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关于雪的日记

关于雪的日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雪的日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于雪的日记

关于雪的日记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二外日语;教学;复合型人才;综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7-0214-02

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日益紧密以及高校教学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在实践教学当中的二外日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越发突显出来。二外日语不仅对于英语专业而且对于作为公选课来学习第二外语的理工科学生来说也有极大地帮助。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和提高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改变单纯的语音语法词汇教学内容,开拓学生的世界文化视野,提高学生与时俱进的意识,针对学生个性拓展教学方式和培养模式,培养复合型人才,充分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与自我拓展的欲望,成为教师们研究的课题。

笔者一直从事学校二外日语的教学工作。在教学中,发现二外日语的教学在教授对象、教授内容、教授目的等方面明显区别于本科日语专业的日语教学。笔者试图在提高学外日语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如何让学生将二外日语的学习持续下去方面做了一些探讨。笔者所在的学校第二外语日语的教学对象主要是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专业研究生和非外语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教学对象不同,学习者的学习目的不同,产生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也不尽相同。下面从教学对象不同的角度,分别论述在二外日语教学中采取的不同手段和方法。

一、对英语专业本科生的二外日语教学

英语专业本科生的二外日语从第五学期一直开设到第七学期,总学时在256个左右。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它不仅是一门必修课,而且是考研、职称考试等的必考科目。因此,其作用非常重要。从大多数学生反映的情况来看,普通认为课时偏少,特别是对于准备考研的学生来说,更是显得紧张。学习者无日语基础或者基础薄弱,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积极主动性不高,压力不大。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因此,作为教学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学习者学习第二外语的持续性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以上问题,教师需在教学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指导学习者掌握这一语言,并通过语言了解对象国家的更多情况。第一,严格把好语音关。有人认为二外日语不是专业课,所以发音要求可以降低一些,这显然是错误的。二外学习者大多是无基础的,所以在学习的初级阶段,把好语音关,特别是注意日语当中的长音、拗音、促音,培养学习者良好的语音面貌,不仅可以增强学习者的信心,而且对于其后期的持续学习也会起到积极作用。单纯的语音练习,有些枯燥无味,所以教学者适当的根据日语的特点设计一些小游戏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利用日语中的绕口令“なまむぎなまごまなまたまご”、“とうきょうとっきょきょかきょく”等。这样不仅练习了发音,掌握了相关词汇,还能了解到日本的相关文化。第二,鼓励学生开口讲,培养其运用能力。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能够无障碍的跟欧美人讲英语,可是在一定的学习后,却仍不敢开口讲日语。这一方面是由于其学习时间短,但更重要的是其信心不足。所以,教学者可尽量安排其跟母语为对象国语言的掌握者接触交流的机会,更要鼓励其大胆开口讲。第三,利用其作为外语学习者的优势。英语专业的本科生本身就掌握了一定的语言学知识,而语言有相通性,教学者可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让学习者掌握的语言学知识在二外日语的学习中发挥最大的功效。

二、英语专业研究生二外日语教学

经过本科阶段的学习,英语专业研究生对于二外日语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所以适当的增加对象国的国情文化背景的介绍和人文底蕴的拓展,对于学习者来说不仅具有了可能性,也有了可行性。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不同于本科生阶段,有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在研究生阶段,学习者有文学、语言学、翻译学等不同的研究方向,因此,在二外日语的教学中紧密结合其研究方向,比较欧美文化和日本文化的差异,比较英语和日语在语言运用上的不同,不仅能够提高其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还有利于开阔其视野,提高其人文素质,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不同于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专业研究生在二外日语的习得方面也产生了新的问题。普遍反映在学外日语与自己专业方向上产生冲突,重视程度也明显不同。学习时间比较短,不能有效地利用自己掌握的语言学知识来学外日语,也不能很好地将二外日语的学习和自己的专业方向进行结合。学习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对于对象国的语言文化背景了解甚少。

针对英语专业研究生在学外日语方面出现的问题,作为教学者可以主要从以下方面予以解决。第一,发挥其语言学习者的优势。英语专业研究生本身就是语言学习者,语言的学习在方法上有相通性,其在学习英语方面提高自己听说读写能力的方法可以用在二外日语的学习上。在英语专业研究生的二外日语教学上可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在课堂上也可进行适当的对比分析,以帮助学习者提高自己的二外日语学习能力。从语言学角度来讲,英语和日语属于不同的语系,学好二外日语既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更能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比较两种语言的不同以加深记忆,促进外语的掌握。目前来说日语教师大多有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所以在这一点上完全能够实现。第二,导入语言对象国的经济政治文化背景至关重要。实践已经证明,只学习语言对象国的语言,而不去适当地了解掌握相关国家的文化底蕴,不仅不利于掌握其语言,也无法适应当今社会复合型人才需求的形势。

