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物理化学课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初中物理 课堂教学 学科特点 多彩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0-0144-01
物理是一门认知客观世界的基础学科,更进一步探析,它不仅是一门知识,更是一种技能。在实践中,知识是技能的载体,而技能则是学习物理的外在体现,只有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科特点,加强知识渗透,才能构建多彩课堂,并提升学生的技能应用能力。近年来,随着初中物理新课标的实施,这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标”指出,要“改变学科本位观念,注重学科渗透,从生活走向物理,让物理走向社会”,由此可见,“学科渗透”在当前已不仅是新时期的教育需要,更是“新课标”所规划的整体战略目的。本文论述了新课标背景下课堂教学中学科的渗透方法,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并为如何构建多彩课堂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1 培养中学生的“物理观”
“物理观”是一种理念,是一种客观认识物理学科的态度、意识和行为规范。物理观能帮助中学生更准确的把握物理学科的特点,使学生懂得用物理的眼光来看问题,并掌握正确的物理学习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物理观的培养大多是在课堂上完成的。要有效实现物理观渗透,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制定完善的引导体系。
1.1提取物理学科特点
任何学科都有其多面性特征,即如物理学科,它兼具科学性与工具性两种特征,然而在基础教育阶段,物理的科学性应大于其工具性,但也并非一味摒弃工具性渗透,而是应当有层次、有策略的进行综合性培养。因此,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这一学科的特点,更需要让学生了解学习物理的主旨是探究未知。在实践中,提取物理学科特点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这一方面需要教师通过日常讲解而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另一方面也需要教师运用多种策略。例如以问题进行引导:你知道一块普通的石头所蕴含的的能量吗?这一问题是需要用物理知识去解答的。再如用实例进行引导:“两个铁球同时落地”这一实验说明了什么?两个不同质量的铁球从高处落下真的会同时着地吗?等等。
1.2加强物理要素渗透
力、功、空气、光、质量等等都是构成物理基础知识的要素,要培养中学生的物理观,教师就必须在课堂上加强对这些要素的渗透,让学生由此而了解物理的研究对象,把握物理的基本特点。在初中物理教材中,几乎每一课都涉及到了这些物理要素,但教材中的重点知识是以研究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为主,对单一的物理要素,仅做了简单的介绍。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弥补教材的不足,着重提取物理学科中的这些基本要素,加强对它们的诠释力度,首先让学生熟知这些要素知识,其次再掌握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如此,则更能够培养中学生的物理观,加深学生对物理学科的认识。
1.3强化诠释物理与自然的关系
物理的研究对象是客观世界中的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换一个角度探析,大自然中的所有物质都是物理的研究对象。因此,物理学科和大自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而让中学生了解这一联系,是让培养他们物理观的重要举措。这需要教师从“自然”的角度来诠释物理知识,在课堂上每讲解一个知识都及时跟进一个简短的实例,将知识与大自然紧密联系起来,如此,则能够有效让学生掌握物理的研究对象,并树立物理观,懂得用物理的眼光来看世界。
2 引导学生开展课堂实验,培养学生知识应用的能力
在教育实践中,物理实验也是强化学科渗透的重要举措,同时,在课堂上导入实验还能够进一步巩固学生的知识,丰富学生的阅历并构建出多彩课堂。综合来说,物理实验在课堂上有两种应用方式。
2.1以教师为主导,教师操作,学生观摩
这种实验方式的优势在于节约课堂时间,让学生以第三者的角度来了解知识的发生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物理眼光,提升学生对生活中物质或物理现象的认识。例如《力》一课,在课堂开篇,笔者并没有直接导入课题,而是首先让学生们对身边一些物体的重量进行估算,如一本书、一个铅笔盒等等;其次拿出预先准备好的弹簧测力计,开始对这些物体的重量进行测量,进而导入问题:①测力计为什么能够测出物体的重量?②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③本课的学习内容与这个实验之间存在着什么联系?如此,通过实验和问题,首先创设了活跃的课堂情境,其次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带着疑问学习,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2以学生为主导,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初中学生正处在物理启蒙阶段,他们对学习物理具有浓厚的兴趣,抱有很大的信心,而这正是培养学生物理观和知识应用能力的重要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丰富的物理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们自主操作进行实验,不仅能够创设多彩课堂,更能够让学生充分的掌握知识[1]。例如,让学生用直尺测量铅笔的长度,从而学习刻度尺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将铅笔在桌上滚动,让学生体验运动的惯性;让学生用圆珠笔杆在头发上摩擦,随即吸起桌上的小纸片,从而学习摩擦起电的原理,等等。
总之,要打造多彩课堂,离不开教师对物理学科的充分渗透,只有让学生掌握物理基础知识,懂得用物理的眼光来看物质,课堂教学才能更具实效,而初中物理课堂也才更具色彩,更加充满活力[2-3]。因此,强化学科渗透是打造多彩课堂的主要媒介,而多彩课堂的形成,又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谢自贤.谈物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实验能力的培养[J].实验教学与仪器,2008,(7):28-29.
