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服装发言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模特;服装表演;高等院校;小龄化
中图分类号:F426.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2-0006-01
一动态服装表演的由来
历史上最早的动态服装表演要属1990年由巴黎时装协会主席帕坎夫人在巴黎举办的时装展览会,第一个时装表演舞台由此而生,首开舞台时装表演的先河。1908年,英国服装设计师M?露西尔在伦敦举办盛大豪华的时装表演,以推广达夫?戈登妇女商店的套装。这次表演正规有序,备有介绍模特儿的节目单,有正规乐团的伴奏,平台作为舞台,模特儿按顺序一一排列出场。
国内最早的服装表演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为庆祝建厂十周年,上海美亚织绸厂用本厂出品的丝绸,请鸿翔公司设计了24套服装,聘请多位中外女模特,在当时的大华酒店舞厅进行演出。"时装秀"盛况空前,观看的观众达到了2000余人,"模特"这个名词慢慢走进了大家的脑海。
二现今服装表演的发展趋势
随着国际各大品牌在全球市场的推广营销,各大名品的时装会数量明显增多,举办地点已不局限于巴黎、纽约,东京、香港等也纷纷晋升于世界服装之都的行列。然而中外交流的不断深化与发展,我国北京、上海等地也逐渐步入国际服装之都的大舞台。据业内资料显示,今年秋季的纽约时装周特点是亚洲模特人数创下今年时装周的纪录,占全部模特的7.1%。世界各大品牌聘请了大量中国模特来走秀,目的之一是瞄准了中国消费市场,增加与中国消费者的亲和度。其中刘雯、孙菲菲等中国模特在时装周上出场296次,大放异彩。也向我们反映了一个现象,现在市场对于专业模特需求越来越明显,越来越迫切。
三高等院校设立服装表演专业的必要性
自1989年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原苏州丝绸工学院)第一个设立服装表演专业以来,现今全国已有90余所专业院校。随着服装业近几年与国际的接轨,各个品牌会的数量增多,对专业模特的需求量增大,同时反映出了模特身上的诸多问题:
一是缺少综合修养的培训学习;二是缺乏对服装的设计理念的理解能力。
服装表演艺术是把时装饰品人体音乐灯光背景融为一体的一种形象表演艺术,是服装美的提示者和传播者,是服装魅力的载体。一名优秀的服装模特,其成功不仅仅是依赖外表,还要有提升修养和加强专业知识综合学习的意识。各个高校都意识到培养全方位综合型人才的重要性,在专业课程中设立了舞蹈形体形象设计音乐与服饰艺术等专业课程,通过对想要成为模特的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学和辅导,向社会输送全方位服装表演人才。
四高校服装表演专业的现状
在我国,广大面临高考的学生和家长发现,与其他艺术类专业相比,服装表演专业的文化课要求并不高,许多的专业院校200多300多分就可以被录取,如果学生自身条件不错,这是一个进入大学的新途径。在有了学习意识之后,我们又会遇到一个新的问题――“年龄”。如果想要成为职业模特,本科毕业往往错过了模特行业的黄金年龄。就在今年服装表演艺考的时候,有记者去到了考试现场采访了一些备考的学生,有位曾经做过兼职模特来自山东的考生小刘说到:“虽然我只有二十岁,但每次在工作中都会看到不少十七八岁的新模特出场,不自觉就会感到自己年龄已经偏大,压力越来越大。”这让我们注意到,在我国17岁就可以参加高考,而九年义务教育上下来,大部分考生都已是十九二十,他们的担忧应当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即便很多家长已经认可了服装表演专业,但就我国长久以来的教学体系来看,极大多数家长仍会坚持自己的孩子按照“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路线来完成自己的学习路线。家长们并不认为自己的孩子在跳级的基础下可以完成学业。对于模特行业,事实证明“成名要趁早机会不等人”。在国外,年龄小的模特逐渐出现于各大品牌会成为一个趋势。维多利亚秘密专属模特托尼・伽娜(Toni-Garm),14岁被发掘出道,首次亮相获得惊艳亮相是作为CK2008年春夏女装秀场的开场模特和毕场模特。在国内,13岁的刘洋摘得了2004年中国广告模特大赛江苏盐城分赛区总决赛冠军,如果觉得这是个有争议的例子,2012年,登上Dior在上海大秀的王诗颐也只是一个1996年出生的“年轻”新势力其中一员。
机遇和工作机会对于刚刚入行的模特来说非常难得、非常珍惜,但是在全面素质接受考核的现今模特圈,这样年龄的女生多是刚入大学,在各方面还没来得及系统学习的时候,要面临一个二选一的难题,是要选择事业还是学业呢?我们都知道,模特是"生命力"很短的职业,不多学习会被淘汰,可是开始工作后,面试和活动占了大部分的时间,学习部分只能搁置一旁。
五、结语
服装表演专业属于艺术专业又区别于音乐美术等艺术专业,其本身有一套独立体制。如果教育部门有机会给服装表演专业设立提前招收的权利,那会不会能给当今模特行业一片更好的天空?试想一位17岁已出道的模特,在从事模特工作的同时,还吸收大学里模特专业的知识,这样会加速成为名模国际名模的步伐,同理,也会加速更多名模的诞生。相信到那时中国的模特业一定会有大跨步的发展,中国年轻的模特们也会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为中国的服装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李俞霏,田宝华.论中国服装模特发展中的不足与提升途径[J].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2004,(02):34-37.
