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态效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但对于它具体的定义各界并没有达成共识。综合已有的研究资料表明,生态学的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是指把自然生态系统定为研究对象,强调森林的自我修复能力和维持能力;经济学和法学的视角则侧重于,如何维护公益林的建设和管理,强调政策和制度的安排。目前,我国正在实施的公益林补偿政策可以从3个方面来论述:(1)对于公益林生态补偿分为狭义和广义的认知,公益林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大体上属于公益林生态补偿的狭义理解,也就说对生态功能进行的补偿。(2)该政策属于一种以政府为主导的干预行为,而其他群体则位于较为弱势的平台。(3)该政策更加重视经济学的补偿,它的最终目的在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对森林资源的有效配置。
2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必要性及理论依据
2.1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必要性
环境保护的迫切性、生态建设特殊性和环境资源外部性共同决定了公益林补偿的重要性。公益林的外部经济性使受益人难以确定,并且建设公益林的回报率较低,对群众的吸引力不够,所以,建设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情。(1)从公益林的外部经济性和公共商品性来说,生产实践对于公益林生态补偿政策需求迫切。(2)从环境保护的急切性来说,公益林补偿机制的建立是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要求。(3)从公益林建设的特殊性来说,公益林补偿机制的建立是实践公益林体系的必要保证。(4)建立公益林补偿政策成为贫困生态区进入良性循环的一个必要条件。
2.2公益林补偿政策的理论依据
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解决森林外部问题的前提就是解决森林的效益问题,但是因为森林的外部性问题具有扩散外延的特性,其能影响的范围和程度都难以进行具体的确认。故生态效益的精确性和公认度都不高,很难为森林外部性问题的解决提供有力的理论上的支持。由于森林生态效益具有流动性、受益范围广泛性、无形性等特性,又因为收益常常会隐藏自身的需求,所以森林的经营主体和受益者们很难进行面对面的直接的交易。故通常来说,科斯途径仅仅具有理论上的潜力,缺乏实际操作性。
3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的相关研究
3.1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内容
(1)补偿主体。
国内学者就公益林补偿金的给予主体有3种:(a)国家是公益林补偿主体,国家财政提供大部分的补偿资金。(b)生态效能的受益者是公益林补偿的主体。(c)公益林补偿的主体并非是单一的某一方,而是多元化的,包括社会、市场和国家等。目前来说,国家仍是我国公益林生态补偿的主体,资金基本上来自于财政补贴。
(2)补偿的对象。
宋晓华等研究学者利用是否有经济来源区分够公益林的经营者,对于已经利用的森林资源例如革命圣地、名胜古迹和风景林等获得经济收入的经营者,则可以选择少补偿或者不补偿。
(3)补偿标准。
公益林生态效益的补偿核心就是补偿标准,它对公益林建设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有着直接的影响力。补偿标准过高或过低都不好,过高增加了国家财政的压力,不能让社会效能和公益林生态效能达到最优组合;过低降低对公益林经营者的吸引力,不利于公益林的发展。
(4)补偿范围。
可以进行补偿的范围:由于禁止砍伐已经是主伐林的公益林而带来的经济损失;不可以进行补偿的范围:非重点公益林可砍伐的部分;禁伐对其没有影响的公益林。
(5)补偿方式。
对公益林经营者的补偿可以通过生态租赁和购买的形式。但我国还处于发展中状态,购买会耗费大量资金,我国财政有限,因此不可能大范围的进行购买补偿。生态租赁是指政府每年通过向公益林经营者支付一定租金的方式来租赁公益林,然后又进一步对公益林经营者进行管理和培养。
3.2公益林补偿政策的分析———以景谷县为例
景谷县是一个自治县,拥有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2004年起开始了公益林的补偿工作。据调查显示,景谷县有149866.67hm2生态公益林,其中65666.67hm2公益林纳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2013年景谷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到位913.96万元,其中中央资金556.82万元,省级资金357.14万元。在后续的检查工作发现,景谷县的公益林补偿仍存在一些问题,乡镇档案的管理工作不够完善,补偿资金兑现缓慢。总体来说,景谷县的生态林补偿政策实施较好,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公益林管理等方面都较为完善。在今后的政策实施中,要更加注重调动群众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为建设美丽乡村提供有力保障。
