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描写人的好词好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矫健 麻利 老实 质朴
邋遢 和顺 絮叨 丑陋
智慧 诚挚 敦厚 枯瘦
吝啬 勤劳 傲慢 野蛮
古怪 孝顺 庄重 时尚
健壮 宽容 浓眉 忧郁
温厚 善良
泪盈盈 孤零零 乱糟糟
眯缝眼 气鼓鼓 做手势
脏兮兮
左顾右盼 大呼小叫 大公无私
狼狈不堪 文质彬彬 滑稽逗人
土里土气 口齿伶俐 倔头倔脑
热情好客 敬老尊贤 勤俭持家
强词夺理 满面怒容 大摇大摆
张口结舌 面黄肌瘦 多愁善感
好句:
邻家的小婴儿很美,这个来到人间才一百天的宝宝,长着一个胖乎乎的小脑袋;那些稀稀疏疏的头发,像刚出土的幼苗,那样嫩黄,却又那样生机勃勃。
我家隔壁住着一个位小画家,她个子不高,一双眼睛水灵灵的,一笑起来,嘴角边就出现两个小酒窝,看起来既机灵又可爱。
老水牛爷爷古铜色的脸上嵌着一双闪亮的眼睛,尖尖的下巴上飘动着花白的胡须。
看着鲜红的西瓜,那位蓝眼睛先是耸了耸肩膀,紧接着又哇的一声惊叹,最后翘起大拇指连声称赞OK!OK!
在蒙蒙的雨中,只见他中等个儿,瘦削的脸上一双木然的眼睛,直直地盯着前方,噢,原来他是个盲人。
肥肥的身躯不禁让我联想到了他在饭桌上的样子,肯定是风卷残云,把饭一扫而光,只留下被舔得锃亮的饭盒。
破烂大王是我们村里的一个老头,他个子高大,满脸的皱纹像是被风霜削过似的。
小男孩正在守门,他上身前倾,弯腰,屈膝,戴着皮手套的双手抚着膝部,紧张地注视着前方,好像对方球员已经带球向他这边突破了,正在准备扑球呢!
【关键词】看图写话 片段练写 真情实感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5A-0083-02
我国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分为4个学段:1~2年级为第一学段,3~4年级为第二学段,5~6年级为第三学段,7~9年级为第四学段(高学段)。其中1~6年级低中学段语文教学通常分为“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五类侧重点各异的课型。这五种课型相辅相成,彼此互为基础,但也有外延、拓展、提高,有助于学生形成扎实的语文功底。从教多年,笔者发现习作教学的难度较大,但如果教师在实践中总结学段训练策略,对学生尽早进行专项习作能力培养,对学生习作能力早开发,将能达到“我手写我心,我心F真情”的目的。
分析低中学段的语文习作教学目标,我们不难看出:第一学段重点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能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第二、三学段的训练重点都是习作,也就是强调写作技能技巧的培养,但是彼此间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如第二学段强调训练学生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而第三学段强调写出学生的真情实感。简而言之,就是指导学生从写直接感觉进而表达内心情感。厘清阶段性目标后,我们不妨在不同的学段教学中实践,寻找有效的训练策略。以下笔者将介绍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阶段训练方法,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一、第一学段以看图写话为主要练习方式
全国特级教师于永正说:“对学生的习作训练,要适度把握好量变,适时进行质变指导。”第一学段中学生的识字量少,但图像思维能力见长,在学完拼音后就可以开始写话训练。教师从熟悉的、简单的事物图像入手,指导学生围绕事物谈自己对图像的认识或直接感受,打开学生的思维向度,逐渐掌握方法侃侃而谈并写话。如在第一次练笔时,笔者选择了“太阳”这个主题。由于学生们幼小的心灵中早已熟悉太阳公公的和善形象,常常能围绕“太阳公公”这个虚拟的人物滔滔不绝地说上许久,笔者相机指导学生看着黑板上的简笔画“”进行思考:“想想太阳公公照在身上是什么感觉?”“你看见的太阳公公长什么样的?”“你什么时候会看到太阳公公?”……学生围绕多向度问题尽情说,再围绕“太阳公公”造两个不同的句子,每个句子不少于6个字。学生造好句子后,笔者接着画“月亮姐姐”“西瓜小子”等学生熟知的事物形象,要求他们从“写两句话,每句不少于6个字”开始,慢慢提高到“围绕事物写5句话,每句话不少于10个字”。渐渐地,学生们似乎找到了表达的窍门,想象出来的故事也能说、能写,对写话乐此不疲。