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公司内部培训

公司内部培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公司内部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公司内部培训

公司内部培训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内部培训体系;内训师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优胜劣汰是竞争的必然结果。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企业的内在素质,它包括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内部制度、激励机制以及创新能力等,其中,核心基础则是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而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环节--培训在企业战略工作中的作用日益显著,培训管理的成功与否决定了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体系的成败。为此,很多企业都在不断探索新的培训模式,力求建立一种"学习型"的培训机制,将员工的学习成长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紧密联系起来。随着培训工作的开展,很多企业开始真正引入内训机制,如建立培训工作小组或者企业培训学校等。目前,我们公司也正进一步完善内部培训机制。

综合当前的培训来看,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外部培训制,包括参加公开课、聘请培训师授课或培训外包;一类是内部培训制,即企业内训,主要是企业内部优秀员工或有经验的员工授课,也包括内部员工接受完外部培训后再回来对其他员工进行培训,即转训。长久以来,国内大多数企业都倾向于第一类培训,而对第二类却运用不多,很少注意到企业内部丰富的培训资源,例如部门经理、项目负责人以及专业的技术人员等。而事实上,内训制与外训制相比较,具有更多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内训的师资对企业自身各方面都比较了解,因此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培训内容,使培训更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和实效性。

2.内部培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员,彼此都熟悉,保证了培训过程中交流的顺畅,有利于提高培训的效果。

3.培训过程相对易于控制。由于教师及学员都是企业内部员工,因此在培训过程中,根据企业生产进度或经营情况对培训计划作必要的调整就相对容易一些。另外,对教师和学员的培训效果跟踪评估也可以随时进行。

4.内部培训本身是一种与企业员工交流和沟通的方式,因此能起到提升企业文化、促进学习型团队的建设及鼓舞员工的士气的作用。

5.内部开发教师资源的成本低,可以节约大量的培训费用,从而提高培训效益。

鉴于内部培训的诸多优势,当前在企业的培训工作中采用内训制、开发内部丰富资源无疑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而企业要开展内训,其关键在于建立一套完整的符合企业战略规划与发展的内部培训体系。以下将从内训的组织机构、内训计划的制定、内部培训的实施与评估以及内训体系的核心等几个方面来对企业内训体系的建立进行探讨。

一、内部培训的组织机构--培训中心组

培训中心组是企业开展内部培训的组织机构,是培训工作的计划、组织、执行与评估的工作小组。小组包括公司人力资源部培训专员、部门培训专员、公司内训师、公司人力资源部领导等。设置这一机构就是为了很好地开展内训工作,发挥全体人员的智慧,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使培训深入到每个部门、每个岗位,得到全体人员的重视。

1.公司人力资源部培训专员。在整个内训体系中,公司培训专员主要有以下工作职责:拟订公司年度内训计划,组织执行各种公司层面的内训活动,组织并拟订公司内训师授课计划和方案,建立内训管理制度,定期召集培训小组成员进行授课技巧培训、教案整理工作,帮助并监督部门内训工作的执行情况,负责内训工作的总结评估,配合公司领导以及实际需求执行其他培训工作。

2.部门培训专员。其具体工作职责如下:拟订部门内训计划,组织执行部门培训工作,收集和开发部门相关培训教材,定期进行部门培训需求调查与培训效果评估,贯彻执行领导下达的其他培训工作。

3.内训师。内训师是根据企业内部培训体系和培训计划的需要,从各个岗位选拔的具有较高专业理论水平或实际操作能力、具备培训他人能力的骨干员工,是企业从事内部员工培训工作的兼职师资。在企业内部培训开展过程中,内训师的职责如下:必须参与课程的前期培训需求调研,开发设计课程有关的资料;负责向人力资源部反馈申请内训所需的相关合理的培训资源(如必要教材的购买、场地、器材的配套等);必须参与培训后期的学员考试工作,并协助人力资源部完善岗位培训课程体系;向人力资源部提供外部优秀的、有价值的培训信息,这些培训信息可考虑作为内训师或者公司员工的培训内容。

二、内部培训计划的制定

培训计划就是对培训的目的、目标、对象、项目、组织者、方式、方法等进行的预先规划设计。内部培训计划的制定一般分两步走,即先进行内部培训的需求分析,在进行完备和详尽的需求分析之后,对得到的众多信息按一定的要求进行筛选、整理,从而制订出合理详细的内部培训计划。

