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英文信件格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失衡
中图分类号:F29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13)09—0012—04
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城乡发展失衡、空间分布失衡、规模结构失衡、要素结构失衡、“四化”发展不平衡、软硬件失衡及生态失衡等七大失衡,这七大失衡极大地影响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只有采取相应的措施调整、纠正这七大失衡,才能促进城镇化的协调、健康发展。
一、当前我国城镇化发展中的七大失衡问题
(一)城乡发展失衡
城镇化不是城镇单方面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从本质上说,城镇化是城市文明不断在城市发展并辐射农村的过程,是农村同步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但由于我国长期实行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及农业支持工业政策,农业资源大量流向工业等非农业部门,农村资源大量流向城市,结果造成极不平衡的城乡与工农发展态势,形成极具特色的城乡“二元结构”,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据测算,2010年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比已达3.23:1。当前,城乡分割仍是我国最大的社会结构性矛盾,明显滞后的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短板。由于城镇化演变成了城镇单方面的现代化,城市的楼越盖越高、马路越来越宽、设施越来越先进,而农村则呈现空洞化趋势,在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都落后于城镇,部分农村逐步衰落,越来越失去生产、生活的吸引力。城乡“二元结构”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及现代化的建设进程,不利于我国的社会稳定与和谐。
(二)空间分布失衡
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空间分布不平衡,呈现明显的东高西低特征。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个相对成熟的城市群都分布在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城市发育明显不足,城镇化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城镇数量较少、规模较小,城镇化水平较低。2010年,我国东部地区城镇化率平均为60%,而中部、西部地区城镇化率平均只有45%和41%。城镇化发展的区域失衡,导致人口长距离大规模流动、资源大跨度调运,极大地增加了经济社会运行和发展的成本。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城镇化不足省份的千百万劳动者背井离乡涌入东部沿海地区就业的同时,也造成当地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过多而产生的三者多的农村社会问题。
(三)规模结构失衡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政策的倾斜、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大城市集聚了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资源,吸引着各地各类人才和劳动力资源蜂拥而至,导致我国城市人口过度集中于超级城市和特大城市,形成“大城市太大、小城市(镇)太小”的不合理局面。据统计,我国10个超大城市的人口总数超过8000万,其中上海、北京、重庆的人口超过千万;200万人以上的特大城市(含超大城市)有40个,总人口超过16 500万人。同时,我国1.9万个建制镇建成区平均人口仅7000多人,相当多的镇不足5000人。另外,2000~2010年,我国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95.8%,县级以下城镇建成区面积仅增长了50.9%。由此可见,我国城镇的规模结构失衡已相当严重。
城镇规模结构的失衡,一方面,导致大城市主城区人口压力偏大,与综合承载能力间的矛盾加剧,广泛受到交通堵塞、环境污染、资源紧张等“大城市病”的困扰。统计显示,我国两百万人以上的50座主要城市,居民平均单行上班时间要花近40分钟,而欧洲同等规模城市仅需27分钟。另一方面,中小城市集聚产业和人口功能不足,缺乏规模较大的支柱产业,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缺乏,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四)要素结构失衡
长期以来,我国各地都把推进城镇化简单地等同于城市建设,过分注重城市建成区规模的扩张而忽视了城市人口的集聚。把农业的转移人员仅当作生产者、劳动力,而不愿意接受他们本人和家属进入城市成为市民,结果导致现在比较严重的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人口城镇化严重落后于土地城镇化的不合理局面。现阶段,我国城镇化率刚超过50%,但按照户籍人口计算仅在35%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近80%的平均水平。事实上,在将近7亿的城镇人口中,有近一半的人不是真正的城市市民,这就是所谓“半城镇化”或“伪城镇化”。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人口城镇化落后于土地城镇化,不符合推进城镇化的根本目的。同时,人口城镇化落后于土地城镇化,也不利于城镇的持续、健康发展,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五)“四化”发展不平衡
