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一历史试题

初一历史试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一历史试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一历史试题

初一历史试题范文第1篇

B是她的中年版,三十几岁的人了,靠着频频跳槽才做到了一个小组领导,因为专业太差几乎遭到了所有合作过的同事投诉。即便如此,老板在不让她转正这件事上仍有些犹豫:毕竟,她这么努力……

国人素来推崇努力,所以才有了悬梁刺股、凿壁借光、囊萤映雪这样的典故和“书山有路勤为径”“勤能补拙”“笨鸟先飞”“爱拼才会赢”这样的金句。好像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就算不成功,他人也必须抱有一份尊重,毕竟已经尽力了,也就无可指责。

于是就有了一群为努力而努力的人,上学时他们睡得最少,上班时他们走得最晚,案头上的事情永远做不完,始终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成绩却一般。

你会发现,所谓的努力,不过是效率低下,把别人五分钟就能做好的事情用一个小时来完成,人为抻长自己的生命,简言之就是不走心。

这样的努力,不过是在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他们既不肯在“努力”前稍微动动脑子,做好规划,也不肯在“努力”无果后做好总结,吸取教训。他们很有西西弗斯的精神,不怕失败,对成功也没有太强的渴望,非要在南墙上撞个头破血流,证明自己真的非常努力。

努力当然是个好东西,但很多人在拿自己的实际行动侮辱这两个字。有些普世的价值观,反而容易教坏小孩子。我们接受的传统教育中,教人卖苦力的太多,教人动脑子的太少。蒲松龄说:“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可是如果勾践只是靠努力,那还有西施什么事儿呢?

这个世界上,大部分是懒人,只是有些人表现在行动上,有些人表现在思考上。第一种是看得见的懒,第二种却成了人们眼中的努力勤奋。

相比之下,我倒觉得第一种人成功机会还更大些,有时候一个人行动上懒了,如果又不想饿死,起码会在事前多动动脑子,为自己找出一条最好走的捷径。倒是第二种人,努力了一辈子,最后的标签也只是努力。

爱迪生够不够努力?试验了几千次才发明了灯泡。不过我敢说,他要是每次都试同一种材料,就是再勤奋上一万倍,试验上一亿次也没用。后来他成功了,他们说他是天才。

爱迪生也有一句金句: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这句话被无数人奉为经典,但是据说,这句话其实还有当年由于政治原因被删除的后半句:但那1%的天分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对大部分人来说,你以为自己付出的是努力,实际上只是体力。为什么人们把“勤奋”的王冠送给了蜜蜂而不是屎壳郎?并不是后者付出的体力少,而是前者的劳动结晶是蜂蜜。

如果不能创造价值,你的努力一文不值。

初一历史试题范文第2篇

第一环节:面试整个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过程和处理,包括面试前、面试中、面试后、面试礼仪等。

第二环节:各类场景面试过关,特别是压力面试,另外还有普遍性问题、专业性问题、英语问题等。

第三环节:偏题处理技巧:偏题是路健前段面试中的主要失败原因,所以,是辅导重点。

面试遇到偏题,必然心中犹豫不决,不知道如何回答,想来想去,最后答错。其实,偏题的出现,是面试官在压力面试时,根据每个人情况不同,临时提出的问题,只不过是事先没有准备而已。回答这类问题时,就一个原则:站在公司的角度、站在老板的角度去回答问题,也就是说,让你进行一下换位思考。只要你的立场是站在公司的角度,一般就问题不大,起码正确百分之八十了。(这点千万要记住。)

偏题分析举例:

(一)如果我们公司这次没有录取你,但过一段,被录取的人中有没能渡过试用期的,腾出位置来,再通知你,你还会再来吗?

分析:这是一个很尖锐的问题,一箭双雕,既看一看你对公司的认可程度,又在考察你的性格。

1.错误回答:

1)为什么我还要再来?我又不是找不到工作。

2)我不想等待,再说那时我可能早就被另一个公司录取了。

3)现在没有录取我,说明公司没有看好我,我来了也没有意思。

回答结果:只好带着舍不得这家公司的遗憾,另谋高就。

2.正确回答:(别忘了换位思考原则)

呵呵,老师,那就说明我是一个“替补队员”了,能给一个强队当“替补队员”,也是很光荣的事,我肯定会高高兴兴的来。再说,“主力队员”都是从“替补队员”干起来的。只要我今后工作努力,肯定会从“替补队员”升为“主力队员”的,现在,我既然是“替补队员”,就说明我还应该付出比“主力队员”更大的努力,才能满足公司的要求。我相信我肯定能努力成为公司的“主力队员”,为公司做出我最大的贡献。谢谢老师给我的一个机会。

回答结果:没准公司现在就可以录用你了。

(二)如果公司给你的工资标准,没有达到你简历上的工资要求,你还来我们公司吗?

