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王几何阅读答案

王几何阅读答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王几何阅读答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王几何阅读答案

王几何阅读答案范文第1篇

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程是土建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必修课,该课程需要培养学生利用投影原理在图纸上准确表达空间形体的能力,培养学生阅读和绘制工程图纸的能力。掌握好该课程,便掌握了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沟通的语言。然而考试成绩和调查结果表明,很多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程度不够,特别是在复杂形体的想象表达、绘制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给以后的工程设计与建设埋下了隐患。帮助学生学好该课程,提高其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其准确识图能力,为工程设计和建设输送优秀人才是该课程的重要任务。

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程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课时为64学时,与80年代原国家教委要求的教学参考学时相比减少了近一半 [1],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借助多媒体教学方式高效地开展教学[2],但该课程具有听课容易、习题难做的特点,课堂上的高效教学容易造成学生上课能听懂、课下完成练习很困难的局面。另外,

由于大一学生缺乏建筑、水利等方面的基本知识,造成其对建筑物各部分形状功能的图形表达不理解、不明白,学完后记忆模糊等问题。为此,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在绪论中增加课程起源的介绍

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程为什么叫画法几何,与几何有什么联系,也许是大一学生首先想到的问题。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引导思路,我们在教学中加入了“几何之父”欧几里得、“解析几何之父”笛卡尔和“画法几何之父”蒙日的介绍,这样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以前学习的知识与这门课程的联系,增加对这门课程的兴趣以及对课程重要性的认识。这一过程的讲解,可以通过介绍公元前300年“几何之父”欧几里得所著的《几何原本》中的勾股定理、正弦定理、多边形相似等学生都已经学过的内容,使学生回忆过去所学的初等几何的概念,再进一步介绍17世纪“解析几何之父”笛卡尔在病床上看到蜘蛛网后,发现几何图形是可以放入坐标系中应用数学方程表示,从而建立了解析几何,使学生认识到解析几何与初等几何的区别和联系。最后引入18世纪中期以前人们借助初等几何和解析几何知识来修建工程以及制造机械构件的工作是非常繁杂的而且常常出现错误,直到“画法几何之父”蒙日运用二维的平面图形来表示三维空间中的立体,形成了工程界通用的“语言”,推动了各国机械工业和工程建设的发展,使学生认识到画法几何与初等几何、解析几何的区别,并且认识到该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引入BOPPPS教学方法

BOPPPS教学方法为台湾大学王秀槐教授多年研究的成果。王秀槐博士毕业于麻省理工大学,主攻教学方法,其提出的教学方法包括B(bridge in)引入、O(object)目标、P(pretest)前测、P(process)过程、P(posttest)后测和S(summary)总结5个部分。我们通过王秀槐教学工作坊的培训,熟悉了5个部分的组成,并将该教学方法引入课堂教学。首先是对原有的课件进行修改,使其体现这5个方面的内容;其次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进行前测,以了解学生的现有基础并引导其进入将要学习的内容;然后根据测试结果,安排重点讲解和略讲的课程内容,在讲完教学内容之后,通过练习进行后测,以了解学生掌握程度;最后进行课程内容总结。经过该教学方法的引入,我们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所提高,并且课堂中疲劳、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有所减少。

(三)应用实体模型、多媒体技术展示空间形体和工程构筑物

展示于课件中的立体模型,通常只能呈现一个角度,不容易从各个方向观察。对于大一学生而言,他们缺乏水利、土木工程构筑物方面的基础认识,因此通过对缩尺模型各个角度及方向的观察和认知,可以让其充分理解立体或工程构筑物的构成及多面投影的意义。

画法几何部分的实体模型展示能够增加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3],但实物展示也存在缺陷,特别是在60多名学生共同上课的课堂上,学生的视角不同,加之实体模型通常较小,学生观察不清晰。这时可以引入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利用三维软件,生成所需的各种模型。这些模型图像逼真,尺寸较大,并且可连续地上下、左右、前后旋转展示,学生能够更加清楚和细致地观察模型,展示效果得以提升。