当前,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发展,但“四化”发展存在不协调和不平衡问题。一是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不足,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表现在一些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缺乏产业支撑,人口承载能力不强,难以满足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据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平均城市化率为50.9%,工业化率26.1%,两率比值为1.95,发达国家更高,美法英德日分别达到4.1、4.11、4.09、2.64、2.48;“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南非和印度分别为3.22、1.97、1.38和1.15,而我国城镇化率为51.3%,工业化指数是46.8%,两率比值仅为1.09,表明我国的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二是信息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融合不够。我国工业化发展很快,但大多呈简单数量上的增加,信息化并未全面推进,仍处于以局部应用为主的阶段。农业信息化较之工业信息化水平更低。信息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过程发生脱节,导致工业、农业都不能从广度和深度上运用信息化,信息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融合放大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三是相对于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明显滞后,城乡发展失衡依然是最明显的社会结构性矛盾。“四化”发展不同步、不协调,不利于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健康发展,也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六)软硬件发展失衡
新型城镇化建设包括“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两方面。其中,“硬件”主要指城市的高楼大厦、道路交通设施、绿化及亮化等基础设施以及经济实力(GDP规模)等,它们是城市的“硬实力”或“硬环境”;“软件”主要指市民素质、城市精神文明、城市社会服务等方面,它们是城市的“软实力”或“软环境”。当前,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偏重于“硬实力”建设,而忽视了“软实力”和“软环境”建设。具体表现为两方面:一是重“大拆大建”、“推倒重来”,轻传统保护,结果导致城市记忆的消失、千城面貌趋同,城市缺乏居民文化认同感和对外的文化吸引力,城市精神衰落。二是重GDP规模、“贪大求洋”、“攀高比新”,轻人文关怀、民生幸福。这样的城镇化偏离了城市发展的目的,忽略了改善民生、让居民生活更美好的本质。
(七)环境问题及生态失衡
生态平衡是生物维持正常生长发育、生殖繁衍的根本条件,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城市的净化、绿化、美化,需要完整的生态基础设施的支撑。但我国不少城市(镇)盲目追求高、快、宽、大、亮等形象工程,沿袭先污染后治理、先规模后效益、先建设后规划的发展途径,致使不少城市(镇)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严重,“垃圾围城”现象普遍,生态恶化趋势不断加重。这样发展下去必然导致生态失衡,直接危及到我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促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协调、健康发展的措施
(一)统筹城乡,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统筹推进城乡建设。要将人口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衔接起来,协调好人口城镇化与农村现代化的关系,既要防止出现“城市病”,也要防止出现农村逐步衰落、“空心村”等“农村病”。为此,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要尽快在统筹城乡发展体制、机制上实现突破,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努力做到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一体化,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确保公共财政、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土地出让金更多地向“三农”倾斜,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二)统筹区域,促进城镇空间布局的合理化
为促进城镇空间布局的合理化,我国未来的城镇化发展,应按照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加强对不同地区城镇化的分类指导,综合考虑自然、经济、社会、文化以及行政区划等多方面因素,尽快制定和出台全国统一的、综合的、多层次的总体空间区划和发展规划方案,使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区域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具体说,东部地区应加强城镇之间的网络化联系,促进城乡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着重提高城镇化质量;中部地区应大力培育城镇群和区域中心城市,增强小城镇发展动力,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西部地区要推行生态环境保护优先的集中式城镇化发展战略,促进人口向承载能力强的中心城市集聚;东北地区要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促进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转型和产业振兴。同时,运用综合交通网络和信息化网络把东中西、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连接起来,促进各类城市功能互补、协调发展。
(三)“控大促小”,促进大中小城市(镇)协调发展
