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广播系统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有线通信 无线通信 ARM ZigBee 时间同步
1.教室消息广播系统现状
1.1与选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和发展概况
在传统的方法上,学校科室管理部门或者教室等需要将信息告知课室内或课室门内外的人员(学生、教师等),使用的、更新、删改等方法大概可分为几种:
对于非实时信息(通知,非紧急消息等):①通过人力,将信息使用某种(书写等)方式在不可移动物体(黑板等)上(更新),或者移除之;②先通过人力将信息使用某种(书写、印刷等)方式在可移动的物体(纸、木板)等上面,再通过人力将带有信息的物体从信息处安放在课室内或外以(更新),或者移除之。
对于实时信息/亚实时信息(时间、紧急消息等):①用人力传递:以人为消息载体载体,以人声或者黑板等为源,通过人将消息传递,以、更新、删改;②用广播传递:以人为消息载体载体,以广播等为源,通过广播将消息传递,以、更新、删改。
以上传统课室信息方法缺点分别有:①耗费人力,信息不易修改;②信息不可视化,教室内有声音接受盲点,信息时所有课室不能有噪音,否则影响信息接收质量。
传统的方法上,课室时间同步使用的方法通常有:①无时间同步:依赖教师或学生自身携带时间同步设备(手表、手机、手提电脑等);②通过人力定时向课室传递最新时间;③用声音同步时间:全校布置一个获每栋楼布置一个大功率声音产生装置,通过钟声、铃声等同步时间;④使用挂钟同步:课室内悬挂一个时钟(石英钟、电子钟,电脑时钟)以实现时间同步。
以上传统课室信息方法缺点分别有:①不同教学楼,不同课室,不同室内人员无统一时间同步源;②耗费人力,仅同一课室时间同步;③不同楼层因声音信号衰减无法收到时间同步信号或者不同教学楼时钟信号不一;④不同教学楼,不同课室时间不同步。
LED信息显示屏、有线网络技术,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本毕业设计的课室内LED信息系统铺下良好基础,本课题拟解决传统课室信息方法的缺点,最终实现跨教学楼、跨课室、跨室内人员的时间同步,教学信息内容接收一致,信息接收时间一致,可用于对课室的教学信息、应急事件(灾害等)信息的实时,上下课时间同步,考试时间同步等功能。
1.2小结
目前国内电子时钟市场处在一个生产公司居多,研发公司占少数的阶段。
几乎每个电子公司都有涉及电子时钟的生产工作,但是专门研发电子时钟系统的公司并不多,因此市场上尚未有大批量的多功能的电子时钟系统的出现。考虑到中国市场的特殊性(山寨产品较多),一旦市场上出现较鲜见的科技产品,不用多久便会大范围地出现这种产品,因此电子时钟市场具有一定的风险。
就目前的市场而言,仍有大量的用户在使用传统的电子时钟,对多功能的电子时钟系统还没有全面的认识,因此在本产品投入生产时必须大力宣传,增强人们对新一代电子时钟系统的认识。
事实上,近年来一些新一代的电子时钟系统已经开始一步一步“入驻”越来越多的高校,价格上已可以被现在的消费者接受,用户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喜好选择安装不同功能的电子时钟系统,以满足自己的各种需求。
电子时钟作为一种显示时间的工具,是许多场所不可缺少的重要设备之一,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的应用。传统的电子时钟只是单纯地显示时间,而且各个时钟无法完成彼此之间的互相同步校准时间的功能,对人们的工作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时间精确的要求越来越高,功能单一化的产品的市场越来越小,开始逐步被淘汰。然而,国内市场尚未有大批量的多功能电子时钟产品的出现,大多数为功能不一的,不可同步校准时间的电子时钟。为此,有必要开拓一块属于多功能电子时钟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2.系统方案设计与论证
