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职业生涯规划的计划

职业生涯规划的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职业生涯规划的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职业生涯规划的计划

职业生涯规划的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思路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就高职院校而言,如何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直接关系到学校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学生的未来求职和职业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科学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

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人的一种主动行为,是指个人结合组织和自身情况以及眼前的机遇和制约因素,对其各阶段所从事的工作、职务或职业道路进行的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包括为自己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发展计划等,并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而确定方向、时间和方案。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根据自身情况,结合发展机遇,对决定个人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测评和总结,确定其事业奋斗目标,选择合适的目标职业,制定出相应的学习计划,并对每一步骤的时间、顺序和方向作出合理的安排。特别是应结合自己所学专业特长、知识结构和职业社会状况选择好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职业目标),作出方向性的计划和安排,并对大学期间学习等各方面进行客观合理的规划与管理。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

(一)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大学生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

高职学生在入校时就开始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对自己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估、认识自己的性格特点和不同职业的要求,明确奋斗方向,最终作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有了明确的职业规划,学生可以明确自己的前进方向,增添前进的动力,少走弯路,避免被动的学习和虚度光阴,能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二)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必须在大学期间切实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要想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必须科学合理地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只有这样也必须这样,才能将自己大学三年的规划细化到每一年、每一学期、每一个月,按照计划去行动,逐步实现自己的短期阶段目标,为大目标的实现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职业生涯规划是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的基础

就业指导课的目标就是帮助学生科学地分析自己,明确自己的求职方向,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端正求职心态,掌握相关求职技巧,最终能够顺利找到理想的工作。可以说,就业指导课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就业,关系到学校的长远发展。而职业生涯规划则是就业指导课的基础。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认识高校、认识社会、认识职业,最后定位自己,找到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并制定实施方案,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完善,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最终顺利实现自己的目标。

三、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思路

(一)全面认识自己

全方位地评估自己、认识自己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和基础。刚刚步入大学,大学生就应该坚持用辩证思维方式去评价自己,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潜在的能力,多与老师、朋友交流沟通,了解别人眼中的自己,全面评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选用科学的测试理论和方法(例如霍兰德职业倾向测试等)了解自己未来适合的职业方向,从而在内心深处形成对自己的科学认识。

(二)充分了解自己的专业

大学选择的专业和自己未来的职业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入学后,大学生应该通过多种渠道全方位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了解自己的专业性质、对应的就业方向、岗位对应的能力需求、未来的就业前景等等。

大学生应该经常与专业教师、学长们交流探讨专业相关信息,利用寒暑期走出校门,到人才市场、专业相关企业走访及时了解信息,把握专业发展前景,按照市场需求调整自己。

(三)充分了解社会人才需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作为一只无形的手在发挥着基础性的调节作用,了解市场、把握信息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是十分重要的。个人职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的需求,离不开市场的环境。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前,应该将个人的情况、专业情况与市场情况紧密结合,了解就业市场的相关政策、就业市场整体情况、不同区域岗位需求情况等。具体操作:教师宏观指导,学生自由分组,选择附近有代表性的企业、人才市场进行分组调研,了解当前就业政策、企业用人标准、专业就业前景等,形成科学准确的调研报告。

(四)确立职业方向和目标

确立职业方向就是在充分了解自己、了解专业、了解社会的基础上,坚持充分发挥自己潜能,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的原则,设计自己的职业发展之路。职业发展目标应该符合社会发展需求,与个人的性格特点相匹配,与自己的专业技能相衔接。职业发展方向不应该僵化不变,应该随着社会的变化及时调整。此外,在明确职业方向后,应该将职业目标具体划分为不同阶段的小目标,将大学期间的目标细分为每一学期、每一月的目标。

(五)制定职业规划实施方案

设计师设计的建筑图纸会决定最终建筑的外形特色等,而职业生涯实施方案就像建筑图纸,决定着个人职业的前进方向。大学生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方案时应该将自己的职业目标详细划分,将长远的职业目标化成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年的具体实际行动。实施方案的设计要科学合理,在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相应调整。

(六)付出实际行动

有了明确的目标和详细的实施方案之后,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踏踏实实地去执行。只有付出实际行动,原有的计划才有可能逐步变成现实。大学生应该按照自己的实施方案,持之以恒地去付诸行动,让每一个阶段性的目标不断变成现实,继而让阶段性的成果不断激励自己实现下一个目标,层层激励,最终确保职业规划目标的实现。

(七)总结与评价

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期间也难免会出现一些曲折。此外,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很复杂,很多因素是动态的,这就要求大学生做好心理准备,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力,实施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调整,总结、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执行力,完善自己的规划。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影响到学生未来的进步与发展,影响整个社会的就业结构,影响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提供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确保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在良好的政策制度环境下实施。高职院校应该充分认识高职生职业规划的长远意义,从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为大学生科学设计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指导,提高学生的规划能力和执行规划的能力。大学生本人应该对自己的未来负责,充分利用大学的时光和宝贵的资源,有针对性、有目标地发展完善自己,充分实现自身的价值。只有政府、高校、大学生三位一体形成合力,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才会更加科学,更加合力,职业生涯规划的积极效应才会充分体现。

参考文献:

[1] 吕欣美.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现状浅析及对策[J].中州

大学学报,2011,(10):97.