[2]陈晨.服装表演的社会价值分析[J].科技资讯.2009,(16):254.
中国汽车销量的迅猛增长也促进了汽车品牌4S店数量的增长。虽然4S店建立的宗旨是“服务为本”,但是汽车销售的火爆促使大多数4S店将工作重心都偏向了销售,而服务受到了一定的轻视。在北京等一线城市对车辆实行限制上牌之后,一些4S店的新车销售量下降很大,特别是一些自主品牌乘用车的4S店出现了经营困难。大家对4S店售后服务创造的利润越来越重视。
2012年3—5月,《汽车与驾驶维修》杂志对国内维修企业的现状进行了一次行业调研,调研对象包括4S店和综合性维修企业。众多企业对本次调研进行了回馈。经过筛选,4S店的有效样本数为91个,综合维修企业的有效样本数为37个。
一、服务技术现状调研分析
1 维修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本次调研中,93%的被调研人员为企业的技术经理、售后经理、总经理或车间主任,其他7%则为企业的服务顾问、二手车评估师或者配件经理。所有被调研人员的从业时间都超过5年。
被调研人员的年龄结构中,25—30岁(23人)占18%,30-40岁(88人)占69%,40-45岁(14人)占11%,45岁以上(3人)占2%。以此所见,目前维修行业的中坚力量集中在25—45岁(图1)。
就被调研维修企业的企业规模和业务量来看,根据维修企业地域不同。差距比较大。
就4S店来看,维修岗位人数最少的不足10人,月进厂台次不足50台。维修岗位最多的超过80人,月进厂台次达到5000台。就业务规模来看,4S店的月进厂台次多数维持在1000-2500台次,维修岗位人数为30—40人(图2、图3)。
综合维修企业的规模相对来说都比较小,维修岗位人数较少。本次调研主要是一类和二类综合性维修企业。从业务规模来看,综合维修企业的月进厂台次大多维持在100—500台,能够突破500台次的有11家,这些企业的经营在综合维修企业里已经相当不错了。还有2家维修企业的业务规模突破1000台(图4、图5)
。
从部分综合维修企业的实地调研来看,综合维修企业的总人数规模都不大,很多维修技术岗位人员实际都身兼数职,像服务顾问、车辆维修和零配件采购甚至负责养护用品、改装等销售业务,以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2 返修率调研分析
(1)常规保养规范性
常规保养对于现代维修企业来说是最大的业务来源之一,维修企业应该对此项业务引起高度的重视。因为该项业务不仅仅是维修企业盈利的基础,同时也是维系客户满意度的基础。
然而,对于一些基本的检查和检测,无论是4S店还是综合维修企业,有些维修人员往往会不认真去做或者直接忽视掉,认为这些检查项目可做可不做,不会出现问题。
从本次调研来看,一向自诩常规保养正规的4S店,在常规保养中产生漏项的可能性都达到57%(图6)。可想而知,目前维修行业中,很多维修人员对于流程、规则的轻视。要知道,常规保养只是维修人员的基本功。
(2)月返修业务量
返修,是指客户因为同一故障问题再次或者多次回维修企业修理,或者在维修企业修理某一问题后,随后出现别的相关问题回到企业解决。
从调查来看,无论是4S店还是综合维修企业,都不存在没有返修这一说法。就拿我们调查的一家月进厂台次为1500台的4S店来说,每月大概有5起返修,返修率低于1%,如果从整体业务量上来计算,返修率则更低。但是对于总体业务量比较少的综合性维修企业来说,返修率很轻易地超过5%。这也成为综合性维修企业被指责技术水平较差的理由之一。
返修对于4S店来说比较敏感,因此所有的4S店在给出调研数据时都非常保守,这也是为什么没有一家4S店选择“月返修量超过10起”的原因。其实,即使选择这一项,按照前面的计算方式,月返修率也低于2%。实际上对于不少维修企业来说,绩效考核中月返修率控制在5%以内,也就是月进厂台次1500台,返修不超过75台。这一数量就十分可观了(图7)。
(3)车辆返修几次会引起客户的投诉
一般来说,返修对于维修企业来说不算是很严重的问题,但是返修后对客户不承认、蒙骗客户对于企业来说则是影响很坏的。调查显示,55%被调查者认为返修超过2次就会引起客户的投诉(图8),而客户的投诉意味着维修企业一方面需要对客户进行补偿,另一方面有可能失去这个客户。
为了避免这种风险,维修企业在解决客户投诉时,仅有7%的被调查者会选择“实话实说,争取客户的理解”,77%的被调查者认为“找来技术人员,用技术术语找到车辆返修的根据”是解决客户投诉的最佳方案。还有少数被调查者选择“向客户道歉,承诺尽快解决问题”。
无可否认,“找来技术人员,用技术术语找到车辆返修的根据”是目前维修企业中解决客户投诉的最佳方案,但前提是目前客户与维修企业之间对于维修知识方面的信息极不对等。这种方式其实是维修企业在对自身原因造成的返修找借口。随着客户对于车辆了解得越来越深入,加上相关网络资讯的发展,客户对于返修原因的了解将不仅仅源于维修企业的解释,他们有可能通过别的渠道,例如网络、第三方咨询等方式获取信息。这时维修企业面临的将不仅仅是损失一个客户,更重要的是企业的诚信将受到质疑。
