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行业发言稿

行业发言稿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行业发言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行业发言稿

行业发言稿范文第1篇

今天,市政府在这里专门召开银行业工作座谈会,目的是认真总结前三季度我市银行业的工作情况,深入分析当前国家宏观经济形势,部署下一阶段金融工作,同时进一步加强银政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使信息更为畅通。会上,专门印发了明年及今后全市的重大项目计划,便于各金融机构进行融资对接。刚才,人行市中心支行、市银监分局、市级相关部门及各金融机构作了很好的发言。下面,我再讲两个方面的意见。

一、今年1-9月的经济金融情况

(一)充分肯定成绩和成效

今年以来,我市金融工作成效明显,贡献很大。一是成效明显。各金融机构切实贯彻中央、省、市的政策要求,紧紧围绕保增长做了大量工作。金融工作者的工作面貌、状态和作风发生了很大变化,与地方联系更加密切,金融工作呈现出良好态势。即:存款增加,贷款增加,不良贷款下降。1—9月,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474.7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4.70亿元,增长13.02%;人民币贷款余额194.2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4.57亿元,同比增长33.4%;全市信贷增速创历史新高,在全省排第11位,比年初上升了6位。截止9月末,全市银行业机构不良贷款余额17.4亿元,比年初减少1.5亿元,不良贷款率8.8%,比年初下降3.5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实现“双降”。二是贡献很大。新增加44.57亿元的信贷投放,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增长。1-9月,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5.7亿元,同比增长14.4%,增速比上年加快0.2个百分点;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59亿元,同比增长11.1%。经济增长成绩的取得,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银行业付出辛勤劳动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客观审视差距

今年前9个月,我市银行业工作虽然取得了突出成绩,信贷增速创历史新高,但放到我们的发展需求中来看,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信贷投放规模仍然偏小,横比差距大。尽管我市前三季度信贷比去年增加44.57亿元,同比增长33.4%,但与全国、全省比较,还有差距。今年1—9月,全国新增贷款8.7万亿元,同比增长34.2%,全省新增贷款3939.2亿元,同比增长35.2%。从信贷增幅上看,我市信贷增速比全国和全省要低1-2个百分点,在全省排第11位,在川南五地市中排第3位,仅比资阳和内江排名靠前。从信贷新增规模看,在全省新增贷款中,我市仅占全省的1.1%。这个数据,从地方政府方面讲具有压力,没有更多的新增贷款,说明地方经济发展后劲不足;从金融机构方面讲也有压力,新增贷款较低,说明和其他地市的金融机构相比进度落后了。

二是信贷投放结构不够合理。从全市信贷流向看,新增贷款主要流向优势骨干企业和重大项目,信贷集中现象较为突出,而广大中小企业、三农、就业、助学等民生弱势领域的金融服务力度偏弱。9月末,全市贷款余额最大的10户企业的贷款达44.5亿元,新增贷款占全市新增额的22.3%,比2010年同期上升4.7个百分点。全市中小企业贷款68.2亿元,前9个月新增11.5亿元,分别占全市贷款余额和新增额的35.1%和25.8%,比2010年同期分别下降2.8和36.1个百分点。

以上存在的问题,既是目前工作的差距,也是我们进一步努力的方向。怎样用更加具有创新性的手段做好金融工作,希望大家认真关注和研究。

二、下一步工作的几点要求

(一)全力做好今年后两个月的信贷工作

今年只剩两个月,时间紧迫。要按“投放一批、上报一批、储备一批”的原则,抓住宏观货币政策目前还较为宽松的有利时机,加快信贷投放进度,做好今年最后两个月的信贷工作。一是对已经获得银行授信但信贷投放进度不理想的项目,各家银行要加大工作力度,做好项目跟踪和分析,支持和引导项目业主尽快满足投放条件,尽量争取在年底前把资金投放出去,既保证项目和企业及时得到资金支持,又能使金融机构做大今年的信贷规模,为明年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对已受理申请但还未获批准的贷款需求,要根据审批权限,加快审批进度。全国性银行机构要特别注意加大与上级行的沟通联系,争取对我市更多的信贷倾斜和支持。三是积极培育和挖掘有效信贷需求,不断改进对成长型中小企业信贷服务,为企业设计和提供个性化融资服务产品,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支持我市产业升级换代。

(二)提前谋划,为明年和今后的信贷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当前我市经济发展形势仍然很严峻,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任务依然艰巨,保持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仍面临许多困难,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同时,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打造川南经济次高地的要求,提出了“双百”城市、“千亿产业”和“1基地、1枢纽、1中心、1目的地”的发展目标。这都需要我们在下一步的工作中,继续抓住国家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机遇,抓住国家实施第二轮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坚持以项目为主线,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和科教兴市战略,突出工作重点,全力攻坚破难,努力推动我市经济加快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社会和谐发展。因此,在目前形势和未来发展目标面前,全市银行业要进一步增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意识和主动性,加强对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的研判和政策的把握,沉着应对、积极准备,牢牢把握金融工作主动权,为未来发展寻求更大的空间。