4结语
【关键词】:时代滚轮;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植树造林;生态林经营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令人骄傲的成绩,但是,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却日益突出,生态破坏问题对我们而言也是犹如鱼刺在喉,成为中国经济建设发展当中的一个噩梦。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人们开始建设生态林,通过人工林的建设发展,以实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标。桉树是国际公认且推崇的三大造林树种之一,不仅具有强大的生态效益,而且还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更为重要的是,桉树成熟时间较短,并且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可以在不同的地区的环境中种植,对于我国生态林的建设而言,桉树是一个最佳选择。
1桉树带来的生态效益
1.1改善环境气候
目前,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益严重,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社会排放了太多的碳,专家预测,若是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得不到遏制,则在未来五十年时间内,会有许多沿海国家被海水覆没[1]。目前,环境问题应不再是单一的自然问题,更多的掺杂了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绿色植物是二氧化碳的天敌,并且能够释放出大量的氧气,可以说,人类的生产和发展离不开植物。桉树是一种形态高大的乔木,能够大幅度的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同时释放氧气,可以在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地方打量种植桉树,进而实现对生态环境的净化,实现改善气候、改善环境的目标。
1.2具备经济效益
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树木有着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地位,无论是房屋修建,还是书写用纸,还是人们餐桌上的碗筷,或是造船农耕,都需要树木,可以说,生产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都需要树木。桉树的属性为高大乔木,同时,也具有一般树木的应用功能,目前,桉树被应用于造纸领域,还被应用于医药领域。一般情况下,成熟的桉树其高度可以达到二十米以上,成熟的大型桉树,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在某些桉树种植较多的地区,桉树甚至成为了当地造纸领域、建筑领域、医药领域中的重要原材料,最大限度的实现了桉树的经济价值。
1.3防止水土流失
所有的植被树木都具有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桉树作为植物的一种,也具有这一功能。与其他植物相比,桉树的树形较大,同时,桉树的根茎在地下的深度较大,并且根茎的面积也十分广泛,所以,与其他植物相比,桉树的稳固土壤,保持水源的作用也愈加显著。特别是在我国的沿海地区,以及我国的中西部沙化问题严重的地区,桉树的作用和价值能够更好的体现[2]。在这些地区种植桉树,能够切实阻挡海水对海岸的冲击,减小冲击力度,而对于沙化地区,桉树能起到防护林的作用,其作用更加明显。
2桉树林生态经营建设的意义
2.1对环境的适应性
桉树在生长过程中,可以利用太阳资源,进行光合作用,桉树的自我供给系统十分的发达。与此同时,桉树的成长可以充分利用水资源,由于桉树自身对水分的蒸腾量较低,所以桉树可以充分的吸收水分,即使是在较为干旱的条件下,桉树也能够凭借自身强大的适应能力,吸收到充分的水分,由此可见,桉树具有较强的耐旱能力。
2.2具有观赏的价值
由于桉树自身的性质,与其他树木相比,桉树的生长速度特别快,同时,桉树的种植条件低,较为种植,在成长过程中的管理难度也较小,与此同时,桉树树冠相对娇小,所以,在很多园林景观设计中,都有桉树的一席之地,将其作为景观中的观赏性树木,在我国众多园林景区中,可能看到桉树的存在,在城市园林中,桉树的运用也在大量增加,尤其是我国的两广地区,桉树的种植十分广泛与常见[3]。
3经桉树营优势分析
3.1生长速度快
