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级会计实务

初级会计实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级会计实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级会计实务

初级会计实务范文第1篇

2007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教材《初级会计实务》的内容发生了较大变化,充分体现了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1项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以及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精神。

全书共七章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章总论,主要介绍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是本书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由第二章资产、第三章负债、第四章所有者权益、第五章收入、费用和利润构成,该部分内容较多,是全书的核心和重点,涉及到六大会计要素;第三部分是第六章财务报表,主要介绍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内容和编制方法,也是重要的考点之一;第四部分是第七章成本核算,是新增内容,主要介绍了生产成本的核算、生产成本分析、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产品成本计算的方法和产品生产成本分析。

第一章总论

(1)删除了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2)删除了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与一般要求;(3)按新准则阐述了会计要素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增加了事业单位会计要素;(4)删除了会计科目的意义,将会计科目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类;(5)删除了原教材作为一节的借贷记账法,删除了试算平衡的局限性;把借贷记账法账户结构和内容以及试算平衡的方法放在新教材的会计账户中阐述;(6)删除了原教材的财产清查和会计档案的内容;(7)实施会计电算化对软硬件的要求更加具体了,新增了替代手工记账应注意的问题和实现替代手工记账后应注意的问题。

第二章 资产

l、删除了银行结算账户的管理和银行结算方式的内容。

2、删除了商业汇票按是否带息的分类。

3、将坏账损失的核算改为应收款项减值,包括应收款项减值的确认和计提坏账准备的会计处理;计提坏账准备时借记科目改为“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坏账准备”。

4、投资变化较大:(1)将原短期投资体现在交易性金融资产中。(2)在原长期投资中删除了长期债权投资。(3)长期股权投资的概念,成本法和权益法的核算范围,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内容注意三点。其一,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已确认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按其差额记入“营业外收入”科目的贷方。其二,在持股比例不变的情况下,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企业按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借记或贷记“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科目,贷记或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其三,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按实际取得的价款与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投资损益,并应同时结转已计提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同时,还应结转原记入资本公积的相关金额。(4)新增了长期股权投资减值。

5、存货的变化具体表现为:(1)存货成本的确定比原来具体,新增了实务中对购入存货成本、自制存货成本、委托外单位加工完成的存货成本等具体确定的原则。(2)新增了不应计入存货成本,而应在发生时计人当期损益的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以及企业在存货采购入库后发生的储存费用。(3)新增了不能归属于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的其他支出,这部分支出应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不得计入存货成本。(4)删除了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中的后进先出法。(5)将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并人周转材料,并通过“周转材料”科目进行核算。(6)新增了存货减值。

6、固定资产的变化具体表现为:(1)完善了固定资产的概念和特征。(2)新增了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3)在固定资产概述中删除固定资产取得时入账价值的确定。(4)在固定资产核算中删除了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5)完善了固定资产折旧的概念。(6)影响折旧的因素中新增固定资产减值准备。(7)新增了在确定计提折旧的范围时,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估计价值确定其成本,并计提折旧;待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8)新增了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复核。使用寿命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应当调整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应当调整预计净残值。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有重大改变的,应当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净残值和折旧方法的改变,应当作为会计估计变更。(9)将原固定资产修理改为固定资产后续支出。(10)对于企业在财产清查中盘盈的固定资产,应作为前期差错处理。在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处理前,通过的会计科目是“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1)增加了固定资产减值的核算。

7、无形资产变化的内容表现为:(1)新教材将无形资产定义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相对于其他资产而言,无形资产不具有实物形态、但具有可辨认性,属于非货币性长期资产。(2)在无形资产的内容中:其一,企业自行开发并按法律程序申请取得的专利权,应按照无形资产准则确定的金额作为成本。其二,企业取得土地使用权,应将取得时发生的支出资本化,作为土地使用权的成本,记入“无形资产”科目。其三,企业的非专利技术,有些是自己开发研究的,有些是根据合同规定从外部购入的。如果是企业自己开发研究的,应将符合无形资产准则规定的开发支出资本化条件的,确认为无形资产。对于从外部购入的非专利技术,应将实际发生的支出予以资本化,作为无形资产入账。其四,商誉不再作为无形资产的内容。(3)无形资产的核算:其一,新增了“累计摊销”、“研发支出”科目。其二,企业自行开发无形资产发生的研发支出,不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借记“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科目,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应从“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的贷方,转人“无形资产”科目的借方,期(月)末,应将“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科目归集的金额转入“管理费用”科目的借方。其三,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应进行摊销,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包括直线法、生产总量法等。企业选择的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应当反映与该项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无法可靠确定预期实现方式的,应当采用直线法摊销。无形资产的摊销应通过“累计摊销”科目核算。(4)新增了无形资产减值的核算。

第三章 负债

(1)新增了负债的基本特征。(2)短期借款利息的处理改为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按照计算确定的短期借款利息费用,借记“财务费用”科目,贷记“应付利息”科目,不再通过“预提费用”科目核算。(3)删除了带息应付票据的核算内容。(4)将应付工资和应付福利费并人应付职工薪酬。这部分内容变动较大。增加了应付职工薪酬的内容、确认和计量以

