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师简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学校文化
(1)了解学校的基本目标。
(2)在课堂上介绍学校的历史和传统。
(3)恰当介绍学校的规章制度,告诫学生在学校群体中应尽的职责以及有序的生活方式的必要性。
(4)按照既定的程序,在课堂内举行适合学校的基于英国国教的课堂晨祷和其他仪式。
(5)了解并使用有关学生信息的查阅系统。
2.规划与组织
(1)制订短期的和长期的课程计划(教学大纲)。
(2)落实课程委员会和各教研组制订的各项目标。
(3)贯彻课程委员会和各教研组制订的各项原则。
(4)制订学习技能的恰当顺序。
(5)制订诊断和评价学生个人需求和进步的长期计划。
(6)必要时,随时调整物理环境,适应各种学习情境。
(7)与他人合作制订课堂内外的日常活动时间表。
(8)有效安排时间。
(9)准确记录。
(10)在规划和组织过程中,遵守“标准”制订的所有程序。
(11)撰写准确反映学生进步的报告。
3.促进学生学习
(1)通过积极的反馈和表扬,提高学生的动机。
(2)顺应学生的需求、性向、才能和学习方式。
(3)为学生安排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
(4)向学生提供各种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机会。
(5)鼓励学生参与班级讨论和班级活动(这里强调的是全体学生参与)。
(6)激发学生的热情。
(7)帮助学生体验令人满意的社交活动和智力活动。
(8)使课程与学校内外的情境产生关联。
(9)采用明智的提问方式,促进学生的参与。
4.师生关系
(1)通过下列方法保持有序的、有纪律的学习氛围:
预测违反纪律的情况。
迅速采取措施恢复纪律。
保持友好的课堂氛围(永远不要以居高临下的口吻对学生说话)。
采用公正的、一以贯之的方式惩处违反纪律的行为。
在采取上述行为时充满热情,并表示理解。
(2)收集有关学生的相关信息,并予以保密。
(3)个别征求学生意见或小组征求学生意见。
(4)营造开放但能够控制的氛围,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5)帮助学生形成正面的自我概念。
(6)鼓励学生为自己确定现实的目标。
(7)关心问题学生和残障学生。
(8)鼓励学生全力以赴追求卓越。
(9)恰当发挥其他人员(舍监、牧师、生涯指导教师)的作用。
(10)随时与学生探讨学生的个人问题、学生集体问题、学生关心的问题或需要澄清的问题。
(11)指导学生遵守公平原则和民主原则。
(12)关注学生个人行为问题,一方面通过自身努力加以解决,必要时寻求学校领导的帮助。
(13)与学生保持良好的关系,同时在学术交往时,与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
5.利用资源
(1)了解图书馆和其他场所可利用的、适当的资源。
(2)利用各种可以利用的资源。
(3)利用学校的物理环境(校舍和场地),支持学习活动。
(4)调整可以利用的资源,满足学生的个人需求。
(5)在选择和使用资源方面,听取专家的意见。
(6)有效利用设备和材料。
6.教学技术
(1)鼓励学生思考。
(2)采用各种教学技术。
(3)采用各种教学材料。
(4)提供创新表达的各种机会。
(5)帮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运用所学到的知识。
(6)在教师的控制和有力的指导下,开展激发思维的班级讨论。
(7)鼓励个人兴趣的形成和开展创新活动。
(8)采用恰当的评价技术,测量学生的进步状况。
(9)帮助学生对自己在某一学科方面的进步作出自我评价。
(10)与学生一起共同开展课堂活动。
(11)灵活开展教学活动。
(12)营造师生相互尊重的氛围。
(13)培养学生学会如何进行独立学习和小组学习。
(14)提高群体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
(15)采用提问方式,鼓励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并对学生掌握新旧概念的程度做出评价。
(16)制订各种有趣的、正式的或非正式的评价学生学业的方法。
7.与学生家长的关系
(1)充分发挥家长会的作用。
(2)鼓励家长探讨与子女相关的问题。
(3)向家长解释学习计划。
(4)采取积极措施,建立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联系。
8.专业发展和职责
(1)参与学校政策贯彻步骤的制订与实施。
(2)与同事保持良好的关系。
(3)跟踪专业领域的最新动态。
(4)利用在职教育的机会。
(5)参与学校以及学校系统开展的专业活动。
(6)支持课外活动(比赛、俱乐部等)。
(7)与同事交流教学设想、教学材料和教学方法。
(8)请教学生的前任教师、教研组长和来访的专家,改进教学过程。
(9)利用各种机会,向学生家长和学校所在社区解释本校的教育计划。[1]
二、对我们的启示
细观上述8项指标73个条款,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借鉴之处,主要体现在系统观念浓郁、标准内涵得体、文化元素丰富、资源意识强烈这四个方面。
1.系统观念浓郁
对于社会来讲,学校是一个组织;对于教师个体来讲,学校又是一个社会。无论是组织还是社会,其本质特征呈现出的当是系统性与整体性。因此,合理的、科学的、恰当的教师评价似乎应当充分体现系统性。《圣彼得学院教师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学校文化”“规划与组织”“与学生家长的关系”等三个部分就集中明确地体现出系统性与整体性的思想理念。在“学校文化”评价指标中,明确了教师应当如何恰当地引导学生逐步了解学校课程标准、文化传统、生活方式、教育程序等;在“规划与组织”评价指标中,全面详细地规定了教师如何制订课程计划、落实教学目标及原则、诊断学生学习需求及优化学习环境、准确记录教育活动及撰写相关报告等;在“与学生家长的关系”评价指标中,规范了教师在与学生家长积极沟通、联系的基础上向家长解释学习计划,以及探讨其子女成长与进步的相关事宜。这种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课程理解、课堂教学、校园活动等视野宽阔的评价范围,一是有利于拓展教师的学术眼界,使其逐步具备从各层面、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专业工作的学术意识与能力;二是有利于培养教师的系统思维,使其在文化与教育、规划与执行、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等复杂多元的系统中逐渐养成信息整合、准确理解、正确判断的良好职业习惯。如果将教师评价的范围仅仅局限于校园里的课堂教学――学习氛围营造、课堂讲授改进、方法优化研究、作业设计辅导等,那么这局部的、片断的、部分的提升与改进不仅不能持久有效,而且很有可能出现顾此失彼、事倍功半的尴尬现象。正如美国学者彼得・圣吉所言:“自幼我们就被教导把问题加以分解,把世界拆成片片断断来理解。这显然能够使复杂的问题容易处理,但是无形中,我们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全然失掉对‘整体’的连属感,也不了解自身的行动所带来的一连串后果。”[2]
