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磁铁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研究新课标,认真备课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教师,一说上实验课就松了一口气,认为实验课好上,学生喜欢上实验室,积极性高,因而不认真备课,或者说不知道怎样备实验课。有的教师甚至没有教案就匆忙上实验课。其实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真正上好实验课很不容易,不下一番功夫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的。
学生们的好奇心强、爱动手,实验对中差生是一个引起他们学习兴趣,从而使其学好物理的好契机,一个好教师应该抓住这个机会认真准备,上好每一节实验课。
在现阶段的课程改革背景下,上实验课应当研究新课标,与其他课一样备好课,写好教案。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提前预做实验,以便取得第一手资料,懂得每一个实验的关键,这样才能取得主动权,做到心中有数。许多老教师,虽然讲课多年,每个实验在他们心中了如指掌,但每次上课前仍要认真预做。因为时间条件变了,因素也随着变化,只有预做才能做到万无一失。
为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做好实验,上课前检查每一组仪器也是应该做的一项工作。而不少教师认为这是实验员的事,所以不予重视,结果实验开始了,才发现有的器材短缺,有的仪器不能使用,至使一部分学生做不成实验,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检查每组仪器一定要认真,首先从数量上规格上检查,其次看每一件仪器是否能用。考虑到实验的过程中,有出问题的可能,还应有一些备用器具,以便及时补充更换。
二、要求学生预习实验
学生上实验课要有所收获,就应提倡学生预习实验,但不能停留在一般的号召上,要布置预习题纲,且要采取多种方式检查预习情况,逐步做到不预习不准进实验室的目的。例如可采用提问检查,进实验室前检查笔记等形式;也可以把权力下放到小组长,由他们检查后汇报。对于无故不预习的学生,可采取停做实验先预习,课外补做实验的办法。这样要求几次就逐步走向正规了。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新课程改革提倡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在实验课上,应抽适当时间,讲清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容易发生的故障,点出本次实验的关键所在,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排除故障。这样既能减少盲目操作造成仪器的损坏,又能使教师不陷于被动地解答学生的问题之中。
例如《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等四个实验,都用到打点计时器,而它的故障率最高。这就要讲清它的基本原理,以及可能出故障的几种情况,启发学生依靠自己排除故障。这样引导,学生反映收获大,远远不止学到一点知识,更重要的是锻炼了自己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老师也解脱了因排除故障而手忙脚乱,有了指导学生的主动权。
在实验课上,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要认真观察学生实际操作的全过程,仔细分析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教师是在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过程中进行教学工作的,工作的重点,不是一般的讲解和辅导,而应是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个别指导。特别对于基础薄弱、动手能力差的学生,要耐心指导,引导他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指出努力改进的方向。
有些实验较难,如《测定加速度》《把电流表改装成伏特表》,而学生的基础又普遍较差,完成实验有困难,如果时间允许,可以采用预先培养“小先生”的做法,利用课外时间,由各实验小组长参加,先走一步,取得经验,由他们带动其他同学完成实验。
四、采用多种实验方法,活跃学生思维
对于分组实验多以测量性、验证性和实用性实验为主。要提高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使学生真正进入角色,手、眼、脑并用地进行有目的的探索活动。学生分组实验,我们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允许学生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学生需要在各种因素中进行取舍,对所得信息进行筛选。这就要求学生在即定目标的过程中,有全局观点并善于妥协,在不同情况下善于应变,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使学生分析抽象概括综合表达能力都得到训练和发展。
当前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不少教师认为教材中的“小实验”是课外知识,与考试无关,因此常被视为可有可无,或被弃之不理。然而这些小实验却往往具有取材容易、贴近生活、直观明了、便于操作的特点,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发展智力。例如:初中物理中的《电磁铁》一节中,给出了如何自制电磁铁的方法,我让一个班的同学课下进行制作,并要求以作品的形式加以展示。在此后的几天中有不少同学在一起探讨如何能提高电磁铁的磁性,以求制作的电磁铁磁性最好,这样在他们制作的过程中,对电磁铁的特点有了更深刻的印象。事实表明,这个班级的学生在这一节的学习中,绝大多数同学对“电磁铁特点”这一知识掌握较好。
一、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要联系实际生活
众所周知物理知识是有用的,人的每时每刻都需要它。无论在工业、农业、国防、科研、医疗卫生及交通运输等都离不开物理知识,包括现代世界尖端科学卫星发射和回收更需要物理知识。
1.物理知识服务于生活生产,从中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物理方法。物理来源于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充分地运用物理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从中一定学会学习物理的方法。
如有一次学校物理实验室买得1公里的大头针,不慎落到地面,实验室的管理员喊来几十来个学生,学生把这些大头针一把一把捡出来。我发现后,我喊6个学生到实验发给每人一个电磁铁、若干根导线、电池盒(2个)、开关和两节干电池,组织他们接线好后。带他们到落大头针的地方,其他同学围在两边观察,指导他们拿电磁铁靠近大头针,闭合电源开关,地上的大头针全部都被吸在6个电磁铁上,拿到大头盒,断开开关,大头针全部落入盒中。又如,同学们背的书包带为什么越宽越舒服呢?同一个同学助跑跳远比立定跳远为什么要远些呢?
