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影像诊断

影像诊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影像诊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影像诊断

影像诊断范文第1篇

【摘要】目的:从小儿肺结核入手,探究小儿肺部疾病影像诊断。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1年3月期间收治小儿肺结核患儿65例,分别给予CT影像诊断检查和x胸片检查,对比影像诊断结果。结果:本文研究中,肺结核患儿胸部影像多以肺实质侵润和淋巴肿大为主,同时还检测出栗粒性肺结核、支气管病变、胸膜病变、肺内或淋巴结钙化、CT显示肺部小颗粒状、斑片状密度增高病灶,且病变范围较广。肺CT在各方面检测的阳性率均好于X胸片的影像诊断,对X胸片中忽略的原发病灶、淋巴结肿大及空洞等病灶影像,采用CT均能有效显示。结论:采用CT影像诊断,有利于降低漏诊、误诊,成为临床重要的肺内结核诊断的重要佐证。

【关键词】小儿肺部疾病;影像诊断;小儿肺结核;CT诊断

【中图分类号】R72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1121-02医学临床中,肺结核在小儿肺部疾病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危及患儿健康的主要疾病。由于该病的临床诊断较难,误诊率较高,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据相关国内外医学文献报道,给予小儿CT影像诊断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对小儿肺结核症状的诊断水平[1]。为此本文将探究2008年3月-2011年3月期间收治的65例小儿肺结核给予CT影像诊断,探讨CT影像对小儿肺结核的诊断价值。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08年3月-2011年3月期间收治小儿肺结核患儿65例,其中男42例,女23例,年龄1-3岁,平均年龄1.3±0.2岁,病程1-5个月,平均病程2.4±0.2个月。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和《中华儿科杂志》制定的《儿童肺结核的临床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试行)》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发热、呼吸困难、咳嗽、肝脾肿大、嗜睡、肺部湿罗音,经过胸部X线检查具有各型肺结核征象。未接种卡介苗44例,卡介苗接种呈阴性21例,与肺结核亲属可疑接触史31例。结核菌素试验:阴性4例,+5例,++27例,强阳性29例。

1.2方法:给予65例小儿CT影像诊断检查,取仰卧位横断面平扫,层厚10mm,无间隔,管电流60mA,管电压120kV,矩阵512×512。并同时给予x胸片检查。

1.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总数升高25例,CBP升高34例,血沉增快35例,合并贫血27例,病原学检查阳性8例。

1.4统计学分析:数据以百分率表示,对部分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采用x2检验进行处理。2.结果

本文研究中,肺结核患儿胸部影像多以肺实质侵润和淋巴肿大为主,同时还检测出栗粒性肺结核、支气管病变、胸膜病变、肺内或淋巴结钙化、CT显示肺部小颗粒状、斑片状密度增高病灶,且病变范围较广。肺CT在各方面检测的阳性率均好于X胸片的影像诊断,对X胸片中忽略的原发病灶、淋巴结肿大及空洞等病灶影像,采用CT均能有效显示,具体数据,(见表1)。

表165例肺结核患儿胸片和肺CT结果及比较(n/%)

病变X胸片(n=65)肺CT(n=65)肺实质侵润52(80)58(89.2)*左肺1012右肺4145两肺11空洞7(10.8)13(20)*淋巴结肿大47(72.3)60(92.3)*肺门1318纵膈3442粟粒性肺结核14(21.5)16(24.6)*支气管病变7(10.8)15(23.1)*受压510播散13扩张12胸膜病变17(26.2)20(30.8)*肺内或淋巴结钙化7(10.8)18(27.7)*注:*与X胸片对比,P<0.05。3.讨论

小儿肺结核多由于含有病毒飞沫进入患儿肺泡中,引起肺实质炎症,于肺内形成病灶,经淋巴管引起纵膈及肺门淋巴结肿大。小儿肺结核病变进展包括原发病灶及淋巴结扩大引起的坏死,造成肺炎、支气管病变,进而发展为支气管结核或淋巴结支气管瘘;同时小儿体内结核杆菌随着血液流动将病变散播,引起全身其他器官脏器结核病。病变好转迹象为吸收和钙化,临床观察诊断小儿肺结核病程变化可通过影像进行诊断[2]。由于患儿的免疫系统不能有效对结核病菌起到免疫,会引起淋巴、血源和支气管散播加重肺内及全身粟粒性结核病[3]。本文研究中,结核患儿胸部影像多以肺实质侵润和淋巴肿大为主,同时还检测出栗粒性肺结核、支气管病变、胸膜病变、肺内或淋巴结钙化、CT显示肺部小颗粒状、斑片状密度增高病灶,且病变范围较广。