三、非外语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的第二外语教学

随着近年来硕博研究生扩招和外语教学的蓬勃发展, 各高校普遍以英语作为第一外语, 日语或法语、德语作为第二外语来配置培养课程。其中选修日语的人数比其他语种多。除了个别学习者是基于自己的研究方向需要阅读日文资料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学习者是因为兴趣选择日语。但事实上,第二外语的教学课时明显少于英语课程,仅有140课时左右。加上选择第二外语的学习者几乎都是零基础学起,造成学习者难以在短时间内对其所选择的第二外语有比较系统的掌握,致使学习者的学习成就感降低,丧失学习兴趣,第二外语的学习也就难以持续。随着当今复合型人才需求形势的发展,非外语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习第二外语不仅是自我人文综合素质提高的需要,更是将来研究发展和事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如何解决在非外语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的第二外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就显得至关重要。

在课时少,任务重,学生学习兴趣逐渐降低的情况下,笔者在二外日语教学中主要致力于将课堂效率提高到最大值。由于二外日语是包括了日语精读、泛读、口语、听力、会话、写作等多方面的综合课程体系,所以在相对较少的教学时间内,教师尽量改变以前的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式,积极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避免学生产生厌烦及抵触情绪。在教材的选取上,不再选用偏重语法讲解内容稍显陈旧的1988年版的《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而是采用内容相对新颖、偏重口语练习的2005年版的《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但目前仍然存在教学班级规模偏大,教师难以关注到每个学生、师生互动交流还显不足的问题。这一问题需要学校方面适当的作出改革。非外语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对于网络资源的利用比较擅长,所以在教学中可以改变现有的教师、学生、黑板的呆板教学方式,采用多媒体,将课本和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运用网络资源的快捷性和便利性,课堂教学中多使用图片、图像、动画等网络传媒、使教学更加生动、灵活,也相对激发了学生的日语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到日本的“かぶき”、“ 着物”、“さくら”的时候,学生很难在脑海中形成具体的印象,利用多媒体,插入图片,采取直观的教学就能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其学习兴趣。

笔者主要针对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专业研究生和非外语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三个模块的第二外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采取对应的方法与措施。在全球化日益深入、地方竞争即国际竞争、地方人才即为国际人才、建设“和谐世界”的时代背景之下,探讨如何在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中拓展学生的国际性人文素质、培养优秀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实践证明,通过二外日语的教学可以有效地推动复合型人才培养。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和教学条件下,可将教学效果达到最高值。综合起来,笔者有以下思考:

(1)可以将目前的二外日语课程进一步深化提高,比如将二外“日语”课程提升为“日本学”课程,以语言教学为主,全面学习日本的各个方面。(2)面向全校非日语专业本科学生开展第二外语日语的教学。满足希望学习第二外语学生的需求,有效利用教师资源。(3)针对第二外语日语学习者无基础或基础薄弱的特点选取适当的教材,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4)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这不但符合外语教学的特点,也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5)在第二外语的教学中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结合起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脱离了文化教学的语言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也影响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6)根据第二外语日语学习者的特点,积极实现第二外语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已晓.基于理工科院校特点的二外日语教学探索[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2):37-40.

关于雪的日记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日比较 课程标准 垃圾分类

【中图分类号】G5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11-0034-03

【Abstract】In this study, I focused attention on the content of study on waste, and compared the curriculum and textbook in the subject of ethics in China with those in the subject of social studies in Japan. The survey results clarified the following five points:(1)At elementary schools in China, the subject of ethics covers the majority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2)In the Japanese curriculum guidelines, the study content of waste education is stipulated in detail.(3)At elementary schools in China, the study content of waste education is for two different grades: second grade and sixth grade.(4)The rate of descriptions related to waste education in textbooks was about 6% at maximum in China, while that in Japan was between approximately 10%~16%.(5)Regarding the content of descriptions, there is not much common content in China; as for waste sorting in particular, there is an issue in the accuracy of the description content.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China should be developed in a way as to have students acquire abilities to solve specific problems.