[2] 杨海燕.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

2010,(11):83.

[3] 杨天挺,张定华.高职院校构建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体系

的思考[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320.

[4] 江萍.高职学生社会化教育刍议[J].教育探索,2011,

(9):93.

职业生涯规划的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 原则 保障措施

有道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每个人而言,职业生命是有限的,如果没有长期稳定的规划,那就是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生命。反之,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你人生跑道上的助推剂,有了它,在如今人才竞争的社会中,会走得更好,走得更远。

一、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结合社会环境

高职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时,对社会环境的分析是必须要考量的一个因素。因为对社会环境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清楚的了解我们所处的时代和社会对我们工作的影响,也可以从这个大环境的基础上来更加了解我们自己适合从事哪种行业。

(二)结合个人特点

在选择职业时,要清楚地认识自我,也就是要全面了解自己。一个有效的职业生涯设计必须是在充分且正确认识自身条件与相关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要正确客观的审视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做好自我评估,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等。

(三)结合所学专业

专业匹配,是我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之一。每个专业都有一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与就业领域,这就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依据。求职过程中如果不能实现专业与职业的匹配,势必付出转换成本,无论对于个人还是社会都是巨大的浪费。因此,高职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一定要了解专业,分析专业,强化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专业特色和能力要求为导向,规划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力争实现专业与职业的匹配。

(四)要具有可持续发展性

职业发展规划不是一个阶段性的目标,而是一种可以贯穿自己整个职业发展生涯的远景展望,所以职业发展规划必须具有可持续发展性。如果职业发展目标太过短浅,这不仅会抑制个人奋斗的热情,而且不利于长远发展。首先要保持学校三年目标的连续性,三年期间可以对目标作一些调整,但不应该频繁。毕业后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也应保持与大学期间的连续性,使之贯穿一生。

(五)要遵循动态性原则

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影响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的因素诸多。有的变化因素是可以预测的,而有的变化因素难以预测。在此状况下,要使职业生涯规划行之有效,就须不断地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评估与调整。其调整的内容包括:职业的重新选择;职业生涯路线的选择;人生目标的修正;实施措施与计划的变更等等。

二、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保障措施

职业学校的生涯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多方面采取可行的具体措施,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制定以下具体措施:

(一)学生方面

1.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重点给他们宣传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同时对他们进行认识自我和生涯觉察的教育。这一任务主要由一年级的班主任以班会课的形式来完成。期间,让高一年级的学生参观2-3个对口企业,增加他们对企业的感性认识,并请企业人员到校作1-2次这方面的专题报告。

2.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上学期让他们到对口企业顶岗实习,亲自体验蓝领工人的辛苦,领会企业精神、企业文化的内涵,在“实战”中培养其责任意识和竞争意识。下学期回校继续学习,重点学习专业技能和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这一任务由就业指导教师和班主任共同完成。学生制定好规划后,全校进行统一的评比。对于优秀者继续推荐省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比赛。

3.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让他们继续到对口企业进行“准就业”顶岗实习。在此期间,由校企双方联合对学生进行苦累观教育,使他们由学生身份平稳过渡到职业社会的工人身份。

(二)师资方面

1. 职业指导机构专业化。成立专门的职业规划指导服务机构,认真落实教育部文件精神,充分认识就业的重要性,把职业规划作为就业工作的重要性,把职业规划作为就业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成立集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的就业指导服务机构,鼓励、倡导高职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创新服务手段,提升服务质量,形成学校重视支持、就业主管部门协调指导、广大同学积极参与的工作局面,促进学生充分就业,大幅度提高就业率。

2. 指导队伍的专业化。从事这项工作的队伍在结构上应体现出跨专业、跨部门、专兼结合的特色。就指导者个体而言,首先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要关心、爱护学生,甘做人梯,乐于奉献。其次要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熟练掌握有关政策法规,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特别是要具有与职业规划设计相关的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还必须具备善于审时度势、做出科学判断的能力。

3. 职业测评的专业化。职业测评的专业化建设主要是人员建设和测评手段建设:一是需要有专业的人员做测评,给予测评对象科学、客观、公正的测评和解释,这就要求配备专业的人员和队伍,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测评;二是需要有科学的、完善的测评手段,给予测评对象完整、科学的自我认识。因此,学校要积极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测评产品,增加测评的信度和效度,挑选和引进合适的测评工具,同时要建立一支专家型的测评队伍。