1.需求分析

企业内部培训的需求分析可从三个层面上入手,即企业发展战略需求分析、岗位发展需求分析以及员工个人发展需求分析。首先,企业发展战略需求分析主要是通过对企业自身的外部环境、内部氛围进行分析,将培训计划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由此确定内部培训的重点所在。其次,从岗位发展角度确定培训需求,决定内部培训的目标和内容,是对员工发展需求的肯定和满足。目前,公司所涉及的岗位非常多,按照新一轮的发展要求,需要对各种岗位技能进行调研,如员工现有的实际技能水平与理想岗位技能的差距调研。再次,从员工个人发展层面进行需求分析是内部培训计划取得实效的关键。这些与员工切身利益相关的培训(如员工的学历、岗位等级等)和其他培训相比,往往更受欢迎,受训者的学习观念会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学习的态度也会由被动变为主动,从而使得内部培训的有效性得到提高。

2.计划制定

内部培训计划是企业内训组织管理的实施规程。完整的内训计划应包括内训的目的或目标,内训的内容及课程安排,参加内训的学员和内训师的确定,内训开展的时间和地点,内训的形式,考评方式以及培训费预算等等。而内训计划的制定往往以四个方面的内容为依据:以培训需求分析的结果为依据;以公司的发展目标为依据;以部门工作计划为依据;以可以支配的资源为依据。

人力资源部在制订内训计划时,在考虑了上述几个方面之后,按照公司培训管理层次,"由下(二级单位及职能部室)至上(公司人力资源部),再由上至下"的流程,反复研究斟酌,听取各方面意见,权衡公司内部资源,进行合理组织、整合和再分配,并作内训计划的可行性评估,将所作的计划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紧密地联系起来,由此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并将决定结果反馈给主办部门,最终形成符合企业、部门和个人三者发展需要的内部培训计划。

三、内训计划的实施与评估

内训计划一旦形成,实施起来并非难事。但是为了保证内训计划的有效实施,达到预期的培训目的,就需要把内训计划列入到绩效考评体系中,不管是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还是实施完毕后,都要有配套完善的考评系统。

实施过程中的考评是为了控制内训工作的按计划进行,随时对实施中反馈的问题进行调整,包括参与状况监测、培训内容监测以及进度和中间效果监测,具体表现为对培训学员和内训师的跟踪评估。在培训进行过程中,人力资源部可随时对学员学习情况及效果进行考核,同时也要进行内训师授课的抽查与评估。根据培训进行中的进度及效果,人力资源部应综合内训师的建议负责对培训计划进行必要的调整,以确保更好地实现培训目标。

计划实施完毕后的考评是考评工作的重点,确保内部培训的成功转化。一方面,培训中心组要对培训学员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考核,需要认定此次培训在内训项目的具体内容上多大程度地提高了学员的水平,是否达到了内训目标的要求等问题。也可对学员前后的工作态度、理论水平、操作能力等进行比较来加以评价。另一方面,中心组对内训师的考核也不可忽视,包括授课完成情况以及学员反馈的培训效果评估等。

除此之外,人力资源部还要对内训目标、内容、方法、管理等环节在内的内训过程进行分析评价。如通过组织学员讨论、问卷调查或相关测试等形式,了解他们对课程的反映,对内训计划是否满意、是否认为有价值,包括对内训内容、内训师的水平、培训方式、时间安排、环境设施等方面的反应程度。通过对这些方面的评估,找出内训工作的不足,从中获取经验与教训,并提出还需要调整、补充、改进的方面,以促进内训工作的进一步完善,为下一次内训工作的开展做准备。

四、内训体系的核心--内训师

高效的内训师队伍是内部培训体系成功建设的核心。目前,根据公司员工的岗位差别,按照培训专业的不同,可将内训师分为三类:技术工艺类、综合管理类和能工巧匠类。其基本要求是:工作态度积极,工作业绩优秀;具有相关岗位一定时间的实际工作经验,有较强的专业理论水平或实际操作能力,是本专业或岗位的标杆或带头人;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教案编写、策划能力以及其他从事相关专业培训工作必备的特殊资格。

内训师队伍的建设包括内训师的选聘、考核、晋升等环节。同时,对于公司内部培训师的管理,我们还可以实行初、中、高三个等级的资格晋升制度,以产生更好的激励效果。

1.人员的选聘。公司内训师的选拔可采用部门推荐和个人自荐相结合的方式,由人力资源部审核通过后备案并颁发内训师资格证书。

2.内训师的考核

(1)人力资源部统一计划与安排内训师的授课,并进行内训师授课情况的抽查、评估与跟踪。

(2)人力资源部对内训师的年度授课绩效进行年终综合考核,对优秀讲师的奖励在年终绩效考核以与体现。

(3)内训师如在规定的时间内(如1年)内有一定数目的课程的现场效果评估低于规定的考核分,则需待进一步培训后再申报加入。

(4)人力资源部作为对内训师评审起最终监督和决定作用的一方,为能够掌握第一手信息,将不定期对学员进行访谈,了解内训师的授课效果。访谈产生的结果将成为人力资源部讲师绩效考评的依据,同时也可为人力资源部进一步开发讲师能力奠定基础。

