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燕子教学反思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仿真实验 辅助工具 事半功倍
中图分类号:G1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6-0208-01
引言:
《电工电子》是汽修专业的基础课,比较抽象,难懂,弄的不好学生根本没有听懂,时间长了就放弃了,所以要求我们老师要加强教学方法的探索,要把高深的理论用直观的,形象的,简单的实验方法加以论证,要学生多动手,增加他们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传统的硬件实验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实验结果如果不对可以当场查找原因,优点很多,但它要求事先做很长的准备,实验中学生的安全也非常重要,要求实验设备好,实验指导人员够,基于它的这些缺点,仿真实验在《电工电子》的教学中就彰显出它独特的地位。
一、仿真技术简介
EWB是英文单词Electronics Work Bench 电子工作台的缩写,它是交互图像技术有限公司在九十年代初推出的EDA(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但真正在国内使用就比较晚,它用来模拟电路图和仿真电路工作状态,波形、电流、电压等非常直观。可以方便得实现书上的任意电路演示实验,方便,快捷,安全实用。它里面包括了信号源库(电池,接地,直流电压源等),基本器件库(电阻,电感,开关等),仪器库(各种电表,参数设置)等,只需轻点鼠标,就可以画出我们需要的电路图,我们需要的参数设置,演示实验结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仿真实验是课堂教学演示的理想之选
下面我通过《电工电子》中一个具体的电磁感应这个实验加以说明。
1.实验前的“备”与“想”
我首先学习了EWB(虚拟电子工作台)软件和操作方法,其方便的更改电路和元件参数的能力,使我们得以很好的了解电子电路的各种性质。熟悉了如何改变实验中的各个参数值,并且实验效果要明显可行,事先熟练操作,站在教室的各个角落观察图象,以保证每个同学都能看到。然后认真书写教案,精磨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怎么样才能使绝大多数的同学参与和感兴趣,应该采用什么教学方法,中间的各个环节的衔接与导入怎么进行,可能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等一一认真思考,做到有的放矢,不打无准备之战。
2.实验中的“思”与“动”
(1)线圈的电磁感应
电磁感应的实验,书上主要给了两个,下面是第一个实验,我不是自己演示然后直接给出结论,这种方法出力不讨好,事倍功半,学生并没有听进去,我采用的是先设问,给出如下表格中的问题,让同学“思”考,老师进行简单的提示与引导,然后让学生“动”手来做仿真实验,自己给出结论。老师进行总结和表扬,甚至奖励。事实证明这种方法特别好,可以说是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踊跃上台演示实验,大家注意力专注,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比我们老师“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好了特多,学生印象深刻,兴趣盎然。全部“动”起手来,“动”起脑来。
针对下图实验问题如表1,图1:
2)、导线的电磁感应(如图2,表2)
根据上面表格中的 问题,老师加以解析,然后让学生上台试验,每个问题找一个学生,通过演示来得出结论,每个同学加以相应的分数,老师进行简单的总结和表扬,全程基本都是学生自己参与,自己动手,印象深刻,老师在这里只起了引导和总结的任务。
3、实验后的“查”与“补”
做完实验后,要检查同学的成绩,听取他们的意见,看下哪些地方学生掌握的好,哪些不好,以便认真总结和记录,下次再上这节课的时候改正,找出纠正的方法,下次课再巩固理解,争取做到学生90%的掌握率。
三、结束语
仿真软件进入电工电子技术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可以把抽象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验简单化、形象化,许多实际中不易接触到的仪器可以很方便地从屏幕上选用,让学生感受到实际动手操作的快乐,从而激发学员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总之,随着多媒体课室建设的不断完善,仿真软件一定能够在电工电子课程教学改革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志波.在电工电子教学中应用仿真技术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12-02-28 10:59:00].
[2] 崔建明.电工电子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 张阳,张聚恩.仿真技术发展综述[J].航空系统工程,2004,(3).
[4] 玄刚.浅谈仿真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J].职业教育研究,2009,增刊.
