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范文第1篇

【关键词】学习动机 兴趣 自主学习 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107-01

1.引言

自主学习又称学习自主性,这一概念本属于教育学范畴,是Henri Holec 将其引入外语教学,Henri Holec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 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他认为从学习者角度看,具备自主学习能力意味着学习者自主获得确定的学习目标,决定学习内容和进度,选择学习方法和技巧,检控学习的过程,如节奏、时间、地点和进度,以及对学习效果的评估。他的关点是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的极大挑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者,提高学习效率,获得最佳学习效果,为学生将来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以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能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乐于参与到教学中来,并在学中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教师及时给予鼓励,从而激发兴趣,使学生学得主动。教师要时时处处关注学生情绪变化,关心和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师生才能关系和谐,感情融洽,学生就会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教师可适当地布置给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的学习任务,让每个学生都可品尝完成学习任务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从而使学生情趣大振,热情倍增。另外,预先设定的学习任务要有挑战性,以激发学生达到目的的强烈愿望,但同时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学习任务太难会使学生丧失信心,太简单又对学生没有吸引力,无法让学生感兴趣。教师要做好学习效果评价,要注意纠正错误的技巧,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不受挫折。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是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部分,是学习的动力。

3.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我国许多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通过考试、拿到证书。这表明他们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力,其学习效果自然不理想。对课程本身及其学习过程缺乏正确的认识,会导致课程学习处于盲目、偏离的状态。对自己作为学习者不能做到内在认知、情绪和外在行为两方面的自我认识,会阻碍学生自主、自立的学习进程。因此,英语课堂学习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首要环节是帮助加强学生对英语课程及自我正确、客观的认识,为形成健康、稳定的学习心理奠定基础。

有关学习动机的研究发现,只有学习者具备了强烈的学习动机,他们才会有学习的原动力,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要为学生扩大接触英语的环境,接触真实自然的语言,现代科技广泛应用,语言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日益普及,都为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学习者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阅读、听说训练,拓展英语使用环境。教师要强化学生学习的成就感,通过激发成效动机对英语学习产生作用,这种成就感可以从教师、学习成绩、周围人那里获得,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心理暗示有意思地强化。

教师应培养学生对目标语、目标语国家及人民的喜爱,这有助于更积极主动地学习目标语,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对英语教师的喜爱程度可能决定了对英语学习的态度,但是自主学习者同时要对英语教师做出判断,一方面接受一个对英语语言喜爱、对英语教学持乐观态度的教师的影响,另一方面排斥某些教师带来的负面影响,努力在教学中发掘快乐英语学习的因素,培养对英语的积极态度。

4.提供给学生英语学习策略

每一个学生在学习时都在执行某种策略,有的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策略,在英语学习中起到了处进学习的作用,有的学生不懂得培养有效的学习策略,不自觉地养成了一种不好的学习习惯,这就需要教师来矫正他的学习策略,教师对学生要进行具有实际内容和指标的训练,针对学生个体特点,确定学习策略训练方案,对学生实施学习策略训练。让学生针对自己的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改进学习策略,通过学生自己的实际体验,体验学习策略是否适合自己,再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在学习中不断去适应这种学习策略,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体验、适应和矫正,学生会逐步获得较为有效的学习策略。

5.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在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设计、操作及实验,可以让学生在主动的探索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应使用多种方法组织课堂活动。如主持讨论式,在这里主持人是老师自己,全班学生参与。激励发言式,一道问题可同时让七八位同学发表看法,根据他发言的句子多少和质量高低评定分数。表演式,表演小品、朗读,无论对听者还是表演者都是有益的尝试。游戏式,把问题写在纸上,让同学们回答,并在同学之间互相阅读,发表建议、看法,学生对此也非常感兴趣。恰当指导小组活动,为了保证课堂小组活动的有效开展,教师在活动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尤为重要。教师首先是设计者,设计活动时要做到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的平衡兼顾,要考虑这个活动是否有助于学生英语知识的学习和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并提供给学生一些与活动有关的背景知识和相关词汇,使学生的语言输出有一定的基础。其次是指导者和参与者,教师应尽力注意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若发现小组活动出现僵局,应及时进行启发与指导,以确保小组活动继续进行。教师还可以亲自参与到一些小组活动中,了解活动的进展和认知的难点,并及时给予帮助。

6.结语

现代教育已不再局限于在校园内和课堂上进行有限的知识传授,更多的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只有对学生坚持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才可使终身教育成为可能。总之,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相对于传统语文教学模式,语文自主学习教学需要教师树立新的教学思想,合理转变教师角色,营造和谐教学环境,选择科学教学方法,并给予综合性的自主学习评价,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1 自主学习教师角色的转变