车辆返修的原因多种多样,但不外乎这几个方面:维修人员技术水平不足;故障比较繁琐,无法一次排除;故障诊断思路不明确,导致排除走了弯路:维修人员粗心大意所致等。而解决车辆返修的措施,所有的被调查者也都很明确地给出了不同的建议:提高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交车前的检验措施;培养维修人员正确维修诊断思路;加强维修人员谨慎小心的思想意识。不过说易行难,很多企业在这些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例如:不断加强员工技术水平的培训、完善维修过程中的检验制度以及通过奖惩制度加强维修人员工作责任心等等,但都收效甚微。如何降低返修率成为维修行业快速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3 维修诊断流程规范化分析
不少一线维修人员在维修过程中经常凭借经验换这换那,有可能今天换完了,看似没有问题,过两天车辆故障重现或者增加了新的故障导致返修。这样的故障排除方法有没有诊断依据,有!那排除方法是否是正确的,不一定。这类故障排除方法看似快速,但实际增加了车辆返修的几率。那么,有没有标准化的维修诊断流程呢?只要按照这个流程,
车辆的故障多种多样,很多故障的解决并非一蹴而就,因此不少被调研者并不认同执行标准化维修诊断流程能够根除车辆的返修,但是却认为这是有效降低返修率的根本措施之一。
然而在维修人员是否按照标准化诊断流程去解决车辆故障的调查中,调查结果并不理想。对于4S店来说情况稍微好些,能按照标准化诊断流程去解决车辆故障的维修人员超过了一半。而对于综合维修企业来说,由于缺乏原厂的维修资料和系统的培训,维修人员能够以标准化诊断流程解决车辆故障的不足50%(图10)。
那么,为什么有了降低返修率的有效措施,却在执行环节出现问题呢?调查显示,主要原因有3个方面:首先是员工责任心的问题,因为执行标准化的诊断流程需要员工按部就班地做一些工作,而不少员工则用经验代替诊断,导致故障排除中存在很多的纰漏:其次是不少员工认为标准化诊断流程的工作繁琐,排除故障花费时间较长,耽误交车时问,影响个人的收益:第三是员工的维修基础薄弱,对标准化的诊断流程把握不足。
目前维修行业中,包括4S店都有一些习惯。例如发动机工作不良,或者不易起动,先是让客户做个清洗养护项目,没有改善再开始诊断。有些问题先换些零部件,让客户开回去试试,不行下回回来再接着修,每回都没少收客户的钱。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将客户推出自己维修企业的大门。
因此,要有效降低返修率,首先就得让维修企业的员工甚至老板认识到标准化诊断的重要性,并且要求维修人员严格执行维修诊断标准化流程。而其中的关键,就是解决维修人员责任心的问题。要让员工们意识到标准化的维修诊断流程对于企业、对于客户以及对于员工自己的重要性。其次,是要有完善的制度来保证标准化诊断流程的执行,包括员工绩效考核制度、车辆过程检验和竣工检验制度等等。至于员工的技术水平,相信他们一旦有了动力,会主动要求提升,企业只需要进行正确的培训引导而已。
3 企业培训现状分析
对于维修企业来说,提升服务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以及赢得更高的客户满意度,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而要做到这些,服务技术水平是保证。要提升维修企业的服务技术水平,就离不开员工的培训。所以在本次维修行业调研中,维修企业的培训需求也列入了被调研的范围内。
(1)培训内容需求
对于目前维修企业的员工来说,所接受的培训内容不外乎岗位培训、技术培训和管理培训。岗位培训这里姑且不论,对于4S店的被调查者来说,有新技术诊断思路方面培训需求的只占23%,而有车间管理岗位培训和企业经营管理培训需求的总共达到76%。由此可见,对于4S店来说,由于维修车辆品牌固定,企业员工的技术培训通过整车厂商售后服务部门培训以及维修企业内训即可实现,因此,4S店对于新技术诊断思路方面的培训需求看得不是那么重。相反,他们更看重的是各种管理培训,希望通过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准,来达到以上目的。
对于综合维修企业来说,被调查者对于新技术诊断思路方面的培训需求达到了73%。这主要是整车厂商的技术封锁,使得综合维修企业获取新技术的渠道有限。他们又无法像4S店那样,在修车过程中可以有充足的配件进行替换试验,只能通过一步步地维修去解决故障。所以,综合维修企业对于新技术诊断思路方面的培训是最需药的。而大多数综合维修企业在岗位架构上相对也比较简单,所以他们对于企业的相关管理培训需求也远不如4S店那么大(图11)。