及相应的会计处理。(5)将“应交税金”科目改为“应交税费”科目,并且在该科目下不再设置“未交增值税”二级科目,只设置“应交增值税”二级科目;在“应交增值税”二级科目下不再设置“转出未交增值税”和“转出多交增值税”三级科目。(6)将原其他应交税金改为其他应交税费。增加了应交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和应交个人所得税的内容;不再设置“其他应交款”科目,而通过“应交税费”科目核算。(7)增加了应付利息的核算内容。(8)将长期负债改为非流动负债。(9)在“长期借款”科目下设“本金”和“利息调整”明细科目。长期借款的利息费用,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按照实际利率法计算确定,实际利率与合同利率差异较小的,也可以采用合同利率计算确定利息费用。(10)在“应付债券”科目下设置“面值”、“利息调整”、“应计利息”等明细科目,核算应付债券发行、计提利息、还本付息等情况。

第四章 所有者权益

l、删除了所有者权益与负债的区别,在所有者权益的来源中新增了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2、实收资本核算的变化:(1)接受非现金资产投资中删除了接受外币资本投资;(2)新增了实收资本(或股本)增减的变动。需要注意的是:股份有限公司采用收购本公司股票方式减资的会计处理。

3、资本公积核算变化较大:(1)资本公积定义是企业收到投资者出资额超出其在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以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或损失等。资本公积包括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和直接计人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等。(2)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票发生的手续费、佣金等交易费用,应从溢价中抵扣冲减资本公积(股本溢价);无溢价发行股票或溢价金额不足以抵扣的,应将不足抵扣的部分冲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3)其他资本公积主要是直接计人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4)在“资本公积”科目下分别“资本溢价(股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进行明细核算。

4、留存收益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盈余公积中。公司制企业只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不再提取法定公益金。

第五章收入、费用和利润

1、收入的变化:(1)收入的概念为:收人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2)在收入的特点中新增了“收入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这一点。(3)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条件中将原“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变成“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和“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两点。(4)归纳了在涉及现金折扣、商业折扣、销售折让时,销售商品收入金额的确定方法,原教材现金折扣、商业折扣是在应收账款中阐述的。(5)新增了采用预收款方式销售商品的核算。(6)删除了分期收款销售的核算。(7)删除了委托代销业务的视同买断方式的处理。(8)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条件中新增了“交易中已发生和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9)细化了让渡资产使用权的使用费收入的确认和计量原则,并新增了其会计处理举例。

2、费用的变化:(1)费用的特点中新增了“费用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2)新教材的费用主要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3)将“其他业务支出”和“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科目改为“其他业务成本”和“营业税金及附加”,同时将原教材生产成本的有关内容放在新增的第七章成本核算中。

3、新增了第三节政府补助的内容,删除了原补贴收入的内容。

4、营业利润、利润总额的计算公式变化如下: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5、营业外收支的概念和内容发生了变化。新教材将营业外收入定义为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利得,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盘盈利得、捐赠利得、确实无法支付而按规定程序经批准后转作营业外收入的应付款项等。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损失,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盘亏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等。

6、原教材所得税的核算现改为所得税费用的核算,其会计处理变化较大。企业的所得税费用(或收益)=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收益),其中: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额+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额;递延所得税收益=递延所得税负债减少额-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额。

第六章 财务报表

(1)企业编制财务报表的目标,突出了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2)增加了财务报表的组成。即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下同)变动表以及附注。(3)财务报表的分类由将原来的四个合并为以下两种:一是按财务报表编报期间的不同,可以分为中期财务报表和年度财务报表;二是按财务报表编报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个别财务报表和合并财务报表。(4)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按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分别列示,负债按照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进行列示,其列示的项目有变化。(5)利润表的变化表现为利润表的内容和编制步骤以及项目的填列方法。(6)新增了现金流量表,包括:现金流量表的概念和作用;现金流量及其分类;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和内容(删除了补充资料的列示);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强调企业应当采用直接法列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第七章 成本核算

本章是2007年《初级会计实务》教材的新增一章。

二、近三年考试命题规律总结

l、题目类型及分值

从2004~2006年的试题看,试卷试题包括客观题和主观题两大类。其中客观题包括单项选择题(本类题共20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多项选择题(本类题共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注意多选、少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判断题(本类题共10题,每小题1分,共10分)。主观题部分包括计算分析题(本类题共4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和综合题(本类题共2题,第1小题8分,第2小题12分,共20分)。

2、近三年各章考点归纳和考试情况分析

第一章总论

本章近三年考点主要是会计的基本职能、资产、负债、收入的定义,资产的特征,借贷记账法、原始凭证要素、记账凭证的编制,会计科目设置、会计账簿的种类和登记,明细账的格式,会计对账和结账工作、平行登记的主要内容;错账查找与更正的方法、账务处理程序和会计业务处理。此外与有关各章相结合的考点是引起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变动的项目内容。本章考题涉及题型主要为客观题,但也出现过主观题(考核试算平衡表的编制和错账的三种更正方法)。本章考试分数在15~20分左右。

第二章 资产

本章涵盖了整个资产的全部内容,历来也是考试中容易出计算分析题和综合题目的地方,从历年试题分析看,本章的考题类型全面覆盖,即单选(包括计算)、多选、判断、计算分析和综合。本章考题分数在历年考题中一般占30分左右,2006年高达35分。本章的内容与近三年大纲及教材相比有较大变化,考生应特别关注。本章是重要的一章,近三年考点主要是现金清查、备用金制度、“其他货币资金”科目核算的内容;应收账款、存货、交易性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坏账准备的计算及相关账务处理;发出材料的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计价方法及其应用,库存商品的毛利率法;材料按实际成本和按计划成本核算的账户设置及账务处理(包括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包装物的核算,存货清查的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的范围及会计处理;固定资产的处置(包括“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的内容),固定资产折旧(包括影响折旧的因素、四种折旧计算方法及其应用、计提折旧的会计处理);无形资产的取得、摊销和处置的核算等。除此之外,对交易性金融资产、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核算还经常结合应交税金、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内容出跨章节综合题进行考察。

