效社会中间层供给――经济人社区供给的构建来予以解决。以社区理念为纽带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能够把公共产品的供给范围缩小到一个以社区为中心、以生活和劳动为连接带的小区域之中,它更容易获得有效率的生产,也更容易使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偏好联系起来,更容易提高经济人的满意度。不仅如此,社区供给还有更大的优势:它依据受益者所居住的地域或所从事的行业提供制度,其成本补偿完全可以通过自愿或社区委员会依据民意的方式来征收,这样更容易达成公共产品供给与成本分担的纳什均衡。

(一)宏观视野:食品安全监管制度改进的政府维度。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管中承担着管理、协调、监督、扶持等多方面责任。政府和社区在食品安全监管上可以说是互补的关系,社区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专门的、具有针对性的准公共产品,弥补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某些不足;政府的作用是“掌舵”,并在行政等方面支持社区食品安全监管的发展。具体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坚持非均衡发展的原则,体现政策的差别,针对现在的城乡差别问题,在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中实现供给均衡,必须给予农村社区发展建设的加速度。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其次,政府除了鼓励社区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管供给外,还应对其监督。社区食品安全监管作为公共物品的供给,属于准公共物品,是对该社区的居民提供,虽然其针对性强,但外部很难监督供给的有效性。因此,在食品安全监管内部监督的基础上,政府应加强外部监督,同时人大监督也不可忽视,形成全社会力量来监督食品安全监管。

(二)中观视域:食品安全监管制度改进的社区维度。经济人在中国社会利益博弈中,其所表达的利益始终不能形成对决策的有效参与和影响,不能通过组织化形式和集体的力量来争取自己的正当利益。正是在这种聚合利益机制缺失的情况下促生了中间层组织的产生。因此,作为食品安全监管制度最大消费者的经济人,应该建立起不同经济人群体之间的利益表达机制和利益整合机制,增强其与政府协商调整的能力,使食品安全监管的供给有一个坚强的组织保证体系。

首先,应解决食品安全监管社区供给中社区法律主体缺位的问题,形成有效的经济人利益表达机制。目前,我国社区的法律地位模糊,没有完全独立的法律地位,在很多事务上受行政机关很大的制约。而在食品安全监管供给中,社区的主体作用应进一步发挥,鼓励其成为食品安全监管供给过程中的协调主体,保障其在食品安全监管供给中对于经济人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及文化利益组织化争取。其次,要建立食品安全监管供给与中间层组织的利益联动。社会中间层的本质是在经济人的聚合利益机制下建立的,是利用经济人集体力量来对食品安全监管社区供给中的利益进行协调,即以食品安全监管供给的具体运作为平台,实现对经济人需求的表达与协调。因此,应当在此基础上加强政府与社区的沟通,确保二者分别从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管两个角度实现对食品安全的有效规制。

相关期刊更多

有机氟工业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华谊(集团)公司

工会博览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北京市总工会

中国卫生产业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