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唯一的听众课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提高阅读;课堂实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1-0219-01
一、创设阅读活动情境,激发学生乐于对话
教师要努力挖掘文本的深刻内涵,构建各种具体、生动的阅读情境,让学生在阅读活动情境中互动交流,流入文本,品味文本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与文本的情感产生共鸣,促使学生在这种再现文本内涵的情境里积极交流,乐于对话。如学习《圆明园的毁灭》时,教师先播放圆明园辉煌景观,画面展现了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文物、珍宝等,把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再现出来,课件画外音辅以娓娓叙说,时而抒情,时而低沉,时而激昂,这种解说充满激情的诗一般的语言,此时学生仿佛置身于圆明园那种中西结合的奇丽景观之中,心中激起了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大家都有一股欲罢不休的赞美之情急切要倾述。课件的画面突然出现了英法联军侵入圆明园,在圆明园抢夺掠取,直至的强盗行径,学生从课件的画面看到了这一幕,个个脸上浮现了痛惜、愤怒的表情,强烈爱国之心和仇恨侵略者的情怀在学生的心中澎湃着。观看完课件后,教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在课件创设的情境中纷纷表达了各自的观点:“美丽壮观的圆明园是我国艺术的精华和瑰宝。”“昔日的圆明园太壮观了。”“英法联军真是一群的强盗!”“我真痛恨英法联军。”“如果圆明园没有被英法联军抢掠、烧毁,那该多好啊!”“从圆明园被烧毁的事,我觉得只有国家强盛,才不会被欺凌。”“圆明园的毁灭我很难过,因为这是中国历史上的耻辱。”学生从教师创设的情境中阅读情感受到激发,互动交流的欲望特别强烈,学生在阅读活动情境中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积极、自主地参与对话,促进阅读能力提高。
二、品味揣摩词句,体验文本内涵
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每个人都以自己不同的方式构建对新事物意义的理解。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个理念也要求教师在阅读课堂活动里要采用有效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通过积极对话,自主参与体验文本的活动,感悟文章的中心内涵,进而掌握语文知识,促进语文学习能力的生成。因此,教师有让学生阅读文本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品味揣摩文本中的重点词句,在体验文本内涵的过程中进行对话交流,促进学生以不同的角度对文本内涵进行诠释,让学生在对话中发表各自独特的见解,培养了个性化的阅读学习能力。如学习《唯一的听众》一文时,教师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课文中三次出现“平静地望”。教师先让学生读一读第一次写到“平静地望”的相关词句并提出:“听众如此平静,作者当时心里平静吗?为什么?”学生联系前文认真品味并在小组里积极讨论交流:“作者的心里不平静,别人不愿意听他那难听的演奏,他十分自卑。”“如果有他的亲人在,肯定会让他不要拉的。”教师又继续提出:“此时,这位‘唯一的听众’却平静地望,‘平静’在这里有什么含义?”学生经过探究后,纷纷表达各自的体会:“希望作者进步。”“希望作者早日成功。”“这种眼神让作者没有压力,给予作者信心。”“这是对青年的宽容,是无声的鼓励。”“是包含期待的真情。”教师让学生自由读第三次“平静地望”的相关内容后,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对话交流:“在这一部分里,这个‘唯一的听众’有了变化,请大家地把它找出来并说一说。”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经过一番深入地探究、品味、讨论后,把自己的观点在小组里展示出来:“她在微笑,还用手指打着节奏。”“她们是知己,是相互守望的朋友。”“是拥有真情的伙伴。”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与其他教学媒体的运用一样,不是盲目、无原则、杂乱无章的,应该十分注意这种手段使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使用恰当,会起到雪中送炭、锦上添花的效果;反之,则可能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关键词:整体性 多样性 交互作用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与其他教学媒体的运用一样,不是盲目、无原则、杂乱无章的,应该十分注意这种手段使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使用恰当,会起到雪中送炭、锦上添花的效果;反之,则可能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任何事物都有长短利弊,多媒体教学手段也不例外。再加上它还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我们对它的性能了解还不很清楚,驾驭起来难免会不顺手。所以我们不要因为多媒体教学中出现过偏漏失误,就一概予以否定,进而因噎废食弃之不用,而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多学习、多探索、多思考,扬长避短,想方设法使它切实有效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正在改变着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开创了语文教学的崭新局面。但是,自从多媒体走进了中学语文教学课堂后,有关它的是非、利弊、得失的争议就从无停息过。其实,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一种教学工具,多媒体之与传统媒体,它无疑是先进而高效的,关键在于我们的使用是否正确、合理。