小儿肺结核的临床诊断:由于小儿肺结核的特异性表现为呼吸道感染的临床体征和症状,患儿常见体征表现为潮热、乏力、消瘦等,临床表现为高热、呼吸困难、咳嗽、嗜睡、易激惹等[4]。临床发热和咳嗽症状迁延反复,若患儿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则会引起患儿嗜睡,易激惹等症。若临床误诊,给予患者不同抗炎治疗,药不对症,病程迁延至数月,应考虑为肺结核,对患儿给予抗结核治疗[5]。临床诊断中,由于小儿肺结核缺乏特异性,采用X胸片诊断常会有误诊、漏诊,延误治疗。采用CT诊断小儿肺结核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依据CT影视诊断能够区别肺囊肿、支气管肺炎、支气管异物,有利于鉴别肺结核。

经影像学诊断,小儿肺结核常以粟粒性肺结核多见,这是由于病毒入侵患儿体内,机体免疫力的结核抗体较少,致使结核杆菌传播。临床给予X胸片检查时,会呈现结节大小、密度、分布较均匀,结节1-3mm大小,密度浅,向周围扩散。婴幼儿肺部尚未发育成熟、小结节低于0.5mm,早期间质无特异化及X胸片摄像时其他因素影响,成像时会有漏诊发生[6]。本文研究结果中,采用X胸片显现粟粒性肺结核14例,而经过CT诊断又发现2例漏诊,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肺部粟粒性结节不明显,造成X胸片漏诊,CT诊断优于X线胸片,提示CT具有较好的密度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能够更好的显示更小的结节[7]。采用X线胸片诊断淋巴结肿大47例,经过CT诊断为60例,提示CT诊断能够提高对原发性综合征的诊断率,更好地显示肺门及淋巴结核病变情况。肿大的淋巴结会压迫支气管,引起肺不张,根据研究结果显示,CT诊断支气管受压10例,需考虑肺门肿大淋巴结压迫所致。

小儿肺结核患儿机体中的结核杆菌,经血液循环,呈急性血播型,常会散播于患儿大脑、腹部脏器等部位,严重威胁患儿的健康,增加患者致残率和致死率。因此临床治疗中,对可疑或确诊患儿患有肺结核,应排查有无胸外结合可能,采用CT影像诊断,有利于降低漏诊、误诊,成为临床重要的肺内结核诊断的重要佐证。参考文献

[1]周琴,闫秀梅,郑飞霞.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J].温州医学院学报,2007,12(1):244.

[2]赵崇清,莫华梅,肖新华.下肺结核的影像诊断[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5,06(5):253.

[3]陈建敏.肺结核影像学检查对比分析与诊断意义[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0(22):157.

[4]朱荣荣,范晔辉,顾庆春.影像学检查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10(6):1892.

[5]李文有.影像学检查判断肺结核活动性的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09(25):120.

影像诊断范文第2篇

【摘要】 目的 总结分析颈椎旋转的影像学表现,寻找其正确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75名患者的X线平片及CT片,分别观察颈椎棘突、横突的连线,寰-齿关节间隙,齿状突与棘突平分线的变化。 结果 在所有患者的颈椎正位像及侧位像上棘突及横突的连线均不在同一直线上;39例存在寰-齿关节间隙不等宽;51例枢椎齿状突与棘突平分线存在偏转。结论 颈椎旋转的影像学表现典型,熟悉其表现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关键词】 颈椎;旋转;影像学;诊断

Abstract:Objective To examine the imaging manifestation of axial rotation of the cervical spine and explore accurate diagnosis and proper treatment.Methods The X-ray and CT imaging of 75 patients were collected. The changes of the connective line of the cervical spinous process, transverse process, the spatium of articulus atlantodentalis ventralis, the equally pided line of spinous process and dentoid process of axis were observed respectively.Results The connective lines of the cervical spinous process and transverse process of all patients, which were in the anterioposterior and latera film of cervical spine, were not distributed on an identical line;39 cases with the spatium of articulus atlantodentalis ventralis appeared asymmetrical;51 cases with the equally pided line of spinous process and dentoid process of axis were of deflection.Conclusions Imaging of axial rotation of the cervical spine has tipical manifestation, which is helpful to the diagnosis.