2.标准内涵得体
众所周知,教师评价标准制订的难点之一在于尺度的宽细把握。过宽了,容易大而无当,形同虚设;过细了,流于斤斤计较,难以操作。而此《标准》在尺度的掌握上基本做到了宽严适中、粗细相宜。如在“规划与组织”评价指标中,既有着眼于对教师指导学生进步的宏观评价要求,“制订诊断和评价学生个人需求和进步的长期计划”,督促教师从整体、长期的层面去指导帮助学生,又有从细微处要求教师考虑学生的学习特性“必要时,随时调整物理环境,适应各种学习情境”,提醒教师时刻注意学生学习环境的优化。国内常见很多学校倡导师生关系亲密无间、相融为一,笔者颇不以为然。因为,过度亲密的师生关系不仅容易引发学生诸多心理与生理的负面问题,而且还有可能产生教育肤浅化、庸俗化的弊端。而此《标准》在这一点上处理得较为高明得体,“关注学生个人行为问题,一方面通过自身努力加以解决,必要时寻求学校领导的帮助”;“与学生保持良好的关系,同时在学术交往时,与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前者明确指出,当教师遇到超越自身能力范围的问题时,应当及时寻求学校领导的支持,而不应当独自一人勉为其难地死打硬拼;后者告诫每一个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当注意与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换言之,即师生之间在物理、心理、情感等层面都应当有一段合适恰当的距离,以免给师生双方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误会与伤害。对此,作家肖复兴曾有过殷切的忠告:“当老师,和每一个学生应该保持等距离。对那些你最爱的学生,尤其不要缩短这个距离;对那些你最不爱的学生,尤其不要拉长这个距离。”[3]
3.文化元素丰富
我国台湾教育学者黄坤锦在其新著《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开篇即言:“比较教育学的权威专家康德尔常言,影响一国教育的因素,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势力,有时比教育本身的力量还要大。”[4]既然社会文化的力量有时大于教育本身的力量,那么,教师评价标准的内涵自然少不了社会文化的元素。在社会政治文化方面,《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明确要求,“按照既定的程序,在课堂内举行适合学校的基于英国国教的课堂晨祷和其他仪式”,以确保学生熟悉本国的政治文化传统;在日常交际文化方面,《标准》分别规定了具体的要求,“帮助学生体验令人满意的社交活动和智力活动”、“营造师生相互尊重的氛围”、“提高群体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等,以督促教师引导学生在丰富有益的交际活动中培养交际能力;在文化实践能力方面,《标准》鼓励教师关注学生的知识运用与操作实践,“使课程与学校内外的情境产生关联”、“支持课外活动(比赛、俱乐部等)”。文化的基本功能在于保持、传承一个民族特有的价值取向、习俗风格与行为方式,文化的基本价值在于使民族的每一个成员认同、习得并恪守这个民族的文化特色、人格理念与心理特征,而一种健康、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文化传承与沿续,就肇始于学校教师对学生的一切教育活动之中。由此观之,就不难理解澳大利亚的教师评价标准中如此重视社会文化的缘由了。对于文化首先萌芽于生命个体的现实,美国教育家杜威早有论断:“一切文化,都是从私人开始,然后从他们向外传播。只有通过具有博大的胸怀、能领会未来更好社会理想的人们的努力,才能使人类天性逐步地接近它的目的。”[5]
4.资源意识强烈
21世纪是一个知识激增、信息丰沛、资源多元的时代,师生将共同对等地面对多方面、多种类、多变化的海量资讯。教师能否大量地、及时地知晓、掌握和利用知识、信息、资源,不仅决定了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信度与效度,而且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业质量与掌握利用信息资源的品质与能力。为此,该《标准》特增加了一个“利用资源”的专项指标,来对教师的资源利用意识与能力进行评估。“了解图书馆和其他场所可利用的、适当的资源”与“调整可以利用的资源,满足学生的个人需求”的条款,主要强调教师应当注重对可以支配与掌握范围内的一切文化知识资源的了解与利用;“利用学校的物理环境(校舍和场地),支持学习活动”与“有效利用设备和材料”的条款,旨在要求教师应当熟悉且会根据教学需求与学生需求熟练使用学校各种教学设备与教学(实验)材料;“在选择和使用资源方面,听取专家(如教研组组长)的意见”的条款,规范了教师应当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科学合理地选择与使用教育资源。教师利用教育资源的评价,从文本知识资源的掌握利用到物理环境资源的合理使用,从人力资源的有效借助到设备资源有效运用,从智力资源的及时分享到材料资源的广泛使用,都作出了翔实明确的要求。这样既能促使教师逐步养成寻求信息知识支持、借助他人智力资源来解决困惑与障碍的意识与习惯,同时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教学设施与仪器设备的内在功能与使用价值。对于教育资源的认识与利用,思想家卢梭早就确立了三种教育资源:“①自然:身体和能力的自身发展;②人类存在:人们在发展中所产生的社会影响;③事物:人们在周围的客观事物中所获得的个人经验。” [6]
尽管中国与澳大利亚的文化背景与教育制度各不相同,教师评价的组织主体、内容结构、运作程序、策略手段也不尽一致,但教育毕竟是全人类一种共有的实践活动,其中势必存在着一些相通性、普适性的精神内涵与外在形态。笔者认为,澳大利亚圣彼得学院教师评价标准中蕴含着的“系统观念浓郁、标准内涵得体、文化元素丰富、资源意识强烈”的思想理念,对于促进中国目前教师专业评价乃至将来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进一步完善,都具有积极的思想启示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Anthony J.Shinkfield& Daniel Stufflebeam.TeacherEualuation:Guide to EffectiuePractice[IM].US:Kluwer AcademicPublishers,1955:309―311.
[2]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3.
[3]肖复兴.教育诗篇・教师修养文萃[C].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69.
[4]黄坤锦.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3.
[5]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06.