(四)增加正确做法与错误做法的举例

学生作图的过程通常具有一定的习惯和自己的认识,做出一道题通常也付出不少辛苦,但当做错时,如果不对其指出错误原因而只讲解正确做法,学生通常不能深刻认识到错误的原因,从而改正自己固有的认识和习惯。在课堂教学特别是讲解习题作业时,对正确做法与错误做法均举例,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程度。比如在讲解贯穿点投影时,给出图1(a)已知投影,求直线与圆柱体的贯穿点投影。根据直线与圆柱体在正面和水平投影上有4个交点,可根据学生习惯思维假定1、2是空间实际贯穿点的投影,得到错误做法,如图1(b),再询问学生是否正确,检验出2是2’与圆柱面在水平面的重影点而非贯穿点,然后得到正确做法,如图1(c)。这种教学措施通过先不给学生正确答案,引导其思考和判断,可以达到纠正其错误习惯和认识的目的。

(五)应用Soilidwork建立立体模型库

在讲授建筑形体表示方法中的剖面、剖视图时,课堂所用课件中的立体模型有三维视图,而作业中还没有构建立体图。通过Solidwork?件制作这些立体模型并进行剖切后截面的展示,一是可以提高学生作剖面图和剖视图的能力;二是学生在学习绘制剖面、剖视图时,立体模型能辅助其进行空间想象和分析[4];三是教师在作业讲解时,能够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空间想象立体与实际立体的差别,从而达到矫正的作用。

(六)作业及时修改,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和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单独辅导

在批改习题作业时做到每题批改和及时批改,让学生能够及时知道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共性问题在课堂讲授,个性问题引导学生根据批注或提供的答案进行比对改正。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和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因其学习基础较差,需要对其进行单独辅导,通过讲解作业出现错误的原因,使其达到提升掌握该课程水平的目的。

王几何阅读答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构建 正(长)方体 立体几何 解题

正(长)方体图形对称完美,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各种角度及距离均可在其中得以体现,堪称立体几何中的“万花筒”.因此在解题中假如能挖掘题设条件,展开联想,构造出相应的正(长)方体,往往能起到化难为易,简捷明了的效果,使人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1.求几何体的表面积或体积

例1.在球面上有四点P、A、B、C,如果PA、PB、PC两两垂直,且PA=PB=PC=a,那么这个球面的面积是.

解析:这个题目直接求解很难,但注意到有三条共点线段两两垂直,且都相等,这是正方体的基本特征,因此可考虑放在正方体中来求解.以PA、PB、PC为棱作正方体,则该正方体的外接球就是题中的球,故正方体的对角线就是球的直径,可得答案3πa.

例2.如图1,已知多面体ABC-DEFG中,AB、AC、AD两两垂直,平面ABC∥平面DEFG,平面BEF∥平面ADGC,AB=AD=DG=2,AC=EF=1,则该多面体的体积为()

A.2 B.4C.8D.9

解析:这是一个不规则的多面体,想直接求体积便要通过割补法把多面体分解成若干个规则的多面体来求,这样既麻烦又易出错.但假如把它放在正方体中去就容易得多了.如图2,连BD、BG,易知,V=2,V=8,因此所求多面体的体积应介于2和8之间,故选B.

2.解决点、线、面位置关系问题

例3.已知l、m、n为两两垂直、异面的3条直线,过l作平面α与m垂直,则直线n与平面α的关系是 .

解析:题目没有图形,确实有些棘手,但注意到正方体里的异面直线、垂直关系很多,又符合题目中两两垂直的条件,能不能放在正方体中来解决呢?实际上只要把正方体画出来(图3)就可以得到答案n∥α.

例4.如图4,在空间六边形(即六个点中没有任何五点共面)ABCCDA中,每相邻的两边互相垂直,边长均等于a,并且AA∥CC,求证:平面ABC∥平面ACD.