一是加强竞争意识,挖掘优质信贷资源。今年1-9月,异地股份制银行对我市重点优势企业(项目)的新增贷款达8.5亿元,占全市银行业新增贷款的两成,这些应该都是我市的优质信贷资源。各家银行要充分认识到竞争的严峻性,在挖掘资源上多下功夫,多发现、多关注好企业和好项目,积极授信,大胆投放。

二是建立和完善项目融资提前介入机制,掌握信贷投放主动权。加大项目投资力度是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市里加快了项目的筛选和储备工作,2010-2020的全市重大项目规划也已完成,今天会上也做了一次,可供银行在信贷营销时有更多的选择。希望各家银行在超前谋划明年信贷工作时,要密切关注我市确定的重大项目,把满足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作为扩大信贷投放的重点,增强服务意识,主动对接、提前介入项目的论证、申报、审批环节,拓展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帮助企业建立完善、规范、系统的融资规划,做好信贷投放的项目储备、申报等工作。同时与市发改委、市经委、市财政局等部门建立长期的联系机制,为全市信贷投放的可持续增长做好充分准备。

三是大力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积极满足多层次融资需求。全市银行业要根据当前国家产业政策和我市经济发展的实际,进一步研究更加灵活的措施和办法,积极开发适合各类经济主体的服务项目和贷款方式,大力推广新型信贷品种,推进票据融资和租赁融资,发展国内保理业务,积极支持我市中小企业、三农、就业、助学等社会民生领域的发展。

四是加大银担合作力度,推进信贷风险分担机制建设。最近请市政府金融办做了一次我市担保机构情况的调查,结果不太理想。我市银担合作还不够紧密和充分,缺乏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机制支持,还存在抽逃注册资本、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政府补偿因素不尽合理、金融机构积极性发挥不充分等方面的问题。担保作为信贷风险分担机制的重要环节,是帮助我市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有效途径,也是银行机构拓展信贷市场的有效手段之一。希望各家银行积极参与到我市担保体系建设工作中来,围绕担保公司信贷市场准入条件、银担合作可行性等问题开展研究,实实在在支持担保行业发展,努力做大我市担保规模,提高担保能力。

五是加大“三个力度”,提升信贷投放空间。一是要加大和上级行联系的力度,积极争取更多的信贷权限;二是要加大深入挖掘信贷资源的力度,解决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的问题;三是要加大银行与银行之间的合作力度,在竞争中开展合作,合力规避贷款集中度风险。

(三)密切关注国家货币政策变化,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掌握金融工作主动权

针对目前我国经济企稳回升的势头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的情况,国家将会继续坚持“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宏观政策基调,继续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出台紧缩性政策的可能性仍然不大,但在具体的操作上可能会发生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密切关注形势和政策变化的情况,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调整工作策略,掌握金融工作的主动权。

(四)打造优良环境,提高融资效率

融资不仅仅是银企双方的事情,更有环境和市场机制的影响,政府及政府部门要加强机制建设,打造优良环境来提高融资效率。

一是构建制度性的银政企对接机制。市级相关部门要积极发挥作用,认真开展融资政策研究,做好融资对接的牵线搭桥工作,充分利用专题洽谈会、银企座谈会、推介会、实地调研等形式实现融资有效对接,实现银政企深度合作;要认真研究促进银政企相互融合的制度性办法,使银政企之间、金融与项目、与企业、与园区之间合作互动,加强银政企政策、信息交流和传递,使银政企合作规范化、制度化,实现银政企共同发展。

二是加强企业信用培植。市级相关部门要引导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信用等级,满足融资条件。一是引导企业坚持合法经营,严格按照规定使用银行借款,自觉接受银行监督,按时还本付息,提高企业的信用等级。指导企业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内部管理,规范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建立和完善内部融资管理机制,不断增强盈利能力和偿还能力。二是指导企业加强项目策划和推介。引导企业加强新技术、新产品研发,精心策划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成长性好、有市场前景的项目,为争取信贷支持创造条件。

三是加快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要做好《市2011年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方案》的督查督办工作,建立并落实奖惩机制。对认识不到位、措施不落实、成效不明显的区县和部门要在目标考核中予以体现。要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组织开展好具有我市特色的宣传、建设工作,针对不同经济主体开展信用引导,推动"信用"建设氛围的形成。要认真做好金融生态示范区(县)的测评命名相关工作,发挥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示范效应。