【Key words】Elementary school Compared Waste education

一、研究背景

教材在学校教育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中国和日本的大部分的小学都是按照教材中所记述的内容和指导方法来进行授课。因此能够给予孩子平等影响的教材,成为了在教育学中的重要研究对象,并且在多数国家间的教材比较也成为了教育学中的重要的研究内容。

对于中国和日本的中小学的教材比较,胡文涛(2006)对中学美术教材中欣赏作品的插图的题材做了比较。另外,古媛(2002)对中日两国数学教材中的二次函数内容编排特点进行了比较研究。张荣华和方明生(2008,2009)从调查作文的类型、课题设计、教材安排和内容呈现及结构特点方面,对中日教育进行了比较研究。

在环境教育的比较方面也有相应的研究。刘继和和田中实(2005)从能源教育的角度对中国的科学学科和日本的学习指导要领进行了比较。刘敏(2001)对从环境教育的变迁和环境教育目标、指导要领、老师研修的内容,以教材为对象对中国和日本进行了比较研究。

本文着眼于环境教育中的垃圾教育的学习内容,对中国的品德学科(「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的总称)和日本的社会学科的教材进行了比较。以垃圾问题为研究对象是出于中国垃圾处理现状的考虑。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城市生活垃圾排出量的急剧增加,让市民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成为了中国急需解决的问题。学校教育作为解决途径之一被赋予了很大的期望。作者认为掌握垃圾教育的现状,借鉴日本的经验对中国处理好此问题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二、中日两国小学的教育课程与环境教育比较

1.中国的课程标准和日本的学习指导要领

中国的学校教育遵循教育部的课程标准,日本的学校教育遵循文部科学省的学习指导要领。因此,中国的课程标准和日本的学习指导要领,在两国的学校教育中具有同等的地位。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践方案》,现在中国小学的教育课程由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语文、数学、体育、艺术、外语及综合实践活动九个学科组成。例如,表1中列出了位于中国东北部的沈阳市小学校的一周的课程安排。中国小学一堂课的授课时间是四十分钟。

日本的小学教育课程根据《小学校学习指导要领》的要求,开设了国语、社会、算数、理科、生活、音乐、图画工作、家庭及体育九个学科,以及道德、外语、综合学习时间和特别活动。表2中列出了各学年的学科、道德、外语,综合学习以及特别活动的课时数和总课时数。日本小学的一堂课的授课时间是四十五分钟。

2.环境教育的渗透学科

中国和日本都没有设置单独的环境教育课程,而是利用现行学科中有关的环境内容进行学习的渗透教育的方式(刘敏,2001)。也就是说,现行的学科教育的教学中把与环境相关的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授课。

中国的环境教育主要的渗透学科是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以及科学这三门课程。日本的环境教育主要是社会、理科、生活、家庭这四门课程。本研究关于垃圾教育的内容分别在中国的品德学科和日本的社会学科中进行教授。

根据1994年中国中小学环境教育课题组的调查结果表明,小学的环境教育的主要渗透在自然(占有60.8%)、地理(占有23.8%)、品德(占有13.8%)三门学科中(王,1999)。但是地理学科在小学教育中并不是必修课程,也就表明在小学教育中进行环境教育的学科只有自然和品德。2001年中国进行了基础教育改革。把原有的自然、社会和品德学科重组成了小学低年级的品德与生活学科和中高年级的品德与社会学科。这也就意味着在中国的小学教育中品德成为了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学科。

3.教材的选定

2001年后,中国小学教材的出版实现了多元化,小学教材的出版社不在仅局限于中国教育出版社,而且还须通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的审查。审查的标准是根据该学科的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目标和内容。根据审查的结果,中国教育部每年公布一次《基础教育课程标准教学用书目录》,所有的学校都必须在该录中选择教学用书。因为地方出版社的发行范围受地域限制,所以一般来说小学都是选择所在地域的出版社和全国范围可以发行的出版社。对所有现行的教材进行比较才能得出比较权威的结论,但是由于发行地域的限制,本研究选定了在作者的家乡沈阳发行的五种教材定为研究对象。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日本小学所用的教材,公立小学由教育委员会决定,而国立私立小学则由校长来决定。选择的范围是经文部科学省审查通过的所有教材。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2004年3月10日通过审查的五个出版社的教材。