2.1 显示屏方案
根据应用场合的不同,显示屏的方案可以有多种:数码管,1602液晶显示屏,中小块液晶显示屏幕,LED点阵显示屏(16X32)。数码管功能简单,易于实现,亮度较好,成本低廉;缺点是:无法显示文字,可拓展性差。静态LED文字显示功能较简单,易于实现,亮度较好,成本较低廉,可显示固定字符、汉字;缺点是:文字只能固定,不能重配置。动态LED显示的液晶显示屏功能复杂,使用通用接口,亮度较好,成本较低廉,可显示固定字符、汉字;缺点是:文字只能固定,不能重配置。LED点阵屏功能较复杂,使用特定控制HUB08、HUB10接口,亮度很好,可视距离长,成本一般,可显示固定获不固定字符、汉字;缺点是:控制较不易。
由于显示屏用于时间和动态文字,单纯数码管和静态LED只能显示有限数字、字符、文字,而不能个性化设置文字内容,具有功能十分局限。另外,LCD/LED液晶显示屏耗能大,亮度较暗,安装在课室内显示时间、文字信息等。因此,LED点阵屏是本项目的最佳方案选择。
2.2 下位机方案
下位机由有线通信、无线通信、按键,显示,音频输出、蜂鸣器等模块组成,下位机系统主要模块如图1所示:
2.3 上位机方案
本系统上位机系统由两部分构成,X86-Windows上位机和ARM-Linux上位机。X86-Windows上位机运行Win32应用程序,调用静态库,可在Windows2000,WinXP,Win7操作系统下运行, 上位机采用VB6.0和VC++6.0混合编程开发的软件进行应用层功能的控制。ARM-Linux上位机采用现成ARM开发套件进行开发,需要进行Uboot的移植,Linux操作系统移植,文件系统移植,字符设备驱动,网络设备驱动等功能。
2.4 有线通信方案
如图2是有线通信模块的拓扑图:
2.5 无线通信方案
ZigBee无线通信网络协议基于IEEE802.15.4协议,中文名为“紫蜂”。它的特点是距离近、功耗低、速率低,支持双工通信。它工作在ISM的2.4GHz频段上,传输速率为20kb/s-250kb/s,传输距离最近10m,最远达75m。除此之外,它还有数据完整性检查,AES-128加密算法协议简单、成本低、时延短、网络容量大等优点。所以本系统无线通信部分采用性价比较高的ZigBee通信方式。但与一般采用电池供电的系统不同,本系统采用市电供电。原因是下位机处于教室内,有稳定供电的市电电源。图3是无线通信方式下系统拓扑图:
3.结语
本文章的教室消息广播系统方案,从技术角度阐述了实施的可行性。理论上能应用于小学、中学、大学等智能化多媒体课室的时钟同步,时钟播报,具有广泛的应用性。
参考文献:
[1]诸昌铃.LED显示屏系统原理及工程技术[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2]曹振华.LED显示屏组装与调试全攻略[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关键词:
1 基本布光(附演播厅弧形布光图)
区域布光:在虚拟演播室,为了增强节目的真实性,活泼性,主持人都会有一定的活动区域,因此,对前景(主持人)布光不能象新闻类布光―定位的点布光,而必须进行区域布光。
立体布光:传统的新闻类演播室一般都运用三点式布光原理就能满足电视灯光的要求,所谓的三点式布光是只:主光(面光,追光)辅光(前侧光,中侧光)逆光(后侧逆,正逆光)背景光和装饰光。而虚拟演播室技术采用的是色键器消蓝技术进行抠蓝处理,因此,要消除蓝色对前景(主持人)的影响就必须要有立体布光的理念。(附图)
光比的要求(照度):就是物体受光后最亮处与最暗处的比值。正确掌握电视光比,是保证电视画面层次清晰的重要因素,不按照电视光比的要求布光将是事倍功半,根据实践经验证明,电视光比的要求是:
主光与逆光的比例为1:2(即主光是800LUX,逆光为1600LUX)
主光与副光的比例为2:1.25到2:1.5(即主光是800LUX,副光为425LUX)
副光与背景光的比例为2:1.30(即副光是400LUX,背景光为230LUX)
面光与背景光的比例为 4:1到4:1.5(即主光是800LUX,背景光为200LUX)