行业发言稿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 行业英语 教师专业发展 调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根据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和高职学生职业岗位就业之需,高职英语教学应关注社会需求、紧跟市场、紧贴学生实际、围绕行业和企业对英语技能方面的要求,大力开展行业英语教学。行业英语教学将英语学习与行业或专业课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教学内容界定在行业范围内,使学生真正达到学以致用或学有所用的目的。[1]显然,行业英语教学在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高职业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行业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则是保障行业英语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

那么,高职院校行业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如何呢?其中存在着什么样的问题?又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这无疑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笔者于2012年3月至2012年5月对陕、甘两省8所高职院校就行业英语教师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调查。这8所院校选自不同的地区,基本能反映当地高职教育的水平。调查形式以问卷为主,辅以面谈。调查问卷为自行设计,共20个题目,其中14个题目为单选,6个题目为多选,主要涉及教师基本信息、行业英语教师教学与科研情况、专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发展途径等。问卷共发出100份,收回93份,其中有效问卷87份,有效率为94%。笔者利用VF6.0数据库对问卷结果进行了统计,计算出各题选项的人数和所占比例。

行业英语教师的基本情况

首先,笔者就高职院校行业英语教师的基本情况作了调查,内容包括:所学专业、学历、专业技术职务、教龄、从事行业英语教学的年限、是否具有相关的行业经历或专业背景、是否接受过专门的行业英语教学培训等项目。调查数据显示,高职行业英语教师基本毕业于英语专业(97.0%)。高学历人数比例偏低,硕士学历仅占三分之一左右(34%),学历结构不合理。从专业技术职务看,高级职称比例较低,仅占25%。教龄不长,67%的教师教龄不超过10年,处于专业发展的胜任期,而专业发展的精熟期和创造期人数比例仅为33%。以上数据表明,行业英语教师队伍比较年轻,在专业发展上有很大的空间,但缺少专业引领者和带头人。在行业英语教师中,约80%的人既没有相关的行业经历,也没有接受过专门的行业英语教学培训。由此可见,行业英语教师明显存在结构失衡的问题。

行业英语教师的教学及科研情况

行业英语教师在教学方面表现较好的主要是:超过一半的行业英语教师能够根据学生需要调整教学内容使之适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需要;也有40%多的教师采用基于工作情景的教学,这说明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还是灵活的;教学后教师们也基本进行了反思,说明教师们有意识地注意和观察自己的课堂行为,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探索并解决问题,有提高和改进教学效果的意愿并努力实现之。

但是,在问到教学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时,在行业知识不熟悉、用英语表达专业知识有困难、学生基础差、教材陈旧四个选项中,有86%的教师选择对行业知识不熟悉,有82%的教师表示用英语表达专业知识有困难,这个现状不容忽视。教师对行业知识知之甚少,有的甚至是边学边教,根本无系统性和科学性可言。这样一来,教学内容不能自如展开,课堂上所提供的信息量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更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行业知识不熟悉导致教师在授课时专业术语表达不准确甚至错误,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产生质疑,学习兴趣受挫。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一半的教师仍用翻译法教学,注重词汇和句子的讲解和翻译,没有体现高职行业英语的特点,不能真正适应现代高职英语教学的要求。从科研情况看,高职行业英语教师的科研基本处于起步阶段,年平均发表的论文数量较少。主持过省级以上课题的教师只有1人,院级课题的也不到20%,参与行业英语教材编写的教师更是凤毛麟角,仅占2.3%,这些数据说明了高职英语教师的科研状况低下。

行业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行业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学质量的保障。但是行业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却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笔者以多选题的形式就该问题作了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制约行业英语教师的因素依次是专业发展缺乏规划(69.0%),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课程设置不合理(分别为54.0%),教学条件差(47.1%),教师进修机会少和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分别为37.9%),教师内在动力不足和教学任务量大(分别为28.7%),同事间缺少合作交流(13.8%)。

如果教师缺乏专业发展规划,则很可能随波逐流,发展没有目标,无所适从,处处被动。行业英语教师缺乏专业规划,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的背景和所处的环境有关。面谈发现,在所调查的院校中,行业英语开设比例很低,课时又少,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加上行业英语教师自身的不足及行业英语教学对教师在专业和语言方面的双重要求,导致备课量大,费时费力,不如只上基础英语课有成就感。许多行业英语教师还兼有基础英语课程,所以他们的专业发展规划可能还局限于基础英语教学。知识结构以及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问题与专业发展缺乏规划等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制约行业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学条件、学校重视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行业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众所周知,高职教育自身的特点要求教学要基于工作过程。行业英语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力争创设或模拟学生未来职业环境,在此情景中学习、模仿、应用语言,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但受教学条件的限制,许多情境无法创设,“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也就无从谈起。教学条件的改善又取决于学校的重视程度。许多学校声称很重视行业英语,也认为行业英语很有必要开设,但在课程设置方面却基本停留在应应景了事的层次,部分院校声称行业英语开设的比例很低是因为师资力量不足,但在师资培养方面却很少出台有力度的政策,教师进修机会很少,这也极大地挫伤了基础英语教师向行业英语教师转变的积极性。

