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心理自我

心理自我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心理自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心理自我

心理自我范文第1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师;自我维护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4-283-01

教师这一职业虽说工资稳定,工作稳定,假期多。但教师职业工资不丰厚,自己可支配的时间极少,工作压力大。尤其是山区初中教师,长期担负着繁重的教育教学一线工作任务,承受着学生成绩、升学等各方面的压力,家长、社会期望过高,教学或班级管理任务重、教学成绩评比、工作时间长等等。他们每天早晨天刚蒙蒙亮就匆匆赶到学校,上课、批改作业、找学生谈心、辅导学生,晚上披星戴月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里,还要做家务,辅导自己孩子写作业等等。面对这么多的压力,就会容易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的这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会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的发生,从而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许多学生的心理问题恰恰来自于教师不适当的教育方法,这种不适当的教育方法有时主要来源于教师的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有时教师很随便的一句话,就有可能造成对学生的伤害,如果不能及时引起注意,学生就有可能发展成为心理疾患,甚至会做出极端的事来。因此,教师维护自我心理健康的工作势在必行。

一、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着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的效果,影响着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甚至影响着学校、社会乃至整个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维护教师心理健康,使教师拥有健康的身心,保证教师以良好的师德和心理素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教师的自身发展需要一个健康的心理

教师是个普通的社会人、自然人,教师自身发展也存在生存与发展的问题:待遇一般、工作压力大、社会经济竞争激烈、形势变化快等,这些因素都威胁着教师的人格、工作、生活,容易使教师产生消极紧张的情绪。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有效地解决,就会形成心理疾病,就会对教育事业、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对个人来说,就发挥不出工作潜,影响教师的其他生活质量,无法从事有益的社会工作,甚至还会对社会造成威胁。

2、学生的成长需要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

美国的教授所罗门认为:“在个体人格发展方面,教师的影响仅次于父母,一个孩子如果拥有甜蜜的家庭,享有父母的爱,又得到一个身心健康的教师,那是无比幸福的。相反,如果他既不能从父母那里得到足够的关怀与爱护,又受到情绪不稳定教师的无端困扰,必将造成许多身心发展的问题。”可见,教师心理健康,适应性良好,就能够尊重、理解学生,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良好关系,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反之,教师心理不健康,往往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心理、行为,赏罚无度、喜怒无常,容易使师生矛盾尖锐,引起学生情绪的困扰,适应性不良,甚至会发生心理障碍。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首先要重视和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保证教师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健康的人格。

3、学校的发展需要心理健康的教师队伍。

山区初中学校肩负着为县、市高一级学校、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任务,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和社会与家庭的高期望,面临着学业发展与全面素质发展的巨大矛盾,这些都容易使教师们产生心理问题,他们也难以真正认识和完善自我。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面对未来对人才全面发展的要求,教师就必须进一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学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尽可能地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其潜能开发和个性发展的教育条件。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尊重和成功的快乐,实在是我们教师责无旁贷的义务。而这需要加强维护教师心理健康来保证。

4、国家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心理健康的高素质教师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改造社会、改造人生,增进人生幸福。而人类幸福是以保持身心健康为基本前提的。当前,我国应试教育还没有彻底改变,片面追求升学率是忽视学生身心健康、违背人类教育目的的体现。国家提出素质教育,其目的不仅要让学生接受知识、掌握技能,还要把他们培养成为道德高尚、身心健康、具有开拓精神和创造性的全面发展的人。其中身心健康就是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很多调查显示,我国的中小学校中有30%左右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并且导致这一结果产生的师源性因素占有相当一部分比例。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出现行为偏差,对学生大声呵斥、侮辱、体罚等并不全是道德问题,更多、更直接的内在原因是教师心理健康方面出了问题。因此,要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维护教师心理健康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健康的社会环境,营造高品位的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潜能的最大发挥,已成为家长和社会的强烈需求。那么,加强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就成为了当前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

在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里,作为山区初中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起主导作用。山区初中教师要建立和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而且心理健康要靠自己维护。因为心理问题最终还要靠自己来解决,所以山区初中教师要善待自己,关心自己,帮助自己,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做到既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又要重视自己的心理维护。那么,山区初中教师应如何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呢?以下我结合自身经历与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1、要干一行爱一行,愉快接受自己身份

