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抗旱简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康熙六年(1667年),户部题准各省炉座铸钱,并添设宝苏局、宝犟局、宝昌局等处铸钱厂局,仍按部颁康熙样钱铸钱。康熙九年(1670年)又令停止江宁、苏州、江西、湖广、福建、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甘肃、四川(宝川局康熙钱迄今未发现实物)、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宝贵局康熙钱迄今仍未发现实物)铸钱厂局铸钱。康熙十年再令停蓟、密(北京密云钱局)、宣三家铸钱厂局,康熙十三年令停浙江铸钱厂局,十四年令停清(清江钱局)临两局。
康熙十八年(1679年),经户部议准,复令湖广设炉开铸。康熙十九年又议准令福建漳州府设炉开铸,背铸以“漳”字。康熙二十五年户部题准令湖北、湖南、肇庆、云南开炉鼓铸。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福建巡抚张仲举以台湾所用明桂王伪号钱文甚多,若一时骤行全禁流通,恐贫民无以为资疏,奏请开炉设局鼓铸,收买伪钱销毁改铸新币(即宝台局“康熙通宝”平钱),经户部议准设炉开铸。
康熙朝铸钱局除户部宝泉局、工部宝源局外,前后断断续续共设二十一铸钱厂局,即:同(山西大同局)、福(福建厂局)、宁(甘肃宁夏局)、东(山东省局)、江(江苏江宁局)、宣(直棣宣府局)、原(山西太原局)、苏(江苏苏州局)、蓟(直棣蓟州局)、昌(江西南昌局)、南(湖南省局)、河(河南省局)、临(山东临清局)、广(广东省局)、浙(浙江省局)、台(台湾府局)、桂(广西省局)、陕(陕西省局)、云(云南省局)、漳(福建漳州府局)、犟(甘肃犟昌局)。有关“康熙通宝”背“西”字钱,泉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多数钱币资料将康熙铸钱局定为22局(即包括“西”字)。其实“西”字钱并未在铸钱局之内,丁福保所著的《历代古钱图说》第176页,据泉界前辈马定祥批注,考证“背满汉文西字,系吴三桂封平西王时所铸,非地名。”本文下面介绍的康熙罗汉钱树,亦是最好的例证,可证马定祥先生考证甚确。
2007年初夏,四川内江地区天气持续干旱,位于内江市中区梅家山广场附近的一居民住宅小区内,民工在淘洗一古井寻找水源时,从井底淤泥中淘出一株康熙摇钱树,辗转归内江市收藏品市场一店家所得。初时因店家索价奇高,此树闲置柜台数月无人问津,几经反复与店主磋商,笔者最终还是以不菲的价格将此钱树购藏。现将此钱树作以下浅述,与藏界同好共赏。
钱树系半生坑、半水坑品。由于长年累月沉睡在井底之下,埋藏于井底深浅不一的淤泥、砂石之中,长期处于高压缺氧、与空气隔绝的状态,极少受到有害物质、有害气体的浸氧化和人为的搓磨损。钱树出土(水)后的品相极为精美,整个钱树完整无缺,面背除褐绿色(间杂少许枣皮锈斑)的锈层包浆外,钱树表层还紧附着不少井底泥沙(水垢),其坚硬如石,入骨生根,即使用硬器也不容轻易刮除掉,经笔者轻微除垢后,仍保持出土(水)时的原状。
这株康熙罗汉钱树的整体造型,给人的直观感觉,俨然就是一棵结满钱币硕果的参天大树。钱树干呈多枝弯曲状,树形老态龙钟,包裹树干的树皮凹槽深陷而错落有致,七弯八绕,充分显现出钱树久远的年轮。
钱树高252.5毫米,宽178.8毫米(以落地最高处及水平面最宽处实测),钱树座与树干、树枝连成整体成型,树座呈椭圆形三角架状,以其三角作支撑点,树座中心呈弧形状,宽46毫米,长48毫米,树重为652,6克。经笔者用高倍放大镜详细查看,钱树铜材的色质呈金黄色,质地细滑精细,其材质的细密度极佳,属精炼黄铜所铸。
钱树的各个枝头皆挂满“康熙通宝”小平钱,总计二十一枚。康熙铸钱局前后总计二十一局(亦不包括“西”字钱,可证马定祥之考证甚为准确),钱树所挂的二十一枚康熙钱之寓意不言自明,即有二十一铸钱局之寓意。
钱树所挂的二十一枚康熙钱,全部为康熙罗汉式小平钱,即泉界俗称的“臣”熙钱或罗汉钱。所谓之罗汉钱,即康熙的“熙”字左侧少一竖撇,与常品康熙钱之“熙”字写法明显有别。民间传说这种版式的康熙钱,是因滇铜运京不畅受滞,为毁寺庙佛像及京城旧有铜器所铸,传佛像含金而色质金黄(实际为精炼黄铜所铸),与常品行用的康熙钱铜色有着明显的不同,颇受世人的喜爱。后世人们往往挑取其钱熔之以打造器物,显得明亮而有宝色,故流传至今的康熙罗汉钱较为少见。
钱树所挂的二十一枚康熙罗汉钱,经笔者逐一实测,其直径大小不一,共有七种,分别为:24毫米、24.5毫米、25毫米、25.5毫米、26毫米、26.5毫米,直径最大的两枚为27.2毫米。各钱的厚度均在1.2至1.4毫米之间(亦无法测重),除“熙”字的写法与常品有别外,余与行用钱无大的差异。