为改变我国中小城市(镇)发展滞后的不合理现状,未来我国应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基础和潜力,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完善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机制,要从以“大城市”为重心向“大中小城市(镇)”协调发展转变,将资源、优惠政策等更多地向中小城市(镇)倾斜。在以大城市为依托发挥大都市圈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的同时,更重视在都市圈以外地区发展中小城市,强化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产业功能、服务功能和居住功能,改变人口过度集中于大城市的状况。对小城镇的发展,应重点关注县域城镇、城市圈或城市带周边城镇的发展。要根据小城镇自身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推动小城镇从更广阔的空间寻求动力,积极主动地争取产业合作,融入中心城市区域,制定联接区域市场、辐射农村腹地、突出发展特色的发展战略,真正进入到“区域需求——城镇沟通——带动农村”的体系中来。
(四)以人为本,促进农民市民化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改善民生、造福百姓和富裕农民,城市的发展都应以人的福利和权利为最大化。因此,城镇化的核心(重心)应是人口城镇化或农民市民化。因此,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重新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推进农民市民化为抓手,使农民在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同样享受市民待遇,以使更多的农民共享现代城市文明。为此,必须改变过去简单地促进人口比例增加和城市面积扩张的方式,要实现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由“乡”到“城”的重要转变。加快改革户籍制度,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的政策。加强农民工职业培训、社会保障、权益保护,推动农民工平等享有劳动报酬、子女教育、公共卫生、住房租购、文化服务等基本权益,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五)统筹兼顾,促进“四化”同步协调发展
促进“四化”同步协调发展,一是推动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工业化是城镇化的经济支撑,城镇化是工业化的空间依托,应以工业化催生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构筑优势互补、合理分工的城镇产业发展格局,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镇生活,提高城市宜居水平。二是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深度融合。信息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融合是一种深层次的信息化,它的本质是用信息技术来解决工业、农业的问题,促进工业、农业的技术创新。因此,要推进信息化与知识创新体系的融合,加大信息网络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促进工农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三是推进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完善体制和政策,着力推动工业反哺农业,使农业得到城镇化、工业化的更大支持,促进城乡产业协调发展。
(六)“软硬兼施”,促进城镇建设软硬件协调发展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硬件与软件同等重要,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应共谋划、同推进,不能重硬件、轻软件,也不能先硬件、后软件。而且,城市应承载人文精神和价值内涵,体现文化和个性,不能把城镇化简单归结为土地城镇化、房地产城镇化。因此,我国未来的城镇建设,应按照建设现代文明城镇的要求,加快由以生产力布局为核心的传统规划模式向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现代规划模式转变,从满足人的生活、交往、精神文化需求出发,在强化城市产业支撑、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硬件建设的同时,还要重视“软件”建设,最重要的是彰显城镇体系规划的人本价值取向,提高市民的开放意识、法治意识、创新意识、生态意识。同时,完善城市治理结构,创新城市管理方式,提升城市社会管理水平,提升社会服务和居住服务水平。
关键词:私人信件;交流;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004-01
1.纸质私人英文信件在互联网时代仍然是交流的好方式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与网络密切相关,网络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手机、微信和电子邮件已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私人信件成为人们相互问候、表达思想和传递情感的主流交流方式。交流方式的改变是科学技术和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是值得我们称赞和骄傲的事情,但每当我打开抽屉看到几个泛黄的信封,我的思绪难以平静,因为信封里珍藏的是读大学时和家人朋友的美好记忆,点点滴滴的往事在信纸上隐隐约约呈现,可被网络包围的我们似乎已经忘记还可以通过纸笔写信的方式与友人沟通,这种具有悠久历史的通信方式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不应该被人们遗忘,尤其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纸质私人英文信件的重新拾起对传承传统的书信文化甚至为培养英语学习者的语言技能拓宽了学习的渠道。纸质私人英文信件具有现代通信方式所不能比拟的优势,首先,英文书写是一门艺术。通过一笔一划的字母和字母的连接展现的不但是一个具有特定含义或含义虚拟的单词,而且还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所以在衣服图案的设计上,设计者总是以印刷英文字母来提升衣服的美感,事实果真如此,优美的英文书写确实能增加消费者的购物欲望。其次,纸质私人信件交流的目的大多以情感分享为主,如果在节日或特殊的场合亲手写信给家人或朋友,白纸黑字的信纸无疑透露着点点温情。最后,纸质英文私人信件需要语言学习者具备一定的语言功力才能完成,基于私人信件非正式的写作风格,写信人可以在轻松随意的气氛中表达感情和分享信息,通过一定数量的信件交流,写信人的写作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2.纸质私人英文信件的构成