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们教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首先一定要接受“自己”是教师,也就是心理学上常说的进入角色,并且能够感受到作为教师的快乐。要做到“我喜欢,我选择”的心态,热爱自己的学生,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

2、要有一颗平常心,坚守平衡和自在的心理

心态失衡,其源于比较与差别。如,自己的付出与收获比较;自己的待遇与他人的待遇比较;把自己与周围的同事、朋友进行比较。由于盲目地进行比较,我们教师的心理常常失去平衡,时间长了,就容易产生怨气,感到憋气、恼火等。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在一个充满竞争、挑战的年代,成败得失、此起彼伏,是常有的事,因此需要我们教师要有一颗平常心,有时候要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有时候要退一步;有时候也要学会放弃。保持心理的平衡与自在,才能体会到人生的快乐。

3、要合理作息,保护用脑卫生

身心是统一整体,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脑的健康也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一旦大脑机能失调,无法保持心理健康。因此,我们教师必须要科学用脑,保护用脑卫生:一是用脑适度,避免过度疲劳;二是合理用脑,避免过分单调;三是善于抓住大脑高效工作的最佳时间。

4、要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

5、要经常参加体育运动,保持宽松愉悦的心境

我们教师从事的是脑力劳动,过多的重复的脑力劳动容易产生心理倦怠,所以必须通过体力劳动来调节。如经常跑步,或参加一些群体活动,如时下老少皆宜的气排球等,能够让自己的身心很好地放松,会更有利于精神抖擞地去应付繁重的教学工作。

总之,教师的心理素质关系到民族的前途、国家的兴衰。因此,每个教师都应该努力学会自我心理调节,都要努力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来维护个人的心理健康。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只有具备了健康的心理,才能创设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才能从自身健康的心理去影响学生,帮助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也才能得到最有效的保证和最大程度的提高。愿我们山区初中教师的精神世界能充满理解、关爱和温暖,愿我们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能得到不断地提高!

参考文献:

[1] 章永生.教育心理学. 河北出版社.2004.06.

心理自我范文第2篇

关键词:跆拳道;心理;赛前;调节方法

一、跆拳道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划分

因为跆拳道运动员针对比赛有着不同的认识、经验、态度以及准备情况,因此,会在赛前出现各种不同的心理状态。具体从神经兴奋度进行划分,主要看可以划分成赛前过分激动、赛前淡漠以及盲目自信等几种主要的赛前心理状态。

1.赛前过分激动

具体指的是跆拳道运动员因为过早或者是过去兴奋,出现心跳加快、情绪紧张、心神不定和容易激怒等状态。有很多跆拳道运动员无法在比赛之前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有的情绪不受运动员自己控制,表现出过分激动的状态。

2.赛前淡漠

有的跆拳道运动员在比赛之前表现出情绪低落的状态,对比赛表现出毫不在乎、意志消沉以及体力骤然下降等状况。跆拳道运动员的注意力和知觉也有明显的减弱,甚至表现出反应迟钝的现象。运动员感觉全身软弱无力,有的运动员甚至会选择逃避比赛,这些都和跆拳道运动员自身意志不坚强以及心理等状况不佳存在紧密的联系。

3.赛前盲目自信

有的跆拳道运动员对于即将展开的比赛的难度估计不足,或者过高估计自身的力量,过高地认为自己能够获得胜利。以至于在正式比赛的时候因为情绪过于亢奋导致注意力下降、反应迟钝,运动员无法认真准备比赛会对赛中的表现产生影响。

4.赛前最佳竞技状态

最佳的竞技状态指的是跆拳道运动员在比赛的过程中能够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力时所拥有的身心状态。此时跆拳道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无抑制感,能够做到思想高度集中,竞技动作轻松、自然,并且没有费力感,有表现和创造的欲望。

