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科教学

学科教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科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学科教学

学科教学范文第1篇

学科教学论既是高等师范院校所有课程中最能体现教师教育特色的课程,又是直接反映基础教育新课改要求的载体[1]。可以说,学科教学论在高师院校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理应发挥其应有的引领作用,但事实并非如此。在高师院校,学科教学论自身的发展可谓举步维艰,而在基础教育领域,它的影响力也是非常有限的。为了确保其顺利走出当前的发展窘境,使其能够健康发展,对学科教学论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树立交往互动的教学理念

伴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步伐,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得以普及,“教师中心”“课堂中心”和“教材中心”等旧有模式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遏制,教学逐渐变得更加鲜活和具有生命力。然而,在高等教育疾呼改革的今天,我国高校的教学观仍停留在以赫尔巴特、凯洛夫为代表的传统理念上,“三中心”模式在高等教育领域仍然有着广大的市场。此种情形,在教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学科教学论作为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重要课程,其本应在教学中反映基础教育新的教学理念,但由于其一直沿袭着旧有的模式,以致依此所培养出的师范生难以胜任新时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出现了师范生刚毕业就需要“回炉”的怪现象。笔者认为,对学科教学论进行教学改革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教学改革以教学理念的转变为前提。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改革才可能沿着既定的方向发展,因为教学理念是目标、是方向[2]。以往,由于我们对学科教学论的学科性质把握不准,导致对学科教学论教学的认识过于偏狭:要么偏重于教学理论的讲授,要么偏重于实践训练。前者对学科教学论教学的认识存在片面性。首先,它的假设是建立在理论能够如实反映并指导实践的基础之上的,试图通过对学科教学理论的讲授使学生把握教学实践,从而学会教学。但实际上,理论与实践之间并非是一种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教学实践的动态变化、鲜活的特点是教学理论难以概括的,学会教学这一目标也绝不可能通过教师的理论讲授而达成,还需要有学生的实践参与和不断反思。其次,这种对教学的认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与中小学生相比,大学生无论是在知识上还是能力上都更胜一筹。毕竟,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他们已经学习了多门专业课,虽然他们没有以教师的身份从事教学工作,但是多年来受教育的经历也足以使他们对教学有着一定的个人认识,而这些都是在本门课中发挥其主体性的优势。后者则是对丰富的教学内涵的简化,其把教学等同于某种可以通过不断训练而获得的技能。教学中固然包括一些可通过训练而获得的技能,但除此以外,智商、态度和情感等也是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恰恰是这些成分在实际的教学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由此,我们要转变对学科教学论的认识,从以往单向的知识传递或简单的重复训练转向交往互动的教学观,这也是由学科教学论课程的性质所决定的。具体而言,在学科教学论教学中,任课教师皆可以通过提供发生在基础教育中的真实课例,让学生仔细观察课例中发生的现象和存在的问题,启发他们围绕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发表自己的见解,以便发现不足,然后改进教学设计并进行实践,从中积累属于自我的学科教学知识。在这个过程之中,不仅有知识的交互,还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的交互。由此,交往互动的教学理念在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中逐渐树立起来了。