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决定着学生语文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及学习方法。而在自主学习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应转化成为学生的倾听者、评价者及提醒者。教师角色改变的前提是在思想上对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内涵有正确的认识。自主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因此教师首先要明白,只有学生愿意学才能学得好,只有创造条件使学生感到学习是有意义的,这样才会更愿意学。如果教师带着传统权威者的角色,用一刀切的方法去教授所有的学生,往往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除了对自主学习理论有较深认识之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应该重构教师角色。在小学生语文自主教学课堂中,教师的角色应该多重的。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总会有不专心的同学,教师应有目的的行走在教室的走廊里,然后把要学习的内容重复一遍,这时她的角色就是引导者;在小组讨论时,如果有的同学表现出不认真的态度,教师应加入这个小组的讨论,逐步指导小组的正常讨论,这时她就是指导者;在阅读课文时,教师会做示范,绘声绘色地朗读课文,这时她就是参与者。面对一群初步具备学习能力的小学生,教师的角色一定是多变的,这是实施自主学习的必然要求。

2 自主学师生关系的建立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是不可置疑的权威者、控制者和评判者,学生是被动的语文知识接受者,二者之间的关系较为严肃,不利于学生潜能的发挥。而在自学学习教学中,师生关系是以信任、关怀、尊重、理解为基础的,一旦师生之间建立起了这种关怀的关系,学生和教师就可以开始触及“真实生活问题”,就可以开诚布公地交谈自己所面临的语文学习危机和挫折问题。教师要相信学生,放权给学生,要允许学生“折腾”,不能害怕学生在课堂上走弯路,更不能歧视那些所谓的学困生,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环境。

3 自主学习教学形式的选择

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是针对每一名学生进行的训练,使每一名学生都不同程度的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所以教师要选择适合所有学生需要的自主学习教学形式,达到人人参与,公平享受教育资源的目的。在此,笔者提出自学成果汇报课的应用,即学生当小老师,每个学生按座次轮流讲述自学到的知识点和方法。在汇报课上,小学生既是讲者又是听者,讲者有成就,听着有收获。作为讲者,学生先说明汇报自学的项目是什么,是基础知识还是资料或者自读自悟,然后再具体讲述自学内容,并且要求内容详实;作为听者,要发现讲者的重复话语或漏掉的项目,要及时提醒他,调整自己汇报内容时,一边听着同学的讲述,一边对照自己的自学内容,发现前面的同学讲述的自学内容跟自己自学的那一项正好相同,要做出标记,避免自己汇报时重复讲述。这种互相当评委的规矩,调动了学生间听、讲、纠正、改进的积极性,增加了学习的互动效应,使课堂上同学间的学习资源得以充分享用。除了学生独自汇报外,还可采用小组合作汇报的形式,小组内自主评价、评比,评选出书写量多、项目齐全、自读自悟深刻的优秀自学笔记,当选者作为小组代表,与其他小组选出的代表一起参加班级汇报、评价、评比、发奖活动。

4 自主学习评价机制的构建

没有评价就没有动力,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效果的如何,关键还在于教师在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过程中渗透一种积极的评价机制。这种积极的评价,就是对学生个体自主学习知、情、意、行发展的评价。根据笔者的总结,主要有注重使用褒性评价,注重评价的私下场合,注重师生结合的评价主体等评价策略。

(1)注重褒性评价的表述方式。自主学习课堂评价中要充分利用褒性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自主学习评价不是评价学生的成功与失败。比如,学生只要动脑思维、动手操作、动嘴表述、动笔写作就认定学生学习行为的成功,成功的大小、高低都有学生自己所定的目标和教师掌握的学习材料而定。也就是说,自主学习课堂里没有失败的学生,课堂上是引导、创新及思路的推进。

(2)注重私下的评价场合。公开的大肆表扬或奖励容易导致学生对能力差异的关注,增加比较的机会,使学生心理背上功利性的负担。而私下里进行的褒扬,基于学生个人的进步与提高,使学生的自豪感和满足感出于自我比较的结果,从而使学生更多的关注自身能力的提高,关注对学习任务的掌握。

(3)评价的主体是师生结合。一方面,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表达、操作等活动给予褒性评价,是对每一个学习环节中每一名学生的表现给予不同方式的即时性评价,方式主要有:表述、分数、体语,有时是耳语,甚至是沉默。另一方面,学生个人对自己的课堂表现也同时给予定量、定性的自我评价,如分数、评价语等。这种评价往往是剖析与反思对自我目标定向加以强化,自我价值感得以升华,提高自我效能感。

