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女人的英文名字

女人的英文名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女人的英文名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女人的英文名字

女人的英文名字范文第1篇

【典型糗事一:她的名字叫“没有”】

公司招了一个临时的前台来帮忙,她是一个高个子的北方姑娘,为人豪爽嗓门也足够响亮。香港老板为了方便和她沟通,便问她有没有英文名字,她用卷舌音标准地回答了一声:“没有。”香港老板点头称赞道:“没有,Male。”不料几天后老板通知Male来打印一份资料,前台扯开嗓门叫道:“谁是Male,老板有请。”这下把老板弄得有点尴尬。等前台反应过来是老板叫她时,不好意思地笑问:“老板,你什么时候帮我取了这样好听的英文名字啊?”这下老板更是哭笑不得。幸好性格大条的前台,将错就错在众人面前宣布:“我的英文名字叫‘没有’。”虽然只有短短的6个月临时工作,但“没有”还是给大家带来了快乐。没有了“没有”的日子,还让大家真想她呢,特别那个香港老板,提起”没有”就忍俊不禁。

【典型糗事二:什么叫做水印纸】

公司总部总经理造访中国,为了给一些部委领导送文件,晓丹被要求用老板亲自从总部带来的特殊水印纸打印老板给部委领导的信。不料那天打印机特别刁难晓丹,不是卡纸就是死机,结果折腾了大半夜,水印纸用完了信却只打印出了一半。晓丹知道自己闯祸了,一个晚上,打扰了好多人,才问到有个中外合资的印务公司第二天8点开门,那里或许有水印纸。晓丹几乎一夜没睡,一早就冲了过去。她果然找到了水印纸,但和总经理带来的不一样,但是没有其他办法,她直接用新的水印纸打印了总经理的信,并在上午10点送到了总经理手上。好在公务缠身的总经理根本没有核对水印,就直接签了字。晓丹悬在半空中的心终于落地。但还是后怕了好些天。多年后在总经理的退休晚宴上,晓丹说出了真情。总经理笑了:“水印纸还有不一样的水印?”原来他也不是这方面的专家。

【典型糗事三:大小玛丽】

玛丽在公司已经有几个年头了,以前有新同事来公司报到,如果取名玛丽的都会被规劝改名字,反正名字只是一个符号,所以后来的同事就再也没有叫玛丽的了。相安无事了好多年。没想今年公司来了个海归叫玛丽,她不愿意改名字因为她的老公是老外,叫惯了这个名字。这下有麻烦了,好几次海归玛丽的老公来电转到了另一个玛丽的座机上,听着电话里的“darling,darling”让还是剩女的玛丽非常恼火。再说那边海归的玛丽也很窘,好几次接待了来访的客人,谈了几分钟后才发现找错了人。后来她找到了玛丽,提议不妨用大小区分一下。可麻烦还是接踵而来,按资历原先的玛丽应该叫大玛丽,海归的玛丽理应是小玛丽。可偏偏按个头算,海归玛丽人高马大,怎么看都应该叫大玛丽,视觉上给人错觉,闹了不少笑话……反正大小玛丽搞错的故事天天都有,直到海归玛丽重新出国。

高手支招:职场糗事不可怕,有时糗事还能变好事,所以应对糗事的方法很重要。这里介绍6大应急高招。

【第一:放过那些非原则性的糗事】

办公室遭遇糗事,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就应该轻轻松松地放下,而不是耿耿于怀。越是释放得快,越是化解了糗事带来的尴尬境地。曾经有一个运动品牌公司,每周一要求员工去公园做运动,结果一女生遭遇生理期,向会说一口流利中文的上司请假,理由是“大姨妈”来了不方便运动,不料上司什么都学过就是没有学过大姨妈这一词,于是当着众人说道:“大姨妈来了,那就让她一起来看我们运动啦!”众人大笑,女生不知如何是好,结果“大姨妈”的故事就成了公司同事间的八卦素材。其实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当着众人的面,告诉上司“大姨妈”就是女生的生理期,上司倒会认真对待了。千万不要因为“大姨妈”而和上司闹矛盾,成年人要用成年人的方法处事。

【第二:将糗喜事】

现在送花到办公室来的人越来越多,特别遇上那些心气很高追求者狂多的女生生日,那么公司就可以开鲜花店了,从第一正选男友到最后备选男友都使出招数来送花,而且送的花都美到不行。但常常也因此发生糗事,就是几个男友撞车了。如果遇上这样的情况,就把生日聚会变成公司的聚会,邀请自己相熟的女生一起吃饭、K歌,有可能还可以制造惊喜,把那些优质男介绍给办公室的剩女,既解决了糗事,同时也成人之美。千万不要当众发威或者发飙,这可是秀出自己情商的最好机会啊。