(2)培训时间需求
在培训时间方面,4S店的要求比较宽松。倾向于2天或者3—5天的占多数,分别为27%和46%,倾向于1天和5-7天的分别为10%和17%。没有人希望培训的时间超过7天,这一方面是很难跟所在企业长时间请假,另一方面,超过7天的培训一般都属于系统性培训,比较适用于从基本学起的人员,不适用于4S店。而综合性维修企业在培训时间需求上,更倾向于1天或者2天,分别为35%和43%。这是由于综合性维修企业的规模相对较小,人员配置相对于4S店更加紧张,他们参加培训的目的,更多地是希望多获取一些信息,多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实际方法。当然,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或者培训内容是急他们所需的话,他们也会抽出一定的时间,参加相关的培训,希望获取更多的业内资讯和资源,这也是倾向于培训时间为3-5天和5-7天的支持者分别为14%和8%的主要原因(图12)。
(3)培训组织方需求
对于4S店来说,应该说他们所参加的培训主要依赖于整车厂商。但是从实际需求来说,他们对组织方为整车厂商售后服务部门的需求仅占28%,他们更希望由汽车后市场专业的培训机构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有这方面需求的占到43%。这反映出整车厂商的售后都门在4S店体系的培训方面,还需要有更多改善的地方。尤其是针对性的培训方面,是否能够满足4S店的实际需求,这点还需要整车品牌厂商售后部门重点考虑。综合维修企业在培训组织方需求方面与4S店相差不大,虽然他们可能大多无法直接参加整车品牌厂商售后部门组织的培训,但是他们有这方面需求的占到27%,而希望参加由汽车后市场专业的培训机构组织培训的占到35%(图13)。
随着汽车后市场的发展,行业将会越来越规范,行业协会的主导作用将会逐步得到发挥。而行业协会的职能之一,就是组织业内的新技术交流和培训。然而从目前来看,无论是4S店还是综合修理厂,显然对于行业协会组织的培训认可度不高,需求度分别为7%和14%。这种需求度与汽车后市场产品企业的培训目的有关。对于企业来说,要最大程度宣传自己的产品,培训实际上是宣传的一个载体。不过,不少汽车后市场产品企业对于培训的形式和内容都非常重视,一方面邀请业内专家讲课,另一方面寻求与当地维修行业协会的合作,目的是提高培训的人气,尽可能地扩大宣传面。其中不少的培训内容对于维修企业来说还是非常实用的。而且,不少企业即使在培训内容中加入了自己企业的内容,其内容也和修理厂的内容息息相关。所以,对于维修企业来说,这一类的培训有时间的话参与一下,也是比较有收获的。
至于企业内训的内容,无论是4S店还是综合维修企业,都是比较重视。但是如何组织好内容,如何提高内训的质量,如何通过内训提升服务技术水平,这些都是维修企业技术负责人们所关注的问题。
二、维修行业服务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1 降低返修率是服务技术水平提升的根本
从本次调研来看,国内目前服务技术的发展水平是非常的不均衡。不少反馈的信息中,对于返修率的降低都保有一种消极的态度。大家都能够认识到返修过多对所在企业的客户满意度不利,也都在主观上尝试一些方法来降低返修率,但是因为一些这样那样的客观因素,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或者说不愿再花费更多的精力来根本解决这个问题。
返修原因多种多样,除去一些客观因素,如一些不易确认的偶发性故障外,其他大多为一些人为因素。如维修人员的诊断不仔细、想当然判断或者不断采用替换法来判断故障。而车辆返修后,不是积极地解决故障,降低客户的损失,而是利用客户对车辆维修知识的欠缺,将一切返修的因素归结为故障本身,将返修带来的损失转嫁给客户。更有甚者,返修成为企业赚取客户利润的一种手段。试问,这样一种服务技术水平怎么能降低返修率?
但是,解决车辆问题是维修企业的责任,也是维修企业客户满意度的根本。纵观目前维修行业中的种种投诉现象,大多在于维修企业在收了客户的维修费用后,车辆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从而引起客户的严重不满。因此,汽车维修行业客户满意度的提升,不在于维修企业为客户准备了多少优惠措施,也不是维修企业的服务态度有多好,而是能不能一次性解决客户的车辆问题,让客户尽快放心安全地用车。归根结底,是将“返修”这个痼疾的危害降到最低,这才是服务技术水平提升的最佳表现形式。
2 维修诊断标准化推广的趋势
从调查反馈来看,大多数车辆返修的原因被归结为维修人员技术水平不高、维修诊断过程大意或者不按照标准的诊断流程操作所致。其实,认真分析这些原因可以看出,其实根本原因就是一条:没有执行标准化的诊断流程!