在学生熟练围绕事物写不同的句子后,教师随即进行“量变”调控――要求学生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好词,比如“红红的”“甜甜的”“热乎乎”等,这些能把事物写得更形象、具体的词语就是好词。每次完成写话后,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给好词做上标记,方便组长检查。这样的操作充分利用学生资源监督、交流、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练好写话后循序渐进,教师再让学生根据情境图画编故事,从编一幅图的故事,慢慢过渡到观察几幅图画编故事,其间仍然遵循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以表扬、鼓励为主,学生兴趣盎然,写话内容逐步从量变过渡到质变。
二、第二学段重点进行片段练写
第二学段习作要求把印象深刻的部分写具体。教师要指导学生遣词造句、细节描写,并通过关联词处理好句段关系,而印象深刻的部分往往是生活、经历、记忆中一些零碎的、不完整的内容,即“片段”。教师应丰富学生描绘片段内容的技巧,提高片段质量。低中学段习作内容主要包括写事、写人、写景和想象作文四大类。写事的文章强调介绍清楚事情的六要素;写人的文章侧重人物的细节描写;想象作文是多种表达的灵活运用;写景的文章对第二学段学生而言难度最大,不仅头脑中要有场景,而且需要累积丰富的美词佳句,掌握基本写作技巧,方能顺利表达。综合分析,本学段的片段训练重点应放在关于人物的细节描写和场景描述两项训练。在细节描写训练中,笔者选择学生熟悉的场景,指导学生用合适的关联词概述人物活动,然后通过细节描写突显人物形象。例如,在指导学生进行劳动场景片段练写时,笔者先让学生用关联词“有的……有的……有的……”把自己选择描绘的几组劳动场景串联起来说,然后抓住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充实人物形象。我班学生在描写擦玻璃的同学是这样写的:“瞧!小红先拿起干抹布,在窗户上擦了擦,把表面的灰尘给擦了下来。接着往桶里湿了湿水,扭干抹布,再擦第二遍。她擦得多认真啊!遇到有污渍的地方,先哈口气,再使劲擦,大有不擦干净不罢休的势头……擦着、擦着,额头上渗出了汗珠,但她没有一句怨言,好像下定决心:今天,我一定要把这窗子擦得锃亮锃亮。”通过多次类似指导,学生掌握了技巧,在写事的过程中主动把人物描写具体,为表达立意服务,达到把重点内容写清楚、写具体的学段要求。
对于场景描述难度大的,笔者先出示一些好词佳句,让学生尝试描写指定场景。例如在一次练笔中,笔者出示词句“万物苏醒、春姑娘、绿油油、翩翩起舞”,和古诗《草》中的词句素材,让学生描写学校足球场的草。有的学生是这样写的:春天,是个万物苏醒的季节。不知不觉中,春姑娘已经迈着轻快的步伐来到了学校的足球场。足球场上的小草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变得绿油油的了。蝴蝶在鲜嫩的小草上翩翩起舞,好像在说:“伙伴们,春天来了!快出来玩啊!”草下,蚂蚁们在土壤中跑来跑去,好像在忙着进行足球比赛……看着这片草,我不由得想起了一首诗――《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啊!小草虽小,但顽强的生命力真的让人叹服啊!这篇习作中,学生注意遣词造句并增添个人想象,让片段妙趣横生。可见,教师适时放手让学生自主积累词句,为习作服务,提高了写作质量。
三、第三学段重点写出内心的真情实感
学生对待事件有想法、有解决策略,善于思考,才能在习作中流露真情实感。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笔者充分利用课前准备时间,让学生轮流上台演讲,谈个人对身边的人与事的看法,引导其提出建设性意见或建议。在布置书面作业中,笔者让学生进行读后感练习,指导学生通过举例子、对比、列数字、打比方等方法,增强个人见解的说服力。同时,在阅读教学中提炼谋篇布局技巧,如开门见山、歌曲引入式、回忆式、承上启下、首尾呼应、总结全文……再引导学生运用写作技巧巧布局、妙谋篇,学以致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勤工俭学,拓展自身的知识面;
2、丰富暑期生活;
3、锻炼自己与他人的交往能力,增加个人 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
二、实践内容
在暑假里,我在亲戚的帮助下,在三人行学堂找到一份兼职工作——给四个准四年级的小学生(三个男生和一个女生)辅导作文。