【第三:不要过于自责】

生活中谁都可能犯错误,即使是很低级的错误,只要不是造成很多的破坏,都可以一笑了之。有一个公司的高层女性,平时严肃加严厉,手下的同事见到她就像老鼠见到猫。那天晨会刚开始,一向端庄强势的高层女坐在大班椅上发言,有可能用力过度,只听“吱”的一声,高层女紧身上衣在左侧撕裂开了一条缝,大家都快笑出声了。这样的糗事对自我要求严厉的高层女而言,不仅是窘迫,更是面子问题。随后的几天她心情都不佳,自责没有事先检查好衣服导致当众出丑。其实换一种方法,她可以就此拉近和伙伴的关系,比如当众自嘲一下:“越忙越胖,越忙越乱。”然后主动问下属借一件衣服,既缓和了她和大家的情绪,也流露出女人的可爱一面。记住,糗事不用自责,反而是自我调节的机会。

【第四:幽默加诙谐】

有时发生的糗事不是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最好可以用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尽可能表现出自己幽默诙谐的特性。就好比那个叫“没有”的临时接待,如果她对这个名字表现出相当的反感,并对上司口诛笔伐,只能带来更多的麻烦,取个“没有”的英文名字反而让大家记住了她的大度幽默。给自己一个退路,也给别人一个台阶,何乐而不为。

【第五:巧妙转移话题】

某公司有一个剩女,一直自恃清高瞧不上身边的异性,后来被公司同事取了一个外号“冷玫瑰”,然后有一天,“冷玫瑰”居然参加了一个线上登记线下约会的活动,正和同事某男撞车。糗啊糗,但“冷玫瑰”毕竟见多识广,很大方地和同事握手,而且一本正经地介绍自己,倒是同事某男像是犯了错误,一改往常的淡定,有些语无伦次。第二天回到公司,某男还想继续和“冷玫瑰”聊聊约会的事,不料“冷玫瑰”在办公室一点不含糊,既不顺着他的问题,也不给他所谓的答案,好像根本没有参加过线下约会这件事,结果某男只能自讨没趣一把。

女人的英文名字范文第2篇

关键词:演唱会名称; 修辞现象; 文化现象;

在资讯发达的当代,人们可以发现有不少新语言现象出现在社会上。这些新语言出现在广告上或网络上,并成为当代社会的流行语。这个现象也引起了相关领域的人们的关注。不过,至今语言学界研究得比较多的是网络语言和广告语言。笔者则发现了除了这两类语言领域外,娱乐影视界出现的新词语则更多、更易流行。比如在歌名、歌词、电影对白里出现的新词语就很值得研究。

流行音乐的兴起于早期欧美国家,随着全球化的科技与经济发展,中文的流行音乐也迅速地发展并盛行起来,并由此扩大和带动了更多的文化消费。中文流行音乐的传播与展演,举办演唱会是不可或缺的形式之一。而这种演唱会则指具有一定规模的现场演出。演唱会也是歌手的主要收入来源,一般的演唱会门票相当昂贵。流行音乐演唱会是当今社会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因其拥有众多的观众而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演唱会的大众普遍性形成了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而演唱会的名称也成了吸引人的卖点之一。因此,无论是演唱会的组织者、策划者,还是歌手们自身,甚至是歌迷们都对演唱会的名称相当重视,都希望用最有特色的名称达到“先‘名’夺人”的效果。因此五花八门的演唱会名称也就成了语言研究者们的研究对象。笔者通过百度引擎搜索整理出了20位中文流行音乐歌手50个演唱会名称,这些语料中有来自香港、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和中国等地的著名歌手的演唱会名称。笔者选取了其中若干名称作为研究基础,并运用分类法探讨其中的语言表现现象。中文演唱会名称的语言修辞现象约有以下几种:

一.演唱会名称的谐音化艺术

谐音是汉民族喜闻乐见的一种语言表现形式,是提高语言表现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谐音法多出现在俗语、广告语中。中文演唱会名称中运用谐音法,有易读易记的宣传效果。它不但能让人们一看就能猜到或者意会得到相关演唱会将由哪位歌手主唱,而且还可以在宣传中增加交流的幽默感和亲切感。例如:

①张惠妹:《“妹”力四射》演唱会、《歌声“妹”影》演唱会

②王菲:《“菲”比寻常》演唱会

③飞轮海:《想入“飞飞”》演唱会、《希望起“飞”》演唱会

④周杰伦:《无与“伦”比》演唱会

⑤古巨基:《“古”舞飞扬》演唱会

⑥杨千:《花样“千”》演唱会、《万紫“千”红》演唱会

⑦蔡依林:《“林林”尽致精彩无比》演唱会、《万众挺“依”》演唱会

从上可见,中文演唱会名称使用谐音法的语料,一般选择固定词语,如成语或四字格词组等。这些固定词语对人们来说是耳熟能详的,因此很容易引起联想,也很容易“猜”到正确答案。如“魅力四射”,当“魅”换上“妹”字,就很易联想到或者猜到张惠妹演唱的魅力。这个演唱会的名称对张惠妹的歌迷们来说,无疑是一剂演唱会前的兴奋剂,会比平实的演唱会名称引起更强烈的烘托效应。

另外,使用谐音法也能点示出主唱歌手最突出的艺术个性。如飞轮海的团体名称,其团名是华氏气温度的德文原文“Fahrenheit”的音译,意指“飞轮海”的四位成员具有不同的风格温度:如同春、夏、秋、冬四季,他们是一个由温暖、炎热、凉爽、酷冷组成的团体。而一旦把这个团体名称用谐音加以处理,变成了“想入‘飞飞’”和“希望起‘飞’”,这样的谐音处理既可以扩大原义的联想范围,由实实在在的四季温度可联想到无限的时空;把“想入非非”的“非”换成“飞”,又契合了“飞轮海”飞上天海,畅想无垠的音译中文名。一举两得,回味无穷。使用谐音来做中文演唱会名称的艺术处理,其实也是一种心理宣传战术,用这种谐音幽默的方式推出的演唱会名称,可以为演唱会营造更有趣更有号召力的先期声势。

二.演唱会名称的英文名字谐音化艺术

除了中文的谐音法,中文演唱会名称中也出现了英文名字谐音化现象。特别是以歌手的英文名字命名的演唱会,这种英文名字谐音化修辞手法会使受众产生亲近感。例如:

①郑秀文(Sammi):《Show Mi》 演唱会、《Love Mi 》演唱会、《Love Mi more》演唱会。

②梁咏琪(Gigi):《北京G夜》演唱会。

③陈奕迅:《Take it to EC》演唱会。

④S.H.E.:《S.H.E. is the one》演唱会。

三.艺术性夸大歌手形象特征的修辞法

黄颖(2003)在音乐市场调查后发现,消费者对流行音乐的认知大都取决于音乐制作公司对所发行的流行音乐的定位或评价;一般来说,唱片公司为歌手建立的形象与歌迷对歌手的认知相差不远。不过,比较一下歌手个人形象与其音乐表演的话,在歌迷心中还是歌手个人形象更为突出。因此,为凸显演唱会的个性特色,唱片公司会采用艺术性地夸大歌手形象特征的修辞手法,来为演唱会强化卖点。这种艺术性地夸大歌手形象特征的修辞手法也可以直接表现为演唱会的名称。或采用歌手的专辑名称命名、或采用歌曲(特别是主打歌)命名。这种演唱会名称,尤其是团体名称,一般都采用比较强势的、夸张的形容词,以期达到刺激和震撼受众心理的效果。例如:

①郭富城:《最激》演唱会、《狂野郭富城诱惑》演唱会、《纯美纯真》演唱会

②刘德华:《热浪劲爆》演唱会、《最好的声音》演唱会

③王力宏:《不可思议》演唱会、《永远的力宏》演唱会

④Twins:《一级棒兴奋》演唱会

⑤郑秀文:《火热动感》演唱会

从阅读感上体味,上述演唱会的名称中使用的“最劲”、“最辣”、“最酷”、“叱咤”、“火辣辣”、“动感强劲”等词语,都十分强烈地突出了歌手形象。从这些名称中可以感觉到,使用艺术性夸大歌手形象特征的修辞法来为演唱会起名称,一般来说,名称越短越好,所选词语越熟悉越好。因为简练熟悉的名称能让人入目即入心,易记易说。

四.直名修辞手法的演唱会名称

直接以歌手专辑名称或歌曲名来命名演唱会,也是一个比较普遍的演唱会命名法。歌手在推出新专辑后,一般都会进行一系列的宣传活动。如:以专辑或歌曲名称命名的记者招待会、签唱会等。这类演唱会的名称大都采用专辑名或者主打歌来直接命名。这种“直名”法的演唱会名称通过电视广告、市面上的海报、演唱会特刊等宣传渠道直接向大众传播,特别是电视广告,每日多次,日复一日地滚动式传播,使这些“直名”与大众的听觉和视觉无数次地接触,使受众自觉或不自觉地与这些直名演唱会熟悉起来。如:

①周杰伦:《范特西》演唱会

②S.H.E.:《奇幻乐园》演唱会

③杨丞琳:《遇上爱》演唱会、《任意门》演唱会

④蔡依林:《特务J》演唱会、《说爱你》演唱会

⑤张惠妹:《阿密特》演唱会

周杰伦的《范特西》直接音译于“Fantasy”,“Fantasy”,意为“幻想、狂想”,如果直接意译为“幻想”或“狂想”来作为专辑名称,并以“幻想”或“狂想”来命名周杰伦的演唱会,其广告效果就不会有“范特西”那种“神秘感”的创意,也就引不起大众的好奇。周杰伦靠第二张个人专辑《范特西》奠定了他在中文乐坛的地位。用直名法来命名他的演唱会,这恐怕也是助他成功的一个因素吧。还有,张惠妹推出的新专辑《阿密特》一炮走红也有得益于名称的因素。“Amit”是阿妹的卑南族本名。张惠妹借阿密特的身份不再唱幽怨女人的情歌,而是像卑南族人那样唱得畅所欲言,辛辣爽快。由于《阿密特》的成功,张惠妹的知名度也水涨船高,由直名法命名的这首歌也在大众传播中印象深刻,人们多听多哼以后自然而然地也就爱上了。因此,直名法在演唱会名称的设计上也不失为一种很有效的修辞手法。

五.英语直名法的演唱会名称

使用英文词语或者短语作为中文演唱会名称也跟中文命名一样,采取简洁的、吸引力较强的词语或短语,力图使大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值得一提的是使用英文为中文演唱会命名,其采用的英文大都表现为突出的文化心理,以文化心理上的沟通为手段,可能更能迎合某些受众的崇洋、崇高贵、崇罗漫的心理。例如:

①谢霆锋:《Viva Live》演唱会

②容祖儿:《Starlight》演唱会、《Show up 》演唱会

③S.H.E.:《Perfect 3》演唱会

④郭富城:《Live on Stage》演唱会

⑤刘德华:《Wonderful World》演唱会、《Unforgettable》 演唱会

⑥孙燕姿:《The Answer is》演唱会、《The Moment》 演唱会、《Start》演唱会

以上这些以英语命名的演唱会名称,念读起来有响亮、悦耳、简洁和罗曼蒂克的感觉,给人耳目一新的享受,某种程度上满足了目标消费市场对时尚的追求或崇拜。此外,有些中文演唱会名称中还出现了中英语词汇谐音混用的现象,这种命名方法诙谐幽默、形象生动。如罗志祥的《一支独show》演唱会、《巨星Now 翻天》演唱会。站在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这种现象称之为“语码混用”(code-mixing)。这种在某一词语的基础上,插入另一种语言成分的语码混用手法,有时能起到“幽默双语”的修辞效果,用在演唱会名称上,能收到风趣可乐的效应。

六.符号命名法

在现代社会语言现象中,网络与手机短信的使用越来越普遍,网络语言或手机语言中,词汇性语言与非词汇性的符号语言夹杂在一起,如汉字、英文单词、数字符号、表情符号等同时运用在一个语言表现的平面上,这种情况已不算稀奇。中文演唱会名称中偶尔也会这样。比如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的效果,演唱会名称中会“夹”入感叹号“!”如:

①萧亚轩:《E!VA Wow》演唱会

②容祖儿:《Yes! 不“容”错失》演唱会

七.以赞助商或商品名称命名

以赞助商的名称或标志(logo)来命名演唱会,既开门见山、开宗明义地告示了演唱会要闻,又借着歌手的名气和演唱会的造势活动,宣传了赞助商的品牌或者商品。如:

①《可口可乐张惠妹快乐唱开演唱会》

②《BenQ Speshow罗志祥演唱会》

③《Sony Ericsson王力宏Music-Man演唱会》

上面的第一例《可口可乐张惠妹快乐唱开演唱会》,这个名称会让社会大众对这个演唱会产生“快乐”联想,即喝可口可乐和观看张惠妹的演唱会都会带来快乐,达到一石二鸟的修辞效果。