3.内训师的待遇。一般说来,内训师应该享有除正常工作所得之外的培训待遇。如:公司每年可为正式聘用的内训师提供一次内部培训交流机会;公司的评先、提干、委外培训指标、职业资格评审、职称评定等方面,在同等情况下给予优先考虑;内训师在获得正常工资待遇的基础上,根据培训效果相应给予一定标准的培训津贴等。

4.内训师的资格晋升

根据目前公司的内部人力资源情况,可以将内训师分初、中、高讲师三个级别,高一级的内训师在任职资格、考核要求以及培训待遇等各个方面也将高一等级。公司内训师在部门推荐或个人自荐时需要注明申请的级别,并由人力资源部审核决定。升级需通过内训师资格评审,其中申请上一等级的讲师资格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在原级别的最低有效授课时数;

(2)在上述的授课时数内课程的效果评估考核分应达到人力资源部所规定的优秀等级;

(3)讲师在原有等级申请上一职等时,必须具备上一职等的工作能力以及相应的工作职责和条件;

(4)满足升级条件的讲师提出申请后,人力资源部将根据平时对学员抽查的培训效果、讲师的授课水平作最后审批。

五、结束语

完善的内训体系是多层次全方位的,它需要深入企业内部,遵循计划、实施、评估、改进四个循环过程的运作,发掘企业的核心需求。内训体系的完善一旦脱离了本企业的实际运行状况去凭空设想,就等于琼楼玉宇失去赖以支撑的基础。以上是我对公司内训工作完善的一些思路,能否适合于自身的特点还需要进一步探讨。但培训自身的特性不会变,培训的重要性不会变,而内部培训的作用会因为我们的执行情况改变。我们唯一的宗旨是使内部培训真正对公司发展与管理有实际的作用,只要坚持这个宗旨,公司的内训体系就必将会更完善、更有效,也必定能为公司培养出更多所需的管理人才、技术能手和能工巧匠。

参考文献:

[1]黄金铝、刘俊昌、梅小敏.企业内部培训流程的设计与分析.求实.2006,3

[2]隋红霞.企业内部培训建设中两个关键问题的探析.成人教育.2006,6

公司内部培训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上市公司;内部审计;问题;改进

一、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1.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基础薄弱,机制不够合理

由于我国的相关法律机构并没有对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做出具体规定,因此,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都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设置其内部审计机构。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机构很多都是由上市公司的管理层进行直接控制的。这样将会影响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检查、评价的功能。同时,监事会作为监督内部审计的机构,其本身并不参与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因此实际上并不具备的直接服务于公司的管理权,因而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也缺少合理的监管机制。大多数监事会仅仅是制约上市公司高层的一种制约机制。因此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就遇到了一定的障碍。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基础薄弱,机制不够合理。

2.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足

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机构表面上是对董事会负责,实质上受经理机构及其他部门的制约和影响,独立性差,甚至部分公司财务部门的负责人兼任内审部门领导,导致隶属关系不清。由于我国是公有制结构,很多上市公司是通过国有企业股份改制的方式建立起来的,股权结构不合理,内部审计条件还不够成熟,很多公司的管理理念仍然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内部控制机构并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营管理要求的提高而做出相应的转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较差。我国的大部分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并不是公司的一个独立部门,而是直接隶属于财务部门或者其他职能部门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的内部审计独立性就很难得到保证。同时,内部审计人员缺乏独立性。内部审计人员定位的缺失导致内部审计人员难以保持独立性。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由于审计委员会的任职要求并没有做出很明确的规定,因而内部审计人员由财务部的会计人员或其他管理人员担任,这就影响了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

3.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范围不够广泛,内部审计方法尚不先进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内容比较单一,范围不够广泛。内部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及相关资料,其审计工作也主要是在财务领域而未涉及到经营和管理领域。但是,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不应该仅仅放在财务收支上,应拓展到经营审计、业务审计、管理审计、业绩评价、内部控制等方面,并通过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对风险进行评价,将风险控制在企业可接受的水平范围内。同时,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我们采取的内部审计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方法应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也过渡到电算化审计中,而我国目前的内部审计工作还主要是以手工为主,审计的抽样也很少利用统计抽样和计算机软件的辅助,仅仅凭借审计人员的个人经验和职业判断,内部审计方法不先进。