与其他树种相比,桉树最为显著的优势就是它的生长速度非常快,因此,若是要进行生态林建设,则应该优先考虑桉树,一方面,桉树的经济价值高,可以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桉树保护环境,固土存水的作用,其生态效益巨大,更为重要的是,桉树的生长速度快,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发展成为生态林,形成一个大面积的绿色覆盖区,其生态效果更为理想[4]。
3.2适应能力强
实践证明,虽然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跨度大,但是,桉树能够在我国的大部分成活与发展,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桉树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无论是在较为贫瘠的土壤条件中,抑或是在水资源匮乏的环境中,桉树都能顽强的存活下来,环境越是恶劣,桉树的强大的生命力越能突显,并且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发展成为大面积高质量的生态林。
3.3品种多样化
根据笔者调查,并结合与桉树有关的文献资料,发现目前桉树的种类已经有七百种以上,这是由于桉树自身具有较强的适应那个能力,桉树可以在不同的地形、不同气候、不同土壤、不同水文的环境中存活,但是不同的地区,其自然环境必然存在差异,有些差异甚至相差甚远,而桉树在不同环境不同地区中存活时,也要进行自我调控,以适应当地的实际环境,进而衍生出七百多种的桉树。桉树品种所具有的多样性,为桉树生态林的建设经营,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5]。
4经营类型与措施
4.1桉树生B林经营的类型
由于桉树具有生态效益,同时兼具经济效益,所以,桉树生态林类型也具有不同的特征。一般情况下,我们根据生态林建设的目的,可以将桉树生态林分为五种类型,一是桉树防护林,二是是桉树绿化林,三是桉树景观林,四是桉树涵养林。不同的类型,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立足于每一种桉树生态林的经营类型,则可以充分挖掘和发挥桉树生态林的作用,最大限度的实现不同类型生态林的效益和价值[6]。
4.2桉树生态林经营的措施
经营和建设桉树生态林的过程中,其关键是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具体的经营过程中,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展开经营活动,这对于桉树生态林经济效益,以及桉树生态林的生态效益的充分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而言,首先,在正式的栽植之前,要进行合理的整地与耕作活动,以此保证土壤的活性,对种植桉树以后,发挥保持水土功能有着重要影响。在种植过后,要重视对桉树生态林的人工抚育,要切实做好桉树的施肥工作,根据土壤的营养情况,并结合桉树的生长需求,合理施肥。需要注意的是,种植桉树时,不可盲目追求种植面积,不考虑种植地是否适合,而应该选择适合的区域种植。在种植过程中,不可为了增加桉树的数量而大密度的种植,而是应该以合理的株距进行种植,为桉树的后期成长提供条件与保证。更为重要的是,要做好桉树生态林的建设布局工作,对桉树生态林的健康、稳定发展而言,是否具有科学的规划,在其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国人工林建设当中,混交林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方法之一,其效果良好,因此,在经营建设桉树生态林时,也可以采用此种方法。一方面,混交林可以丰富种植地的物种多样性,另一方面,混交林的存在,可以为桉树的成长提供一个更加贴近自然的良好的生态环境[7]。
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重点阐述了桉树生态林具有的生态效益,然后,对桉树生态林经营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与论述。通过文章的分析与研究,可以知道,桉树的生态效益十分可观,不仅能够改善生态环境,而且能够防止水土流失,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在建造生态林的时候,有限考虑和选择桉树树种,更为重要的是,与其他树种相比,桉树的优势更加明显,其生长速度快,成熟时间短,并且桉树的适应能力强。
【参考文献】:
[1]陈艳,黄彦妮.桉树的生态效益与生态林经营策略[J].农业与技术,2015,18:97.
[2]高振岭.森林抚育经营的综合生态效益及其存在的不足[J].农技服务,2016,03:167+206.
[3]苏勇.桉树的生态效益及其生态林经营探讨[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28:142+145.
[4]叶吉儒.速丰桉的生态效益及其生态林经营与管理[J].农业与技g,2012,02:45+143.
[5]刘传广,吴华业,许冰.丘陵地区林果茶复合经营模式及其经济和生态效益分析[J].蚕桑茶叶通讯,2012,05:25-27.
[6]刘传广,吴华业,许冰.赣榆丘陵地区茶果林复合经营模式及其经济和生态效益浅析[J].茶业通报,2012,04:190-192.