在调查研究中,笔者还发现有些演唱会名称把上述7种分类手法综合起来使用,如《~H20 + 903容祖儿夏水礼》演唱会。这个名称结合了谐音法(“下”与“夏”)、符号使用法(+)、赞助商名称(~H20与903广播电台)和语码混用法(符号与罗马数字)。再如张惠妹于1999年举办的《“妹”力“久久”》演唱会,它表示了三层意义,即演唱会的主角(张惠妹)、张惠妹的形象(魅力长久)及演唱会举办的年份(1999年;“九”与“久”谐音)。这种综合手法的名称,数量不多,但也很有吸引力。

通过以上的分类与分析,笔者认为中文演唱会名称体现出的多样化形式中包含了特定的文化现象和现当代的语言修辞现象。这些新语言修辞现象其实反映了应用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的新语料,而这些新语料也是顺应现当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而产生的。因此,这样的新语料还是很有研究空间的。

参考文献:

(1)冯志伟,《应用语言学综论》,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

(2)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3)黄颖,《流行音乐歌手形象、偶像崇拜与消费行为关系研究》,国立中山大学,2003.

(4)宋思敏,《论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语码混用现象》,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8,第2期.

(5)刘雅祺,《文化消费的符号学解读》,中南大学,2007.

(6)李逸歆,《台湾流行音乐行销之策略》,世新大学,2001.

女人的英文名字范文第3篇

看这出戏事先要有心理准备,入场前还会有工作人员提醒:全剧长3个小时,没有中场休息。怎样在长达3个小时的时间里,将观众牢牢吸引在椅子上?晶莹剔透聪明顽皮的剧本,青春亮丽的演员和服装,可以引起共鸣的笑料,可供回味的华美文艺台词,还选择了现代人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名人访谈、电视购物、大曝隐私、唇枪舌剑……都是现代人熟悉到起腻的东西。而主题,又紧扣了女性的种种欲望。

男人是什么?女人是什么?――这是香港鬼才导演林奕华这两年来的作品要讲述的内容。继去年的作品《水浒传》提出“男人是什么”的大问题之后,今年,他的《包法利夫人们》在陆续上演,又开始谈女人,谈这个时代女人的幸福与爱情、欲望与死亡、与道德。他要告诉你这样一件事:150年来,为什么每个人骨子里都是包法利夫人。

名媛的美丽和搞笑

《包法利夫人们》有三个剧名,概括了这部剧要表达的所有主题。它的英文名是《what is woman?》(女人是什么),对应了话剧版《水浒传》的英文名字《what is man?》。而副题则是“名嫒的美丽和哀愁”。这个听起来很文艺的名字,其实和这部剧真正要表达的内容很不同。这是一出风格轻松幽默的舞台剧,充满反讽和恶搞,以及令人捧腹的实事八卦。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看似不相符的剧名?

林奕华的解释是,原先他想谈的的确是名媛的美丽与哀愁,但后来发现福楼拜笔下的包法利夫人对于爱情、奢华和上流社会的追求,跟现在社会需要名女人、八卦和名牌的行为,其实一模一样。所以后来他想说的,变成了“在不同的时代里,相同的包法利夫人们”。

150年前的包法利夫人厌恶乏味的婚姻,大量借贷来滥买服装和家用物品,还加上了婚外情,她的结局是:因为承受不了情感和经济的双重压力,而吞食砒霜自杀。

而150年后的包法利夫人们,依然活在物欲和的重重夹击之下。她们生活在香港,在台湾,在大陆,在经济社会急剧变迁中,构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林奕华把包法利夫人的舞台放到了现代,“我们生活的周围,有很多很多的包法利夫人,其中一个是我自己。在人生的某些阶段里,我也曾像包法利夫人般追求爱情、追求快乐。所以,我极认同福楼拜的一句话:我就是包法利夫人。”

整出戏分成两个主轴,其一是15场电视谈话性节目和综艺节目,另一主线则由演员轮流诵读原著,小说人物轮流化身成林志玲、利菁、许纯美、琼瑶、蔡依林等名女人,来表现女人对美貌、理想丈夫、名门的渴望。对于剧中出现的这些名人,林奕华希望观众“不要对号入座”:“我不是在演全民大闷锅,剧中演员不只是模仿而已,那些名女人只是爱情与欲望、奢华与堕落的符号罢了。”

剧中的林志玲等人都由男角反串,让观众大感意外,也成为亮点之一。其中反串林志玲的男演员陈煜明,之前在台湾的演出中,竟因为演出了“林志玲的可爱美丽”而大受欢迎,每场演完都被观众包围。