受联邦政府政策和激励措施的驱动,包括初等和中等教育法案豁免,学校改进赠款(SLGs)和“力争上游”(RTTT)计划奖励等,越来越多的国家政策制定者们都在改变教师评价政策,包括更频繁、更严谨的评估措施,如旨在测量教师对学生学业成绩贡献的学生学业评估。根据2012年国家教师质量委员会的资料,2009年仅有14个州要求每年对教师进行年度评估,但是到2012年这一数字上升到23个,仅2012年一年,就有43个州要求对所有新教师进行年度评估。美国不同形式的教师评价均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教师个人在课堂教学上的表现(教师鉴定,教师同行评价和学生等级评定);其二,学校环境(学校外部检查和学校内部自我评估);其三,学生成果(国家或地区的学生评价);其四,增值评估(随着时间的推移来衡量学习的收获)。
增值评估(value-added assessments)是利用统计模型,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内取得成就之间的关系作出判断的评价方式。增值评估衡量的是学生学术成就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增长,而不是学生在某一时间点的考试成绩。在评价教师时排除会对学生成绩造成影响的如社会经济地位、残疾状况、学生种族等因素的影响,而对教师效能做出评价,是一种更加客观公平的评价教师效能的方法。精心设计的增值评估,可以提供关于学校和教师绩效以及学校和全面系统改进目标区域的更准确的定量信息。增值评估目前只在英国和美国实施。
一、宾夕法尼亚州增值评估体系
一直以来,宾夕法尼亚州的教师评价体系完全依赖于学校管理人员或其他人员进行,主要是根据丹尼尔森的框架(Danielson Framework),通过衡量教师的计划和准备、课堂环境、教学策略和专业责任来评价教师。
2012年,宾夕法尼亚州通过《82法案》,为教师评价系统设定了新的评价标准。该体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教师观察和实践(占50%);基础数据/学校绩效简介(占15%);选择性数据(占20%)以及教师具体数据(15%)。鉴于《82法案》的相关规定,宾夕法尼亚州在全州范围内的学区进行了为期三年的试点项目,同时还为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和教育领导者讨论评级的替代方式举办论坛。该试点项目的第一阶段包括四个校级系统:一个主要的城市学区系统和一个中间层次的学校系统,一个全州增值数据分析系统,以及来自试点的课堂观察结果关系的系统。第二阶段扩展到全州大约100个地区,涉及5000多个教育工作者。
该州在2013―2014学年实施的教师评价公式(详见表1)主要由《82法案》设定的教师评价体系演变而来的。
二、增值评估体系解析
从表1可得知,宾夕法尼亚州增值评估体系对教师的评价主要依据对教师课堂观察以及教学实践的具体数据。其内容占据整个评估体系的二分之一(50%),具体包括四个方面的考察内容:计划和准备、课堂环境、教学和专业责任。下文即以教师观察/实践为例,详细说明。
1. 计划和准备
教师展开教学前的计划和准备,主要从教学计划、预期和活动以及材料三个方面进行考察。
教学计划的主要考察点为:目标与国家课程标准保持一致;活动、材料以及评估:和国家标准保持一致;遵循从基本到复杂的顺序;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上;为学生工作、课程的开始与总结提供时机;证据表明教学计划非常适合大多数学习者的年龄、知识结构以及兴趣;证据显示教学计划提供许多机会满足个别学生的需要。
预期包含的考察点为:教师为每一个学生设立高标准以及严格的学术预期;教师鼓励学生从错误中取得经验;教师创造学习机会让大多数学生可以体验成功;学生根据教师的预期完成他们的工作。
活动以及材料的主要考察点为:第一,活动以及材料包括以下大部分内容:支持课程目标;具有挑战性;保持学生注意力;引发各种思考;提供反思的时间;和学生生活相关;为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机会;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悬念;给学生提供选择;把多媒体与技术整合在一起,把校外课程资源整合在一起;第二,文本和任务具有适当的复杂性。
2. 课堂教学环境
课堂教学环境,包括学生分组、管理学生行为、课堂环境和尊重文化四部分。
学生分组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更加有效地教学而设计的。主要考察:教学分组安排大多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解以及学习效率;小组内的大部分学生知道他们的角色、责任以及小组工作的预期;小组内大部分参与人员对于小组工作以及个人任务负有责任心;教学分组的依据(性别、种族、能力以及年龄)大多时候是为了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
管理学生行为部分的考察点主要分为:大多数学生的行为表现得十分良好并且在参与工作,但是也可能发生一些小的学习中断事件;教师对于学习以及行为规范制定了清晰的准则;教师会使用一些技术,如集体公约、不定期的活动等维持学生行为;教师忽视一些无关紧要的行为,但是有时候会中断课程进行处理;教师处理使得课堂中断的个别学生,但是有时候也会波及全班学生。
课堂环境考察点主要有:欢迎大多数成员以及客人;是大多数学生一起组织的且可以理解的;物资、设备和资源都是可以得到的;展示学生的工作;所有安排都是为了促进学生个人以及群体的学习。
尊重文化方面的考察点有:师生互动总体而言是友好的,但偶尔存在不一致、偏袒或漠视学生文化的现象;学生表现出对教师的尊重,对他人也彬彬有礼;教师大多时候接受学生的兴趣以及观点。
3. 教学
教学涵盖的内容较广泛,主要包括显示的教学内容、课程结构和进程、激励学生、提问和反馈五部分。
教学内容的考察点大多时候包括:课程目标建立、课程组织的预览以及课程内部的总结等内容的可视化;与新的概念和想法相关的例子、插图、类比以及标注;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有效的思维过程模型来显示预期的表现;简洁的沟通;逻辑顺序以及分段;所有必要的信息;没有无关紧要的、混乱的或不必要的信息。
课程结构和进程的考察点是:课程进入时间迅速;课程结构清晰紧凑,开头、中间、结束明朗化;课程节奏适当,并有时会为处于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提供机会;用于分发材料的时间是高效的;在教学内容的转换过程中没有浪费时间。
激励学生方面的要点为:教师有时候进行内容的组织以便学习内容对于每一个学生都是相关的和有意义的;教师有时候对有疑问的、好奇的、具有探索价值的学习经验进行开发;教师有时候强化以及奖励努力行为。
教师的提问应是不同和高质量的,包含的考察点为:问题有时需要学生引用课程中所学习的知识;问题一般具有目的性和连贯性;提问的频率适中;问题的提出有时服务于教学目标;问题有时需要积极的回应;有时提供一定的等待时间;教师基于学生能力以及性别之间的平衡来对志愿以及非自愿的学生进行提问;当涉及文本的时候,大多数的问题需要基于文本。
反馈方面的考察点主要包括:进行的口头、书面反馈大多是关于学术的,比较频繁,多数是高质量的;在指导实践以及家庭作业的检查时有时给予反馈;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提供帮助,并指导学生的工作;有时使用来自学生的反馈指导、调整教学。
4. 专业责任
教师的专业责任,主要包括学科内容知识和学生的知识两部分。
学科内容知识主要考察: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显示出对大多数学生学习困难有深入理解;教师实践有时候包括了学生的兴趣以及文化遗产;教师有时候提供不同的指导方法以及内容,确保学生掌握所教授的知识内容。