三、教育课程与教材的中日比较

1.中国的课程标准和日本的学习指导要领的内容比较

为了对中国的课程标准和日本的学习指导要领中的垃圾教育内容进行比较,分别选出了相关的教学要求(表3)。比较对象分别是中国2001年发行的品德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日本2008年发行的社会学科的学习指导要领(这两份文件都是两国相关资料的最新版本)。

关于垃圾教育的内容,中国的低年级和中高年级的课程标准中都有相应的教学要求,日本的学习指导要领中只在中年级有相应的教学要求。在日本的学习指导要领中,除了表3中抽选出的语词外,还对小学生所应受的教育内容附有3页左右的文字进行了详细的解说。

2.教材内容的比较

为了明确在现行的教材中垃圾教育的内容记述究竟占有多少比例,对中国的品德学科和日本的社会学科的教材进行了查阅。在表4和表5中列出了两国的教材中关于垃圾教育内容的记述和占该年级的总页数的比例以及记述内容的概要。

如表4中所列出的,中国的垃圾教育的对象是二年级和六年级。记述的内容从2页到8页不等。占所在学年的教材比例为1.1%到6.6%。从记述的内容来看,二年级是以保持生活的环境卫生的角度出发,养成不乱扔垃圾的习惯;六年级的垃圾教育是把垃圾问题作为世界环境问题的一种来进行介绍。教材上所记载的垃圾分类内容做了进一步的查阅。五种教材中有四种教材对垃圾分类的内容做了讲解,但这四种教材中所记述的垃圾分类方法全都不一致。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的五种教材全部是沈阳市小学可以选定并购入的教材,而与沈阳市的垃圾分类方法相一致的教材只有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一种教材。其它三种教材的出版社均在北京市,但所介绍的垃圾分类方法却与北京市并不相同,也没有标明所介绍的垃圾分类方法的地名。沈阳市现在正在使用的辽海出版社的教材中,根本就没有关于垃圾分类的内容记述。

与此相对比,表5中所列出的,日本的垃圾教育的对象是四年级。记述页数最多的是东京书籍株式会社,有20页;其它的教材都是16页。占所在学年全教材页数的10.4%到15.6%。从记述的内容上来看,所有的教材中都记载了「垃圾的去处、「垃圾的分类方法、「参观垃圾处理场、「各地方的活动、「废物利用、「全社会的垃圾减量活动和行动等内容。并且,所有的教材在介绍垃圾分类内容的同时,都标明了是哪个地方的分类方法。

四、中日两国垃圾教育内容的比较结论

中日两国的教科课程和教材中关于垃圾教育内容的比较得出以下结论:①以2001年的基础教育改革为转折点,品德学科成为了中国小学的必修学科中环境教育的主要渗透学科;②中国的课程标准相比较,日本的学习指导要领中关于垃圾教育内容的教学要求比较详细;③垃圾教育的内容,在日本的教育对象是四年级,在中国的教育对象是二年级和六年级;④教材中垃圾教育内容的记述所占比例有很大的差距,中国最多只有6%左右,日本却有10%到16%左右;⑤从记述的内容来看,中国的教材共同性比较少,特别是关于垃圾分类的记述,其内容的正确性还有待探讨。

中国小学的品德学科中关于垃圾教育的记述,学习内容没有被统一,记述内容的正确性等还存在许多有待改善的地方。这种现状与课程标准中的学习内容的教学要求不详尽有关。

2003年3月,中国教育部了《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其中,四年级到六年级的教学安排提案中指出:“收集有关垃圾分类的资料,讨论垃圾分类的好处及具体做法。”只有早日实现大纲的提案和课程标准的有机结合,才能够进一步充实品德学校中的学习内容。

五、结束语

本研究对中国和日本的小学的教育课程和教科中关于垃圾教育的内容进行了比较,其结果是,中国的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记述都存在有待改善的地方。

环境教育是把笼统、抽象的学习内容,变为养成对身边环境问题的具体解决能力的培养为目的。中国的小学生应先从充实身边的垃圾问题这一具体内容入手,再向其它的学习内容扩展。这一过程所必须的教材、教案和教学计划的提案将成为今后的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 胡文涛.中国和日本的中学美术教材的比较研究:以欣赏作品插图的比较为中心.美术科教育学会杂志社,2006(27):161~172

2 张荣华、方明生.调查作文的比较、分析与反思――小学语文教材的中日比较[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5):5~9