Key words:cervical spine;rotate;imaging;diagnosis

随着计算机的应用普及和人口老龄化,越来越多的人都会被颈椎病所缠扰。以往患者就诊时,多通过颈椎正侧位及双斜位像观察椎体是否存在骨质增生、椎间孔是否变窄及项韧带钙化与否;或行CT及MR检查,观察椎间盘、椎管及后纵韧带、黄韧带的退行性改变。很少有人观察颈椎椎体旋转所造成的颈椎症状。本文旨在通过研究颈椎旋转的影像学表现,寻找颈椎疼痛的病因,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临床上存在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及颈肩痛等症状的患者,行其他检查排除颅内病变,并经临床及影像检查确诊为颈椎旋转的患者75 例,其中男性24 例,女性51例,年龄35~66 岁,平均年龄45 岁。

1.2 方法

1.2.1 X线平片检查 所有患者均摄取颈椎正位像、侧位像及寰枢椎开口位。摄片时均采取卧位摄影。设备采用Siemens Multix Compact K型照像机,CR采用Konica Minolta Regius model 190处理系统。

1.2.2 CT检查 部分患者加作该项检查,设备采用Marconi UltraZ型螺旋CT,行螺旋扫描,螺距1,层厚3 mm,重建间距3 mm。扫描范围根据需要而定。重点观察椎体,扫描过程中尽可能地保持椎体中轴线居中无偏移。

1.2.3 结果处理及观察对比 在颈椎正位像上观察各颈椎的棘突和双侧椎弓根的投影是否在同一直线上,并测量棘突到同层椎体的两侧缘的垂直距离,看其是否相等;侧位像观察各椎体横突的连线是否连续,横突及椎体前、后缘有无双边双突影;寰枢椎开口位分别观察齿状突与枢椎两侧块是否等距,“八”字间隙是否等宽,枢椎齿状突与其棘突平分线投影是否在同一直线上;CT的椎体断层图像上,在保证颈椎整体中轴居中的情况下,在可疑旋转的椎体的中心与棘突中点作一连线,然后沿椎体的钩椎边缘分别作两条垂直于冠状面的平行线,测量棘突中点到两侧钩椎缘的垂直距离,看其是否相等。

2 结 果

赵旭波,等:颈椎旋转的影像学诊断辽宁医学院学报 2008年8月,29(4)全部75例颈椎旋转患者,在颈椎正位像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单个颈椎或多个颈椎棘突偏转,与门齿正中线及其他棘突的连线不在同一直线上,其中45例双侧椎弓根的投影亦有不同程度的偏移,且多发生于枢椎及第3颈椎。在侧位像上可见旋转的颈椎横突投影前移,有时可伴椎体上翘,此种情况多发生于寰枢关节。在51例加照寰枢椎开口位的患者中,有39例存在寰枢关节半脱位,即齿状突到两侧块的间隙不等宽,距离差值超过2 mm以上;“八”字间隙不等宽24例;而全部患者均可见枢椎齿状突与棘突平分线存在偏转。另有28例患者行CT检查,均发现棘突中点到两侧钩椎边缘不等距现象。

3 讨 论

3.1 颈椎病的概念及临床表现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指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伴有颈部骨组织、软组织、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脊髓等临近组织受损,力的平衡失调而引起的不同类型的综合征。其临床症状多表现为,颈肩背痛、上肢无力、手脚麻木、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心动过速、吞咽困难,甚至出现视力模糊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下肢无力,行走不稳,甚至瘫痪。

3.2 颈椎旋转的致病机理

正常的颈椎间盘、关节突关节、关节囊以及周围韧带、肌肉组织具有生理功能在静止时保持解剖结构的静态平衡。成年期受外伤、过度的持重负荷、不良的姿势、先天发育异常等因素的影响,当颈椎突然向上向下或左右转动时,由于颈椎两侧的部分肌力不均衡,常可导致单个或多个椎体发生旋转移位,尤其是在颈椎退变过程中,周围韧带及肌肉的束缚功能减弱,更易发生。由于颈椎较胸椎、腰椎存在一个特殊的解剖结构,即横突孔,其内有椎动脉走行,当颈椎发生旋转时,一定能使横突孔的单位截面积变小,椎动脉受压引起椎动脉症状;同时上关节突突入椎间孔,挤压神经根引起神经根症状;而走行于椎弓板外侧的交感神经会受到一个旋转的拧力作用,从而表现出颈椎病的交感神经功能紊乱症状[1]。