多媒体手段引进语文教学课堂,这是时展的必然。但近年来的课堂教学却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不管教材特点,无视目标主次,竞相使用多媒体,特别是公开课,几乎无多媒体就不能上,而且评课时也往往会把有无使用多媒体作为衡量教学成败的一项重要指标。于是多媒体便被滥用乱用了:以录像代讲解,以录音代范读,以屏显代板书……因而它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教学辅助价值。
人与多媒体的结合过程依赖于电子平台,这必然减少人与人之间直接的交互活动:教师借助电子平台教,学生通过电子平台学,课堂中往往忽视了师生间直接的知识研究探讨和感情交流融会的活动;教师操纵演示,展示情境、问题、答案,学生就被动地去接受,成了单纯的看客和听众,学生知道了问题的答案,却没有了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过程。这样的课堂既缺少浓郁的学习气氛,又难以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更不利于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其实多媒体教学中,教师仍然是主导,学生仍然是主体,多媒体只是教学手段,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工具。如果我们的教学被人机互动的形式所束缚,而忽视了师生互动,这种多媒体教学就是无效的。我们应该想方设法促成师生互动,师生交流,真正地让学生动起来,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才可能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恰到好处地利用电教媒体能够使学生在交互状态下进行学习,充分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率。
一、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使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无论什么科目,一堂课的内容可能是一些相关知识的集合,因此必须注重课堂中知识传授的整体性、连续性,这一点必须在课件中体现出来。一般来说,课件中应包括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素材、练习三大部分,课堂教学内容是课件中的主干部分,相关素材用来丰富、补充说明教学内容中难以理解的部分,练习则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部分。如果在课件中缺少其中的某一部分,就会给人以比例失衡的感觉,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另外,在课件制作过程中,也要注意知识的层次性,使其条理清楚、循序渐进,这样不仅从外观上看脉络清晰,同时也能适合不同水平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再现教学情境,不仅能突破知识的重难点,而且能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中增强学习的兴趣。
语文以语言文字为教学内容,它的人文性注定了语文教学必须以人为本,以师生互动为主要活动形式。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机会,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运用语言、创造思维的能力。
今天,多媒体技术已经能够把语音处理技术、图像处理技术、视听技术都集成在一起,非常方便地把语音信号、图像信号先通过模数转换变成统一的数学信号进行存储、加工、控制、编辑、变换、查询、检索。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人们固有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也给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勃勃的生机。
多媒体课件是我们课堂教与学的工具,而教又得以学为终极,归根结底,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活动应该是课堂的根本活动,教学中使用什么媒体,怎样使用,都必须考虑学生活动的展开。在此特别讲讲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多媒体课件设计中,我们往往更多的是考虑教师演示什么,怎么演示,而忽视学生的活动。这样的课堂教学,课件成了核心,教师成了导演兼演员,学生则成了观众或听众。要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我们在课件设计时必须动脑筋去设计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去操纵媒体,去参与课件演示。当然,如果把这仅仅理解为把鼠标从教师手里移到学生手上,那么,就连课件设计的意图都难以很好地体现了,我指的是要在课件中设计学生参与教学活