1.错误回答:

1)这是我的工资底线,如果达不到,那我可能就会考虑另外一个公司了。

2)那我大概不一定会来了,因为我认为我的要求并不高。

3)如果那样的话,那就是我跳槽后的工资还低于原来的工资,我要考虑一下。

回答结果:因为相差无几的工资差额,永远失去一个发展机会。

2.正确回答:(别忘了换位思考原则)

工资是我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但公司更是我要考虑的问题。我更看中的是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发展前景,以及我在公司的发展平台。对于一个青年人,前途要比“薪情”更重要。再说,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工资标准,我相信,只要我的能力达到公司的职位要求,公司也不会给我比别人低的工资,如果我的能力达不到公司的职位要求,我提的工资再高,也是不合适的。

回答结果:公司的HR会投来赞许的目光。

(三)你在公司里工作,如果同办公室里的一个人,能力没有你强,但工资却高于你,你会不会有想法,心理能平衡吗?

2.错误回答:

1)我当然不平衡,那我还干的什么意思?

2)如果他的能力比我强,我不会有想法。如果没有我强,我肯定心理不平衡。(路健就是这样回答的)

3)如果公司对待员工是这样的不公平,肯定企业文化有问题,这样的公司只有走人。

回答结果:由于公司不会录取,心中又增加了一个不平衡。

3.正确回答:(别忘了换位思考原则)

工资是员工最敏感的问题,公司一般都会尽量处理好,如果那个同事的能力不如我,工资还高于我,肯定是他在其他方面强于我。或者,他能为公司解决一些我们不知道的问题,

所以,老板给他定了高于我的工资。在公司里,我不想与别人横着比,因为这里面有许多我不知情的东西。我喜欢把自己与自己竖着比,只要自己比自己过去升值了,就有成就感;只要认为公司给我的报酬与我的能力匹配,心理就不会不平衡,还会感到干的挺有奔头。

初一历史试题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 教学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60106

在初中历史教学工作中,部分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资源等方面,未能与时俱进,对新课改理念领悟不到位,教学成效提升不快,成为制约的瓶颈。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深入分析了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希望能对同行们有所启发。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理念方面。虽然新课改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成为推动初中历史教学的强劲动力,但是仍有部分教师在教学理念上存在偏差,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不够全面,总是以应试作为教学工作的一切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初中历史教学所承担的培养学生能力和陶冶学生情操方面的任务,重视程度、推进力度不够,从而影响了教学的深入开展。

2.教学模式方面。完成应试目标最为稳妥的方式就是不断加强对知识点的灌输,部分教师仍然以这样的方式组织开展教学工作,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缺少互动参与的平台,整个教学设计也没有能够完全着眼于学生的能力素质发展,导致课堂教学仍以灌输为主,学生的参与性低下,对历史理解感悟的深度严重不足。

3.教学手段方面。不少初中历史教师对教学手段的改进不够重视,没有将教育现代化要求与历史教学实际密切结合起来。初中历史教学由于缺乏生动的演示设备,教学信息量相对匮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有效性。

4.资源整合方面。初中历史教学不仅要抓住课堂这一重点,还要善于整合资源,对学生开展全方位的引导和教育,形成对学生的立体化教育格局。部分初中历史教师没有在这一方面下工夫,完全局限课堂教学模式,许多能够为教学所用的素材、资源,未能有效得到运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学效果。

二、紧扣新课改要求,扎实有效开展初中历史教学

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既有着一定的历史原因,也与教师自身对教学钻研不足有关。初中历史教师应当强化教学研究,从思想上与时俱进,在教学实践中勇于探究,以提高自身教学素质为抓手,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切入点,不断增强教学的生动性,扎实推进初中历史教学。