参考文献: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范文第3篇

我在几年来的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中,认识到要让学生在教学中能真正发挥主体作用,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全面系统的培养:

一、探索学习掌握课本知识的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首要表现,也是其它学习能力的基础保障。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方法和技巧的不同,决定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这方面能力的开发训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

(一)探索识记知识点、概念的便捷途径

知识获取的迅捷性、记忆的持久性和再认再现的准确性,是学习效率的首要体现。每一个知识点、概念都有其不同的记忆方法,发现并掌握其规律,合理加工处理知识信息,探究便捷的记忆技巧,有利于提高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效率。一方面,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相关技巧,供学生借鉴;另一方面,更多的是需要学生能举一反三,化抽象记忆为形象记忆,针对不同的识记对象,探索最佳的识记技巧,并相互交流和促进。

(二)探索概要掌握某一部分知识内容的基本要领

重大历史事件往往包括背景、经过、影响几大段的复杂内容,学生靠死记硬背效率低下。这就需要化复杂为简单,通过信息的加工重组,提取记忆要素。可以借鉴语文科的学习方法,如找出每一句的重点词(动词或名词),简化句子,概括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同时,可结合数学的“集合”概念,对各条信息按一定的程序进行分析重组,形成明确的知识框架,便于系统掌握。

(三)探索系统地掌握历史学科知识的方法

历史的每一部分内容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共同构成完整的历史学科知识体系。学生在学习中,要把零散的知识纳入知识体系,进行系统的掌握。一是掌握专题线索,如政治、经济、文化各大专题,在大专题下又可分为若干个小专题,如政治专题下的政局、制度、政体、政策、阶级、民族、对外关系等;经济专题下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文化专题下的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各方面等。二是掌握历史阶段特征,要从政治、经济、文化涉及的诸方面进行抽象的概括和掌握。学生可参照相关辅导材料中对知识体系的概括,结合自己学习特点进一步加工改良,用“集合”的方法,确定层次和隶属关系,探索出系统掌握历史学科知识的最佳方法。

二、深化对教材知识的挖掘和联系

对教材知识的进一步挖掘和联系,包括学科重点知识的挖掘、学科内知识的联系、跨学科知识的综合等。它是学生学习能力强化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近年中考对学生知识能力考查的重点。只有通过对教材知识的深入挖掘和联系,才能更全面深刻地理解掌握知识,提高综合学习能力。

(一)深入探究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首先是历史原因的探索,从直接原因到主要原因、根本原因;从主观原因到客观原因;从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探索和分析原因。其次,由表象深入探索事物的属性和本质,理解其本质含义。在此基础上,综合各方面因素,总结出历史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如失败,直接原因是篡夺,主要原因包括革命党人的妥协等方面。根本原因则可以推到半殖民地半封建性社会性质,它决定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性。从革命的特点可以分析革命属于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革命的失败,又可以得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这一规律性的结论。

(二)积极开拓学科内知识的横向、纵向联系对历史学科内知识的综合能力,是学生建构完整的历史学科知识体系的关键,也是中考命题能力测试的重点。因此在学习中要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对比和综合。在横向联系上,可寻找同一历史时期不同区域或不同方面历史事物之间的联系,分析其相互作用和影响,并进一步归纳出这一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在纵向联系上,可寻找同一大专题或小专题所属的各时期中外历史相关内容进行联系综合,分析其相互关系,比较其异同点,分析其异同的原因、影响,并尝试将各部分知识迁移重组,形成专题线索。以此提高综合归纳概括能力。

(三)探索跨学科知识的渗透和联系

重视跨学科知识的渗透和跨学科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趋势,也是近年来中考能力考查的重点和趋势。在教学中,应注意指导学生以正在学习的内容为立足点,联系其它学科中与之相关的知识,进行分析或对比,从多学科的角度,更为完整地理解掌握知识,并能运用综合知识解答相关问题。如学习到美国西部开发问题,可以联系到当今中国西部大开发这一政治时事热点问题,同时又可以联系中、美两国西部的地理因素进行比较,从而对中、美两国西部开发的区别和联系形成一种正确的认识。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范文第4篇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由于英语这门功课的特殊性,让学生掌握和提高再学习的方法,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尤为紧迫。

一、自主学习的含义

Benson & Voller认为,所谓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要学会独立自主的学习,掌握自我确定目标、选择学习材料、评估学习进程和结果等一系列的技能,教师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主要起辅导和促进作用。语言学者Holec指出,外语教学应有两个目标:一是帮助学生获得语言和交际技能,二是帮助他们获得自主―即学会如何独立学习。