关键词:无机化学;理论教学;教学探究
无机及化学是化学工程、生物工程、医药、食品工程等非化学专业的学生在大学一年级时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学生从中学进入到大学后所学的第一门专业课程,学生对于该门课程的学习和掌握程度,对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起着尤为关键的作用。
一.对理论教学过程进行有效完善
(一)对教学过程进行合理优化
在对高校学生进行教学时,要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合理的规划与设计,由于高校学生在校园中生活时,需要将一部分时间与精力投入到校园活动中,这导致其学习时间相对于其他事项而言显得极其有限,于是对于高校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时间几乎成为了学生对相关教学知识进行学习的唯一时间,这也使高校中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得以有效的凸显。因此,为了使学生能在课堂教学时间内对教师所教授内容进行透彻的理解,对课堂教学的教学过程进行合理有效的优化显得十分重要。首先,要加强相关课程的课任教师对于学生学习情况的关注力度,使教师能够实时了解到学生对于相关重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在课堂教学时能够对学生普遍掌握不到位的知识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同时,可以使教师所规划的一课时教学内容能够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量相匹配,使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都得以有效的提升。其次,使促进任课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探讨,从而使教学资源共享化,使整体教学水平得以有效的改善。最后,需要相关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使,针对不同批次学生的不同特点,分别设计出合理恰当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课堂中合理引入多媒体教学设备,从而使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的印象得以有效的加深,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对于无机化学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得以有效的培养与激发。
(二)对知识讲解方法进行适度丰富
众所周知,教师的主要工作内容是通过其自身对于知识表述,将相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讲解,因此,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表述形式会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如果无机化学课程的任课教师对于知识的讲解生动形象、激情四射,那么其激昂的情绪会对学生带来很大的正面影响,从而使学生对于无机化学学习的激情得以有效的激发,使课堂气氛呈现出活跃的状态,进而使教学质量得以有效的提高,是教学效果得以显著的改善。这种教学方法在面对刚步入大学校门的大一新生时,显得更加奏效,由于其由中学时期的学习转换到大学时期的学习时,所学习课程的专业程度与难度都有大幅度提升,此时,教师对学生所运用的教学方法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在日后大学生活中对于自身学习态度的树立。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以自己的热情带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并在恰当的时候合理的组织学生针对相关教学内容与疑问进行探讨,而后使学生之间互相答疑解惑,在促进学生之间良好交往的同时,使学生在探讨过程中对相关教学知识进行透彻的理解与熟练的掌握,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对学生知识体系M行合理建立
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之繁多与复杂,致使学生在对其进行学习的道路上时有坎坷,进而导致学生在面对过多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时,极其容易产生焦躁的情绪,使其最初对于无机化学学习的激情与热情逐渐消失殆尽[1]。因此,相关教师在对无机化学教学内容进行讲解之前,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无机化学并不是使所有化学相关问题得以开解的万能钥匙,要让学生了解到对无机化学进行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要为其日后的专业课程奠定思维基础与一定的化学基础,因此在面对较为深奥的无机化学相关问题时,自然不必深究不放,从而使学生对于无机化学学习的信心得以有效的维持与保障。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将无机化学与学生所需要学习的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的梳理,使学生所学课程的系统性得以有效的建立,于是,在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之初,教师应当适当的利用课堂时间将无机化学课程的知识构架与其重要性向学生进行展示,并使学生对无机化学教学的当前教学任务进行基本的认知与了解,从而使学生能够对自身对于无机化学的学习目标进行较为准确的定位。