解析:问题中的空间六边形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待证平行的两平面在图中不易找到直接的证明线索.但借助正方体的空间衬托(如图5),则可以在正方体中找到相应的空间六边形,那么所证的两平行平面就成为学生十分熟悉的问题了.

3.求空间角

例5.如图6,过正方形ABCD的顶点A作线段PA平面ABCD,且PA=AB,则平面ABP与平面CDP所成二面角(小于或等于90°)的度数是 .

解析:这道题是“无棱”二面角问题,而要求二面角的大小则需要得到二面角的棱.尽管可以过点作平行线得到两平面的交线,但此交线与图中其它线面关系不明朗.注意到图中有两两互相垂直的三条直线,可以把图放在正方体中(图7),则易见平面ABP与平面CDP的交线为PE,而且容易得到二面角的平面角为∠DPA=45°.显然,利用了正方体作为辅助图形,使得图形清晰直观,看似棘手的问题也就轻松解决了.

例6.如图8,在正四面体SABC,E、F分别是棱SC与棱AB的中点,那么异面直线EF与SA所成的角的大小是 .

解析:这道题的常规做法是通过平移作出异面直线所成角,再在所成角所在的三角形中利用余弦定理求解,但这样做的缺点是计算量太大.而由于正四面体的6条棱长相等,而正方体六个面的对角线也相等且刚好能构成一个四面体,因此可以考虑将正四面体SABC放在正方体AMBN-QCPS中(图9),则EF正好是上下底面中心的连线,则EF∥AQ,∠QAS就是异面直线EF与SA所成的角,显然∠QAS=45°,故异面直线EF与SA所成的角的大小是45°.从这道题中可以看出利用正方体除了可以解决一些有两两互相垂直的三条直线的特征的几何体问题外,也可以解决一些正面体的问题,且同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求空间距离

例7.若空间一点P到两两垂直的射线OA、OB、OC的距离分别为a、b、c,则OP=.

解析:这道题初看上去毫无头绪,连图都不知道要怎样画,也不知距离应该怎样找.不妨换种思维,看能不能在同样有两两垂直,有很多垂直关系的长方体中找到点到线的距离.如图10,可证APOA,则AP表示点P到OA的距离a,同理,PB、PC分别表示点P到OB、OC的距离b、c.显然,OP即为长方体的对角线,求其长需要长方体的长、宽、高,不妨分别设为x、y、z,则有x+y=a,x+z=b,y+z=c,将以上三式相加可得x+y+z=(a+b+c),故OP=x+y+z=(a+b+c),即OP=.

例8.如图11,在直三棱柱ABC-ABC中,AB=BC=CC=1,∠ABC=90°,求C点到平面ABC的距离.

解析:此题可用等体积法,利用V=V求得点C到平面ABC的距离,但过程繁琐,计算麻烦,但若如图12把直三棱柱ABC-ABC补成正方体ABCD-ABCD,则点C到平面ABC的距离就是点C到平面ABCD的距离,取CD的中点O,连结CO,则COCD,COAD.又CDAD,垂足为D,CO平面ABCD,AB=BC=CC=1,CO=.点C到平面ABC的距离是.

5.解决射影问题

例9.若直角∠ABC的一边BC∥平面α,BA与α斜交,则∠ABC在平面α上的射影是角.(填“锐”、“直”或“钝”)

解析:如图13,在正方体中找到直角∠ABC,易知图中∠AB′C′即∠ABC在面上的射影,显然∠AB′C′=90°即为所求.

例10.如图14,已知正四面体ABCD的棱长为1,棱AB∥平面α,则正四面体上的所有点在平面α内的射影构成的图形面积的取值范围是 .

