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闻头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张曼玉因故缺席,本是一大遗憾,但仔细想想,也没什么。压轴的不来,各位明星便各施各法,在镜头下闭月羞花或者大泄春光,反正各自招摇,各自抢头条。
男人总觉得若隐若现的女人最性感,八卦杂志上偏偏是那些一个劲儿说自己不是娱乐圈的人最风光。没有了张曼玉,媒体朋友的长枪短炮,集中火力一致对准了“边缘人”郭晶晶。面对如此庞大的记者军团,郭小姐明显怯场,紧张得脸色发白,口齿不清。
没有了张曼玉,巩俐也能算一则重量头条。年近五十的巩影后,仿佛拍广告拍多了,“击退7种岁月痕迹”的广告词在意识里根深蒂固。那些犹如舞娘的黑色蕾丝,裹在身上,只能让人慨叹,美人迟暮。
采访现场宣称要学做“纸片人”的著名前主持人孟广美,一袭宝蓝色的超低胸晚礼服现身。没有了张曼玉,深受“人财两空”打击的孟姐姐也成了追访对象。唉,过于消瘦总给人憔悴的感觉,还得多长点肉才能让人相信你的坚强。
没有了张曼玉,每一则花边新闻,都有了璀璨的理由。
备选一
黄奕身穿Gucci也无亮点
黄奕本次活动的妆容堪称精致得无可挑剔,但在服装造型上稍逊一筹。虽然身着Gucci的大牌时装,可搭配却显得过于随意而缺少亮点可言。
备选二
柯蓝羽毛头饰造型别致
主持人柯蓝的黑色小礼服虽然略显低调,但羽毛制成的头饰搭配造型中唯一的亮点宝蓝色高跟鞋,显得俏皮又可爱。
备选三
爱戴内衣外穿未免廉价
歌手爱戴的装扮可以堪称是当晚最“雷人”的女明星了,疑似内衣外穿的吊带背心,紫色的牛仔裤配红色的连,从面料到色彩以及款式的搭配,看上去都实在很廉价。
备选四
马艳丽自创品牌够型格
由名模转型设计师的马艳丽一出现在媒体面前,总是会赢得特别多的关注。而本次身着的服装也是马艳丽品牌自己的作品。白色的礼服裙在当晚众多明星造型中显得格外清新,不对称的袖子设计也很有看点。
备选五
手机使用技巧:
1、手机具有“热点”功能,打开手机的控制中心,点击“热点”即可开启这个功能,好友的手机wifi列表会显示你的热点名称,对方输入密码即可上网。
2、手机一般具有安全中心,可以在安全中心内清理缓存,手机支持应用权限管理,可以进入系统设置界面找到这个功能。
关键词:信用证软条款交易风险防治措施
0引言
近几年,信用证软条款问题再次成为国际经济贸易中的一大焦点。自1992年以来,仅以软条款信用证一种方式进行的诈骗活动造成的经济损失已在数千万美元以上。信用证软条款问题现在已经非常普遍存在而且严重影响到国际经济贸易的正规发展和秩序,引起了有关部门和国际司法机构的关注。在过去十年中,中外学者和业内人士对信用证软条款方方面面的争论和探讨颇多,但始终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国际权威机构至今没有对此问题作一个明确的界定。因此,有必要对信用证软条款的危害、特点与原因进行深入的探讨,找出应对的方法,成功规避其中风险。
1信用证软条款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特点
软条款是指在不可撤销信用证中外加一种条款,指开证申请人(进口商)在申请开立信用证时,故意设置若干隐蔽性的“陷阱”条款,以便在信用证运作中置受益人(出口商)于完全被动的境地,而开证申请人或开证行则可以随时将受益人至于陷阱而以单据不符为由,解除信用证项下的付款责任。这种信用证实际变成了随时可以撤销或永远无法生效的信用证。通常是买方为实施欺诈而故意布下的陷阱,软条款的存在往往会给受益人安全收汇造成相当大的困难和风险。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隐蔽性。信用证条款中带有付款条件含糊不清,所附条件生效方式隐伏着虚假性,开证行付款责任不明的信用证。换言之,信用证的软条款属于引而不发的炸弹,是否引发的决定权掌握在开证申请人的手中。二是申请人掌握着主动权。这些“陷阱”条款使出口商完全处于被动境地的同时,却赋予了申请人单方面变不可撤销信用证为可撤销信用证的主动权。这是“软条款”最基本的特征。三是多样性。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软条款”越来越多,形式多样,五花八门,没有固定的模式,甚至还故意加上一些专业性的表述,使受益人放松警惕,很难引起警觉。