3.3 颈椎旋转的影像学诊断

传统颈椎病的X线检查多将重点放在观察椎间孔有无变窄、椎体前后缘是否有骨赘形成、钩椎关节的增生程度,以及项韧带钙化等改变,往往忽略了颈椎旋转这一致病因素。而孙树椿等人的研究表明[2],颈椎病特别是椎动脉型的,其X线表现以失稳移位多见,而钩椎关节骨赘形成阳性率不高,其中C3、4、C5、6X线移位改变可视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重要诊断依据。另外,刘兵等人亦[3]提出C5、C6横突孔较高,而下段椎动脉上下、左右移动的幅度又较小,所以C4、5、C5、6较小的移位就可以压迫椎动脉而引起椎动脉的血流量减少,从而造成椎动脉型颈椎病。颈椎旋转的X线表现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1)在颈椎正位像上可见正常的所有颈椎的棘突、双侧椎弓根的投影分别是在同一直线上,而发生旋转的椎体以上二者的投影是脱离于直线以外;(2)测量棘突到同层椎体的两侧缘的垂直距离,正常时两侧等距,但发生旋转时,旋转侧距离变短(见图1,2);(3)侧位像正常时各椎体横突的连线是连续的、椎体前、后缘无移位及上翘,而旋转的椎体横突投影一般发生迁移。寰椎有时可见上翘改变,其具体表现为寰椎后结节与枕骨隆突的间距变短;(4)“双边双突征”,即旋转移位的椎体和上下关节突的投影不能互相重叠[4](见图3);(5)寰枢椎开口位正常的齿状突与枢椎两侧块是等间距,而旋转时呈半脱位改变;(6)寰枢关节“八”字间隙不等宽;(7)枢椎齿状突与其棘突平分线投影呈倾斜直线,而非垂直线;(8)CT的椎体断层图像上,在保证颈椎整体中轴居中的情况下,在可疑旋转的椎体的中心与棘突中点作一连线,然后沿椎体的钩椎边缘分别作两条垂直于冠状面的平行线,测量棘突中点到两侧钩椎缘的垂直距离,旋转时存在间距差。在进行颈椎旋转的影像学诊断过程中,只要基本掌握了以上几个诊断要点,一般不难诊断。有时可能存在影像表现与临床症状不符的现象,其主要与投照的角度及有关。 图1 为一枢椎旋转患者,寰枢椎开口位像可见枢椎齿状突与棘突平分线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并可见双侧寰-齿关节间隙不等宽(白色箭头) 图2 为颈6、7椎体旋转患者,于颈椎正位像可见颈6、7棘突(白色箭头)位于颈椎正中线以外图3 为颈4、颈6椎体旋转患者,侧位像见“双突征”(白色箭头)

3.4 颈椎旋转的治疗

中医是我国宝贵的财富,尤其是中医针刀技术是近几年新生的一门学科,在治疗颈椎旋转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本次收集的75例颈椎旋转患者,均经中医针刀手法复位治疗。经过一次或多次的治疗后,复查摄片见,颈椎椎体旋转消失,棘突连线成一直线、横突连线连续、寰-齿间隙等宽(见图4),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疗效是肯定的。 图4 为一枢椎旋转患者治疗前后的对比,a 治疗前,可见枢椎齿状突与棘突平分线明显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白色细箭头),双侧寰-齿关节间隙不等宽(白色粗箭头);b 第一次治疗后,可见枢椎齿状突与棘突平分线在同一条直线上(白色细箭头),但双侧寰-齿关节间隙不等宽(白色粗箭头);c 第二次治疗后,可见枢椎齿状突与棘突平分线在同一条直线上(白色细箭头),双侧寰-齿关节间隙等宽(白色粗箭头)

颈椎旋转是引起颈椎病的常见原因,由于缺乏认识,往往不能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断,给临床医生的诊断治疗带来了麻烦,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所以及早发现导致颈椎病的主要原因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倪文才.颈椎综合症[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78-79.

[2] 孙树椿,张清.椎动脉型颈椎病的X线观察与诊断[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0,8(1):28-30.

影像诊断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儿肺部疾病;影像诊断

通过对近年来小儿肺部疾病的医学临床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小儿肺部疾病中肺炎的发病率在不断的提高,而且肺炎对患者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在实际的肺炎临床诊断过程中,其诊断比较难,同时肺炎的误诊率在逐年的升高,其给临床诊断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根据国内外医学的相关报道,通过运用CT影像对小儿肺炎疾病进行诊断,提高了小儿肺炎的诊断水平。本文将我院收治的60例小儿肺炎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CT影像检查对小儿肺炎诊断的重要意义。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8月~2013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小儿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儿童肺炎的临床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呼吸学组的相关规定,并予以确诊。60例患者包括40例男患者和20例女患者。60例小儿肺炎患者均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呼吸困难、肝脾肿大、发热等症状,在胸部X线检查的基础上,显现出各种肺炎征象。其中38例患者没有接种卡介苗,22例患者的卡介苗接种呈现出阴性。所有患者均知悉本组研究的目的,自愿参加本组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通过运用CT影像对60例小儿肺炎患者进行诊断检查,患者保持仰卧的状态,对其进行横断面平扫,通常层厚保持在9cm左右,不允许出现间隔现象,使管电流处于60mA的状态,使管电压处于120kV的状态,矩阵为512×512。同时,60例患者接受X 胸片的诊断检查。