行业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途径

在促进行业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的选项中,笔者共设计了五个选项,分别是进修培训、阅读专业书籍和论文、合作教学、挂职锻炼、参与课题研究。在这五个选项中,82.8%的教师选择进修培训,57.5%的教师选择基础英语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合作教学,54.0%的教师选择阅读专业书籍和论文增加其专业知识,35.6%的教师选择挂职锻炼,33.3%的教师选择参与课题、撰写论文。由此可见,参加进修培训是行业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首选途径,也是较为快捷的途径。这与行业英语教师在专业发展中希望得到的支持的选项是吻合的(89.7%的教师希望有机会参加培训)。

当然,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学校的环境支持和政策鼓励。从长远看,全面开展行业英语教学是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必然趋势,高职院校应从其自身长远发展着眼,尽早行动,积极培养储备各专业的行业英语教师,有条件的尽量安排教师参加培训和进修,这既符合学校的利益,又保障了教师培训进修的权益。

关于行业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议

教师专业发展受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外在的影响,指对教师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培训提高和在教学管理中坚持正确积极导向的评价与奖惩,它源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教师角色与行为改善的规范、要求和期望;二是教师内在因素的影响,指教师的自我完善,它源于教师的自我角色期望以及由教学实践压力转化而来的自我发展动力[2]。基于上述调查结果和分析,笔者就行业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1.规范课程设置,出台激励政策,创造有利环境

高职院校要从学院长远发展着眼,高度重视行业英语教学极其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应就行业英语的课程性质、课程设置、课时安排、内容选择、教师的选拔与聘任、“双师型”教师的审批与待遇等方面出台激励政策,为行业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制度保障,使行业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能够科学、系统、规范操作,限制随意性。

高职院校应建立相应的机制,比如要求行业英语教师和专业课教师互相听课评课,注意不同学科教师的合作,加强学科的整合;鼓励行业英语教师到相关企业实习,让教师的行业英语水平经受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提高;鼓励行业英语教师获取第二学位和职业资格证书,向“双师型”教师发展[3];行业英语教师参加校本研究和培训、参加专业实践、实训等活动也应记入一定的教学工作量。这样一方面让已从事行业英语的教师感到学校的重视和关怀,使他们在工作中不产生被边缘化的感觉,调动其教学科研的热情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吸引有意愿从事行业英语教学的专业教师和基础英语教师向行业英语教学方向转变,鼓励他们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参与行业企业实践,努力向“双师型”行业英语教师靠拢,从而解决行业英语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

2.增强自我发展意识,明确发展目标,制订发展规划

自我发展意识和发展需要是保证教师不断自觉地促进自我专业成长的内在主观动力。教师有了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才会自觉地采取相应的促进自我发展的手段和措施,从而不断超越自我,提升自我价值,获得专业满足感,逐步奔向自己的人生目标。[4]

行业英语教师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再结合学校和学生的需要,对自身的专业发展明确定位,制订符合自身情况的专业发展规划,探索有利于自身发展的途径。个人专业发展规划主要包括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专业发展方向、实现这些目标时的有利条件、可能存在的困难和障碍、实现目标的实施方案等等,只有对这一切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向既定目标努力。

3.立足校本研修,合作学习交流,实现一体化发展

在专业发展途径的选择上,很多行业英语教师首选进修培训,但笔者更倾向于立足教学实际的校本研修。行业英语教师教学工作量大,如果一部分教师进修培训,势必加重另一部分教师的工作量。况且,针对性很强的短期培训是很少的,所以,行业英语教师在不脱离教学岗位的基础上,在校内和英语基础好的专业课教师自愿结对,合作交流,开展校本研修,共同提高,不失为一种切实可行的策略和途径。许多高职院校都很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这无疑给行业英语教师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在向“双师型”教师发展的过程中,行业英语教师可以到校办工厂、联办企业或有联系的实习企业挂职锻炼,了解行业特点和工作环境,为创设或模拟真实的工作情境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行业英语教师结合自身了解的情况,可以根据行业英语教学任务的需要设计合理的教学情境、组织开发编写校本教材,这样,既可以改变现有教材落后的状况,适应各自院校行业英语的实际需要,充分体现行业英语的实用性、针对性,也有利于行业英语教师实践教学的改进和提高,有利于促进其科研能力的提高, 实现教研一体化发展,可谓一举多得。

结束语

行业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长期的、集体性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不仅仅是教师的发展问题,也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学生的发展和就业。行业英语教师要意识到这种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途径。高职院校要重视行业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积极培养和造就一支专业素质强、业务水平高、结构合理的“双师型”行业英语教师队伍,真正有效地提高行业英语教学质量,满足职业教育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谢桂花.高职英语教学中,引入行业英语的必要性及其原则[J].机械职业教育,2011,(8):50-51.