第三章 负债

本章试题类型全面,考试分数为8分左右。近三年的考点主要是:负债的定义,导致负债总额变化的内容,流动负债包括的内容,计人财务费用的利息支出,应付账款的入账价值的确定、应付账款的转销、应交税金科目的核算(包括“应交税金――直交增值税”科目内容)、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应交增值税的会计处理,委托加工物资负担的消费税的处理,企业开出并承兑的商业汇票到期无力支付的会计处理,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的内容;计算应付债券的账面余额,按面值发行债券以及利息的会计处理。此外,存货、固定资产、收入核算常结合本章应交税金、长期借款等内容,进行跨章节核算考察。

第四章 所有者权益

2004、2005年本章考试分数为15分左右,但2006年本章考试分数只有1分。本章试题类型既有客观题又有主观题。其中本章考试单项选择题主要有计算资本公积、留存收益的金额;多项选择题和判断题主要考察考生对资本公积、留存收益的核算内容及其用途的掌握程度。此外主观题目利润分配业务的账务处理问题,常结合本章资本公积、留存收益等内容出综合题。2007年教材本章变化较大,考生需予以关注。本章近三年考点主要是:引起所有者权益总额变化的事项确定、增加资本公积的项目、发行股票时“资本公积”科目的金额、盈余公积的核算、可供投资者分配利润的计算、留存收益的计算及构成、未分配利润的计算及判定等。

第五章 收入、费用和利润

本章的内容在试题中占较大比重,是历年试题中考核的重点。题型涉及客观题、计算分析题和综合题。本章考试分数逐年递增,而且递增幅度较大。2004年为15分,2005年为28分,2006年为36分。本章与前面资产一章在初级会计实务考试中占有绝对分量,属于非常重要的章节。本章的考点是:商品销售收入、提供劳务的收入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的收入的确认与计量(历年考题曾以客观题出现);销售商品收入和提供劳务收入(完工百分法的应用)的会计处理(历年考题曾以客观题、计算分析题和综合题出现);现金折扣的处理;已发出但未确认销售收入的商品成本的核算;采用支付手续费方式委托代销商品的核算;通过“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核算的内容;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其他业务收支、营业外收支的核算内容(历年考题曾以客观题、计算分析题和综合题出现);期末无余额的损益类账户;影响营业利润的因素;先征后返增值税的处理;营业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和净利润的计算(历年考题曾以客观题、计算分析题和综合题出现)等。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本章常和利润表相结合出综合题。

第六章 财务报表

本章汇总了前面所有章节的内容,是初级会计实务中的重点章节。从近三年考试试题中可以看出,本章内容在考试中占重要地位,分值占到15分左右,除以客观性试题出现以外,特别是在综合性题目中多以本章内容为命题对象,复习时应引起注意。2007年本章新增了现金流量表的有关内容。本章在考试试题中出综合题的可能性较大。本章考点包括资产负债表的内容、结构及各项目填列的方法(历年考题曾以客观题、综合题出现);利润表的格式、内容及各项目的填列方法(历年考题曾以客观题、综合题出现)。除此之外,今年考生在复习时还应按考试大纲要求熟悉现金流量表的概念和作用,熟悉现金流量的分类和填列方法。

第七章成本核算

本章在原收入、费用和利润一章中的费用一节曾讲述产品生产成本项目、生产成本的核算,2007年教材在此基础上扩展并单设成新的一章。在近三年的试题中曾考过应当计人工业企业产品成本的费用、生产成本科目余额的核算、产品成本科目的核算、完工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成本计算的方法等。这些考题都是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除此之外,考生在复习中还要充分准备计算分析题和综合题。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第二章资产、第五章收入、费用和利润、第六章会计报表,这三章内容的题量占全书的80%左右,是历年的“题仓”。从应试的角度来看,考生应在全面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重点掌握这几章的内容。

3、命题规律总结

(1)试题涉及面广。通过对2004、2005和2006年的考题进行统计可以发现,近三年的客观题都是45个题目,分值也都是60分,这些题目的分值占总分值的60%,这意味着只要把这些客观题掌握了,就可通过本乖斗目考试。不过,这些客观题涉及面非常广,几乎覆盖了考试大纲的全部内容,因此,考生学习时不仅要全面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而且要把各章的内容融会贯通起来,做到举一反三。(2)试题综合性强。近三年的计算题和综合题主要考核会计要素涉及到的各种经济业务的处理和主要会计报表的编制,具体说来,计算题主要考核考生处理经济业务的能力,综合题则主要考核考生运用会计理论或方法综合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因此,考生应在理解、掌握教材主要内容的前提下,通过大量做题,提高综合分析能力。(3)重点突出。这是近三年的考题的显著特点。试题在兼顾“面”的同时,考察的多是主要的知识点。教材中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等每年都是考核的重要知识点,卷面分值较高,因此应该重点复习和掌握。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由于2007年考试大纲和指定教材发生了较大变化,因此这些变化很可能成为新的命题点,考生复习时应特别予以注意。除此之外2007年命题原则还会坚持“涉及面广、综合性强、重点突出”三个原则。本科目考试题量仍将较大,题型不便。

