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双减课堂教学

双减课堂教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双减课堂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双减课堂教学

双减课堂教学范文第1篇

爱即情感教学,美即情境教学,两者相互结合构建语文课堂教学的双刃剑。

(一)情感教学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反应方式,它是主体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

包括文章通过一定内容表现出来的情感,文章作者熔铸在文章中的情感,教者讲析课文传授知识时融于其中的情感,学生在接受知识和教育时,为文章、文章作者、教师等所诱发的情感。我们把这几种情感融于一体的教学活动称之为情感教学。情感教学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地位很重要,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心灵世界,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前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也认为“如果伴随学习和思考而来的是兴奋和激动、对发现真理的诧异、惊讶和愉快的体验,那么,这种情感就能强化他们的学习活动,促进知识技能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

(1)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情感氛围

“亲其师,信其道”这是中国教育的一句古训。教师要得到学生的尊敬、信任和爱戴,使自己具有强大的教育感召力,仅有责任心、事业心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寻找多种方法,掌握一定的技巧,去赢得学生的心,使学生成为自己的知心朋友。这就需要教师要用情感去教育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因此教师要改变居高临下的传统习惯,真心诚意地与学生平等交往与交流,“蹲下来和学生说话”,要尊重学生,学会宽容与接纳学生,还要学会欣赏学生,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进而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2)发掘作品内在情感,陶冶学生情操

心理学认为,任何活动,包括教学和写作,都是在一定感情的诱发下进行的;“文章不是无情物”,失去情感的文章就像人失去流动的血液一样,没有生命;“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优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外化,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动学生稚嫩而又单纯的心灵;背影中的浓浓舐犊之情;苏轼登临赤壁的壮志豪情;“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一腔报国之情;“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的凄苦别离之情;“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一缕悠悠思乡之情……如何不让学生怦然心动,而终有所悟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一个忠实的引路人和点拨者,让学生打开心扉,尽情感悟,这样才能陶冶其情操,培养其审美能力,激发其语文学习兴趣。

(3)以爱为主线贯穿课堂,促进情感交流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罗素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因此,对于教师而言,爱应该是教育的前提,所有的教育也必须建立在爱的基础上。在爱的支配下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从野心和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诚中产生。”哥白尼对天文学的不懈追求,自己说是源于“不可思议的情感高涨和鼓舞”。所以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用博爱之心,仁爱之情去陶冶学生,以热烈的情绪、真挚的感情、和蔼的态度、生动的语言来吸引学生,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爱的感染、理的启迪。这样,语文教学才会取得理想中的效果,语文课才会获得学生的青睐。

(二)情境教学

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方法。

创设良好的情境,不仅使学生学习得更加有趣,也使教学变得更为有声有色。在教学中,要适时、适量地为学生创造各种情境,使他们能在一种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1)、创设导入情境,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头是激起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的源泉,是让课堂活跃起来的前奏,它影响着一堂课的成败。因此,我们教师应注重新课导言的艺术性和科学性,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内容,创设出学习、竞赛、思考、优美等等各种于课堂教学目标相对应的各种教学情境,渲染气氛,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想听下去,急于听下去,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进入最佳的求知欲亢奋状态。

(2)、创设问题情境,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所谓创设问题情境 ,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精心设计,提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通常是与问题联系在一起的,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当一个人感到需要弄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时候,他就把自己的思维发动起来了。思维因问题而发动,因问题而深入,并以问题的最终解决为目的。在问题情境中,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想象的时间和空间,促使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边议,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3)、创设想象情境,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运用音乐、图片、动画、影视等手段强化感知,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加深学生对实境的感受和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例如我在教《琵琶行》一课时,琵琶女高超的弹奏技巧的那段音乐描写,只凭文字学生很难去理解音乐的不同特点,我就选取了与教材的基调、意境以及情境的发展相对应、协调的乐曲,以它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把学生带到特有的意境中。用音乐渲染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想象力。 (4)、创设表演情境,亮出学生个性的风采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

