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村汇报材料

村汇报材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村汇报材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村汇报材料

村汇报材料范文第1篇

一、村基本状况

酒房村辖14个村小组 501 户1751 人。面积9.8平方公里,位置偏僻,地形陡峻,总体自然条件较差,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01户796人,2014至2018年脱贫179户722人,2019年脱贫9户36人,未脱贫13户33人,综合贫困发生率1.88%。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因病致贫20户58人,占贫困户9.9%;因缺技术致贫110户442人,占54.7%;因学致贫1户4人,占贫困户0.4%;因残致贫22户80人,占贫困户10.9%;因缺劳力致贫1户4人,占贫困户0.4%;因缺资金致贫47户,208人,占贫困户23.3%

二、主要做法和初步成效

全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01户796人,2014至2018年脱贫179户722人,2019年预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9户36人,未脱贫13户33人,综合贫困发生率1.88%。

(一)贫困户“户五条”工作开展情况

贫困人口退出以户为单位,主要衡量标准是“两不愁、三保障”。目前,全村未脱贫户13户33人已全部实现不愁吃、不愁穿,2020年实现所有问题清零。

教育保障:全村现有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学生234人,其中建档立卡学生107人,非建档立卡学生127人,酒房小学现有学生40人。小学段学生154人,建档立卡学生71人,非建档立卡83人。中学段学生80人,建档立卡学生36人,非建档立卡44人。因疾病、残疾送教上门3人。

医疗保障:建档立卡贫困户796人全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2019年全村患大病、特殊病、慢性病人员8人。

住房保障

1、2014年803地震灾后恢复重建5户,其中4户每户补助4万元,1户补助5万元;4户维修加固,每户补助0.5万元。

2、2015年美丽家园拆除重建14户,其中1户补助3万元,其余13户每户补助2.1万元。

3、2016年危房拆除重建1户,补助2.5万元。

4、2017年危房拆除重建34户,其中:4户特困户每户补助5万元,其他30户每户补助2.5万元;维修加固144户,补助标准1.1万29户、1.5万元115户。

5、2018年拆除重建6户,每户补助2.5万元;维修加固1户,补助1.5万元。易地搬迁进城安置8户32人。

6、2019年拆除重建4户,其中一般户2户,补助2.5万元/户;3人以上特困户2户,补助5万元/户;维修加固10户,其中2户,每户补助1.5万元,8户,每户补助1.1万元。非4类维修加固19户,每户补助1万元;易地搬迁进城安置3户12人,集镇安置3户6人。

7、2020年抗震安居房19户,已完工5户,已开工14户。

饮水保障:

通过近年来的水利项目资金投入,我村已实现自然村全部通自来水。

兜底保障:

1、全村共有农村特困供养8人,院内五保1人,院外五保7人。

2、全村至2019年10月共有农村低保69户119人,其中享受A类11人,B类100人,C类8人。农村低保户中有61户94人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现通过低保大排查后70户110人,其中新增10人,清退19人。

3、全村至2019年10月共有残疾人67人,重病10人,残疾人中有42人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27人。

4、2019年全村应交养老保险851人,其中未脱贫27户79人财政代缴养老保险金100元/人。

(二)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改善的情况

(1)交通

镇政府至酒房村委会6.8公里机制弹石路完成建设,2017年人居环境提升村内道路硬化4.3公里,投资180万元;2018年组组通6.5公里,共投资325万元。

(2)电力

全村已通动力电,全部达标。全村 501 户 1751人已达到户户通电,2017年老园子小组安装10千伏以上的动力电,受益农户20户77人。

(3)广播电视

2019年为没有电视贫困户家庭发放8台32寸液晶电视机、5台接收机,实现了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100%以上,全部达标。

(4)网络宽带

网络宽带均已覆盖到村委会、学校和卫生室,全部达标。

(5)医疗设施

1、2018年全村贫困户214户778人减免合作医疗费个人缴费部分,贫困户城乡居民医保和大病保险100%参保。

2、2019年全村贫困户201户791人减免合作医疗费个人缴费180元,个人缴费70元,贫困户城乡居民医保和大病保险100%参保。

3、村卫生室有2名乡村医生。

(6)活动场所

2017年新建4个小组活动场所、维修1个小组活动场所。新建文化小广场1个,垃圾池5个、公厕2座。全部通过验收,已达标。

(7)水利设施建设。

近4年来,全村安装各种饮水管网8750米、新建50m3水池3个、100m3的水池1个。

(8)产业发展

1、2016年产业扶持种植养殖100户,每户补助5000元,合计50万元;2016年16户享受产业扶持3000元/户,合计4.8万元;2017年种植也扶持8户,每户1000元,合计8000元;2017年大树青椒192亩32户,补助资金57630元。