教师关于学生知识的相关考察点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显示出对大多数学生学习困难有深入理解;教师实践有时候包括了学生的兴趣以及文化遗产;教师有时候提供不同的指导方法以及内容,确保学生掌握所教授的知识内容。
对教师评价体系诸多元素的考察可能将会超过三年这一预计的中长期时间。部分原因是由于州使用了三年滚动平均值来计算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例如,在2013―2014学年,尽管各区可以选择将选择性数据作为影响因素,但是,教师评级将会从观察分数和基础数据分离出来。这三年滚动平均值的数据包括2013―2014学年、2014―2015学年以及2015―2016学年的数据。到那时,教师将会看到这三年的滚动平均值在教师最后的评级形式中体现出来。下一年,三年滚动平均值将会包括2014―2015学年,2015―2016学年和2016―2017学年的数据。
宾夕法尼亚州的新教师评价政策开启了教学实践的改变过程。跨越500个区有效地执行这一政策并将它与其他改革整合在一起,其中包括含有共同学术标准核心的国家新体系,这对州、区和基础层面的教育领导者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美国教师评价体系改革尝试建立一套清晰的教师评价标准和能力指标,力求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而不是只基于学生分数或是升学率来评判教师。其相关改革经验表明,教师评价需要与更宽泛的评估框架相整合。教师绩效和测量系统的标准和能力需要与学生学习的标准和能力相一致,评价体系应至少包括课堂教学环境、教学和专业责任三部分。对教师的评价应把改进为目的的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职业发展)有机结合。旨在改进的教师评价系统应该支持教师职业晋升,并帮助教师获得更多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方面的进步,以便他们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更好地指导初级教师,进而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11YB149
[关键词] 教师教育; 实践教学; 场域—惯习; Agent技术; 功能设计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曾茂林(1965—),男,四川宜宾人。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和教师教育研究。E-mail:。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教师[2011]6号)要求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强调学科理论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1]为此,广东湛江师范学院与湛江市赤坎区建立了教师教育实践共同体,积极推进“‘教学研做’互动合一,培养‘五力型’优质教师”的模式改革。一年多的实践表明,由于高师院校与中小学“场域—惯习”差异,高师指导教师、中小学指导教师、高师实习生等三方的配合机制依然没有实质性突破。因此,我们开始以校园网和建设中的“未来教育空间站”为依托,探索Agent虚拟实训教学技术的应用问题。
一、Agent实训教学系统含义及
其破解“场域—惯习”的优势
Agent技术由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研制开发,随着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其广为接受的定义是Wooldridge等人提出的。(1)弱定义: Agent一般用以说明一个具有自主能力、社交能力、反应能力和预动能力的软硬件系统。(2)强定义: Agent在弱定义的基础上,还应具有知识、信念、目的、义务等人类所具有的特性。[2]根据Agent的定义,笔者认为Agent实训教学系统是由实习教师、中小学生、大中小学指导教师、中小学教学场景等多个Agent构成,借助网络与其他Agent通信、交互和协作完成训练高师学生实践教学技艺的分布式智能系统。它不仅能构造出逼真的实习教学情境,而且由Agent所的人形化的师生,能随环境改变而改进自己的言行,达到高仿真的实习教学要求。如果说Agent技术上的成熟,为该系统的实验奠定了现实条件,那么《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强调“将现代教育技术渗透、运用到教学中”,则为探索Agent技术在高师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政策保障。
在布迪厄(Pierre Bourdieu,1930—2002)的实践社会学中,客观性的场域和主观性的惯习之间是融为一体的,相互之间是一种形塑关系。按照布迪厄的“场域—惯习”理论,场域是一个相互争夺的空间,其争夺旨在继续或变更场域中力量的构型。[3] 事实上,在中小学场域中,教育行政和学校关于教师教学的奖惩制度等利益机制,从态度、惯习上全方位地影响着中小学教师,赋予其对实习教师指导的不同含义和角色。许多中小学教师让实习教师批阅大量的作业和试卷,而给予上课及组织班级活动的机会很少,生怕实习生影响其教学绩效就是明证。高师教师以科研为利益导向的场域对其惯习的形塑,强化的是理论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日益远离中小学教学,难以实现富有实效的指导。而Agent教学技术只是模拟真人的行为,其关注的重点在教学技艺的训练,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和利益冲突将被简化,受中小学“场域—惯习”的利益影响相对较小。因为由教师教育研究者协同软件工程师编制的数据库,在对教学经验、知识素材进行筛选时,更多关注的是教学技能的形成,而不会因顾及情面隐去一些纠错行为。其设计的Agent角色化目标和意图,比较单纯地突出教学方面的技艺展示。即使其情境性设置,也主要是基于师生教学互动所表现出的围绕教学目标实现的氛围,而不是教师之间、实习生之间争名夺利的场景。与到中小学开展教育实习相比,Agent教学技术不仅节约成本,减少了实习中的安全风险,最重要的是可以做到超越各种利益和人际关系的束缚,聚焦实践教学技能的关键点,反复进行细节训练,从而提高教育实践的针对性和效率。
二、Agent实训教学系统
功能模块的设计开发
Agent技术真人完成其角色化的任务,要求其角色数据库的建设必须来自中小学师生、高师实习生和高师指导教师及其相应的实践环境。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实验课程与教学论建设实践也表明,这类实验性课程需要建立专门的课程与教学实验室,开辟共享的网络空间,寻找定点的实验学校。[4]事实上,也只有教学实习基地与Agent实训教学系统之间搭建起互动建设的平台,Agent真人的功能模块才能不断获得丰富的资源。
(一)Agent实训教学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
1. 模拟实习教学系统人物角色的Agent设计
教师岗位教育实践技能是依靠真实的教学情境,结合其特定教育功能的需要予以展现的。根据真实的实习教学环境,Agent实训教学系统需要形成Agent实习教师,Agent大、中小学指导教师,Agent中小学学生和Agent教学场景。根据高师学生实践教学技艺提高的阶段性,又需要形成针对新手上路、合格实习教师、优秀教师等不同能力水平的Agent实习教师角色,由其分阶段引导高师生逐步提升自己的实践教学水平。