再优秀、再动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也取代不了个人的主观努力。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是建立目标、树立信心,职业生涯规划只是走向成功的必要手段,有了以上可实行的措施,职业生涯规划顺利实施也就有了保障。

【参考文献】

[1]张莹.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

职业生涯规划的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的导向性有利于高职大学生认清形势,准确定位,明确奋斗目标,进而合理安排大学的学习与生活,有效提升自身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实现学校学习与未来职业的良好对接,促进学生就业;同时也有利于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完善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实现高校和谐、稳定及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非常有意义,基于此本文进行了此项探讨。

一、当前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

由于职业生涯规划在我国整体起步较晚,加上计划经济时代“包分配”思想的影响,我国大学生普遍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有的职业生涯规划受外界影响因素过多,特别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条件下,理应“先就业,后择业”,如按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根本就不可行;也有些人认为在大学阶段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还为时过早,应该走向社会后做的事情。这些功利性思维影响了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的开展。据李忠岘开展的调查,高职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是否对个人成功起决定作用”①的回答中,回答能的只占26.9%、不能的占24.34%、不确定的占41.24%,不知道的占8.28%可以看出很多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

(二)学生职业目标定位模糊

职业生涯规划中职业目标的定位非常关键。一个人事业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无明确的目标。由于自身片面的认识及学校引导不力许多大学生未能很好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更不用谈职业目标的的定位了。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尽管在老师的指引下开展了此项活动,但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目标归目标、行动归行动的不相一致现象。大学是一个人学习的黄金时代,也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最佳时期,期间如果存在职业目标定位模糊将对未来学习、个人发展相当不利。很有可能造成因没有明确的目标追求,而缺乏学习工作动力,浪费时间。

(三)学生自我认识普遍不足

准确认识自我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大学生应准确了解自身的性格、兴趣、爱好、能力等实际情况,并以此为基础确定今后发展方向,找到适合自身的职业发展途径。然而,很多大学生往往停留在主观认识阶段,在认识自我时往往形成失真现象,如自我评价和职业发展期望过高、职业路径设计想当然等。有些学校因设备设施落后,缺乏必要的测评工具,更是如此。

(四)职业生涯规划实施不畅

当前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上普遍存在两种现象:要么根本不相信职业生涯规划,要不只把生涯规划看成是一项任务,完成了就算实施了。因此许多高职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上并没有真正实施。尽管部分高职院校加强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知识的教育,但也比较粗浅,在具体实施中因师资、设备等条件的限制,并没有全面推广实施,绝大多数只是树立部分典型。

(五)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不力

我国在职业生涯学科研究上起步较晚,理论研究相对薄弱,应用性研究则更少。使得国内职业测验与职业侧评系统大也大部分是照抄、照搬国外研究成果,不能很好的结合我国国情的实际或教育特点对我国学生做出准确判断;在具体指导上,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在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上往往缺乏长远和发展的眼光,指导仅仅面向毕业生,对其他在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还没有真正普及;在组织机构上,虽然多数高校设立了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其指导工作也仅仅限于部分就业信息、就业政策宣传、就业与创业技巧讲解等方面,诸如职业生涯规划测评中心等专门机构及具有心理咨询,职业发展,人才测评,良好沟通能力的专业人才的配备,特别是专业的职业规划师配备,几乎是空白。高校往往有上千名以上的大学生,其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个大工程,需要大批专业人士。因以上种种原因,使得不少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疲于应付,很难实施全面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六)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方法单一

尽管不少高职院校加强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但因职业指导人员配备、设施建设、教材投入等方面的不足,不少高职院校的指导工作还停留在表面,提供给学生的职业指导方法,无外乎就是使用职业测评软件和采用传统的生硬单一的知识授课模式,不能真正体现指导的个性化。因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有不同的性格、情感、成长背景、知识的基础,因而标准化的单一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方法已不能满足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必须予以转变和创新。

二、促进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成功的对策

(一)遵循社会和个人发展规律

遵循社会和个人发展规律是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一是要结合社会需求。如果自身的目标与个人的观念、能力脱离社会需要,即使规划的好也难成功;二是要结合所学专业。规划中如果不能实现专业与职业的匹配,势必付出相应的代价,不仅目标难以实现,还会造成巨大的浪费;三是要结合个人的实际。只有全面认识和评估自我,明确自身特点,才能准确定位,发展才不会迷失方向;四是要动态性修正。因外界环境的动态变化,要求我们在职业生涯设计时需有一个不断修正的过程。随着环境和自身的变化.职业发展方向也要不断进行重新定位,实现的路径和手段也要重新选择。