三、2007年命题趋势预测殛出题点分布

第一章“总论”是基础章节。(1)会计要素,特别要注意新教材收入

要素中新增了利得与损失;(2)常用的会计科目设置,一般是从会计要煮出发,将会计科目分为资产、负债、共同、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六大类;(3)账户记录的试算平衡方法;(4)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5)会计凭证的种类、填制方法及其审核的主要内容;(6)账簿的分类、格式,启用账簿、登记账簿的规则;(7)对账的内容;(8)错账查找的方法和错账更正的方法;(9)常用的主要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优缺点及适用范围;(IO)实施会计电算化对软硬件的具体要求。

第二章“资产”,是重要考点。包括:(1)现金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银行存款的核对;其他货币资金的组成内容等。(2)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取得、收取现金股利或利息、期末计量和处置等核算内容。(3)企业计提坏账准备的会计处理。(4)存货的考点:企业取得存货计价、发出存货计价及期末结存存货计价;存货按实际成本和按计划成本核算的会计处理;商品流通企业的库存商品采用毛利率和售价金额核算法进行的日常核算;存货盘亏及毁损的会计处理;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转回的会计处理。(5)长期股权投资的考点:成本法和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般权投资的范围;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其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及其有关会计处理;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6)固定资产的考点:固定资产的概念和特征;固定资产的确认和分类;固定资产核算有关账户的设置;外购固定资产和建造固定资产两种情况下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及其会计处理;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计提折旧的范围,折旧计算的方法;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固定资产出售、报废和毁损的环节及其会计处理;固定资产的减值。(7)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的考点:无形资产的概念、特征、确认及构成内容;无形资产的摊销(进行摊销处理的无形资产的范围、无形资产的应摊销金额、摊销期和摊销方法);无形资产的处置和减值。

第三章“负债”。(1)短期借款利息处理。(2)不带息应付票据发生、偿还和转销的会计处理。(3)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的会计处理。(4)应村职工薪酬是流动负债变化最大的内容,其考点包括:应付职工薪酬的组威内容;“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的内容;应付职工薪酬的确认和具体发放职工薪酬(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向职工支付工资、奖金、津贴,支付职工福利费,支付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用于工会运作和职工培训,或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或住房公积金,企业以自产产品作为职工薪酬发放给职工等)。(5)应交税费的考点包括:一般纳税企业和小规模纳税企业应交增值税的核算;委托加工应税消费税的会计处理;企业出售不动产时计算应交的营业税的处理;其他应交税费(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个人所得税、所得税、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等)的处理。(6)非流动负债的考点包括:长期借款的利息费用采用合同利率计算确定的会计处理;按面值发行债券、计提利息和还本付息的会计处理。

第四章“所有者权益”。(1)实收资本的内容及会计处理。(2)资本公积的概念、构成内容和科目设置、会计处理。(3)留存收益的构成内右及其会计处理。

第五章“收入、费用和利润”。(1)收入的考点包括:收入的概念和特征,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计量和会计处理(包括一般销售商品业务,已经发出但不符合销售商品收入确认条件的商品处理,商业折扣、现金折扣和销售折让以及销售退回的处理,采用预收款方式销售商品的处理,采用支付手续费方式委托代销商品的处理等);提供劳务收入的核算;让渡资产使用权的使用费收入的确认和计量及其会计处理。(2)费用的考点包括:费用的概念和特征,期间费用包括的内容和会计处理。(3)政府补助的考点包括:政府补助的概念和特征及其主要形式;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及其与资产和收益均相关的政府补助(注意区分并分别掌握其会计处理)。(4)利润的考点包括:利润的构成和计算方法:所得税费用的核算(应交所得税的计算及其会计处理)。

第六章“财务报表”。这部分考点内容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结构、项目及其编制方法的运用;对教材增加的现金流量表,应明确表内各项目的内容,现金流量表的填列及填列方法。

第七章“成本核算”。本章为新增的考点包括: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成本核算中的产品成本项目及其包括的内容;生产成本核算;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及其应用;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这三种成本计算方法;产品生产成本的分析方法及相关指标分析。

初级会计实务范文第2篇

1.1会计基础管理的理念

顺义公司坚持以应用流程标准、成本标准、内控标准为重点狠抓财务基础管理,以强化结算支付监督、财务稽核监督为重点强化财务管控职能,强化会计实务标准化建设,强化业务过程精益控制,积极促进财务与业务的协同融合,夯实了会计基础,规范了财务管理,持续提升公司财务管理水平。

1.2会计基础管理的目标

公司财务基础工作管理目标是以制度的规范化、执行的刚性化、管理的精细化带动效益提升的持续化。

财务基础工作的规范与否,直接决定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与效果。只有规范,才能不断提升财务信息质量,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有效性,才能发挥“价值创造引领者、资源配置调控者、经营决策支持者、财务风险监管者”的职能作用,持续提升财务资源配置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

2、专业管理的主要做法

2.1制度全覆盖,公司经营有据可依

目前公司总部下达财务类通用制度33项,涵盖了内部控制、公司产权、资金及税务、成本及预算、工程及资产、以及一般管理等财务方面的制度,对所属供电公司的业务起到了指导作用。2015年组织对33个通用制度进行普考,每个财务人员对33个通用制度当应知应会,通过周自测、集中闭卷月考等方式推进通用制度全员覆盖,强化制度意识、规范日常业务。

为进一步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健全制度体系,确保制度能有效落实,同时加强公司财务管理,强化财务监督,保证资金安全流转,落实公司的精细化、标准化管理要求,公司财务资产部严格遵守国家财务会计法规,依据公司总部通行报销管理办法中的相关要求,结合公司具体情况及现代财务管理理念,重新梳理编制了公司费用报销实用手册。

