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观潮教学反思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7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3个生字,能正确理解“人声鼎沸、浩浩荡荡”等词的意思,能给多音字“薄、号、闷”据词定音。
2.学习抓住重点句子,按课文的表达顺序理解课文的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3、4自然段。
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学习作者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感受钱塘江大潮壮观的景象,体会当时人们心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三、教学时间: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调 整 栏
1.今天老师要来领大家去观潮(读课题), 这里的潮指的是——钱塘江大潮。
2.看过大潮吗?对钱塘江大潮有哪些了解呢?
3.出示句子:
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1) “观潮”和“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
“奇观”呢?“天下奇观”呢?
(2) 拓展:观潮的习俗起源于汉魏六朝,唐代形成观潮之风,沿袭至宋,盛况空前。
(3)朗读指导:重音突出自古以来、天下奇观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堪称,“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赶紧去看一看吧!什么时候去看?到哪儿去看呢,课文中有一句话就告诉了我们观潮的时间和地点,看谁找得最快?
2.出示句子:
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
(1)“这一天”是指哪一天?“这里”又指哪里?“据说”可
换成什么词?
(2)探究:为什么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引导阅读资料袋)
3.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边读边想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4. 自学检查
(1)生字新词
字音重点(多音字):称为 蒙蒙的薄雾 闷雷滚动 风号浪吼
字形重点:蒙 薄 罩 贯
(2)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板书: 潮来前
潮来时
潮过后
(3)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钱塘江大潮像一个魔法师在变魔术,你们发现钱塘江大潮发生了哪些变化?(初步感受)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我们先来看看潮来之前的情况吧。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描写潮来之前人和江的词句。
2.潮来之前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景美;人多;江面平静)
3.说话练习:今年的观潮日又来了,盐官镇迎来了前来观潮的各地朋友,如果你是一名中央电视台的播音员,你怎样介绍眼前的盛况?
4.总结:每年到钱塘江观潮多达几十万人,江潮来临之前,江面是平静的,薄雾笼罩,几座小山若隐若现。在这么宁静的外表下竟酝酿着一场撼天动地的江潮,大自然的力量真奇特啊!
(四)布置作业:2.朗读课文。
3.继续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二)批文入境,感悟奇观
1.读文
现在请大家认真读课文3、4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写具体的?可以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感受深的语句,还可以在旁边做批注。
2.品潮来之奇
(1)午后一点左右,你听,潮来了,那声音是怎样的?(闷雷滚动)谁来学一学?这样的声音就叫闷雷滚动。
板书:闷雷滚动
(2)体会人声鼎沸:假如你就是钱塘江大堤的一名游客,听到潮声来了,你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跳着叫着,挥手喊着:潮来了,潮来了)
(3)刚才的场面可以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人声鼎沸。
(4)
是啊,此时此刻,钱塘江堤人声鼎沸,什么时候又沸腾了呢?
(5)品读重点句
①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从早上开始,人们等啊,盼啊,一直等到午后一点左右,
人们终于把潮给盼来了。怎能不沸腾呢?大家快去看一看吧,你看到了怎样的江潮?
板书:白线
②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板书:城墙
重点体会:
a.潮水的长:横贯江面(区分横贯与横卧的不同,体会潮水动态之美)
b.潮水的高: 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两丈多高相当于两层楼的高度,面对这么壮观的潮水, 你们的心情怎么样?(吃惊、惊喜、激动)读出这种感受 。
c.拓展:引入范仲淹的诗句: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
③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小组讨论:体会潮来时声音之大,形态之壮观。)
板书:白色战马
(6)朗读指导:大潮越来越近,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猛,把这种感受送到句子中吧!
(7)这三句话能调换顺序吗?为什么?(不行,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
(8)小结:作者按照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抓住潮水的声音、形状,写出了潮水的壮观。
(9)欣赏课件:请大家一起凝神*观赏这惊心动魄、壮丽奇特的时刻吧!
(10)尝试背诵:正像诗人苏轼所说的: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让我们把这壮观的景象留在心间。赶快去背一背吧!