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改进措施

内部审计是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系统,是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重要手段,内审制度的完善是健全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因而本文通过介绍其现状及问题,提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改进措施,旨在提升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管理质量,保证其可以更好、更健康发展。

1.拓宽内部审计范围,科学、合理地设置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机构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重点需要要从财务审计的范围更多的转向管理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内部控制评审、投资及风险审计等内容上,拓宽审计的范围和内容。并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以及审计软件的辅助,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确定审计计划的依据来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抽样选择,积极将现代科技手段运用于内部审计工作中,积极探索计算机在审计中的应用来实现审计手段的创新。同时,借鉴国内外优良的审计机构模式,通过科学的评价,根据上市公司自身情况来合理地设置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机构。

2.保证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要想保证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使内部审计工作可以不受其他部门的干涉和影响,独立客观地进行,首先就需要设置内部审计部门。同时,让内部审计部门出于比较高的组织地位,并且由由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与内部审计机构双方共同来负责。这样可以促进内部审计客观的发挥作用,并且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也可以反过来影响其组织地位的高低。而内部审计部门自身需要加强管理,获得威望。另外,对于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人员的招聘、薪酬、升迁等人动,应由审计委员会直接负责,而避免自身利益与公司利益发生冲突,影响独立性。最后,还需要由审计员会来对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经费进行预算与监督,来保证内部审计所需要的资金来源,保证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3.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综合技能和素质

要加大培训力度,进行内部审计人员的思想和道德教育,使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工作时,有强烈的责任心,从思想上保证内部审计的质量。同时,需要提升内部审计人员在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方面的专业技能,从源头上保证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另外,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心理素质,促进其在高压下仍然能够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任务。最后,加强后续教育以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最大限度地、有效率地完成工作。

参考文献:

[1]尹 宏:论如何加强与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J].现代商业.2010(14).

公司内部培训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企业集团 分公司 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保障企业合理健康的向前发展。企业内部是否拥有一套完善的控制系统,将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产生直接的影响,也只有保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才可以让企业的内部控制更为合理。不断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进行改进及完善,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内部控制也不是万能的,在其实施的过程中也会存在着许多的风险及局限性。以下将对分公司的内部控制所出现的问题和对策进行分析,其实际情况如下。

一、分公司内部控制的含义

分公司的内部控制主要是指分公司及其所属的基层企业,为实现一定的管理控制目标,由企业管理者和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在对企业集团的整体利益进行兼顾的前提下,而实施的一系列内部控制措施及对策。由此可以看出对分公司进行内部控制,其基础条件就是保障企业集团的整体利益,必须在促进企业集团整体利益得到提高的前提下开展分公司的内部控制活动;同时,对分公司进行内部控制,其关键是需要得到分公司及其所属基层企业全体员工和管理层的共同支持及参与。这样,既可以保障分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顺利实施,同时还可以与一般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有机的结合,还可以充分体现分公司内部控制的基本特点。

二、分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强有力的内部控制监督

通常企业集团的机构都过于庞大,整个管理链条偏长,企业的高层管理者难以的对本企业的内部运用情况进行准确的把握,对各项制度的贯彻和执行也难以进行亲自的评价及监督,这样会导致许多的内部分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与企业的整体发展不符,或者是合理的内部控制、审计、管理制度得不到有效的贯彻和实施。目前,我国的多数企业集团都存在着内部控制制度不合理或执行力度不够的问题,无法对下属分公司的内部控制进行有效的监督,也无法对下属分公司的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分公司在进行内部控制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也无法及时的发现及改正。而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这种现象更为严重,施工企业集团下的的分公司遍及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管理的难度系数极大。

(二)缺乏通畅的信息沟通传播渠道

企业集团多会具有庞大的规模,有效的实现信息的生成、沟通、传递是十分必要的。任何经营管理活动的进行,都必须建立在对相关信息加以利用的基础上,而企业内部控制的每一项内容必须要以及时、真实、有效的信息基础作为保证,信息的生成、沟通、传递系统的建立,在对于企业集团内部控制中协调机制的建立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我国的企业集团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有太多的非市场因素,加上管理经验的欠缺,控制力度不够,下属公司众多,极易出现信息沟通不畅的问题,导致总公司对下属子分公司的情况了解甚少,不利于分公司内部控制的顺利实施。同时,在部门之间也存在中信息沟通不畅的问题,各部门各自为政,缺乏必要的协作、交流和沟通。