为什么偏要找个男人来反串台湾第一美女?这正是林奕华的特意安排:“林志玲的工作就是在经营一个完美的符号,其实是‘女人扮女人’,跟‘男人扮女人’并没有什么不同。名媛其实也不是女人的专利,生活中也有很多‘男名嫒’。当男人生活得愈来愈被动,并因此自觉有太多无力感,而只能把希冀、寄望都投放在幻想之中,他们就会变成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的15堂课

熟悉林奕华风格的人都知道,他的戏都是集体创作的产物,开始只有个概念,在与演员无数次的磨合沟通后,才将内容慢慢补上。2006年夏天,林奕华与国立台北艺术大学戏剧系新生代演员,用一个月的时间集体创作了《包法利夫人们》。

其后,2006年9月开始在香港首演,2007年4月在台北密集演出18场之后,5月18日起开始在北京上演。香港和大陆的观众,是否能够对剧湾味儿十足的剧情产生共鸣?林奕华对此并不担心,“当大家都在看同样的电视节目,穿同样的名牌,买同样的LV包包时,理解起来就不会有差异。”但在实际演出时,剧中的闽南语和基于台湾现实背景所设置的一些台词,对北京观众来说,还是构成了一点障碍。”

《包法利夫人们》以15堂课来结构剧情。这15堂课,恰好概括了女人的所有秘密,而且是各个时代女人通用的内容。比如:第一课是空虚,等待舞会的名媛心情;第二课是幸福,理想丈夫的深情赠与;第三课是名门,肥皂剧的发源地。爱情课里,好情人是“他很小,但是他很温柔”,而坏情人则是“女人不坏,男人不爱”。道德课是“男人更坏,女人更爱”;而最后一课是命运,“当丈夫遇上情夫”。当然,我们知道,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就遇上了这样的命运,最终服毒自尽,他的先生,夏尔医生以一句法语作总结:C'est la faute de lafatalite――都是命运的错。

女人把女人当镜子

剧中的访谈都极尽夸张搞笑之能事,狠狠嘲讽了这个社会中的所谓名流及充满窥私欲望的观众。

剧中陈煜明饰演的名模林志玲就演出了一场访谈闹剧:在接受观众各种或冷血或猥琐或尖刻的质询之后,最后她竟然失控了,疯狂喊出:“我不是林志玲,我不要扮林志玲。”――这也许道出了许多林志玲型女人做作外表下的内心感受。我们这个时代观众的强烈窥私欲和狗仔队的疯狂也跃然在眼前。

女人的英文名字范文第4篇

可幸福的背后依然艰辛重重:两个国家的文化冲突随着女儿的归来,浓缩在一个家庭里。中国父母如何克服文化鸿沟,赢回陌生的女儿心?

本刊记者奔赴湖南长沙采访,为你展示这个不平凡家庭的“战与和”。

整拥抱时,女儿的身体有点僵硬

整7年的官司,罗秦用重庆女人的泼辣咬牙坚持了下来。从美国到中国,贺梅案都是媒体报道的焦点,随着报道的跟进,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电邮信函等方式向贺家表示支持。

正如罗秦预料的,她和丈夫赢回了女儿。罗秦没有激动得跳起来,彻底放松的心无力去回应此时的百感交集。已经三年没有见到贺梅,等一会见到她时,我该说什么?罗秦纠缠于这个微不足道的细节,差点遗漏法官的补充:“出于对孩子心理承受能力的考虑,贺梅的监护权将暂时移交给曼菲斯青少年法院,并接受心理医生的治疗陪护。”

罗秦蒙了。不是打赢官司了吗,为什么女儿回家的时间还要由法院和心理医生决定?亲生父母看自己的女儿还要先提出申请?幸福明明已经走到门口,自己早就张开双臂迎接,它怎么可以让自己落空?

2007年1月23日,贺梅离开贝克夫妇家。3月15日,罗秦终于和女儿面对面。见面的气氛略有些压抑――心理医生及贺梅的法律监护人在一旁“虎视眈眈”,随时准备阻止情绪太过激动的双亲。见面的时间也很短,至少罗秦是如此认为。她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激动,小小地拥抱了女儿一下。心理医生建议肢体上的接触不要太多:“你们对孩子很熟悉,可对Anna(贺梅的英文名)来说,你们很陌生。”