【关键词】反思;沟通;交流;成长;个性化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经验和方法的不断积累,也是教师成长道路中的基石。在教育教学中,有的时候觉得思路不顺畅,通过反思,常常豁然开朗、思路顺畅。因此,我坚持每堂课一个小反思,每个月一个总结性反思。通过不断的总结性的反思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促进发展,构建个性化学习平台。
1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反思
兴趣是人对一定事物和活动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内在倾向性。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心理学研究已经证明,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最主动的因素,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主观原因,具有追求探索性。
初中和高中的历史教材进行对比,最大的特点就是理论性的增强和故事性的缺乏,相对来说高中历史教材的内容是复杂的、枯燥的。所以,在讲述历史知识的时候,如果可以和时事相联系,不仅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还可以将历史知识和现实相联系。今天是历史的延续,我们可以从今天的事件中看到历史的影子。比如,在涉及香港问题时,我们可以把它与1842年的《》、1860年的《》及后来的瓜分狂潮联系起来,更深刻地理解这一历史遗留问题;我们还可以把日本侵略台湾、日本的“大陆政策”与今天的结合起来。总之,我们可以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找到一个比较好的结合点,让学生感到历史离我们并不是很遥远。
在讲授中日和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学生已经学习过和第二次相关的知识,可以把他们联系起来,进行整体的比较分析。同时,还可以引入当今时代的一些战争做比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战争的爆发是交战双方国际、国内环境共同造成的。
2 课堂教学模式的反思
历史学科在中考中不是考试科目,许多学校没有正式进行历史教学,甚至有的学校根本没开历史课,一些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比较差。高中历史课堂如果单纯由老师讲授,学生走马观花,印象淡淡。而如果在有限的45分钟内,老师设计问题,学生自主学习(看书寻求解答),归纳重点知识。全体学生共同参与,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仅起引导和点拨总结的作用,这样就会大大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和探究,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要大大好于教师单纯的传授和讲解。
当然,这一方法也并不是适合于所有课程和所有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由于各个学生的认知水平不等,会出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上的不等。而且,有的课程中,知识比较难以理解,仍旧需要教师进行重点式的讲授。总之,课堂教学还处于不断的实践当中,作为教师还需要不断学习努力提升水平,多做尝试,探求适合我校学生的教学方法。
鉴于这一学期我校资源的具体状况、教师自身的情况以及学生的接受情况,对于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方案有了初步的具体构思和规划。
首先,导课部分力求生动,展示课程标准。讲授新课之前,进行简要的上节课重要内容的复习。新课的导入上多下功夫,尽力寻求吸引眼球的方式。课程标准在导入新课之后在大屏幕上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明了本节课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接近高考。做任何事情好的开端至关重要,对于课堂授课来说,好的导课是成功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教学的主要内容方面力求体现学生的自主和探究学习。具体授课方式要结合每节课的内容而定,比如:理论性很强的内容需要教师讲授的内容就多些,教师居主讲地位;理论性较为浅显的内容教师起引领作用,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结合学生的探究和讨论;有的内容实例较多,没有很深的理论,可以酌情让学生提前准备,由学生来进行讲授,教师整体驾驭课堂,进行重点点拨,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兴趣,还掌握了课标知识。
再次,当堂检测及课后作业的布置。课堂上主体内容部分结束以后,对于知识的检测时间要不少于十分钟。选取本节课涉及的典型题进行重点知识的考察,做题的时候注意尽量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尤其是班中的学困生,如果他们都可以解决这些典型试题,那么说明本堂课的主要内容全体学生都初步掌握了。历史学科属于文科,所以有一些知识是需要学生进行识记,累计知识的。所以,每堂课尽力抽出几分钟时间帮助学生进行课标知识的识记,当然这个情况要视班级情况而定。课后作用的布置着重于课后的自我测评以及练习册。
以上内容是对于新学期课堂教学改革方案的设计的整体规划思路,在讲授课程的时候视每堂课和每个班级的具体情况多多实践,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3 拓展专业成长的学习反思
小学生“体验式”学习实践研究,是我校正在进行实验研究的省级课题。目的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一定的情境中,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积累个人经验,从而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创造、在体验中自主发展。
小学生“体验式”学习实践研究将课堂教学活动分为四个环节:即“创境激学―组源探学―应用检学―回顾评学”。孙志伟老师执教的《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一课,充分体现了这一教学模式。