(三)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过程中,许多分公司的管理人员或者是内部员工都欠缺对内部控制的了解,随着分公司业务量的不断增大,出现许多人力资源管理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问题。虽然总公司有制定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但在执行的过程中会受到许多人为因素的阻扰,如分公司内部控制执行人员在能力、经验、技能、知识、责任心以及独立性方面比较的欠缺,在执行的过程中时常出现精力分散、理解错误、粗心大意、判断失误、趋迎奉承、曲解指令等现象,导致某些财务问题没能及时的发现,也没有相应的采取补救措施,或采取的补救措施不当,造成许多重大财务问题的出现,或者是引发一系列的经营危机,使企业的生存及发展受到严重影响。而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人员素质的不高,还会引起一系列的施工问题,如看不懂图纸或对图纸理解不清,造成物资采购计划和项目人力资源的需求计划等计划不得当,造成物资多供或少供,人员窝工或少人等现象。

三、加强分公司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加大对分公司内部控制的监督力度

在企业集团中,在董事会的统一领导下,对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进行统一的管理,合理的开展公司内部审计工作。对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的成员由高级管理层采用直接的方式进行聘任,审计机构对集团公司董事负直接责任,在业务的开展方面需要受到监事会的统一指导,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同时,建立相关的内控审计检查制度,与内部控制的相关要求、标准、流程及方法相结合,对审计检查的目标、方法、内容等作出明确规定,对公司内部各组织机构的任务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为了提高内部审计部门工作效率,笔者建议审计部门在成立检查小组时,从各分公司中抽取业务骨干充实检查小组(在对自己分公司检查时实行回避制度)。这是因为分公司的业务骨干对基层工作业务流程及工作特点相当熟悉,同时这些业务骨干在对交叉检查中能够发现自己分公司的弱点,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能够更好地开展分公司的业务管理工作。

(二)完善分公司的信息沟通渠道

在企业集团内部建立安全有效的信息沟通传播系统,加强对内部信息的运用及管理,这也是分公司进行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对数据信息进行采集、获取、识别、储存、加工及输出等,以有效的获取并处理来自企业内部及外部的有关信息,实现对企业行为的控制。在此过程中,需要对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加以利用,在企业集团内部开展全面的信息化管理,努力搭建一个高效的、统一的、开放的、系统的信息化平台,为总分公司的内部沟通、交流及协调奠定基础。同时,还需要在公司内部建立科学的信息管理机制,避免出现信息传递失真的情况,使企业管理者可以及时的获取内部管理信息,为经营决策提供必要的决策参考依据。

(三)人员素质控制

加强对员工的培养,使人员的素质不断得到提高,保证分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的顺利进行。人员因素是内部控制建设的关键性因素,也是保障各种规则制度可以得到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为提高人员的素质,加强对人员的控制,可以从以下环节入手:第一,加强企业员工对方针政策的培训及学习。学习和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使企业员工更加了解自己的工作职责及工作环境,让他们可以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第二,提高企业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良好的思想道德可以让企业员工热爱自己的事业,兢兢业业,遵纪守法,尽心尽责地做好各项工作,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整体软实力,保证企业集团得到长期的运营及发展。第三,加强公司内部手册及规则制度的培训,与相关员工讲解内部控制的知识,让他们了解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及作用,并积极参与到内部控制建设中,充分发挥其执行作用及监督作用。第四,关注企业员工自身价值的实现,促进其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针对不同岗位人员提出不同的岗位培训要求,通过技能培训、业绩评估、公司福利等手段,来激励企业员工不断提升自身的整体素质及能力水平,以充分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社会日益发展的过程中,企业集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价值,但企业集团在成长及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尤其是分公司的内部控制及管理问题。因此,加强对分公司的内部控制,提高分公司的内部控制管理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谭瑾,李守强.浅析企业集团管理信息系统在内部控制中的应用[J].消费导刊, 2009(08)

[2]胡清华.对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失控的思考[J].中国商界(下半月), 2009(02)

公司内部培训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证券公司;内部审计;问题;措施

经过20余年改革与发展,中国证券公司已取得全球瞩目的成就。据报道,中国证券业2006年上半年收入231亿元,纯利123亿元,中国证券业在近年将会实现盈利,扭转前几年的亏损局面。但中国的证券业还处在非常关键的阶段,资本市场的发展任重而道远。中国证券市场持续低迷,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缺乏信心,尚未形成完善的、稳定的运营机制。为了维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监管部门应重视对证券公司的审计监管,而证券公司更要加强内部审计,以保证资本市场和市场经济健康与持续地高效运行。