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高与不高,在于他们解决故障的能力,也就是对于车辆故障能否一次性修复。同样的故障,让2个有着同样维修经历的维修人员修理,得到的结果可能大相径庭,原因在于他们解决故障问题的过程。如果一个只是凭借经验妄自判断,然后盲目地去排除故障,结果发现一条路不通,再重新判断,重新尝试。而另外一个按部就班,根据故障现象一步步地按照流程进行诊断排除。可想而知,后一个维修人员的一次性修复的几率要大得多,而且从效率上来看,后一个维修人员的工作效率也高。
所以,从调查反馈来看,如果维修人员都能够按照标准化诊断流程去排除故障,维修企业的返修率将会大幅度降低。但是,如何将标准化诊断流程在维修企业推广,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也不仅仅是维修人员需要重视的问题,更多的是维修企业从上到下的意识转变的问题,这应该属于管理的范畴。只有维修企业都能够认识到维修诊断标准化对于降低返修率、提高客户满意度的重要性,从管理制度上采取更多的措施,维修诊断标准化才能够在业内得到有效的推广。
3 维修行业培训的发展趋势
(1)基础技术培训需求在降低,新技术培训需求在增加
在国内维修行业发展初期,业内缺乏系统的维修资料,一旦有什么技术培训,参加的维修企业、维修技术人员趋之若骛。那时业内缺乏系统的维修基础培训,这些参训人员通过培训,掌握了一些维修的技巧,也就是基本的维修诊断思路。当这些参训人员将所学与工作实践相结合,慢慢形成了自己的维修诊断思路,从而在维修行业拥有立足之地。
随着维修行业的发展,各种维修资料逐渐普及,各种车型的资料获取渠道也越来越广泛。再加上维修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因此维修企业或者维修人员对于一些基础性或者技巧性的技术培训不再感兴趣,相反,他们对于一些新车型、新技术方面的培训兴趣加大。他们希望通过参加此类的培训,避免自己的企业、自身的维修水平落伍,从而保持良好的发展前景。
(2)维修企业一将难求,管理培训需求加大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句话在维修行业同样适用。对于维修企业普通的一线维修人员来说,他们最基本的奋斗目标,就是不断提升自己的维修技能,然后获得老板的认同,获得提升技术总监、售后经理的机会。然而很多好的维修人员在担任技术总监、售后经理之后,发现这样的岗位其实并不好做,甚至在这些岗位做得很尴尬。维修企业的业务量少、生产效益不好,老板要问责他们;涉及到客户投诉、疑难故障的排除,他们要冲在第一线;车间各岗位发生矛盾,他们需要及时排解。可以说,维修企业的老板们把企业发展的重担都压在了技术总监、售后经理们的身上。这也导致了技术总监、售后经理的跳槽现象在行业内越来越普遍。因此,不少维修企业都面临着一将难求的困境。
其实这种境地是目前维修行业人才发展战略极不成熟的表现。维修行业专业性较强,但是整体从业人员素质相对偏低,导致行业快速发展过程中,“修而优则管”的现象普遍存在。好的维修技术人才虽然对于维修企业的运营比较熟悉,而且在技术上比较服众,但是并不代表普通员工认同他的领导,也不代表通过他的管理能使车间的业务量增加,工作效率提升,客户满意度提高。可以说,维修企业的中层管理者是目前整个维修行业人才发展战略的短板。
通过本次行业调查反馈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技术总监、服务经理以及售后经理认识到了他们自身发展中的不足之处,有意愿通过参加各种培训来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不过,从目前行业内的培训市场来看,能够专门针对维修企业技术总监、服务经理以及售后经理这~层面的管理培训并不多。
【关键词】服务贸易 GATS 高等教育服务贸易
一、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含义
1993年12月,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前身关贸总协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缔结的《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首次将教育纳入服务贸易的范畴。而高等教育服务是教育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服务贸易相同,高等教育服务贸易也有四种提供方式,如下表所示。
目前,境外消费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主要形式,发展也最为迅速。此外,高等教育服务贸易方面的数据也大多来源于对留学生教育的统计。因此,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研究对象一般以境外消费方式为主。
二、我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现状
随着我国加入WTO,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发展很快。经济的高速增长,广阔的市场前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但总体来看,我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仍然存在较大逆差。高等教育服务贸易逆差是指一国的高等教育服务贸易进口额大于出口额。对于我国而言,学生到国外留学接受高等教育服务,是境外消费进口;反之,外国留学生来华则是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出口。
从表2可以看出,2005年开始来华留学人数已经超过出国留学。如果我国向留学生收取的费用和国际水平相当,那么我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应该是顺差,但事实并非如此。
三、高等教育服务贸易逆差的原因分析
我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收费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是造成高等教育服务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的直接原因。而低收费水平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简而言之,就是我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偏低
该项指标反映着一国提供高等教育机会的整体水平。如果一个国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处于较低水平,很多适龄学生在国内就难以得到教育机会,那么在自由贸易条件下,他们就会去国外留学,从而使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处于进口状态。2009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24.2%,远低于54.5%的国际平均水平。
(二)高等教育师生比较小
师生比简单的说就是高校中教师和学生人数的比例。高校师生比是评价师资力量的重要标志之一,反映着一国在高等教育服务贸易中投入的人力资本状况。师生比小说明教师负担重,每个学生接受辅导的机会和受教育的质量都无法得到充分保证。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师生比为1:17.33,高校师资力量比较薄弱,高等教育服务水平相对较低。
(三)高等教育的投入占GDP的比重不足
2012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刚刚达到4%,远远滞后于发达国家。显而易见,一个国家在教育方面的投入越多意味着拥有较丰富的教育资源和良好的教育质量,在满足本国教育需求的同时还能吸引外国公民来本国接受高等教育,从而提高本国的教育竞争力。
四、我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对策
首先,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服务质量,增强国际竞争力。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还应该建立多元化的教育投资体制。借鉴国外高等教育服务贸易成功经验,扩大教育机会,提高教育质量,优化高校师生比,保证毛入学率。还应优化来华留学生的层次,增加学位生和长期进修学生的比例。同时要缩小弱势学科与先进国家间的差距, 提高整体服务质量。加快提升我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其次,强化社会保障。我国应进一步完善教育以及服务贸易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适当增加留学生奖学金的种类和数量, 能够有效减轻经济欠发达地区学生的学习生活负担。医疗、保险等配套服务也应该跟上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的脚步。
另外,重视国际市场营销。应深化对营销的理解,营销绝不等同于以低价取胜。坚持“走出去”战略,使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以及中国文化,从而产生来华留学的意愿。发挥我国在汉语、中医等传统学科上的比较优势,扩大对外宣传力度, 通过举办国际教育展和在海外设立孔子学院等方式,提升国际知名度和认同度。实现我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欣.我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研究[D].湖南大学,2007.