二、案例描述
(一)创境激学
还记得鸭妈妈和鹰妈妈吗?他们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学会生活的本领,总是说:“自己去吧”!这两位妈妈可真是用心良苦啊!今天再来认识一位好妈妈,出示课件(小燕子和妈妈在屋檐下的图片),菜园的外边有一座房子,可爱的燕子和妈妈就住在这屋檐下(理解屋檐一词),这位妈妈为自己的孩子做了些什么呢?一个有趣的故事发生了……板书课题: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设计意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组源探学
1.范读课文,想想你知道了什么?比比谁得收获多。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拼读生字,强调个别字音,记忆字形,区别“在”和“再”分别扩词。
3.课内积累,自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指导书写生字“回”,用“回”扩词。
4.课外积累,说说“高兴”的近义词:开心、快乐、欢乐、愉快、欢喜、欢快。
(设计意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教师在落实基本知识的时候,抓住重难点,让学生从具体句子中体验文字所表达的情感,再恰当拓展,关注课内与课外的积累,提高学生的双基能力。)
5.找出课题所在的句子读一读,指导朗读。为什么妈妈夸小燕子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燕子妈妈是怎样做的呢,找燕子妈妈的话画一画、读一读。
出示课件,指导朗读燕子妈妈的话(板书:仔细),理解“仔细”的意思,用“仔细”说话。
6.在妈妈的耐心启发与鼓励下,小燕子是怎样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的?找小燕子的话画一画、读一读。
7.出示课件,冬瓜和茄子图,师生练习朗读对话。
8.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回顾小燕子是怎样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的。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指出:“凡是一种能力或者习惯,不靠学习者自己用心去实践、去尝试,是无论怎样也难以养成的。”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只有通过充分地读,学生才能与作者进行心与心地对话,从而理解文本内容,感悟文本思想,体会文本情感,认识文本所描述的事物和所阐述的道理。)
(三)应用拓展
1.总结观察方法,你还会有所发现“冬瓜硬、茄子软”“冬瓜的花儿黄,茄子的花儿紫”……你们和小燕子一样棒,真是“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简介冬瓜和茄子的营养价值。推荐好书《少年儿童百科全书》《十万个为什么》。
2.比一比,苹果和香蕉有什么不一样?课后到这两本书里继续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大语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不是一个圆形的完整结构,学完了课文并不意味着知识学习的结束,而应该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又一个开端。)
(四)回顾评学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全课小结时采用总结式,在回顾所学知识的同时,也使学生对这节课有完整的认识,并加以延伸。让学生一节比一节课有进步!)
三、案例反思
体验式教学的各环节都突出了学生“体验”的地位和作用。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情境法、多媒体法、实践法等体验教学方式,尽可能把抽象的知识还原成事实,让学生面对需要去思考、探究、合作,让学生去体验事实、体验过程、体验结论,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真正感受感情与思想的萌生、形成和交流的过程,感受引人入胜的探究过程。其教学策略主要有如下几种方法:
1.情境体验法――教师根据特定的教育内容和学生实际,恰当运用实物演示情境,借助多媒体再现情境,创设情境,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2.换位体验法――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理解教材,让学生自己去琢磨,去探索原因,再上讲台当小教师把它讲出来,拾遗补缺,概括总结。
3.实践体验法――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课堂教学就是一个由生活转化为知识,而又用知识认识生活的过程。所以,在有限的条件下,教师要尽可能将课堂延伸到课外,使学生所学知识、兴奋点、疑问点均能伴随学生走出教室融于学生的课外生活中,进行相应的知识拓展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内在情感的体验和升华。
参考文献:
一、巧设悬念法
设置悬念,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兴趣和情感。在课堂上,教师要当好“导演”和“教练”,引导学生“入境”,启迪学生思维,以增强教学效果。
如教《海底世界》时,我刚迈进教室,就以愉快的声调说:“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出去。”顿时,学生精神大振,跃跃欲试。我接着说:“带你们到什么地方去呢?”说完板书课题――海底世界。学生恍然大悟,但随之产生了疑虑:海底世界?从没去过呀,那里的景象怎样?这时,我顺势说:“要领略海底的风光,就让我们随作者一块儿去畅游海底世界吧!”我根据课文意境,在导语中巧设“悬念”,把学生的好奇心由潜伏状态诱发为活动状态,激起了学生对课文描绘的海底奥秘的强烈阅读兴趣,从而在愉快而热烈的情绪中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二、创设情境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场景,使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感受体验、操作,从而获得知识和美的享受。教育心理学认为,情境教学法能激发直接兴趣,减轻、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发挥其内在潜能。由此学生就会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在“我想学”“我爱学”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