3.品潮后之奇
(1)潮过后,还能称作是奇观吗?
板书: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2)组织讨论:“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多高了”,人们为什么现在才注意到江水已涨了两丈多高了?刚才人们干什么去了?(侧面描写,说明江潮的魅力)
(3)这样的奇观让你激动吗?带着这份激动,向世界宣布,钱塘江大潮确实是——天下奇观。
(三)作业
1.词语运用练习。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风平浪静。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 ),一浪一浪( )。潮水声犹如( )。海堤上尽管( ),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地,潮去了,消失在( )
的地方。
2.作业本5、6题
3、仿写练习
仿照课文中“浪潮越来越近,犹如……”的写法,写一段话。
雨越下越大,
板书设计:
潮来前:风平浪静 人山人海
闷雷滚动 越来越大 山崩地裂(声)
观潮 潮来时:{
一条白线 白色水墙 千万匹战马(形)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课堂;教学策略
在小学语文素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教学观念的改革和教学形式的创新,把学生放到学习的主置上,建立小学语文自主课堂,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一、开展主体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开设自主课堂时,要把学生放到学习的主置上,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利用创新思维分析和思考课文内容,在兴趣引导下掌握课文内容。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在学生遇到疑问时,教师要和学生共同交流讨论,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看法。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学生能够大胆探索、积极发现,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产生了主动学习的意愿,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二、注重预习环节,提高学习效率
在小学语文自主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高效完成自主学习任务,需要把预习环节和课文教学结合起来。通过预习,学生在课堂学习时,会有目的地进行探索,重点分析预习中遇到的问题,使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因此,教师要给学生设计预习环节,让他们在预习环节熟悉课文内容,自学课文中的生字生词,解决课后问题,对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标记。通过预习环节,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就会有针对性地学习,在了解课文重难点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增强课堂学习的针对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创设趣味课堂,激发探索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设计趣味课堂,利用趣味环节激发学生的活跃思维,让他们积极思考,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在发展语文综合素质的同时,提高探索能力。在设计趣味课堂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丰富课堂内容
多媒体能够用声音、图像、视频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在整堂课上都保持高度的注意力,积极思考多媒体展示的内容。借助多媒体教学资源来理解课文,能让他们有效突破重难点内容,在多媒体情境中进行快乐学习。例如,在教学《观潮》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观潮时的视频,让学生在视觉感受中体会潮来时的奇特景象,大大提高了他们的求知欲。在多媒体展示的情境中,学生主动阅读课文,分析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景象,体会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深刻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和雄伟。
(二)创设表演情境,加深学习体验