[2]王萍.自我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J].陕西教育(教学版),2006,(7):26-27.

[3]李静.基于高职行业英语教学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5):54-55.

行业发言稿范文第3篇

粮食问题是民生之本,牵一发动全身,粮食安全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战略性问题。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国际粮食大环境剧烈变化,确保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党的十七大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写进了报告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粮食安全始终要做到警钟长鸣”,把粮食安全提高到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高度,制订了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为我国今后一段时期粮食工作做出了明确的方向指引,也为我县粮食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我县粮食购、供、销、监管实际,开展下一步粮食工作做出了指引。

一、我县粮食行业基本情况及变革历程

(一)粮食行政管理情况。1995年前粮食局属“政企合一”的一级局,隶属政府组成部门,职工人数29人。1995年县级体制改革,粮食局行政管理职能划并贸易局,贸易局内设粮食局,原粮食局更名为粮贸总公司,职工25人,其中行政编制12人,2000年职工减为9人。2001年县级机构改革,粮食局合并发展计划局,在发展计划局中设“经贸流通与粮食管理股”。2005年5月粮食局单独办公,核定编制8人,领导职数一正一副,目前设有“三股一室”,现实有人数9人。

2004年5月26日《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正式公布实施,赋予了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全社会粮食流通管理和对市场主体准入资格审核的职能,进一步明确了粮食局的行政职责。

(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历程

从2002年开始,我县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分两块进行,对4户商业性经营企业(粮油加工厂、粮贸宾馆、粮油议价公司、粮贸钢铁厂)实行终止解散改革,至2004年底4家企业共安置职工79人,其中解除劳动合同25人,退休职工交付托管46人,一次性安置供养人员8人。其次是政策性经营的粟源粮食购销有限公司,逐步实行减员分流改革,历年来自愿办理解除劳动合同关系41人,办理提前退休50人,公司职工人数从2000年末的364人减至2005年底的242人,其中退休职工111人,供养人员47人,在职82人。

2006年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06〕16号)文件,省州也分别于2006年、2007年制定《*省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关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措施文件的通知》(云政发〔2006〕176号)和《楚雄州人民政府关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楚政发〔2007〕7号)等文件作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指导性文件。要求对粮食企业进行全员改制,彻底打破国有人员身份,所有人员实行聘用合同制,实行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

2007年8月××县人民政府以武政复(2007)29号文件批准了公司的改革实施方案,××县粮食局积极争取改制资金和各方支持,至2007年10月底,协商签订了123名退休职工的托管协议,与61名在职职工解除劳动合同关系,与49名供养人员签订了一次性供养协议,人员身份全部置换完成。

2007年10月××县人民政府以武政复(2007)14

号文件批复成立新的××县粮食储备有限公司,公司于2007年11月5日成立,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管理的公司的成立标志着我县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告一段落,与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的机制体制被全面打破。××县粮食储备有限公司是粮食企业改制后全县唯一的一户国有粮食购销、收储企业,承担各级储备粮的收储、全县救灾粮、农村低保粮、军队用粮的调供任务,通过面向社会招考,现有人员11人。

二、取得的经验和成效

回顾十年改革改制之路,虽充满艰难险阻,但在粮食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始终坚持执行国家政策,做出巨大牺牲,基本做到平稳改制;始终得到县委、政府和州粮食局的大力帮助和指导;始终得到各有关部门的协助,千方百计向上争取优惠政策,真心为粮食系统职工谋福利;历届粮食局领导班子及干部始终身体力行,亲自参与改革,化解各种矛盾,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汗水。总结成绩有以下三点:

(一)始终坚持把以人为本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化解矛盾,做好稳定工作。

(二)始终坚持改革发展并重,以变革求发展,以发展促变革,在变革中始终做到保证我县粮食安全不放松。

(三)始终保持良好的机关工作作风,历届领导班子以身作则,一心为公,保障了改革改制的顺利进行。

三、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一)粮食行政管理体制经多次撤并分合,人员减少,经费不足,与新时期全社会粮食流通监管要求存在差距,体制机制上存在不适应的地方,许多工作仅能应付日常业务和事务,粮食执法、社会粮食供求平衡统计调查及社会粮食监管检查工作开展存在滞后。

(二)原购销公司改制后所欠的养老保险及123名退休职工的托管费合计270万元尚无资金缴纳,还需各方努力,尽快筹集资金缴纳;

(三)困扰粮食系统的一些遗留问题还未完全处理,新的问题又在酝酿,上访问题不断出现,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任重道远,需要积极协调解决。

(四)由于受长期粮食计划经济的影响,国有粮食企业人员及其管理者在思想观念上还有较大差距。国有粮食储备有限公司在改革改制后正常经营时间较短,抗御经营风险能力弱,企业做大做强能力不足,企业制度化存在差距,阻碍企业发展的困难还比较多。