如低年级语文中的《识字》是以“词串”的形式将12个和春天有关的词语进行有机结合,给我们展示了一幅春天的美景图。为了让学生感知春天给万物带来的生机,感受春天的美好意境,我充分利用音乐渲染情境,激起学生的兴趣。首先问:“小朋友们会不会唱《小燕子》这首歌?”学生一听语文课上也能唱歌,都高兴地说:“会!”我顺势说:“那让咱们一起跟着音乐唱一唱,演一演,好吗?”孩子们跟着音乐翩翩起舞,好像真的成了一群活泼、可爱的小燕子。接着我又说:“小燕子们,欢迎你们来到南方,瞧!(师出示教学挂图)这里的景色多么迷人,你们可要仔细欣赏一下呀!”(放轻音乐《春天在哪里》)眼前的图画和音乐,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了,他们全身心地投入了角色之中,犹如真的变成了小燕子在天空自由翱翔,愉快地诉说着自己的所见:“春天来了,小草都发芽了,碧绿碧绿的,真好看。”(出示词语:小草、嫩芽)“我看到了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还有杏花都开放了,好像在比谁最漂亮呢!”(出示词语:桃花、梨花、杏花)“柳树也发芽了,又长又细,好像小姑娘头上的蝴蝶结。”(出示词语:柳树)……
三、学生质疑法
学生质疑法是一种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的良好教学方法,它符合素质教育让学生主动发展的要求,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学切合学生实际,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有趣的发现》一课时,我要求学生思考:“读完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提出这些问题:“我想知道发现了什么?”“我想知道这个发现有趣在哪里?”“我想知道是谁发现的?”等等,这些问题解决后,本课的重难点也就突破了。
四、竞赛激活法
竞赛可以是贯穿于课堂教学机制中的经常性比赛活动,我在课堂中经常让学生分男女生比赛读书,分小组讨论问题,创设一些具有竞争氛围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扮演主角,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有一次我在复习古诗时说:“今天我们要上一节特殊的语文课,男女生研究古诗对抗赛现在开始。”一语落地,学生群情激昂,纷纷举手要上台背诵、讲解古诗,每组背诵、讲解完古诗,我都会带领学生进行一次评价,学生没有平时上课时的平淡,代之而起的是一种欣欣向荣的学习热情。
关键词:文本插图;阅读兴趣;语文魅力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2-0182-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2.115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这些图文并茂的文本插图,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培养他们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等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发现,有插图的课文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格外浓厚,他们也能凭借插图中鲜明的艺术形象,激发再造想象,也就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下面笔者就以自己对《小壁虎借尾巴》这篇课文的一次磨课经历为基点,谈一些粗浅看法。
《小壁虎借尾巴》这篇课文通过小壁虎借尾巴告诉我们: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尾巴各有不同的作用,了解小壁虎尾巴有脱险与再生的特点。课文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文中没有注音,连生字也没有加注拼音,目的是让学生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自主识字或阅读。
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会认“壁”“虎”等9个生字,会写“河”“姐”等6个生字。
2.学会以图文结合的方式来学习连环画式的课文,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
3.结合自己生活当中的实际,了解动物的尾巴各有用处。
依据目标,教学流程如下:初读课文,抓重点句,再读课文,理解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向谁借尾巴了,为什么借不到尾,结合实际,理解动物的尾巴各有用处。抓住重点句“小鱼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引导学生了解小鱼、老牛、燕子的尾巴不能借的原因,感悟动物的尾巴各有用处。
第一次教学片段:
1.让学生比较句子:哪个句子好?为什么?
小壁虎爬到小河边。
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小河边。
生:第二句比较好。
师:这句话好在哪里?小壁虎为什么爬得那么累?“爬呀爬”说明什么?
生:小壁虎爬得那么慢,那么艰难。小壁虎失去尾巴多着急呀!
师:小壁虎为什么不快爬,去借尾巴,反而这么慢?
生:小壁虎没有尾巴爬不快。
师:小壁虎从墙角到河边,距离很远,小壁虎的尾巴能帮助爬行,现在断了,爬行不方便,因此爬不快。
师:(出示读读说说)请同学们填一填。
游来游去 飞来飞去 跑来跑去 跳来跳去 _来_去
小鱼(游)来(游)去 壁虎()来()去
燕子()来()去 小狗()来()去
2.师:(出示句子)比较句子,你觉得哪句话更好?好在哪里?
小壁虎说:“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小壁虎说:“小鱼,你把尾巴借给我!”
生:从“姐姐、您、行吗”看出小壁虎很有礼貌,用的是商量的口气。
师:(出示句子)小鱼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小鱼的尾巴有什么作用?