二、自主学习中教师的定位

自主学习使传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这就要求教师角色也要随之发生根本性的转换,教师应该从施教者转换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学习环境的创设者、学习资源的开发者、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学习评价的参与者、学习反馈的矫正者。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学生在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评价等方面分享了选择权、决策权。

三、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自主学习,即自行获取知识,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观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分析评价,是一种自我教育行为。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就是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索活动。在《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自主学习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这对于当今新课程改革而言,其意义是很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再人云亦云,而是积极思考,敢于质疑问难,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有利于学生今后的终身学习。

1、确立主体观念,转换教师角色。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还是观念问题。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确立新的目标观,语言教学不仅是为了掌握语言知识,更主要的是掌握日后所必需的语言运用方法技巧,也就是实现学生学习的自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确立新的学生观,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要相信学生的学习潜能。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变更教学方式,教师要随着教学方式的变更而转换角色――由知识的传递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指导者和促进者。

2、激发兴趣,增强自主学习意识。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是最具特色和广泛被采用的学生自主学习模式。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任务主要是选择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真实性的语言材料,给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并以任务为中心,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多种形式的课堂互动交流活动,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给予必要的引导、帮助及鼓励,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自主学习的成就感,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及能力。

3、突出主体,确保自主学习地位。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这个主体是教主导下的主体,教这个主导是对主体学的主导。这就是说,课堂教学要在教师的主导下引导学生自己去学。教师要按照儿童学习英语的认知规律思考学生将会怎样去想;在思考时可能遇到什么思维障碍以及怎样启发学生去突破,创造真正意义上的让学生参与尝试的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坚持:(1)、与旧知联系密切的新知,基本不讲,在强化认知前提,认定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解决认知冲突。(2)、全新的知识,寻找新知的最佳切入口,进行点拨讲解,引导学生学习。引导要放在教材的重点、难点处;放在学生的疑点、盲点处;放在知识的连接、延伸处,要抓住学习的契机引导。

4、多思勤问,开启自主学门。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习过程就是不断提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提出问题,就等于开启了自主学习的大门。学生并不是不善于发现问题,也不是不善于提出问题,而是习惯于老师讲自己听、老师问自己答的学习方法。根据农村小学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英语背景知识的魅力,创设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发现问题,多思勤问,开启自主学习的大门。

5、指导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在教学中渗透和指导学习方法。比如说:在低年级着重指导他们学会观察比较方法,运用“速记法”提高记忆能力等;在中年级着重指导他们借助工具书学习生词,阅读英语短文,概括段落大意等;在高年级则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英语读物,注意文章的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通过有步骤的训练使学生逐步掌握自主学习方法,提高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平时的教与学的过程中针对小学学生特点,从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入手: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氛围;活跃课堂气氛;巧用学习规律,激发课堂气氛;采用多样教法、增加语言实践、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喜悦,保持学习兴趣。学生学习兴趣越浓厚,其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就越强,开展自主学习的效果就越好。学生一旦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自然会产生更大、更多成功的欲望,诱发更为主动的参与,更为积极的思维,从而使主动参与学习成为一种持久强烈的意识,最终形成自主学习的内在机制,实现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 梁承锋,张丹.小学英语新课程教学法.

[2] 高吉利,李秀萍.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调查.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5(2).

[3] 张兼中.外语教育学.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范文第5篇

一、在英语教学中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提高学科素养,注重能力生成”的课标理念,即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个人体验,力求通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高效学习并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所以,我们组织了朗诵组、歌咏组、表演组、故事组和通讯组等。另外,还组织了英语沙龙,每周二、四、六在布置的英语角中进行沙龙活动,有时教唱英语歌,有时进行故事比赛,有时进行英语会话。这样的小组活动,强调了一个“趣”字,形式多变,内容常新,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倍增。

二、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关注自主学习过程

优化教学过程的根本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学生只有直接参与探索新知识的全过程,才能领悟知识的奥秘,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所以在授课中,教师要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优化课堂教学中的反馈与评价。总之,学生的发展是英语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以人为本”是“课标”的核心理念。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掌握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教师要相信学生自己能构建知识,成为学生构建知识的引路者、指导者和帮助者。

三、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英语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中,教师更应坚持因材施教,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及时肯定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激励他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一评价体系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的评价、批评与表扬,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对英语学习较差、自信心较低的学生,应以表扬鼓励为主。

总而言之,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是需要逐步培养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提高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的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