教师应让学生由“静”文字语言的品味转化为“动”肢体语言体验,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将课文改写成剧本,然后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扮演得越认真投入,越有助于理解感悟。例如在教学《窦娥冤》时,我便将课文改为课本剧,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争相扮演。当教材中的角色活灵活现地呈现在大家眼前时,同学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一下子全部进入了教材描写的情境中,形象直观,增强了学习兴趣。

总之情感教学与情境教学是构建语文课堂教学的双刃剑,两者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

正在情境教学中,教师妥善处理好情绪、情感与教学的关系是至关紧要的.喜怒哀乐,人之常情.然而,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却必须具有相对稳定的情感,较强的自控能力,不受外界事物的干扰和影响,始终以积极的热情饱满的情绪专心司教,感染学生。使情感和情境融为一体,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进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双减课堂教学范文第2篇

互动式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有效手段,它以“自学―互动―检测”这三个相互连接、层层推进的教学环节为载体,以“教学内容问题化”为主线,以“开放和生成”为特征的科学的课堂教学方式。笔者根据近些年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和教研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双为主”构建互动式课堂教学的建设。

一、转变观念,明确师生角色

课堂的精彩不能仅靠老师妙语连珠的自我表演,还要看学生在探究问题、发现问题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情况。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只有让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主动投入,真正动了起来,教学质量才能提高,学生也才不会感觉到学业负担的繁重。

如果把课堂比作战场,教师就是指挥员,学生才是战士,要把打仗的权利交给学生;如果把课堂比作舞台,教师就是导演,学生才是演员,要把演戏的权利还给学生;如果把课堂比作赛场,教师就是教练员,学生才是运动员,要把比赛的权利让给学生。

教师的责任不在教得多少,而在于是否教会学生怎样学。课堂教学应遵循的原则是:学生会的不教;学生自己能说明白的不讲;学生不会的尽量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少讲、精讲,只做点拨性的引导,发挥好师生互动的角色作用。

二、开放教学课堂,注重学生参与

1.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自主学习不是让学生盲目地自己去学习,而应该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自主学习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是自主的、合作的发现问题的过程,是“互动”的基础。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应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规定自学内容;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确定自学时间;布置应完成的自测题目。教师在备课时,还要根据教学目标,围绕教学重点,设计出层次清、质量高的问题,准备在“互动”环节抛给学生,以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课时学习目标自主学习。通过“自己独立”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自己可以记住、懂得和简单运用的知识,建构起初步的知识结构,发现并记录自己不懂或不会运用的知识,并提出了需要教师指导、分析、提升的问题,准备在“互动”时提出得以解决。

2.关注“互动”,促进问题的解决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它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教学形式上的改变,它更是一种教育理念的转变。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相互问答,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建立学习小组,资源共享,既有合作又有竞争,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层次取得成功。这种“生生互动”的本质就是“生教生”。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既可以互相学习和解决问题,还可以加深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进友谊,学会合作,学会感恩,体验成功。“生生互动”不但能解决学困生的问题,也能促进学优生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分析能力的提高,使学优生有更大的提高。

通过“生生互动”,一般的问题大都可以解决,余下的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在“师生互动”时让老师和全班同学帮助解决。教师应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备课时准备的与所教内容相关的高质量的问题,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达成共识。而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时帮助学生解决。

3.关注学生的体验与感悟,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检测”是师生在实践状态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生成新问题的过程。这是学生从知识到能力的提升过程,是由“懂”到“会”的必由之路。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量的训练,应用所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理解课堂所学的重、难点。

“检测”应紧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选择能覆盖本节课所学内容的题目,试题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以查看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并针对学生反馈情况及时进行补偿教学。所选试题的难度不可太大,以考查知识的掌握及运用为主。所选试题的题量不可太多,最好要求学生能当堂完成,让学生通过练习既能消化、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教师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给予指正,做出正确的评价。

三、关注学生的质疑探究

“质疑探究”是课堂教学的主线,是内容,是灵魂,贯穿于“预习”“互动”“训练”整个教学过程。课堂教学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反复推进过程。学生需要通过预习自学发现问题,老师需要通过备课发现问题。互动需要有问题,否则互动就没有了基础。检测不仅需要“教学内容问题化”,而且需要提出问题的科学化和解决问题的规范化。