1.从思想理念上反思,真正将新课改理念贯彻落实到位。思想转变是一切工作得以深入开展的原动力。首先,要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作为引领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无论是教学方案设计还是具体教学环节的开展,都要将这一要求落实到位,给予学生参与的平台,将教学重点难点提炼出来,引导学生开展学习研究活动。体现这一要求应当与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以及提高学生思维研究能力等方面密切结合起来。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广泛汲取教研教改的经验,从他人的成功实践之中汲取精华,站在巨人的肩上提升教学设计的科学性,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从而实现教学成效的提升。

初一历史试题范文第4篇

关键词:市政路桥;施工;质量;重要性Abstract:With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t this stage of the process of the city has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onstru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more and more arduous task of municipal roads and bridges,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is widely used in bridge construction, the more and more high quality requirements. Construction safety of Luqiao is constantly emerging, which brings serious effects to construction, is affecting the entire construction and construction. Municipal Luqiao as a complex system engineering, involving many aspects of management, how to u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has become the primary problem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in the construction.

Keywords: Luqiao municipal construction; quality; importance;

中图分类号:U448.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路桥工程在我国如雨后春笋般兴起。近几年,面对越来越多的需求,交通运输行业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大,不仅要保证交通运行的安全性,还要保证交通行业的经济效益,为了满足这一目标,我们必须要提高工程的质量,加强市政路桥建设的质量管理力度。据有关资料显示,在使用性能上,许多的市政桥梁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损坏,或大或小都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从而影响到道路车辆行驶的安全,市政路桥施工的质量问题一般会体现在沥青路面、混凝土结构裂缝、铺装层、钢筋锈蚀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给行人和车辆的安全带来了威胁,降低了道路的使用性能,也减短了其使用寿命,所以,我们必须综合考虑常见的质量问题,制定解决措施,逐步的改进与消除质量问题,以保证道路行驶安全。

1.市政道路桥梁施工质量的重要性

桥梁道路的施工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技术、原材料、施工人员、施工环境等多种影响因素,因此在其施工过程中,常出现这样那样的质量问题,直接影响到成桥的使用和公路整体的效果,必须引起相关工作人员充分的重视。以工程中所需的成品、半成品材料,以及砂石水泥等原材料的试验检测为例,一旦在质检过程中出现失误,未检测出哪些材料不适用于路桥施工的需要,也就无法预防劣质工程的出现,不但会使施工单位与业主双方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可能导致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对施工企业的信誉造成沉重的打击。因此,施工中应严格依照相关施工规范和技术标准,运用结构优化、技术先进的施工方法,选择经济合理的使用材料,避免各种不利因素可能对桥梁质量造成的影响,以优质施工延长道路桥梁的使用寿命,确保行车安全。

2.目前路桥施工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近十年, 中国经济取得很大的进步,带动着路桥建设的广泛发展。尽管管理方式方法的引进和推广使路桥施工管理得到有效的提高,但是仍旧有一些因素使施工效率降低。下面简述市政路桥施工质量存在的问题:

2.1 市政路桥的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

市政路桥施工中经常会发生裂缝现象,这种现象的发生将会对桥梁结构的刚度和强度有所减弱,从而导致整个市政路桥施工过程中发生一些工程事故,影响路桥的正常使用以及结构的美观。对于施工单位来说,普遍发生的问题就是混凝土结构裂缝,这种问题发生的原因普遍都是与施工人员的操作水平有关系,也与混凝土材料的质量有关系,但是使混凝土结构使用性能降低的最根本原因还是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

2.2 市政路桥钢筋锈蚀的施工质量问题

市政路桥的使用寿命取决于钢筋的质量,如果施工中采用锈蚀的桥梁钢筋就会减少市政路桥的使用年限。例如:施工方法、施工现场、施工中所用到的原材料等诸多因素都是导致路桥钢筋锈蚀的原因,每一种原因的产生都会使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出现失误,从而影响钢筋的使用性能。因为没有方法去断定桥梁钢筋锈蚀的原因,所以市政路桥钢筋的防腐工作将很难开展,所以要在正式施工之前制定相关的管理方案。