1.3实验室检查 通过血的常规检查,其中23例患者的白细胞的总数在逐渐的升高,其中30例患者的CBP在不断的升高,32例患者的血沉速度已经加快,通过检查有25例患者出现合并贫血情况。通过病原性检查,发现6例患者显示阳性。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通过本文的研究,小儿肺炎患者胸部影像主要显示出肺实质侵润和淋巴肿大的影像。通过检查还显示出栗粒性肺炎、胸膜病变、肺内或淋巴结钙化等病变,而且检查出病变范围在逐渐的扩大。通过X胸片的影像诊断,忽略了原发病灶、淋巴结肿大等病灶,但通过肺CT 检查诊断,这些病灶均得到有效的显示,见表1。

3讨论

通过对小儿肺炎疾病的临床症状和发病特征进行全面的探讨和研究,表明小儿肺炎主要由病毒飞沫引起的。病毒飞沫进入儿童的肺泡中,从而使儿童的肺部出现实质性的炎症,从此在儿童的肺内形成了病灶,在通过淋巴管后,使淋巴结出现肿大的现象。在通常情况下,小儿肺炎病变的进展过程主要是:原病灶和淋巴逐渐扩大,将会使其出现坏死情况,随着儿童体内血液不停息的流动,使结核杆菌病变逐渐散播,进一步使儿童身体的其他器官感染结核病。一般病变好转的现象称为吸收和钙化,通过对小儿肺炎进行临床的影像诊断,发现儿童身体具有较弱的免疫系统,其对结核病菌不能起到有效的免疫作用,很容易加剧淋巴、支气管散播到肺内,形成全身粟粒性结核病。从本文的研究可知,对于小儿肺炎患者的胸部影像而言,其呈现出以肺实质侵润和淋巴肿大为主的影像,同时还检查出许多其他病变,包括:胸膜病变、淋巴结钙化、支气管病变等等,并且病变的范围在逐渐的扩大。对于发热和咳嗽严重的患者而言,很容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情况。对于部分误诊的小儿肺炎患者而言,如果给予患者不同的抗炎药物进行治疗,但并没有起到任何效果,而且病程的时间较长,需要对患者进行抗结核治疗。小儿肺炎疾病具有特异性,因此,在实际的临床诊断过程中,极容易被误诊或者漏诊,从而耽误了患者的临床治疗。近年来,在小儿肺炎临床诊断中,CT 影像诊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运用CT 影像诊断,能够对肺囊肿、支气管肺炎等疾病进行有效的区分,提高肺炎的诊断效率,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漏诊率和误诊率,为小儿肺炎的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杨勇,崔巍,王利东.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高危因素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0(11):1498-1499.

[2]陈建敏.肺炎影像学检查对比分析与诊断意义[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2):157.

[3]石红,梁秀清,张丽花.酚妥拉明联合多巴胺治疗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J].基层医学论坛,2011(25):33-34.

影像诊断范文第4篇

[关键词]骨梗死; MRI; 诊断

[中图分类号] 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2-243-01

骨梗死临床比较少见,以往主要依据病变进展到慢性期X线平片出现典型的钙化而诊断,对急性骨梗死容易漏诊或误诊。自2007年8月~2010年9月,共接诊骨梗死患者16例,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现对其X线平片及MRI征象作回顾性对比分析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一般材料本组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26~80岁,平均43.8岁。10例出现疼痛症状,6例无明显症状偶然发现。全部患者均无潜水作业史,3例有大剂量激素应用史,10例有长期大量饮酒史。全部患者均摄X线平片及MRI检查。

1.2 检查方法MRI检查:采用XGY0.35T磁共振扫描仪,膝关节表面线圈,肩关节表面线圈,用T1WI及T2WI序列,行冠状位和矢状位成像。X线检查:采用GE-500mAX线机和德国产AGFA CR数字化成像系统,摄肱骨正侧位X线片。

2 结果

2.1MRI表现本组16例,MRI检出37个受累骨骼,8例累及双侧股骨下段,其中4例并累及双侧胫骨上段。5例单侧股骨下段及胫骨上段受累,3例累及一侧肱骨上段。32个受累骨骼MRI表现典型,T1WI病变中心呈等信号,信号均匀者12个,其余信号不均匀,内有散在点、片状长T1信号,T2WI病变中心多呈等高混杂信号,病变边缘T1WI呈花边状低信号带(附图A、B、E),T2WI上19个为高信号带(附图C),13个为低信号带(附图F),15个受累骨骼中病灶呈多发有融合趋势,呈典型“地图板块”样(附图A)。1个受累骨骼中可见小片囊样状长T1、T2信号灶。10例15个骨骼累及关节面软骨下骨(附图A、B、E),表现为软骨下骨质破坏,形态不规则,病变有的与骨干病变延续,有的呈“小岛状”,但覆盖关节面的软骨未见中断及碎裂。受累关节腔内均见有少量至中量关节积液(附图C)。