二、构建体现学科特色的内容体系

学科教学论、课程论和教学论是课程与教学论的下位学科,被统一划归在教育学一级学科之下。简单来说,教育学尤其是课程与教学论为学科教学论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而学科教学论在研究本门学科的同时,也对上位学科的一般理论起到了印证、补充和丰富的作用。它们之间本应该形成一种相互扶持、互相促进的双向共赢的局面。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学科教学论的发展更多是从上位学科中的“索取”,而鲜有由自己的学科教学理论对上位学科的“供给”。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是教师选择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学科教学论教材的内容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其教学内容体系。翻阅各分科教学论教材,我们不难发现,其有着基本相同的内容体系,即学科教学论=学科课程论+学科教学目的论+学科教学方法论+学科教学原则论+……+学科教学评价论。这样的内容体系实质上是沿袭了一般教学论甚至教育学的内容体系。且不说,这种内容结构体系的封闭性是否能够应对鲜活的学科教学实践,单从框架上看,就不禁会让人产生疑问,各学科教学论的特色体现在哪儿?所以才会有人说学科教学论的内容就是教学论内容加上学科教学的具体实例。也难怪,一直以来总有人贬低学科教学论的学科地位和学术品位。事实上,学科教学论的生命力在于它的学科特性和实践特性,这也是学科教学论有别于一般教学论的根本所在。学科特点决定了学科教学论教学的内容因学科指向的不同而不同。同时,也因为学科的不同,各学科教学论的实践特点也不同。因此,学科教学论的教学内容体系应该体现自身的特性,而不能囿于教学论或教育学的内容体系,毕竟学科教学论的理论基础除了这二者之外,还有心理学、哲学和管理学等,所以学科教学论的内容体系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和它们保持一一对应。学科教学论只有突破上位学科的束缚,突显自身特色,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从而屹立于教育学科群之中,获得其他学科的尊重和独立的学术地位,为上位学科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目前,构建体现学科特色的教学内容体系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已有学者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在学科内容上,要有学科发展史知识与观点,要有比较性的知识和观点;在学科体系上,要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理论性,要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性,要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前瞻性[4]。这里,研究者从宏观的角度指明了构建学科内容体系的方向。笔者在数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谈谈自己的想法:第一,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经历和本门课程的教学时间,需要精简学科教学论中与教学论、教育学重复的内容。如果有些内容确实需要介绍,应将其与学科教学本身紧密结合起来,以体现出学科特色。第二,在学科内容体系中要强调学科教学知识的作用。对学科教学规律、原理的学习,仅能了解学科教学应该如何展示的问题。学科教学知识则是个人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对学科内容、教育情境和教学法知识的整体、综合的认识,它更能反映学科教学的实际,因而具有更强的迁移性。学习者通过实践领悟了这些知识后,能够快速适应基础教育各学科的教学实践。因此,对学科教学知识的学习,既是现实的需要,又有利于构建体现学科特色的内容体系。此外,对学科教学知识的学习,能够消除教学理论与实践训练“两张皮”的现象,从而改变学生对理论与实践关系的片面认识。

三、选择更能体现学科特点的教学方法

由于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受教学理念的影响,因而教学理念内在地支配和引导着教育者对教学方法的选择。长期以来,人们对教学方法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简言之,在教学中人们仅看到了“教”的一面,而未看到或忽视了“学”的一面。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加重视教法,而不重视或无视学生的学法。另外,教师在教学中也仅仅强调少数几种方法,鲜有使用能体现所教课程特点、有一定创新性的方法。在学科教学论教学中,讲授法是教师使用最多甚至唯一的一种教学方法。传统教学理念下对教学的认识的前提或假设是:知识和技能都可以通过传授的方式获得。我们不能否认,讲授法有其存在的必然价值,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科内容都适合使用讲授法。教师在学科教学论教学中仅仅使用讲授法,有将复杂的、动态的学科教学简单化的倾向。为此,有必要增加一些更能体现学科特点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增加新的教学方法不是要否认讲授法的价值,而是对教学方法的丰富和补充。教学方法改革以教学理念的革新为先导,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学科自身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大胆进行教学方法创新。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是学科教学论的学科特点。在学科教学论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使用案例教学法时,要求教师所选择的案例应该具有典型性。案例教学最大的特点在于其总是围绕真实的问题而展开,其落脚点在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上。通过案例教学,学生能够获得知识,增长才干,提高语言表述能力。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在具体、真实的教学情境中认识和理解教学问题,能够促进学生对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理解。这种基于问题情境的理论学习,比起去情境化条件下的单纯性的理论学习,效果自然会更好,也增加了对理论知识进行迁移的可能性。

四、构建更加开放的教学评价体系

学科教学范文第2篇

案例一:某老师教对联读读背背时,引导学生用了大部分时间学习理解对联内容,多数学生未能完成当堂背对联的任务。(“背”的目的是积累语汇,而积累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思想方法。学生未能完成背诵任务,是因为“背”这一学科性学习活动开展得太少)——有效的学科性学习活动开展不落实。

案例二:某老师教完《小壁虎借尾巴》主要内容后,安排了这样的环节:说说其它动物尾巴的作用,简笔画松鼠或其他动物续编故事。(无关活动妨碍了语文学习,这里重点是续编故事,而让学生画其它动物等行为是无效的语文学习活动。)——无效活动冲淡学科味。

案例三:某教师教圆的面积,当学生说可直接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时,教师感到茫然。学生叙述正确的推导过程后,老师仍不置可否。(教师对数学“转化”和“极限”思想理解不全面、应用不灵活。)——学科思想把握得不好。