关键词:森林培育;生态效益
森林培育通过树木和森林使用太阳能和其他物质的生物转化,生产人类所需的粮食,工业原材料,生物能源的生产过程,同时创造并保护人类和生物生存环境要求的生产工艺。森林培育必须以科学的管理,科学的管理才能实现,森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在森林管理工作中的森林的培养放在首位,森林采伐作为一种手段,森林培育,从而达到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目的。天然林资源对我国人民生活生产、生态环境安全等的影响十分强大。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是一项战略性较长的工程,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需要我们坚定不移的坚持下去。要做好天然林的培育和保护工作,做好森林培育是根本,其次要不断创新经营管理体制以及运行机制。加大国家对天然林保护建设的扶持力度。在实施工程建设过程中,为了使得工程区的森林资源在数量与质量上都得以提高,促进天然林生态系统的各种功能的增强,应注重森林培育、森林保护以及低产林改造的投资力度。
一、分类经营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实施分类经营,才能实现生态、社会、经济3大效益的统一,才能满足人们对林业需求的多样性,和保证林业各项T程的实施。可以说,分类经营是林业改革和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生态建设和产业建设的前提,是实现森林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要想做好森林分类经营管理工作,必须正确划分森林类型。根据森林资源的特点,我国将森林分为3大类型区:即商品林区、重点生态林区、绿化林区、一般生态林区。生态林一般是指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保护物种的多样性,同时为人类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服务于国防、科研的防护和特种用途林;绿化林区一般在公路、或者水渠旁边,用于减少噪音、减少灰尘、绿化环境。商品林简单地说就是可以进行商品型经营活动,为国家和社会提供一定数量的木材和其它林产品的林类。要想做好森林分类经营管理工作,必须提高林业生产技术水平,增加科技含量,用科学发展观去指导工作,从而提高对森林资源的管理水平,提高森林资源的生长量,同时防止森林病、虫、鼠害及火灾的发生。实施森林分类经营,必须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加快林业技术的开发步伐。
二、制定合理的采伐强度
确定合理的抚育采伐强度很重要,抚育采伐的技术要素之一。指砍伐和保留林木的程度。常用采伐木的材积(或株数)占林分蓄积量(或总株数)的百分率表示。合理的强度取决于经营目的、林分的生物学特性以及经济条件。一般根据林分的生长与立木之间的数量关系,在不同的生长阶段按照合理的密度确定。由于确定合理强度的依据不同,出现根据胸高直径、断面积、树高、材积以及最适株数等确定强度的方法。
2.1 采伐林木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2.1.1 成熟的用材林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取择伐、皆伐和渐伐方式,皆伐应当严格控制,并在采伐的当年或者次年内完成更新造林;
2.1.2 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中的国防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只准进行抚育和更新性质的采伐;
2.1.3 特种用途林中的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自然保护区的森林,严禁采伐。
2.2 为了保护资源环境
政府应制定严格的采伐管理制度,大部分天然的森林禁止采伐,只允许少量的天然森林资源在可持续发展的情况下,进行有限的采伐,就是所说的限额采伐制度的建立。
2.3 严格审批采伐许可证,控制采伐程序实施采伐作业和相关措施时,必须保证保留林不会受到损害,同时应当尽量避免采伐区外的林木受到损害;采伐时,应避免对土地的损害,以保护林分的生长条件。林木采伐后林主必须更新造林,使其可持续发展。
三、建立森林培育管理扶持政策
林业生产是一个周期长、风险大的行业,在经济建设以及生态建设中的地位不可代替。因此,需要建立有长效机制的森林培育资金投入。为了促进林业增产、提高林农收入,应落实林业财政补助资金,加强对森林抚育的鼓励,提高林业质量,保证木材安全与生态安全。对于公益体抚育资金,应通过国家开建的公益林森林经营的资金专项管理渠道解决。而商品林则通过特别周转金、特别财务处理、专项贴息贷款等渠道解决。
四、森林的培育更新
森林主伐以后,为了保证木材的可再生以及树木防护效能的继续发挥,在其借助自然资源或者人力迅速的恢复。可分为天然更新和人工更新,按更新方法,可分为伐前更新、伐后更新和伐中更新;按树种起源,可分为有性更新和无性更新;其中天然更新俗称飞子成林,目前大多数针叶树依靠这种方法。主要是取决于林分类型和附近是否存在有天然下种能力的母树或者母根。伐前林分类型若是以山杨、白桦为主,山杨、这种树结实较丰富,种子飞散力强,幼苗生长较快,并能抗日灼、霜冻等灾害,因而在皆伐迹地或火烧迹地上可实现天然更新;耐荫树种(如红松、云杉等)的幼苗需要适度蔽荫,采用择伐或渐伐方式才能实现天然更新。人工更新用人工植苗、直播、插条或移植地下茎等方式恢复森林的过程:如植树造林、播种造林等在雨量充沛、人力不足的地方,如河流上游、高山、某些偏远的地方,可用飞机播种更新。
总之,森林资源经营是对森林生态系统的修复、重建、培育和维护,以及与经营者直接相关的工作。森林资源管理是指对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利用等一系列活动的组织、计划和制定相关法规政策监督实施等内容。森林资源经营与管理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必须加强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监督、指导和服务,健全完善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法规和标准,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发展。
参考文献
[1]富丰珍,徐程扬,李广德,我国杨树林农复合经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02).