最初,我收到消息让我辅导作文的时候,我有些紧张,因为真的没有教过,觉得会很有挑战性。所以在最初的几天里,我有点缩手缩脚的,并没有就作过多的讲解,而是通过观察和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以及对他们在学校里的习作阅读,了解学生的大致情况:四个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小女生写作水平是最高的了,习作的词汇丰富,语句优美,只是很容易写跑题;那三个小男生都是在写作时没有思路,写出来的文章总是干巴巴的。
针对上述情况,我大概拟定了自己的教学计划:积累——观察——写作——修改:
积累——从多年的语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日积月累”的重要性,学生们写作没思路,语句干巴巴的都是因为“肚子里没货”,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对学生而言积累好词好句“迫在眉睫”。每天早上我会事先在黑板上写上好词(主要是四个字的词)好句,上课第一件事便是讲解词句并让他们读这些词句,放学后还要求他们用这些词句造句写话,确保他们是真正的掌握这些好词好句。
观察——莫泊桑当年拜福楼拜为师学习写作,福楼拜只让他做一件事——站在马路上观察来往的车辆,由此可见,观察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对于观察,学生们一般很少注意,其实不管是写人、写物,亦或是写景作文中都需要观察,而且还必须得细致地观察。在教写事作文的时候,我会在课堂上做一系列的动作,然后要他们写出这个过程,再指导他们进行延伸性的描述;教写人作文的时候,我就选择其中一个学生,让其他同学对他进行外貌的观察和描写;写景作文观察就通过有特征的景色的图片(我从网上找到的);状物篇就从观察他们的文具盒、书包开始······
仿写——每次选定一个作文题目时,我会先给他们读几篇优秀范文,然后从中做些总结,总结事例,总结好词好句,总结写作思路,再引导他们自己思考,发散思维,能想出不一样的事例,并仿照范文写作,鼓励他们创新,写出自己的文章,而不是一半他人一半自己的作文。
批改——批改作文不全是教师的任务,也可以是他们自己在写作的“必修课”,批改作文不仅仅是对他们基本功的考验,更是希望他们在“三删九改”中有所创新,即“温故知新”。我们每隔三天,就会有一次批改课,让他们批改自己的作文,或者是同学之间互换着批改,有时是改当天刚写的作文,也可能是前两天他们已经批改过一次甚至两次的作文。
三、实践结果
经过一个月的教学,学生们的进步还是挺明显的,经常偏题的小女生不再“脚上挂铃铛——走到哪想(响)到哪”,三个男生写作也不再像“历劫”似的了,作文语言也丰富起来了,经常出现我在课前抄给他们的好词好句。原本一个连写人写事作文都分不清的小男生还开心地跟我说:“老师,我觉得写作文其实so easy!”
看着他的笑容,我感觉自己很有成就感,但是在这短短一个月也不是完全一帆风顺的。在最开始的时候,我因为不了解学生情况,也没有教作文的经验,根本无从下手。后来在补习班里另一位老师的指导下,结合自己在网上查到的一些资料,我逐渐有了思路,无论是从
每日的备课,还是到日常的教学,也能应付得过来了。
虽然应付得过来,但我总是感觉课堂的气氛不够活跃,每每让他们回答问题的时候,一个个就盯着我看,也不讲话,然后大家都“大眼瞪小眼”了,感觉我在唱独角戏一般。我想可能是因为语文这种课程一般比较枯燥无聊,大家可能提不起劲来。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是怎么提高他们对作文的兴趣呢,这又成了一件头痛的事。我翻看了《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还从网上调了大量视频,找到了一定的规律,比如用比赛积分的方式考查他们教学内容的掌握,进行一些游戏互动帮助他们对记事作文的描写······
大概两周过后吧,大家彼此熟悉了,课堂上不再死气沉沉的了,接着就出现了另一种现象:课堂气氛过于活跃,有个胖胖的小男生经常跟我“抢着讲”,有时甚至在课堂上讲《英雄联盟》,严重影响了课程的进度,好几次我都被补习班的负责老师批评,我很是郁闷。后来在听了另一个老师的时候发现,原来是我在管纪律的时候不够严格。在接下来两天,我试着变得严厉一点,可是事与愿违,小胖子不但上课讲话,在我要求他写作的时候也爱理不理了,一时之间,我很是烦恼,后来在《教育心理学》上看到,这个时候的小孩子都会有一点逆反心理,越是凶他,逆反心理越严重。于是,我在课后找他聊天,了解他的想法,跟他讲讲道理,10岁的小孩也是很能分清好坏,接下来我和学生们建立了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课上气氛一直很好。直到补课结束,小女生还问我:“老师你下学期还来教我们吗?”