(二)普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念

在国外,如美国,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从小学阶段就已开始,而在我国,则是由于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普遍出现就业难得问题才越来越受到重视,社会各界、高校也因此才开始重视大学生的就业与职业发展问题。对此,当前引导大学生普及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理念还是今后职业教育的一个重点,如果这个问题没有解决好,之后的诸如如何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等问题也只能是舍本逐末。对此在广大大学生中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念是根本。政府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重视和支持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出台相应的政策、法令及规章制度等.加大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资金投入,引导广大大学生乃至小学生普及和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要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介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舆论宣传,提高社会公众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逐步在各地区或高校成立专们的涵盖职业生涯规划在内的职业指导机构,并不断提升机构的服务水平,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来不断提升学生参与社会服务意识。

(三)加大职业生涯规划建设投入

与美国相比我国高校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经费投入存在明显的差异。当前很多高职院校虽然加强了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也开设了课程、成立相应的机构、配备了教师,但这只是能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些基础条件,只能满足日常的基本教学和简单指导,离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还有很大的差距。职业生涯规划具有涉及学生基数多、评价手段多样性和科学性、教师素质要高,重实践性等特点。如不遵循学科发展规律,和其他课程教学一样没有区别同等对待,课程的开始只能是形同虚设,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效果也可想而知。对此,各高职院校要加大经费投入。不仅要配备好基本的教学、办公设备设施、咨询室等,还需组建专业的职业测试室、引进测评软件及相关图书资料,强化教师的培训,以提供给学生更好的职业训练条件及专业指导。

(四)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

一是课程教学建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任务是向学生传授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科学方法,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基础。高职院校应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纳入学校正常的教学计划,确定必要的学分,把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就业指导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提高职业生涯规划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从而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兴趣和积极性;二是课外教育与服务。要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提升职业生涯规划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依靠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往往不够,需要通过开辟第二课堂,提供相关服务来予以补充。一方面要加强课外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指导,弥补课程教学的不足。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达到理论与实践结合,进一步提高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应用能力,具体可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讲座、职业生涯测评等形式进行;另一方面,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服务。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要正确认识自我和职业目标定位。学生在规划中因自身理论和实践知识的缺乏必然会出现各种迷惑,需进行个性化的咨询服务才能帮助他们纠正错误,正确规划。

(五)强化职业规划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要严格就业指导队伍的准入制度。要求就业指导人员特别是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除要具有本科及以上学位外,还应具有与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没有相关工作经验不得担任职业生涯规划教师,以后要逐渐与实行职业生涯规划师资格准入制度接轨;其次,要提高教师待遇,可以引进具有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社会学、高等教育学、职业指导理论等专业背景的研究生,提高就业指导队伍中职业生涯规划师资的专业化水平。对于刚毕业或新转岗从事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必须在岗前培训合格并取得相应的职业指导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再次,要逐步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评价体系是加强就业指导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的重要条件。可根据就业指导的工作特点和专业化的要求,设计可操作性的量化表,结合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对就业指导人员的工作进行考核。在考核中,对于成果突出的就业指导员应给予奖励,不合格应予以解聘。

(六)谋求社会资源共享,共同促进

职业生涯规划实施中如果只依靠学校不仅难以真正普及,也难以取得实效,必须通过整合外界资源,加强交流与合作,建立互助机制才能取得实效。一是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除了为大学生争取专业实习和就业机会外,学校可以与用人单位共同开发大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训练课程,聘请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经理担任客座讲师和兼职教师,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素材或便利;二是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和人才市场的合作。当前,政府为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方面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可争取有利的政策环境和信息支持;三是加强与第三方职业生涯服务机构的合作。随着职业生涯规划在我国的兴起,在我国也相继造就了一批有实力的从事职业生涯服务的商业机构,不同机构专攻方向也不同,如有的在职业测评产品研发上、有的职业技能训练和师资培训上有自己的特长,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合作项目与他们进行合作;四是充分利用校友资源。成功校友成长经历和现身说法,对在校大学生非常有说服力,是做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不可多得的良好素材,应充分利用好。

注释:

①李忠岘.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现状调查及对策[M].现代企业文化,2009(6).

参考文献

[1]许敏.高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改进措施[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9).

[2]石国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5).