2.2X线平片表现16例37个受累骨骼中,12个骨骼X线平片未见明显异常,12个示局部骨质稀疏或斑点状钙化,13个示骨质硬化(附图D)。

3 讨论

骨梗死指发生于骨干和干骺端的骨性坏死,多发生于股骨下段,胫骨上段和肱骨上段,呈多发性和对称性改变。骨梗死病因较多,文献[1~4]报道有老龄(多数由于动脉粥样硬化)、镰状细胞贫血、Cancher,s病、潜水病、感染、辐射、胰腺炎、血管炎及化学治疗等。四肢长管状骨的骨髓内脂肪组织丰富,髓腔内营养血管细小,分支稀少,同时骨皮质坚硬,血管栓塞和血管外受压均缺乏缓冲余地。激素、酒精、胰腺炎及脂质代谢障碍均可引起受累骨髓内血管脂肪栓子或骨髓脂肪浸润,从而导致骨髓缺血坏死。

骨梗死MRI表现颇具特征性,急性或亚急期梗死灶典型表现在T1WI为梗死灶中央部分和周围正常骨髓组织中等信号或略低信号,而梗死灶边缘为花边样低信号,在T2WI为中央部分的信号强度可与相邻的骨髓相仿或略高,而周缘可呈迂曲的高信号带,反映充血水肿和肉芽组织。在梗死慢性期,病灶周缘在T1WI和T2WI均呈低信号,反映了病灶边缘的纤维硬化或钙化。当病灶中心液化坏死时,表现为信号不均匀的长T2、T1信号,多个病灶融合,呈典型地图板块样。关节受累系软骨下梗死的进一步发展,常被认为是骨关节改变中最严重的损害[5]。主要引起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严重者可出现关节畸形甚至强直。本组16例中,10例15处病变累及关节面。

引起骨梗死的病因很多,MRI可早期发现病变,并有特征性影像改变,为临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骨梗死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江浩.骨与关节MRI[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512.

[2] Byeong C, Ahn Jaetae L,Kyung IS,et al.Intra me dullay fat necrosis of multiple bones associated with pancreatitis[J]. J Nul Mes, 2006, 39:1401.

[3] 孙西河,王滨,常光辉.骨梗死的临床与MR探讨[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2,36(1):72.

影像诊断范文第5篇

【摘要】

目的 探讨汶川大地震所致人体损伤情况及其影像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75例汶川大地震震伤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并按损伤部位分别统计。结果 75例患者均行X线平片检查,21例行CT检查,19例行MRI检查。75例地震伤患者中,通过影像学检查,共查出伤部136个。四肢骨折39例,共计骨折72个部位,上肢13个部位,占总数的9.56%,下肢59个部位,占总数的43.39%。头颅地震伤9例,共13个部位,占总数的9.56%。脊椎地震伤12例,共累及21个椎体,占总数的15.44%。胸部地震伤13例,共计骨折30处, 占总数的20.05%。结论 地震伤涉及全身多部位、多个器官;影像检查有助于地震伤员的筛查及分类治疗。

【关键词】 地震伤;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三维重建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maging features of the injuries arising from the earthquake of Wenchuan, Sichuan.Methods Seventyfive patients who survived the earthquake but suffered from the injurie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All the patients underwent Xray plain film examination, and some of them were performed CT (n=21) or MRI (n=19). According to the examination, 136 regions of injury were found, including 39 cases of limb bone fracture (72 fracture regions: 13 regions in upper limbs accounting for 9.56%, 59 regions in lower limbs accounting for 43.39%), 9 cases of head injuries (13 regions accounting for 9.56%), 12 cases of spine injuries involving a total of 21 vertebrae (15.44%), and 13 cases of chest injuries (30 fracture regions accounting for 20.05%). Conclusion Injuries associated with earthquake involve most parts of the body. Imaging examination, as screening technique for injuries caused by the earthquake, is very useful.