那么受益人为什么会收到带软条款的信用证呢?从理论上讲,进口商办理开证手续时是根据买卖合同来办理的(注意合同中不应存在软条款),开证银行是根据进口商的开证申请书来开立信用证的,依此推论,出口商收到的信用证,其内容应当与买卖合同一致。可是,在实际业务当中,经常发现国外来证的内容并不完全符合买卖合同的规定,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就是:进口商或开证行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在申请开证时故意设立陷阱,只保证进口商的权利。
信用证中的软条款常常使得受益人无法依据信用证规定交付单,获得货款,损害了信用证受益人的合法权益,严重影响了信用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地位和作用。
2信用证软条款产生的原因
信用证软条款产生的原因既有信用证作为付款工具本身缺陷的客观原因,也有信用证操作方人为方面的主观原因。
2.1信用证作为付款工具本身的缺陷
2.1.1信用证本身的缺陷
软条款信用证产生的一个重要的客观原因在于信用证机制本身的缺陷。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中,信用证结算方式对买卖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规定并不平衡:买方的权益保护程度高于卖方。因为根据信用证的运作机制,买方所承担的风险要比卖方大得多。卖方所承担的风险主要是因单证不符而无法结汇,而买方则要承担与货物有关的所有风险付款之后获得的可能只是一堆文件。所以,买方在支付货款之后,力图获得关于货物的各种信息及对货物的现实控制权。然而,在现行的国际贸易体制下,从卖方结汇到买方实际收到货物会有较长一段时间的海上运输过程。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卖方欺诈买方,以劣充优,或根本就不装货,然后伪造相关的单证去银行结汇,对此,买方将很难获得司法救济。所以,买方试图在信用证中对卖方做出一些限制,以降低被卖方欺骗的可能性,起到维护自身利益的作用。又由于信用证结算方式对买方权益保护程度高,这样买方很容易也很大胆地在信用证合同中制造一些隐蔽性的条款。
2.1.2信用证国际保护的力度相对薄弱
迄今为止,在能够检索到的文献中,没有看到国际商会对信用证软条款做出禁止的书面文件和资料。各种法律对信用证软条款问题没有足够重视,也是软条款比较盛行的主要原因。
2.2信用证操作人员方面的原因
2.2.1开证申请人意图不正:出于诈骗目的
第一种情况经常出现在开证申请人要求受益人预先支付履约保证金或开证押金的事件中。一旦开证申请人收到预付款项,即可利用信用证中的软条款逃避付款义务,达到诈骗的目的。这种情况在我国近几年的信用证软条款案例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第二种情况:开证申请人通过设计特殊标的胁迫卖方将货物降价处理,从而获得超额利润。
这类合同往往所交易的标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或专为买方设计加工的,其做法是在信用证中设置某些软条款,使受益人交货后,得不到信用证中所规定的进行交单议付的某些单据,造成货款的无法议付或银行拒付,而货物却已发运,使受益人处于两难境地。此时开证申请人再借口已到目的地的货物质量问题,从而胁迫受益人就地将货物降价处理,而由于该类货在其使用上有特殊性或专用性,同意开证申请人降价要求。
第三种情况:一些奸诈的开证申请人利用世界商品市场行情风险投机倒把。
国际市场风险很大,尤其是初级产品的交易价格,给进口商带来一定的交易风险。一些不法商人便利用软条款,根据世界商品市场的变动情况,把握合同的主动权。比如,信用证规定货物需由买方指定运输,但船名后告。当所交易商品的行情下跌,买方不能获取预期利润时,他便可以以不指定船名的方式使出口方无法交货,从而交易不能达成。
2.2.2开证申请人意图正常:但为了掌握对信用证的主动权
开证申请人主观意愿是正常的,并非出于诈骗的本意,但是为了掌握对信用证的主动权也可能发生软条款事件。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开证申请人为中间商的时候。开证申请人一方面要控制货源,另一方面可能又无法及时联系好下家客户或害怕下家客户临时毁约,因此在信用证中规定软条款以便自己灵活掌握。一旦市场对自己不利,即可利用信用证中的软条款免除在信用证项下的付款义务。此时,就能认定开证申请人制定软条款是出于欺诈受益人的目的。