职业生涯规划的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发展轨迹

一、调查研究的目标

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不仅是帮助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更能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定下事业大计,筹划未来,拟定一生的发展方向,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而就中国现在的情况来说,多数高校的入学教育,关注的还是大学新生怎样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角色转换,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很多时候也只是流于形式,应付公事;就业指导也是局限于毕业生这个群体和就业这个环节。以职业生涯规划来为大学生的择业和未来职业的发展进行策划和设计,实现从学业生涯到职业生涯的顺利过渡。这也是近一个时期以来高校学生思想教育者逐步形成的共识和关注的重点。

此项目的目标和预期成果就是:通过对大学生在校期间,制定职业生涯与不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导致的实际职业发展的差别研究,发现在校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实际职业发展轨迹的差别,从而最终得到其相关关系。

通过此次研究报告,可以真正的让更多大学生更加理性的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从而指导自身更有准备地去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

二、调查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我们的调查方案考虑到,除了研究大学生的在校期间的职业生涯规划内容外,还要调查大学生毕业后的职业生涯发展的实际轨迹。我们不仅要调查05-07级的学长学姐们的职业轨迹,还要增加调研00-04级的学长学姐们的发展情况。

1、问卷的发放形式。我们预先设计出一份问卷的初稿,在小范围内进行试验调查,并且在问卷发放回收后,及时与回答问卷的人沟通。了解问卷存在的不足和疑虑,尽量将问卷完善到位,为我们接下来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搜集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职业生涯规划资料。我们学校在2006年设置职业生涯规划的选修课2010年将职业生涯规划改制为必修课程。即有相当部分学生在校期间的职业生涯规划纸质材料可直接获得,帮助我们完善资料。

3、通过网络以及电话联系已经毕业的学长们。先通过辅导员找到每一届学生中的某一位学生的联系方式,然后再通过某一位逐步联系到其他已经毕业的学生,与他们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基本现状。

4、就近实地采访已经毕业的大学生。以南京及周边地区为主,约见部分毕业生,更加具体详细的了解他们从毕业到现在的发展路线和情况,做好记录,可以在数据之外,作为参考资料和指导建议。

三、调查结果的整理分析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通过数据发现了职业生涯规划与实际就业轨迹发展之间的相关关系。

1、通过调查了解我校00级-07级的毕业生相关信息,我们发现00-04级的毕业生在校期间做过正规的职业生涯规划的人数只占我们调查人数的5.2%,原因在于当时学校没有统一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个人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很薄弱,导致这方面工作的空白。但也有部分学生对于自己的职业发展有简单的计划,这样的人有14.8%。其他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非常空白。而毕业生们的职业发展轨迹证明了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做过简单规划或者正式进行过生涯规划的20%的毕业生中,绝大部分是实现了自己在校期间为自己制定的职业发展目标,并且与同龄人相比是更加有成就的。

再看05—07级毕业生的调查,在校期间做过正规的职业生涯规划的人数占我们调查人数的62%,由于从2005年开始学校开始设置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会组织学生统一学习职业生涯规划,并进行实际的操作。

最后看,没有任何规划的毕业生中,有78.5%的人认为自己没有实现职业梦想,只是找到一份工作在做而已,职业满意度较低。

2、现在09-12届的大学生,包括刚刚毕业的部分人,在大学四年间,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差异大。91%的学生在大一的时候几乎无法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而大二大三的学生,有接近37%同学会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以及部分做职业生涯规划有成果的同学的影响下,逐步的认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作用。

而认知最深的是大四的学生。提前规划好的同学,可以有目标的去做事情,考研,考公务员,或者找工作。而大概有29%的同学,因为完全没有规划,所以大四的生活比较混乱,或者准备几天考研,就去找工作,找的不顺利,又去考公务员,或者事业编等等。

大学四年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变化,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也取决于学校的教育环境,现在很多大学已经开设了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以及就业指导课程,在理论方面,正式的向学生讲解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意义,方法,等等,为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了适宜的大环境,同时师资力量也紧跟步伐,有专业老师进行指导,同学们开始接受认知,努力的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3、职业生涯规划制定的意义。不仅体现在学校期间,学生会更加有学习和奋斗目标,更体现在进入职场以后,而且现在很多大企业都要求员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并且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交流,修改其中不切实际的部分,力争脚踏实地的走好每一步。

大学毕业会开启人生的另一段旅程,有职业规划的接近60%的毕业生,在职业发展轨迹上占据明显的优势,因为有规划,他们在找工作时就直接朝自己喜欢和擅长的行业与职位奔去,并且因为之前所做的很多努力和铺垫,他们中的绝大部分都可以顺利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并且在毕业后的数年中,全身心投入,将自己积蓄的能量进行产出转化,同时也吸收工作中给予自己的新能量,进行能量再造,不断的成长成熟,最终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成绩,获得认可,得到提升。

对于以上的数据分析,我们发现,职业生涯规划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而大学生对其的重视程度以及实际操作的完善程度将会直接影响甚至改变大学生的职业发展轨迹,很多时候,理论能够成功的转变成为实际的生产力,主要还是因为规划到位,操作切合实际,不空想,也不死板。而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将个人的发展与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结合,为大学生的实际就业提前做出指导。