2. Agent实习教师相关功能模块的设计
(1)Agent实习教师教学功能模块设计依据
始于2005年的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实验课程与教学论建设,为训练实习教师相关子模块设计提供了参考的框架。可以按照“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实验”、“班主任工作”和“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等课型,[5]建构对实习教师相关理论及其应用能力的分项训练内容,形成对应实习教学能力的子模块。本研究主要是从新手教师到教学能手的专业化发展需要出发,针对实习教师完整能力结构的形成,对Agent实习教师功能模块进行设计。它是对教师专业化技能模块的综合应用与提升,是将实验课程与教学中的核心技能要素相结合,熔炼为操作性教学技术的功能设计。
(2)Agent实习教师基本功训练模块
高师学生在教育实习前需要作相应的基本技能训练,因此需要设计出三笔字、普通话矫正等基本功训练模块。为了高师学生能顺利适应中小学教学的节奏,还需要建立微格训练功能模块,按照中小学课堂教学环节进行训练。在虚拟教学环境中,高师生同样需要钻研教材、了解Agent学生,根据教学进程和Agent学生的反应调控课堂教学活动。为了有效完成这一系列教学活动,需要建设好备课功能模块,可通过直接购买课程管理软件加工形成,其中课程简介、大纲、教学重点、难点直接由课程管理功能模块生成。至于学生情况,可依靠Agent学生与Agent实习教师的信息交流获取。高师学生根据虚拟班级Agent学生情况,结合课程特征制订教学计划,预设好教学环节,生成相应的教案。在基本功训练模块中,备课功能训练模块是其核心。
(3)Agent实习教师课堂教学功能模块
首先,分类完善模式化的教学行为功能模块设计。根据学科和年级段特征,结合实习基地教师和实习生积累的课型经验,尤其是各个学科的示范课、公开课录像等,形成针对特定学科、学段教学的相应教学行为模式资源库。各类教学模式资源库的形成,有助于Agent实习教师根据对虚拟学生认知状态的反馈,结合任教学科特征,从教学行为模式资源库中选择恰当的教学程序实施虚拟教学。当Agent实习教师资源库中缺乏某种教育资源时,高师学生通过手动搜集、调整、补充相应的教学资源,让Agent实习教师借助其操作不断丰富实训教学功能模块的内容。其次,测试功能模块。当课堂教学或单元教学结束后,需要出题测查Agent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需要搜集实习基地学校的随堂测试题、单元形成性检测题,按照班级水平建成分层测试功能模块,从教学效果诊断、评价、反馈等方面,全面呈现测查功能。第三,答疑功能模块。一是对应测试的解答功能模块,可以直接从题库获得或者购买答题软件。二是根据Agent学生提出的常见问题,形成对应的答案集功能模块。这类功能模块主要借助基地指导教师进行经验总结归纳获得,也可以由实习教师通过文献综述,将问题答案分类筛选获得。这类功能模块的形成,便于Agent实习教师选择合适的答案,解答Agent学生提出的各类常规问题。最后,健全教学过程管理功能模块。Agent实习教师需要对Agent学生学习记录进行查看,分析其学习状态,对真实的在线学生实施监控。因此,一方面需要建设根据Agent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活动、实施现场教学监控的管理功能模块;另一方面,需要总结实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典型管理问题,由经验丰富的中小学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过程管理经验和策略模型,形成针对实习课堂教学管理的功能模块,供虚拟实习教学中的高师学生选用。
如果Agent实习教师无法完成某些教学功能,就只能由高师学生手动完成,这样也能让其有机会接受临场性实践教学技能训练。由于实习教学结束后的教学反思,应该由高师学生结合指导教师的课后点评,对整个虚拟教学过程开展反思,并对其他Agent的功能作出直接修改或提出修改建议,所以本系统不设课后教学反思功能模块。Agent实习教师的各种功能模块,其实就是其分解出的局部功能,它具有相对独立活动和学习的能力,可以借助教学活动、高师学生的反思和操控不断地更新其功能。
3. Agent实习指导教师功能模块
如果说Agent实习教师功能模块开发重在教学技能的形成,那么Agent指导教师功能模块开发,则重在分科教育理论框架与教学策略指导功能模块的建设。为此,首先需要提炼出中小学分科指导教师对该学科教育、教学现状的认识,提炼其常用的教学经验、教研经验、课堂教学技巧等,创建起适用的教育实习分科指导策略功能模块;其次根据当前教育研究的前沿理论,建构具有先进理念的高师学科指导教师理论指导功能模块;最后,针对理论与实践指导两类模块在解决实习问题中的应用情况,构建能综合应用的实习教学解题功能模块。由于这类功能模块主要是针对实习教师的讲课进行点评,评语指导和语音指导是其主体,因此可以直接购买学科教学专家知识资源库加工形成。必须注意的是,在教学策略和问题指导功能模块建设中,需要将教师的指导与范例演示模块联系起来,向高师学生明确指出可以调出哪个示范教学模块进行直观地学习。
4. Agent中小学生及教学环境功能模块
Agent中小学生功能模块,主要包括学生基础知识、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功能模块的开发。同时,还要根据功能模块的组合成分变化,形成好、中、差Agent学生。实习教学环境功能模块开发,主要通过引进先进的仿真虚拟软件来实现。其内容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场景和实验室功能两大模块。虚拟课堂教学场景,因学生反应、课型、教具及表演方式等方面的不同而呈现出鲜明的生成性;虚拟实验室则因操作的程序化和设备的标准化,呈现出较强的预设性和程式化推进特性。整个虚拟实践教学系统功能模块设计如图1所示。
系统功能模块的整体设计
(二)Agent实训教学功能模块开发路径
1. 内生性本土实训功能模块开发
为了训练出能够更好地服务地方教育的高师毕业生,就要全面、真实地模拟当地实习基地师生的惯习。将软件内容的编程,置身于中小学场域之中,从当地优秀中小学教师身上,提炼出相应的学科教师教学功能数据库,形成中小学指导教师Agent资源库;根据当地中小学生的实际水平,建成接近真实水平的Agent学生资源库。尤其需要根据高师学生在基地实习中的现实表现,提炼其典型心理定势、思想、言行,建成对应不同实习阶段的功能模块,形成教学技艺水平不同的Agent实习教师资源库。根据本校高师指导教师的习惯指导方式和常规性指导内容,建成高师指导教师资源库。
2. 外来实训教学功能模块的加工
为了让实习教师形成先进的教育理念,具备分析、诊断、决策课堂教学的能力,快捷省力地建立起具有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的虚拟实训教学模块,就需要有针对性地购买中小学学科教师教学软件。然后组织高师院校的实习指导教师、教师教育研究者和软件工程师,结合本校实践教学训练需要进行系统加工。按照实习教师(高师学生)、中小学指导教师、高师指导教师角色分类,将新购买的学科教学资源库与其对应的Agent角色资源库进行融合、创新,建构起超越当地真实教育水平的Agent指导教师和实习教师教学资源库。
三、Agent实训教学系统
主要开发工具的选择
(一)实训教学系统开发平台的选择
浙江大学CAD & CG国家重点实验室将虚拟现实技术与Agent技术结合,运用多Agent系统MAS成功搭建起具有建构主义情境教学与个别化教学模式特点的远程智能教育系统。该系统引入了网络游戏中计算机控制游戏角色NPC(Non Player Characters)的思想,以三维虚拟人的形式建立起NPC教师,承担以往需要教师来完成的部分教学工作,其后台控制程序是具有智能教学功能的Agent模块。[6]NPC教师最适合实习教师的任务,代替高师学生开展系列的虚拟实习教学活动。但为了统一Agent的名称,本文仍以Agent实习教师表示。