钱树面的左侧下方,以两枚罗汉钱的边轮作支撑点,铸一只朝上冲天直飞的蝙蝠。右侧上方仍以两枚罗汉钱边轮作支撑点,铸一只朝下斜飞的蝙蝠。两只蝙蝠的形象鲜活,棱角分明,其神态栩栩如生。钱树右侧下方的树枝上,铸一人跨步撑腰,站在两枚罗汉钱之间的树枝上,另一只手撑钱树干,作摇钱状时的情景。人物面额的细部、服饰及全身各个部位的线条,均刻画得惟妙惟肖,人物的立体感、动感十足,生动而有趣。
蝙蝠为“变富”(福)的谐音,历来为上古先民求财祈富的吉祥之物。
钱树背面除蝙蝠、人物背景外,其中二十枚罗汉钱背的铸钱局名均为户部宝泉局。另一枚罗汉钱背为龙凤图案,铸于树座上方正中,龙头朝上,凤头朝下,呈相互嬉戏追逐状,神态、动感十足传神,此钱为两枚直径最大者其中的一枚(见龙凤图案细部图)。
以笔者收藏的数枚康熙罗汉钱与钱树所挂的罗汉钱逐一对照比较,其钱文、局名的书写风格完全一致,不差毫厘,除直径大小有别外,钱文的书写当出自一人之手笔。
摇钱树最早出现的时间,可追溯到上古的两汉时期。钱树的铸造工艺,与当时的民风民俗有着密不可分的直接因果关系。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一书中,就有铸钱工匠从钱树上摘取钱币进行锉磨加工的真实记载。沿至近代,民国时期的四川官银号(民国十二年)一元券纸币上,其背图即为一孩童站在钱树上摇摘钱币,一孩童则在钱树下拾取钱币的生动场景。
从现有的摇钱树实物资料分析,有的钱树当系铸钱局在铸币工艺流程中的未完成品(半成品)加工而成,有的钱树则为铸钱局在开炉铸钱、喜庆或重大盛事时所特铸的呈样品或纪念品之类。钱树的用途则多用于赏赐、馈赠等,它的功能就是达官显贵的装饰物、摆件。两汉时期的摇钱树多呈弯曲多枝状,树身、树枝往往附铸有吉祥物之类的附件,如朱雀、蝙蝠、青龙、玄武、如意万年青及人物图案等等。
传世的摇钱树则多见于明清两代,其树形长短不一。清代的钱树树干多呈垂直线型,树身所挂钱币有单排、双排、多排状的,呈弯曲多枝状的钱树,在清代钱树中则极为罕见,尤其是清代早中期的钱树更为罕见。
清代各朝中的钱树又以咸丰钱树较为多见,其大部分钱树多呈双排状(成丰钱树中有的就属铸钱工艺流程中的未完成品加工而成),极少有多排状的。钱树顶端或左右往往附有含吉祥寓意的装饰物件,如铸以蝙蝠、凤鸟、寿桃图案等等。
昔时北京王稀贤曾从瑞府购得清代各年号钱树260余枝(瑞家祖上曾是清廷户部掌管铸钱局的官员),这批钱树中以成丰钱树者居多,除户部宝泉局所铸的咸丰小平钱树外,尚有当十、当五十、当百者钱树,其中还有一株为当十之“参”宝铁钱钱树。最为奇特者为一株“七世同堂”的宝泉局钱树,其顶端铸一只朝下飞翔的蝙蝠,钱树干两侧各铸有数量不等的成丰小平钱,当五、当十、当五十、当百、当五百、当千大钱的七个咸丰钱品种。钱树的铜材质地精细金黄,铸工极为精湛,据传此钱树已经王逸民之手流失于海外。
“康熙通宝”罗汉钱树前所未闻,据康熙朝各省铸钱局史料记载分析,有关这株罗汉钱树的铸造年代,笔者认为应是在康熙二十七午(1688年)以后,即各省铸钱局均题准设炉开铸康熙钱之后,由户部宝泉局所特铸,带有特殊纪念性质的钱树。
【关键词】职业危害因素;分布;职业病防治; 调查
根据国家卫生部等九部委《关于开展职业健康状况调查的通知》的要求,宣汉县结合本县实际,制订了《宣汉县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实施方案》。由县安监局牵头,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从2011年7月初开始按照统一的调查表对辖区企业的职业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于7月底调查结束。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宣汉县辖区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内容包括:从业人数、接触危害因素人群及行业分布情况、存在或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用人单位的职业健康监护情况、劳动合同的签订和参加工伤保险的情况等。
1.2方法:
使用《全国职业健康状况调查表》,按照统一的方法、统一标准,统一控制、统一进度的原则实施。
2 结果
2.1基本情况:
宣汉县有常住人口129.5万人,其中男性68.9万人。女性60.6万人,城镇人口29.3万人,乡村100.2万人,劳动力人口73.1万人;以采煤、建筑、制造业为主导工业,辖区内企业总数为1450个,本次调查了存在职业危害的企业68个,职业病危害因素以粉尘为主,存在粉尘危害的企业59个,占(59/68)86.76%;接尘人数为3307人,占接害人数的(3307/3406)97.09%,化学毒物99人,占接害人数的(99/3406)2.91%。
2.2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点分布情况:
本次调查的68家企业,有114个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点,其分布情况祥见表1.