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轨迹的建议

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个人首先要重视,并且有计划有想法有主见,同时,学校也要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如何去教授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如何适时的进行调整等问题,都需要专业老师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建议一:大学生从自己出发,主动去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内容,学习它的各种意义,方法,从内心认可与相信规划不只是纸上谈兵,而是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一份自我发展策略。

职业生涯规划的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11-163 -03

五年制高职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是大专层次的学历教育,为我国高等教育有机组成部分。五年制高职前三年(称中专或预科阶段)以学习文化知识为主,开设一部分专业课程,后两年大专阶段学学专业理论、进行专业实践(实训)。五年毕业后,获得国家教育部监制、国家承认、普通高等学校统招的大学专科文凭。

五年制高职在完成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出一批具有大学知识,又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高技术实用创新人才。

传统上,五年制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其培养目标是使在校学生通过五年一贯的学习,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培养明确的职业意识和良好的职业素养,由单纯的“学生人”成长为相对成熟的“职业人”。然而,五年制高职学生均为初中毕业,入学年龄多在16岁左右,适逢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加之多数学生在初中阶段为受忽视的“弱势群体”,学习成绩不理想、行为习惯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当他们进入高职学校后,如果缺乏有力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很有可能依然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来对待未来的生活。学习动力不足,进取意识淡薄,使得他们成为弱势的求职者。

五年又是一个相对悠长的时段,社会发展如白驹过隙,时代变化的高速度、快节奏,使得学生即使获得初步的职业知识和技能,具备从事某一职业的素质,但在变动不居、方兴未艾的新经济发展的冲击下,由技能的供求不匹配导致的毕业即失业的学生就业现状,更催生了学生的悲观情绪和迷茫心境。就业难的困境有其社会发展背景,但作为学校也必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反省和探索职业教育发展路径。

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学习生涯规划中,保持持续的向心,形成自我发展的动力,引领学生实现生涯规划目标,并且,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成为学习型个体,锻炼自主学习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为实现个体的职业理想而努力。因此,本课题实施中,从入学之初就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将有助于五年制高职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发掘潜能,把握自己的职业发展的方向,形成积极的职业态度,并将之转化为有计划有目的的学习行动,为职业生涯的顺利发展打好基础。

五年制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总体目标为提高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与能力。也就是通过参加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五年制高职的学生能够提高规划职业生涯、探索职业路径、进行职业决策的意识,更好地认识自我、认识工作与职业,做出符合自身特点并与环境相匹配的职业生涯规划,提高自身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主导力。

以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现实职业生涯规划水平为起点,逐步走向辅导目标所要求的职业生涯规划水平,就是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目标的达成路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学校纳入课程体系、通过课程教学、采用多种方法途径帮助学生明确树立职业发展目标、并且制定实现目标的可操作性计划。因此有效的目标达成路径必须考虑以下三个因素:学校――辅导活动设计者与组织者、学生――生涯规划实践者和辅导活动参与者、辅导内容与形式――既切合学生已有经验又有利于达成辅导目标。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目标的达成,实际上就是以上三者在一定的环境与条件下相互作用的结果,本课题以此为切入点研究构建五年制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目标的有效达成路径。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是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涵盖理论和实训,课堂实时教学空间和网络虚拟教学空间、课内、课外、团体辅导和个别咨询等多个方面,唯有树立起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大课程观念,建立一个大课程体系,实现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启蒙,并通过引导深度体验、个别诊断干预、网络拓展学习、实训的反馈修正,锻炼提升规划能力。

一、以意识启蒙为主旨的课程教学

美国心理学家舒伯将个体职业生涯发展划分为成长、探索、建立、维持、衰退五个阶段,个体在不同年龄段的发展都有阶段性特定任务。五年制高职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多为16周岁左右,理论上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正由职业生涯发展的“成长阶段”进入“探索阶段”的第一个时期“尝试期”:开始探索自己的兴趣、需要、能力、价值观以及就业机会,并通过理想、同伴交流、课余兼职等方式进行择业的尝试,并且研判自己可能适合的职业层次和领域。事实上这些学生刚进入五年制高职,专业选择带有一定的盲目性,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常常有着强烈的冲突,极易产生茫然、不安、孤独等不良情绪,走向自我封闭和自我放弃。如果这时学校能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启蒙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自我矛盾困惑,还能使他们具备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发展和管理的意识与基本能力,找到努力的目标与方向,为后续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因此这一时期实施生涯课程,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发蒙教育是我们可以选择的最优时机和关键时期。