纸质私人英文信件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和交流方式,世世代代相传已经有了固定的格式和构成,以下是构成的五个部份。
2.1 抬头。在纸质私人英文信件中,写信人的地址和写信的时间是常见的部分,而且还要放在最开始的显眼位置。纸质私人信件的交流对象通常是家人和朋友,收信人从地址的信息就可以很快地判断写信人的身份以及和自己的关系,从日期收信人可以推断信件在邮寄过程中所花费的时间。如果双方关系亲密,写信人的地址往往被省略。写信人的地址和日期可以放在信纸的右上角,也可以放在左上角,但不能同时放在一排,通常日期放在地址的下方。
2.2 称呼语。称呼语是纸质私人英文信件中不可省略的一部份。通常放在信纸的左边,但要放在日期的下一行。称呼语是写信人对收信人的一种尊称,也是人际交往中礼貌的表现。称呼语有两种,一种是正式的称呼语,开头用Dear加上称谓,如果是家人关系,可以称呼为亲爱的舅妈、外公等。如果是朋友关系,可以加上收信人的名,比如亲爱的玛丽、露西等,另一种是非正式的称呼语,如果双方的关系亲密,就用Hi来代替Dear, 交流气氛会更轻松。
2.3 正文。正文是纸质私人英文信件中最重要的一部份,根据写信的内容多少,可以是一段或几段,通常每一段的开头需要缩格,而且段与段之间要空一行。在纸质私人英文信件中,正文的内容没有限制,甚至有部份写信人在写信过程中受到情绪的影响,可能想到什么写什么,常见的内容包括:家庭琐事、近况介绍、信息分享、感情交流、寻求帮助。从正文的内容,收信人可以判断写信人写信的原因,从而决定是否立刻回信。由于是纸质英文私人信件,正文的用语可以是非正式用语,无形中拉近了双方的距离,使得纸质私人英文信件有温馨感。
2.4 信尾客套话。正文结束后的部份是信尾客套话。信尾客套话要和信件的抬头放在同一方向,而且在客套话后要加逗号。虽然是客套话,无需要句子来表达,只需简短的几个词就可以了,甚至一个词就够了,只要词语能传递对收信人的真诚祝福或者是浓浓爱意的表白,与商务信件相比,纸质私人英文信件的信尾客套话更灵活和丰富,也是写信人强烈情感的再度体现。信尾客套话和称呼语的感情是相互交融,互相呼应的。
2.5 签名。签名要放在信尾客套话的下一行,签名后无需加逗号。收信人看到签名,也就标志着信件内容的结束。根据写信人和收信人的关系,写信人可以签全名、名或者小名,在私人英文信件中,写信人很少签全名,因为全名无疑把收信人和写信人之间的距离拉开了,给人以生疏感。
2.6 附言。附言部份是可有可无的部份,除非写信人觉得必要,否则一般的纸质私人英文信件无需附言。写信人通常在签名后空一行写附言,附言要坚持言简意赅的原则,切忌冗长,千万不能给对方画蛇添足的感觉。附言通常起到信息提醒、强调或者补充的作用。因为附言是在签名后,收信人对附言会格外重视,处理的态度也会相对谨慎。
3.纸质英文私人信件交流的建议
3.1 非正式语言的使用。纸质英文私人信件是交流的一种有效形式,充分展示了写信人和收信人之间的连接,能产生强烈的分享感。无论写信的内容是什么,交流的对方是谁,纸质英文私人信件双方应采用非正式的语言来体现通信双方是彼此了解而且关系是亲密的,双方的关系越亲密,交流选择的非正式语言越多。这种非正式的语言主要体现在词或语句的选择上,可以是口语化的词、词语(包括网络语、俚语等)、表达方式、缩略和省略的方式,句子的语言结构相对简单,不一定要完整。这种简单和随意的语言无形中又加深了双方的感情。
3.2 巧妙设计信件内容。如果信件的内容太短,则不需要分段,写信人把事情表达清除即可。如果内容稍长,可以根据内容划分为几个部分;开头,正文和结尾。下笔前,写信人最好把主要的内容在脑海中列个提纲,以免遗漏。信件的开头是正文的铺垫,写信人要把握简明扼要的原则,内容的提及要讲求自然得体,并避免以一种道歉的方式来开始,比如"我很抱歉很长时间没有给你写信了,或者没有及时给你写信,请你原谅"诸如此类的话。开篇的内容可以简单说说你最近在做的事情、最近一次与收信人见面的时间或者告诉收信人一则好信息等,以提起收信人继续读信的兴趣和好奇心。 正文部份就是传递信息,任何信息都可以,重要的或不重要的,但写信人在信息选择时还是有主次之分的,首选的是最近自己经历的事件,其次是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件,最后才考虑社会中发生的热门话题等。如果正文部分内容丰富的话,可以分段完成。但写信人要铭记一点;不能只写和自己有关的或自己关注的事件,一定要真诚地询问对方的状况如健康、工作或小孩等,让对方感受到你的诚意和对收信人的关注,从而实现有效地交流,从而鼓励收信人及时回信以回复你所关注的问题,从长远来看,还能加深双方的友谊。纸质私人英文信件结尾的内容是灵活的,有良好的信件开头,就需要有画龙点睛的结尾,结尾内容应以轻松美好让人愉悦的语句收尾,简短的语言让收信人产生快乐的感觉。常规的结尾是祝福语的使用,收信人的身体健康、学业进步、家庭幸福等等。
4.结论
不管是家人的情感交流,还是朋友之间的信息分享,纸质英文私人信件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友谊的维护和加深是双方共同维护的结果,遥远的距离无法阻挡双方渴望沟通的心灵。当彼此在交流时了解和遵守了纸质英文私人信件的写作规则时,双方的交流效果会远远超出信件本身所传递的信息。
参考文献:
[1] 商务英语信函写作.王元哥.北京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开放式实践教学;问题分析;改革与创新
引言
应用型本科院校重在“应用”二字,要求体现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各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紧密结合地方特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从教学体系建设上体现“应用”特色,其核心环节就是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教学环节。
常规实践教学从属于理论课,基于理论课的基本知识。常规实践教学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主导,通过一定的实践项目验证理论课内容或观点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依照实践项目或作业来开展。常规的实践教学禁锢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创新的动力。