拥抱的时候罗秦敏感察觉到,贺梅并不欢迎她的拥抱,身体有点僵硬。

关于称呼,这是个问题

三天后,罗秦和丈夫贺绍强带着儿子和小女儿再次看望贺梅。这是贺家人的首次团聚。游戏天性让三个孩子很快忘记害羞玩耍在一起。贺绍强很开心,他让小儿子Andy上前抱起姐姐――虽然比姐姐小两岁,但小伙子已经比姐姐高壮许多,而贺梅也大方抱了妹妹Avita。

儿子和小女儿轻易就走进贺梅的心,开心的同时罗秦却有些心酸。Andy是brother(弟弟),Avita是sister(妹妹),可该死的心理医生却建议罗秦夫妇不要称呼贺梅的中文名字、不要急着让贺梅称呼他们“爸爸”“妈妈”,“你们的女儿对养父母依然有深厚的感情,所以你们最好还是先叫她Anna,等她适应和你们在一起后再改称呼。”

可是女儿连父母的英文名字Jack、 Casey都不愿叫,什么时候才能听到她叫出“爸爸”“妈妈”?贺绍强对此有信心,就如他相信最多一个月就能把女儿接回家生活――结果他们等到2007年7月才获准带贺梅回家。而直到那时,女儿也很少主动开口与父母交流。罗秦一次一次用自己有限的英文和女儿交流:“Anna,你有什么事可以告诉我,我爱你,我是你的妈妈。”但女儿总是回答:“Nothing(没有什么事)。”

罗秦不止一次因为这句害羞且生硬的“Nothing”神伤,然后又对下一次的交流充满期待:女儿只是太害羞,她的眼神,已经没有初进门时的畏惧。

不吃中国菜和妈妈的伤疤

贺梅不会说中国话,连最简单的“你好”“谢谢”也不会说。罗秦最头痛的是女儿对中国没有认同感,认为自己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她拒绝中国饭菜。

“可是她是中国人,是要跟着我们回国的,这样下去不是办法。”罗秦和丈夫商量后,决定通过变换菜式吸引贺梅对中国菜的兴趣。但愿望很快受挫:每当罗秦坚持要贺梅尝尝自己做的菜时,女儿就发脾气,直到法院指派的心理顾问或监护人――她们是贺梅此时最要好的朋友――到来陪贺梅说话吃饭。

罗秦心力交瘁,尽管她很想坚持自己的做法,但又不愿家里会因此轮流出现两个外人的身影,同时她更害怕如果和女儿的矛盾得不到缓解,法院会再次把女儿带走。罗秦妥协了,她不得不每天给贺梅做墨西哥煎饼。

女儿是不是在通过拒绝中国菜的方式拒绝我对她的亲近?闲暇时罗秦会琢磨贺梅的想法。突然回到亲生父母家,面对陌生的面孔和生活方式,有什么能让贺梅觉得她其实是属于这个家的?十月怀胎能用什么来证明?罗秦把肚子上的伤疤指给女儿看:“你看,这是当时妈生你留下来的。你曾经是妈妈身体里的一块肉,十个月后,你从这条口子里被医生抱出来,小小的像只猴子,可就在妈妈没有看到你的这些年,你成了漂亮的大姑娘。”

贺梅看着那条长长的伤疤若有所思。这天晚上,她第一次品尝了母亲的中国菜。

改变女儿,是和另一个家庭在较劲

贺梅喜欢玩游戏,带回家的行李中,最值钱的是小背包里满满的游戏卡带;她不爱刷牙,又喜欢喝可乐,许多牙齿都烂了;长时间看电视、打游戏机,她也已经有近视……罗秦对贝克夫妇的许多做法很是抱怨,但也因此对他们心存感激:如果不是这么多的疏忽,自己怎么可能有机会和女儿一起去看牙医,去咨询眼科大夫,这些可都是自己陪着女儿一起成长的见证。

不过也有拿贺梅没辙的时候。女儿对衣服太恋旧,她总是穿贝克夫妇买的衣服。但从罗秦的角度看,这些衣服显然不利于女儿的健康:“多数都是混纺材料,而且贺梅现在穿已经偏小了。”罗秦把自己为女儿买的纯棉衣衫准备好放在贺梅床头,可第二天收拾房间时,衣服原封没动。

这件事让罗秦意识到,自己努力要改变女儿,实际是在和贺梅念念不忘的贝克一家较劲。几年和几个月,谁的烙印更深一些?改变的方法太激进反而会招致贺梅的反感。

“我的做法是,每次挑选几件实在太小的衣服,告诉她,这几件衣服你确实穿不了,妈妈给你收好留作纪念。”八九岁的孩子长得很快,这些旧衣服多分几次就能清理完。和另一个家较劲不必抹去他们的烙印,只需要让时间淡去印记。