背景光的计算方法应该把(正面投射的光+灯箱内的光之和)÷2=真正的背景光照度,否则是不准确的,容易造成背景过亮或者过暗,而影响画面质量,产生画面不透,使人物主体不突出。
2 各光源位置作用(照片对比分析)
根据光的用途,大致可以把光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⑴面光方面(主光):它是布光造型中的主要光源,起着主导作用,主光的光质可以是硬光也可以是软光,但光质选择要服从节目内容。一般而言,在演播厅当中一般用柔光,柔光光线柔和,均匀。硬光可塑太强不适合在演播厅当中给主持人照明。主光的位置,可以是中测光,中位灯光,一般与摄像机成45度角度比较合适,高度与主持人成30度至45度。虚拟演播室不建议加主光源,因为如果使用不当,可能出现投影环境的逻辑错误,而出现实际光源与虚拟光源的不一致性。
⑵逆光方面(轮廓光):位于拍摄人物后方照亮人物轮廓的光。其主要作用是将被摄物与背景分开,间隔图像的层次。一般逆光的光质采用硬光(螺纹聚光灯),光线集中,可与其它光区分开,不受其它光影响。轮廓光不宜太高,超过被摄人物的头顶,这样也很容易投射到摄像机镜头中去,影响画面。应把光打到人物后肩胛骨当中为宜。传统的布光原则是逆光强于主光,从而凸现主持人鲜明的轮廓,增强空间立体感。虚拟演播室必须注意逆光的合理使用。太强的逆光,使蓝箱地面现得亮白而破坏蓝箱色调的一致性,影响计算机抠蓝效果。
⑶侧光方面(辅助光):在布光过程中,为改善主光造成的暗部阴影中的层次和质感而设,辅助主光造型。主要作用是调节光比,平衡图像亮面与暗面的关系,一般演播厅灯光光比事2:1,其位置与摄像机成50~60角度,高度与主持人成25~30角度。而虚拟演演播室必须加侧光。因为虚拟系统中的色键器采用蓝色消除电路,由蓝箱反射光作用于主持人衣物边缘上的蓝色调将被蓝色消除电路去除,出来的主持人边缘变黑。因此必须加侧光以消除主持人衣物边缘上的蓝色成分。
⑷背景光:背景光是对人物的背景和整体场景进行照明。演播厅中舞台设计出来的背景亮度照明,背景的照度一般在虚拟演播室当中选择散光灯,投射面积大,照度高,对立的蓝板照射效果好,其主要目的是将背景与人物区分开来。
⑸装饰光:装饰光是人物在环境下需要营造气氛的光,从形状可分为光束及光斑,也可以起到染色作用,拟补其它光源所无法照到的位置,通常演播厅里会用Par灯和LED灯来做装饰,照度不高,染色效果好。
⑹折散光方面:尽量避免主持人服饰的反射光、透明类道具所产生的折射光对蓝箱的影响,蓝箱上的高亮点会造成合成图像的背景部分出现雾状影像。
以下有四个问题:
⑴这张主持人照片可以可出主光,辅光,位置偏高,而导致光斑没有均匀的照在脸部,导致脸部暗淡,(还可以从眼睛光看出灯具位置偏高)
⑵主持人脸部阴影太多的,眼袋 鼻梁两侧等位置都有暗部
⑶主持人脸下巴下的阴影在脖子上太过明显,而且有方向
⑷后面背景板离主持人过近,导致后面背景板阴影过于明显,人物则会镶嵌的后面背景板里面,没有景深
解决问题1 从这张图中可以看出主光 辅光 位置适中,脸上的光均匀
主光:离地面高度在2.7M,水平面距主持人3M的位置
辅光:离地面高度2M,离主持人水平2.5M的位置
逆光:在水平面上与主光呈150°―180°,离地面高度4-5M,距离播音员水平距离3.0M的位置
解决问题2 因为冷光源虽然光线柔和细腻但是直接照在主持人脸上难免照度会太高,所以需要增加柔光纸覆盖
解决问题3 在主持人前方安装了一个冷光源地灯,调整好角度和照度,对准主持人。如果是暗色服装可把衣服打亮,如果是亮色服装可把灯的角度调高点,避开服装光,将灯光直接打在主持人的面部,这样能够消除颈部阴影。地灯的运用必须注意灯位的角度,发光点要大、柔和,否则会破坏人物的造型。
解决问题4 主持人距离摄像机位置3―4米,主持人距背景板距离3―4米,这样才会有景深,而不至于人物镶嵌在背景板当中。
注:一般播音员都具有自身的形象美,部分有缺陷的地方需要加以修饰,在演播室或内景中报道,对脸型的胖瘦、皮肤的纹理、颧骨的高低、眼袋的大小都应该采用不同的灯位和亮度加以修饰,尽量弥补缺陷。使形象增添美感,产生吸引力。
3 常用灯具的属性(附灯具图)
3.1 金属卤化物灯
它属于聚光型灯具,发光强度大,亮度高,能形成物体表面明显的阴影,常作人物或场景的轮廓光使用。金属卤化物灯是用于电视和电视剧拍摄的主要光源,在小型演播室中也开始使用。它的优点如下:
(1)把它制成白色光源,光源色温可控制在3000~6000K。其中3000~3200K为暖白色,可用于室内;5000~6000K为日光色,可用于室外;4000K左右为普通色,可用于体育馆。
(2)它是白色光源中发光效率最高的光源,光效可达100lm/W以上。
(3)发光体积小,光源亮度高,可设计出良好照明灯具,提高光的利用率。
(4)使用寿命长,照明用的金属卤化物灯寿命在6000~10000h。
此类灯具在人物造型上很有特点,新闻演播室中将之作为播音员的轮廓光使用。
3.2 三基色柔光灯
三基色柔光灯属于泛光型灯具,它的特点是:光效高、显色性好、发光效率可达100Lm/W,显色指数达95,可满足影视照明的技术要求。另外,由于荧光灯的热量辐射很小(与卤钨灯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通常又称为冷光源。
这种灯具可以提供柔和、平滑、大范围的主光和柔光照明,目前在国内各级电视台新闻演播室中获得普遍应用。实践表明,此类灯具具有许多优越性。
(1)它属于面光光源,光线柔和、均匀,照射在人物面部非常细腻。其灯管表面温度低,被照物体几乎无温升。
(2)其发光面积较大,照度均匀,光比容易控制,光线照射在人物脸上没有明显的阴影,只要布光合理就能实现理想的灯光效果。例如:采用环型布光法,灯位离地面和拍摄对象2.5m左右,主光用330W的灯具、副光用220W的灯具、逆光用440W灯具、背景用120W灯具,照度在900~1,200lux。
(3)其显色指数Ra为85~95,色温3000~6000K,具有非常好的颜色再现性,完全满足摄像机的要求;而且所发出的光持续稳定,没有民用荧光灯那种明显的脉动现象。其图像色调基本稳定,画面细节清晰。
关键词:安全播出 调度指挥 预警
中图分类号:TN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a)-0066-01
广播电视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政府和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担负着将党和政府的声音传进千家万户的重大责任,任务既光荣又艰巨。国家广电总局张海涛副局长讲到:“安全播出是广播电视的生命,是最硬的道理,最大的政治,最根本的任务。”确保安全播出是调度指挥和监测部门的生命所系,本着对党、国家和人民负责的态度,无论何时、何地都必须确保安全播出,保证万无一失。
随着广播电视的不断发展,数字电视整体平移的不断推进,无线覆盖的不断完善,广电局的监管能力和应急指挥调度能力在广电安全播出中的作用日趋重要。随着通信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已逐渐改变了各行各业的传统工作模式。信息的无限量扩大、交通工具的便捷、互联网技术的充分应用,越来越要求广电安全播出部门具备更加快捷的联络手段和应急处理能力。我省现有的调度指挥、通信联络已无法更好的满足工作需要,适应社会的日趋进步,我们应增加为广播电视播出过程中的突发(重大)事件提供强而有力的应急指挥调度平台,同时还应将调度指挥体系纳入常态的使用和管理中,系统应提供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突发事件应急指挥调度平台,保证不同监测区域、不同监测层面、不同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体系、不同系统协议的联动单位间的数据、语音、图像可靠的传输,实现常规的实时监管与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调度,确保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
1 系统应具备的几大功能