为了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必须拓宽思路在常规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实行开放式实践教学。开放式实践教学使得学生不再受实验室安排、实践学时安排和实践项目安排的限制,完全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发展的需要自行设计实验、独立完成实验。其实践内容从单一的实验作业转化为综合性的创造性实践,实践形式更加多样化,实践结果更具有实用性和吸引性。开放式实践教学的开展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开放式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开放式实践教学区别于常规实践教学方面的优势凸显了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开放式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开放式实践教学对于学生培养、学校建设和指导教师工程应用素质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1.1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创业能力
常规的实践教学侧重于验证性、强化性训练,仅能培养学生分散的、独立的专业课程知识,缺少综合能力的培养。开放式实践教学突出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创新型实践项目为出发点,通过整合各学科综合知识,在学生基本实践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研究创新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以“挑战杯”的两个项目“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和“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为例,通过鼓励学生开展课外实践项目,勤奋学习、锐意创新,在促进高校学生创新人才的成长、深化高校素质教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1.2强化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用型”的教育理念
作为应用型的本科院校,仅依靠常规的实践教学安排,不能把开放式的实践教学摆在学校建设和发展的突出位置,则很难培养出适合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而开放式实践教学通过调整新的学科方向、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可以全面提高学校教学水平,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3提升指导教师的工程应用素质
开放实践教学平台通过给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多的互动时间和空间,一方面,学生可以把自己的实践项目、设计思路随时和指导老师进行探讨,这样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1】;另一方面,教师在准备、辅导开放式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丰富了自身教学经验,拓宽了自身的知识面,从而使得教师的工程应用素质也得以不断提高。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开放式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各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开放性试验教学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工作,但由于开放式实践教学相对于常规实践教学的创新性,使得在开放式实践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存在许多突出问题。
2.1 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和实验装备不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由于开放式实践教学的开放性和创新性,与之相配套的课程体系、教材、教学方法改革跟不上,人员配备不尽合理,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等因素存在,尚未形成适应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表现为:部分教师把开放式实践教学等同于常规性实践教学,项目设定、论文撰写等仅作为教学任务来完成,而没有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出发来精心组织和指导;在毕业设计、阶段课程设计中缺少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践项目,缺乏有效的方法来指导学生。
很多高校新校区的建设和对教学实验设备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使得实验室的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基本满足了常规实践教学的需要,但相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的建设目标差距较大,突出表现在:实验室建设缺乏系统性和前瞻性,部分实验室的建设跟不上学科发展;实验装备总量不足,形式简单,实验室建设资金来源渠道单一;适应开放式教学需要的实验装备管理制度落后,共享程度低等。
2.2 开放式实践教学缺乏科研依托,导致发展的后劲不足
教学与科研如同“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教学主要是传授知识,科研主要是发展和创新知识,两者的结合点在知识上和创造上,在本质上应是一致的【2】。实践教学要取得可持续性发展,必须依靠科研的支持。占全国本科高校总数近30%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大部分是新升格为本科院校或原有本科院校科研基础比较薄弱,尚未形成“科研与教学互动”的良性模式,导致科研与教学两条线不能很好的交叉。由于实践教学过程缺乏科研依托,学生充分参与到科研课题的机会不多,就不能很好的形成科研意识和创新思维,从而导致实践教学更多的是常规的重复性、验证性实验,缺少创新性,也就谈不上是开放式实践教学。只有学校和教师充分重视科研的重要性,从原来高职高专院校过分重视教学而忽视科研的状态中转变过来,才能更好的发展和创新知识,为开放式实践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p#分页标题#e#