2.3 市政路桥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问题

路桥工程的施工人员在对材料进行配制的时候,应对沥青混合料进行科学的配制,如果配制不合理将会对材料造成很大的影响,例如:如果油石比偏小的话,那么路面就会松散;如果油石比偏大,那么路面铺筑好之后就会发生泛油的现象。此外,还可能因为某种原因给路面的施工质量带来不利影响,像石料的抗压强度及集料的压碎值差,如果颗粒是细长扁平就证明其含量过高,换言之就是对矿料质量的控制不当。如果拌和设备发生异常情况,或者是沥青混合料在拌合之后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例如:材料的温度低、含水量又太大或者是刚开炉,这些都是使工程材料受到破坏的重要原因,有时候会出现白料且路面无法摊铺成型,在施工过程中筛分系统发生故障之后,就会使骨料级配发生异常转变等现象。

2.4 市政路桥铺装层面的施工质量问题

目前为止,市政路桥所反映出来的施工质量来看,桥梁铺装层的质量普遍存在问题,如果不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就会造成多方面的损失。最为严重的后果就是很多施工单位都会忽略掉对桥梁的施工管理工作,没有对桥梁铺装层进行严格的施工质量控制。有很多已经定制好的工程管理方案只是流于形式,对于后期的管理工作根本没有实质性的指导意义,这也是致使市政路桥工程发生脱落、松散、裂缝等一系列问题的主要原因。

3.常见问题的解决措施

3.1 混凝土结构裂缝解决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进行桥梁混凝土常规计算,在钢筋混凝土构件方面,我国的建筑行业规定的最大裂缝宽度为0.1~0.2mm,同时,温度裂缝计算工作也要做好,运用隔热设计;制定有效的强度等级;严格把关拌制混凝土,新拌混凝土一定要符合施工要求和技术性能,水灰比测定能立即推算出混凝土强度,是一个判别和检验的主要方法,但是由于公路工程施工条件限制,很难执行。

3.2 铺装层面施工质量问题解决措施

随着社会车流量的不断增多,影响桥梁铺装层面的质量问题也随之增大,行人、车辆双方面的荷载损坏,超重型汽车的超负荷使用,会造成市政路桥铺装层荷载损坏更加严重。因此,要结合具体情况,做好路桥结构的维护工作,在施工过程中,铺装层的厚度要达到标准,在铺设材料时还要考虑到弯曲性能,尽量避免路桥裂缝,在选择材料的时候,还要考虑到铺层材料的防水性,防止铺筑后出现透水问题。

3.3 沥青路面施工质量问题解决措施

首先在配料上,沥青混合料先确定,选择合适的工地配合比,严格设计混合料。报告中不仅要标明混合料配合比的矿料配合比、混合料含量等指标,还必须将具体的配料方法告知施工人员,推荐的混合料试样最好能提供。其次,要控制好碾压工艺作业流程,仔细检查碾压工艺的施工质量,对碾压质量进行观测;另外,施工管理期间还要严格控制沥青材料质量,参照沥青路面技术规程,重点测试的内容是测试项目和频率,测试项目涉及到:流值,空隙率,沥青含量矿料级配、马歇尔稳定度,饱和度等,另外,还要详细观察路面的外形尺寸,如:平整度、高程、横坡、宽度等指标。

4.需要注意的其他问题

在市政路桥工程建设中许多问题是由于施工人员的个人水平问题导致的,在施工过程中保证人机的协调,对施工现状进行技术交底工作和制定相应的安全培训工作,这是提高整体施工水平的重要前提。

路桥工程质量涉及路桥建设施工中的多个环节,对每一位施工技术人员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前期施工中,我们要高度的责任心,不可疏忽给后续施工造成难以弥补的质量问题。这需要我们努力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然而在工作中,有不少的施工人员不肯吃苦,自身素质不高,做事不认真,马马虎虎,还有一些施工人员认为自己是科班出身,觉得自己懂技术、有文化,自以为是,这都是相当错误的观念,做为一名施工人员要不断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充实自身。努力提高自身素养和能力,有坚定的工作信念,硬实的政治素质,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的总结以往的工作经验,把路桥工程的质量及安全牢记在心,扎实工作,努力学习,为道路事业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5.结束语

总之,市政在路桥工程建设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利用平常在其他工作中的经验,控制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从而避免质量问题的产生,进行自身不断的总结,不断的创新,加强施工人员的素质培养,让我国的道路桥梁事业稳步前进。

参考文献

[1]汪家全.路桥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与控制措施田.中国西部科技.2009 (01 )

[2]余明林.论桥梁施工中的技术质量问题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9(6).