2.2.3开证申请人意图是为了自保:为防止出口商的毁约或欺诈而采取的保护措施
第一种情况:进口商希望能保证和控制进口商品的质量,但由于进口商品产于国外,进口方无法实现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质量进行全程跟踪,往往只能对到手的货物进行检验。这样质量问题往往是在进口方已履行完付款责任,经过一段时间后才慢慢暴露出来,等到这个时候再向出口商索赔,通过国际仲裁,昂贵的费用、漫长的诉讼时间以及仲裁判决的执行将会令进口商十分头痛,因此我们将目光转向贸易支付过程,以期能利用信用证的单据条款来控制商品质量。为防止受益人欺诈,最有效的方案就是使用信用证软条款。此时,开证申请人的目的并不是坑害卖方,而是为了防范自己受骗。
第二种情况:昔日受过骗的开证申请人,渴望保证合同的履行。
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中,一些买方以前在生意上过于相信不配信任的卖方,上了软条款的当。现在他们同另外的卖方打交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思维一下子难以改变过来。他们在证里加列了一些较为苛刻的软条款,目的是为了防范自己再被卖方坑蒙拐骗。信用证里列明了这样的软条款,卖方在货上就不能装头盖面、偷工减料,敷衍塞责了,交货时间须恪守信用。
2.2.4出口商自身的原因
出口商接受软条款信用证的原因主要有两种:第一,有意识接受。从进出口商人之间的实力对比来看,这样的出口商往往是在出易中某个方面处于劣势,要么是急于出口,要么是竞争对手众多,于是,降低条件,放弃原则,被动接受软条款。第二,无意识接受。从信用证的交易实务来看,有的出口商由于是新手,对信用证这种支付工具还不甚了解,对信用证软条款的识别不清楚,只看到信用证作为支付工具的便利性和可靠性,而没有看到其真正的“陷阱”条款所在,审查合同和信用证不甚严谨,对进口商存有侥幸心理,结果使自己处处被动。
3信用证软条款的防范措施
信用证从产生到发展,信用证软条款问题所产生的危害已经为和学者认识到,但是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很多企业还是难以摆脱信用证软条款这个“陷阱”。因此,对于出口商而言,除对信用证软条款要严格预防,一旦发现问题要理性应对,运用合同与相关法律的规定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外,实践中也要求具体业务人员具备敏税的洞察力、丰富的国际贸易知识和法律知识,同时外贸公司、银行等各相关部门也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才能很好维护外贸企业的正当权益。
3.1交易前必须选择好可靠的交易伙伴
对出口商来说,选择可靠的交易伙伴,是避免被欺诈或陷于被动局面的最佳途径。在选择贸易伙伴时,应避免选择诈骗多发地的国家及地区、有严格外汇管制的国家、银行信誉不佳的国家及地区的贸易商。那么在签订以信用证为支付方式的买卖合同之前,对于陌生的交易对象,要详细地了解对方的资信,尤其在知道对方为中间商时,对其经济实力和履约情况更应着重了解。那么在实践中想要了解对方贸易商的资信状况,可以向该贸易伙伴所在地的银行调查有关信息,可以向与他之前有过业务往来的公司了解,亦可通过一些商业行业协会等组织机构对其资信进行调查,或者是在网上进行调查。在已经获取的信息基础上出口商还需进行分析,并做出判断。
3.2选择口碑好的开证行
开证行的资信状况是出口商能否安全收汇的基础,因此出口商应高度重视开证行的选择。尽管开证行不是直接由受益人来选择,但是,受益人可以事先与进口商商定好,由那些世界一流、信誉较好的银行作为开证行。因为这些银行很注意自身的声誉、操作很规范、服务质量高,一般会很严肃认真地对待“软条款”问题,因此,对于受益人来说,风险概率会大大降低。
3.3业务操作必须规范,必须注意出口合同条款的拟订
信用证软条款往往是根据合同条款开出的。如果合同条款规定得非常严密,则出现信用证软条款的可能性也会相应减少。即使出现了与合同要求不符的信用证条款,卖方也可以合同为依据要求修改。