解析:这个问题单凭想象求解难度不小,但若能借助正方体这个模型,便能迎刃而解.将正四面体放入正方体中,使其四个顶点与正方体的四个顶点重合.正四面体的棱长为1,则相对的两条棱互相垂直,且距离为.由于AB∥平面α,所以当CD∥平面α或CD?奂α(即将平面AEBF或平面CHDG作为平面α)时,四面体在α内的射影为正方形,其面积为(最大);当CDα(即将平面ABHG作为平面α)时,四面体在α内的射影为等腰三角形,其面积为(最小).

总之,利用正(方)体的完美性质,可以变难为易,使难题轻松获解;可以变陌生为熟悉,使问题迎刃而解;可以优化解题途径,使解题过程简捷明快,生动有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造思维.

参考文献:

[1]王前.构建正(长)方体巧解特殊三棱锥问题[J].考试(高考数学版),2009,(z2).

[2]井咱菊.构造正(长)方体解立体几何题[J].数学爱好者(高考版),2008,(11).

[3]令狐青芳.构建正(长)方体速解立体几何题[J].运城学院学报,2003,(3).

[4]薛金星.中学教材全解[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王几何阅读答案范文第3篇

初中阶段,数学教学开始从完全感性形象领域的数学加减进入到相对较为抽象的数学符号运算与思维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数学成绩很自然地会发生分层,很多教师怀疑,目前的素质教育是不是真的重视学生素质的培养。有人说中学生数学质疑能力正在消失,当然有点耸人听闻。但是,中学生质疑能力的提高却正在成为一个问题——事实上,我们的教育一直都没有那种很重视异见和质疑的“习惯”。

没有和谐、民主、活跃的大环境,学生的质疑潜能就会受到压抑。更多的情况将会是学生对教材、对教师、对家庭、对传媒、对例题的依赖。教师不能把教学效果的底下归结为学生的基础和资质,而应该不断反思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恰当,教学工具的使用是否适宜,教学辅助手段的利用是否适度……良好的教学氛围,亲和的教师形象,温馨的社会宽容,有效的激励措施,这些都是数学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提高的要件。

二、阅读能力

数学是一种符号化语言所表达的人类思维成果。数学符号是进行数学逻辑推理、数学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用最简单的符号表达最抽象、最复杂的事物及其规律是数学的魅力之所在。从本质上讲,人是对象化的存在物,人通过他者表达自身。数学符号更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深刻表现,它映现着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创造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贯穿符号习得训练。

提高数学阅读能力的重要性,正在于中小学学生思维转型的需要。符号的习得,首先需要联想、有意识的构思,逐渐才能形成学生的符号感——即的符号的直观感受能力。这是数学阅读能力提高的重要基础。数学教师不能一味地迎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在生动有趣的故事中放大感性生活的内容,尽管这种内容在思想上是正确的,在立场上是站得住脚的。而符号感的生成,一要通过课堂渗透,二要通过反复的联系,大量的作业,三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三、情感能力

数学教学中的情感能力并非是人文社会科学所讲的一般意义上的感情知觉能力。与前述之符号感的培养不同的是:在上述之理性思维发生机制的要件考量的基础上,数学同样需要一种情感注入。数学并不温情脉脉,但是数学绝不冷酷。数学是美的学术、美的思想、美的事物的一种数字和符号的表达态势。在数学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有情感的体验,而这种体验,正是对数学本身的热爱和兴趣的来由。通过情境创设、兴趣培养、互助合作、情感激励等各种方式使学生体验到数学课堂的温馨,感受到数学教师的风趣,了解到数学科学的深奥,掌握到数学应用的价值。

在学生情感能力培养的问题上,存在着一些有失偏颇的误解。认为数学教学应该在课堂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审美教育,伦理教育。这是一种意识形态泛化的表征。不得不承认,情感能力的培养和理性能力的培养是有冲突的,正所谓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所以说,数学教学所培养的情感,应该是对数学之美,数学之真的情感,而不是要在数学中生硬地塞进一些有关善的道德说教。如果说,数学教学存在枯燥乏味处,那是主要是出于学生对数学符号感的缺失和不健全,而不是情感上的寄托,道德上的依存。数学情感能力只能是数学本身的吸引力,而不是外在的花拳绣腿。逻辑推理的趣味,数学模型的建构,客观事物的数学化,数学对生活的演绎,本身就充满着引人入胜的魅力。