我向你保证:中国也有麦当劳

丈夫被湖南科技技术学院聘请为对外国际交流部主任,罗秦回家的安排终于提上日程。贺梅不想回中国,心理医生卡琳让她画画,她画了一架收不起舷梯、无法起飞的飞机,“我怕中国。”

这层担忧自然被转达给罗秦。

“你为什么怕回中国呢?中国有你的爷爷奶奶,很多疼你的亲人。”罗秦的心情沉重起来。她一直没有强迫女儿去接受中国文化,而是想让女儿回国后自己通过亲身接触去体会到中国的历史文明。但她没想到美国人对中国的误解会如此深刻地影响到女儿。“中国没有电视没有旅游鞋没有麦当劳。”美国小朋友告诉贺梅。类似的话罗秦也从贝克夫妇那里听到过:“听说你们中国会把女孩子吊在树上打?”

女儿已经初步认可了自己的中国人身份,罗秦不想在回国时再生枝节。无法在美国用事实反驳女儿的担忧,罗秦惟有许愿:“我向你保证,中国有你喜欢的麦当劳。”罗秦自然有信心兑现承诺。回到湖南没几天,全家人直奔肯德基让贺梅过足汉堡可乐瘾――没有麦当劳,肯德基也行。

在贺家,幸福就是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当年的官司是第一次蜕变,女儿与母亲的“家庭内部矛盾”是第二次蜕变。对罗秦来说,第二次迎接幸福的过程更考验自己的耐心:对手是宝贝女儿,她必须加倍小心才能不伤害到贺梅那颗倔强纤细的心。

女人的英文名字范文第5篇

第一个故事,许宇一出场就错过了一场招聘面试。他的父母对其寄予厚望,期望他能找一份好工作,当上办公室白领;而许宇对这些其实并不关心,他关心的是他和裁缝店女孩Apple之间的情谊。

Apple和许宇生活在一个里弄,他们之间的情谊深厚又天真,这是一种无法言说的爱恋。两人可以一整天躺在渔船里,玩弄着对方手边的鱼网,一起创造属于他们的安静。两人共同拥有一个独特而纯洁的世界。这个世界之外,许宇还会整夜在网吧里用3D动画在电脑上建造自己的世界,而Apple同样会整夜陪伴在他的身旁。对许宇来说,这都是属于他们的世界,是真实的,现实是迷幻的。然而梦终究会破灭,Apple家购置了高档住宅区的楼房,她搬出了他的世界,开始更高起点的生活。许宇再也无法找回他的青春期梦想,失落之余只能面对现实,人总归要长大,他似乎不得不接受母亲为他安排的工作。

第二个故事Jenny一出场,就先让我们了解到了她的“时尚”,除了时尚的外表,还有那些神秘的电话。Jenny是酒吧里一朵美丽的花,她的男友Calvin是酒吧里的DJ,他们过着表面时尚绚丽实则内心空虚的生活,与其传统保守的家庭关系紧张。Calvin变得越来越猜忌,他强烈的占有欲让Jenny窒息。终于这段关系由于缺乏成熟的基础和信任而走向尽头,Jenny意识到,回归家庭,从头开始,才是实现成长并追求独立生活的唯一出路。

第三个故事并不是主人公直接出场,而是张仪的父亲敲开Jochum的门,寻不见张仪后告诉他:张仪不见了。张仪过着双重生活。她是一个成熟有自主意识的上海女人,出身于一个普通的家庭,但向往更好的生活。她有一个比她年长许多的富有的情人,但她似乎并不相信他的许诺。她和她的新邻居 ――一个来到上海建设高档社区的年轻荷兰建筑师Jochum产生热烈的爱情,事实上爱情对他们来说就是游戏。物质现实和精神理想的碰撞,以及东西方价值观的冲突,带来的只有深深的困惑和挣扎。一切最终将如何选择和改变? 这是一个没有结束也没有发展的故事。

三个故事交叉剪辑,并不相干。导演试图通过他们向我们展现这是一个充满焦虑、没有安全感的一代,随着城市快速发展的潮流而动、并将被淹没而无法驻足的一代。整日整夜不知为谁忙忙碌碌,而与朋友、亲人之间的关系却是冷漠的、紧张的、破裂的。许宇无奈的成长,不得不选择随波逐流。Jenny最后选择了回家,家庭也许就是这城市洪流中唯一一个安全之所。张仪消失了,回家了,家人也是那么平静,道路和方向对她来说似乎已经失去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