(二)Agent实习教师功能开发工具
Agent实习教师的教学策略来自现实中的中小学教师,其软件设计的关键技术在于模拟出中小学教师施教的岗位功能。基于Web的智能化通用多媒体三维教学系统是一个集课件编辑、整合、于一体的个性化课件开发平台,它由后台数据库、网络多媒体采编工具、E媒体电子画笔、课件演示播放工具等构成,具有满足实习教师实现资源管理、备课、课件编辑、课堂教学演示和E媒体板书等功能。[7]在该系统软件支持下,可以完成学科教学多媒体教学资源包、教学设计功能模块和教学策略功能模块等的开发,也可以完成教学事务性活动必需的章节表、课堂日志等管理功能模块的系统开发,是实现Agent实习教师功能模块开发的有效工具。
(三)以VR & MAS-DES设计为参照的Agent实训教学系统设计
Agent虚拟实训教学系统一般采用(Browser/Agent/Server) B/A/S三层结构模式。第一层是基于浏览器的表示层,主要负责与用户进行交互,实现信息的输入、输出等。中间层为多Agent层,主要包括Agent实习教师(同时完成管理员功能)、Agent中小学生、Agent指导教师。第三层属于数据层,用于保存各类数据资源,包括知识库、信息库和资源库等,是支持Agent运行的后台支持软件资源库。这三层结构及其的角色,为整个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提供了基本的框架,其整体设计思路如图2所示。
智能化实践教学系统设计
四、Agent实训教学系统功能的实现
建设中的湛江师范学院“未来教育空间站”,是以培养优秀师范生和培训中小学教师为目的建成的高校中心站,通过网真课堂(Teleprensence)、物联网互动反馈学习共同体等新型教学平台,实现高校课堂与中小学课堂的融合。[8]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下,借助B/A/S三层结构虚拟实训教学系统,可以满足高师学生虚拟实习课堂的教学、实习基地学校中小学生的学习、中小学指导教师的远程点评和Agent指导教师的自动指导等功能。
(一)虚拟课堂实习教学及指导功能的实现
在B/A/S系统结构下,虚拟实习教学智能化系统工作流程如下。
1. 注册进入系统
高师学生通过注册进入虚拟教学系统后,呈现出教学基本功单向训练系统和实习教学系统。进入基本功单向训练系统,呈现出板书、普通话、教育见习、备课训练、虚拟微格教学等项目,高师生根据需要进入适合自己的训练项目。进入虚拟实习教学系统的高师生,通过选择Agent实习教师系统,主页面上显示五个选择程序,即新手上路、试讲教师、合格教师、入职教师、优秀教师,高师生根据自身教学水平自主选择。进入对应阶段的实习教师角色后,系统显示“进行新课教学”、“接受指导教师点评和改进指导”、“重新进行上次教学”等,高师学生根据自身需要予以选择。
2. 选择课程并组建教学班级,生成实习教案
高师学生根据所学专业进入分科实习目录,选定自己实习的中小学课程。再借助Agent实习教师进入虚拟教学班级,随机选择施教的Agent学生,生成10人左右的教学小班。Agent实习教师根据生成的学生状况,判断整个班级的水平,在显示界面告诉高师学生,并从Agent实习教师教学策略库、对应课程的备课资源库中生成适合当前学生的备用教案,供高师学生选择和加工。经高师学生选择或手动修改教案后,生成施教教案。
3. 生成施教程序及其教学行为指令
Agent实习教师通过界面,根据施教教案向高师学生建议联系哪类Agent指导教师, 高师学生根据Agent指导教师建议提出本节课施教的操作程序。其内容包括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提问Agent学生、测试、答疑、布置作业等各个教学环节的行为方式、表情、细节的突出等。高师生根据习得的理论和积累的教学经验,结合虚拟班级特征,补充、调整生成具体可行的教学程序及其行为指令。
4. Agent实习教师开展虚拟教学活动
根据高师学生确定的教学程序及其行为指令,Agent实习教师激活相关教学知识模块和教学行为模式功能模块,在虚拟环境中代高师学生施教。
5. 教学过程中,高师生的手动补充施教
根据Agent学生和在线中小学生的反映,对Agent实习教师完成不好的任务,高师学生通过暂停其虚拟教学活动,操作相关程序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以手动方式改进Agent实习教师的施教活动,从中习得教师专业化的技能。
6. 虚拟教学的指导点评
虚拟教学完毕后,Agent实习教师将教学过程记录下来,同时传给Agent指导教师。Agent指导教师以此为基础,结合Agent中小学生反馈的信息,对高师学生操作的Agent教学技能进行智能化评价,指导其调整教学策略。如果高师学生对Agent指导教师提供的点评不满,可以向大、中小学指导教师(真人)留言,并提出相关问题,等待指导教师的点评和解答。
7. 开始新一轮的教学实习
高师生根据指导教师(Agent和真人)的指导,结合自我教学反思,进入“重新进行上次教学”程序,指令Agent实习教师重组教学内容,提供新的教学策略,开始新一轮虚拟实习教学活动。在这样的对比实习中,高师学生可以从Agent和在线中小学生的反应中,看出哪些教学策略是应该掌握的,哪些教学方法必须予以改进,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教学能力。
8. 教学过程管理功能的实现
整个虚拟实训教学系统的管理,主要由高师学生根据中小学生学习需要和自身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实施动态的情景化管理。不仅对每次实习教学结果、学生测评、纪律监控等实施现场化应变管理,还需对试教后的各类Agent角色行为提出改进建议,对其资料库实施更新管理,为下一次实习中师生水平的提升打下基础。
(二)逐段提升高师学生实战教学技术功能的实现
从新手到教学能手的高师学生成长阶段看,可依据四年制高师特点分七个阶段逐步实现。每一阶段用一学期完成,可以以选修课形式配合学生自主练习实现高师学生能力的发展。实习基地中小学指导教师,主要是帮助高师院校建设Agent实习教师和指导教师资源库,定期参与在线指导、答疑活动。高师实习指导教师则需要责任到人——对其指导的高师学生实行四年一贯制,直到学生获得教师资格证为止。至于最后阶段的优秀教师技能训练,主要依靠学生自主练习、教学专家资源库建设、中小学指导教师在线辅导来实现。
每个学期的训练重点如下:第一学期为教师三笔字、普通话等单项基本功虚拟达标训练,以此引导高师学生打牢基本功;第二学期开展名师讲课视频教育见习,针对课堂教学基本环节进行评课训练,让高师学生掌握“上好课”的标准;第三学期开展虚拟微格训练,以微型课程方式,训练学生掌握课堂教学中各主要环节的教学技能;第四学期进入虚拟的连贯训练阶段,以备课技能训练为核心,在备课中将各环节教学内容联系起来,并利用虚拟训练强化高师学生连贯、系统地操控课堂教学的技能;第五学期进入课堂教学综合技能虚拟训练阶段,从教材分析,到课堂氛围调节、教学艺术的初步展示等进行综合训练,经系统检测,合格者发给准许进入真实习的合格证书;第六学期借助虚拟训练,让高师学生进入虚拟的差班开始班级管理和学科教学训练,训练高师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为走向第七学期的教育实习打下坚实基础,形成具有“入职教师资格的教学技能”,并作为确认教师资格证书技能检测的标准;第七、八学期,主要是开展应对就业竞争的高水平教育技能训练,注重将教学技巧和教学艺术的形成与求职面试融为一体,从实习教师特长展示、教学风格初步形成上,着力打造出优秀教师整体形象。
四、结 语