案例四:某老师教《草船借箭》诸葛亮斗智周瑜时,引导学生思考两人当时是怎样想的,见学生沉默不语他又请大家合作探究。讨论时有生举手:“这段话总是周瑜问,诸葛亮答,是不是太简单了”?师答:“古人写文章提示语一般很简洁”。(教师未能捕捉到学生问题的价值,若能抓住问题顺藤摸瓜,让学生反复诵读揣摩,给文中提示语加上表示动作、神态、心理等修饰语,再让学生品读紧凑的语言交锋,才能体会人物斗智的过程,更好理解人物性格)——缺少学科教育智慧。

由此可见:教师有效的学科性学习活动开展不落实、无效活动冲淡学科味、不遵循学生学科文化的习得规律等,是学生学科性学习活动缺失、实效性差的直接原因。

我们问卷调查周边区县小学教师学科素养发现:只有提高了教师学科教学素养,才能让学生习得学科文化。我们对本校学生数学学习情况调查分析发现:学生对符号化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等基本学科思想方法运用掌握不好,对数学事物相对性陈述这一贯穿教学始终的必备能力未能得到足够训练,说明教师学科教学素养亟待提高。

综上所述,学生学科文化习得能力受制于教师学科教学素养的高低,有效提升教师学科教学素养是教师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

帮助学生充分习得学科文化,必须让教师在学科教学活动中形成比较稳定的、长期起作用的、能生成学生学科素养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形成具有学科思想方法、学科知识积淀、学科教学技能、学科价值态度、学科教育智慧等较高的学科教学素养。

培养提升教师学科教学素养,是校长教学领导的一个重要问题。我校把教学领导的着力点放在改革优化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提升教师学科教学素养上。

一、文化浸润,强化自我发展意识

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教师在学校发展中担负着什么样的重任?教师必须对这些问题有一个清醒认识,从而具备较强的自我发展意识。实践证明,最有效的办法是让教师浸润在校园文化中,自觉承担引导和培养学生的重任。我校教师在“新月”主题校园文化研讨过程中形成共识: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培养者,教师必须终身学习、不断提高,用爱、责任和过硬的教学功底,引领学生主动发展、快乐成长。学科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不断提升教学素养,增强课堂有效性,让学生充分地习得学科文化和学科素养。

二、关注教师的教学问题

支持教师的着力点就是改革课堂教学,培养教师设计、组织学生学习活动的能力。首先改革备课,“逼”老师们思考:如何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更有效,如何让学生习得更多的知识技能、价值态度、学科思想方法,并用以解决学习和生活实际问题。我校备课先由年级组集体研究教材并书写教案,完成首次备课;教师结合班级学生情况修改教案,完成二次备课;课后反思、撰写教学后记;最后将教案及教学后记上传“教师博客群”,让全体教师共享。其次,校长参与教学质量分析、研讨、指导,如针对教师学科教学素养的培养研究。

三、有效开展培养实践,提升教师教学素养

教师学科教学素养体现为教学行为并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为让教师优化教学行为,我校搭建了各种培养平台。

其一,竞赛、交流。一是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把教师校内竞赛获奖等同于县级竞赛奖次,记入教研组考核和教师个人年度考核。竞赛活动在全校教师中选拔评委,依据《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和评奖办法对参赛课进行评奖。参赛教师教学设计、磨课都由中老年教师悉心指导,彰显了教研组团队的力量。二是说课、评课。课堂教学竞赛期间,学校集中开展以学科大组为单位的说课、评课活动,参赛教师阐述教学设计后,由年级中心发言人评课和全体教师自由评课,促进了教师团队整体发展。三是校际交流。积极融入各级校际交流,与四川省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共同体成员学校互相切磋、共同促进,与市县兄弟学校进行教学交流,近年来已有大批中青年教师分别在省、市、县各级校际交流平台献课,在活动中强化了自我发展意识、强化了学科教学能力、提高了学科教学素养。