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设计表演情境,让学生从思维到行动都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深入的理解,把角色的特点表演出来,让他们在趣味性的环节掌握课文内容。例如,在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教师在让学生自读、自学古诗内容后,让他们利用想象设计表演情节,并给作者和孟浩然设计符合他们特点的对话内容。在表演过程中,学生要把古诗的内容和情感赋予到表演的人物中,充分展现自己对古诗的理解。通过表演,学生对诗的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体会到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加深了对课文的感悟。
四、开展合作学习,加深学习感悟
小学语文自主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创新教学形式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在独立思考中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对于重难点部分的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小组中进行交流讨论,通过不同思维的相互碰撞,激发学生的灵感,使他们在深入分析课文内容时获得新的体会。通过小组成员的探讨,他们能够很快突破学习的重难点,推动学习进一步地深入。例如,在教学《蝙蝠和雷达》时,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蝙蝠利用超生波导飞、飞机的雷达导航的工作原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他们在合作讨论中深入分析,了解蝙蝠夜间飞行时不会碰到障碍物的原因,明白蝙蝠和雷达在夜间探路的原理,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五、设计课外活动,激发学习主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外,还要设计丰富的语文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挥自己的特长,从中感受语文知识的力量,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例如,让学生在课外时间自编自演课本剧,发挥他们的创新思维,让他们在表演的过程中展现语文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学校、家庭、亲情、友情等作文主题活动,让学生积极投稿,选出优秀的作文在学校展示栏中进行展示;组织故事大赛,让学生把读到的好故事讲给大家,让他们敢于表现自己,通过比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使他们能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时间进行主动学习,不断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一、学生合作、探究、交流的时间和要在一节课有限的时间里完成学习任务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
我们知道一节课的时间只有40分钟,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是需要不断合作、探究、交流的,而合作、探究、交流的过程往往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这个过程要充分展示出来是需要时间的,这个时间如何调控和把握·若把握不好会影响一节课的学习任务,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四年上册《观潮》一课时,问钱塘潮为什么被称为“天下奇观”·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学生有的说远处传来的雷声好像闷雷滚动;有的说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有的说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有的说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飞奔而来:有的说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象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学生兴致很高,我也沉浸在学生的描述中(后面的描述几乎与前面雷同),让学生尽情发挥,眼看下课铃响了,一节课的内容没完成,留下了遗憾。
可见,在这里老师要把握一个度,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有责任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引导者应该懂得调控艺术,做到收放自如、开阖有度,在能够引发学生思维处一定要放,让学生充分合作、探究、交流,尽情地享受驰骋思维的乐趣;但当学生已完成了这个思维过程后,就要及时收,像上面的讨论,当学生的描述处于不断重复时,就要及时进行下一个环节,用新的信息再次激发学生新的思维。这样开阖有度,才能既完成了一节课的学习任务,又注重了学生合作、探究、交流的体验过程。
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中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差异与整体的全面发展如何协调