(五)仓储功能低,管理水平落后,企业发展后劲不足。现有仓储设施均为上世纪七十--八十年代所建,仓储方面的管理手段也是几十年一贯制,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仓储设施(包括仓库)无法改造,必要的设备(机械通风设备、环流熏蒸设备、电子测温设备、粮食入库整理和输送机械设备等)不足,适应现代管理水平要求的仓储功能发挥和仓储管理水平的提升迫在眉睫。

四、建议及采取的措施

(一)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清粮食工作面临的形势,坚定做好粮食工作的信心。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指出:“从今后发展趋势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以及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粮食消费需求将呈刚性增长,而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对粮食生产的约束日益突出。我国粮食的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保障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党的十七大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写进了报告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粮食安全始终要做到警钟长鸣”,把粮食安全提高到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高度,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工作,加强领导,为搞好粮食工作创造了条件,所以,全县粮食系统干部职工要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粮食工作,充分认识粮食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搞好粮食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坚定搞好粮食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以“三牢记,五争先”和“确保我县粮食安全”为主题,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方法,创新管理体制。

(二)牢固树立“三大观念”,确立适应社会发展的新思维。

1、树立改革创新观念。应清楚认识现在的粮食行业管理和粮食企业经营上存在着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找准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不为既有的经验所束缚,不为传统模式所局限,进一步解放思想。要清醒认识发展阶段的变化和特征,要善于总结成绩,更要善于学习新的观念和方法,要敢于打破旧的观念,树立不创新就没有出路的观点,以科学发展观指引粮食工作。

2、树立依法行政的观念。切实转变职能,履行职责,搞好调控,确保粮食安全。加快粮食行政执法力度,完善执法流程,加强制度建设,做到依法管粮,依法行政。积极转变粮食行政职能,做好全社会粮食服务工作,变管理为服务,提高服务意识,增强依法行政能力。

3、以人为本的观念。粮食系统下岗职工多,历史遗留问题复杂,矛盾焦点集中,在处理各项工作上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切实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考虑问题,切实为群众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化解矛盾,处理好各种历史遗留问题,才能谋发展。

(三)抓住重点,解决好涉及面广,影响较大的几项突出问题。

1、多方协调,着力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的化解,力求将矛盾化解于基层。一年来,共接待来访案件14件,经粮食局多方协调,正积极解决白伦、李健、李洪彬、腾何民等人事问题。妥善解决了改制企业患癌症职工黄雨馨身份及医疗费用问题,使其基本生活及医疗费用得到保障。安排专人负责清理2000年粮食系统职工集资建房未办证遗留问题,积极与土地、城建部门协调,截止去年底已办理25户房产及土地证,其它户数因涉及多占住房正在清理中。积极解决落实了陈家延多年上访的住房问题。积极筹措资金归还了差欠吴祥工程款19.5万元。积极调处高桥等四处土地四至界限纠纷问题。加强与国土局协调,积极依法处理了环州他贞粮点土地纠纷问题。

下一步积极向县委、政府汇报,加强与人事部门协调,制定方案,积极化解托管费用和养老保险欠款问题。继续清理粮食历史遗留问题,积极化解矛盾,做到妥善解决。

2、抓好新组建企业经营管理,确保企业发展壮大。理顺企业经营机制,在07,08年连续两年实现盈利的基础上,进一步抓好主营业务经营,做好粮食价格趋势变动分析,把握好粮源。同时积极开拓市场,跳出粮食发展粮食行业,充分利用国有粮食仓储优势,资金优势和规模优势,寻找利润增长点,提高国有粮食企业竞争力。

3、争取支持,加大投入,做好粮食仓储设施的功能提升。在08年粮食局投入100万进行仓储设施提升的基础上,为推进公司持续发展,09年提出了仓储功能、粮食植物油仓储功能、粮油批复交易市场功能提升项目,力争在“十一五”期末,在全县形成以市场为平台、以储备为重点、购销为中心的相辅相成的基础设施体系。要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给粮食企业物流建设新上项目带来的契机,推进公司基础设施,夯实公司发展的硬件基础。

4、严格落实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加强储备粮管理,确保我县粮食安全。必须贯彻落实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主线,按照“确保粮食安全”,“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的要求,落实好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落实好相关考核、奖惩和问责制度。加强储备粮管理工作,认真落实《××县储备粮管理办法》。力争做到储备粮管理法制化,轮换运作科学化。完善地方粮食应急预案。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粮食物流为载体,功能完善,布局合理,运行规范的开放、竞争、效率的现代粮食市场体系。

(四)建立粮食行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推进粮食行业又好又快发展。

体制机制是推进工作的根本保证。必须坚持立足实际,着眼长远、注重实践、科学管理的原则,用改革创新的精神研究影响粮食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逐步打破影响粮食工作科学发展的障阻,积极构建富有时代特色、充满生机活力、相互衔接配套、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制度体系。