从内容上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置可以包括“课程预热”“认识自我”“了解职业”“感知环境”“生涯决策”等模块,从建立生涯与职业意识,到自我认识、职业了解、环境感知,再到决策方法的学习,最后形成初步(不一定成熟)的职业发展规划,确定不同人生阶段的职业目标以及相应的生活模式。就课程形式而言,应由职业规划指导的专业师资进行系统教学(可设为一学期左右),教学中可综合运用课堂讲授、探究活动、小组研讨、案例分析、分组调查、个人经验分享、心理检测评估等教学方法手段,必须做到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相互结合,以求实效。就课程评价而言,可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比如课堂中学生的参与度、最终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的质量等。

当然,“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充分考虑个人的各方面条件和外部环境条件,找到属于自己的‘以职业为核心的更有价值的存在方式’,并逐步掌握应对未来变化的能力和为应对变化创造有利的条件。”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理论知识的教学,主要目的在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启蒙,旨在“职业唤醒”。职业生涯规划最终形成于学生的手中。因而,课程中更多地植入学生的深度体验和自我提升。

二、以体验学习为追求的团体辅导

体验学习突破了个体学习的局限性,而更多地依靠团队来学习。五年制高职学生,由于其年龄、知识背景、心智成熟度等处在同一层次上,差异不大,在职业生涯规划学习中也会碰到一些普遍性的困难和疑惑,因而符合运用团体辅导的应用范畴。

团体辅导注重团体成员的主动参与、深度体验和自我反思,团体辅导中,学生得到机会可以做许多新的尝试,这些尝试成为一种收获并且迁移到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学习情境中,团体辅导中的体验促进了学生学习的深化,这些是传统的课程教学不可替代的,团体辅导作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和传统课程一起共同服务于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学习。

团体辅导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下为成员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心理辅导方式。“它通过各种精心设计的活动,使团队成员在解决问题、应对挑战和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实现激发潜能、熔炼团队”、促进共同成长的目的。它通常包括一两名领导者和多名团体成员,由几次或十几次团体活动组成。在团体活动中,领导者根据团体成员问题的相似性,通过团体内的人际互动,引导成员共同讨论大家关心的问题,彼此启发反馈,相互支持鼓励,增进成员对自己的了解和接纳,对他人心理的认识,促使成员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人际关系,学习新的良好行为方式,提高成员的社会适应性,促进成员的人格成长。

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团体属于结构式、封闭式和同质性团体,辅导活动可以直接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题,也可以人际交往能力提升、自信心训练、减压训练等为主题。如职业生涯规划团体辅导,一般包括建立团队、自我探索、职业探索、生涯规划和准备、结束团体等环节。团体辅导活动的形式是多样的,如手指操、大风吹、滚雪球等热身游戏,生命线、我是谁、自画像、价值拍卖等自我探索游戏,优点轰炸、信任之旅等人际互动游戏,职业树、职业人物访谈等职业探索游戏,生涯幻游等总结性游戏以及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等。团体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效果可以通过团体成员的主观感受、行为变化、问卷调查、自我报告等途径进行评估。

职业生涯规划团体辅导要实现预期的目标,对辅导团体特别是团体领导者会提出的较高要求。这个要求是双重的,一、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体系、课程设置、实施策略、评价指标等整个领域的相关知识;二、比较丰富的团体辅导知识,各种团体辅导的技术,甚至个人咨询的操作策略等。因为,对个别成员身上存在的问题,团体辅导不可能进行深入探究,必须结合个别咨询等其他方法进行辅导。

三、以反馈修正为目的的专业实践

专业实训、实习等专业实践课程是五年制高职教育整个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实践技能。由于五年制高职学生对职业世界与职业生活缺乏真实体验,容易导致其对职业世界认识的失真,职业生涯规划的失当。因此利用专业实践环节加强学生自我的实践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会,在体验中感悟和提高,对五年制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专业实训主要是指在专门创设的模拟的仿真环境中,通过模拟项目、模拟案例、模拟产品等方法,对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职业技能进行训练。对于职业生涯的规划,专业实训“使学习者在与真实的职业环境相类似的情境中体验其职业角色,并通过具体的职业活动来认识某一职业的性质、作用及价值,强化学习者的职业文化认同感。同时,一系列职业活动的展开为学习者了解某一行业或岗位的职业规范提供了便利条件,从而使其能够自觉按照理想的职业角色的行为规范来约束或改善自己的职业行为,有助于其良好职业态度的形成”。也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形成打下基础。

在实训过程中学生可完成对已有生涯规划的初步反思:这个职业是否适合自己?是否符合自己的职业兴趣?是否符合自己的职业性格?自己今后如果要胜任这个行业(职业),需要具备哪些相关专业能力?自己已具备哪些能力?还要发展哪些能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可以用哪些办法?这些思考都为职业生涯规划的学习起到很好的助推作用。