3 张荣华、方明生.调查作文的比较、分析与反思――初中语文教材的中日比较[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32~136

4 古 媛.中日数学课程内容的比较研究――二次函数[J].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74~76

5 刘继和、田中 实.中日中学理科教学计划比较的研究:从能源教育的视点出发.日本理科教育学会北海道支部会报,2005.17:17~20

6 刘 敏.中日中小学环境教育的比较[J].中州大学学报,2001(3):73~74

7 文部科学省.小学校学习指导要领解说 社会编――平成20年8月[M].东洋馆出版社,2008.8

8 辽宁省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方案:辽教发[2002]80号

9 2001年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

10 2001年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关于雪的日记范文第3篇

一、日本中小学观光教育的特点

日本政府自明治维新就开始发展观光教育,出于对学生年龄层次、知识水平的考虑,他们规定小学生、初中生以及高中生要分别在本市、本国以及世界范围内进行为期数天的观光教育。1964年日本颁布的自由行政策更是为观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目前中小学生的观光教育已成为日本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1.政府的牵头与管理

日本观光教育之所以能够取得较大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对观光教育的支持与鼓励。一方面,政府每年都会投入巨额资金用于中小学生观光教育的发展,很多中小学校的观光教育费用基本上都有地方及国家的财政支持[1],这有效减轻了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避免了部分家庭贫困的学生不能参与观光活动的情况,实现了基础教育的机会均等;另一方面,政府制定清晰明确的观光教育政策,规定学生参与观光教育的各项准入条件、准备要求以及相应的评价机制等,例如各学校在安排学生参加观光教育活动前,需做好申请、计划等一系列准备工作,以确保观光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2.发展模式的制定与分层

日本政府按照年级的高低制定了不同的观光教育发展模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例如,小学生观光教育活动的地点一般安排在学校附近,内容主要包括参观名胜古迹或其他著名地点,目的在于促使小学生对国家历史的认知与了解,逐步培养他们的国家荣誉感与自豪感;初中生的观光教育活动范围可扩展至全国,在政府及相关旅游部门的支持下,不同城市之间建构起和谐、稳定的合作关系,学生可安排在合作城市的居民家中,这有助于学生体验不同的城市与家庭文化,丰富其对社会生活的认知与感悟;高中生的自理能力较强,因此可安排其到国外进行观光教育活动。很多学校与美国、韩国等国家建立起了长期合作的关系,以保证观光教育的顺利开展。

3.对安全问题的考虑

日本政府十分注重学生安全,在日常教育中增加学生对安全防范意识的教育,并制定出完善的危机管理体制,以应对学生在观光教育活动中发生的各类突发性事件。保险制度的完善也是观光教育安全保障措施中的重要一环,学校积极宣传安全保险在观光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家长也会给孩子积极投保。此外,日本学生的安全问题离不开新闻媒体的积极配合。AKT秋田电视、KBS等新闻媒体一直致力于全方位跟踪报道观光教育的具体情况,促进日本家庭对观光教育活动的了解与支持。

4.第三方组织的支持与监督

日本观光教育的蓬勃发展还有赖于国内行业协会的帮助与监督,其中以观光教育研究协会(以下简称“协会”)为代表,它对日本观光教育市场的稳定与和谐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助推作用。首先,作为日本公众的公益法人,协会致力于发展新型旅游活动,对国内学生参与的观光教育活动进行相关的研究、调查与监督,并整理出与活动相关的报告与总结,实现观光教育活动的公平与透明;其次,协会定期在各地区召开研究大会,针对观光教育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并为解决相关问题提供相应资金与人力资本的支持;最后,协会积极参与各观光教育相关部门的协调与组织工作,为观光教育活动的顺利推进搭建桥梁。

二、日本经验对我国中小学观光教育发展的启示

1.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与支持作用,为 中小学观光教育发展奠定基础

政府的支持是发展观光教育的保障。政府需要由上而下制定出一套完整的中小学观光教育政策,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

首先,很多中小学生对自身权益的争取与保护意识尚不足,政府应出台专门的法律法规,尽可能规范中小学观光教育的管理与保障制度,以保护中小学生在观光教育活动过程中的权益不受侵害;其次,企业的商业化与利益化导致中小学观光教育问题频出,政府需引导各企业之间公平、良性的竞争,提高企业从业人员对观光教育活动的敏感度与关注度,并对旅游产品的规范性、合法性进行严格把控;最后,政府应严格对待观光教育中潜在的各类安全问题,例如积极宣传安全的重要性,制定相应的中小学生安全保障制度,对学生出行前的身体状况、保险投递、出游地区社会状况等情况进行严格审查,从源头降低危机事件的发生机率,并在仔细调查的基础上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防范措施,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2.积极宣传“寄学于游”的意义,为中小学观光教育发展铺平道路