目前,我国出口竞争激烈,国外某些商人常利用我方公司急于出口的心理,以有利的价格条件为诱饵,致使我方对合同其他条款疏于防范,甚至以此要求我方预付履约保证金或开证押金。我方公司必须对任何要求我方预付款项的合同提高警惕,一定不可草率签订合同,合同生效之前,应确保其条款具体、明确、严密,对于各种可能发生的争议问题要考虑周全,这样,出现信用证软条款的机率就会降低。
3.4严格审核,防患未然,理性对待
严格相符的单据是开证行付款的前提条件,单据不符是开证行凭此拒付的唯一正当依据。在收到信用证后,必须在审证环节严格把关,及时、细致、谨慎、逐条逐句审核信用证的每一条款、每一细节、甚至每一单词和字母,做到防患未然。一旦发现与合同不符条款,应以及时予以澄清,按合同为基础要求修改;如变更利益对卖方损害不大,卖方又不难做到,可以接受而不要求修改信用证:如变更利益对卖方损害大,或者卖方很难做到则立即要求修改信用证;如装运期过短的,要求展期;我方无法办到的条款坚决要求删除;对于模棱两可的条款要求澄清,堵塞一切漏洞,为安全、及时收汇打下扎实的基础。
3.5究其弱点,争取主动,通过信用证本身找到解决方法
在收到单据后,银行经办同志对信用证条款的每个细节进行了透彻入微的研究,找到信用证中的漏洞及矛盾之处,比如,“免费放单”条款与开证行承诺第一性付款责任的矛盾,信用证索汇指示中存在的内在冲突等。始终抓住信用证的这些薄弱环节,果断地向偿付行电索,先收回货款,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已手中。
3.6大力提高单证操作人员的素质,加强培训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信用证中的软条款种类越来越多,斑驳复杂,而且还会不断变化其形态,许多单证人员往往容易被其表面所蒙蔽,因此外贸公司还应当组织单证人员不断地学习,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提高识别“软条款”的能力,才可能将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技术信息化这两个新特征的出现,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所以加大力度培养高素质的的国际经贸人才,出口企业才有可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要银行和出口企业业务员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掌握有关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商法等方面的法规及惯例,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增强风险意识和防范意识,办事小心谨慎,保证证同一致、单证一致、单单一致和单货一致,就能在实际业务中从容回避风险,减少不必要的损失,确保安全准时收汇。
3.7加强银贸合作,共同防范
银行是信用证结算的必经部门,也是外贸收汇的核心部门,外贸企业应加强与银行间的合作,及时沟通,对于审证过程中发现的一些模糊条款,可以请求银行帮助辨别,齐心协力把单证工作做好,以减少软条款对我国外贸收汇的损害。总之,银贸合作有利于维护我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保证出口企业的正当权益。银企双方应紧密合作,增强防范意识,使不法商人无机可乘。
参考文献:
[1]谢尚宏.信用证软条款研究[EB/OL]./channel/viewlawarticle.2005-11-14.
[2]丰华.信用证软条款风险防范[M].北京:合作经济与科技社,2009:15-18.
[3]田萍萍,陈宜卿.信用证软条款诈骗及其风险防范浅析[J].特区经济,2009(6):104-105.
[4]蓝寿荣.信用证的独立性与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探讨[M].哈尔滨:黑龙江哈尔滨出版社,1998:58-61.
[5]刘京柱.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适用研究[EB/OL].china-,2009.5-14/2009.5-15.
[6]刘学玲.信用证软条款的潜在风险及防范对策[J].时代经贸,2007(5):81-83.