2、2017年至2018年享受生态扶贫政策太阳能热水器安装136户,自筹资金152500元。

3、村集体经济:酒房村建成村集体经济肉牛养殖场一个。财政扶持资金投入96.3万元,2017年共发放32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集体经济分红77040元,平均每户240元;2018年共发放21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集体经济分红51360元,平均每户240元。

4、贫困户小额信贷共97户375.5万:2016年发放产业扶贫贷款35户165.5万元;2017年发放产业扶贫贷款60户300万元;2019年发放产业扶贫贷款2户10万元。

5、有效整合劳动力资源。持续加强劳动力输出、就业培训和技能培训工作。截止目前,全村农村劳动力人口1214人,763人转移就业,学生150人,在家务农201人,在家照顾老人及孩子无法转移95人,1人服兵役,因病4人。转移就业的763人中,国外2人,省外213人,省内548人,其中,省内外县345人,会泽县内203人(矿山本地零散就业77人,县内乡外126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6到65周岁548人,转移劳动力353人,其中学生75人,在家务农94人,照顾老人、子女,无法转移19人,死亡3人,因病4人,已转移劳动力353人,其中,国外1人,省外务工104人,省内248人(其中省内县外务工159人),会泽县内89人(县内乡外26人),矿山本地零散就业63人,劳务经济已成为我村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支撑。

(9)生态扶贫

继续做好生态护林员选聘工作,加快脱贫攻坚步伐。2017——2019年度选聘生态护林员15人,加强其自身脱贫意愿,使贫困户自力更生脱贫致富。贫困户中聘用生态护林员15人,工资每人8240元/年。

(10)社会扶贫

1、2018选聘贫困户信息员6人,工资每人500元/月。

2019年选聘贫困户信息员4人,工资每人500元/月

2、激发内生动力。以“爱心超市”、宣传栏、群众会等方式,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加大宣传力度,深入贫困户家中交心谈心、宣传政策,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到脱贫攻坚中,提高满意度,激发贫困群众治穷病、拔穷根、甩穷帽的内生动力,引导贫困群众通过辛勤劳动住上新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3、市工商学校挂钩酒房村,挂包单位主要领导带领挂包人员分批次对所结对帮扶的贫困户进行走访,了解贫困户的实际生活情况,通过谈心聊天,让贫困户知道上级领导的关心及熟知相关政策,对后续巩固措施提了建议。自2018年以来,投资爱心超市经费及物资,共计价值60000元;援建太阳能路灯款10万元;拨付脱贫攻坚工作经费90000元;2020年助力脱贫攻坚工作资金5万元。

三、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面对条件差、底子薄、任务重的实际,接下来,我们主要沿着三条线开展工作:一是结合实际主攻劳务输出重点;二是加大村组基础建设和人居环境建设;三是落实好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扶贫政策。

第一、组织好劳务输出工作。从本村的状况和实际出发,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脱贫出列,转移劳动力仍然是我们增收、脱贫的主要方式,组织外出务工仍然是我们当前需要重点去做的工作。我们会着力来抓此项工作,加大和上级劳动保障部门和企业的对接,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开展务工技能培训,增加有序、有组织输出所占的比例,实现稳定增收。

村汇报材料范文第2篇

尊敬的武市长,各位领导:

大家上午好!我是**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非常感谢各位领导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莅临我村调研指导工作,现在我就本村产业基本情况和下一步乡村振兴发展规划作一简单汇报。

**村位于宁陕县中部中心地区,下辖八宝、宝兴、秀才沟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07户595人(包括50名党员),村域面积97平方公里,平均海拔高度1300米,是陕南移民搬迁后两个村庄合并形成的一个村,曾经的国家级贫困村。