日本观光教育之所以获得如此成功,其主要原因在于全国上下对观光教育的关注与重视,无论是政府、协会组织还是教师、家长和学生均从自身的角度对观光教育的发展作出积极努力。而从国内目前的情况来看,政府尚未对中小学观光教育作出明确的规范与管理,家长仍沉浸于“重成绩,轻素质”的传统教育中,观光教育并未受到应有的关注。

首先,政府应引导家长关注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将学生从埋头苦读中解放出来,从宏观上给予政策的指导与资金的支持,促进学生在观光教育的过程中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其次,企业应以各种不同的活动方式增加家长及学生对中小学观光教育的关注与支持,并积极投入到观光教育的活动之中;最后,家长应改变以往的教育思想以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关注中小学生书本之外知识的积累及正确价值观与世界观的树立。

3.创新开发旅游产品与服务,为中小学观光教育发展增添光彩

观光教育并不是简单的旅游活动,然而,从目前对观光教育产品的开况来看,其教育的针对性并不强,这导致学生及家长对观光教育的存在及意义产生偏见。此外,目前观光教育以企业的旅游产品为主,以某网站“美国中小学插班亲子游学营”旅游产品为例,其费用高达3 0000元/人,若是家长陪同则总费用将逾十万元,这对大部分家庭而言不能不说是一笔很大的数目。

企业应当在政府的鼓励与引导之下,进一步挖掘观光教育的潜在价值与内在本质,结合国内观光教育主体的个性化需求,充分利用国内多样的教育文化与旅游资源。例如可以开发国内观光教育之孔孟之旅、之旅等;此外,政府可加强国内各学校与国外学校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在搭建稳定、和谐的观光教育平台的同时实现世界范围内人才的交流与沟通。

4.多样构建分层观光教育模式,橹行Ч酃饨逃发展添砖加瓦

目前国内观光教育的许多产品并未依据不同年龄段特点的学生进行深层分类,有些观光教育的产品不具有针对性,而是同一产品应用到了不同的学生身上。

我国应当设置专门的观光教育管理部门,对中小学观光教育活动的开展与服务提供严格的准入标准,在实现观光教育公平与透明的同时,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中小学观光教育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政府和学校应在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与思维理解能力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构建相应的观光教育模式。

中国的观光教育尚处于初步开发的阶段,社会各界对观光教育的认识还不充分。再者,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观光教育的发展不均衡,实现中小学生观光教育的普及化任重而道远。然而,我国中小学观光教育市场广阔,再加上日益全球化的国际环境,其开发潜力及价值值得政府、企业及家长的共同重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观光教育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关于雪的日记范文第4篇

小学生关于五一的优秀日记范文一五月一日星期一,我和妈妈到淮北相山去玩。

我们在等车,过了一会,一辆客车来了,写的是涡阳到淮北的车,我们就上车了,在车上豪门,喘不过气,又想上外面呼吸新鲜空气,过了两个多小时,就到淮北了,我们走了一段路,就到了山下,我问妈妈:“什么时候才去上山?”妈妈说“到中午”到了中午,吃了饭我们就去上山了。山陡峭陡峭的,一不小心就摔跤,我说“妈妈,这山怎么这么陡?”妈妈说“山怎么能不陡峭呢?要是不陡峭,怎么叫山呢?”

我看了下面都很小,我很害怕,妈妈说“不用怕,要有勇气,就快到了。”

过了一会,终于到山顶了,从山顶向下看,好高啊!我们在山上玩了一会,就回家了。

淮北真好玩啊!

小学生关于五一的优秀日记范文二这个五一,我受到了陆续的邀请,邀请我去她们家住一个晚上,我自然是非常高兴加开心啦!不过,我还要问爸爸和妈妈,到了家,爸爸和妈妈也知道了这件事,都说可以,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去别人的家里住呀!