个性化学习是新课程所提倡的,这里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差异既指学生个性化学习带来的差异,也包括学生中发展快的与发展缓慢的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学生中发展快慢之间的差异。像我在教学二年上册《我是什么》一文,引导学生抓住水遇冷遇热发生变化的特点,小组相互合作、探究你在生活中看到过水在变吗·结果反应快的学生积极研究、探讨,说出了浴室天花板上的小水珠是水蒸气变的;妈妈做美容的蒸汽仪放出的气是里面的水变的;冬天窗玻璃上的“窗花”也是水变的,而反应慢的学生呆坐一边默不做声,这种差异会带来整体发展的不协调。
要解决这个矛盾,我尝试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要关注反应慢学生的学习习惯。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可见培养反应慢学生爱动脑动口、勤思考的学习习惯是促进他们思维发展,协调个性差异与整体发展的手段之一。其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中的一些细节,一些具体的方式还有待解决。我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把不同个性、特长的学生组合在一个小组,让他们相互融合、互相学习,并选出小组长,让组长负责全组的活动,帮助每个学生学懂知识,学会学习。
三、学生开放、多样的思维与思维的准确性、完整性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
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而创造性思维是学生创新的基石。语文课堂教学中,我很注意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创设适合创造性思维的情境,鼓励学生展开想像,发散思维,学生的思维呈现出开放、多样的特征。在《浅水洼里的小鱼》一文的教学中,我用“小男孩捡鱼归海的做法你赞同吗·”这一问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纷纷展开思维空间,发表了各自的见解。有的说同意,男孩是个有爱心的人;有的说那么多鱼,他怎么捡的过来,这人有点傻;有的说这是自然归律,大海里还有数不清的鱼,又何必在乎这些小鱼呢;还有的说这一定是个不喜欢学习的同学,在海边捡鱼逃避学习呢,等等。这些回答显然有的不太全面、准确,有的甚至很偏激,这时若不及时引导,学生的思维只能是片面的、不准确的。若及时引导学生正确思考:“生命是没有大小贵贱之分的,看看课文最后一段,小男孩的动作和他的话,你们再谈谈自己的想法好么·”就会为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完整性奠定基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既具有创新能力,又具有正确解决问题、处理问题能力的全面人才。
四、探究与实效
如有一位老师在教《秦始皇兵马俑》时,师问:读课文后,大家最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生一说:秦始皇兵马俑是如何被发现的·生二说:秦始皇兵马俑为什么在地底下埋藏了2000多年也没有被破坏·生三说:当时这么多兵马俑如何制造出来的·……师说:同学们感兴趣的问题很有思考价值,请你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问题来研究。
袁贞宏,1969年出生,研究生学历,中学高级教师,现任重庆市江津区实验小学校长。曾先后在阳岩小学、高屋小学、双槐树小学、西城小学任教。获评“重庆市特级教师”“重庆市优秀教师”“重庆市特级教师献课先进个人”“重庆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重庆市中小学信息技术、电化教育先进个人”“江津名师”“科研名师”等多项荣誉。受邀到三十多个区县培训教师,主研“西部地区村小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探索”获2014年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初次见到袁贞宏,总是满脸笑容的他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憨态可掬”一词。在重庆市江津区,袁贞宏是第一个以乡村小学教师身份评上“重庆市特级教师”的老师。从偏僻乡村教师到获得全市赛课一等奖、参编国标本教材教参、受邀到三十多个区县献课送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从一线教师到小学副校长、书记、校长,从农村贫苦家庭一路走来、曾经十分自卑的他,28年来一直“憨憨”地坚守着自己的教育信条,做一个“憨憨”的教育守拙者。
“憨”而有法:乡村教师的华丽转身
袁贞宏出生于一个典型的农民家庭,出于“跳出农门吃国家供应粮”的朴素愿望,考上了江津师范学校。1988年师范毕业,他被分配到一所条件更加艰苦的乡村小学――阳岩小学,接手一个众人口中的“烂班、差班”。从农村走出来再回到更加艰苦落后的农村,多少让袁贞宏有些失落,然而他还是“憨憨”地竭尽所能为乡村的孩子们做实事。
工作第一年的九月,学校要举办迎国庆诗歌朗诵比赛,其他几个班的老师都应付了事,而他比较“实在”,与学生认真准备,“抠好”怎么出台、怎么敬礼等每一个细节。结果,他的班级出人意料地获得了全校第一名。孩子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喜悦,开始觉得这个老师很不错,慢慢地跟他亲近起来。于是这个班级开始走上正轨,一年之后在其他班级只有百分之十左右的升学率情况下,他所带班级的升学率达到了百分之七十多,获得了全乡第一名。