2.2规范标准,提升核算质量

根据公司总部《会计基础规范》相关要求,对本公司会计基础资料管理进一步规范,包括会计凭证制作规范、发票验证情况、会计业务附件规范、费用报销管理办法、资金支付授权管理制度等内容,保证了会计信息的正确性、真实性、准确性。在公司《费用报销管理办法》基础之上,这一举措巩固了历次财务专项检查成果,夯实了会计基础工作。

例如在会计凭证制作规范和发票验证方面,完善细化了费用报销单据,如下图所示:

2.3着力提高财务集约化管理对标指标,提升财务管理质量

认真开展财务集约化管理对标工作,有针对性的提出指标提升方案,拟写了针对提高“会计集中核算工作规范性、加强工程财务管理工作成效、资本集中运作工作成效、资金集中管理工作成效、预算集约调控工作成效、风险在线监控工作成效、财税筹划管理工作成效、依法治企工作完成情况、财务专业大比武综合成绩”等九大管理对标指标的分析及提升方案,全面促进公司加强财务管理,提升财务核算质量,创先争优。

2.4强化风险控制

1)健全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提升财务风险防控能力

研究外部监管环境下的财务管控新举措,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将财务风险防控意识深入人心,将财务风险管理在公司深化推进;二是结合内控标准流程,将风险管理与制度办法、业务流程、具体岗位进行整合固化,提升财务风险防控力度;三是加强对财务风险的动态跟踪和分析,利用外部检查和财务内部稽核手段完善顺义公司财务风险防控风险点控制方法,制定长效机制,在日常工作中杜绝风险隐患发生。

2)持续开展内控自查工作,“封堵漏洞”有的放矢。

根据北京公司内部控制方案以及测试方法,进行内控自查,组织各相关部门开展财务内控标准流程的评价,及时发现了位内控执行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并提出应对建议,监督落实整改措施,确保了内部控制有效运行。

3)提升财务稽核监督防控能力,强化财务决策支撑作用

依托在线稽核平台,利用内外部监督检查成果,加大日常稽核力度,针对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的财务监督工作;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开展现场专项稽核工作,及时查遗补缺,分析问题,巩固、扩大专项稽核工作成果;秉承“管理建议为主,考核惩戒为辅”的原则开展财务稽核,在服务中体现工作成效和管理效益;建立报告机制和整改落实监督机制,实现稽核闭环管理,强化财务稽核的决策支持和价值管理作用。

3、评估与改进

3.1根据专业管理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变化或国内标杆单位专业发展情况,评估专业管理标准、制度的执行情况,业务流程的科学性,技术水平和管理手段的先进性,制度和管理的适应性和有效性等,发现专业管理仍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明确今后的改进方向。

3.2专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资金集中管理方面,在途资金管理及支付退票率,两项指标不太稳定,较容易出现问题,对每月造成较大在途资金的用电大户应加强协调工作,各个付款业务部门对供应商银行信息正确性应予以充分核实,可以要求对方单位提供账户信息确认单以保证账户信息的正确性;

2)资本集中运作方面,设备资产对应率较低,须继续加强对该项指标的重视及做好相关协调工作,从工程组织部门形成资产源头开始,过程管控,使得资产设备一一对应,对存量资产应尽快梳理未对应设备卡片并建立相应固定资产卡片;

3)预算集约调控方面,资本性业务子预算全过程执行完成率完成较低,主要原因对于财务部门来说相关工程组织方面内容较多,且难以掌控,因此须加强协调工作,由工程组织部门积极配合完成该项指标。

4、下一步财务基础工作提升思路及努力方向

4.1 进一步丰富制度,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随着财务集约化深化应用工作的推进,为丰富供电公司层面财务制度做出贡献,按照财务标准,深化细化集中核算,着力强化会计监督,强化财务在业务中的参与和控制,做到财务控制向业务延伸,充分行使财务当家理财的角色。

4.2 加强财会知识、业务培训工作

公司每年举办会计集中核算培训班,从最新会计政策实务标准、财务集约化相关业务知识、财务管控和ERP业务操作应用等方面,通过开展财会知识和业务培训工作,结合各业务岗位调考,以考促学,促进各财务人员学习财务及相关专业知识,提升公司财务人员专业素质和技能,增强对会计实务标准的理解力和执行力。

4.3加强监督考核,形成管理闭环。

公司建立会计实务标准执行通报制度,按月跟踪各单位会计实务标准执行情况,按月通报各县公司执行情况,通报情况发送至所属市公司财务负责人,并抄送总会计师。对执行优秀的单位予以通报表扬;对相对落后单位进行重点指导,帮助查找具体原因加以改进。通过表扬先进单位,帮助困难单位的考评机制,营造了“比学赶超”良好氛围。

4.4以协同监督为抓手,加强与业务部门的有效衔接

根据以往各项审计检查工作所提出的要求,特别是针对在建工程历史遗留问题,经过与基建部沟通得到了解决。对于2012和2013年工程审计出现的问题,财务部提前做好相关审核工作,在工作量大的情况下,积极协调事务所规范出具竣工决算报告,严格执行公司工程竣工决算审核制度。对于2014年的工程竣工决算项目,及时做到事中审核、监督。审计检查明确了各业务部门的职责,有效推进工程结算、决算等工作的顺利开展。

4.5夯实会计基础工作,提高管理水平

初级会计实务范文第3篇

【关键词】视同销售;增值税;所得税

所谓视同销售,就是作为业务本身不是销售行为,但纳税时按照税法的规定要视同正常销售一样计算纳税,视同销售是税法上的概念,新会计准则并没有明确提出视同销售概念。

一、会计及税法的相关规定

《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将以下八种行为归入视同销售行为:(1)将货物交付他人代销;(2)销售代销货物;(3)非同一县(市),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他机构用于销售;(4)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5)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个体经营者;(6)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7)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8)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这八种行为在实务中需要缴纳增值税。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及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或者利润分配等用途的,应当视同销售货物、转让财产或者提供劳务,但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这些行为需要缴纳所得税。