四、教学体会
第一,从事教学工作要“用心”:写作说难也不难,说简单却又不容易,况且这种课很是枯燥,怎么让学生对此感兴趣,是一个不小的难题。于是我就上网搜,问有经验的老师,力求做到在知识上的准确无误;除了在“教什么”上下功夫,我在“怎样教”也丝毫不敢马虎,我翻阅了《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还从网上调了大量视频,在充分尊重掌握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开展教学活动。
第二,从事教学工作需要“耐心”:各学生在接收理解能力以及专心度上有所不同,对学生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障碍要“耐心”的讲解,一遍不行就两遍,两遍不行三遍,同时也应该反省自己的教学方式是否对路,切忌“简单粗暴”,对于不同的学生不能一刀切。
第三,从事教学工作需要与人“交心”:在教学中不能够“闭门造车”、“一叶障目,不视泰山”,要多与外界交流,掌握更多的信息,丰富自己的教育背景。我注意了与家长的交流,一方面更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有利于我“有的放矢”;另一方面我及时将教学进展及时反馈给家长,有利于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同时,我还向多位我以前的老师请教,他们的经验都给了我莫大的帮助。
第四,挣钱不容易。补习班离家比较远,补习是从7:30开始的,而我六点就得起床,这就迫使我改掉暑期睡懒觉的习惯(一般睡到9点)。刚开始的几天,起床的时候,头都昏昏沉沉的,提不起劲来,很不适应。最痛苦的是下雨天,骑车很不方便,到那的时候,身上都湿了,很不舒服。自己赚钱才体会到父母挣钱的不容易。
1 创设情境,激发表达愿望
在渲染气氛、创设环境、再现情景等方面,多媒体技术具有传统媒体不可替代的优势。在习作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为学生的写作创设一个音像俱全的多彩情境。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真实感人的生活场景,给学生以多种感官的刺激;通过声、像、形同步的动态画面,让学生置身于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唤起学生强烈的写作兴趣。当学生产生表达愿望,急切地想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写下来时,作文的兴趣、主动性就越高,写好作文的可能性就越大。
如在指导看图想象作文“战争与儿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播放讲述日本的电影片断,配以背景解说,把学生引入战火纷飞的年代。然后,画面定格在习作要求中提供的照片上,同时屏幕上出示提示语:观察并想象这个孩子的外貌、年龄,他为什么哭?他的父母在哪里?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孩子未来的命运将会怎样?