Key words: earthquake injury;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3D reconstruction

我院在这次汶川地震中收治了75例地震伤员,随着医学影像设备和技术的不断更新,影像诊断水平不断提高,影像学诊断已成为地震伤临床诊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目前文献较少有述及地震伤的现代影像检查方法和诊断的内容,本研究重点探讨适合我国地震伤的影像学检查、诊断价值及分布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75例地震伤患者中,男32例,女43例,年龄2~80岁,平均45.5岁。75例地震伤患者中,均行X线平片检查,21例行CT检查,19例行MRI检查。所用设备为Kodak Direct View CR 950成像系统,Kodak Direct View DR 3000成像系统,GE HighSpeed 螺旋CT,SIMENS Symphony P 1.5T磁共振成像系统。数字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和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r radiography,CR)根据不同部位选择摄片条件,需要用组织均衡技术显示胸腰段脊椎,胸部外伤可用边缘强化技术(EVP)来显示腋段肋骨骨折及少量气胸,通过合理使用Kodak Dirctview CR 950的MUSICA软件(多方位反差增强系统),可以使曝光不足或偏高的图像同样显示较为理想的细节[1]。螺旋CT检查常规采用10 mm,电压120 kV,电流180~220 mAs,3D重建时采用层厚3 mm,电压90 kV,电流150~180 mAs。并采用0.5 mm 层厚重建,有选择性的进行2D及多平面重建和三维容积重建。

2 结果

75例地震伤患者中,通过影像学检查,共计查出伤部136个。检查明确四肢地震伤46例,共计骨折72个部位,占总数的52.95%;其中上肢13个部位,占总数的9.56%,下肢59个部位,占总数的43.39%。头颅地震伤9例,共13个部位,占总数的9.56%。脊椎地震伤12例,共累及21个椎体, 占总数的15.44%;胸部地震伤13例,共计骨折30处, 占总数的20.05%,详见表1。表1 各部位地震伤分布及占总部位数的百分比(略)

螺旋CT检查明确脑硬膜外血肿1例,颅内血肿2例,脑挫伤6例(其中加做MRI检查4例),肝挫伤1例,双下肢截肢术后并发严重心、肝、肾衰竭1例,肺挫裂伤3例,肺内血肿1例,肺部感染3例,气胸及液气胸2例。MRI检查明确腰3椎体爆裂骨折伴椎管狭窄脊髓损伤致截瘫1例,胸腰段多发骨折6例,MRI检查诊断单纯椎体压缩性骨折7例。MRI检查明确膝关节半月板损伤1例。

46例四肢地震伤中:软组织异物2例;软组织坏死1例;截肢术7例共9个肢体;四肢骨折39例,共计骨折72处。其中单发骨折6例,多发骨折33例;开放性骨折3例,闭合性骨折36例,详见表2。13例椎体骨折中:颈椎1个,胸椎2个,腰椎16个,骶椎1个,尾椎1例。颈椎椎体骨折发生于寰椎伴寰枢关节脱位。胸椎均发生于胸12椎体;腰1椎体6例,腰2椎体4例,腰3椎体6 例。关节脱位7例:肩关节脱位1例,胸锁关节脱位2例,骶髂关节3例,耻骨联合1例,寰枢关节脱位1例。胸部地震伤13例:左侧肋骨骨折4例,累及7根肋骨;右侧肋骨骨折5例,累及14根肋骨;双侧肋骨骨折4例;单发肋骨骨折1例,多发肋骨骨折8例。肩胛骨骨折3例,锁骨骨折5例,胸骨柄骨折1例。肺挫伤3例,肺内血肿1例。肺部感染3例,气胸及液气胸2例。急性肾衰肺水肿X线平片表现为肺纹理边缘模糊不清,肺内可见斑点、斑片状阴影或大片实变影。表2 四肢骨折的分布(略)

3 讨论

地震是突发性自然灾害,对人类危害巨大,其主要特点是瞬间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急需派送大量人员和物资进行救援,救治成功不但取决于救援队的速度和技能,而且对救援出来的伤员早期、及时、合理及有效的诊治也非常重要[2]。地震造成的伤害主要是房屋倒塌导致的人体直接砸伤和挤压伤,占地震伤的95%~98%。人体各部位均可受伤,其中骨折占全部损伤的55%~65%,软组织伤占12%~32%[3]。地震伤的救治大致可分为现场急救和后方救治,放射诊断有着重要的作用。地震伤现场急救的放射诊断检查主要依赖放射诊断设备,龙其是移动X线机等设备,要求简单易行、携带方便、快速准确。由于地震一线医院放射科医师、技术人员和放射诊断设备配备有限,应及时从后方医院调运移动X线诊断设备,增派“一专多能”的放射诊断专业技术人员[4]。当医院接受到抢救地震伤员任务时,放射科即刻启动应急预案,迅速组织医技人员,确保足够的医技人员在岗位上随时待命,及时完成伤病员的检查。为此,我们采取了与平时不一样的诊疗模式,遵循“先保生命后保器官,先抢救,再诊断和治疗”以及“重病人检查优先,重要部位检查优先”的原则。