在石油工业发展的早期,多数石油公司的勘探生产业务和工程技术服务业务是混合经营的。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西方石油工业进行了重大变革,根据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国际石油巨头调整了科技战略和科研体系,缩小了研究规模,趋向借助外部研究力量,把能产生技术突破的基础性研究转移到大学院校,而将一些长期研究项目以技术合作或合同研究机构的方式交给服务公司和研发组织。这样,大而全的石油公司分离成油公司(也称油气勘探开发公司或E P公司)及油田技术服务公司。油公司主要从事油田开发作业,油田技术服务公司则在工程和技术领域为其提供服务。
目前石油上游工业正处在由三维向四维油藏特征和模拟分析发展的第三次生产力大飞跃阶段,也就是在整个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通过大规模应用信息网络技术,实现数据采集、处理、解释的一体化,并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和神经网络技术,大幅度提高勘探开发的总效益。世界油田技术服务公司无不认识到信息网络技术是提升公司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所以要充分发挥信息网络技术在油田勘探开发中的倍增作用、催化作用和加速作用。世界油田技术服务公司通过科技研发,要应对四个方面的挑战,即降本增效,寻找替代储量,提高产能和采收率,以及保护环境。它们正以市场为导向,以短期实用性研究为主,并与油公司、研发机构二者之间构成多种合作形式,来推动石油科技的进步。
二、不断完善的战略管理促进油田技术服务公司发展壮大
斯伦贝谢、贝克休斯、哈里伯顿、BJ Services、Smith、Weatherford等国外大中型油田技术服务公司之所以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们先进的经营理念和不断完善的技术发展战略。
1. 在技术发展方向上注重科学部署,敏捷决策
油田技术服务公司虽然从油公司分离,但其研发仍紧密围绕油公司的生产来进行,油公司的勘探、开发及生产要求就是油田技术服务公司的技术发展方向,也是油田技术服务公司的研发投入方向。与此同时,各油田技术服务公司更多地注重在自己核心技术上的的延伸发展,以期达到长期主导市场的目的。
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在于如何适应市场需求,开发先进技术,并及时把新技术工程化、商业化,继而去占领市场、扩大市场,提高投资回报率。因而,油田技术服务公司特别重视科研与生产的密切结合。
2. 建立适应市场的高效的研发管理体系
有了明确的技术发展方向,还需要建立起公司内部有效的研发管理体系来不断激励技术创新,以维护公司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世界著名的大中型油田技术服务公司都有各自严格的研发管理体系。
贝克休斯公司为了确保其在石油工具、完井、泥浆、电缆测井、钻头等8个专业领域的技术领先优势,明确了以主管各事业部的高级副总裁直接负责技术管理的构架,如图3所示。
同样,斯伦贝谢公司也有一套科研、设计、应用一体化的运行机制。其测井分部的研发中心负责研究新的测井方法,研制出原理样机后交给工程设计部,由工程设计部设计制造成工程样机交给测井队试用,由测井队把试用中发现的问题和建议反馈给工程设计部,工程设计部再把信息反馈给测井研发中心,如此反复,直至机型定型,最终进入批量生产。截至2004年底,斯伦贝谢在全球共拥有6年科研基地、8个制造中心、17个产品开发中心。
3. 高度重视研发投入
新技术的研发以及工程化和商业化都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并存在很大的开发风险,因此,只有大中型油田技术服务公司才具备强大的研发能力。下面我们通过企业技术竞争力的四个主要指标专利数量、研发投入、研发强度(研发投入/销售额)和研发人员数量来比较几大油田技术服务公司的研发投入情况。
(1)拥有专利的数量(见图4)
通常每家油田技术服务公司每年都有大批的科研成果在申请专利。斯伦贝谢在2004年的公司报告中这样描述:2004年全年公司共收到2000份新点子,选择其中700个进行考察,300个在当年可以进入研发阶段。油田服务公司在任何时间都有大批的项目分别处于概念研究、可行性研究、研发试验或商业化应用等不同阶段,获取专利正是这些技术成果商业化的最好途径。
(2)研发投入和研发强度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斯伦贝谢公司,它为了保持公司在技术上的领先地位,一贯坚持把提高技术水平作为重要的战略问题,并为此投入大量的资金。斯伦贝谢公司的测井技术之所以能在几十年中始终保持全球领先地位,与其一贯高度重视技术的研发是分不开的。早在1948年,该公司就在美国里奇菲尔德建立了世界科研力量最强的测井研究基地,坚持开展基础研究,注重知识创新。多年来,它的技术投入强度一直保持在5%左右的水平。
(3)庞大的研发人员队伍
油田技术服务公司汇聚了石油上游工业中绝大部分的技术人才。六大油田技术服务公司的从业人员均在万人以上,其中主要为技术人员。由于资料的缺乏,笔者不能提供这六大油田技术服务公司研发人员的准确数据,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这些公司发展壮大的背后,有一支庞大的研发队伍作支撑。为了不断激励技术人员的创新动力,每家公司都为技术人员设计了年金、退休金计划,以及股票期权计划等。此外,各公司的长期培训计划也为技术更新夯实了基础。
4. 灵活多样的技术引进方式