问题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老师在课前根据对教材的理解、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学情的分析,自己预设的问题;二是学生在自学、活动交流中发现的问题;三是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以及“检测”中生成的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主要也是有三条:凡是学生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由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解决,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由其他小组或者老师帮助予以解决。

双减课堂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食品化学;双语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1-0081-02

双语教学(Bilingual Education)是指将母语外的另一种外国语言直接应用于非语言类课程教学,并使外语与学科知识同步获取的一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获取学科知识的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外语的能力[1]。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在整体学识、两种语言能力以及这两种语言所代表的学科学习及成长上,均能达到顺利而自然的发展。第二种语言是教学的语言和手段而不是教学的内容或科目。随着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有了新的要求。高等院校作为培养高等人才的重要领地,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改革必需与社会需求相匹配,因此各高校教学计划中的众多课程已相继开展了双语教学。

一、食品化学开展双语教学的意义

《食品化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和食品质量与安全等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它是研究食品的化学组成、性质、生理功能和它们在贮藏和加工过程中的变化的一门科学,是学习其他食品专业课的前提和基础,是化学与食品学科交叉的纽带[2]。为了将我国食品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创新性成果传输给学生,从而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食品专业人才服务,仅仅只讲解教材上的知识点那是远远不够的。食品化学授课过程中采用双语教学的教学方式,对于了解食品化学领域最新动态及进展、学习最新国际研究方向意义重大。社会发展的同时,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改变,除了国内各高校间的学术交流外,与国际院校也有了更多的交流学习机会,新的教育理念及目标也随之改变,特别是食品专业的学生在学习食品加工工艺过程中,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先进的仪器分析手段结合到食品化学和分析研究的对象中。一成不变的教学计划、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的现状,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进行专业课双语教学的同时,授课教师和听课学生的英语阅读和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但仅仅依靠对专业英语单词单纯的记忆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双语教学可以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专业外语结合起来学习,效果显著。使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运用英语的能力逐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得到进一步发展,更好的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而服务。

二、食品化学双语教学的改革

食品化学课程涉及的知识点较多,理论内容较为复杂,在使用中文讲解的过程中,部分难点重点内容学生学习难度较大。因此,必须要通过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内容的充实、教学方法的改革等方式来提高食品化学的双语教学质量。

(一)教学计划和内容的改革

双语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和内容显得非常重要。双语教学通常借鉴国外教材进行讲授,结合国内的优秀教材,从总体上考虑课程的安排,对各章节之间的教学内容进行协调,既保持章节间的连续性,也保证教学内容的优化性。教师也要把握教学的难易度,由简单概念入手,逐步深入理论原理的学习,要及时与学生沟通,根据学生的课堂反映和接受能力及时调整进度。进入每章节新课程的学习时,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可以先以中文讲授,配以英文解释,通过简单译文的方式讲解重要名词和概念,绝大多数学生基本掌握程度较好时,再过渡到中英文双语同步进行教学的结合模式,不需要全部中英文对照方式进行,最后逐步进入到全英文双语教学模式。

(二)教师专业水平和英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教师是双语教学最直接的实施者,教师的语言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双语教学的成功与否[3]。双语授课教师授课时要使用规范的教学语言、难易程度适当的英文课件,尽量将抽象的概念、物质的结构式、理化性质和功能性质具体化、形象化,通过列举实例、参考网络资源等方式加强学生的理解及记忆。我们很多院校已针对专业开设了专业外语课程,双语教学应充分利用专业外语课程的资源,正确处理好专业外语与专业课之间的教学关系。每章节授课前可以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参考专业外语教材将本章节涉及的重要概念、重要名词摘抄出来,这样学生有了课前基础,双语教学不再单纯地记单词学外语了,而是在用外语进行学习。双语讲授专业知识点时,必然会高频使用专业术语和词汇,准确的表达就需要教师不断地积累和练习。需要阅读大量外语原文教材、充分利用网络数字资源与国内外交流机会,查阅本专业国际前沿知识;我们的授课教师现在基本都是教学科研两方向,课堂授课时可以与自身的科研成果相结合,对于推动双语课程的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模式的改革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可以生搬硬套,因为教学过程是复杂的,教师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也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方法上,引入研讨式和启发探究式[4],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可以进行分组式讨论、合作式学习;教学手段上,传统与创新各取其长,坚持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优势互补,多方面参考优秀教学网站的教学视频,进行符合教学实际情况的借鉴,形成具有个性的教学体系。