二、跆拳道运动员赛前心理自我调节方法

对于跆拳道运动员赛前心理自我调节的手段和方法有很多,以下重点介绍几种比较常用的方法。

1.放松训练法

对于跆拳道运动员而言,在赛前做好“放松”调节十分重要,这也是赛前心理调节十分重要的内容。事实表明,很多运动员能够在重大的比赛中稳定发挥主要原因是因为做到了心理放松,而发挥失常的运动员多半是因为心理紧张。具体的放松训练有两个方式:(1)从心理的放松到肌肉的放松,直到准备训练结束,能够有效缓解疲劳;(2)通过肌肉的放松得到心理的放松,保证运动员拥有较好的心理状态。比如有的运动员采取的放松方式是采取一种舒适的身体姿势,并且在心中默念一个短语或者是一个词语慢慢让自己静下来,反复训练20分钟以上即可。

2.模拟训练法

模拟训练法指的是在和比赛相似的场景中训练,以达到放松的心理状态。使用这种方式进行训练,能够有效提升跆拳道运动员的临场发挥能力和对比赛场地的适应能力。常规的跆拳道模拟训练主要有两种:(1)现实模拟,就是让运动员处于和比赛情境、时间、对手相似的场地安排比赛,甚至连训练场地内配备的器材设备和气候因素等诸多因素都和正规比赛是相似的,当运动员处于这样的情境下训练,能够有效提升运动员的心理适应能力。(2)借助电影、录像、图片以及语言等常规手段加强模拟训练。采取这种模拟训练的方式能够快速了解运动员在比赛之前的身体情况、心理状态以及技术水平等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能够在比赛之前得到弥补和改正,让运动员在比赛之前调节好心理状态。

3.想象训练法

人们将想象训练法又称之为意念训练法,主要目的是为了让运动员能够在比赛之前在头脑中开展一次自己想象的“身临其境”的比赛,主要是让运动员在自己的头脑中先预演一遍在正式比赛中需要运用到的技术动作要领,对自己的成绩做一个预估,让自己事先感受一下比赛前的情绪和心理。

4.集中精力训练法

集中精力训练法指的是将思想全部集中到某一个具体的事物上,其他和此事物无关的杂念都会被排除出去。采取集中注意力训练法能够让运动员在训练的过程中保持心态放松,使运动员感觉舒适、安静之后,对某一个具体的动作进行集中训练,每天训练一次,每次训练的时间保持在十分钟左右,长期坚持一项动作集中式训练能够很快看到训练效果。

首先应让跆拳道运动员充分认识到加强心理训练的重要性。心理训练对于跆拳道运动员而言无论是在平时的训练中还是在正式比赛中,都是十分重要的。建议教练员在比赛和训练的同时要和运动员多做沟通,掌握运动员的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心理自我范文第3篇

【关键词】自我认知 自我概念 自卑

1前言

自卑心理是由于个体对自我评价不当而产生的一类消极的心理体验,它广泛存在于大学生群体中。自卑心理是基于社会比较而产生的一种暂时的不如人的心理体验,它可能成为个体进步的动力,也可能成为前进的障碍,这取决于个体的自我调适能力。调查显示42.83%的大学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一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自我认知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自我评价建立在自我观察基础之上。以往研究表示大学生产生自卑心理是由不当的自我评价所产生的消极心理体验。樊富珉、黄希庭等采用自我概念作为基本维度研究其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发现,自我概念和心理健康存在着双向预测和影响作用。自我概念是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关于自我及其与周围环境关系的多方面多层次的认知和评价,是国内外心理健康研究者们普遍将自我概念作为评定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2自卑心理的表现及其产生的原因

2.1自卑心理的表现

有自卑心理的大学生常常对自己的能力、水平做出过过低的评价,夸大自己的短处,忽视自身优点,悲观、意志消沉、对生活的热情不高。他们不是通过积极地改变现实的自我去实现理想的自我,而是在一定程度上放弃理想的自我,趋同现实的自我,其结果是更为自卑。自卑心理表现具有如下特点:敏感性、封闭性、虚荣性、掩蔽性、嫉妒性。

2.2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

自卑心理的产生不是单一的,它是在内在和外在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逐步发展起来的。