【关键词】移动聚合类新媒体;今日头条;新闻生产模式
移动聚合类新媒体一般指依靠网络编程技术,把分散于网络的新闻信息进行整合吸收,并以个性化、多样化的形式推送到受众的移动智能终端,比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使受众通过一站式访问,获取所需的各类新闻信息,满足受众多样化的新闻信息需求。[1]聚合类媒体不是什么新事物,出现得比较早,以google(谷歌)、百度为代表,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近几年又出现了移动聚合类新媒体,以中国的“今日头条”和美国的digg(掘客)、reddit为典型代表。如“今日头条”,它自称是一款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个性化推荐引擎产品,致力于为用户推荐有价值的、个性化的信息,提供连接人与信息的新型服务。它于2012年8月创办,到2016年8月累计激活用户数已达5.3亿,日活跃用户超过5500万。内容丰富、实时更新、推送个性化、互动方便是它吸引用户的法宝。[2]
相对传统媒体,聚合类新媒体有什么主要特点?它的新闻生产流程或者说模型是什么?它们的新闻生产模型是完美的吗?本文以“今日头条”为例尝试回答这些问题,并给出一些简单的结论。
一、聚合类新媒体的主要特点――深入骨髓的互联网基因
聚合类新媒体从创办之初即彻底摒弃了传统媒体思维,拥抱并扎根于互联网技术。可以说其血液中流淌的全是互联网技术,因此具有了根深蒂固的互联网基因。(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是它们所依赖的技术根基。正因为掌握并运用了这些互联网技术,使得聚合类新媒体具有了不寻常的特点。
(一)秉承拿来主义――只做新闻的搬运工
一般的传统媒体都有自己的且拥有资格证的采编队伍,为所属媒体生产部分或全部新闻产品,而“今日头条”自称没有采编人员,不生产内容。那它的内容从哪儿来?答案是依靠互联网技术从网上搜集而来。一般来说,“今日头条”的新闻信息来源有三个渠道。一是由签约合作媒体提供。截至2016年5月份,“今日头条”已经与新华网、人民网、财新网、大河网等上百家中央与地方媒体合作。[3]二是由专业或非专业媒体人员在该平台注册的头条号提供。“今日头条”推出了开放的内容创作与分发平台――“头条号”,为媒体、国家机构、企业以及自媒体提供了一个信息的平台。截至2016年8月,“头条号”平台的账号数量已超过19万个。最后一个当然也是最大的渠道是网络蜘蛛从各类网站抓取而来的海量新闻信息。这三个渠道的信息都是直接拿来为我所用。当然这些信息不会一成不变,都是实时更新,滚动播出。
用互联网思维,坚持拿来主义,“今日头条”解决了新闻信息生产的内容难题,这为它进一步开发利用、整合优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不走寻常路――移动搜索+聚合分发平台
聚合类新媒体挟自身的网络技术优势,抛开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与传播的思维定式,对媒介平台进行重新定位:移动搜索+聚合分发。正如“今日头条”所属的公司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它60%以上的员工都是网络技术人员,集中精力开发移动搜索技术和如何对海量信息进行聚合推送。以此拉开与传统媒体和常见的互联网媒体的差距,走上一条特立独行的新媒体发展道路。
网络搜索引擎很多公司都在做,并且技术相当成熟。“今日头条”另辟蹊径,主做移动搜索,并将其作为自己的核心战略。百度、谷歌是电脑端搜索领域的领导者,“今日^条”可以说是移动端的王者。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组织一批谙熟移动新媒体特点的工程技术人员,研发、优化移动搜索技术,布局移动端的新闻信息搜索服务,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竞争力,成为业界的佼佼者。
做好移动搜索是为了更好地聚合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并推荐、分发给受众。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一个新闻信息的聚合分发平台。而这正是“今日头条”想要的。“今日头条”的移动新闻信息平台战略已经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2016年7月,艾瑞资讯消息称,它的估值已经达到92亿美元。[4]