世界油田技术服务公司不仅靠自主研发有知识产权的技术来开拓市场,而且还借助外部的技术资源,或与他人合作投资开发新技术,或买下别人的专利技术使用权,并很快把这些技术成果物化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企业创造效益。它们的技术引进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并购
从世界油田技术服务公司的成长历程来看,其发展壮大的最重要的一环就是不断地兼并重组。通过并购,一方面可以扩大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可以获得先进技术和人才。
2005年,Weatherford完成收购大型陆地钻井公司Precision Energy Services and Precision Drilling International(PDI),总交易金额涉及现金9.4亿美元和5200万股的公司股票。Weatherford此次收购最重要的目的之一,是以2.8亿美元购买PDI的随钻随测技术(LWD/MWD)研发中心。
(2)以开放式的科研协作来进行重大技术开发
近年来,随着专项石油科学技术的精细化,以及勘探开发技术复杂程度的加深,科技攻关面临的对象更加复杂,投资需求大,涉及的专业和学科更加多样,要求科技成果的综合性越来越强。世界油田技术服务公司除自行开发外,还采用合作研究、联合攻关的方式来规避投资风险。其合作方式包括与政府研究机构的合作、与油公司的合作以及与独立实验室和大学的合作等。合作的内容更多地转向研究周期较长、耗资巨大、风险较高的项目,合作各方实行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的原则。合作研究已经成为公司间战略联盟的一个重要方面。
例如,哈里伯顿公司采用了组建多学科综合协作研究小组的方法,集中有关专业领域的专家,通过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实现信息共享,把分散的力量和技术结合在一起。通过组建多学科研究小组,解决了勘探开发工作中的一些重大技术难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时,哈里伯顿公司的研究中心还加强与其他科研机构以及大学的合作研究。目前该公司与20多所大学以及美国能源部等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与大学进行的合作研究,既保证了该公司的科研机构可以及时、充分地了解前沿科技的发展动向,还使大学成为公司人才和技术思想的源头。
5. 严密的技术保护措施
作为以提供技术为主的油田服务商,拥有技术和知识资产优势在油田技术服务公司中占有压倒一切的地位,因此,对技术的保护也纳入了油田技术服务公司的日常管理。
三、我国油田技术服务企业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基于以上研究,本人粗浅地调研了目前国内油田技术服务现状,有下面一些认识。
1)我国尚不存在一个完整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油田技术服务行业。目前稍具规模的专业服务公司,如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中油测井公司、东方物探公司、塔里木油田服务公司等,都隶属三大石油公司,主要服务对象大部分以各自的地域(油田)为限。由于现存的行政隶属关系,形成了自我发展,缺乏技术竞争及有效交流的格局。
2)行业的局限性,使得国内油田技术发展不均衡。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原副总经济师张位平在2006中国石油和石化装备产业发展论坛上这样描述:比起陆上石油开采设备高达90%的国产化率,目前我国还缺乏当家的海上石油开采设备,因此,绝大部分海上开采设备依赖进口。此外,虽然我国的石油科技领域50多年来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成就,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整体上仍然有不小的差距,特别是在某些前沿技术领域的差距更大。在国外,油田技术服务已实现了数字化、集成化、智能化、可视化和实时化,微孔井开采技术、膨胀管钻完井技术、实时油藏经营管理、数字化油田等已成为主流技术,而国内仍停留在蒸气吞吐、水力活塞泵等人工举升技术阶段;开发地震技术在国外已经成熟应用十多年,而我们才刚开始进行小范围的采集试验;在高端测井设备等方面,我们还是空白,这造成了我国在某些关键技术、核心技术方面受制于人的不利局面。
3)从单个公司内部的技术开发来看多以引进国外,技术为主,缺乏自主创新。外国公司使用专利圈地策略,既不断抬高我们引进技术的成本,又不断挤压我们自主开发的空间。同时,我国企业内部的研发管理体系也相对落后;技术开发缺乏规划,预见性不强;开发过程尚需规范;缺乏知识产权的自我保护意识;特别是研发投入不够,并缺乏配套的研发人才激励机制。这些都制约着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步伐。
4)对比与国外油田技术服务公司的巨大差距,我国油田技术服务公司应把发展自主技术、追求技术突破作为技术发展的关键,把加大研发投入、优化研发管理体系作为首要解决的问题。此外,打破现存行政隶属关系造成的地域垄断,加强国内企业的技术竞争与交流,是国内油田技术服务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2] 自主创新是石油工业发展的强动力访中国石油股份公司总地质 师、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贾承造[N].石油商报,2004-11-15.
[3] 康大臣.再论中国石油科技自主创新以石油关键技术突破为例[J]. 国际石油经济,2006(4).
[5] 2004年国外石油科技十大进展[N].石油商报,2005-01-11.