“遇着那个班实际上不是坏事,你用心、用情、用力、用智去做的话,他们也一定会给你惊喜。”回想当年自己所任教的第一届学生,袁贞宏深有感触地说。
在专业发展方面,袁贞宏也是“憨憨”地做。1990年,特级教师蒋家彬的一次送教下乡活动,点亮了袁贞宏的成长之路。有一次,为购买三本自己梦寐以求的教育专著――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卢梭的《爱弥儿》、阿米契斯的《爱的教育》,他甚至把自己的午饭钱和回家的车费都用完了,只好饿着肚子,步行二十余里回到学校。
为准备语文赛课获取一个扑枪眼的视频资料,他花了一天一夜的时间,从阳岩村到白沙镇再到江津电教馆截取录像资料,结果获得了江津赛课一等奖。为参加江津小学语文电教优质课竞赛,不会操作电脑、害怕把电脑按坏的他硬着头皮向微机老师请教,像“跟班”那样跟着学操作,结果获得了江津第一名。为了提高写粉笔字的水平,他利用周末在教室一边带着只有五六岁的孩子,一边对照着字帖苦练粉笔字。为了让自己“平凡”的体态有些“光彩”,他对着镜子反复练习动作和手势,让自己更大方得体。凭着《观潮》一课的出色表现,他获得了全市赛课一等奖,并被邀请到大足、涪陵、长寿、忠县等地上公开课……
就这样,起点很低的他,硬是凭着一股“憨憨”的精神,实现了由需要他人点亮的乡村教师,到自己作为“名师”点亮他人的华丽转身。
“憨”而有道:教师成长的四字箴言
“‘勤、诚、恒、悟’四字箴言让我进步了、成长了。”在2015年12月的江津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交流会上,袁贞宏如此总结。
勤,即勤奋肯干。“28年来,我用勤奋肯干践行着一位小学教师的追求。那就是敢于吃别人不愿吃的苦,乐于花别人不愿花的时间,勤于下别人不愿下的苦功,不断挑战自己,超越自己。”袁贞宏说,他把一个个周末,一次次假日变成了繁忙充实的工作日,潜心沉醉于小学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诚,即真诚务实。“三严三实”中“做人要实”,袁贞宏把它理解为“做人要真诚务实”。当学校领导说“袁老师,你来组织这个活动哟”“袁老师,你晚上写写用了新教材后的意见和建议嘛,明天一早要交哟”等等,他一般都会“憨憨”地接受任务,然后又“憨憨”地想尽一切办法做好,做出色。在他看来,“领导安排我做事,是对我的信任、赏识,说明我还可以。一般不会‘聪明’地找借口推辞。”
恒,即持之以恒。“自强不息,持之以恒,奋力拼搏,追求卓越。”袁贞宏如此解释“恒”。袁贞宏认为他的成长离不开持之以恒地付出,坚持不懈地磨炼。2010年评上了中高职称之后,他依然痴迷语文教学,还是实实在在地躬耕于教学这块沃土。
悟,即自悟提升。袁贞宏认为一位教师的成长,还必须要有“悟性”,要去反思。反思获得重庆市小语界专家高度赞扬的《秋娃娃》一课,他悟出了“随文识字”的教学模式;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他又创造性地提出了“本源课堂”――“平中有味、简中融智、真中生情、实中见效”的思想。在行中悟,在悟中提升自我,袁贞宏是最好的注脚。
“憨”而有助:感恩成长中的重要他人
袁贞宏的成长,除了坚持“勤、诚、恒、悟”四字箴言外,还离不开许多“重要他人”的相助。
“我能走到今天,跟那种识才、用才氛围分不开,跟江津区委区府、区教委任人唯贤分不开,跟各个校长们的引领分不开,跟从教科院到教研室各级专家的引领分不开。”谈及自己的“重要他人”,袁贞宏一口气用了四个“分不开”,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1999年,袁贞宏在阳岩小学工作近11年,在一次演讲比赛中被时任双槐树小学苏小勇校长“相中”,被作为赛课人才引进学校。后来,因为校长对他的信任与支持,袁贞宏凭借《观潮》一课获得了重庆市电教优质课赛课一等奖。
2002年,重庆小语界专家周光旋听了袁贞宏执教的《秋娃娃》后评价:“我在全国听了这么多课,男教师上低年级的语文课,从来没有像袁老师上得这么好,这么富有男子汉的味道。”在周光旋的推荐下,袁贞宏作为第一个一线教师被邀请参与西师版小学语文教材、教参的编写。
2014年初,江津区筹建实验小学,让袁贞宏做筹备组组长,同时也意味着让他做这新建校的校长。当时,在西城小学做副校长、书记工作七年多的袁贞宏,并不想离开。在教委领导的一再坚持下,袁贞宏最终接过了重担。
“这一路过来,都是这些重要他人推着我走。”袁贞宏深情地说,“当你带着一颗感恩之心,憨憨地做,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总会有人发现你、帮助你。”
“憨”而有立:办一所“憨憨”的学校
问及怎样理解“憨憨”,袁贞宏说:“‘憨憨’就是远离功利,回归教育的本真,遵循教育规律,实实在在办教育,为孩子未来的幸福奠基。”从艰苦的筹备工作开始,袁贞宏即把这种思考融入新学校的建设与管理中。
一走进江津区实验小学校门,一块刻着大大的“源”字的泰山石十分引人注目。而在袁贞宏办公室书柜上,高高放着的由青年书法家李国良书写的“源头活水受益一生”的牌匾更是让记者印象深刻。
“以‘源’为核心理念,围绕着‘源头活水受益一生’的办学理念办学,就是为了让学校教育成为孩子生命成长的历程中的‘源头活水’。”袁贞宏说这话时几乎是一字一顿,并轻轻敲着桌子。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激趣教学 高效教学
在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必须从“激趣”着手。教学实践证明,合理激趣教学手段的运用,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融入于课堂教学之中,进而帮助学生实现参与度及语文素养提高。那么在实际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如何进行有效的激趣教学,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呢?