指挥调度系统使用两级架构,由省中心平台和十个地市分平台组成,为便于安装和维护要求此系统采用嵌入式开发技术和模块化系统设计。系统应采用B/S或者B/S和C/S混合结构,便于终端和省中心服务器的交互访问。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在利用现有SDH网络的基础上,融合了电信网、移动网等诸多网络形式,充分利用现有广播电视监测网和预警信息接收系统提供的告警信息,满足广播电视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快速联动、快速预警信息的等功能要求。该系统主要包括以下三大功能模块。
1.1 应急联动指挥
这方面模块具备远程图像显示、电话调度系统、预警信息、视频会议等功能。系统需采用先进的智能安全调度技术、通信技术和自动化手段,可以通过统一的指挥调度平台,实现对广播电视监管网络内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机构的快速指挥调度,并能通过通信网,方便、快捷、稳定、可靠的召开视频会议。系统可根据提前录入系统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责任单位、相关个人的电话号码(包括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在不改变指挥中心原来使用的电话线(根据需要也可再增加若干条市内电话线路)的情况下,需要打电话时一键呼出,可实现多方通话、录音、免操作通话等功能。要求系统的快速性是安全播出调度指挥中心的有力手段,此环节几十秒钟时间的缩短对广电指挥中心是非常重要的。系统要便于在指挥中心大厅发号施令,迅速、方便的进行单呼、群呼、会议等调度功能。
系统应具备传送加密文件的功能,以便省时、快捷、安全、有效地完成相关文件、资料、信息的上报工作。
系统还应采用标准通信协议,能兼容正在使用的监测平台数据,当前端采集站产生报警信息传回到监测系统后,监测系统通过与预警系统的通信接口,按照两系统之间的规定协议把报警信息传递给预警系统,然后预警系统再把相关数据提取出来发送给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及相关单位预警显示屏及手机上。
1.2 播出资源管理与决策
通过通用协议接口获取监测平台相关数据后,可通过此系统分析监测平台的数据,根据提前录入的相关应急措施,来达到快速反应的功能,做好紧急事件处理措施。系统应充分利用流程化处理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及决策支持技术,打造一个涵盖了广播电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广播电视行业常态监管、辅助决策、指挥调度、资源管理等多个业务功能的大型综合指挥管理平台。
通过该系统平台,广播电视行业应急指挥机构可以实现对辖区重要的广播电视信号(如卫星节目)实时全面管理,可在第一时间对异常情况进行预警,自动全面综合各级安全播出机构的现场监测信息和突发事件现场情况,可实现有效调度和指挥多级应急处理力量,显著提高应激反应时效和指挥决策效率。
采用先进的服务架构设计,便于今后第三方系统的集成,通过使用嵌入式和模块化设计,降低维护难度和成本。
1.3 报表数据
利用报表进行数据采集统计分析,一直是广电安全播出调度指挥机构全面宏观了解具体情况的窗口,也是领导决策的依据。所以该系统必须预备的报表数据统计功能,应有完善的导入导出功能,并且导出文件应是通用格式,以方便阅读和打印。报表的组成可以根据需要定制,中心可以增加或者筛检报表的条目,确保的报表的针对性。
【关键词】智能公共广播系统;必要性;改造升级;方案
一、校园智能公共广播系统的功能及构成
校园公共广播系统是各级各类学校广泛配备且居于较重要位置的一种教育电声系统。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目前应用较普遍的校园公共广播系统一般都具有下列功能:
1.系统自动控制——校园广播系统开机后按计算机程序实现自动分区和自动广播,实现不同程度的自动控制和无人值守。
2.分区域广播——实现在不同区域广播不同节目信号。根据分区广播的需要,在主控机上可以将各个终端根据需要设置不同的区域,从而实现独立控制广播和任意组合的分区域广播。