从本组资料分析,下肢骨折占的比例最大为43.39%,其次为胸部(22.05%),上肢及头颅占的比例最少均为9.56%。呈现这样的特点主要和以下原因有关:(1)Naghi[2]等认为骨折和损伤的发生取决于地震时病人的位置,如果病人处于仰卧或侧卧位则易发生骨盆和肋骨骨折;(2)与人的生活习惯也有很大关系,人遇到紧张或恐吓时习惯用手抱头加以保护;(3)我院离重灾区相对较远,头颅等危重伤病员没有往我院后送;(4)此次地震发生在下午2点28分,大部分人在睡午觉。

四肢骨关节是地震伤最常见的损伤部位,通过临床表现多可明确诊断。四肢骨骨折在地震伤中较为常见,并以多处骨骼多发性粉碎性开放性骨折为主[5]。四肢软组织伤中,气性坏疽尤为重要,它是由革兰阳性产气荚膜杆菌,又名魏氏杆菌所引起的急性特异性软组织感染。常发生于地震伤的开放性骨折,大块肌肉撕裂以及严重的坏死组织基础上。该细菌一般为厌氧菌,产气繁殖迅速,具有“汹涌发酵型”特征[6]。X线平片、CT、MRI检查显示坏死组织内有积气, 表现为肌层内条纹状含气影, 一般为宽1~2 mm, 长1~3 mm。需定时进行X线平片检查,以及时了解深层组织中有无气体存在。对于X线平片发现可疑气体影者,可行CT检查,然后沿气体影长轴行MPR重建,可较好显示气体影。

脊椎损伤是地震伤较严重的损伤部位。脊椎骨折的X线检查可确定有无骨折及其类型,及时警示伤员搬运和自行活动中尽可能避免脊髓损伤。螺旋CT及其三维重建技术对地震所致脊柱损伤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能清楚地显示脊柱三维解剖结构,可明显改进外伤性脊柱骨折的诊断,指导术者对脊柱骨折准确的综合分型,为临床医师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决定手术入路提供可靠的依据。地震伤造成脊柱损伤中常可导致脊髓损伤。MRI检查不仅能准确显示脊柱的骨折、移位和连续性情况,而且能通过良好的组织分辨力显示脊髓的损伤程度和范围,还能通过对比显示脊髓受损情况,并根据MRI信号表现进行分期。此外,MRI检查对脊柱韧带的损伤,椎旁、椎管内硬膜外血肿的显示亦较清晰,可帮助临床更准确的评估患者脊柱、脊髓损伤的程度并及时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对于临床高度怀疑脊柱损伤合并脊髓损伤的地震伤患者,为减少患者的移动,减少X线和CT检查的重复检查时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脊髓损伤患者可首选MRI检查。

螺旋CT地震伤诊治中的主要优点[7~9]:(1)全面观察病变,明确可疑的骨折和半脱位及软组织情况。对于复杂部位骨折、复杂性骨折、隐匿性骨折方面更具有优势;(2)显示平片不能显示的实质性脏器和软组织损伤;(3)指导选择治疗方案。3D重建,能全方位客观地反映骨折部位、范围、移位程度,同时也能观察邻近组织及脏器损伤情况,为临床医生术前提供直观可靠的依据,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4)患者无需摆特殊即可快速检查,减少了患者的痛苦;(5)及时复查可评估手术的即刻效果。

螺旋CT检查注意事项:由于绝大部分地震伤员都是担架或硬板抬来做CT,此时为了保证病人的安全和检查,对抬送病人的志愿者进行适度培训非常必要;做脊柱扫描时,不要局限于扫描椎体,要用大扫描野把临近的体部脏器包括在其中,以获得更多的筛查信息;对扫描获得的信息,诊断医生在工作站上要做全面的诊断。

参考文献

[1] 吴恩惠.医学影像学[M].第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

[2] Naghi TM,Kambiz K,Shahriar TM,et al.Musculosketal injuries associated with earthquake: a report of injuries of Iran’s December 26,2003 Bam earthquake casualties managed in teriary referral centers[J].Injury,2005,36(1):27-32.

[3] 席梅,侯建盛,刘爱兵.国际地震救援行动中的医疗力量配置分析[J].灾害学,2007,22(4):138-142.

[4] 刘庆,侯世科,郑静晨,等.援外地震救援中流动医院危重患者救治分析[J].武警医学.2006,17(10):786-788.

[5] 戚跃勇,邹利光,张 冬,等.143例地震伤影像诊断特点[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8,30(22):1952-1954.

[6] Montavon C,Krause E,Holzgreve W,et al.Uterine gas gangrene through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sepsis afret uterus rupture postpartum[J].Z Geburtshife Neonatol,2005,209(5):167-172.

[7] 戚跃勇,陈 轶,陈 林,等.腰椎峡部裂MSCT双倾斜重建技术的诊断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17(9):967-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