四、创新能力

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潜能的开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它的价值不在于当下的经济效益,而在于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潜质的人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潜质的高效开发,就是一种鼓励标新立异、允许试错、鼓励证伪、允许破坏的教育环境的建设。它本身并不造就科学家、点子大王,但是为他们成长为有创造力的人提供一种持续的发展路径。创新需要借鉴,因此要学会学习与合作;创新可能会犯错误,因此要有宽松的环境和长效的机制;创新需要良好的制度,因此中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改变“参考答案”的“非参考性”;创新源于好奇,因此不要武断地对学生的新思路下结论,特别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好奇心;创新需要循序渐进,因此要掌握教学难度适宜。总之,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句空话,不是增加几道应用题那么简单。

五、思维能力

观察和想象力是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初中数学教学需要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品质,最终形成深邃、敏捷的数学洞察力。同时,数学对于时空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和理解方式,时空想象力对于学好数学善莫大焉。按照通常的观点,培养数学想象力,可以采取将生活实物与几何图形相联系以培养空间观念,运用模型帮助学生建构几何表象,进行必要的画图训练,由直观模型抽象出几何模型等方法来进行必要的想象力训练。生活范式与生产流程、自然规律等均可用数学的特有形式作出完美的表达,这其中,观察和想象的作用是首要的因素。达到数学直观是数学思维能力飞跃的标志,而这时,数学灵感只要有相应的刺激就会随时来临。

王几何阅读答案范文第4篇

图表题的第一特点:形象、直观。在图表题中,图和表是全部信息的载体,图表表现出来的信息与单纯的文字资料相比具有更加形象性和直观性。图表一般由表格、曲线、饼状、柱状等构成,配有数据和文字标题,形象直观,简单明了很能冲击着人的感觉器官,让人耳目一新,思维跳跃。也许这正是此类高考题能长期受到青睐的原因吧。

图表题的第二特点:形式多样。12年高考所选用的图表就有,曲线图(新课标、上海、北京卷)、柱状图(浙江、四川、山东、安徽卷)、表格(江苏、天津卷)几种,此外,还有几何图、饼状图等类型。认识这些图表的特点和类型对于学生尽快进入状态,读懂题意,学会分析问题,掌握解题技巧,有着重要的现实的意义。

二、图表题的解题技巧分析

下面以2012年高考全国高考政治(新课标)第38题为例,详细剖析此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38.(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节选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加,1978年我国职工工资总额为568.9亿元,2009年达到40288.2亿元;职工平均工资由1978年的615元增加到2009年的32736元。

材料一

在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收入分配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

2009年,我国的最低工资是我国人均GDP的25%,世界平均为58%;我国最低工资是我国平均工资的21%,世界平均为50%。

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再分配中的比重分别如图8、图9所示

我国政府、企业与居民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占比

图8

我国政府、企业与居民在国民收入再分配

图9

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经济生活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14分)

这是一道曲线类图表题。该题的特点是分值高,图表和材料都不算很多,阅读量不大,难度适中,可是,不少学生却得不高,为什么?究其原因就是平时练得少,不会审题和解题。可见,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掌握此类题的解题技巧尤为重要。

要把握此类题的解题技巧,必须掌握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审题。图表题的审题顺序是:设问—标题—图表—注解。审设问的目的很明确,就是看看试题问什么,思考时好有的放矢。标题往往包含着图表的重要的信息,是整个图表的题眼,因此,审标题就能知道该图表的中心思想,这也是组织答案时必不可少的开头语和中心词。审图表就是通过对图表上数据的分析比较,甄出题眼所要表达的问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这是提练有效答题论据。最后别忘了审注解,注解作为图表的一种补充材料,能使题眼体现的事情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大跨度的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从而使问题更具对比性、动感和差距感,注解内容也是形成答案必不可缺少的信息。