而在会计核算中没有明确规定。仅在《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中确认收入应同时满足的五个条件: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己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3、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4、相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5、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针对会计和税法对的不同规定,现以增值税的八种经济业务为出发点,谈谈对这些业务会计及税务处理方法。

二、在会计核算中作为收入处理的“视同销售”行为

(一)将货物交付他人代销或销售代销货物

代销行为包括委托代销和受托代销两种情形。这两种情形,在会计实务中属于特殊的销售商品业务,满足收入确认的原则。代销行为又分为视同买断和收取手续费两种方式,其涉税会计处理方法有所不同。

1.视同买断

视同买断方式是指由委托方和受托方签订协议,委托方按协议价格收取所代销商品的货款,实际售价可由受托方自定,实际售价与协议价之间的差额归受托方所有的销售方式。这种销售方式下应区分以下两种情况:

如果委托方和受托方之间的协议明确表明,受托方在取得代销商品后,无论能否卖出、是否获利,均与委托方无关,那么双方之间的代销商品交易与实际的购销活动没有实质的区别,在符合销售商品收入条件时,双方应分别确认相关收入并计算缴纳增值税。

如果委托方和受托方之间的协议明确表明,将来受托方没有将商品售出时可以将商品退回给委托方,或受托方因代销商品出现亏损时可以要求委托方补偿,那么委托方在交付商品时不确认销售收入,受托方也不做购进商品处理。在收到受托方的代销清单时再予以确认收入。

2.收取手续费

收取手续费方式是指受托方根据所代销的商品数量向委托方收取手续费的销售方式。对于受托方来说,收取的手续费实际上是一种劳务收入,所以受托方在商品实际销售时不确认销售收入,而是在商品销售后,按合同或协议约定的方法计算确定的手续费并确认收入。委托方则在收到受托方开出的代销清单时确认销售收入。

企业所得税处理也是要确认收入,同时要结转产品成本,对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无影响。

(二)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在非同一县(市),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他机构用于销售

这种销售行为明显是异地销售,其与将货物交付他人代销和销售代销货物的核算有相同之处。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实行统一核算的异地不同机构的委托、受托关系;后者是两个独立核算的公司之间的委托、受托关系。其核算上的共同点在于委托方以收到销售清单时确认收入,受托方以实现销售确认收入。

货物无论何种原因,考虑到税收监管的困难,无论货物是否产生增值额,均视同销售计算缴纳增值税。

所得税处理:新税法建立了法人所得税制,对于货物在同一法人实体内部的转移,如用于在建工程、管理部门、分公司等不再作为视同销售行为,不需要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纳税所得应调减。

(三)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货物作为对其他单位或个人的投资

这种经济业务实际上就是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易。依据会计准则,如果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在会计上确认收入并结转成本;如果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在会计上不确认损益。

在增值税上,以货物对外投资以其公允价值计算销项税额,而不论该货物是自产的(或委托加工收回的)还是外购的。

所得税法规定企业以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时,将其分解为按公允价值销售有关非货币性资产和投资两项业务进行处理,并按规定计算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如果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在会计上确认损益,这与企业所得税处理一致;如果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在会计上不确认损益,这与税收处理产生差异,需纳税调整。

(四)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

这种行为虽然没有直接的现金流入,但是满足会计核算确认收入的条件,因此,这种行为应作为销售处理,即在货物分配的当天,企业应按分配货物的公允价值确认收入计算缴纳增值税。作会计分录如下:分配货物:借: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或利润;贷:应付股利。确认收入:借:应付股利;贷:主营业务收入,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结转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库存商品等。

企业所得税处理也是要确认收入,同时要结转产品成本,对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无影响。

(五)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

企业将自产的产品作为福利发放给职工,获取其提供的劳务服务,满足可以确认收入的条件。因此应当根据受益对象,按照该产品的公允价值,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在货物移送时,应确认收入计算缴纳增值税。作会计分录如下:移送货物:借:应付职工薪酬;贷:主营业务收入,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结转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库存商品等。

企业所得税处理也是要确认收入,同时要结转产品成本,对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无影响。

三、在会计核算中不作为收入处理的“视同销售”行为

(一)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

企业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货物的所有权仍在企业,并未发生转移,只是资产实物的表现形式发生了变化,不满足收入确认的条件。因此,不能确认收入,应在货物移送时,按其计税价格视同销售计算缴纳增值税。作会计分录如下:借:在建工程等;贷:库存商品等,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所得税处理由于资产所有权属在形式和实质上均不发生改变,可作为内部处置资产,不视同销售确认收入,不进行纳税调整。

(二)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

此项业务货物的所有权虽然发生了转移,但没有相关经济利益的流入,或者说相关经济利益的流入额不确定,不能满足确认收入的条件。因此,不能确认收入。增值税规定要视同销售计算缴纳增值税。作会计分录如下:借:营业外支出;贷:库存商品等,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企业将货物用于对外捐赠,按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和国税函[2008]828号文件的规定要视同销售缴纳企业所得税。对外捐赠业务要按照公允价值视同销售和捐赠两项业务来处理。

企业所得税在年终进行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要进行纳税调整,确认视同销售收入(按公允价值),同时结转销售成本。另一方面由于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应纳税所得额3%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要看其是否超过年应纳税所得额3%,如果没有超过,可以在税前扣除,此时会计和税收处理一致,不需纳税调整;如果超过则超过部分不能税前扣除,需纳税调整。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准则(2006)[S].2007-1-1.