村汇报材料范文第3篇

锤锻钢堡铁垒,造就一呼百应的带动力

*村支部下设党小组9个,有党员91名。这些年来,该村始终坚持党建统领全局,支部服务群众的宗旨,打造出了一支团结务实、坚强有力的支部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一是有一个好带头人。党支部书记邢成龙,是一位严以律己、克己奉公、政治上过得硬、发展上有思路、工作上有招数的好书记,曾两次荣获省劳模称号,一次荣获省优秀党员称号。他上任23年来,带领村民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规模制种、和谐发展、共同致富之路;他始终坚持严格的民主决策制度和民主管理制度,制定了严格的财务制度,一次支出超过500元,必须经过议事会通过,并且每月公开一次账目,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在他的带领下,该村连续20多年没有发生一起群众上访事件和刑事案件,全村干群关系和谐,群众安居乐业。二是有一个高标准的党员活动阵地。*村党员活动室设施规范,功能齐全,成为强化党员素质、永葆党员先进性的有力阵地。去年共举办农村实用技术讲座38次,上党课15次,培训党员群众8*人次。全村现取得农业技术职称的党员有37名,占到党员总数的41%。近年来,共发展党员34名,培养年轻后备干部7名。三是有一套科学的党员管理机制。对党员实行目标责任管理,支部与党员每年都要签订目标责任书,责任书从党员政治思想、作风建设、党员义务、党内组织生活、遵纪守法、办实事办好事等6个方面,定出20条具体要求和任务,实行年终进行民主评议和考核,并奖优罚劣,使党员人人头上有目标,个个身上有压力,激发了他们为群众办实事的内在动力。去年,村里对22名完成任务好的党员进行了奖励。

领跑共富之路,打造万众归心的凝聚力

*村是一个有着3287口人、8500亩地的典型农业村,为了保证共同富裕,避免两极分化,村支部始终坚持“一人富了不算富,全村富了才算富”的宗旨,大力发展合作经济,促进全村致富。一是实行“六统一”,引导全体村民参与规模制种。玉米、蔬菜制种是*村的支柱产业,为了将分田到户、分散制种的农业产业形成规模优势产业,村支部创造并逐步完善了“公司加农户,依托党支部”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形式,党支部牵头将参与制种的农户组织起来,村支部既是“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粘合剂,又是新型农业产业化的组织者。村集体为各户统一提供制种种苗、统一提供技术培训、统一购买化肥农药、统一机耕灌溉、统一贷款担保、统一种子销售,既帮助村民及时解决了购买生产资料困难和发展生产所需资金的问题,又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降低了生产成本。*3年以来,村集体为有困难的村民提供无息贷款累计达55万元,大大加快了群众致富的步伐,同时,也使分散的制种生产形成了规模生产,打出了品牌,创造了规模效应,*5年仅制种总收入就达到580多万元,使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3011元。中央电视台第七套节目“致富经”栏目专门录制和播放了*村发展制种产业的事迹,致富经验在全国广泛传播。二是实行三级承包服务责任制,帮扶贫困户。针对少数丧失劳动能力、家庭负担过重、思想不够解放的村民,实行了支书包村、支委包片、党员联户的三级承包服务责任制,先富带后富,共走富裕路。广大党员干部义务为群众提供技术服务,去年支委成员张百新帮扶两位贫困户发展西红柿、青椒制种,分别增收15000元和*00元,帮助他们走上了致富之路。

村汇报材料范文第4篇

一、基本情况

镇位于市南郊,距市中央9公里,区政府所在地15公里,距所辖8个村,97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人口19884人。我镇主要以农业为主,乡镇企业有较好发展,规模以上产业企业7户。我镇所辖留永村现有农户652户2499人,年开通程控电话,年电信宽带入户。全镇现有固定电话用户1210户,持有移动通信8720人。

二、主要工作

(一)增强领导。镇建立了由党委副书记为组长,党政办、社事办、电信、移动等部分负责人为成员的“村村通电话”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详细负责工程项目建设的协调工作。

(二)明确目标工作。今年全面实现留永村“村村通电话”,同步推进其他各村社村通电话工程,基本目标是电话实现新增用户达到5%以上,网络实现全笼盖,消除无通信村民组和天然村。不断增加宽带用户面。

(三)主要成效

1、基础举措措施完备。在留永四组新建室外机柜1个,可实现512个固定电话和宽带连接。笼盖我镇留永、卫星两村和相邻部门村组。全镇范围内新建了移动基站3个。

2、通信质量全面改善。电信部分对存在通信质量的杆线进行了更换,保证了通信畅通。

3、增大通信笼盖面。留永村本年新增固定电话用户30户,手机用户82户,占现有农户652户的17%。全镇新增固定电话、移动通信900余部。

4、通信质量全面改善。固定电话和移动通信质量全面改善,通话短线投诉大大减少,互联网用户不断增加。

5、拓宽了群众的致富阶梯。互联网的使用连接了村民的对外联系和致富信息的获取,远程教育成效明显。

6、丰硕了群众的糊口,进步了村民的糊口质量。

7、晋升了服务质量。电信和移动通信部分服务及时到位,没有由于停电等原因造成通信间断,服务职员热情殷勤,群众满足。

二、存在的问题

村村通工程笼盖面还不够,与群众需求有间隔;对农村的服务资费仍显偏高,制约了用户的发展。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村汇报材料范文第5篇