一、加强证券公司内部审计是经济稳健发展的迫切需要

证券公司属于高风险行业。近几年,中国证券公司已出现透支挪用资金、法人投资者以个人名义炒股、编报虚假申报材料、出具虚假证明文件等一些违法、违规行为。2002年以前,我国高风险证券公司被处置还属于个案,2002年8月以后,由于市场低迷,证券公司连续几年出现全行业亏损,多年积累起来的风险集中爆发,因重大违规行为受到处置的证券公司数量急剧上升。到2006年7月,不足4年时间就有34家高风险证券公司被处置,证券公司面临行业建立以来的第一次系统性危机。在证券违法犯罪案件中,证券经营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超过半数,显示在证券公司取得良好经营业绩的同时,自身的内部控制有待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2008年4月23日,国务院总理签发国务院522、523号令,《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证券公司风险处置条例》。

21世纪国内证券公司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在重新“洗牌”中经受到严峻的挑战。如何防范和化解风险,既是监管机构必须考虑的问题,也是证券公司不能回避的责任。《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第133条规定,“证券公司应设立监督检查部门或岗位,独立履行合规检查、财务稽核、业务稽核、风险控制等监督检查职能;负责提出内部控制缺陷的改进建议并敦促有关责任单位及时改进。”约束、自律作为证券公司获得良好信誉的前提,也是券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操胜券的法宝。证券公司内部审计是对公司经营活动全过程进行的监督,目的是防范风险,纠正违规,加强内部控制,保障证券公司健康发展。证券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对于公司的规范经营负有重要责任,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程度直接影响证券公司的长期生存与稳健发展。因此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已成证券公司当务之急。

二、我国证券公司内部审计现状与问题

目前,证券公司普遍设立了内部审计部门,但内部审计工作现状与其重要性并不相适应,内部审计还远没发挥其应有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计范围有限,未覆盖到各部门、各环节。证券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应实施全方位审计,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审计范围并没有覆盖各部门、各环节。例如,有的证券公司只注重对营业部和分支机构业务活动的合规性、合法性的监督,而未涉及到对公司总部的重点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的审计,如投资部、资产管理部、财务部等。有的证券公司虽然开展了针对这些部门的审计,但在审计实施及出具审计报告时有所顾忌,不能客观反映真实情况。总体来说,内部审计部门代表公司对下属营业部的稽核审计工作比较容易开展,对总部其他同级部门或投资部等重要部门实施审计则有一定难度。

(二)内部审计重视财务、淡化管理。证券公司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在运转过程中极易发生各种风险,近年以来被处置的高风险证券公司数量之多史无前例。而我国证券公司的内部审计大多将主要精力放在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审查及监督上,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会计报表、账簿、凭证及相关资料,内部审计的职责集中在“查错防弊”上,很少对公司管理做出分析、评价和提出管理建议。事实上,证券公司发生或产生错误与舞弊等问题不限于财务部门,更多的是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责也并不仅限于“查错防弊”。把审计重点局限于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上,不利于发挥内部审计部门的作用。

(三)重事后检查,轻事前、事中控制。内部审计部门在事后监督检查,主要是财务数据的检查方面比较到位,而在事前和事中控制方面所起的作用还远远不够。事后检查只能发现已经发生的问题,而如何防微杜渐、亡羊补牢才是问题解决的关键。严格来说,制定、执行制度并不是内部审计部门的主要工作,但内部审计人员由于工作的关系,可以深入基层,掌握第一手的资料,有机会了解内部控制方面的薄弱环节,针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可以在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方面提出合理的建议。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证券公司内部审计重在事后发现问题,忽视了对可能产生的风险或不安全隐患的防范与分析,对于事前、事中控制的关注远远不够。

(四)内部审计技术落后,审计效率不高。综合治理后,证券公司规模不断扩大,业务种类不断增加,证券公司内部审计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而部分证券公司审计手段比较单一,基本上还是采用现场审计方式。证券公司规模扩大后,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数量不足以及财力、物力的限制,使得内部审计的广度和深度都不够,甚至会影响到审计报告的及时性。现有审计手段远不能适应业务活动的节奏和风险控制的要求,审计效率不高,严重制约了内部审计监督评价和提供增值服务的作用。三、影响证券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制约因素