[2]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06)[S].2007-1-1.

初级会计实务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管理

审计风险指的是由于审计行为与法律法规、审计结论与客观事实的背离,使审计各方关系人遭受损失,从而导致审计主体需要对其审计行为、所做出的审计结论以及其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随着市场经济风险的加剧以及会计师事务所体制改革的深入,审计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监督作用也日益的突出,而审计风险也相应的随之加大,如何才能够有效的防范与控制审计风险,越来越受到审计行业以及全社会的关注。而会计师事务所是构成整个审计行业的细胞,是注册会计师执业的载体,因此研究事务所审计风险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然而以往研究事务所的审计风险往往仅是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方面研究,或者仅仅是考虑事务所自身层面的审计风险,从而忽视了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风险应该是一个整体的风险,它不仅仅包括事务所自身层面的审计风险还包括了注册会计师层面的审计风险。

一、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

(一)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不够高

职业道德不仅仅是对工作的迎合以及弥补,更是对外的负责,而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包括了相关的职业纪律、责任心、职业品德等等。就我国目前的现状来说,大多会计师事务所中的审计人员普遍存在着职业道德水平不够高的现象,不仅仅影响到了审计人员自身的发展,更直接的毁坏了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形象、审计声誉。

(二)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与监管机制

法律、法规以及监管机制的存在,是为了能够更好的约束人的行为,但就目前的形式来看,我国现有的审计风险规章制度仍然存在着一些漏洞,审计的监督机制也过于流于形式,使得具体的工作不能够合理的、科学的展开。不仅如此,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以及监管机制,还会直接的造成审计行业混乱无章的现象发生。

(三)审计服务市场供过于求

就目前的市场来说,大多数的审计需求者都是政府部门,而其他的企业则大多是受到政府的压力才会委托审计。这些都直接的造成了我国审计服务市场供过于求的现状,使得不少会计师事务所不得不为了生存而与企业联合造假,又或者降低审计的费用来吸引客户,从而造成行业内部的混乱。

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管理措施

(一)提高从业人员的执业能力

审计工作的直接展开者是人,也就是说因为人为原因而引发的审计风险或者说是潜在风险是占有非常大的比率的,而反过来说,如果能够提高这些从业人员的执业能力,那么就能够从根本上控制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不仅如此,社会在不断的进步、发展,如果在这个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却止步不前的话,就会出现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现象,同样也不利于会计师事务所自身的发展。正是因为这样,必须及时的、积极的提高从业人员的执业能力,因为这是最本质、最快速的管理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的途径。具体的内容包括了以下几点:第一,重视对人才的引进。对于会计师事务所来说,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才是促进审计工作的关键所在,所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条件展开人力资源结构的剖析,根据实际的需求引进适合的人才则是防范审计风险的必要措施;第二,重视对已有人才的培养。社会在发展的同时对审计人员的要求也是不断的在提高,而加强已有人才的培养,则是满足社会要求的直接途径,不仅如此,通过培养、培训,还能够使审计人员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第三,重视奖惩分明管理。通过奖罚分明,既能够给与工作人员以动力,又能够鞭策工作人员的成长,使之能够不断的进步。

(二)谨慎选择客户

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要想能够有效的控制并且防范审计风险的发生,就应该对客户进行有效的、高质量的选择,并且要尽可能多的去了解委托人的具体情况。具体包括了以下几点:第一,要选择正直的被审计单位。如果说委托者也就是被审计单位对自身的顾客、工作人员以及当地政府部门或者是其他方面都没有正直的品格,那么这个被审计单位也必然会出尽手段去蒙骗注册会计师,从而使得注册会计师落入他们的圈套。而这也就要求会计师在接受被审计单位的委托之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被审计单位的历史情况有所了解,既要全面的、综合的去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品格,又要充分的了解被审计单位委托的真正目的,特别是在特殊目的的审计业务时更应该如此;第二,对于陷入了财务和法律困境的被审计单位要特别的注意。中外历史上绝大部分涉及注册会计师的诉讼案,都集中在宣告破产的被审计单位,因为这一类的企业往往是因为经济上的周转不灵甚至是面临破产的公司的股东或者债权人,所以这一类的被审计单位委托审计的真正目的是寻求挽回损失的替罪羔羊,正是因为这样,会计师事务所对于此类已经陷入财务困境的被审计单位要特别的注意;第三,注册会计师在承接业务的时候,要与委托人签订相关的业务约定书。因为业务约定书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它是确定注册会计师与委托人责任的一个重要文件,一旦涉及到了法律诉讼就能够有效的减少双方的口舌之争,从而起到预防以及控制风险的作用。

三、总结

总而言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的存在,不仅仅加剧了其自身的审计成本,使运作更加困难,更会直接的影响到其生存、发展,因为风险的存在会大大的降低社会大众对审计行业的信任。正是因为这样,会计师事务所必须及时的认识到引发审计风险度的原因,进而展开切实的、具有针对性的措施,这样才能够做好对审计风险的管理,最终也才能够促进自身的生存以及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玉艳.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问题研究[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06,(03).