其二,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现有省、市级学科课题,主要进行学科文化研究与教师学科教学素养的培养。课题组多次探讨学科文化及教师教学素养问题,对学科教学素养与教学质量、教师专业成长关系进行分析、研讨,并达成共识:教师没有较高的学科教学素养,教学质量无从谈起,教师专业成长也是无本之木。推进教师培养从广度走向深度,着重通过开展学科文化和教师学科教学素养的培养研究,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和教师专业成长。我们通过重点关注小学生语文、数学学科文化习得现状,培养教师学科教学素养,成立了语、数学科研究小组,编写校本培训必读书,如《小学数学思想方法》和《小学数学知识板块结构》。近年来学校每月进行一次语、数学科思想方法讲研活动。课题研究的开展,有效改善了学生学科文化习得现状,实现了教与学方式的根本改变,提高了教师学科教学素养,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其三,科学评价,制度保障。一是制度保障,充分利用各种管理制度,让教师专业成长有制度保障;二是理解教师,多元评价,引领教师创造高绩效,激励全体教师不懈努力、不断成长;三是欣赏教师、品味教师,对教师多一点理解与鼓励、支持与合作,少一点批评与埋怨。关注教师生活、工作和专业成长状态,关注教师生命自觉,真心陪伴教师成长。

以提高教师学科教学素养为抓手,着力提高校长教学领导力。带来的效果是:教师设计开展学科性学习活动能力走强,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状况和课堂生成,能有效设计组织学生学科性学习活动,改善了学生学科文化习得现状。学生充分习得学科文化,形成了较好的学科文化素养。

学科教学范文第3篇

自工作以来,我一直都是跨学科教学,要么跨信息技术和数学,要么跨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面对如此繁琐复杂的教学工作自己本身也有怨言,但既来之则安之,所以经过八年的教学实践,在跨学科教学工作中逐渐得出以下心得。

一、了解学生的多元智能,确定学生的学习风格。

学生的多元智能结构也就是学生认知结构的延伸,是学生在学习新课程之前的固有知识。只有很好地了解学生的智能结构,才能确定学习的起点,确定对当前所学新概念、新知识的教学起点。学生的智能结构有很大的差异性,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应该与学生共同探讨,针对学生的智能特点进行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施之前对所教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并事先做好必要的计划和准备,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和学的过程能愉快地进行。

二、确定多元智能发展目标。

学生的学是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进行的。同样,开展基于多元智能的跨学科教学也要制定相应的智能发展目标。这个过程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多元智能结构了解的基础上的。教师根据学生的智能发展情况,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以此发展学生的智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整合多学科知识,确定多元化学习资源。

教师和学生共同统整跨学科的知识链,制订多元智能跨学科学习计划,根据教学实际,对适合学生多种智能的学习资源进行合理的归类。这样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就可以根据需要随时组合利用这些资源,以便于为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服务。学习资源的获取有多种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跨学科学习的主题,与同伴在现实生活中收集素材,比如可以到企业做问卷调查。

四、建设教师智能团队。

跨学科学习涉及学生的多元智能的参与,因此,教师就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各种能促进多元智能发展的教学活动。但是,多元智能学习的开展需要知识与技能的深度和广度,单凭一个教师的力量是不够的。所以,教师应该与不同学科、学有专长的教师共同协作,组建一个多元智能教学团队,共同设计教学课题,组织教学活动,这种合作把各科教师的智力强项带进了课堂教学,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得以顺利进行。

五、实施跨学科教学。

跨学科教学的实施是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多元智能的发展为目标,所以在实施的过程中,尽量地设计一种学生喜欢的方式进入学习情境,要注意将多种智能、多种学习策略和多种教学方式系统地融入教学过程,使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习。同时,各个学科的教师要进行优势互补,将他们各自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都展现出来。此外,教师也要克服心理障碍,在教学过程中遇到自己专业以外的知识时,要善于与其他学科的教师交流,共同商讨教学中的问题,最终达成共识。这一点在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学习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文科综合涉及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教学中需要历史、地理、政治教师的合作才能解决学科问题;理科综合则涉及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知识,这时又需要物理、化学、生物教师的合作。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智能团队发挥作用的过程,各科教师就是要在这个阶段展示他们各自的风采。