(三)千人千面――新闻信息的个性化推荐
一般来讲,我们每天从某一个传统媒体上看到的新闻信息基本上都是一个模式。而聚合类新媒体借助大数据技术,可以做到让每个人看到的新闻信息不一样,甚至可以达到千人千面的程度。做到这一点的利器就是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推荐。
“今日头条”个性化新闻信息基于它掌握的大数据、程序算法和机器学习技术。首要的是建立庞大的数据库。这个数据库包含众多的信息,一是受众的职业、性别、年龄、兴趣、爱好、特长等基本信息;二是受众浏览过的信息、停留的时间、发表的评论、所做的收藏等;三是受众的位置、所处环境、浏览时间、手机型号等信息。基于上述大数据信息为受众推荐喜欢的新闻资讯,并且不间断地更新调整新闻信息的显示位置、方式等。这就做到了推荐信息的智能化和差异化。“越用越懂你”“越用越想用”就成为受众的真实想法,并吸引越来越多的受众。
二、移动聚合类新媒体的新闻生产模式――颠覆与重塑
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模式大家比较熟悉。以传统媒体的一则交通事故新闻为例。首先是获取交通事故线索;其次是记者前往采访写稿;再次是编辑审稿修改定稿签发;最后是刊播、受众从媒体获取新闻。具有互联网基因的移动聚合新媒体,其新闻信息产品的生产则大为不同,可以说是彻底颠覆了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流程或模型。从获取新闻线索,到采访编辑,再到刊播评论等,都个性鲜明。
(一)获取新闻线索:根据受众的习惯与喜好
新闻线索是新闻生产的起点,它给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指明采访的方向。移动聚合类新媒体也不例外,它也需要新闻线索,而且非常重视新闻线索。只是它的新闻线索不是来自目击者、知情人或新闻会,而是来自它的受众或者说用户。
“今日头条”从两个渠道获取线索。一是从受众正在阅读的新闻中获取。例如当前正在访问的100个受众中有90个人正在关注一起刚刚发生的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今日头条”的机器算法就对这条新闻进行打分和评级,显示为头条新闻,并对其他新闻根据打分与评级依次显示。同时网络蜘蛛立即抓取相似体裁的新闻报道显示于该新闻的底部。另一个线索来自受众的习惯与喜好。“今日头条”建立的庞大数据库记录了受众的浏览过程,如喜欢看的类型、停留的时间长短、对新闻的评论等。根据这些线索,“今日头条”为受众建立了一套新闻推荐系统。一旦受众再次打开“今日头条”,立马奉上受众喜欢的新闻信息大餐。
“今日头条”这样的新闻线索获取过程由机器算法自动完成,摆脱了传统媒体在新闻线索获取方面对人的依赖。可以说这是以“今日头条”为代表的聚合类媒体成功的第一步,以此避开了与传统媒体在新闻线索方面的直接竞争,并且能够轻松获取更多更可靠的新闻线索。
(二)“采”新闻:蜜蜂采蜜式地聚合万家之长
“今日头条”需要新闻,只是它采访的方式变了,它没有一位记者。它采访新闻是靠网络蜘蛛从网上四处抓取。以交通事故新闻为例。“今日头条”的机器算法通过计算得知这是一条爆炸性新闻,立即派出网络蛛蛛从各大媒体网站、自媒体网页、两微一端等获取该事件的全方位报道,进行聚合汇总。正如蜜蜂那样,知道哪儿有盛开的鲜花后,立刻飞赴现场进行一点一点地采集,最后把采集的蜜送回蜂巢,完成采蜜过程。当然需要指出的是,“今日头条”的“采”新闻,并不是采访而是采集新闻。它的采集范围涵盖整个网络,不限媒体,不限新闻源,来自自媒体的信息也比比皆是,这是它与百度、谷歌新闻的重要区别。“今日头条”的新闻采集过程也不是一次完成的。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断地采集,不断地补充,不断地更新。
(三)“编”新闻:机器算法自动完成
移动聚合类新媒体不会对辛辛苦苦抓取来的新闻原封不动地进行刊播,而是需要经过编辑处理。不过,移动聚合类新媒体这个编辑处理程序不是由拥有职业资格的编辑来执行,而是由机器算法在短时间内完成。
以“今日头条”为例,它编辑新闻的过程有三步。第一步对文字、图片、视频等进行编辑。这个过程不会进行大幅度的修改,只是调整一下字体、字号、压缩一下图片视频以减少流量、删减重复内容以及增加广告链接等。第二步编辑新闻版式。根据系统设定的格式对新闻进行处理,以方便受众浏览。第三步根据受众的使用时间、环境、设备及订阅情况等完成新闻的个性化编辑。这个编辑的美化过程相当重要,决定了受众的使用体验,形成自己的特色,这是赢得受众良好口碑的决定环节。