把物理应用于生活,将物理同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真正体验到物理就是我们生活的中间,从而激发学生爱物理、学物理、用物理的情感,真正会学习生活中的物理,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2.生活中因缺乏物理知识,而导致生活中的各种生活用品用具损坏,促使学生更加努力学习物理。现代家庭中的各种设备及其使用都用到物理知识,若缺乏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将难以使用,有些家庭盲目使用,造成设备损坏,甚至造成较大的事故。例如,在家庭电路中,有些家庭保险丝熔断后,他们没有考虑到家中使用的用电器过多总功率过大或短路造成的电流过大。而用铜丝或铁丝代替保险丝,结果酿成火灾事故的发生,损失惨重。生活中的经验教训,促使学生力求去揭开物理存在的奥秘,使学生更加努力学习物理,力争找到学习物理的最佳方法。
3.认真观察生活和学习中的现象,从中学到研究物理的更广的方法。在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圈子里,处处都同物理知识接触,要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现象,促使掌握更丰富的学习方法。以老师在教室里上课为例,进行分析和观察物理现象。
学生在教室内听到教师讲课的声音,是声音在空气中传播;老师在教室内讲话的声音比在教室外大,是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增强原声;学生能看到老师写在黑板上的字,是光的漫反射;看到老师在讲台上走来走去,以讲桌为参照物老师是运动的;老师从桌子上拿起书本,对书本做功等等。教学生学会观察、分析和研究看到的现象,会更加丰富学生的物理知识,加深对学过知识的巩固。
二、加强创造性学习的培养
在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中,我们决不落伍,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我们的教学也跟上时代的发展,才能更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的发展。因此,我们要从日常的教学工作引导学生养成创造性学习的习惯。
1.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发挥创造性学习。有些同学始终认为,发明创造应该是牛顿、焦耳、伽利略和沈括等科学家的事,我们是小人物,根本谈不上什么发明创造的,同学们这样的认识是错误的。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同学们应该从平时的学习中做起,展开一些发散思维,加以分析和研究课堂上的各种课题,力争想出解决问题的独特创新方法,这是同学们的成功之处。
2.开展小发明小创造比赛,促进创造性学习的发展。要使学生的创造性学习得到充分的发展,我们应该多开展一些发明创造活动比赛,使学生在各种发明创造比赛中,获得更多的物理知识,例如,开展自制实验器材、科学论文等活动,促进同学们的创造性的发展,使学生更加热爱物理科学,乐于探索物理问题,达到提高物理学习成绩。
3..多给鼓励,增强学生创造性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要采取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设计一些发展思维的问题。例如,雷电是怎样产生?为什么成熟果子往下落?飞机为什么能在空中飞行?