【关键词】SNS;高校图书馆;互动服务;现状及发展
【分类号】G258.6;G252
SNS是指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服务平台,也可以指社会中成熟的信息载体[1]。SNS的发展已经不再局限于“熟人与熟人”,而是将贴吧、Facebook等平台进行融合,建立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连接。大多数SNS是在网络上进行在线服务,让用户利用网络进行互动,实现以人为本服务理念。图书馆作为高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师生提供快捷的资源服务至关重要,所以基于SNS在高校图书馆的作用,分析互动服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基于SNS的国内高校图书馆互动服务的作用
国内高校图书馆的SNS技术不只具备共享性、交互性等特点,由于面向用户特殊性,又具备针对性互动服务。由于高校图书馆主要面对高校学生、教师及科研人员,所以SNS的互动用户结构相对稳定;根据高校的专业需求,图书馆的SNS互动服务平台能够涵盖各个专业的纸质资料、电子资料,为师生提供全面的信息资源系统,保证信息资料的综合度;SNS互动服务还具有信息开发特点,鼓励用户积极参与到图书馆发展中,吸取用户提出的意见及建议,对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储备、信息共享等起到推进作用。基于SNS的高校图书馆能够充分实现资源互动、个性化管理,为师生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互动平台。
二、基于SNS的国内高校图书馆互动服务应用现状
(一)互动服务理念落后
目前SNS技术虽然被大范围推广和使用,但是在国内各大高校图书馆中SNS的应用还不成熟,对互动服务造成了一定影响。国内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受到传统服务模式影响,仍然存在落后问题,从而与先进模式、网络激进、信息管理出现矛盾。虽然高校图书馆愿意尝试新鲜服务模式,但是却不能根据先进模式做出理念改变,依然延续传统服务理念,导致SNS在高校图书馆中无法发挥价值和作用。
(二)服务无法满足需求
在高校中知识的更新换代非常快,所以图书馆要根据高校学科需求进行调整和完善,所以要求SNS互动服务平台能够为用户提供新鲜、准确的资源服务。如果图书馆管理人员对SNS技术不重视,不能够及时根据高校现状做出相应的更新,会导致SNS互动服务平台失去效果,让用户失去对互动服务平台的新鲜感,导致互动服务形同虚设。
(三)用户隐私保护不够
在国内高校图书馆中应用SNS技术的主要特点就是实名制[2],所以对用户个人信息和隐私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由于互动服务实名制,所以会不可避免的泄露用户相关信息,对用户造成困扰。基于SNS的高校图书馆应该对用户隐私保护工作提高重视,对用户相关信息提供有效保护措施,降低泄露风险。
三、基于SNS的国内高校图书馆互动服务的发展趋势
(一)互动服务内容作为发展主体
SNS技术在国内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主要是为了满足用户对信息资源的需求,所以不断完善和更新互动服务信息内容是发展的核心任务。
图书馆互动服务发展要保证全面的资源和方便的服务。例如,可以在人人网、微博、微信等平台开展学校书友会,主要图书馆资源信息及相关政策,让用户可以在网络平台上搜索图书馆的链接,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够在互动服务平台查阅资料和沟通交流。通过在高校图书馆采用SNS技术实现信息共享,全面迎合用户对信息资源的需求,弥补传统资源紧张的弊端。SNS技术可以将图书馆资源全部收录呈现在用户面前,通过在互动服务平台浏览就可以找到所需资料,从而提高高校图书馆的利用率。
(二)用户信息需求作为发展基础
高校用户对知识的需求量较大,所以要提高互动服务平台的信息组织,提高用户对图书馆的粘度。
高校图书馆互动服务平台的用户群体比较稳定,对信息资源需求的规律性较强,所以可以根据用户特殊性对SNS技术进行创新。例如,可以在图书馆互动服务平台开设以院系、专业方向、班级为群组的小型读者圈,提高用户的参与意识。在读者圈中由于师生相互比较熟悉,所以可以充分实现信息共享、交流互动,将图书馆资源利用率最大化。由于专业知识相通,图书馆可以通过SNS技术向读者圈输送相关信息,有利于专业之间的学术交流。
(三)保护用户隐私作为发展要求
根据相关调查,OCLC报告对高校图书馆SNS互动服务平台进行统计,调查显示愿意在平台中分享信息、参与讨论、咨询等用户不超过10%[3],大多数用户都是因为个人隐私保护不到位而拒绝在互动服务平台发表言论和分享资源。
由于高校图书馆SNS技术互动服务平台采用实名制,导致很多用户对个人信息的提生排斥心理,这种情况给图书馆互动服务造成了一定影响,所以基于SNS的高校图书馆要以保护用户隐私为发展要求。例如,用户向图书馆管理员咨询时,工作人员可以有选择的回答,对用户婚姻状况、政治面貌等隐私可以拒绝回答。在SNS互动服务平台注册中,可以选择隐藏个人信息,对隐私问题设置可填可不填形式,登录平台可以通过密钥进行身份认证。我国目前针对网络平台个人隐私也提出了相P的法律政策,所以高校图书馆互动服务平台可以依照我国法律设置科学的隐私保护措施,将SNS技术的保护功能不断完善和改进,让用户在利用互动服务平台时没有其他顾虑,实现SNS技术的应用价值,促进高校图书馆的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高校图书馆发展趋势还有很大空间,所以建立科学合理互动服务平台是高校图书馆的发展目标。基于SNS技术互动、汇总等理念,将高校图书馆发展趋势不断扩大,紧跟社会信息化脚步。SNS技术对图书馆资源、服务和管理能够起到促进作用,从而提高图书馆的利用价值和用户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贾建瑞,徐恩元,付亮等.国内外高校馆SNS信息服务比较[J].图书馆论坛,2015,66(5):105-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