2.2.1生理、气质和性格

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大学生对自身生理素质特别在乎,如性别、相貌、身材、体重、肤色等,这些都可能成为自卑心理的源泉,尤以有生理缺陷的更甚。研究表明,性格内向、具有抑郁气质的大学生更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这类性格的人,对事物的感受性强,表现为沉默寡言,多愁善感,不善交往,常常自惭形秽,容易因一时的失败而灰心丧气,甚至自暴自弃。

2.2.2自我认识消极与自我评价过低容易诱发自卑心理

自卑者具有作不正确比较的心理倾向,习惯拿别人的长处与自己的短处比,从而形成“我很难成功”的消极自我暗示的思维定势。这种思维模式抑制了自身能力的正常发挥,最后陷入自卑的泥塘不能自拔。

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期,缺乏社会经验。他们在自我评价时,往往过高估计自己,狂妄自大。当遇到困难、挫折时,哪怕是小挫折、小困难,他们的自信心受到严重打击,情绪从高峰跌入低谷,于是便怀疑、否定自我,产生自卑心理。

3自我认知与自卑心理两者具有双向预测与影响的关系

目前研究者主要采用自我概念探究自我认知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在张智昱、张华东等的研究中发现自我概念和自卑心理两者存在双向预测相关关系。

自我概念测量采用自编“大学生自我概念问卷”。问卷的编制以Shavelson等的自我概念多维层次理论模型为指导,参考了郑涌、黄希庭(1998)对大学生自我概念的结构维度分析,以及Marsh(1988)编制经我国陈国鹏等人修订的自我描述问卷(SDQ)。研究发现,大学生自我概念问卷中的情绪自我对心理健康各个因子都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卷中的自卑因子对能力自我、成就自我、情绪自我、学业自我、生理自我、人际自我和一般自我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4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几点建议

4.1端正对待自卑的态度

终生从事人类自卑感研究的日本著名心理学家关计夫指出,只有“智力低下的人不感到自卑,他们在客观上能力差,在主观上并不为之苦恼。因此,全然没有自卑感,也就不会成为一个卓越的人”。可见,在大学生身上出现的自卑感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问题在于有了自卑感怎么办?自卑者往往谦虚谨慎,稳妥细心,安分随和,所以比起狂妄自大的人要讨人喜欢。认识到这些优点,逐步增强自信心,为消除自卑奠定心理基础。大学生要克服自卑心理,就应该端正对待自卑的态度,认真分析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通过合理积极的自我调节来消除自卑心理。

4.2客观评价自我

正确面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更客观地了解自己,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角色定位健全自我评价机制。一个人如果没有成熟的自我定位,就会丧失自信,出现消极情感,甚至出现消极行为方式;如果定位过高,又易产生自傲,听不进去意见。在与周围人的接触中,应注意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虚心听取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对自己做出客观的认识。

4.3确立明确的目标

正确的目标能够诱发人的动机,强化人的行为,并促使其指向预定的方向。设置合适目标,是指不要给自己提出力所不能及的过高的要求,使自己总是陷入自责、自怨、自恨的境地,而是要根据自身特点,提出力所能及的要求,付出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从而能够在坦然面对自己的客观存在中,不失积极的生活。

【参考文献】

心理自我范文第4篇

关键词:动机;发展;新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292-01

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我国进入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广大地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甚至成为了挑战。地理教师要适应新课程的发展要求,就需要不断的实现自我发展。

心理学认为:动机是驱使人们活动的一种动因或力量,其中包括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冲动,企图达到的目标等。动机又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指人们对活动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外部动机指人们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每个人都具有不同层次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等)。当人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个体就会处于焦虑状态,为了满足需要而产生的驱动力就是动机。教师的需要,包括生存、认知、情感、道德等现实需要,以及超越自我的潜在需要如;获得学生、家长、同事的认可等,这些,都会成为教师发展的内部和外部动机,促使教师积极地寻求自我发展。