2.3开放式实践教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待改进,教学质量监督评价机制不健全
一、了解该考试应用文写作的考试范围与考试要求
根据《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涉及的应用文可分为两类,一类主要出现在阅读理解的短文中,如商务信函、招聘广告、产品使用说明、维修指南、演讲稿等相对较难;另一类考试要求是写作型的,主要有简短信函(如感谢性、道歉信、晚会邀请、调货要求、便条、通知、海报、调货要求),填写简历表、填写求学申请表、填写传真、填写用工合同、备忘录、明信片等相对较易。所有应用文类型都包括在《英语》(高职高专版,高等教育出版社)这套教材中,这套书共用四册,应用文写作从第三册开始,每单元都有专项的应用文的练习,配有范文、中英文结构分析、参考生词表,以及必要的文化注释。此外《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教育部《新编实用英语》教材编写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这套书也专门编有应用文写作部分,从易到难,包括了英语应用文的方方面面。这两种教材也是目前高职高专类学校基础英语常用教材,学生一入学就能拿到,这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不必再另找相应的参考书,同时也为该考试明确了范围和难度。此外四、六级英语与考研英语都相应增加了应有文写作的要求,可见外语测试中应有文应有能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二、制定应用文写作的复习与应试策略
考生在平时的复习中要有意识地注意应用文写作的特点和对格式的要求,有意识地掌握各类应用文的写作方法。在应用文的训练中学生们要注重信息覆盖的全面性、结构组织的条理性与逻辑性、语言使用的准确性、文体格式的正确性。应用文区别于其他文体的最大特点是它有固定的格式,所以首先要快速识记其格式。
首先要学会英文信件的写作格式,原因有三:第一,信件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其中按应用范围可分为私人信件和商务信函,按具体用途可分为亲朋好友信件、申请信、感谢信、道歉信、推荐信、邀请信、安慰信、祝贺信等。第二,英文信件与汉语信件在格式上有着明显不同,须重视。第三,有几种常见的应用文,如便条、备忘录、明信片、通知、传真等都可看作是非正式的或变体的书信。英文书信的格式主要由以下几个主要部分组成:写信时间、信内地址、称呼、信的主要内容和信尾。收信人地址要写在左上角,寄信人地址要写在右上角,寄信人地址也可以不写。姓名写在地址上面。地址排列顺序依次为门牌号、街区名、城市和国名。在信的开头人名前一定要加Mr.,Mrs.,Dear等比较尊敬的称呼。信的结尾注意使用常用的客套话,如:sincerely yours, faithfully yours,或者yours sincerely, yours faithfully等。英文书信写作要遵循五个原则,即正确、清晰、简洁、礼貌和体贴。正确是指信中所谈的事情要准确、具体,不用含糊抽象的词如:本月、明天等。清晰要求的是主题要明确,层次要清楚,让读者看后了然于心。简洁是现代英语发展的一大趋势。书信写作要做到行文简洁流畅,避免迂回冗长的长句,使书信尽可能写得明白清晰。书信交往同样需要以礼待人。因而在写信过程中,要避免伤害对方感情,措辞上多使用would, could, may, please等词,要自然得体,彬彬有礼。体谅对方也是写书信时要注意的一个原则。不能以自己为中心,要尊重对方的习俗爱好,即使是拒绝,也要委婉。书信的写作也要注意格式,避免语法、拼写、标点错误,信中所引用的史料、数据等也应准确无误。
其他一些常见的应用文,因其短小简洁,难度适中,在PRETCO-B级更为常见。下面结合有些实例简要说明其中四种。
1.便函或备忘录(Informal Letters or Memos)
备忘录是一种用以备忘的公文,主要用来提醒、督促对方,或就某个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或看法。包括书端、收文人的姓名、头衔、地址、称呼、事因、正文、结束语和署名。备忘录上一定要说明什么时间、谁写的、写给谁、什么事,并且正文、结束语和署名等项与一般信件的格式相同。
便函和备忘录通常用于公司内部传递信息,范例如下:
TO: Henry Smith, Sales Manager
FROM: Jack Wong, Personnel Manager
DATE: May 4, 2000
SUBJECT: Applicants for Sales Post
Attached are the resumes and certificates of four applicants who have applied for your department position. Please evaluate these applicants and then recommend people you want to interview to me. As soon as I have the names, I will make arrangement for the interviews.
J.W.
写作特点:在date,to,from,subject字样后填上相应的内容;在上述字样下面空两行写正文;不用称呼和结尾礼词;发文人的姓名首字母写在与正文末行空一行的地方。
2.请假条(Written Request for Leave)
请假条是一个标准的小型信件,不再具体复范例。写请假条要注意把请假原因和请假时间写清楚,而且请假的理由要充分。如果有证明请假原因的证据,譬如医生证明或信件等,最好要随条附上。
3.通知(notice)
PRETCO-B级常考布告式张贴通知。这种英语通知一般在上方居中处写上Notice或NOTICE一词作为标志,在正文的下面靠右处写出通知的单位名称或人名。但也可放在正文上面。有时,出通知的单位名称写在正文的开头,这样就不需要另外注明。出通知的日期放在正文的左下角。如有单位负责人署名,写在右下角(相当于英语书信署名的地方)。出通知的单位及被通知的对象一般都用第三人称,有时也用第一人称复数we或单数I。如果正文前用了称呼用语,则用第二人称表示对象。
Notice
All the professors and associate professors are requested to meet in the conference room on Friday(May 30), at 2:00 p. m.