这些问题既施展学生的创造才能,又让学生享受到创造的乐趣。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应给予学生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多提问,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对提出的问题要多鼓励和表扬,让学生能大胆地说,大胆地想,大胆地做,学生有机会参与到教学中,学生的创造性学习得到发挥。
三、引导学生要做好学习交流
解放初期,我国是一个闭关自守的农业国,经济搞不上去。党的召开后,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同世界各国搞好经济交流,30年来我国的经济得到飞速的发展。英国的萧伯纳曾说过:“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每个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个思想,甚至多于两个思想。”
关键词: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对比高效课堂
笔者有幸参加江苏省高中物理骨干教师培训,在其中一次“同课异构”教学活动中,两节都是选自人教版教材“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内容的课,引发了笔者对不同教学设计产生教学差异的思考.从这两节课来看,在物理教学中部分教师对“一堂课”的教学理念的落实存在偏差,对应该怎么教把握不准.
近年来,高中物理教学不断发展,发生了许多变化.最大的变化就是从有效教学到高效教学.要实现这一教学过程,就必须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讲授为主.
下面从两节课的对比、分析,同时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物理高效课堂进行探讨.
一、两堂课关键环节对比
按照两位教师课堂活动的前后顺序,分别截取“新课导入”、“师生互动与实验活动”这两个主要教学环节.
1.教师甲的课堂教学片断实录
片断1:新课导入.
教师首先提问:电能“生”磁,那么反过来磁能否“生”电吗?然后介绍法拉第“磁生电”的思想,他发现了“磁生电”的规律;什么是电磁感应和感应电流.
片断2:师生互动与实验内容.
(1)探究实验(如图1)
①器材介绍.②方案设计.师:感应电流的产生可能和什么有关呢?磁场与导体相对运动时会产生感电流,感应电流是因为磁场与导体的相对运动产生的吗?③学生探究,小组讨论、归纳.生:感应电流的产生可能和相对运动有关,也可能与磁场的变化有关.师:让线圈处在一个变化的磁场中,同时这个变化的磁场相对于线圈还是静止的,我们再来观察闭合电路中有没有感应电流.如果有,说明什么;如果没有,说明什么?生:如果有,说明感应电流的产生与相对运动无关;如果没有,说明电流的产生与磁场的变化有关.
(2)探究实验(如图2).
师:什么样的磁体相对于线圈静止却还能在线圈中产生一个变化的磁场呢?生:电磁铁.①器材介绍.②方案设计.③学生探究.④小组讨论、归纳.⑤成果交流.师:与是否发生相对运动有没有关系?生:没有.师:感应电流的产生还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从线圈本身入手,对一个确定的线圈,我们还可以改变它的哪些因素呢?生:通过前两个实验得出,感应电流的产生应与线圈中磁场的变化有关.生:面积.师:磁场也不变,面积也不变,可以改变什么呢?生:角度.师:哪个物理量可以把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全都概括进去?生:磁通量.⑥概括出结论: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回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
2.教师乙的课堂教学片断实录
片断1:新课导入.
师: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国奥运健儿取得了优异成绩,尤其是在男子佩剑比赛中,我国运动员仲满以15∶9的好成绩战胜了法国运动员尼古拉-洛佩,赢得了自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以来中国击剑队的首枚金牌,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大家想一下,击剑比赛中是如何记录比赛成绩的?生:是用运动员头盔上的指示灯发出的闪光来记录比赛成绩的.
师:我发明了一种装置,同样可以用来记录比赛成绩.(演示实验,指示灯发光.)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呢?学习本节内容后,你们就会明白.本节课,我们学习“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师:大家看,我这样直接把导线接到磁铁两端,能否产生感应电流.生:不能.师:请大家思考一下,要进行这个探究实验,器材应该如何去选.引导学生总结:①要有产生磁场的物体,如蹄形磁铁、条形磁铁、通电螺旋管等.②要有能够显示电流的器材,如灵敏电流计等.③要有产生感应电流的装置,如导体棒、线圈等.师:大家看屏幕,显示的是教材提供的三套实验方案,请大家仔细体会是否满足探究需要,然后进行实验.
片断2:师生互动与实验内容.
(1)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
在初中学过,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会产生感应电流,如图3.师:导体左右平动,上下运动,前后运动.注意电流表的指针是如何摆动的,并把你看到的现象记录下来.生:①上下和前后运动时,指针静止在零刻度处,没有电流产生.②左右运动时,指针出现左右摆动,有电流产生.总结:(生)只有导体棒切割磁感应线时,才有电流的产生.师:是不是只有导体在切割磁感应线时才能产生电流呢?在切割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更本质的原因呢?师:感应电流的产生可能和什么有关系呢?