教师可以将学生当前阶段无法透彻理解的教学内容与知识点进行细致的归纳与系统的整合,并在教学过程中暂时对其进行简单的介绍,而后在后续教学时再对其进行详尽的讲解。此外,在对学生的无机化学知识体系进行构建时,也要对学生高中时期所学习的化学知识进行有效的连结,从而使学生对于现如今无机化学的理解建立在高中所学的基本化学知识之上,将无机化学知识内容视为高中时期化学知识的扩展与延伸,从而使其对于无机化学的难度更容易接受与习惯。
三.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有效培养
首先,若想使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学习得以有效的保障,就必须对其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从而使其学习时间不仅局限于课堂教学时间。学生是教学活动过程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他们刚从中学进入到大学生活,中学阶段他们是在老师和家长的监督下学习,这使得他们普遍习惯于被动学习,而在大学生活中,学习环境相对宽松,学生很容易缺乏学习主动性。而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内容多,教学时数少,课堂容量较大,需要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因此可以再在每次课结束前给学生留下几个关于下节课内容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对新课进行预习,这比学生盲目看书的预习效果要好的多。使高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以有效培养的前提是,使其对知识的归纳与整合能力得以有效的提升与充分的发挥,也就是说,使其科学的思维方式得以有效的培养,例如在对化学分子结构进行讲解时,要使学生对于化学键的了解更加透彻,进而引导学生对分子结构相关内容进行较为深刻的思考。在学生对于专业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将其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使学生在面对不同问题时,能够熟练的运用自己的科学思维对其进行分析,而后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通过合理妥当的方式将其解决。
其次,教师应当在无机化学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所教授课程的相关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适当合理的引导,在无机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针对其内容繁杂丰富的特点,将其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合理的串联,使知识点之间始终保持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并且对重要的知识点进行多次的详尽讲解,以确保学生对其的理解足够透彻,使学生对于无机化学的相关知识不是死学硬背,而是学习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思路,而后能在面对不同问题时自行进行分析与处理[2]。此外,教师在对较为抽象的无机化学理论进行讲解时,要尽量通过合理的教学手段,使其得以有效的具象,使学生对于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立体而生动,使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的印象更加深刻,使原本复杂的理论知识得以有效的简化,使学生在对问题进行解决与处理的过程中,其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以有效的提升,使学生通过无机化学课程为以后的专业课学习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与思维方式,使学生在大学阶段的专业学习得以有效保障。
结束语:无机化学作为所有化工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其是使学生得以开启专业知识大门的钥匙,是学生进行后续专业学习的重要前提,通过对无机化学理论的学习,学生得以为自身的专业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而扎实的理论基础,并为自身的后续专业学习培养科学清晰的逻辑思维,进而使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对于不同问题的处理能力得以有效的提升,使现今社会对于综合素质人才的需求得以有效的满足。
参考文献:
生物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不论是生物大分子的基本知识还是代谢相关知识的获取,都离不开系统的实验研究。在教学中,怎样体现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对理论教学的补充,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许多问题需要认真思考。积极探索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生命科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生物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实验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和探索是十分必要的。在近年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从实验方法更新、实验前准备、实验过程控制、实验外开放实验室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改革和探索。