(一)内部审计部门缺少应有的独立性。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灵魂,也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必要条件。内部审计人员只有具备应有的独立性,才能客观地实施审计,才能作出公正的、不偏不倚的评价。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内部审计职业实务标准》中,对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地位作了明确规定,核心内容有3条:内部审计机构应置于组织内部的较高层次,内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其隶属关系和领导层次的高低,领导层次越高,独立性和权威性越高;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应直接向组织内的最高决策层负责并报告工作,从而保证内部审计活动的实施;内部审计活动不受其他职能部门或个人的干扰。同时,按照规定证券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对董事会负责,独立于证券公司其他部门,对公司所有部门、所有环节实施监督。实际工作中,内部审计部门虽然名义上归董事会领导,与内部其他部门处于基本平级的地位,内部审计人员的绩效考核与晋升等还要受制于公司其他部门。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的缺失必然会导致审计范围受到限制。

(二)对于内部审计职能的认识急需深入。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重新修订并已于200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内部审计职业实务标准》,将内部审计定义为:一项为了增加价值和改善运营所进行的独立的、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运用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评价和改善组织的风险管理、控制及公司治理过程的有效性,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新定义中突出内部审计的“咨询”、“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的风险管理、控制及公司治理”功能。这种内部审计不同于传统的“监督导向型”内部审计,而被称之为“服务导向型”内部审计。从现实来看,证券公司内部审计人员多是在实践中摸索和成长起来的,内部审计的理论基础并不扎实,对于内部审计职能的认识不够全面。在审计过程中,内部审计部门往往重监督评价,轻控制和服务。主要审计力量集中在财务数据的事后检查方面,对于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价不够重视。在为公司经营管理提出建议,发挥服务职能方面的作用非常有限。

(三)非现场稽核手段应用不够充分。证券公司目前内部审计手段还比较落后,基本上采用现场稽核方式。综合治理完成后,证券公司数量减少,规模扩大,营业网点不断增加,证券公司内部审计的工作量越来越大,传统审计手段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的要求。近年来,证券公司逐渐建立了集中的交易监控系统和集中的财务监控系统,通过将交易监控和财务监控连通运作,实现了交易数据和财务数据的互相核对。环境的改变为非现场稽核审计的实施提供了便利的条件,非现场稽核手段应用不充分影响了内部审计的效率和效果。非现场稽核成为了证券公司在现阶段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研究课题。

(四)内部审计人员素质较低,复合型人才匮乏。目前,我国大部分证券公司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准入标准和考核机制,内部审计人员的岗位要求不明确,难以保证内部审计队伍的素质。内部审计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工作,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通晓财会知识、审计理论、法律知识,还必须掌握电脑知识,并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当前相当一部分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电脑知识,业务知识面较窄,加上日常工作相当繁忙,缺乏专业培训,专业能力下降,不适应新形势下内部审计工作任务要求的需要。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缺乏复合型人才,影响了内部审计作用的有效发挥。

四、改进我国证券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措施

(一)提高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只有独立于其他职能部门,并在证券公司内部位于比较高的层次,才能确保内部审计意见、结论和建议的公正、客观、权威和有效,真正发挥公司最高决策层的参谋和助手作用。为保证证券公司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仅是名义上,实质上内部审计机构也要置于董事会或监事会领导下,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直接对董事会或监事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任免,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评价与考核,要直接由董事会或监会事决定。内部审计机构的年度审计工作项目计划、人员计划及财务预算要提交最高管理层和董事会备案。内部审计机构每年一次或在必要时多次向最高管理层和董事会提交工作报告。

(二)全面发挥内部审计职能与权威性。内部审计作为证券公司治理结构中监督、反馈系统的核心,客观上要求内部审计为公司提供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咨询活动,其目的是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的经营。如果内部审计仍局限于传统的财务审计,就无法满足这个要求。因此,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必须从传统的“查错防弊”转向为公司内部的管理、决策及效益服务。内部审计的职责应从审查和监督向评价与咨询方面拓展,其作业范围不应当局限于财务领域,而应扩展到公司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

(三)充分利用非现场稽核审计手段。限于现场审计的成本、人力等方面的制约,现场审计和检查的频率不可能很高,一般一年一次或者更长,这种频率目前无法满足风险管理的要求。随着证券公司各项业务电子化、网络化程度提高,内部审计部门可以通过采集被审计单位柜台系统、财务系统、日常监控系统以及被审计单位历年审计的历史数据等信息,借助内部网络查询、筛选、记录、分析等,对被审单位实施非现场稽核审计。覆盖全面的公司内部网络,可为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证券公司营业部开展非现场稽核审计创造条件。