由于Agent资源库建设工程量很大,涉及教师专业化的教学知识和技能、编程技术复杂等一系列问题。同时,以真实的指导教师、实习教师和中小学生为原型,进行抽样分析、归类整理,加工成对应Agent角色的典型行为功能模块也都极其复杂。所以,在实验初期应结合现实条件,集中力量形成实习教师新手和合格实习教师两个层次的Agent功能模块;中小学生Agent也主要按好、中、差水平予以设计。为了减少虚拟班级课堂教学和管理的复杂多变性,在虚拟课堂组建中,随机生成的虚拟学生控制在10人左右为宜。因为以小班教学形式开展教学,不仅更具针对性,而且减少了设计的复杂性。为了增强虚拟教学的真实性,更多的是依靠实习基地班级学生约定上网时间进行远程实习教学。在实习教师指导上,则主要依靠中小学指导教师观看Agent实习教学录像和高师生留言开展在线指导。因为Agent指导教师生成的虚拟课堂教学点评和改进建议,在实验初期往往还停留在机械生成评语的阶段,智能化程度远远不够。Agent实习教师的教学也更多的是依赖高师学生本人的在线操作,针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法和教学内容,以此逐步丰富Agent实习教师的教学资源库。
尽管这类虚拟实验还处于探索初期,很多技术还很不成熟,还存在系统运行不稳定等诸多问题,但智能化虚拟实践教学研发思路及其教学技术所展示出来的魅力,已经引起了高师学生的热切关注,具有广泛的开拓潜力和价值。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EB/OL].http:///zong_he_816/20111020/t20111020_696507.shtml.
[2] 钱琪斌.基于多Agent的智能远程教育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信息技术,2010,(4):94~97.
[3] 毕天云.布迪厄的“场域—惯习”论[J].学术探索,2004,(1):32~35.
[4] 曾文婕,黄甫全.课程与教学论实验的构想与实践[J].课程·教材·教法,2009,(2):8~12.
[5] 黄甫全.论实验型教学专业课程体系建构的三大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10,(2):6~13.
[6] 杨韬,刁永锋.基于虚拟现实与多Agent系统的远程教育系统设计[J].科技信息,2010,(9):424~425.
关键词:工学结合 一体化教室 企业文化
教育工作者一直在寻找适合工学结合工一体化课程的职业教育教学环境。当前,业内比较认同的观点是创建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室。教师在工学结合的教学环境中,将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进行融合,将知识与技能有机结合,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进行项目化教学。
一、一体化教室建设的目的
1.模拟企业真实工作环境
一体化教室要适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应符合工作岗位的工作流程和工作环境,实现学校教学环境与企业工作环境的拟合,从而培养面向行业企业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实用人才。
2.实现全过程项目化教学
一体化的教学环境可以方便学生查找资料、计划、决策、项目实施、项目评价与反馈,使抽象的理论变得具体形象,对学生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创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大有益处。
3.保障专业人才的培养
有效地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专业人才,需要三方面的条件:一是有丰富企业经验和教学经验的专业师资;二是适合分析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资源(工作页、课件、考评方案等);三是良好的教学环境。而一体化教室将三方面的软硬件条件进行合理化组合,为实现人才培养提供了保障。
二、建设一体化教室的方法
建设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室是一个系统工程,依照PDCA循环完善工作,主要包括需求分析、制订方案、施工建设、测试验收和运行整改等五个工作环节。
1.一体化教室的功能需求分析
工学结合工一体化教室建设方案来自企业调研,教室的布局和功能要真实反映企业的工作环境。经过教室建设专家小组的全面整合和研讨,最终决定一体化教室应具备三个功能:一是满足教师教学的需求,配备开展教学所需的仪器设备;二是满足学生利用书籍或电脑完成学习资料的收集,及时完成项目实施的需求;三是满足升级的需求,随着专业技术的发展,设备的更新、功能的增添应留有余地,以便能够进一步提升一体化教室的功能和效用,实现实用性、可用性、舒适性和可扩展性。
2.建设方案的制订
制定建设方案要根据前一阶段需求分析,最大程度地满足各方需求。
(1)场地工位的规划。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授课方法一般采用小组划分的方式,按标准班40人的空间来配置专业设备和工位进行教学,6~8人为一个小组进行问题的讨论或分工协作比较适合。
(2)功能区划分和设备配置。按照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一体化;讲解和操作一体化;专业知识、操作技能、职业要求一体化的教学需求,将整个一体化教室划成三大功能区域,根据功能区的功能配置相关的仪器设备。
第一区域是多媒体教学区,利用电子讲台的中控设备将电脑、交换机、数字展台、功放、音箱等设备集成在一起,实现了教师操作的便捷化。
第二区域是学生学习区,教师和学生在这里完成资讯、计划、方案、评价和反馈等教学任务,每个学习小组配置一台具备宽带接入功能的电脑,还有若干资料柜用于存放纸质资料和各种学习软件光盘,形成小型多功能“图书馆”。
第三区域是工作区,配备了完成整个工作任务所需要的教学仪器和工具设备,学生在这里完成方案的实施。
3.一体化教室施工建设
根据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室建设方案列出所需的设备和仪器,报送政府采购,与有资质的中标单位签订施工合同,按照建设方案施工。
(1)硬件建设。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区,专业教师利用网络,结合投影仪、数字展台等教学辅助工具进行现场教学,形象、生动、直观地讲解分析相关的原理、操作步骤等专业知识和职业要求。
(2)软件建设。
①教学资源库建设。组织教师进行工学结合课程的开发,编写不同学习领域的学生工作页、设计、开发围绕课程的学习情境与课程标准,使得教学更加具有实用性与针对性。
开发或购买适合不同技能等级学生的仿真分析操作软件。学生可以在任意工作场景中按照要求完成工作任务并快速得到评价,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制作与一体化教学法相适应的多媒体课件,将课件、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授课教案、工作任务单和实训指导书挂在网上,供师生查阅,使学生的学习更具主动性和方向性。
②教学网络建设。将教师机和学生机组成网络系统,通过教师机可以监控每个学生的屏幕,系统提供分组、屏幕广播、屏幕监控、语音教学、远程控制、电子点名、电子抢答、收发作业、摄像头视频讨论、远程开关机等功能,充分满足了多媒体课堂教学的需要。
③企业文化建设。一体化教室是培养学生职业意识,感受企业管理与运行的主要场所。为了使一体化教室成为企业真实工作环境的浓缩,可以将企业宣传简介、规章制度上墙或录入电脑,将企业管理制度转化成学生学习工作指导书并严格执行,全方位体现职业工作现场和企业文化。
4.一体化教室测试验收
施工完成后进行测试验收和试运行工作,主要从教学设备是否正常工作、计算机网络系统和仿真软件系统工作情况是否正常运行、是否能满足教学需要、是否达到了设计要求等方面进行测试。
5.试运行和整改