[2]赵华,刘勇,吕瑞恒.森林经营分类与森林培育的思考[J].林业资源管理,2010 (06).
[3]丁华.基于森林资源保护前提下的森林培育[J].现代农业科技,2012 (10).
成片的红树林能减弱波浪强度和减缓潮流潮速,促使悬浮泥沙沉积,对扩大滩涂,防浪护堤,保护濒海农田和村庄,是优良的保淤,护岸,促滩的植物群落。
1958年8月23日,厦门遭受历史罕见的强台风正面袭击,并发风暴潮,损失严重。而离厦门近在咫尺的龙海角尾乡,因为有大片红树林拦护,海滩堤岸,临海村庄竟安然无恙。红树林是迄今世界上物种最多样化的生态系之一。在红树林里,许多鱼,虾,贝类栖息其间,生活,生长,繁衍后代。红树林内潮沟发达,也吸引许多深水区动物,顺沟前来觅食栖息。一些涉禽,海鸟喜到红树林来捕捉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园林绿化工程;生态;效益。
一.园林绿化工程的特点
一般来说,园林绿化工程项目与土建工程项目有着其相似的一面。园林绿化工程的景观小区、园林建筑所使用的材料与土建工程的建筑材料基本相同,由此所套用的施工规范也大致相同。然而,园林绿化工程与土建工程相比,有很大不同的地方,有些方面甚至有质的区别。正是这些区别,构成了园林绿化工程独有的特点。
1.1 园林绿化工程的部份实施对象,都是有生命的活体。通过各种色彩植物、花卉、树木草皮的栽植与搭配,利用各种苗木的特殊功能,营造与美化生活环境,达到清洁空气、吸尘降温隔音的作用。它是源于林业与其他种植业而又有别于林业与其他种植业的特殊行业。
1.2 “三分种七分管”,而且,种是短暂的,管是长期的。城市园林绿化有一个明显的特性,就是对绿化工程做不间断的精心养护管理,确保各种苗木的成活率和良好的长势。因为不这样做就难以达到生态环境景观的特殊要求和效果。所以,园林绿化工程建成后必须提供养护计划和相关的资金投入。
1.3 追求工程的艺术美。如果说任何建筑都讲究美观的话,那么,园林绿化工程在景观小品、植物配置、古典建筑等方面则更讲究艺术性,其效果要给人以格外美的感受。而这一点,某些设计部位可能很难达到,需要通过工程技术人员创造性的劳动,去实现设计的最佳理念与境界。
1.4 除大的公园建设项目外,一般来说,园林绿化工程均作为建筑配套附属工程出现,其规模较小,工程量分散,不便于监督管理。通常有两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应引起注意:一是少数业主认为园林绿化工程不会出大乱子,大不了死几棵树,把投资控制到不合理的程度,主张谁的标低谁中标。
二.城市园林规划要走上更科学的轨道
总理在总结北京总体规划修编成功经验时提出了“政府组织、专家领衔、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要求。我们认为,此要求同样适用于城市绿化工程规划。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在城市规划中的位置作用不断提升,从最开始的主管领导不懂规划,更不懂什么园林规划,到现在由专门领导负责此项工作,并且由行业内的资深专家组成小组进行项目评审,从而保证了规划的质量和品质。
首先,规划者要明确城市园林绿化系统规划的任务。1.选择和合理布局城市各项园林绿地,确定其位置、性质、范围、面积;2.根据国民经济计划、生产和生活水平及城市发展规模,研究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发展速度与水平,拟定城市绿化的各项指标;3.提出城市园林绿化系统的调整、充实、改造、提高的意见;4.提出园林绿化分期建设及重要修建项目的实施计划;5.规划出需要控制和保留的绿地;6.编制城市园林绿化系统的图纸和文件。