到了陆续家的别墅已经是下午了,啊啊啊!这真的是超豪华啊!三层,十多个房间,看完了几集电视之后,我们出去骑了一下单车,到了五点多的时候,我们开始打乒乓球了(在家里),打完了乒乓球之后,我们去溜奥斯卡了,奥斯卡想要吃的时候还会卖萌呢!吃完晚饭,我们又看了三部恐怖片《怒海狂鲨》、《食人兽》和《雷霆蜥蜴》。

看完后,我们该睡觉了,洗完澡,我们聊了会儿天,又玩了牌,就睡觉了。玩了一天又在同学家住了一个晚上,我开心死了,而且同学也不是别人,就是陆续!

小学生关于五一的优秀日记范文三今天是五一劳动节,爸爸带我去江南大院钓鱼。我可高兴了!刚到大街上,我就感受到了节日的欢乐气氛,只见大街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不一会儿,爸爸开车就到了江南大院。今天钓鱼的人可真多啊!我们先到入口处借了一根鱼竿,再借鱼食。“终于可以钓鱼了!”我眉飞色舞地说。

首先,我拿起鱼钩把鱼食挂在上面,开始钓鱼啦!爸爸对我说:“钓鱼要有耐心,只要看见鱼线在往下沉,就说明鱼儿上钩了,这时候就把鱼竿往上拉。”我在心里牢牢记住了爸爸的话。

关于雪的日记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生 良好学习习惯 日常行为习惯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183-01

从儿童的成长规律可以看出,小学生整体上意志不够坚强,自制能力较差,实践中易出现偏差,尤其是小学生已经形成的道德行为容易反复。古今中外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都非常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小学教师需高度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及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并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逐渐养成。笔者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通过本文总结了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及日常行为习惯的策略,以期加强与同行交流,共同履行好一名小学教师的职责。

1.培养良好习惯要尽量抓早抓好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且形成的习惯一般难以有很大的改进。因此,应尽早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日常行为习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如何重要。学生年龄小时,习惯既容易建立,也容易巩固,不良的学习习惯若被及时发现也易于纠正,等到不良习惯越积越多并稳固定形时,既影响良好习惯的建立,又不易纠正。所以教师要深入学生们的心中去,观察学生的言行,耐心倾听学生的谈话,了解学生的想法,分析学生的要求,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满足学生的成就需要,从而找到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切入点进行引导。

2.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倾向于具体的、生动形象的内容,对书本和抽象的知识难以真正引起兴趣,这就要求教师灵活地引导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进而优化课堂教学效率,并引导小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自学的积极性就越高。

3.严格要求,民主管理

小学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差,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不易,但消退却很容易,因此,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直到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日常行为习惯巩固为止。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应该在管理上下功夫。如让学生轮流担任班干部,并向学生强调班干部是班级生活的组织和协调者,促成班干部与其他同学的平等身份,这样教师就可以与轮流担任班干部的学生、其他学生共同民主管理班集体,通过共同制订班级日常行为规范、共同维护班级荣誉等,营造良好的行为习惯。

4.整体发展,使学生互相促进

良好的习惯不仅包括学习习惯,还有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等日常行为习惯,它们与学习习惯有很大的关联,如果小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为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等创造了条件。而如果一个班集体中大多数成员都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日常行为习惯,就会带动另一部分班集体成员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教师必须把班集体的所有成员看成一个整体,使学生能够整体发展,互相促进;同时,又必须认真对待每一个个体,根据每一名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制订教育方案。

5.增进与家长的交流

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父母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的教育的效果。家庭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的教育如果得不到家庭的配合,就很难实现它的教育目标。教师要利用机会向家长宣讲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特别是有关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知识。提高家长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注意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改善亲子关系,营造和谐的有利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家庭环境。教师和学校应促使家长自觉地承担起教育子女的责任,与学校取得密切的配合,从而在家庭中给孩子创造了良好的成长环境,并将学生的成长情况及时反馈给学校,通过家长、学校、教师的合作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6.发挥榜样的作用

小学低年级模仿心理、从众心理极强,所以教师要充分运用榜样的力量。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通过自身的行为示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品格。教师也要与学生家长充分沟通,使家长能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生活中,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时刻向学生展示什么是良好的习惯,什么样的行为是具有人格魅力的。其次,教师也应在学生群体中树立相应的榜样。如在班上多表扬一些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工整,遵守纪律的学生,使其他学生自觉模仿,形成习惯,对学生的每一点良好行为,教师不仅要及时给予表扬,而且要在班上营造一种良好的议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