在试运行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设计过程中没有考虑到的问题,按照PDCA管理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一体化教室的建设。
三、建设效果
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室按照“工学结合、边学边做;教学为主,兼顾科研”的原则,建设成为理念先进、设备先进、管理规范的多功能教室。
1.充分利用教室资源,改变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从布置任务、资料查找、合作计划、方案制定、项目实施到评价反馈均能在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室完成。学生当场可以解决对复杂原理的理解和相关分析步骤的验证,改变了原有的理论实践分离的弊端。多媒体技术将教学内容转变为图像、文章、动画等信息,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大幅度提高了学习效率。在我校参加全国技能大赛的获奖选手中,来自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室授课班级的参赛学生达80%,并获得了全国一等奖、二等奖的优异成绩,第一批在一体化教室学习并毕业的学生就业率达100%。
2.完美匹配教室内涵,升级教师教研能力,促进教学改革
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室建成后,开展了公开观摩课、多媒体教学设备使用培训、仿真软件培训、课题研究等若干教学活动,大力推广了“学生主体、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式,加强了教师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领导者和组织者,教师的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科研能力显著提高,促进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家具行业高速发展,成为了主要的家具制造、出口大国。但是,国内高校多年来培养的艺术设计人才却无法适应企业急需的既懂理论知识又能生产实践的综合性应用型人才要求。近些年来,我国本土家具设计遇到的发展瓶颈,其根本原因就是适应市场需求的家具设计人才的严重不足。因此,必须重视家具设计领域的人才培养;在高校的艺术类家具设计方向教学实践必须结合企业需求,提高艺术类家具设计方向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目前,由于艺术类家具设计方向课程教学内容的相对滞后,艺术类家具设计方向普遍存在着内容老化,教材陈旧,严重滞后于时展,尤其体现在理论与实践脱节,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应用能力较差,无法适应家具设计企业的需求。
同时,部分艺术类高校教学实践环节中,虽然采用了校、企结合的教学方式,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却往往只是把学生带到一些家具工厂或者车间走马观花的参观一下就草草了事;或者简单的将企业课题直接带入课堂教学,不经过合理的归纳、深化和转变就赋予教学实践。很多高校想通过如此“简单、粗暴”的实践过程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但实际教学效果与之大相径庭。
良好、有效的校、企合作教学实践方式必须体现“学以致用”的现代应用型教育理念。在动手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全面呈现。正亦如此,优秀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与方法日益受到艺术教育的广泛关注。
国外大学在艺术类家具设计方向实践教学与校、企合作教学的设置、创新与优化方面非常有特色,尤其重视艺术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的关系,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应用能力,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且采用多样化的校、企合作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面向企业的适应能力。
国内部分优秀高校也逐渐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采取了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完成“从高校到企业”的身份转换。比如:南京林业科技大学采用“虚拟班”的教学方法强调在教研指导、招生对象、招生条件与要求、学习津贴、档次划分及学员奖励等方面加强高校与企业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与动手能力。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家具设计专业学生
笔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归纳出适合校、企合作教学的教学方法。采用了“衔接式”的教学方法开展实践教学。“衔接性”教学强调学生的动手与实践应用的能力;同时,教学中以企业项目为导向,以企业规范要求为标准,以高校艺术原创性为要求。采用“衔接式”的教学方式,完成有深度的校企联合教学。通过“衔接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实践,将企业生产规范需要与高校理论艺术创作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设计应用能力。实行“衔接性”教学模式是在基于校、企合作教学的基础上对实践环节的进一步深化,更进一步加强高校与企业的联系。“衔接性”教学的课题来源是根据企业的需求,对企业当前的生产问题进行归纳、深化与转化,以适应学生自身的能力特点。同时,以目标为导向;以专业设计人员、教师与学生为教学主体;通过有效的实践过程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并使学生能适应未来家具企业的人才需求。
笔者在多轮的家具教学中,根据江汉大学设计学院家具设计方向的教学特点以及二本院校学生能力要求。实践教学环节中与武汉“吉安居”家具设计制造企业联合教学。根据市属高校的学制要求,采用“衔接式”教学方法,将“吉安居”家具企业项目引入课堂,并完成该项目的归纳、深化与转化。以该企业规范性的生产需求与我院理论艺术创作为课题开展教学实践。重点强调高校与企业要求的衔接方式,提高校企联合教学的深度与广度。
结束语
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家具行业迅猛发展,家具企业对家具设计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尤其是近年来提出了把“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的战略,以“原创性”为核心内容的家具创新设计近年来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家具设计专业人才着重培养的是“艺术与技术”复合型人才,“衔接式”教学模式加强了学生的实战能力以及综合应用能力;提高了校、企合作教学的深度与广度;为学生完成“从高校到企业”的身份转变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