(2)线圈与条形磁铁有相对运动
师:条形磁铁拔出或插入线圈,或静止地放在线圈中.如图4.注意电流表的指针是如何摆动的,并把你看到的现象记录下来.生:①磁铁N极插入和抽出时,指针出现左右摆动,有感应电流产生.②磁铁S极插入和抽出时,指针出现左右摆动,有感应电流产生.③磁铁不管是N极还是S极停在线圈中,指针静止在零刻度处,都没有电流产生.总结:(生)感应电流的产生可能和相对运动有关,也可能与磁场的变化有关.师:什么样的磁体相对于线圈静止,却还能在线圈中产生一个变化的磁场呢?
(3)“再现”法拉第的实验
师:如图5,注意电流表的指针是如何摆动的,并把你看到的现象记录下来.生:①开关闭合时,迅速移动变阻器的滑片,指针出现摆动,故B线圈中有感应电流产生.②开关闭合时,滑动变阻器不动,指针静止在零刻度处,故B线圈中没有感应电流产生.③开关闭合和断开瞬间,指针出现左右摆动,故B线圈中有感应电流产生.总结:(生)线圈A中的电流有变化时,在B线圈中有感应电流产生.
(4)分析论证
分组讨论,学生代表发言.生:感应电流的产生与线圈中磁场的变化、面积和角度有关.生:与磁通量有关.生: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让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总结:(生)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回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
二、两节课的对比
1.教师甲
(1)优点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探究式教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同时,在探究过程中设计的问题紧扣主题,环环相扣,让学生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体现了设计者的意图.
(2)缺点
新课的引入没有新意,平铺直,不能完全激发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欲望.同时,在介绍新课内容时,还是传统的方法.在实验探究环节,放开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学生往往探究的过程缺乏方向性,很难达成本节课的目标.虽然课堂气氛是活跃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在实验数据处理环节,由于时间仓促,很多学生没有真正得到结果,最后由师生共同分析得到结论,没有真正达到探究的目的.这是本节课的硬伤.
2.教师乙
(1)优点
新课的引入比较生动,利用体育运动中的物理现象展开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也体现了本节课的特点――探究.在教学方案设计环节,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通过层层深入地引导,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迁移过来,设计的实验方案层层递进,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在实验操作、数据处理等环节,让学生先动手,再纠错.利用实验结果,让学生通过分析得出结论.
(2)缺点
从探究的角度来看,给学生探究的过程中设置了过多的“方便”,对于开发学生的物理思维是不利的.在老师的完美安排下,学生没有自己的思路,跟着老师按部就班,不管是内容、还是方法等活动都在执行老师的思路,对于探究的各个环节学生都没有独立思考的余地.这是“伪探究”,成了学生证明老师的论述是否正确的途径,沦为名副其实的验证.虽然最后得到了想要的结果,也是“安排”好的.这是本节课的最大败笔.
三、引发的思考
1.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应该是,让学生用很小的投入,使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效益最大化.
高效课堂应该是,每一节课上学生能较多地获取知识,排疑解难,优化方法,提高能力,达到高效学习的境界.
高效课堂应该是,让学生学的心情愉悦,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最简单的高效课堂应该是一堂“学习课”,而不是单纯的“教学课”.这样的课堂,学生的学习一定是高效的.
2.怎样才能真正实现高效课堂?
要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必须建立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每节课教师的教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能理解老师所教的内容.具体学生表现在认知上,从看不懂到能看懂,从不会做到会做,从知道到理解;在情感上,首先要让学生喜欢老师,然后才能让学生对老师所教的内容感兴趣.只要有了兴趣,学生一定能学好.在学生态度上,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教师应该把关注的目光从教学转到学生的身上.在教学中,教师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学生的需求和他们有哪些学习障碍;设计什么样的教学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克服这些障碍.
3.高效课堂有什么特点?