一、依托现代化实验手段,更新实验方法
我校生物化学实验课程长期使用王秀奇等主编的《基础生物化学实验》,由于教材出版多年,实验虽然经典,但有些技术手段显然已经跟不上科技进步的脚步。例如在花椰菜核糖核酸提取鉴定、酵母核糖核酸提取实验中,反复使用到布氏漏斗分离沉淀,而我们根据实验条件,更新为离心机分离沉淀。在取用液体时,移液管的使用是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但对极少量的液体取量,我们为学生提供了移液器。这些新仪器的使用,增加了学生对生物化学实验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将准备实验作为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基本内容
在传统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准备实验,讲授实验,然后学生操作、记录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学生按照既定程序完成实验任务,并不能真正理解实验的全过程。于是我们要求学生走进实验教学的幕后,了解并协助甚至主动承担生物化学实验的准备工作,并作为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在实验准备中,学生独立预习实验的原理、方法、操作及相关试剂配制,获得更多的基本操作训练的时间与机会,如玻璃仪器的清洗,不同试剂配制、移液管、移液器、烘箱、高压灭菌锅、离心机、分光光度计、电泳仪的使用。通过实验准备环节的训练,学生更加理解实验的完整性,提高实验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许多院校也逐渐将实验准备引入到教学中,并逐渐成为高校实验课程教学的一种模式。
三、实验中加强基本能力的训练
生物化学实验对实验基本操作技能有较高要求,尤其在取用液体,样品处理等方面,稍有不慎就会引起实验失败。通过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强化基本实验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基本的科研能力,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于是,我们要求学生课前认真预习,参与实验准备;另外尽量发掘上课效率。例如,在学生实验操作时,充分巡视课堂,及时纠正实验操作中的问题,和学生探讨实验中可能的失误,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让学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并当场给出评语,方便学生总结。对学生失败的实验,一方面鼓励学生仔细回顾操作过程,分析失败根源;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机会重新实验。
四、开放实验室,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探索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上级局有关纳税服务的总体要求,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牢固树立纳税服务基本理念,全面把握基本原则,认真贯彻“规范执法、科学管理、诚信便捷、优化服务”的工作方针,坚持以人为本,以信息化建设为依托,充分利用现有的税收征管科技、人才和社会资源,千方百计落实“两个减负”,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努力实现纳税服务工作目标,促进纳税服务效能不断提升,促进提高纳税遵从度,促进提高纳税人满意度,促进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当前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坚持科学管理、科技兴税。要进一步依托信息化建设,加快网上办税业务推广进度,拓展新的网络服务,尽可能以现代信息化手段替代传统工作方式,实现“减负增效”。
(二)全面规范完善办税服务厅建设,落实全职能功能,实现一窗式工作要求。不断探索、持续推进“两个税局、两个窗口”战略,按照“双管齐下,平行推进”的方针,充分发挥“1+1大于2”的功能作用,实现我们的管理更强、服务更优、群众满意度更高。
(三)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提高征纳双方履行依法纳(征)税能力与素质,充分发挥纳税人潜能和能动性,促进税收征纳和谐良性互动,共建和谐国税、和谐社会。
二、工作部署与安排
(一)依托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网上认证、网上抄报税和网上申报等网上办税业务。要以拓展网络服务作为优化纳税服务的重要举措,逐步实现纳税人能足不出户办理涉税事宜。
1、大力推进网上认证工作。计划在2013年1月底达到93%以上,2013年3月底达到94%以上。对新增的和每月认证票量在20份以上的自行开票纳税人,原则上都应网上认证;对每月认证票量在20份以下的纳税人,要发挥中介机构作用,拓展服务领域,在其各地网点方便纳税人进行免费认证。
2、大力推进网上抄报税工作。计划在2013年1月底达到80%以上,2013年3月底达到85%以上。要进一步做好自行开票纳税人网上抄税的推广工作,加大推广的力度,努力实现自行开票纳税人都实行网上抄报税。