第二步:分析。坚持“三看”、“三比”、“三到”【注1】是准确获取图表信息的有效途径。

“三看”即看设问、看图表、看注文(在这里之所以不说读,是因为考试是件极其严肃的事情,不可能允许考生在考场上读题的)。通过看,学生才能基本弄清楚图表的全部信息,如38题第一问问什么,注文上有什么,图8图9中的标题是什么、横纵坐标上的数据分别代表什么、表示政府、企业和居民收入情况的曲线的变化情况是什么等等,通过看,图表中的主要信息已经了然心中,就算肤浅,也已经有了大概,为下一步解题做了感性上的准备。

“三比”是在看后的基础上对图表信息分析的继续。从图8图9中可以比出,纵坐标分别表示政府、企业和个人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所占的比例情况,很明显居民所占比例是最高的,但不能依此就说明我国居民在两次分配中一直是处于有利的地位,因为这从横坐标上的数据变化可以看出:我国政府、企业和居民三者在两次分配中的收入变化趋势是不同的即居民的收入在下降,政府和企业的收入在上升或相对稳定。可见,通过横坐标的比较,就能看出在我国政府、企业和居民在收入分配上存在着不合理趋势走向。再通过题中材料(相当于一般图表题的注)我们可以知道,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居民收入增长较快,但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差距是相当明显的,这就进一步告诉我们,我国居民在收入分配方面存在不少问题。

“三到”即是解题的升华。通过上面的三看三比,我们要达到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揭示试题(图表)信息的真实意图,顺利作答。所谓三到即由数字到术语、由现象到本质、由理论到实践三个方面。仅仅会看图表会获取图表信息是不够的,关键是要能将图表中的信息反映的各种现象在回答问题时用政治术语表述出来,并在此基础上找出数据与现实中的矛盾,从而搞清楚图表信息想要揭示的本质。三到的过程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只有这一过程到了位,才算是基本把握了这种题型的解题技巧。

第三步:形成答案。形成答案的过程是在前两步基础上理性思考的结果,实际上是对大脑已经获取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制作。只有第一步和第二步工作好了,第三步的升华才能顺理成章。比如经过前两步的认知,38题的答案在我们的头脑中就会有这样的形成过程:由“我国的最低工资是我国人均GDP的25%,世界平均为58%;我国最低工资是我国平均工资的21%,世界平均为50%”的材料,得出“与世界水平相比,最低工资在人均GDP中占比低,在平均工资中占比低,最低工资水平偏低”的认识;由图8和图9的标题(题眼)及表中数据内容,得出“居民所得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呈减少趋势,政府和企业所得呈增加趋势”的认识;因为材料和图表均能直观的体现上述观点。不过不少考生的答案往往都是到此为止,使图表信息体现出来的结论不能完整呈现。其实,如果仔细比较,根据两个图表中曲线变化的情况,很容易看出政府和企业所得比重从趋势上看要高于居民所得的,从而进一步说明我国收入分配中,国家、企业和个人存在不合理现象,继而得出“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的结论,而这个结论,就是本质性的认识,得不出这个结论,就说明“三到”是不到位的。(附高考答案:与世界水平相比,最低工资在人均GDP中占比低,在平均工资中占比低,最低工资水平偏低。居民所得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呈减少趋势,政府和企业所得呈增加趋势,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

王几何阅读答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职;数学;趣味性;实用性

笔者在多年的中职数学教学工作中发现,中职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不足,他们对抽象的数学学科不感兴趣,甚至不喜欢学习数学。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笔者通过创设良好的课堂开端引入教学内容、运用幽默语言活跃课堂气氛、巧设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活用故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等措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从而改变他们的课堂学习状况。同时,笔者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因材施教,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从而无形中提高中职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一、数学教学要富有趣味性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的就是知识、爱好、乐趣三个方面,最基础的乃是乐趣,有了乐趣,就会产生爱好,然后掌握知识。数学教学也是如此,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探讨如何让数学教学更加具有趣味性。