实验教学采用双语教学模式时,可以要求学生提交预习报告,预习报告可以简化,先是将实验中涉及到的主要专业词汇罗列注明,实验步骤可以简化成流程图。教师教学中可借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实验的操作步骤可采用动态流程或动画的形式呈现[5],展示动画实验步骤的同时可以配上相应的英文名词的解释,形象、生动、直观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学生准确掌握食品化学内容和实验技能为目的,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实验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鼓励本科生进入专业实验室,积极参与自主创新科研活动。通过接触国内外最新专业学科方向的研究热点,既提高了学生英语阅读的能力,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对食品化学的研究兴趣,培养了他们追踪学科前沿的意识。

(四)考核指标的改革

为了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更好的促进教学进步,对双语食品化学课程制定合理科学的考核指标是双语教学改革中的不可或缺的部分。依据双语教学的特点,对学生的考核评价的方式,不采用单一的传统的闭卷考核模式,而可以结合多次作业记录为平时成绩,占有最终考核一定比例的方式。作业需要学生以英文形式来完成,完成作业的同时锻炼了学生英文写作的能力;由于试卷的形式对理论考核比例较重,作业应重视实践性的考察,例如调研一项食品化学有关的专题研究,必须要在基础知识运用的基础上,通过查询资料、观察研究、实际操作等方法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料,整个作业的完成过程,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锻炼了学生与他人交流、与他人合作、获取信息等的能力。还可以设定英文阅读作业,通过学生的读书摘要、SCI科技论文的翻译等考查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三、结语

双语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实施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幻想,不同院校会面对不同的问题。例如师资的状况,能够承担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人数有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双语教学的开展。所以在食品化学双语教学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应根据自身学校特点设定发展的目标。即要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和技术信息,同时要不断了解学科的发展,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的优质量双语教学模式,为培养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张秀玲,李良.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开展双语教学的思考[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78-80.

[2]卢蓉蓉,杨瑞金,张文斌.食品化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江南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7(4):88-90.

[3]韩俊华.《食品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03):177-178.

[4]林永成.高校双语教学的几点认识与思考[J].中山大学学报,2007,27(8):37-40.

[5]刘玮,王岁楼,陈贵堂,李博,王海翔,綦国红,杨志萍.食品化学实验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3,(11):84-86.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Reform on Bilingual Food Chemistry Course

LIU Mei

(College of Food Engineering and Nutritional Science,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Shaanxi 710119,China)

双减课堂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少数民族数学双语教师培训 现状 策略

引言

长期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坚持把加强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作为“稳边兴疆”的重要战略举措来抓。从2003年9月开始,国家和自治区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实施《国家支援新疆汉语教师工作方案》和《新疆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工程》,集中开展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根据自治区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会议的指示精神,为了切实提高培训质量,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培训过程中具体的教学经验加以推广和应用,我院师训处开展了新疆地区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的课题研究。参加培训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师教学能力的现状如何,对如何实施培训工作意义重大。因此,实施培训的数学教师针对小学数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班的学员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调查目的

本项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参加培训的小学数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教学能力的现状,针对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所发现的问题,提出进行小学数学专业课程培训的对策建议,以求为新疆地区培养出更多的合格的少数民族数学双语教师。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考虑到地区的差异,我们选取了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2006年9月―2007年7月的自治区小学数学少数民族教师培训班和乌鲁木齐市小学数学少数民族教师培训班进行调研,学员共113人。

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课堂观察及试卷分析等多种方法与手段,其中问卷调查的有效数据为113份。