动的内容,既用以激发兴趣,又可以实实在在地引发学生思维。
二、多媒体的使用使练习形式的多样化,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得到及时的反馈、矫正
课件的制作涉及到多种不同的科目,由于不同的科目有其各自不同的特点,因此在表现手法上就有不同,各科目应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最能体现教与学的手段、方式。如语文学科中,可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画面,给人以直观性且从中使学生得到审美教育,多媒体能给语文教学带来“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图式”教学方式。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是指那种“由近及远,以所见知所不见”的想象能力。在文学审美的过程中,人们由于生活体验、情感经历的不同,往往“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尽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营造气氛,唤起情感,引导想象。课堂教学中对多媒体加以应用,势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一些传统的教学手段,如图表、地图等,完全可以将其电脑化处理后融入课件中,这样也能不浪费过去的一些教学资源。多媒体的交互性能还可以提供各种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容量大、反应快的反馈信息。多媒体可以实现对学生课堂练习的及时反馈,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灵活运用知识,课堂练习是加强对知识的巩固和运用的最好方式。小学生稳定性差,易疲劳,在巩固环节思想最容易溜号,只有不断地改变练习形式,不断给学生以新的刺激,才能使他们保持旺盛的战斗力。多媒体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化学习被动为主动,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带娱乐性的练习,能轻松巩固已学知识,从而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减负提素”之目的。比如在练习中编各种形式的选择题、填空题、是非题等,由软件来判断学生解答得正确与否,根据练习的情况,给予必要表扬鼓励或重复练习等。
三、加强课件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
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之后,学生常常被眼花缭乱的课堂教学所吸引,然而在现代教育技术的环境中,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却被抹杀了。这与我们的素质教育宗旨是相违背的。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必须尽快找到课件与学生之间的结合点。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课件中的练习与反馈这一环节,但这还不够,因为它并没有达到多媒体技术的不可替代性与充分发挥学生创造能力的效果。在这一方面,今后将作进一步多方面的尝试以期达到师生共同发挥创造力的目标。
小学语文课外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开展这些活动,要做许多细致的工作。
一、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的指导方法
语文课外写作、听说活动指导的方法要根据具体内容而定。一般指导的方法如下:
1.认真制订计划。应写明每项活动的目的、内容要求、时间和负责人等。有些活动可列入班级工作计划中。
2.建立组织。首先应调动学生的不同兴趣和爱好,让学生自愿参加各种组织活动。其次要选拔有特长有能力的学生成为骨干,保证活动顺利进行。
3.深入进行临场指导。要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具体、个别的临场指导,如范读、范写、范讲、范演等。
4.做好总结评比工作。每次大的活动和每学期结束,要做好总结评比工作,及时表彰,积累经验,展示成果,表彰先进,鼓励后进。
二、具体活动内容和形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上的各种信息通过各种渠道充实了学生的头脑,这无疑会对学生知识的增长、智力的开发、身心的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开展课外活动,不断提高课外活动的质量,正确处理课内与课外的关系,显得更为重要。
(一)以指导写作为主的活动内容和形式
1.观察日记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写观察日记可以开阔学生视野、丰富知识、积累材料、发展智力、陶冶情操,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写观察日记要确定观察的重点,全面了解事物在不同阶段或时段中变化发展的情况,要有计划有重点地观察,做到边观察、边思考、边记录,逐步养成观察生活、写观察日记的良好习惯。