需要强调的是,“今日头条”新闻编辑具有强烈的移动特点,即更适合移又悄苊教迦缰悄苁只、平板电脑等设备阅读、浏览、下载。可以说,“今日头条”新闻编辑是为移动智能媒体量身打造的。这个编辑流程同时也是一个把关过程,即决定哪些新闻可上,哪些放弃,哪些先上,哪些后上。
(四)“播”新闻:为新闻贴上个性化标签
经编辑完成后的新闻即可刊播。传统媒体的刊播容易理解,即在报纸杂志上印刷出来或在广播电视上播出。移动聚合类新媒体的刊播则复杂得多,它讲究量、度、效,并且要做到因人而异。这在传统媒体上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受媒介性质的限制,传统媒体没法做到刊播的个性化,所有受众看到的内容都是一个样。
“今日头条”对新闻的刊播极为讲究。一是控制新闻信息的数量,即对新闻进行取舍。它的网络蜘蛛抓取的新闻是海量的,它只刊播那些新闻价值大的、受众喜爱的或它要给予推荐的。二是讲究刊播的度,即新闻的人性化、个性化和智能化,注重受众的体验,让新闻的温度契合受众的口味。三是注重刊播的效,即效果。刊播的新闻应该是受众需要的信息,并且能让受众满意,即有的放矢,不做无效传播。事实上这是相当高的刊播境界,也是移动媒体新闻信息刊播的方向和必然选择。“今日头条”新闻的千人千面、一会儿一变正是得益于它的刊播技巧。当然,它的这些刊播技巧也是基于机器算法自动完成,无需专业人员值守。
(五)评新闻:受众自主百家争鸣
新闻刊播出来后,移动聚合类新媒体的新闻生产程序并没有结束,它还要对新闻事件进行评论。新闻评论是媒体评论员、专家或社会名人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所发表的言论。新闻与评论是传统媒体的两块不可或缺的内容。移动聚合类新媒体一般没有评论员,没有自己的立场或观点,也不会对新闻事件做出评论。它所有的评论来自受众,即在新闻后面开辟评论留言区,允许受众自由发言,对新闻事件做出评论。当然这些评论不代表这些移动媒体,只代表受众观点。
允许评论新闻,不是移动聚合类新媒体的创新。一般的互联网媒体或移动媒体都允许受众自由发言。所不同的是移动聚合类新媒体对新闻评论的应用程度。“今日头条”对刊播新闻事件的评论进行汇总,建立大数据库,以此为基础分析受众对该类新闻的反应,分析受众兴趣,预测受众性格、行为模式和偏好等,进一步改进新闻生产机器算法,提升受众阅读体验。它把受众对新闻事件的评论当作重要的反馈渠道。这种借受众之手对新闻事件做出的评论,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新闻评论。它比较散乱、任性、没有章法、不成体系,单个来看毫无意义。但移动媒体借助机器算法与大数据技术,把它变成有意义、有价值的信息。从这个角度看,移动新媒体对新闻的评论是必不可少的新闻生产环节。
中图分类号G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81-0019-02
编辑是电视节目制作的重要环节。从狭义上来说,编辑就是剪辑等后期制作的过程;而从广义上来讲,则指从策划、选题、创作,一直到拍摄及后期制作的一系统过程。电视编辑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声音、画面的编辑,配乐及特技处理的制作与选择。
做为电视新闻组成中最为重要的环节,编辑工作的性质与特点是绕不开的话题。通常情况下,电视新闻节目的主要工作被分为外采与编辑两部分,即前期由记者负责,而后期则编辑负责。但这样的划分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束缚住编辑的发挥,降低编辑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参与度。所以电视新闻的编辑,应当担负起节目组织、总体控制及编辑制作全过程的工作。
1.1 新闻编辑工作是电视新闻的灵魂之所在
新闻编辑对可能或正在发生重大事件,事件起因、过程、结果,以及发生的时间、地点要心中有数;对国家或地方最近出台的政策、方针及区域经济发展状况透彻了解,并以此为基础制定新闻报道的总体计划与思想,把握住舆论的导向。
1.2 通过编辑部内部的讨论,要确定发展工作的方向
如栏目的改进;组织影响较大事件连续报道的拍摄。还要对编辑制作过程不断改进。如:对播发消息予以必要而合理的加工;对解说词进行修改;对重要的信息配发恰当的评论语言,以便通过主持工作将信息更有效地传播给受众。需要注意的是:除了上面的工作外,对于记者拍摄回的画面,编辑还要还要进行剪辑与和声制作等相应技术处理,这样才能把新闻时长控制在预计范围之内。