初一历史试题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能力培养

1研究背景

1.1课程开设的性质和任务

“大学计算机基础”作为大学生计算机教育的第一层次,是高职人材培养各专业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基础。高职院校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的任务是让学生更好地利用计算机去解决专业领域及日常事务中的问题,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专业领域问题的能力。

1.2教学目标剖析

高职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一是不能脱离应用,要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素质,其核心是要培养学生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二是要恰当体现基础课教学的特征,因为一些相对稳定的、基础性的、让学生长期受益的教授内容,对学生终身学习和主动应用计算机至关重要。

1.3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1)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近几年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内容、教学大纲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要求也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基础素质普遍低于本科院校。

(2) 目前云南省对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要求,从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到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本、专科学校采用同一标准。专科高职院校没有适合高职人才培养的教学大纲。

(3) 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来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使用本科教材,理论内容偏多,有些内容难度太深,上机实验教材操作步骤显得粗略,综合应用方面的训练不够,教学理论脱离实际应用,无法达到以培养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目标。

(4) 教学内容聚增,但学时减少,新入学的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参差不齐,按照现行的教学大纲,教学难以组织。

1.4解决办法

鉴于上述原因,我们按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不断修改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在原有专科教学模式基础上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以“前课堂后实训室”模式建设理实一体的教学环境,按“任务分析-理论讲解-操作演示-技能训练”的进程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教学过程融“教学做”于一体,使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紧密,学生能较快较好地实现从理性知识

作者简介:王瑛淑雅(1961-),女,副教授,本科,主要从事计算机教学与研究工作。

到感性认识的转移,实现知识与技能的贯通,提高教学效率,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建设措施

2.1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理念与内容

(1) 按照教学目标,将课程内容分为三个模块: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基本技能、计算机应用能力三个模块。

(2) 编写实训教材,建设实验任务与综合应用实训项目体系。

(3) 根据高职人才培养需求精减教材内容,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够用为原则,将原有的教学时数压缩,压缩出来的时间用来进行综合应用项目的训练。

(4) 建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教学理念,淡化理论(课堂)与实践(上机)的界限,理论为实践服务,以培养学生计算机操作应用技能为核心。

(5) 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任务

驱动―案例教学―实践为主,以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综合应用技能为核心展开教学。

(6) 改革课程的考核评价方法,教学考核评分以期末考试、过程测评考核、学生互评相结合。评价过程中尽可能寻找作品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心,开启创新能力。

(7) 制定注重实践训练、过程考核的考核评价标准,增强教学评价的客观性,以实现对学生知识掌握、技能应用、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的评价,来培养学生计算机的素质能力、应用技能和创新精神。

2.2教学内容体系设置

教学内容划分为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基本技能、计算机应用能力三个模块,见表1。其中,以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为基础,夯实学生对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能力,围绕Internet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和网页综合设计制作,建立实验任务与综合应用实训项目体系,提高学生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逐步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表1教学内容体系设置

模块内容实训项目测评分值

计算机基础知识硬件系统和工作原理

实验:微型机硬件模拟组装

计算机软件系统

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计算机基本技能Windows XP 操作系统单元1中文WinXP基本操作10分

文件管理实验一 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

程序管理实验二 回收站 剪贴板和快捷方式

磁盘与设备管理实验三 控制面板的设置和磁盘管理

测试:文件/目录操作、控制面板设置

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03单元2 文字处理软件实验

实验一 文档的基本操作和排版2分

实验二 表格处理2分

实验三 图文混排和图形绘制2分

综合应用项目:Word文档综合排版4分

Word等级考试操作技能综合训练

电子表格软件Excel 2003单元3 电子表格软件实验

实验一 工作表的基本操作2.5分

实验二 公式和函数的使用2.5分

实验三 图表制作2.5分

实验四 数据管理2.5分

Excel等级考试操作技能综合训练

演示文软件PowerPoint 2003综合应用项目: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5分