然后,规划者要提出示意图和规划方案。根据实际情况,设计者应提出重点园林绿地的设计任务书,内容包括绿地的性质、位置、周围环境、服务对象、估计游人量、布局形式、艺术风格、主要设施的项目与规模、完成建设年限、建设的投资估算等,作为园林绿化规划的依据。设计人员还要根据城镇绿地系统规划及当地的具体情况,把创设园林绿化景观通过各种图纸说明表达出来,优化施工及管理,让园林绿化在城市发挥出更强的生态效益。
三.提升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
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绿化系统的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环境设计的核心所在。城市绿化不光是单纯增加绿地面积,绿色景观更对城市具有较强的美化作用,体现出赏心悦目的美学功能。作为人居环境的重要元素之一,园林是居民生活必不可少的户外空间,它不仅能为居民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还能为他们提供丰富多彩的室外活动场地。因此,园林绿化的美化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它的生态效益起码有以下几方面:
1.改善气候条件,净化空气质量。绿色环境有降温增湿、改善光照、净化大气污染物、杀菌等功能,有改善城市环境、优化生态的作用。
2.用绿化改变旧城面貌。人们长期居住在拥挤的环境中,渴望生态得以改善。因此,旧城改造大有作为,建设绿地、园林小区、文化场所等在群众中都有广泛的社会认同,对政府、对市民是件"双赢"的好事。
3.优化植物结构,增加有效绿化面积。城市绿化生态效益,不仅取决于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而且取决于绿化的结构和植被的类型。对于建筑物密度极高的城市,利用有限的土地面积,选择最佳的绿化结构,将小区、小街进行创意性绿化、美化等,可以有效提高城市的生态效益。
4.发展垂直绿化。垂直绿化能充分利用土地和空间,在短期内形成绿化效果。垂直绿化美化了环境,改善了人们居环境的质量。比如,墙面绿化既可保护墙体结构、保持室内适宜温度、湿度,又可增加空气负离子,减少粉尘和噪声。
5.增加乔、灌木层绿化量。城市草坪现在发展越来越快,甚至大有以草代树之势,这并不是很科学的现象,因为草坪和乔、灌木相比,草坪层厚度非常小,其绿量少,生态功能弱、种植及维护费用高,不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而茂密森林层厚度非常高,绿量差别明显。
6.绿化大环境,发展城郊森林。目前园林界已经认识到,独立、封闭、有限的城区绿化已不足以形成改变城市生态环境的绿地系统,必须越出城区界,向城郊一体化的大环境绿地方向迈进。“大绿化”通过绿量实现大规模组合,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谋求人与环境进一步和谐的发展,从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
城市园林绿化,最显著的是由其公益性特性所产生的绿化效益和社会效益。它的直接得益者是广大市民。同时,绿化建设对旧城改造、房地产业、旅游业以及相关产业也起到了明显带动效应,绿化环境也对城市投资产生了吸引作用。实践证明,花钱发展绿化,最终将反馈于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自新.城市大园林——现代城市园林发展的必由之路[J].中国园林,2001.
[2] 陈自新.城市园林绿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J].中国园林,2006.
[3] 王秀娟.城市园林绿地规划[J].中国园林,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