从表中可以看出,宣汉县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点114个,有害作业点以粉尘危害因素为主,粉尘作业点99个,占总数的86.84%,接害人数以接触粉尘的最多,占97.09%,充分说明宣汉县职业病危害因素以粉尘为主。
2.3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分布:
本次调查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分布情况详见表2,从表中看出,宣汉县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在煤炭、制砖、木材加工、加油等行业,但以煤炭行业为主,调查68家企业中煤矿30家,占44.12%。接触有害因素的工人总数为3406人,煤矿占了3015人,占88.52%(3015/3406)。说明宣汉县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分布在煤矿企业。
2.4 劳动合同签订、工伤保险、职业健康检查情况(2010年)
表1 职业危害因素作业点的分布情况(2010)
表2 职业危害因素的企业分布情况(2010)
从表3得知调查的4297名工人中签订劳动合同的3167人,占73.70%,工伤保险的3635人,占84.59%,参加职业健康检查的1688人,占39.28%,接触有害因素的3406人,占79.26%。参加工保险的比例最高占84.59%,企业以煤矿企业最高占86.30%,职业健康检查的比例最低仅占39.28%,且只有煤矿企业组织工人参加了职业健康检查,但比例不高,只占44.17%。
3讨论
3.1 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笔者认为,宣汉县职业危害因素以粉尘为主,主要分布在煤炭行业。用人单位重视的是工伤保险和劳动合同的签订,对职业健康检视不够,说明用工单位法律意识淡薄,对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能积极配合职业病防治机构搞好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同时,劳动者职业卫生知识水平较低,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3.2对策
3.2.1 安监部门应与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建立高效、迅捷的联动机制,加大执法力度。
3.2.2 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大力宣传职业病防治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职业卫生知识,提高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做好职业病防治的自觉性,让用人单位由“要我检查”变为“我要检查”。[1]
3.2.3 规范管理职业健康服务机构,承担职业健康检查的机构必须按照“职业健康检查应当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机构承担”[2]的规定,取得“职业健康检查批准证书”,并按批准的项目开展工作。
3.2.4 注重职业健康服务机构建设,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更新设备,提高科技含量,不断提高职业健康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参考文献
一、基本情况
(一)抗旱救灾款的接收情况
1.20__年接收上级下达民政抗旱救灾款536万元。其中:财政安排资金227万元,社会捐款资金229万元(含省、市慈善会和香港捐款),党员特别捐献80万元。
2.20__年县级接收抗旱捐款74.06076万元。其中:社会捐款37.28716万元,党员特别捐献36.7736万元。
(二)抗旱救灾款物的使用、发放情况
20__年已支出抗旱救灾资金524.466万元。其中:
1.用于灾民生活口粮救济支出172.8万元(采购大米53.1万公斤),救济灾民困难群众4365户19596人。
2.用于饮水应急救助45万元,解决饮水困难人口1445户6500人。
3.用于划拨给县水利局架设饮水管和爱心水窖建设79万元。
4.下拨七乡镇农作物抗旱保苗资金23万元。
5.用于城乡低保和五保户51939人旱灾救助2个月158.6,!16万元。
6.用于关爱五保资金发放31.05万元,救济621户703人。
7.用于解决凤尾镇95户民房受风灾急需修复与重建3万元。