The Headmasters’ Office
May 17, 2000, Wednesday
4.日记(Diary)
日记是把自己在当天生活中经历的有意义的事及见闻感受记录下来的书面形式。文体自由,不拘一格。通常用第一人称记写。英语日记的格式与汉语相同,不再给实例。在正文上方自左起顶格写上日期、星期几和天气情况。正文另起一行,内容应有所选择,记有意义、感受最深的事,切忌流水账。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甚至三言两语亦可。通常采用一般过去时或可灵活运用。应试要注意:日记应用第一人称来写;多数句子为过去时,因为事情发生在过去;日记必须根据所给的两个提示和十个词语来写,语言要通顺、简练,表达要清楚、准确。
应用文写作能力的提高必须经过一定得的实践锻炼,了解格式背诵范文是第一步,特别是一些常有的礼貌用语,如信的结束部分常用的“We look forward to the time when we see you again.”或“Again thanking you, and assuring you always of my best attention”等句子。其次,是要多动手写作,要写出属于自己的文章。多动手写作才能快速写出好文章来。写好的文章要注意检查,看有无语法错误,有无用词不当,能否用其他的句式表达相同的意思。可以让同学和教师帮忙检查,让别人提一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常见的错误一般出现在与中文习惯不一样的地方,如地址的顺序、日期的位置、尊称等。此外再次重申应有文既然是人际交往中一种特殊形式,它的礼貌特性就不容忽视,即使是像“投诉收货质量问题的信”也要简单、清楚、友善礼貌,结尾用完整句子,忌讳用分词短语。
一、开展双语应用文写作的可行性
1.将双语模式应用于应用文写作教学符合高校素质教育和教学改革的要求
双语教学是高校推进素质教育的着陆点之一。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明确指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双语应用文写作授课过程中,教师尽量以英语作为课堂第一教学语言,通过课堂讲解,互动问答,扩大了学生英语语言信息输入量,拓展了英语专业课和公共外语课之外的英语交流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英语交互空间。
2.大多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具有英语应用文写作学习的需求
一般来说,高校的公共外语写作课以讲授英文的基础文体写作为主,很少会涉及应用文体写作这部分内容。笔者的课堂调查结果表明,选课前,87.65%的学生没有接触过英语应用文,7.3%的学生连普通英文信件的格式都不清楚。双语应用文写作中、英应用文体双管齐下,弥补了传统应用文教学和公共外语教学很少涉及英语应用文的不足,打破了非英语专业学生与英语应用文“零接触”的局面,引导学生走出英语应用文即汉语应用文“中翻英”过程的误区,使学生掌握英语的应用文写作的基本规范,为其备考研究生打下基础。
3.两种语言的应用文体写作教学能够达到和谐共融、相辅相成
应用文体的用法没有国界,汉语应用文要求简洁和程式化,使用公务事务语体,而英语应用文写作遵循6C原则(6Cs' principle),即完整(completeness)、准确(correctness)、明晰(clearness)、简洁(conciseness)、礼貌(courtesy)、体谅(consideration)。由此可见,二者都是因“用”而生,虽然格式有别,写作目的、写作内容和写作原则都存在很大的一致性。双语应用文写作既要突出具有相同功能的应用文体在中、英两种语言中写作的共性,也要强调因两种语言体系影响而导致表达方式的差别。所以,汉语应用文的教学与英语应用文的教学在本课中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4.高校的师资基础和教学资源为本课的外文教材编写提供了保障
外文教材是双语教学的一个必要条件。目前双语应用文写作直接引进适用的外文教材比较困难,高校教师可以依托本校资源自主编写适合学生状况、突出课程特点的教材。当然,自主编写外文教材,要注意把好语言关,避免中国式英语,最好请外籍教师合作或审稿,保证编写质量。
二、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作业的探索
双语应用文写作教学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教学实践中,每学期授课主体不同,显现的问题也不尽相同。通过对当前选课学生问卷调查,以往选课学生追踪调查所得到的信息进行研究、分析,我们发现语言突破和兴趣维持是开展双语应用文写作教学面临的两大主要问题,针对问题,笔者做了如下有益尝试:
1.破除教学中的语言障碍,实现写作教学的目的
语言障碍是双语教学老生常谈的问题。据有关院校调查表明,学生在双语专业课学习中流失较严重,主要原因是学生对英语的适应能力不足。如何排除学生在双语应用言语写作学习中的语言障碍,顺利的完成应用文写作教学的任务呢?