地理教师肩负着帮助学生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学科相关的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方法和技术,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重要任务。地理教师和其他教师一起,肩负着促进学生在知识和能力等各方面获得全面发展的重任。因此,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所具有的思想素质和道德责任感是促进地理教师寻求自我发展的内部动机。当他们感受到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自己的辛勤劳动得到回报时那种喜悦和快乐,更是促进地理教师寻求自我发展的外部动因。这两种动因将会持久地、稳定地对地理教师发挥作用。

经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来说明怎样来增强地理教师自我发展的驱动力。

一、内部动机――增强思想素质和道德责任感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息息相关。教师具有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通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知识获取和能力发展,并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成长的责任。家长把子女送进学校,在很大的程度上把自己的后代能否在其毕业后获得美好、幸福的生活的希望寄托在学校和教师的身上。整个社会都不允许教师对学生的成长不负责任。

作为地理教师,一定要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根据《规范》要求不断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增强自己的思想素质和道德责任性。转变思想观念,把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到自己工作目标的第一位,“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做一位真正的服务型教师。因此,地理教师一定要从地理学科的角度,中国的基本国情以及本地乡土地理出发,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创设地理情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树立自身各方面能够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进而树立改善生态环境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地理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遥感以及数字地球的广泛应用,都为地理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因此,地理教师要树立终生学习的思想,利用先进技术来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使学生获取最新地理知识和发展最新地理学科方面的能力。

二、外部动机――增加地理自身的成就感

对于地理教师来说,最有成就感的事情,莫过于看到自己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具有丰富的地理知识和较强的地理能力,以及学生在升学考试中获得好成绩进入理想的学校。

地理学科是兼有文、理性质的综合性学科,学生的地理知识、地理能力和地理素养常常表现为一种个人的综合素质,而目前应试性的教育评价制度难以较为准确地对之进行评价。中考不考地理,高考也只有很少部分学生选考地理,因此地理学科对于学生升学的贡献也显得并不那么重要,地理学科在中学仍然处于“副科”的劣势地位。所以,增强地理教师成就感的关键在于改革教育评价制度。

教育评价制度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起着决定性的导向作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地理学习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变化。具体表现在:1、注重评价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和过程;2、注重评价学生对科学方法掌握状况和必须具备的探索性操作能力;3、注重评价学生对地理概念和人文特征的理解水平;4、注重评价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所形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5、注重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和针对性。显然,这跟过去只局限于对学生的地理学习成绩和在地理课上的行为表现两个方面的评价来说,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通过地理学习评价的改革,给学生一个更科学、更客观、更有利于满足其身心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多方面发展体系,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而且是学生在学习地理中真正实现了自身的全面发展,使地理教师真正感受到自己的付出和回报,增强了地理教师的成就感,使地理教师真正能够实现快乐教育。

地理新课程的实施,对于中学地理教师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地理新课程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为地理教师自我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地理教师不仅要增强思想素质和道德责任感,一切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力争做一名新时代真正为学生服务型的教师。

参考文献:

心理自我范文第5篇

关键词:护士心理健康自我调适

1心理压力的来源

由于护士职业的特殊性,其心理压力的来源面较广。

1.1社会压力人们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护理工作只不过是一些打针、发药之类的简单机械劳动,而把疾病的康复归功于医生,对护士和医生的态度判若两人,这种现象在病房内常能看到。此时,护士对患者的精心护理、严密观察、亲切问候等都化为乌有,使护士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造成心理失衡[1]。

1.2工作压力由于护理工作的连续性,使护士24小时轮流值班,遇到急诊、抢救病人更不能按时下班,甚至会连续工作几十个小时。医、护、患比例不合理。护士缺编,工作时间以及超负荷的工作量,既导致人体生物钟的紊乱,又加重了护士的身心负担。另外,护理工作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一种工作,其辛苦不言而喻。在商品经济浪潮的冲击下,面对一些简单劳动换取高额经济收入以及社会现实中种种畸形现象,护士容易对原有的价值观产生怀疑而致不公平感,心态易失去平衡[2]。

1.3竞争压力由于护理知识不断更新,技能要求日益提高,对护士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断的理论学习、业务考试、技能操作比赛等各种业务活动,迫使护士经常处于紧张的竞争状态。加之护理专业学历起步普遍偏低,职称晋升难度较大,护士在工作之余又须加班加点自学、上夜大,使护士有一种力不从心的焦虑感。