8.拨上级意向捐款12万元,其中勐堆乡蚌孔村4万元、南伞镇甘塘村4万元、南伞镇红岩村刺树丫口组4万元,正在拨付。
(三)款物管理情况
这些救灾款物的发放,各乡镇普遍能够做到有申请,有村委会意见,有乡镇审批意见,领取款物时有发放名册,有本人签字;部分乡镇的民政助理员和村组干部不仅能做到底子清、情况明,而且对一些有特殊困难的救济对象做到亲自将款物送上门;对救灾款物的发放管理制定出台了具体的《救灾款物发放管理登记制度》。调查结果表明,救灾款物的使用、发放符合“专款专用、重点使用”的原则。在具体使用救灾款物时,能够按要求规范使用,救灾款物救助范围和对象符合有关规定,而且制定了较为科学合理的救灾救济款物分配方案,发放救灾款物的过程符合规定程序,救助对象准确、重点突出,未发现挤占、私分、冒领等问题,有效保障了灾民和特困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
县级财政对上级下达的指标款,均能及时、足额拨付并发放到灾区和灾民手中;在资金的运作管理过程中,领导重视,责任明确,工作到位,拨付、接收手续健全,帐目清楚。
(四)救灾款物公开发放与监督情况
通过随机抽查和走访,发现资金的发放管理基础工作扎实,救助对象的受灾情况、家庭困难程度符合救助条件;各乡镇开展救助工作均能够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基本做到了发放对象公开、发放金额和物资数量公开,并及时向社会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同时,救助对象都能如数领取或受到相应的救灾救济款物资助。
二、存在问题
(一)部分乡镇救助对象住所偏僻,交通不便,乡级民政办在拨付款物时存在着发放困难和不够及时的问题。
(二)在救灾救济款物的发放环节上,存在手续不够完备的现象。发放花名册上一人代多人签字的问题突出,虽然经核实未发现冒领问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势必带来“说不清”的嫌疑。
(三)大多数乡镇未按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资金分级负担的救灾管理体制要求,配套相应的救灾经费。
(四)救灾款物的管理欠规范。部分乡镇不注重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管理工作,原始凭证、发放名册等资料不全,没有形成完备档案进行系统化管理。救灾款物的发放张榜公布制度坚持不够好,有一定的随意性。
为夺取抗旱浇麦工作的胜利,确保夏粮生产和社会稳定,20__年×月×日全省抗旱浇麦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之后,我乡立即召开了动员大会,结合我乡实际,布署安排此项工作。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严格责任追究。
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为政委,乡长为指挥长的抗旱浇麦工作指挥部,从政治的高度以对广大百姓负责的态度,把抗旱浇麦工作做为当前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切实摆上位置。实行党政班子成员包片,机关干部包村工作责任制。专门成立了专项督查组,跟综督查各村抗旱工作进度。乡党政班子成员一天一个碰头会,两天一期工作简报,及时通报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同时为确保抗旱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实行了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对组织得力、行动迅速、效果明显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文秘站:],对消极应付贻误战机,造成不良后果甚至恶劣影响的,坚决依照有关规定予以从严从快查处。
二、广泛宣传发动,形成全社会参与支持的工作氛围。
一是如实通报旱情严重情况,让百姓真正了解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积极参与,自力更生,抗旱保苗。二是充分用足用活上级扶持及优惠政策。如购买水泵补贴×%,灌溉费用超过×元/亩,自行修复病坏水利设施用于抗旱的给予补贴等等,缓解资金压力,增加灌溉面积。三是积极努力,把上级相关部门支持和帮扶的资金和物资真正用于抗旱,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由于宣传到位,全乡抗旱工作进展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先进单位和模范个人。市太平洋保险公司听说荒坡村深井水泵损坏,饮水困难的情况后,从经费支出中挤出×元,立即送到村干部手中,解燃眉之急;市劳动局派出两名骨干,吃住在乡,同老百姓一道奋战在抗旱一线,县电业局也免费捐助潜水泵一台,__村支部书记__同志,不顾自家麦地,带领村组干部,抢修水利设施,修复提灌站,为全村新增×亩灌溉面积,自家的地却没浇一分;县电业局职工__同志,心系家乡群众,个人捐献水泵两台,价值×余元。这些先进单位和个人的典型事迹,不断激励全乡干群抗旱浇麦夺丰收的信心和决心。