1、转变机关作风,构建依法行政,依法管粮的长效机制。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明确职责,建立内部责任追究制度和加强执法监督保障体系建设,积极推行政务公开,落实四项制度,建立透明、高效、廉洁的行政职能部门。加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贯彻力度,提高依法管粮的水平。深入开展粮食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构建信息管理平台,实现资源共享,运转高效的管理机制。

行业发言稿范文第4篇

一、基本情况

××位于木北部,毗邻达来诺日湖,303国道从境边通过,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全共辖7个独贵龙,共有235户,人口1080人,劳动力460人。党支部下设6个党小组,现有党员31名,其中流动党员3名。共有草牧场41万亩,已围封的28万亩,2008年6月末家畜存栏2万头(只)。几年来,支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达里湖旅游景区发展生态经济,保护草原植被,不断发展壮大旅游产业,实现资源转化增值,增强了党支部凝聚力,实现了牧民增收,2007年人均收入1.1万元。

二、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1、草畜矛盾。××是以外延数量型增长方式为主的头数畜牧业,加之多年的干旱,过渡的放牧,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由于牲畜数量逐年递增,对草牧场实行掠夺式经营,虽然近年来进行了大面积的人工种草和草场改良,但仍然补不足日益严重的草场退化速度,草畜矛盾日趋突出,继续走头数畜牧业的路子难以为继。

2、经营管理粗放。表现为饲草品种单一,饲草料消耗高,报酬低,牛、羊育肥数量少,品质低,牲畜出栏集中,且多年喂养后才出栏,这就加大了投入成本,育肥出栏的极少,和每天需要鲜肉的市场很不协调。

3、牧户居住分散,社会化程度低,保障功能差。住宅建筑布局零乱,建设公共基础设施难度大,居住环境与小康水平有一定差距。牧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还很突出,养老问题主要以子女赡养为主,导致个体化差异严重,缺乏稳定、长效的社会化保障体系。

4、人畜饮水不能满足牧民和畜牧业的需求,引水管道等设备已经老化,人畜饮水供应不足,影响了牧民的生产和生活,不能适应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需求。

5、畜群结构不合理,没有形成集群优势。牧民养畜多而杂,不专一,基础母畜、育成畜、后备母畜及良种畜的比例不尽合理。

三、解决矛盾的办法和发展方向

1、立足区位优势发展第三产业。世界地质公园园区之一的达里湖景区位于该,达里湖景区假日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旅游日益兴起,受旅游业拉动使当地成了极为宝贵的旅游圣地,依托丰富的旅游和牛奶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加大奶制品、旅游纪念品等民族特色产品的开发力度,把草原旅游资源与草原文化相结合,给当地牧民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在旅游业的带动下快速发展。

2、加强草原保护建设,实现草原永续利用。通过建设饲草料基地、季节性休牧、湿地保护、草场改良等措施,对退化草原进行治理与合理利用,提高草地生产能力,促进牧民增收。

行业发言稿范文第5篇

一、行业发展趋势

1、形成行业专业分工,工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总趋势。

为了尽快形成“大品牌、大市场”,国家烟草总局加快组建中烟公司,20*年成立烟草销售总公司,将各省公司的烟草销售部分收归旗下,并成立工业、销售、烟叶、烟机、国际、物资、实业等专业化公司,中国统一运作。未来几年,商业企业与工业企业彻底划清界限形成分工协作的格局。

同时针对行业“散、乱、低”的问题,国家局花大力气、下大决心“关小治散、扶优限劣”。加快工业生产企业的联合重组,尽快形成30~5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生产企业。在此基础上,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一步搞好规范的公司制改造,推动更高层次的联合重组。国家烟草专卖局在企业布局方面明确提出“四个一批”即:对在国际、国内竞争中有较强实力的大集团,大企业,要重点扶持,壮大一批;对产品、技术水平比较高,发展态势较好,但受生产规模限制未能发挥应有效益的企业,要通过政策引导,扶强一批;对产品有市场,负担过重,暂时经营困难,但从战略布局还需要和希望生存下来的企业,要多方入手,搞活一批;对浪费资源、技术落后、长期亏损、扭亏无望的企业,要下决心淘汰一批。目前不少企业处在“搞活”与“淘汰”之间,中国加入wto给烟草行业承诺的保护期只有3-5年,所以“谁跑得最快,谁跑在前面,谁就是赢家”。

2、与烟草相关的基础性产业加快发展。

目前,烟农收入过低、高档依赖进口、卷烟技术水平落后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国内烟草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在未来几年,加快烟叶种植、技术改造等基础性产业的发展成为必然要求和趋势。