1.4家庭压力护士在家庭扮演着多重角色。本来应该关心老人、体贴丈夫、教育孩子,但漆黑的“夜班”还需要丈夫接来送去,偶尔的家庭矛盾是避免不了的。繁忙的工作使护士筋疲力尽,与他人交流时间减少,亲情减淡,人际关系淡漠,使护士感到无所适从,苦闷难言,引发忧愁、烦恼等负性情绪。

1.5护士角色迫使护士一再压抑消极情绪,往往造成“零存整取”的效果护士应以愉快的心情和热情的态度走进病房去“微笑服务”。但护士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消极的情绪一再压抑,日积月累形成了潜在的能量即“感情势能”,这种能量一旦超过了个体所能承受的限度,就会出现“零存整取”的后果,直接影响到护士的身心健康[3]。

1.6自卑心理同行之间也会出现鄙视、冷淡等态度,加之医技人员认为护理工作没有主动性,只是被动地执行医嘱、完成治疗,没有高难度的技术,不受重视,使护士产生自卑感。

总之,护士的个体性格差异、婚姻状况、心理承受能力等因素,也是诱发产生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温床”。

2护士心理压力的自我调适

过重的心理压力必将导致身心疾病的产生,损害自身健康。在生理方面,中年护士往往有一种疲劳感,自觉身体虚弱无力,即便多休息也不易缓解。此外,还容易出现头晕、痛经、月经不调等症状。有过重的心理压力的女性,可能有长期或频繁发作的烦闷、不快和失眠,或出现暴躁易怒、空虚、无故悲伤和失落感。因此为了保持心理健康,护士应学会心理自我调适。

2.1保持健康的情绪护士应该热爱护理工作、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未来,应有上进心,以激发健康情绪。护士应该正确认识自我、人生和社会,接受现实的自我,适应规律,心胸豁达,乐观。

2.2培养良好的个性、修养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接受自己与别人的差异;懂得每个人在学习、生活、工作、人际关系中都不可能事事如意,要经得起挫折和磨难;要树立自尊、自强、自爱意识,注意培养踏实、克制、有涵养、坚韧、热心、勇敢的个性,不要软弱、孤僻。

2.3正确处理人际关系首先要理解、宽容、尊重他人,真诚相待,以积极的心理、和蔼的态度对待病人、同事,创造团结友爱、和谐愉快的工作环境。有计划地安排业余时间,赡养老人、培养子女,主动承担家庭责任。适当的家务劳动也是一种放松心理压力的方式。与亲友和睦相处,争取他们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使自己的不良情绪及时向他们倾诉、合理宣泄,在他们的劝慰和开导下,不良情绪便会逐渐消失,以保持心理平衡和健康[4]。

2.4目标定位要适宜,有利于解脱心理压力错误的完美主义的期望,只会使人不停地劳做,却很少有过对自己努力完成工作感到满意。护士不可能在多种角色中把每件事都干得完美,事情要分轻重缓急,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内心期望的活动中去。身处逆境时能进行自我安慰、自我解脱,不钻“牛角尖”,降低做事的标准,自我减压,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2.5增强适应能力护士要努力调节自我,学会对各种现象做出客观的分析,正确的判断。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难不退缩、不沮丧,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努力学习本专业及边缘学科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工作能力,体现自我价值,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赢得社会认可及同行对护理工作的支持。

2.6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单调是产生许多疾病的原因。护士应改变从家庭到医院、又从医院回到家庭这种两点一线的单一生活方式,合理安排生活节奏,正确定位工作、生活、人际关系。学会在繁忙中求得休息,下夜班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丰富的营养,以满足身体能量的消耗。培养广泛的爱好和兴趣,业余时间可以养花、养鱼、种草、种树、听音乐、散步、参加文体娱乐活动,以调节情感、调和气血,利于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刘春荣,常惠丽.护士自我缓解心理压力的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16(2):323-324.

[2]徐春婷,吴保东,王艳荣.如何提高护士自我心理素质[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9):2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