计算机应用能力局域网基础及应用实验一 Windows XP资源共享

实验二 Windows XP下TPF服务软件

Internet基础及应用实验三 信息搜索

续表

模块内容实训项目测评分值

计算机应用能力实验四 收发电子邮件

音频、图像、视频视频处理单元6 多媒体技术基础

Firewords图像处理实验一 Firewords图像基本处理2分

实验二 Firewords图像处理综合应用3分

Flas制作实验三 Flash 基础动画制作2分

实验四 Flash 特效动画制作综合应用3分

网页设计制作单元7 网页设计与制作实验15分

实验一 网站的建设与管理

实验二 网页中的表格和图片

实验三 网页中的表单和多媒体

综合应用项目:设计制作个人网站

学时分配:理论30学时,上机实践45学时,总学时:75学时。

2.3教学考核要求

理论考试:无纸化考试,占总分40%

上机实训操作:占总分60%

课程结束后学生参加“云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知识和应用能力一级(C类)考试”。

3教学体系的组织与实施

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基础知识、实验内容、综合应用一体化;二是理论、实践教学穿行。采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实践为主的教学方法,即每次课都给出明确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完成理论和实践教学。

理论教学――基于案例,针对教学实训项目设计教学案例或任务,将所要学习的知识概念和技能蕴含在所要解决的问题或任务中,案例具有代表性,能涵盖主要的知识点,并且从易到难符合学生理解和接受知识的特点。教学中辅以软件演示案例,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完成内容和知识点的学习。突出理论教学为实践服务的理念、发挥教学的应用功能,在案例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上机实践课――基于任务驱动,在每次理论课结束之前,教师根据学习的内容、实验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各小节的上机任务,规定提交的时间,明确评定成绩的标准,要求学生在上机前设计出自己的方案,这样,学生在上机前就有明确任务。上机完成任务后,学生对计算机知识、技能的掌握使其具有成就感,激发其学习积极性。

通过在上机计划中嵌入综合应用实训项目,使基础实验与综合应用项目相衔接,即实训体系中每个基础实验都是后续综合应用实例的组成模块,例如,以实训项目体系中“设计制作个人网站”为例,Word文字处理实验中处理的文档作为部分网页内容,通过IE浏览器应用练习,搜索准备好有关网站建设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和音频、视频资料,通过Firewords图像处理实验,制作好网站的标题和图标,在Flash实验中为网页制作好所需动画,所完成的Excel、PowerPoint幻灯片的实验可以作为网站中的个人习作进行交流、共享。这样,通过综合应用项目将前面所完成的实验成果作为综合应用项目中的应用对象,促使学生应用各阶段学习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学生通过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的学习和实践训练,具备了扎实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过硬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基础课程开始就建立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意识。

4改革课程的考核评价方法

教学考核评分以期末考试、实践过程测评考核、学生互评相结合,偏重上机实践环节过程的考核。其各阶段测评分值见表1,学期结束,课程考核方法如下所示。

理论考试:无纸化考试,占总分40%

上机实训操作:占总分60%,见表1

课程考核评价方法的改变,使考核的重点趋向实践教学过程而不是单一的期末考试成绩,学生的实践及应用能力成为此门课程成绩的主要衡量标准。增强教学评价的客观性,杜绝了学习好坏靠死记硬背得高分的现象。学生参与实践成绩的评定,彻底改变了学生被动的学习局面,评价过程中尽可能寻找作品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心,开启创新能力。实践证明教学模式中加强实践环节过程的考核是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有效手段。

5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效果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通过实施和完善理实一体化教学,并在教学中执行重点趋于过程的考核,经过三年的教学实践,其教学效果通过笔者所任课班级可进行比较,如表2所示。教学实践表明,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实施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效果明显。

表2教学效果比较

实训任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2009春季学期环保0822班52人)原专科教学模式(2006春季学期电气0503班45人)

优秀完成基本完成未完成优秀完成基本完成未完成

Word48人(92%)4人(7%)035人(78%)9人(20%)1人(2%)

Excel47人(90%)4人(7%)1人(2%)28人(62%)15人(33%)2人(4%)

PowerPiont45人(87%)7人(13%)017人(38%)26人(58%)2人(4%)

网页制作32人(61%)17人(33%)3人(6%)3人(7%)17人(38%)25人(55%)

6小结

(1) 计算机基础课程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计算机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综合素质。

(2)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能力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最大限度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