3.定压传输功率信号——采用定压功率输出,既降低了传输信号在线路上的损耗,又降低了对导线的要求。
4.节目源多样化——为了适应不同广播分区对节目的不同要求,采用了多种不同的节目源进行节目播放。
5.突发事件紧急广播——平时,日常广播和紧急广播共用一套广播系统,当火警或其他突发紧急事件发生时,自动切断日常广播信号,优先插入报警信号,能及时、准确、可靠地播放报警信号。[1]
由计算机(一般是微机)来控制、管理、播放的校园公共广播系统,通常称之为“校园智能公共广播系统”,其组成结构如图一所示意。
校园智能公共广播系统中的系统主机,是以CPU为核心设备的微型计算机系统,其运行由广播软件系统控制。系统运行时,主机在广播软件系统的驱动下执行指令。该主机涵盖了分区、定时、寻呼、遥控、强插电话和警报管理等功能,可以提供全天候的24小时不间断的声音广播及预置固化录音、实时广播。[2]
二、原智能广播系统改造升级的必要性
校园智能公共广播系统的先进性,与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先进性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不难判断,在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今天,那些投入运行了五至六年乃至十余年的校园智能公共广播系统,或多或少地存在改造升级的必要性。因为,在用超过五年的校园智能公共广播系统,要么设备陈旧或部分设备损坏,要么功能落后不能满足现阶段应用的需求,要么存在系统需要频繁维修、部分设备需要升级的问题。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公共广播系统是需要改造升级的典型代表。该系统建设于2003年,在当时,这一智能公共广播系统的建设理念比较先进,设备选型及配置水平相对较高。但该系统运行近十年下来,陆续出现了一些软、硬件方面的问题,如主要控制设备老化,关键部件损坏,维护成本较高等。同时,受制于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该系统的控制核心主机还存在CPU配置参数过低、主控程序固化无法注入新程序、不能同时对不同分区进行广播控制、不能通过网络进行控制和广播、所有功放及伺服设备24小时待机、主机设备板卡较多发热高等诸多缺点。
另一方面,由于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公共广播系统的主控软件和主要设备都为厂家为该校特别定制,厂家出于产品版权和技术保护等考虑,设置了一些技术壁垒,也没向该校技术人员交底核心技术,致使该系统后期维护本高,维修周期长,到2008年后,该智能公共广播系统陆续出现了硬盘损坏、控制屏无法操作、功放经常出现报警、耗电量大、播出效果差等问题,对日常教学及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从日常教学和管理需要考虑,决定以该广播系统原有设备和线路为基础,对其实施改造升级,以增加智能广播功能、降低系统维护成本。
三、对智能广播系统的改造升级
在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广播系统原有设备和广播线路的基础上,笔者实施了如下改造升级方案:
1.原有控制主机硬件配置太低,用较高配置的微机替代;主控计算机接入互联网,通过网络可实现远程监控远程诊断和远程软件升级。
2.原有的控制系统结构复杂不能加入新功能,用SMAPS2000B智能广播系统替代。
SMAPS2000B具有8路分区5路智能电源,在微型计算机中安装smaps 5.10版公共广播控制软件,通过计算机串口,对SMAPS2000B进行控制下,实现电源和分区的自动管理,自动调整音乐文件音量,按预置作息表进行自动播放等;必要时也可进行手动操作。另外,系统的远距离遥控功能、呼叫站功能和广播分站功能,更拓展了系统的适用范围。
3.远程呼叫站,使学生校园广播电台远离广播控制中心,方便使用;通过485通讯接口与Smaps2000B主机相连,可远程打开或关闭广播室设备的电源与分区;Smaps2002具有话筒和线路输入接口各一个,线路输出口一个,音量旋钮一个,信号传输距离大于1KM。