三、调查内容与结果分析

(一)汉语掌握情况

问卷结果显示:HSK水平是0级的教师有10%,1-4级的教师有45%,5级以上教师有45%。在我们的实际课堂观察与访谈过程中发现,由于语言环境的因素,参培的大多数教师的汉语口语表达能力较低,大部分教师只具有初级汉语能力,不会用汉语表达数学专业用语。

参培教师的汉语掌握情况直接影响了数学专业培训课程的效率,培训初期迫切要求尽快提高参培教师的汉语水平。

(二)参培教师小学数学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问卷结果显示:

1. 8%的教师毕业于师范院校数学专业,60%的教师毕业于师范院校非数学专业,2%的教师毕业于非师范院校数学专业,30%的教师毕业于非师范院校非数学专业。

2. 到目前为止,从没教过数学的教师有23%,已从事数学教学的时间是1-5年的教师有35%,5-10年的教师有12%,10年以上的教师有30%。

3. 17%的教师认真研读过小学数学课程标准,57%的教师基本了解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5%的教师不了解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在我们的实际课堂观察与访谈过程中也发现,一部分参培教师对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能准确地表述小学教材中出现的数学基本概念,不能独立地解决小学阶段的数学基础问题。

2. 90%参加培训的教师没有进行过高等数学教育,对小学数学知识体系和新课程标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甚至一部分教师不了解小学教材和新课程标准。参培教师的专业基础知识、对小学数学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掌握情况会影响母语授课和汉语授课的效果。

(三)参培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整体水平

问卷结果显示:

1. 36%的教师能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运用迁移类推的教学方法构建出新知识,54%的教师有时能,10%的教师不能。

2. 46%的教师经常注重让学生经历体验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35%的教师有时注重,19%的教师没有注重。

3. 54%的教师能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教学中做到分层次教学,28%的教师有时能,18%的教师不能。

4. 61%的教师能观察、倾听并参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32%的教师有时能,7%的教师不能。

5. 42%的教师在教学中能抓住重点、突出关键,54%的教师基本能,4%的教师不能。

6. 36%的教师能运用各种教学技巧授课,60%的教师不能,4%的教师不能。

7. 14%的教师对教材经常重组使用,54%的教师有时重组教材,32%的教师原封不动使用教材。

8. 23%的教师用汉语进行过数学教学。

9. 22%的教师认为当前最需要提高的是专业基础知识,46%的教师认为当前最需要提高的是课堂教学能力,59%的教师认为当前最需要提高的是口语表达能力。

统计的结果表明,部分参培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对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注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这说明一部分教师的教育思想在不断转变,教学观念在不断更新,能够把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自觉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少数已经尝试用汉语进行授课。所有参培教师都希望通过培训有所收获,能够胜任汉语授课工作。

四、进行小学数学专业课程培训的几点建议

(一)在进行小学数学专业课程的培训中注重培养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和专业术语的运用能力

参培教师汉语水平不仅要依靠汉语课程培训,还要在小学数学专业课程的培训中进一步实践和强化。参培教师通过汉语课程培训,都能在汉语水平考试(HSK)中成绩达标,达到培训要求。但汉语水平考试(HSK)缺乏汉语口语考核,参培教师的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并不都能达到汉语授课的要求,这要求在小学数学专业课程的培训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进一步强化参培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专业术语的运用能力。具体做法: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规范自己教学语言,用多种方法训练参培教师的汉语口语和专业术语的表达能力,如传统教学中的模仿诵读、案例教学中的听觉感知和口语表达、试讲过程中反复练习等。

(二)抓好小学数学基础知识培训,并注重培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参培教师已有的小学数学基础知识良莠不齐,所以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要从基础抓起,进行分层教学,切实提高每一位参培教师的学科基础知识。

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开设《小学数学基础理论》课程,对小学数学基础知识作全面系统的归类,并把精讲与精练结合起来,进行梯度强化训练,使参培教师不但能巩固所学的知识、查漏补缺,突破学习中的重、难点,掌握学习方法和规律,解决学中的疑难问题,而且能提高思维方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抓好小学数学教材教法的培训,注重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培养教师教学基本技能