一、电教激趣
电化教学手段的合理使用是创设教学情境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手段,是活跃课堂氛围与激发教学活力的有效办法。在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电教手段的运用已经成为一种必然。首先,时间与空间限制被打破。如学习《暮江吟》的时候,教师可以抓住诗中蕴含的自然之美,适时将电教手段引入课堂,借助“蒙太奇”的艺术手法,将多个镜头组合在一起,层次分明地向学生展示作者构思出来的画面:先是远景“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后是全景,再是近景“水面摇动,红绿光闪烁,草叶上的露珠闪闪发光”。以生动形象的画面诱发学生想象,用电教激趣,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其次,实现多种感官的调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能否用电教合理激趣便成了能否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为了更好地发挥电教的价值和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教师要积极挖掘电教视听结合、声像并茂的特点,以此让学生在课堂中持续保持兴奋的学习情绪,进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最后,创设思维情境。电教的应用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并使学生大脑常处于一种兴奋状态,不仅有利于开发学生创造力,还能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及质量。如教学《草船借箭》时,教师可以先用相关视频将学生引入课堂,看完视频后,有学生问道:“如果曹操射的箭带有火怎么办?”这时,教师就要明白学生的思维已被充分打开,然后,教师再将之前的视频通过电脑处理,使之产生一种“雾蒙蒙”的感觉后再给学生播放观看,这时学生就会有进一步的领会。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质疑,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相应的提高。
二、游戏激趣
小学语文教学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对学习有兴趣。游戏激趣主要可以运用在课堂以下几个环节:首先,课前。新课导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必要的环节。如学习《夏天的衣物》时,教师可以改变传统以谈话方式为主的教学导入,采用“运衣服”的游戏进行教学,即先给学生出示一个小猴子玩具,要求学生给小猴子穿上衣服,并让学生两两一组,将衣服放于篮子中,运送给小猴子。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一上课就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进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其次,课中。课中运用游戏激趣有助于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吸收,因为这种教学方式能将知识与学生在游戏中获得的情感体验有机结合在一起。如学习《猫》中“屏息凝神”这个词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做这种表情,以此调节教学氛围的同时,唤起学生对猫的喜爱,使学生对词语的理解程度有所提高,进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最后,课后。巩固环节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知识巩固得好,可以获得较高的教学效率。但是这一阶段同时是学生最易产生疲劳的时候,因此,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维持向上而饱满的学习情绪,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游戏,如十分钟默写比赛、课文背诵接龙等,以此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三、故事激趣
首先,故事激趣,加深对文章作者及背景的理解。言为心声,课文的背景、文化等都是学生理解文章的关键所在。如在进行《观潮》这篇课文教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周密的生平经历,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作者的理解,又为学生补充了课文中没有的内容,丰富了学生对钱塘江大潮的理性认识。其次,故事激趣,突出文章主题。“条条大道通罗马”,不难发现有些故事和课文的主旨是不谋而合的,为此,教师可以借助这一特点,做到教学上的举一反三,以此加强和深化学生对课文的记忆及对课文的理解体会。再次,故事激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注意力的集中对增强语文教学效果而言是十分重要的,然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常用“敲黑板”提醒学生集中注意效果却不理想,一是学生的自控能力还不够强,二是学生年龄尚小,还缺少一定的情意品质。为此,教师可以采用故事激趣,适时将故事引入课堂,用趣味的故事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如在上完体育课后讲《这是我小学的老师》时,教师就会明显发现学生很疲惫,这时可以适时插入居里夫人的故事,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在故事的引导下,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了,注意力很快集中起来。然后教师就可以抓住时机,将学生的思维引入课文中。
总而言之,要想激活小学语文教学,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教师必须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引入“活水”,努力创新教学思路,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此将课程上得有声有色,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得更有兴趣,才能使教学效果变得更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