五年制高职目前一般采用“4+1”模式,即在校学习4年,到企业顶岗实习1年。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能全面真实地感受所在企业的文化、职业环境、岗位对知识、技能与职业道德的需求,而在和师傅、同事的交流中,学生还可以来了解到企业的未来前景,从而分析判断自己的“职业锚”是否已经出现,进而思考职业生涯规划是否完备、是否适合自己,如果要修正,那么如何来修正,通过这些思考和修正,促使职业生涯规划走向成熟。

四、以信息拓展为特征的网络平台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多维度、多手段、多技术的,现代网络技术为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提供了新的科技条件,作为传统课程资源的延伸拓展和补充,我们可以通过校园网络平台建设整合各类课程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生涯规划学习资料、职业测评、职业信息、就业政策等服务支持平台,增强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时效性。

在职业测评方面,五年制高职学校至少可以进行以下方面的努力:一是为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测评服务。目前,职业测评作为心理测验的一个应用分支,已成为一种评价个体素质条件的有效工具,通常包括与职业密切相关的兴趣、能力、人格、价值观等的测验。职业测评不仅有助于了解五年制高职学生当前的素质状况,而且可以提供他们未来发展可能性的信息,增强职业生涯规划的科学性。为此,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购买成熟的职业测评软件,条件尚不成熟的学校可以提供一些免费职业测评网址的链接,使学生在校园网上很容易获得这些帮助。二是加强职业信息的。职业信息的收集与是一个工作量大、更新快的工作,五年制高职学校可与企业、劳动与就业保障局的职业指导部门建立网络,达成局域内的信息共享,及时有效地为学生提供人才市场与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岗位需求状况,这不仅对毕业年级学生的择业具有直接的帮助作用,对较低年级学生的规划启蒙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三是进行政策信息的推介。政府部门为规范市场、引导与促进就业,往往会制定的各种就业政策,学校通过网络把这些信息有针对性地介绍给学生,有利于维护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合法权益。此外来自政府与企业的发展计划中的关于经济和社会宏观发展的信息,本身就是一种潜在的就业岗位需求信息,预示着经济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就业前景,对五年制高职学生进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五、以个别咨询为手段的诊断干预

对于学生来说,职业生涯规划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专业教师的组织下反复体验、逐步成熟。期间有教师带领学生,不断地认识和探索、选择与决策、建构与妥协,过程中学生个体免不了出现偏差,产生疑惑,出现迷茫,甚至危机,这就需要教师及时果断介入,进行诊断和干预。

个别咨询一般采用教师学生一对一的方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个别咨询也不例外,通过个别咨询,帮助学生克服职业生涯规划中遇到的困难,并且还协助学生消除不良情绪与克服认识障碍,促使个体的生涯发展和生活适应。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是与学生个体高度相关的教育行为,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涯发展基础不同,面临的环境、存在的问题也各不相同,因此在面向群体的辅导途径之外总有一些学生需要个性化的辅导与帮助,而个别咨询正满足了这种需求。

职业生涯规划个别咨询采用点对点、面对面谈话的方式进行。个别辅导从教师的倾听开始。辅导教师第一要做的就是倾听求助学生关于规划的一些思想,包括一些设想、思路等,摸清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面临的困难,并敏锐地查找问题和困难产生的各种因素。针对问题以及背后的原因,辅导教师适时提出一些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在学生回答过程中进一步归因,同时回顾之前职业测评结果,并且指导学生对自己进行反思性评价,在此基础上辅导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咨询的具体技术引导求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自我、澄清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在辅导过程中,辅导教师可以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分析与学生交流,但要注意一点,最终的选择、结论还是要留给求助学生自己作出,辅导教师不能代劳。这里,我们强调,要让学生自主分析、思考,自我提升、完善,辅导教师可以协助,但不能替代。因为只有通过学生自己反复思量、推敲和权衡,得出的结论下的决断,才更有利于学生坚定信念和更具有持久的执行力。

一般而言,职业生涯规划个别咨询应由专业的职业指导师或心理咨询师承担,五年制高职学校应建立一套规范的职业生涯规划咨询体系,包括咨询程序的建立、咨询问题诊断技巧的研究、各类问题咨询方案的研究等,不让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仅停留在经验的层面上,使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更具有科学性、规范性、有效性。

总体来看,五年制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建构是在职业生涯规划大课程观指导下的一个系统工程。在上述五个方面,职业生涯规划基础课程教学重点在一年级,团体辅导则适合将重点放在二三年级,专业实践中的生涯规划指导重点在四五年级,这三者是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主路径。而职业生涯规划网络平台的利用和职业生涯规划个别咨询则贯穿五年始终,随时提供服务和支持作用。

参考文献:

[1]沈雪萍.基于人本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0,(15):141.

[2][3]王灿明.体验学习解读[J].全球教育展望,2005,(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