生:小鱼的尾巴要用来拨水,不能借给小壁虎。
师:如果小鱼的尾巴借给了小壁虎会怎么样?
生:小鱼就会沉到水里淹死了。
师:对啊,小鱼的尾巴就是它的命,没有尾巴小鱼就活不下去了,所以一定不能把尾巴借给小壁虎的。
3.师:请男生读一读小壁虎的话,请女生读一读小鱼姐姐的话。
指导朗读第3段,读出有礼貌的语气,小壁虎有礼貌地向老牛伯伯借尾巴,并且用商量的口气,还要读出小鱼姐姐想帮助小壁虎又无能为力的语气。
(教学反思:走出课堂时,我在暗暗庆喜这节课达到了想要的教学目标:不仅符合编者的写作意图,还训练了几个知识点。当我与同事交流的时候,大家的点评让我豁然开朗。课堂上,学生基本上是跟着老师设计好的条条框框走,只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学习兴趣低,主动参与性不强。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需要有亲和力的教师语言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训练点,我们可以尝试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以看连环画的形式走进文本。)
第二次教学片段:
1.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的每一幅插图,找出文中相应的段落。(出示第二幅插图)
师:没有尾巴的小壁虎向谁去借尾巴了?它先来到了哪里?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小壁虎向谁去借尾巴了。
生:小鱼。
师:小壁虎是怎么样去找小壁虎的?请你结合文中的插图说一说。
生:我从图上看到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小河边,它看起来很吃力的样子。
师:老师这里有两句话,请同学们比较一下,哪个句子好?为什么?
小壁虎爬到小河边。
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小河边。
生:第二句比较好。写出了小壁虎爬得很慢。
师:小壁虎为什么爬得那么慢?“爬呀爬”说明什么?
生:小壁虎爬得那么慢,说明它爬得很累。
生:小壁虎失去尾巴那么着急,可是,它为什么还爬这么慢呢?
师:对啊,小壁虎为什么不快爬,去借尾巴,反而这么慢?
生:小壁虎没有尾巴爬不快。
师:我们来看图中的小壁虎,从墙角到河边,距离很远。小壁虎的尾巴本来能帮助爬行,现在断了,爬行不方便,所以它爬不快,而且它看上去已经爬得很累了。
师:同学们真聪明!那老师要考考聪明的小朋友了。
师:(出示读读说说)请同学们填一填。
游来游去飞来飞去跑来跑去跳来跳去_来_去
小鱼(游)来(游)去 壁虎()来()去
燕子()来()去 小狗()来()去
2.师:请同学们结合第二幅图,比较哪句话更好?好在哪里?
小壁虎说:“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小壁虎说:“小鱼,你把尾巴借给我!”
生:我从图上看到,小壁虎是很有礼貌地面对着小鱼姐姐说的,而且从句子中“姐姐、您、行吗”这些词语,也看出小壁虎很有礼貌,用的是商量的口气。
师:(出示句子)小鱼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小鱼的尾巴有什么作用?
生:我看到图上的小鱼姐姐一脸无奈,很想帮助小壁虎,可是她自己的尾巴要用来拨水,不能借给小壁虎。
师:很棒,你已经学会了借助课文中的插图,结合语言文字来学习这个故事里。如果小鱼的尾巴借给了小壁虎会怎么样?
生:小鱼就会沉到水里淹死了。
师:对啊,小鱼的尾巴就是它的命,没有尾巴小鱼就活不下去了。
板书:小鱼的尾巴------作用-----拨水
3.师:请男生读一读小壁虎的话,请女生读一读小鱼姐姐的话。那在读小壁虎和小鱼姐姐的话时,我们应该怎么读?
生:要像图中一样面对面说,小壁虎的话要有礼貌,小鱼姐姐的话要温和。
指导朗读第3段,读出小壁虎有礼貌地借尾巴的语气,并且用商量的口气,还要读出小鱼姐姐想帮助小壁虎又无能为力的语气。
师:同学们读得真棒,那老师这里有一段小壁虎和小鱼姐姐对话的视频,可是配音丢失找不到了,谁能当配音演员,帮它们配上声音。
(出示课文插图以及小壁虎和小鱼说话的动画效果,指导学生反复朗读)
师:你们能不能根据这幅插图和板书背诵第三自然段?(出示课文插图)
指名背诵,全班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