六、交流与学习效果评价。

交流是实施跨学科学习过程的关键。学生的学习需要交流,教师的教学也需要交流。学生不可能通晓所有学科的知识,有些学生擅长言语语言智能,有的学生表现出很好的数理逻辑智能,而其他一些学生则有很强的音乐韵律智能,有的学生可能在人际交往方面表现得比较突出。所以,不同发展特长的学生应该互相学习,这样才能在巩固自身特长的同时,强化自己的薄弱环节。教师之间的交流也是很重要的。教师的交流更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只有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经常性的学习交流,基于多元智能的跨学科教学才能够进行,教师和学生才都能学有所得。学习活动完成之后,还要组织学生及教师分享成功的体验,按照多元智能的评价理论对学习结果和教学成果进行评价,最后对评价结果进行系统组织,并输入学生的智能发展档案,作为今后分析学生智能发展的依据。

七、实施基于多元智能的跨学科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1.以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为着眼点

学生的兴趣和智能特点是实施基于多元智能跨学科教学的起点。教师应该与学生共同商讨,针对不同学生不同的多元智能的特点,事先做好必要的计划和准备工作,使学生的学习有连续性和持久性。教学内容的选择要考虑班级中所有的学生,尊重学生在总的教学方针指导下的不同的选择方式,能够系统地将多个学科的知识、多元智能活动及学习策略与学生的智能发展特点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全面发展。

2.整合多个学科的学习资源

跨学科的教学就是要求学习的主题要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结合多学科的知识,最终实现问题的解决。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教学和学习的需要,通过多种方式获得需要的学习资源。在收集学习资源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资源的可用价值,避免花过多的时间在一个领域资源的搜集上。教师和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结合学科教学和学习,对网络资源进行筛选和加工,提取有用的信息。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利用这些网络资源强化自身多元智能发展。

3.实现多元化评价

基于多元智能的教学要求其评价方式也应该是多元的化、个性化的,以便于全面地反映评价对象。实施多元评价要注意:⑴评价方式多元化。这种评价方式不局限于考试测试的分数,更多地注重学生智能发展的多个维度;不仅注重量化评价,更注重质性评价,例如引入档案袋评价、访谈等评价方式,尽可能真实地反映教学效果。⑵评价主体多元化。应该发挥被评价者的主动性,让被评价者也参与评价,将评价过程由教师的个人裁决转变为教师、家长、同伴和学习者多方面参与的过程。⑶评价内容多元化。不能仅仅注重课本上的知识,更应该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多元智能,以及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等。多元智能基于多元智能的跨学科教学是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的有效实施需要教师和学生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多元化智能。但是,也有一些教师可能会形式化地运用这一理论,不顾学生的智能结构和智能发展特点,生搬硬套地把一个或多个学科的知识糅合起来。所以,在课程实施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尺度,使得教学既能适合学生的智能特点,又能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最终实现“每一种智力从多门学科教学中得到培养,每一门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多种智力。”

参考文献:

[1]吴志宏,郅庭瑾,等著.多元智能:理论、方法与实践.上海教育出版社.

[2]钟志贤著.信息化教学模式――理论建构与实践例说.教育科学出版社.

学科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学科;整合;发展

整合下的学科教学才能引领新的教学方式,达成多元的教学目标,才能使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得以综合和开放,更好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一、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进行多学科整合

“整合”是新的科学观念和思维方式,它重视各学科、知识、理论、方法间的互渗、互补、互促。在这些先进理论的指导下,各学科教师之间经常互相听课、评课、交流讨论,通过实实在在的课堂案例,了解各学科间的联系。共同研究如何整合,怎样才能有效的丰富教师的知识积累,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二、以多层次整合为途径,实现整体优化

学校教学的各学科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任何两个学科都能找到相互交融的点。但要避免只求形式上、表面上的整合,应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在学科知识、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有机的整合。

三、以灵活多样的整合方式为手段,促进协调发展

1.融合式:新一轮课程改革鼓励教师开发课程,因此,预留大量了供教师开发创造的空间。

2.拓展式: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各不相同,教师可以在完成教学内容后的拓展部分让学生引入其他学科的形式和方法来表现和展示所学的知识,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3.综合式: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开放的实践性课程需要每一位教师结合学生的经验和地区背景,创造性的开发和实施一种生动的课程。

四、以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为目的,为其终生学习服务

多元智能理论倡导一种“丰富多彩”的学生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有的喜欢文学、有的喜欢绘画、有的喜欢运动、有的喜欢歌舞……都具有在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发展潜力,只要为他们提供机会,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