1. 创设良好的课堂开端引入教学内容。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作为一名中职数学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在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技能的同时,应当多阅读并积累与中职数学有关的文化知识。比如数列、几何、概率等各方面知识的产生和发展历史,每一个数学符号的来由,每一个数学家的贡献以及影响。在数学教学时,教师适时适度地穿这些数学文化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知识,形成技能,提高素质。

例如,在讲解两点间的距离与线段中点的坐标时,可以先讲解数学家笛卡尔的生平故事以及其发明坐标系的有趣过程:1619年,23岁的笛卡尔由于生病,躺在床上默默地思考着该如何把代数与几何联系起来,这时他抬头看到,一只蜘蛛在墙角结网,一根搭一根,形成一个个小网格,网结好了,蜘蛛停在了网中央,等待猎物的到来。笛卡尔茅塞顿开:“原来可以用网格来确定物体的准确位置。”就这样,笛卡尔坐标便诞生了。接着,教师再引入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大大地调动起来。

2. 运用幽默语言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上的语言如果不够生动形象,就很难激发起学生的情感,使其对所学习的内容感兴趣,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对该学科的厌烦情绪。相反,如果教师能根据实际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并在课堂上适当地运用幽默的语言进行教学,就能把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变成一堂生动活泼的课,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教师也教得兴致盎然。如有些教师是这样做的:每次讲到难题时,就说“车到山前……”学生接着说“必有路”,这样一来,课堂气氛显得活跃,学生的注意力得以集中,学习热情也被激发出来。

如笔者在教“含绝对值的不等式”时,为了让学生不陷入到|a|=a 的误区当中,在教学时要求学生这样理解和思考:让a从门中(| |)走到外面,要看a的体质,身体好的(a大于等于0)可以直接走出去,|a|=a;但如果身体不好(a小于0),这时就要注意了,走到外面要带个帽子,即是|a|=—a。这样一来,学生便在有趣的语言表达中正确地掌握了绝对值的化简技巧以及注意事项。可见,教学中如果能巧妙地运用幽默,可使课堂变得活跃,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

3. 巧设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布鲁纳的发现理论主张教学应采用“探究一发现” 式方法, 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探求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根据数学教学的重难点和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结构,巧设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引出新的数学知识,让学生易于掌握。例如,在初次学习立体几何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下列问题:如何用6根火柴摆出4个三角形?在此之前,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只限于平面图形,可在一个平面上是不可能用6根火柴摆出4个三角形的。任务布置下去之后,只见有的学生在低头凝神进行思考;有的学生用铅笔在草稿作图寻求答案;有些学生干脆用火柴在桌面上摆起了图案;有的学生则因为提前预习过课本,嘴角微微露出了微笑。这时由问题引申到课本正题,教师的初步目的就达到了,并且成功地激发了学生对问题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学内容的兴趣。

4. 活用故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好的故事总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把好的故事应用到实际教学当中,可以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如在引入《数列》一章时,可讲述“天文数字的麦粒”的故事。在古代印度,宰相达依尔发明了一种象棋游戏,国王认为这个游戏很有趣,说可以满足他所有的要求。达依尔说希望按他的要求在象棋格上摆放麦粒:第一格放1粒,第二格放2粒,第三格放4粒……每下一格的麦粒数量都是前一格的两倍,如此下去,直到把棋盘上所有64格摆满。国王认为这很简单,马上派人搬来麦粒,可是他很快发现即便把全印度的粮食都搬过来,也兑现不了他对达依尔的诺言,那么请问:这个国王到底应给宰相付多少颗麦粒呢?这样,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情绪被调动起来,接着,教师再引出新的教学内容:数列。课堂气氛变得非常活跃,整堂课学生的兴趣都非常高昂,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学内容要有实用性

相关期刊更多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检察官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最高人民检察院

黑龙江教育·小学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黑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