2.课外练笔课外练笔是指导学生树立正确观点的有效途径。小学生思维幼稚,尚未成熟,认识生活欠全面。在鼓励学生大胆练笔的同时,应积极引导教育学生正确分析评价各种生活现象。练笔内容主要是“写日记”“写一般书信”“做读书笔记”等。指导练笔的方法为可通过优秀练笔进行正面诱导。每学期或每周规定篇数和字数,并作为作文教学的部分成绩计入成绩表。
3.写作竞赛写作竞赛包括书法竞赛和写作竞赛。开展这两项活动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书写能力和写作水平,可以使其中的佼佼者脱颖而出,发现和培养语文尖子。参赛者往往面广人多,兴趣盎然,效果良好。各级语文教研机构,语文报刊等组织的竞赛活动,语文教师有责任积极组织学生认真参加。
指导写作竞赛,要在抓好平时训练基础上进行,并在竞赛活动的推动下促进平时的写作训练,要及时表彰优胜者,展览他们的作品,可以汇编成册,并将最佳作品推荐发表,以资鼓励。
(二)以听说为主的活动内容和形式
1.朗诵会朗诵是将作者静态的书面文字转变为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朗诵内容可以从书刊上选择,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撰写。所以,举办朗诵会能全面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和表演才能。朗诵形式有独诵、对诵、集体诵,还有配乐朗诵、化装朗诵等。
2.演说会演说是就某一问题表达自己的意见或阐述某一事理的语言艺术边沿形式。演说活动能发展智力,训练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发动群众的社会活动能力。演说会的形式有专题演说,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有即兴演说,如当场出题或看图象再演说等。指导演说时,要激发学生强烈的发表欲,引导学生用普通话讲,要学会停顿,随时与听众交流思想,做到边说、边交流、边调整。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能力水平,应降低要求,激发兴趣。
3.故事会故事会是学生喜爱的活动,尤其是小学生。它可以训练口头叙述、描写、抒情的多种方式的表达能力,使学生受到人物思想的熏陶,提高课外阅读能力。故事内容要具有生动性、趣味性、教育性,可以选讲古今中外的故事,要重视选讲富于时代气息的现代故事。可以层层选拔,举行“故事大王”等竞赛,做到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国内外大量的调查研究习惯于将中国学生的沉默行为归因于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的影响,尊重教师课堂上的主导权威,保全面子以防说错。然而,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及其带动的思想的多元化,当代“90后”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日趋呈现复杂化,文化的强势作用是否仍是导致学生消极沉默的主导力量还有待研究。同时,许多学者提出的解决手段在实践中不易操作,因此有必要在前人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研究,从而帮助师生构建更加有效的课堂互动模式,激活沉默的课堂,为提高英语应用能力提供依据。
一、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性分析时,作者通过师生访谈的形式,对学生课堂沉默的原因进行了深入调查。定量分析时,作者使用手动的方式对我院2012级2300名学生的问卷结果进行了统计描述及相关分析。通过分析,发现了学生课堂沉默的程度和导致学生课堂沉默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二、研究结果
结合访谈记录和调查问卷统计,学生自身、教师、班级规模、课堂氛围都会对学生的课堂沉默产生重要的影响。其中,问卷中的第六题表明学生认为传统文化因素会对课堂沉默产生影响的仅为21%。
1.学生自身的原因
(1)学生的语言水平。体现在学生的听说能力上,老师的问题听不懂,想回答问题时又受到口语交际水平的限制,想说说不出来或对话题不感兴趣。
(2)学习英语的目的。受到长久以来中国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考试和找工作。
(3)面子意识。学生想回答问题时,害怕回答错误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而感到丢面子。
(4)情感因素。想表达自己的看法时受到紧张、焦虑以及信心不足的影响。
(5)长久以来形成的听课习惯。从小学或初中开始,在英语课堂主要以听众的身份而不是参与者。
(6)个人性格。有些同学的性格比较内向,不愿意出头等因素。
2.教师的原因
(1)教师在课堂上的权威地。在任何一个科目的中国课堂上,教师是主要角色、占主导,有着不可侵犯的地位。
(2)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不合适的提问形式。如有的教师习惯于点名提问,有的喜欢全班集体回答,有的喜欢学生主动回答,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部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3)反馈质量。对学生的答案没有评价、不及时或者简单应答,这样使学生失去了再次回答问题的兴趣。
(4)单一的课堂活动。大部分学生表示如果有机会参与到更多类型的课堂活动中,他们就会对课堂活动感兴趣并积极参与其中。
(5)等待时间。大多数学生表示希望老师在课堂提问时能给予更多的思考时间。
(6)老师说话的语气和态度。部分学生表示,老师的语气、语调和表情等以及对老师的喜爱程度会影响课堂参与的积极性的。少数学生认为没关系。
3.班级的原因