4.原系统功率放大器不带前置,新增调音台和音频分配器;选用8路调音台进行音频调节,音频分配器选用19英寸机架式。
5.改造升级后的智能公共广播系统结构图如图二。
6.改造升级过程中增加的设备:内表1
7.改造升级后的智能公共广播系统实现了以下功能:
(1)全自动运行。早上第一个作息项播放前,自动打开电脑主机,晚上最后一个作息项播放完后,自动退出软件并关闭电脑。
(2)智能控制。在每一个作息项播放前,软件根据设置自动打开设备电源和播放区域,作息项播放完后,自动关闭设备电源和分区,保证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
(3)多套作息表的编辑与保存。可以保持春季作息表、秋季作息表等不同的时间调用表,根据调用命令只执行一个为当前执行作息表;具有多种播放模式满足各种播放控制降低的需要。
(4)系统配套的智能广播控制器具有8路分区、5路智能电源。在软件的统一管理下,实现电源和分区的自动管理,必要时也可进行手动操作。
(5)节约电源,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由于设备在播放期间才工作,平时电源关闭,不仅降低了设备的功耗,而且使设备的故障率大大减少。
(6)管理方便,操作人员只要在校园网上的任意一台计算机就可实现对主机的全部管理与操作功能,也可在校园内任意一台计算机上实现节目的制作与传输。
四、结束语
经过改造升级后的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公共广播系统使用至今,效果良好,硬件设备和软件未发生任何事故,在广播功能、播音自动化、远程控制、节能和运行可靠性等方面都比原系统更合理、先进和实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调频;同步广播;城域调频同步
当前我国调频广播传输覆盖是以高楼、高山以及高塔作为依托,通过单点大功率来实现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于各类调频广播电台来说,提高调频广播的覆盖质量以及范围都作为非常艰巨的任务,我们所采用提覆盖范围和质量的传统方法就是提高天线的高度和增益,以实现发射功率等级的提高的方式,但该种方式所获得的效果并不理想,同时增加了很多的干扰。而调频广播同步技术可以有效解决为了改善该种方式的不足。
1、调频同步广播的技术方案应用
当前我国主要的调频广播同步技术方案包括:①采用GPS锁定频率的实现方式②采用STL是实现调频同步的方式③采用DDS结合延时自动同步数字激励器以及数字传输技术的调频同步方式④采用射频分发技术的调频同步广播方式这四种。在方式①中,调频同步广播系统所需要的基本的音频以及准频率的时延信息都是由GPS接收系统来提供,因此其作为最关键部件。GPS接收提供10MHz的频率来实现发射机的发射频率和导频频率的锁定和校准使得系统频率的一致性。GPS同时输出时延新消息在演播室将音频和时间信息合成之后共同传送,然后在发射端将接收到的音频信号的时间信息和GPS的实时时间相比较之后获得时延值,通过系统进行校正确保时延的一致性。对个电台的调制度进行校准确保调制度的一致性。但事实上该种方式是很难使得调制度相一致的,发射机的调制度和调制特性以及音频信号的大小之间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即使保证将调制线性校准了,也无法确保所有的音频信号的大小,很难确保进入到发射机音频信号的一致性,也就是说调制度一致性是很难保证的;在方式②中,经过不同的延时器将演播室内的音频信号送往不同的发射站点,在确保想干区域延时一致的前提下,采用GPS信号实现频率的校准。该种同步方式和①中的实现方式基本上一样的,也存在①中的问题,但是时延控制起来比较容易,但是需要较高的成本而且对覆盖范围造成了一定的限制;在③中,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DDS技术在调频激励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其指标。