三、加大投入,恢复、新建灌溉设施,千方百计增加可灌溉面积。
经过普查,我乡原有的水利设施,只有×亩的可灌溉面积。为增加灌溉面积,在新年尹始,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多方筹措资金×.×万余元,购买提灌设备用于坏病水利设施的修复和新水源的发掘利用。共修复提灌站×处,购买水泵×台,电缆×米,修复渠道×米,新增灌溉面积×亩。同时精心组织,大员上阵,抢抓有利时机做好抗旱浇麦工作。目前,全乡日出动劳力×人,灌溉机械×台,日均浇地×余亩。全乡已灌溉小麦×亩,预计再有×天左右具备灌溉条件的地块可全部浇完。
1 合理布点,确保全县大田作物全覆盖。
喀左县位于辽宁省西部地区,属于“七山一水二分田”的低山丘陵区,全县耕地面积68万亩,种植作物以玉米为主,其次是小麦、大豆、花生、蔬菜等。县域内共涉及棕壤、褐土、草甸土三个土壤类型,九个亚类,三十三个土属,六十三个土种,并且山地较多,地形错综复杂。喀左县土肥站在年初综合全县情况,实地认真查看,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地块及作物分布,按照全县的区域布局,从东南西北中23个乡、镇(农场、园区)中遴选出10个土壤墒情监测点,并且按照山地与平地结合,确保大田作物全覆盖,为保质、保量完成2013年土壤墒情监测,指导农业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2 专人负责,确保监测方法规范,保证监测质量。
县土肥站指定专人负责土壤墒情监测工作,对监测用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管理也实行专人负责,保证专用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和使用。其他人员积极配合,专人取土、烘干、监测,保证监测数据科学、准确、可靠。
2.1 监测时间
从2013年3—10月份开始月每月9日、24日取样测定土壤含水量,其中4月、5月、8月每月16日增加一次墒情监测。取样日遇降雨时,日降雨量小于25mm,雨后3 天取样测定;日降雨量大于25mm,雨后5 天取样测定;取样日前后遇连续降雨则不取样测定,并上报降雨情况。
2.2 采样层次
0—20cm、20—40cm为必测层。
2.3 测定方法
采用烘干法。上报监测结果要求全部采用相对含水量。
2.4 上报数据
于每月10日、17日、25日对全县10个监测点的数据进行整理,在“全国土壤墒情监测系统”中进行上报。根据当前生产情况,结合农业气象信息对监测点墒情进行分析,按照“土壤墒情简报”格式要求墒情信息简报,并及时上报省站。
3 广泛宣传,确保墒情信息准确,指导农业生产
县土肥站将土样测定后认真审核监测结果,将墒情监测结果与作物生长情况紧密结合认真分析研究,并结合气象信息,对墒情、旱情进行科学的预测预报。2013年墒情简报14期,共计4200多份(条),获取有效数据280个,全年共监测14次,通过农信通手机短信500条,邮寄乡镇农业部门及技术人员3500多份,重要时期电视广播报道2次,报刊登载信息2次。信息使我县各级农业部门领导、技术员、示范户直接受益,并通过他们直接辐射广大农民近万人。举办培训班2期,培训技术员100余人,农民1200人次,使广大农民在农业生产中根据土壤墒情状况及时解决生产中的相关问题,及时为指导农业生产服务,深受欢迎。
4 喀左县主栽作物土壤墒情动态分析。
4.1 降雨情况
2013年1月末到9月末喀左县累计降雨量452.3mm,比历年平均降雨量高出12.8mm,降雨主要集中在6、7、8月份,降水量为347.5mm,占此阶段降水量的76.83%,而作物需水的4、5月份降雨量为25mm,占此阶段降水量的5.53%,作物生长必需的土壤墒情靠降雨来保障,降雨对土壤墒情影响很大。
4.2 温度情况
4月中旬气温日渐回升,根据我县的实际,4、5月份平均气温为13.65℃,6月~9月份平均气温为22.5℃。
4.3 土壤墒情
2013年我县春季4、5月份0~20cm土壤相对含水量平均为80.08%,20~40cm土壤相对含水量平均为82.37%;6月至9月份0~20cm土壤相对含水量平均为66.13%,20~40cm土壤相对含水量平均为69.47%。之所以春季墒情较高,是由于去年冬季降雪较多,气温较低的缘故。
4.4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