3、大力推进网上申报工作。增值税网上申报率,计划一般纳税人(除辅导期一般纳税人)在2013年1月底达到97%以上,2013年3月底达到98%以上;计划小规模纳税人(除定额户)在2013年1月底达到91%以上,2013年3月底达到92%以上。企业所得税网上申报率,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升。
4、拓展新的网络服务,逐步实现网上办税服务厅。要试行网络代开发票等涉税事项,尽可能减少纳税上门办理涉税事项,取得“两个减负”的实际效果。
5、继续完善提升网站功能,更好发挥信息平台的作用。要在充分利用现有税收政策法规、政务公开、征纳互动、网络会议、涉税风险提示等模块功能,持续完善提升,使其真正起到发挥征纳双方交流互动,全方位、全天候、全时段即时服务的作用。
(二)规范完善办税服务厅功能,提升管理服务的质量与效率。要在现有办税服务厅各项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方法基础上,在进一步加强管理的同时,从提高工作效率,为纳税人提供便捷上加以改进和提高:
1、整合完善临柜窗口功能,提升一线质效。按照全职能窗口实现一窗式服务的要求,合理配置窗口。要明确岗位职责要求,完善内部工作制度,要按照一岗两责要求,落实分级管理与职能部门两权监督相结合的监控机制,确保在优化服务的同时,规范执法和科学管理并行前进。建立完善质效考核和纳税人满意度为主体的考评机制,促进高效管理,优质服务。
2、切实加强发票的科学管理,提高工作效能。
要以科学发展的观点看待税务机关“以票管税”的模式与方法,在实施更为规范有效管理,通过改进和完善以下工作方便纳税人,提高效能:
(1)加强发票管理的各项工作机制及配套措施,切实提高内部各类发票的领购、发放、稽核与注销,重视发票保管、领用、开具等各道环节,做到制度健全、运作规范、管理到位、便捷高效。
(2)部分企业因生产经营实际需要,可根据纳税人要求经审核认定,在有关规定3个月的最高使用量限量内,其领购发票可按下述情况适当增加每次发票供应量:
①纳税信用等级属A级的纳税人;
②纳税信用等级虽属B级,但其正常发票用量大,且同时具备以下下列条件的:
a、每月实际发票用量大于一般限量标准的重点税源企业;
b、企业能自觉履行依法纳税义务,无偷逃骗税行为;
c、企业财会相关制度齐全,使用发票规范且无发票违章记录的;
d、每月实际发票用量大于一般限量标准的外贸及生产出口企业,其涉税事项管理规范,出口退税单证备案符合要求,申报资料规范无差错。
3、积极探索施行“削峰补谷”措施,减轻办税服务厅拥堵压力。
关键词:农林院校 物理化学 教学改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以农业教学、科研以及社会服务为优势和特色的高校,物理化学课程是我校生物、林产化工、农药、资源环境、食品科学等10个涉农专业学生的一门基础课。这些学生的后续专业课不同,将来的就业方向也各异,因而对物理化学课程的侧重点各不相同。这就要求物理化学课程在突出学校“大农学”背景和特色的基础上,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必须进一步与专业人才的整体培养方案相适应,既要重视化学基础理论教育,反映学科发展的趋势和前沿,更要从不同专业的特点和学生需求出发,通过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学生后续专业课学习,为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农业创新型人才做出积极贡献。下面笔者从教学理念、课程体系与内容建设以及教学方法研究等三方面来谈谈我校在农学类物理化学课程建设方面的基本情况,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引起读者的深入思考。
一、教学理念与方法
我们长期坚持“物理化学课程以大农学为背景、与学生专业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强化基础理论,突出课程内容与专业相配套,重视学生实验动手能力训练。更新教学理念,以“授人以渔”的思想,施行启发式教学;针对不同学生和不同课程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体系与内容建设
课程建设整体设想是,以物理化学基本原理为基础,通过系统调研不同专业学生的后续专业课和可能的工作方向,掌握不同专业物理化学课程应有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建立面向不同专业的物理化学课程体系。
我们参考借鉴了国内外先进的物理化学课程教学体系,在保证基础化学理论教学的前提下,将物理化学基本原理与学生专业全面结合,体现教学特色和优势。例如对于生物类专业的学生,由于其后续的专业课对化学知识要求较高,因此需要全而学习包括结构化学在内的物理化学各方面内容。林产化工专业的学生将来主要从事林业植物资源的化学加工和利用,其物理化学课程的侧重点应放在热力学、动力学、电化学以及胶体与界面化学,对结构化学内容可不作过多要求。农药类学生的课程侧重点为热力学、动力学和胶体与界面化学,这对于他们以后学习农药的化学合成方法、作用机制以及衰变分解机理非常必要。资源环境专业学生需要更多的了解化学物质对土壤、大气和水体的影响,电化学和胶体与界面化学是必不可少的研究手段。食品类专业的学生在研究食品、饮料等的生产加工及存放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时需要借助热力学、动力学和胶体与界面化学的知识。
与理论课程的教学要求相适应,实验课程也需要作相应调整。我们前期已构筑了包括“基本型实验”“综合设计型实验”和“研究创新型实验”的“三层次一体化”的实验教学平台。在我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资助下,我们还将继续探索实验教学与学生专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严谨诚实的科学作风和扎实的实验基本操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