利用信息系统手段可以在以下几方面进行非现场稽核。首先,可以利用各种监控系统作为现场审计的辅助手段。在实施审计之前,可以利用公司内部网络,对于被审计单位的情况进行事先分析,确定审计重点,这将大大节约现场审计的时间,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其次,可以利用内部网络以及各监控系统进行专项稽核审计,对于业务和财务的一些专项检查,不必亲自到现场审计,通过各内部系统就可以得到所需的数据和资料。另外,根据内部审计需要,一切可以在非现场审计的数据和非数据信息都可以根据需要纳入非现场审计系统。

(四)建设德能兼优的高素质内部审计队伍。首先,要制订内部审计人员任职资格标准。内部审计人员在思想上,要有很强的敬业精神,恪守客观、公正、廉洁的原则;在专业上,要有扎实的基本功,熟悉证券知识和公司开展的各项业务操作流程,掌握金融法规政策及公司内部规章制度,熟练运用电脑的基本技能。在能力上,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判断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同时还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以便于跟公司各部门及分支机构进行交流与合作。其次,要改善内部审计人员结构。由于内部审计领域的扩展和审计层次的提升,原来单纯的财务人员结构已不能适应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内部审计部门不仅需要财务会计专门人才,也需要具备经济学、管理学知识的专门人才。因此,必须要配备实践经验丰富、业务水平较高的企业管理、经济法律、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建立一支知识结构多元化的内部审计队伍。再次,还要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培训工作,使内部审计人员及时更新知识,掌握新的技能和方法。重视和加强包括会计、审计在内的各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使内部审计人员具有较为广博、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其能适应和处理不同类型业务及复杂问题,从而为决策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意见与建议。为实施非现场稽核以及远程审计的需要,尤其要加强审计人员计算机知识与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审计人员计算机审计水平,培养一支具有一定的业务审计水平,又掌握计算机审计等技术的复合型审计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王丽榕,试论我国内部审计独立性的缺失原因及应对措施[J]会计之友,2008,(10)

[2]杨婧,现代内部审计主要方法的运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11)

[3]李学柔内部审计转型浅析[J],财会通讯,2007,(5)

公司内部培训范文第5篇

高素质的员工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员工进行及时必要的培训也是企业的责任,商公司内部好的培训服务体系会成为吸引、凝聚员工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在商公司内部设有专职培训部门及人员的较少,商的培训多数还是来自于厂家。如常熟市交电家电有限责任公司的产品涉及彩电、冰洗、卫浴、厨房电器等品类众多,合作的厂家包括东芝、康佳、松下、西门子、夏普、LG、小天鹅、阿里斯顿、格兰仕、海尔等企业,厂家本身的管理就比我们商更为规范,管理的工具又在不断升级。而厂家是需要商企业在管理方面能够与他们进行顺畅对接的,因此也会不定期对商进行一些管理方面的培训课程。

厂家在管理方面的培训对于我们商的管理提升有很大的帮助,但并不能满足商企业对培训的需求。因此商企业也会派优秀的管理人员去参加外部培训,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拓展类的培训,另一类就是各种的培训班。但我们不会过多地去参加这样的培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市场中虽然各类培训班非常多,但完全针对家电商管理方面的培训非常少,多数都是通过参加流通型零售企业的培训,参加培训也只能是从中触类旁通去学习借鉴用于自身企业的管理当中。

因此,商企业负责培训工作的人员应有能力有效利用各类的培训资源,同时要把握公司的关键培训需求,这样才能做好培训工作。如我们公司内部经常进行培训讲座,虽然我们并没有专职的培训师,但公司建有光盘库,市场中比较新的培训光盘我们都要列入到光盘库中,由公司专职人员进行管理,需要使用光盘的部门可以办理借阅。公司也会组织部门经理学习这些培训课程,看完培训课程以后结合公司员工反馈上来的一些情况进行分析讨论,以便于我们改进自身管理。这种电子培训课程虽然非常多,但也存在同样问题,没有专门针对家电商的培训课程。

我们认为参加远程的培训对商来讲是很实用的,现如今商企业的工作节奏都非常快捷紧凑,市场竞争又异常激烈,有合适的培训班时如果遇到市场销售旺季,想派人去可能也派不出,淡季又不一定有合适的培训班。对于商企业来讲,培训应是一种长期性、经常性的工作,远程培训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既可以保证培训的充分与及时,又能让全员参与培训,既降低培训的成本,又能扩宽培训的范围,因此我们也非常期待有专门针对家电商群体的远程培训服务,这将对商企业创造新的财富、价值和核心竞争力起到很好的助推作用。 (责编 连小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