在学生交流发言的同时,再相机补充播放有关背景(教师收集相关影像资料,制作《战争中的儿童》短片)。真实的场景唤醒了学生的情感,学生个个思绪活跃。此时,让学生静心思考:此时,你有什么感受?你最想说的是什么?自由选题,自主写作。“和平,和平”“悲惨的一幕”“哭泣的男孩”“一张老照片”等,学生有感而发,想象丰富,写起来水到渠成。又因为学生的感受各异,习作往往多彩纷呈、彰显个性。
2 记录生活,指导理清思路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指导写活动类习作时,通常是开展活动后再回忆活动过程、活动场景来进行习作指导。由于时间的推移导致记忆的遗忘和对于活动中动感的场面、动作观察不清,教师指导起来“口说无凭”,学生写起来自然表达不清,出现思路混乱,条理不清,甚至前后颠倒,又或者是三言两句,写不具体等现象。
在指导这类习作时,教师可将活动过程用DV机记录下来,剪辑制作成精彩片段。通过回放,让学生回顾活动、游戏或者生活的精彩片段,从而记住重点内容;再进行快速回放,回顾活动过程,把握事情的主线。这样的观察指导,引导学生在有序、细致的观察中理清思路,从而产生积极的思维,引发具体、生动的表达。
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下的观察,需要多种感官协同参与。长期训练,培养了学生观察的敏感性,学会了观察方法,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视而不见的内容,获取从生活中挖掘写作素材、理清习作思路的能力。
3 建立词库,提升作文品味
学生词汇贫乏、句式单调是作文中普通存在的问题之一。学生写起作文来,总是干巴巴的几句话,言之无味。有的教师要求学生准备积累本,将好词好句摘记下来。学生的积累本倒是内容丰富,可真正在作文时,这些好词佳句却又总是被束之高阁。如何指导学生将积累的好词佳句恰如其分地运用到作文中,从而丰富作文语言,提升作文品味,是习作教学的又一问题。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建立随时可用、人人可用的词库、素材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即:将某次作文中可能用到的词语、佳句编成词库,供学生作文时选用。如指导描写春天景物习作,教师就可将描写景物的词语(如姹紫嫣红、桃红柳绿、鸟语花香、杨柳依依、争奇斗艳、色彩明丽等)、描写春天的诗句(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等)、描写人物心情神态的词语(如心旷神怡、神清气爽、赏心悦目、悠然自得等)编成词库。学生在作文时,当出现不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的时候,就可以到词库中寻找需要的词句;在完成草稿后的修改润色环节,学生还可以在词库中寻找更恰当更优美的词句替换掉原来的比较直白平淡的词句。于是,学生的作文语言更加丰富,作文品味得到提升。
同时,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建立词库、素材库。如把师生共同收集而来的好词、好句、好段、好文分类整理,可分为风景篇、人物篇、动物篇、记事篇等,上传至QQ群空间或者公共电子邮箱。学生可以随时登录,上网浏览,学习借鉴。另外,师生还可以随时往素材库中添加新内容,如有价值的新闻图片、世界各地的风景名胜图片、关于习作交流的好网站……集众人之力,作文素材库更加丰富,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4 直观反馈,引导修改习作
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要考查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平常的作文教学,当教师批改完学生的习作再进行讲评时,至少总要间隔三至四天。这时,学生对本次作文的要求、自己的思路等已经很模糊了,作文已定稿,所谓“木已成舟”,修改的积极性也没了。再加上讲评时,只是对例文泛泛而读,学生听得支离破碎,不以为然,教师的讲评也就显得收效甚微。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达到及时反馈、直观反馈、指导修改的目的。
一是作中讲评。习作时,学生将自己的习作输入电脑,教师利用主机全面调控。在学生的习作过程中,教师可抽调任一学生的习作,开展针对性的讲评。学生又可根据教师的点评及时作修改。教师及时获取学生作文信息、及时反馈,学生及时知道自己作文的不足之处并及时修改。这样的程序可在短短几分钟完成。这样的作文指导课,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而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得到充分体现。
二是作后讲评。运用CAI将具有代表性的习作、片段输入,不同段落、词句用不同字体显示,精彩之处用线标出。大屏幕直观呈现文字,师生共同评议、修改,修改好的文字当场显示。这样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作文评改中,使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习作能力,同时享受了习作成功的乐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写作技法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2-0227-02