(1)有合理、全面的教学目标
高效课堂的目标具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与他人合作的能力、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做一个负责的、懂得感恩的人.同时,学习应该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节课都应该有教学的一个或两个重点,应该有分解的、细化的教学目标.
在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时,教师应该钻研课标和教材,分单元、分课时制定好教学目标,并在每节课的教案设计中详细、准确地体现出来.
(2)学习方式多元化
新课改革的重头戏就是课堂教学的改革.课堂教学的改革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重点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拓宽和创新教学思路.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不能让课堂变成“一言堂”,而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和实践的能力及创新意识,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达到高效课堂教学效果.
(3)课堂气氛活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只要头开好了,就能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活跃课堂气氛.只要学生“动起来”了,就会进行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同时,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要以言简意赅的方法和宽松、和谐的气氛给出让学生满意的答案.
关键词:教学模式;主动学习;导学案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2)8(S)—0013—3
1 “主动学习”六步课堂教学模式提出的背景
自实施新课改以来,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是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应逐步培养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让他们能具有发现问题并主动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的学习能力。这就需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条件下所形成的那种偏重于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实践摸索过程中,我校物理组教师认真学习、进行讨论与反思。在讨论和反思过程中,我们清醒地意识到:必须打破“教学就是教课本”的观念,树立“大教学”的教学观,树立“课堂教学以学生能力的培养为根本,强调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的理念,教学课程要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要把原先的“教学生学会”变成“教学生会学”,建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最后,全组教师达成共识,即以优秀导学案设计为载体,逐步构建符合现代教、学策略的“学生主动学习”六步课堂教学模式,即“课前教师提供导学案——通过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依据学生在导学案指导下的自学情况进行课堂讲授——学生纠正导学案——学生根据导学案和教师讲授的情况提出各自存在的问题——师生共同总结”。
2 “主动学习”六步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1.新课程标准对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是:提高学生物理科学素养,要以学生发展为教学的根本,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应逐步培养学生形成自主探究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让他们能具有发现问题并主动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的学习能力。师生在课堂教学中角色的转变,为尝试进行新型的导学案设计提供了前提和保障。同时,教师在精心设计“导学案”过程中,也提升了自己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获取知识的过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知识。学习的质量是学习者建构意义能力的函数。而不是学习者重现教师思维过程能力的函数。换句话说,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3.主体教育理论:主体教育理论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还是在教育的过程上,都把发挥人的主体性摆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教育者的任务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3 “主动学习”六步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
3.1设计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物理导学案
导学案设计的好坏是该教学模式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导学案的设计应该紧扣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认识层次和围绕物理课程教学的重难点进行,应该理清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努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思、自练的空间。同时还应突出物理课程的特点,直观地展示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良好习惯。导学案的内容是学生思考的载体,应该能够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在问题的显现和解决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导学案不仅应该让学生知道自己知道什么,还应让学生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目前导学案所设置的栏目包含以下几个内容:[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预习导学]、[习题巩固]、[我的问题]等。导学案设计具体的技术细节内容研究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将原本“先教后学”的教案转变为“先学后教”的导学案,变一人的“讲堂”为全班学生的“学堂”,变教学生学会为教学生会学,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新课程要求教学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但是在目前的教学实际中,因为学生实际存在的个体差异,使得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中很难照顾到全体同学。现行的班级管理中,不同学生在某一学科上往往处于不同的认知层次。因此导学案的设计应具有层次性。
(3)教师在讲课的前一天把导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下预习。通过预习,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要学的内容、教师的授课意图、教师要提的问题、自己不懂的地方及听课的重点等。学生带着问题上课,可大大提高听课的效率。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不仅能使学生不断地体验成功,维持持久的学习动力,而且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缩短获取知识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学生在预习导学案时,能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使其产生一种探究的强烈欲望。
3.2通过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导学案[预习导学]部分的量安排在10—15分钟完成为宜,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一定要注意内容要呈现思维梯度,突出学科章节的主干知识和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的填空、习题的堆积。教师要潜心研究,分类专项突破,以挖掘导学案之潜力,在“导”字上下功夫,决不能把导学案当成变相练习,否则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加重学生负担,与素质教育相违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