(1)协调母语与目标语互为主体的关系,灵活运用,讲求实效
单纯选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将会给学生理解应用文写作知识增加一定难度,特别是写作教学术语的把握。有些学生一上课就忙于查找和记录英语生词的中文解释,根本无暇顾及学科知识,甚至出现对学科知识误解的现象。应当明确的是应用文写作才是本课的教学主体,所有的教学目的、方法和手段都是围绕应用文写作教学展开的,为了不使学生学科知识受到本质影响,教师应及时捕捉学生的课堂反应,结合实际,适当地用母语讲解课程,保证写作教学的顺利展开。
(2)了解选课学生的英语水平,因地制宜,有的放矢
选课学生来自于全校各个院系,对英语的掌握程度不一,甚至还有相差悬殊的可能,所以,在授课之初,老师一定要对学生的英语听、说、写状况有个大体把握,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设计课堂问题、选择适当的范文案例,布置练习作业。
绪论部分教师就可以设置问题的形式,启发式的阐释什么是应用文,应用文都包括哪些类别,应用文写作的意义等。例如:
――The two illustrations tell us that practical writing formally differs from literary article.OK,in detail,what is the differentce between the former and the latter?
――I'm wondering if private letters belong to practical wring. For what?
双方交流中,一来学生可以积极主动思考,二来教师也大致了解了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而综合考虑群体的英语状况和接受能力,选择课堂表达词汇的难易程度,语速快慢。学生对用英语讲授应用文写作课的方式还不熟悉,特别是课堂内容理解时,普遍存在英文――中文的思维转换过程,教者在把握了学生英语水平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在句与句之间设置好留给学生的反应时间,保证所讲的每一句话学生都能听懂,每一个知识点学生都能领会。并且,学生回答问题时要及时鼓励,对正确的回答给予充分的肯定,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3)增加课堂训练分量,以练代讲,及时互动
认知心理学把学习者从知识的理解到产出之前的阶段称为“孵化期”,这个阶段越短,记忆效果越好。对于双语应用文写作来说,课后作业是学生信息反馈的一种方式,但课堂练习能更加及时、有效地深化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比如邀请信(Chinese invitation&/Vs English invitation)一节,很多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到正式的英文邀请信,所以,教师应确保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其格式、内容并能够拟写出合格的英文邀请信。讲解后,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给出一个情景假设:
If you were David Brown,you would invite Miss Cherry Jones to have a dinner on Saturday,Oct,22 at 8 p.m..at Grand Hotel (44 Lakeside Boulevard,Cincinnati).Please fill the blank on the black boar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quests the pleasure of your company
A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S.V.P
471-9033
如果某生填写正确,教师及时给与鼓励;若是填写错误,教师就找其他同学修正,并要求给出修正原因,直到答案准确无误。
2.选用恰当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双语应用文写作是一门新课,因其新,一开始学生们的兴趣十分浓厚,但这种新鲜感能否长久对教师来说是一种考验。据调查,100%的选课学生都已意识到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性,但“由于不是专业课,很多同学都不是很重视”,而且即使是中文系的学生,应用文也还是一块很陌生的领域。于是,教师在尽力扫除学生语言障碍的同时,还应注意讲授内容的安排设置,难度应由浅入深,由学生较熟识的事物逐步过渡到其不易接触的事物。例如,在文种选择上,可以先讲授请假条(leave permit)、自荐信(application),然后才是备忘录(memorandum)、邀请信(invitation)、欢迎辞(welcoming speech)等。不要一开始就提高学习难度,对于不易掌握的知识,学生极易丧失学习信心,甚至产生厌学情绪,一旦如此,接下去的教学也就无法展开了。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曾说:“学生们把你所教的学科看作是最感兴趣的学科,让尽量多的少年向往幸福一样幻想着在你所教的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造,做到这一点是你应当引以为荣的事。”
使学生对一门课程感兴趣的最好方法,就是使这门学科实用。授课时,为身处校园的学生,虚拟出工作生活中将遇到的种种可能,创设情景环境,当学生亲身体会到了中、英应用文写作的实用价值,认识到双语应用文对学习、生活及将来服务于社会的重大意义和作用时,他们就会自觉、主动、积极地继续学习。例如,对于学生请假条(leave permit)并不陌生,如果老师一上课就说:
“Today, we will learn how to write leave permit in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学生们也许会作不屑反应:“这有什么好学的。”其实,老师的这句话讲早了。如果我们先给学生创设一种质疑环境,效果会完全不同:
假设一名同学因故不能上课(可能把构思缺席原因的权利交给学生,以激发其想象力),请以该生名义给中文老师和外教分别写一份请假条。
于是,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写作方面的问题逐步暴露,有些作品是正效益的,有些是零效益,有些甚至是负效益的。学生在情景中发现了问题,产生出强烈的求知欲望,此时,教师再提出学习请假条写作,学生们就会有一种需要被满足的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