首先,邀请有关专家为参培学员准确、科学、有重点地联系教学改革过程解析《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供小学数学学科的新理念、新方法,提供新课程教材教法和学法研究案例,帮助小学数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转变数学教学观和教学法。其次,在参培教师熟悉小学数学知识体系、吃透新课程标准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后,通过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这一学科的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经过反复实践,我们探索总结出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六步提高法”。“六步提高法”分为教学设计、说课、讲课、评课、反思、修正六个步骤。实践证明,“六步提高法”是新课程环境下全面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有效形式,它会使参加培训的教师的基本功训练更加科学、规范,其程序的合理性、实用性、实践性,会使刚步入教坛的青年教师在专业成长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即使是中老年教师,如此循环往复,其课堂教学能力也会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周卫勇.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赵建军王小梅陈鹏.中国教师手册.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双减课堂教学范文第5篇

一、学校和教职工管理

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小学,管理经验不是很丰富,在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唯有依靠一支肯奉献、能吃苦、素质高、具有新的教育理念的教师队伍,把素质教育不断引向深入。

学校领导班子努力成为更新教育观念的先行者。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要求学校领导具有开阔的视野、理性的思维、开拓的精神、求实求是的作风,并善于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贯彻于学校的全部活动之中。因此,我校领导班子能努力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理论,能积极形成正确的质量观,能较好地把握教改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并能结合学校实际尝试形成独到的办学思路,努力使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影响整个学校和所有教师与学生,逐渐显现学校现代教育风范。我校领导班子敬业勤政,分工明确,团结协作,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在工作中善于学习、勇于创新、敢于改革,在教职工中威信高,在社会上有很好的声誉。

不断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教师实行双岗双责机制。

将每个教师的工作分为业务岗和管理岗,实行了全员参与管理的双岗双责机制。调动了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了蕴藏于教职工中的工作热情。此外,我们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补充、完善了教师教育教学评估细则、教研组评估细则等各项评估制度;加强了教学管理力度,坚持教学常规管理与教育科研并重,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严格了财务管理和校产管理,修订了一系列财物管理制度;从学校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制定了《学校中长远发展规划》,提出了“追求和谐,享受快乐”的办学理念,并强化对管理、教育、教学、科研、后勤服务全面质量管理五大系统的科学管理,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在条件装备方面

学校在进行校园维修的同时,也非常重视硬件建设。学校新购微机4台,投资16400元,现在学校有微机27台,达到每位教师使用一台微机备课。顺利通过了市实验室管理及实验教学示范学校的验收。学校在投资一万余元建成高标准多媒体教室一个的基础上,又投资八千多元新建多媒体教室一个。

三、学校坚持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发展之“魂”,努力提高素质教育整体水平。

1、坚持德育为首,德育工作成效显著。

一是逐步健全了德育网络。学校建立了以校长为首的德育领导小组,强化了以班主任(辅导员)为主体的德育队伍,聘请了刘金柱同志为法制副校长,努力构建了由学校、家庭和社区组成的一体化德育网络,初步形成了多方参与、齐抓共管的德育格局。二是认真按照《中小学德育纲要》的要求,制订了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广泛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人格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为主线的德育教育活动,活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富有成效,如,学校组织礼仪知识竞赛、弘扬民族精神活动、出手抄报,办宣传栏。三是强化德育过程管理,德育工作脉络清晰。学校能按照学生的心理特征,在认真抓好思想品德课的同时,抓好学科渗透教育;能抓好常规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四是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实现文化育人。学校结合校情组织系列化主题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学校校内文化墙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机会,学生在路上就能学习“三字经”、等、爱国诗篇由于德育工作较为扎实,我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令人满意。他们热爱祖国,关心民族进步,能自觉遵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校纪校规,能明辨是非,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没有出现一例违法犯罪现象。

2、凝神聚力抓质量,一心一意寻突破。

学校必须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工作上,扎扎实实地做好教学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