以人为本 以德治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__县城关镇地处省会郑州和古都开封之间,是县城的座落地,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镇区面积28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37个村民组,总人中10万余人,其中农业人口1.1万人。

20__年以来,城关镇从自身实际出发,通过理清发展思路,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发展环境,促进了城关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和谐文明,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并分别获得了“全国文明镇”、“全国重点镇”、“全国信息化建设示范镇”三个国家级荣誉,镇党委是“省五好乡镇党委”。

理清发展思路,实现生产发展

思路决定出路,正确的经济发展思路是实现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障。20__年以来,我们从城关实际出发,在深入调查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工业强镇、三产富民”的总体经济发展思路。按照这一思路,通过大举招商引资,强力发展服务业,优化发展环境,推进农村城市化。使全镇逐步形成了以工业为主导、三产为主体、现代城郊型农业为增收的经济发展新格局,走出了一条符合城关实际、具有城关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20__年,全镇实现财政收入2540万元,同比增长25%,比20__年净增1500万元;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679元,同比增长23%,比20__年增加2200元;8个村集体收入完成1300万元,同比增长10%,比20__年净增500万元。全镇社会经济综合实力连续位居郑州市30强乡镇第一位、省百强镇前列。

健全保障体系,实现生活宽裕

在加快经济发展、增加村集体收入、提高群众福利水平的同时,我们更加注意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让群众从经济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切实促进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其中投入40万元设立了城关镇大病医疗基金,建立了大病医疗制度,解决了农民看大病难的问题。投入30万元设立了老年人生活补助基金,在全镇营造了尊老、爱老的良好氛围。投入40万元设立了农民就业和素质教育培训基金,对部分群众进行了集中培训,提高了群众就业能力、拓宽群众就业渠道。投入30万元,设立教育抚助基金,对贫困学生和考入本科以上学生进行救助或补助。投入20万元,为8个村和机关各办配备了电脑,实现了网络化管理。成立了镇信息服务中心,利用网络、以《信息快报》的形式,为群众提供致富信息。建立了从就医、到养老、教育、就业一系列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形成了发展有方向、生活有保障、就业有渠道的良性互动。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过程中,我们将遵纪守法、诚实守信作为享受各项保障体系的条件,进一步加强了社会管理,促进了乡风文明。

创新活动载体,促进乡风文明

20__年以来,镇党委以“道德规范进万家”活动为契机,在全镇开展了以“一村一条文明街、一街一个文明户、一户一件模范事、一家一个形象人”为内容的“四个一”精神文明上台阶活动。并抓住形象人这一核心,连续四年成功举办了四期形象人培训班,通过培训,进一步增强了形象人的整体素质。同时,广泛开展了“好媳妇、好婆婆”评选和“夸媳妇、贺娘家”活动,在3月8日进行了统一表彰;20__年以来,陆续投入500万元在8个村高标准建设了农民文化大院和多个街头娱乐场所,每天群众进行表演;在元宵节组织全镇农民文化艺术队上街演出,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每年利用三个月时间,在全镇开展“十佳文明户、十形象人、十件模范事、十佳经纪人、十佳纳税大户、十佳基层干部”评选活动。对评选出来的十佳先进,利用年初经济工作会时间进行统一表彰,并进行及时宣传报道,使全镇形成了争当形象人、争做模范事的良好氛围。目前,全镇8个行政村有5个是市级文明村、城关镇是“全国文明镇”。

加强基础建设,实现村容整洁

我们按照县城整体规划,切实推进老城区的改造和新城区的开发建设。20__年规划并建设了总投资达3.2亿元、可容纳住户2980户的“两寓五区”工程,即在一个村建设农民公寓、在两个村建设农民标准化住宅小区。如今工程已基本结束,并有600余户群众搬进新居,进一步改善了群众的居住条件,优化了城关的投资环境。同时,投资3960万元建设了多座学校、医院 ;投资1800万元建设了26条道路,绿化美化了38条街道,亮化了50条道路,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对背街巷道和庭院卫生进行了专项治理,深入开展了“除四害”、“健康教育”和“街道卫生清理”活动,为辖区群众营造了一个更加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了辖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实现了村容整洁。20__年,城关镇获得了“全国重点镇”的荣誉,有三个村被命名为“河南省康居示范村”;同时,全镇有2个是省级卫生村、1个是市卫生村,几个城中村全部是省级卫生单位。

相关期刊更多

上海农村经济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北京市委农村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