初级会计实务范文第5篇

关键词:融资租赁;租赁业;未担保余值

一、引言

经过近三十多年的不断实践与努力,我国在租赁会计理论及其实务研究上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然而与美、日等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租赁会计并没有得到长实的发展,国内租赁业发展进程相对缓慢,现行的相关法规、制度较之也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及缺陷。出租人会计处理方法是融资租赁会计理论及实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国内外学者对承租人会计处理方法并无很大异议;倒是未担保余值发生变动时的会计调整存在账实差异性等争议问题跃然纸上。

二、未担保余值发生变动时的会计调整存在账实差异性

按照租赁准则规定:“无论未担保余值如何变动,未实现融资收益应于租赁期满全部分摊完毕。”准则为此充分考虑此情况,还分别对未担保余值减少、冲回做了详细的会计调整。但是从其具体运用来看,按照准则规定的方法对未担保余值发生变动情形时进行的会计调整,未实现融资收益于租赁期满并不能摊销完毕,其账户仍留有余额,即期末存在账实不符的差异性。

租赁准则中对未担保余值发生减少的情形下的会计处理做出如是规定:应按照期末出租人预计可收回未担保余值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部分,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贷记“未担保余值减值准备”处理;同时,将此部分减值金额与由此所产生的租赁投资净额的减少额之间的差额,借记“未实现融资收益”,贷记“资产减值损失”调整。在此会计调整中,出租人并未将直接关系其融资收益在租赁各期内正确摊销的租赁资产未担保余值出现减值的价值视为其租赁收益损失,即该项减值金额部分应直接作冲减未实现融资收益处理。

三、融资租赁实务举例论证

准则中对上述减值损失部分单独以“资产减值损失”列示,势必会影响未实现融资收益期末余额,造成未实现融资收益于租赁期满分摊结束后仍然留有余额,而这又是与“不管未担保余值如何变动,未实现融资收益必须要在租赁期满分摊完毕的”的租赁准则规定相矛盾的。据此可以实例为证:

例1:2010年11月30日,A租赁单位和B单位达成了一项租赁协议,租赁标的物为某台大型机械设备。该协议约定租赁期为3年,租期自2011年1月1日始;承租人的还款方式为等额先付年金支付,并约定为每年年初偿付337500元;经专业验定,该台机械设备在2011年1月初的现行市价和账面净值都为1043750元。而经有关专业评估机构科学鉴定:预计该设备租赁期满时的余值约为146250元,具体包括:B单位担保余值125000元,未担保余值21250元;2011年12月末,A单位对该设备的未担保余值进行了后续价值确认时,认定其金额发生了永久性减值,比当初预计价值减少了12500元;为简便对此交易事项的论证分析,现假定A租赁单位在签订租赁协议前后并未发生任何初始直接费用。

分析1:未担保余值未发生永久性减少前,依据租赁准则的相关规定,应对A租赁单位进行如下实务处理:

(1)计算内含利率R。

337500+337500*PVIFA(2,r)+125000*PVIF(3,r)+21250*PVIF(3,r)=1043750(元)

插值计算可求得内含利率R=9.03%

(2)确定未实现融资收益。

最低租赁收款额为:125000+337500*3=1137500(元);

未实现融资收益为:1137500-1043750+21250=115000(元)

(3)进行租赁期开始日的账务处理。

借:长期应收款――应收融资租赁款1137500

未担保余值21250

贷:融资租赁资产1043750

未实现融资收益115000

(4)分配未实现融资收益。

①2011年年初,取得第1期租金收入337500元。

借:银行存款337500

贷:长期应收款――应收融资租赁款337500

②2011年应摊销融资收入:1043750*9.03%-337500*9.03%=63775(元)。

借:未实现融资收益63775

贷:租赁收入63775

分析2:当未担保余值产生永久性减值时,依据租赁准则的相关规定,A租赁单位又应该进行相应的会计调整。针对2011年年末未担保余值发生减值的情况,须二次调整内含利率R,且对由此造成的减少的租赁投资净额应计入当期损益处理。而于今后2012年和2013年这两年的租赁期中,需要根据重新修正后的租赁投资净额和内含利率来确定各期融资收入。

(1)计算内含利率R。

337500+337500*PVIFA(2,r)+125000*PVIV(3,r)+8750*PVIV(3,r)=1043750(元)

在多次测试的基础上,插值计算可得租赁内含利率R=8.15%

(2)确定未实现融资收益。

最低租赁收款额为:125000+337500*3=1137500(元);

未实现融资收益为:1137500-1043750+8750=102500(元)

(3)确定后续租期内各期实际应分摊的融资收入

以实际利率法确定当期应确认的融资收益,并以插值法求出租赁内含利率,来分摊出租人租期内各期实际应分摊的融资收益(如下表所示):

依据之前对未担保余值的计算,2011年年末,租赁投资净额余额应是:

1043750-(337500-63775)=770025(元)

租赁后期的未担保余值出现减值后,2011年年末,租赁投资净额余额是763 810元。前后作减法,即可知由其发生永久性减值而造成了6215元的租赁投资净额的减少。

解释:对于前者产生的减少额,租赁准则规定须以损益表项目进行核算,但其相关内容对此又并未明确具体的调整方法。根据表格所列信息可知,2012年末、2013年末分别确认的融资收益为34743.75元、10196.25元。2013年年底,3年租赁期到期,“未实现融资收益”账户余额为6285元(115000-63775-34743.75-10196.25),而此金额正是资产减值损失12500元与租赁投资净额的减少额6215元之差。可见,租赁会计实务中对未担保余值发生永久性减值时的账务调整,并不能实现租赁准则规定的“未实现融资收益应于租赁期满全部摊销完毕”的要求,也就难以避免未实现融资收益于租赁期满账实不符的差异性。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管理学院)

[本文受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项目资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