一是重视烟叶的基础性地位,这不单纯事关烟草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对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保持农村社会稳定都具有战略意义。

二是增强卷烟生产研发能力,特别是在一些高技术含量领域:如香精香料领域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降低有害成份,即降焦除害;提高包装质量,它包含了环保技术、工艺设计、材料、印刷技术等方面的因素。

三是提高烟机和烟用物资的生产水平,摆脱依赖国外进口的局面。

3、城市卷烟流通渠道发展趋势

从卷烟产业特点看,拥有一整套科学、系统、完善的营销网络体系,从政策垄断转向市场垄断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几年,在国家局的推动下,建立中国统一、高效灵活的卷烟分销网络体系,形成总公司和省级公司组织协调,市级公司作为市场经营主体的经营模式是零售渠道发展的趋势。

*、*、*、*、*、*、*、*等36个重点城市是中高档卷烟消费的主要市场。36个重点城市(除拉萨)的人口占中国总人口的17.15%,实现的gdp占中国的40.29%。从历年的统计数据来看,中国重点地区卷烟消费中呈现出人均消费卷烟条数与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居民可支配收入同向变动的特征。在卷烟销售量、销售收入以及经营利润等指标的增幅方面,重点城市均远高于中国平均水平。特别是在名优卷烟销量方面,36个重点城市占中国总销量比重的近1/3。因此,城市零售渠道必定会成为竞争的焦点。

目前,从持证零售户数、户均人数以及户均面积来看,中国重点城市卷烟终端的竞争已经十分激烈。而随着入世后卷烟市场的逐步放开,国外著名卷烟企业必将加入这场角逐,届时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从20*年以来,各地烟草公司对现有自有零售渠道进行整合,有效实现统一形象、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的功能,充分发挥传递企业文化、控制市场、稳定价格等功能。对社会零售单体客户进行培育,使其成为零售渠道中的支柱,烟草公司的依靠对象。

表7.1120*年部分城市零售网点布局*4、国内市场消费者特征及变化趋势

20*年,中国15岁及以上吸烟人口占该年龄段总人口的比率约在31%左右,与19*年相比,下降了近2个百分点。农村的吸烟人口比率高于城镇。吸烟人口比率与文化程度呈负相关关系。不同地区的吸烟人口比率差别较大,东北、华北部分地区和西南地区吸烟人口比率较高,而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吸烟人口比率较低。这一点从36个重点城市的卷烟销售情况也可以得到印证。在吸烟者中,男性占据了绝大部分,为94.7%,女性只占了5.3%。吸烟者的人数呈近似的"正态型"分布,其中30-40岁年龄段的吸烟者人数最多,20岁以下的吸烟者最少。

品牌因素会对消费者产生重要影响。当卷烟产品的品种众多、质量随技术的提高而同质化,卷烟零售价大多接近的情况下(如在美国),产品的差异性就主要体现在品牌的影响力上。尽管随着人们对卷烟有害健康的认识的不断强化,卷烟形象在广告、影视、体育活动中很难再出现,但是长期的积累仍然使得许多著名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比如:万宝路代表西部牛仔粗犷自由的生活;骆驼代表神秘的异域风情;中华代表“红色的高贵”等等。始终清晰如一的“文化”建设使得这些品牌成为卷烟市场中的佼佼者。在未来若干年,随着“百牌号”工程的推进,必定会产生一批高价值的品牌,对消费群体产生重要影响。

价格因素也对消费者有重要影响。剔除物价、税率变动、计价方法改变的影响,在物价较低且变动较小,税率、计价方法基本不变化的条件下,由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因素,中国卷烟生产供给与市场需求的档次结构在不同的价格分类标准下,基本上是向上提高和移动的:中上价格档次卷烟的比重大约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中等档次卷烟的比重大体每年相当,中低档次卷烟比重大约每年减少1~2个百分点。

国际卷烟流行口味对中国消费者也存在一定影响。据有关部门统计,在中国三亿烟民中,己有14%(约4200万人)在消费混合型卷烟,消费量约400万—500万箱/年,占中国卷烟总产销量的11%—15%。其中除国产混合型卷烟约200万箱左右外,约有300万箱的进口卷烟是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中国卷烟市场的。这种状况还是在中国严格坚持卷烟专卖的条件下产生的,中国进入wto以后,中国卷烟市场份额被国际流行卷烟品牌进一步挤占己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著名卷烟品牌在市场的竞争力不仅仅表现在产品的识别和口味上,更多的是对市场的影响力,是它带给消费者信心,以及在给予消费者物质享受的同时一并带给的精神文化享受。特别是pm公司的“万宝路”(marlbor0)对世界各地的口味都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整,在保持原有口味风格的前提下,更多的去适应当地的消费习惯。bat新近推出的标明烤烟型的“三五”直指中国卷烟市场的动向。这些国际大公司、大品牌都会对中国的消费者产生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