学科教学范文第5篇

一次,我有幸听了一节公开课《我要的是葫芦》,从中受到了语文课上跨学科教学的启发。

《我要的是葫芦》文本中,主人公不把蚜虫破坏葫芦的生长放在眼里,结果,小葫芦都落了。学生固然知道蚜虫是害虫,会影响小葫芦的生长,可是,蚜虫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程度到底是怎样的呢?授课老师在教学中引入一段“农民述说蚜虫给农作物带来巨大损失”的视频。视频中既有蚜虫破坏农作物痕迹的真实照片,也有农民对蚜虫破坏程度的具体说明。这样,学生就更加明白蚜虫对农作物的破坏性。授课老师把语文学科和科学学科相结合的跨学科教学方法值得学习,体现了《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的:综合学习,要加强语文与其他课程沟通、结合,以扩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是学生在不同内容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情感和体验协调发展,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于此,我想起我也尝试过跨学科教学。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课文《口耳目》是按象形字归类识字进行教材编写,12个字按人体器官、动物、天体和物象、植物分成四类,每个字都是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展示汉字演变的大致过程。我发现,学生在学习时颇感兴趣,也在逐步感受汉字义形结合的特点,感受中国象形字的魅力。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兴趣比较浓,探其原因,我班学生大体喜欢画画。假如遇上美术课或者课余时间,学生们一定很开心,我想,画画就是他们的爱好。

于是,我索性安排一节课,让学生自由选择《口耳目》中的汉字进行画画和写字。这节画画课,班里学生基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而且画得都不错。其中,有个学生阳阳,画出来的图画让我大吃一惊――实在栩栩如生!可见我之前缺少一双发现该学生画画天赋的眼睛。我发现阳阳画得很好,便把他的未成品在投影仪下给全班学生展示,学生“哇”地羡慕开了,“你们想不想画得跟阳阳一样好?”班里学生“画”劲十足,更加认真地在画象形字。

我还发现班里有个女同学,她在画“日”字时,把一只维尼熊画在了太阳里。暖和的太阳下面,画着一家三口,大手牵小手,走向太阳升起的地方。该学生画出来的画与众不同,画里富含她独特的想象。该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并把她的想象力表现在画里,尽管画得跟教材不同,但是,我怎能扼杀一个孩子想象力呢?我何尝不把它当成一幅具有情境的图画呢?最后,我还是决定把这个女同学的这幅“中国魅力象形字”展示在教室墙壁。

把美术带进语文课堂,可以把学生原本不知道怎么用语言表达的想象力用图画去弥补、去呈现。

二、让音乐、体育走进语文课堂

在讲授课文《操场上》时,我让学生练习表达“我最喜欢的的体育运动是……”,学生小城原本不积极参与到课堂回答问题,这节课他居然举手了,他迈出了勇敢的重要一步。于是我给他回答的机会。“我最喜欢的体育运动是拔萝卜……”他一回答完,有些学生便在偷笑……他声音有些小,我刚开始不知道他回答的是什么体育运动。后来,我鼓励他再大声回答,我才知道他回答的是“拔萝卜”。哦?拔萝卜?是体育运动吗?或者他想表达的是“拔河”?学生还在笑,我该怎么评价这个回答呢?那时是下午第一节课,我留意到班里的学生在笑之前还有些犯困呢!于是,我索性对他们说:“我们要感谢小城,虽然他回答的不是体育运动,但是他提醒大家可以唱一唱《拔萝卜》这首歌,唱的时候还可以带上动作。”很快,《拔萝卜》的歌声在教室荡漾,再加上拔萝卜的动作,学生们的困意很快被赶走,就连平时的“瞌睡虫”文文也参与到活动中。

《操场上》还有课后题没有讲完,第二节继续着……可是,进入秋季,常言“秋盹”,有些学生又昏昏欲睡了。我想,这篇课文不正是关于体育运动的吗?让学生也来运动一下何乐而不为呢?于是,我播放《健康操》视频,让学生跟着视频一起做操。在轻快的韵律中,学生做起了健康操。学生可能是活动了,动一动,精神又提起来了。

三、让信息技术走进语文课堂

在《口耳目》一文教学即将结束时,我给学生播放了视频《三十六个字》,该视频以一对父子对象形字的教与学呈现出来,父亲根据画出来的图案、对应的象形字以及写出来的现行汉字,编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视频中孩子兴趣盎然,班上孩子也学习得很开心,他们眼睛睁得大大的,好像在观看魔术师的表演,在等待下一个神奇的东西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