在写作中,我们提倡学生写真人真事,写出真情实感,但写作还需要一定的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是家长和老师共同的追求。其实,我们的教材中就有许多好的篇目,值得我们从写作的角度去探讨,去学习,他们的语言及写作技巧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对于提高写作技巧有帮助的好文章,我们要让学生找出自己欣赏的地方,不断揣摩,继而模仿,直至能心领神会,形成自己的一种技能。这样的学习过程和教学方法就是从欣赏到模仿再到独创的过程。课内篇目学得扎实透彻,可以从中习得许多的写作技巧,若能达到活学活用的地步,必将能提升写作能力。笔者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现从语文课文教学中挖掘写作技巧指导学生从赏析到模仿再到独创的去提高写作能力这一角度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指导学生锤炼语言文字
生动优美的语言是文章华丽的外衣。好词好句除了在课外阅读中积累,我们还可以在课内文章中精读精练,达到学以致用。每每讲到那些文词优美的文章,首先让学生学会赏析,学生从感性上欣赏美文,从理性上会分析它的表达效果,才能真正在脑海中对这样的句子留下深刻的印象。然后教师组织学生仿写,因为学习词语也如同绘画,先从临摩入手,等对好词好句能烂熟于心时才可达到质的飞跃,做到活学活用,具有独创性,从而形成自己的个性特色的语言。
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一课时,我们在分析课文时会引导学生欣赏文中这样的佳句:“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它既有排比又有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漓江水的特点。在赏析后,教师带领学生直接模仿着去写一段写景的话。学生们会写出:家乡的河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游鱼在嬉戏;家乡的河水真亮啊,亮得就像一条闪光的银丝带;家乡的河水真甜啊,甜得你如饮甘露。渐渐地学生练得熟了用得多了,就会形成自己的语感,并在其它的环境中去应用。如有的学生写考试时教室的安静情景会用上这样的句子:教室里真安静呀,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的见,静得如同空气都静止了一样,静得你做任何事情都得小心翼翼,唯恐发出一点声音,惊动了正在思考的同学们。从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到“赏析—模仿—独创”的写作教学思路,显然,学生们已一步步形成了自己的独创,有了自己的语言特色。
二、指导学生结构全文
写文章之前,学生要打好腹稿,要做到对整体的结构胸有成竹。文章如何开头,行文结构如何安排,又如何收尾等,这些写作结构方面的知识我们同样可以在教材中的篇目里去学习。只要我们在课内文章的学习中注意指导学生关注、模仿别人的做法并不断尝试运用到写作中去,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对写作中的结构安排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和整体的把握。例如学习六年级上册《索溪峪的野》一文之后,教师要带领学生从分析题目开始,让学生学会以一个“野”字去统领全文,作为行文的线索,然后全文紧紧围绕“野”字,去写山,写水,写人,在结构上用总—分式的写法结构全篇:总起全文后,第二段用排比的手法,让人感受到山的野;第三段用了拟人的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地突出水的野;在这样的山水间行走,我也渐渐变得“野”了起来。这样的结构特别适合学生模仿写作。当学生从理性分析过渡到直接模仿,再到灵活运用后,他们在写作上就会有一个提升。如有的学生就模仿这样的结构写了《我的好朋友有点“傻”》,先总写我的好朋友有点“傻”领起全文,再写朋友长得憨憨的“傻”得可爱,有现成的答案不抄自己冥思苦想有点“傻”,给灾区捐钱拿出了所有的压岁钱有点“傻”。让“傻”字成行文的线索和全文的文眼,这已脱离对课文的模仿痕迹,形成了自己的独创佳作。
三、指导学生表现手法
运用恰当的表现手法会让文章生动形象、波澜起伏。好的表现手法,能将平淡的内容掀起,达到“文似看山不喜平”之效。所以,让学生掌握一些表达技巧和表现手法非常有必要。如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运用环境描写去烘托人物,通过对比的手法去表现中心、以小见大的手法表现主题等。
例如,在人物描写方面,在学习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一课时,开头一段对闰的外貌描写给人们留下了鲜明深刻的印象,我们就可以让学生从赏析入手,继而模仿写作,最终形成自己的独创,掌握外貌描写的作用。又如学习了《一面》一课,我们要带领学生分析由远及近地观察人物、刻画人物:先赏析文中是如何由远及近地三次写鲁迅先生的外貌,然后在课堂上可以练习口头作文,用这样的方式去写一位自己身边的同学,为增加趣味性,我们不提及这位同学的名字,然后让大家在抓特征中去猜一猜,从而学会在外貌描写中抓住人物的特征去写。再如在表现主题方面,《梅花魂》一课中,作者选取生活中的小事来表现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这就是以小见大的手法。在写作中,我们也要让学生学习选取生活小事来表现主题。《钓鱼的启示》一文则是用生活中的小故事来讲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这样的故事在生活中时有发生,本文也可做为一个好的范文素材,教师也可让学生从赏析到模仿再到有自己独创去指导导写作。
总之,课内文章中蕴藏一些写作的技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赏析-模仿-独创式写作教学法引领学生掌握一些写作知识,提升写作技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