DDS技术在调频同步广播中的应用使其输入可以通过数字音频信号来实现,这样数字调频激励器调制度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就得到了有效的保证,下图图1为系统的构成图。构建大规模的网络比较方便作为此系统最突出的优点,而相干区域食射频时延的稳定性难以保证,容易出现随机时延漂移作为该系统的不足;在④中,系统首先在一个较低的频率上将音频编码调制好之后通过光缆或者是微波将其传给各个站点,用GPS的标间频率在发射站点进行射频变换,进而使得调制度和频率保持一致。传输路径不同已调波信号的射频延时是不同的,这时射频延时器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以确保想干区域音频相位相同,下图图2为系统的基本构成图。
图1 数字激励器构成的调频同步广播系统
图2 射频发射技术构成的调频同步广播系统
纵观以上四种系统,①和②基本不使用了,后两种各自都有自己的优势。由于数字系统很容易出现时延漂移,因此我市采用射频分发技术构成的调频同步广播系统。
2、城域调频同步广播网的技术方案的特点
城域调频同步广播网具有的技术特点有:第一,采用了有线HFC网络对已调射频信号进行模拟传输,传输费用降低,同时传输的网络结构也简化了,系统的构建就比较方便,也就是说系统建设的成本得到有效降低;第二,数字调频激励器的使用提高了覆盖的质量和范围,同时降低了成本;第三,系统采用了射频发射方式传输调频同步信号源,这样保证了调制度的一致性,使得系统结构得到简化,质量得到提高;第四,使用了GPS基准源,保证了系统处于可靠的运行状态中,同时使得干扰问题得到了解决;第五,系统主要采用了中等发射功率,这样就同时解决了小功率多布点的管理安全问题以及单一大功率发生不足的问题。
3、调频同步广播网的应用实例以及方案设计
在某地级市有两个发射台,一个位于城区中心地区,另外一个位于郊区的山上,它们之间的距离为十二千米,它们的天线高度分别为120米、320米;增益分别为3dB、10dB;功率分别为1kW。在广播电台中心完成音频信号向射频信号的调制,将射频信号通过有线网络向这两个发射台传送并进行发射,这样一个完整的城域调频同步广播系统就行成了。该系统的等场强区距离山上发射台三千米的位置场强值为加权值80dB,而覆盖方式为城市同步补点覆盖。所获得的实际收听效果为:第一,移动接收,以30千米为标准进行测试的主观评价基本上高于三分,相干去的宽度大约为五百米;第二,固定接收,主观评价大约为四分,相关区域的宽度大约为二百米。下面主要是对相干区域的收听效果进行分析。首先分析相干区的大小,由于固定和移动接收方式的相干区域与很大的差别,因此应分别进行评价。在进行移动测试时,如果有相对连续的干扰出现,就可以将其确定为相干区。固定接收的相干区比较固定,接收的过程中不断减少或者是消除干扰,还应将存在严重干扰强差为3dB区域认为是相干区域;对收听效果的分析是分固定接收和移动接受来进行测试分析。对于固定接收主要是测试收听音质最差的范围和效果然后进行综合评价,移动收听通常分别取10、30、60、90、120千米每小时进行等速测试以平常的接收习惯进行收听最后进行综合评价得到分值。
结束语
文中对常用的调频广播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例进行城域调频同步广播系统进行了设计,对所设计的系统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文中所设计的方案是可行的,因此是可以借鉴推广的。
参考文献:
[1]应毓海,韩大国,徐立信,马飞,袁长斌.城域调频同步广播的应用研究[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0(11).
[2]温振超, 杨, 胡昭培. 同步广播中的音频同步解决方案[J].广播与电视技术.2004(4).
[3]洪雷, 应毓海.安徽交通调频同步广播网的研究与实施[J].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