1.3 编辑还应当更加紧密地与记者和通讯员联系起来
要知道,电视节目的播出,需要记者、通讯员网络的支持与协助。因此,编辑应当经常性地其他们对重要信息进行沟通。如了解他们采访新闻的方向,为他们开展报道活动出谋画策等。
2 提升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质量的具体措施探讨
新闻节目编排做为电视编辑核心工作之一。在节目编排中要了解并掌握与之密切相关的规律,并将“规律”行之有效地运用到工作实践之中。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质量。
2.1 党性原则是电视新闻编辑组稿、编排节目中需要着重要关注的问题
对于新闻工作而言,党性意识是工作立足点,只有把握住这个根本原则,才能使电视新闻工作有序开展,并保持传播媒体的青春与活力。基于以上认识,在开展电视新闻节目编辑工作时,在组稿中就应当时刻注意主体功能的发挥,巩固新闻传播的主阵地,在新闻编排中坚持党性原则,发挥主旋律作用,这样才能够巩固电视台在意识形态领域主阵地的地位,彰显其传播媒体中的主导性与权威性。要做到这点,编辑应新闻的价值取向。一条新闻的价值应当有一个明确的道德和是非标准的,编辑绝不能以个人喜好为依据进行组合,而应用播出后获得的社会效果来衡量新闻报道的价值。在编辑工作中,要对新闻取得的社会效果积极争取、准确估量。这样才能使社会效果好、价值大的新闻得到有效传播,才能通过这类新闻的播发,指导和鼓舞群众为国家宏伟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奋斗。
2.2 在编辑工作中要注意节目整体结构的把握
电视新闻节目通常是由多个段落构成,这就要求在编辑过程中,注意节目整体布局与不同段落的呼应关系,保证节目具备完整、自然而严谨的结构。
首先,编辑工作要确保节目的完整性。电视新闻节目在结构上,各段落的布局应有章可循,丰富的节目内容比例要恰当地分配,这样才能避免结构混乱、脉络不清,使降低观众的观看感受。
其次,编辑工作应道法自然。电视新闻节目结构虽然需要一定的布局,但不能给人以如同用框框圈起来一样,而要争取通过编辑工作,尽量避免因牵强附会而留下过多人为划分的痕迹,使节目段落间的过渡流畅自然,有水到渠成之感。
再次,编辑工作应当是严谨的。编辑的逻辑思维十分重要,条理清楚吗?层次分明吗?主次适当吗?这些问题事关新闻节目质量的高低,因此必须对节目的严谨性高度重视。当然,在强调严谨性的同时,应当关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从社会生活中提炼素材,这样节目的内容才能平衡严谨与活泼的关系,使结构形式更加精良,进而收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2.3 提升新闻编排质量,头条的选择十分重要
在电视新闻节目编辑中头条的选择十分重要。从时间上来看,电视新闻节目的头条往往是最先播出的那条,也可以说位列节目首位的自然就是头条。那么如何选择这个“最重要的”、“最关键的”头条呢?电视新闻编辑确立时段新闻的“头条”时,应当把握如下原则:
首先,最引人注目可以通常可以做为头条。有些节目信息的内容较为重要,但其内容当天的纸媒已经刊出,电视新闻节目中就不宜再视为“最重要的”头条来进行播发了。换而言之,该新闻信息已经引起过去受众的注意了,就取好另选新闻头条了。同理,对于那些虽然重要的新闻信息题材,由于时过境迁,已无法拍摄到新闻现场的情况,由于其无法体现出电视媒体的特点,也不宜做为头条来进行播发。由上可见,新闻头条的选择应当是来自新闻事件现场最新的报道。
其次,最重要新闻信息也并非一定要在头条进行播发。基于电视新闻“新闻节目越往后,新闻价值和紧近性就越小”的规律,可以采取一定的编辑手段,使新闻节目的不同阶段均可能有受众感兴趣的信息播发出来,即电视新闻节目中随时可能出现“”。可采用“本台记者刚从现场发回的报道”、“本台最新消息”等形式,将重要新闻信息在节目中间播发就是较好的办法之一。其实,在当前电视新闻节目基本实现直播的背景下,已很难把最重要的新闻信息放在“头条”来播发了。
3结语
在信息技术日益昌明的今天,电视传媒取得了飞速发展,受众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编辑做为电视新闻节目的核心,必须努力提高素质,加强专业技能的学习,跟上电视发展的步伐。才能制作传播效果更佳的电视新闻节目,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