(1)班级的规模。对于人数较多的班级,教师和学生的感受是相同的。教师认为在人数较多的班级中会影响到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参与,很难组织课堂活动,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很多学生可能意识到这一点,因此保持沉默。学生认为,回答问题的机会变小了,课堂纪律不好保证,听不清老师的提问。
(2)课堂气氛。大部分学生表示,如果课堂气氛轻松并舒服,他们可能在课堂上会更加活跃些的,老师应该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且营造舒适轻松的课堂氛围。
(3)传统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所有的影响因素是相互交织,互为因果的,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课堂表现。
三、应对课堂沉默现象的策略
1.从教师的角度打破课堂沉默
(1)提高教师课堂提问的策略。提问策略指的是当教师向学生提问时用到的技巧。通过有效的提问策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利用线索找到答案并用自己的观点来回答问题。Ur,P.指出6种判断有效提问的标准:提问清晰度,不仅指学习者能否理解提问的主旨,还指问题所需的提问方式;提问的价值,提出的问题是否能够激励学习者的思考和反馈,还是仅仅用于课堂时间的填补;提问的兴趣度,学习者是否觉得问题有趣、有挑战性或者能激发学习热情;提问的有效性,问题是否激发大多数学习者回答的欲望;提问的延展性,问题应该不拘泥于一种答案;提问者的反馈,如果学习者的答案不恰当,提问者应保证不打消其答题的积极性。
为了在课堂上提出有效的、高质量的问题,教师应做好充足的准备,如熟悉学生、教材并设计适合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
(2)提高教师的反馈策略。交流的互动性本质是通过反馈达到的。课堂上的反馈包括对学生回答的评价和对不恰当或错误回答的改正。教师在课堂上应做出积极的回馈,包括表扬或重复学生的正确答案。教师应给出多样的、有意义的或具体的积极反馈,而不是单一的、笼统的或毫无意义的反馈。很多教师习惯使用“好”“对”或“回答正确,请坐”来结束反馈。有效的课堂反馈,可以使师生之间的对话进行下去,使学生从中得到进一步的对问题的理解。
对于错误回答,教师不要快速地给予否定或打断学生的答题过程。对于某些有争议性的或讨论性的问题,教师要能够包容和接受不同的答案。
(3)提高教师的表达策略。在第二语言习得或语言教学的课堂教学和活动组织中,教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教师的(下转第138页)
多媒体课件在水产养殖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张安国侯文久王宏杨凤影
(辽宁医学院畜牧兽医学院水产养殖教研室)介绍了多媒体课件在水产养殖专业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及一些注意事项,并结合相关课程介绍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以期为多媒体课件教学方式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多媒体课件水产养殖课程教学传统的水产专业养殖课教学方式,就是教师对书本知识进行课堂讲授,教师写板书,学生做笔记,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多媒体在许多领域已广泛应用,并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水产专业课程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这一教学手段,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就多媒体课件在水产养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情况作一探讨,以期为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方式改革有所帮助。
一、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的优点
1.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过程是单向灌输信息的工具,学生在被动环境中学习,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抑制。水产养殖专业课程与其他基础课程有所不同,必须有具体形象的图片和动画视频,学生才能听明白、感兴趣,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可以达到这个目的。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相比,它将文字、图片、动画、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媒体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具有直观性、动态性、交互性、可重复性、针对性、图文声像并茂等特点,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加深印象,提高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实际授课中,如果只使用传统的书本教学,显然已不能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接受大量的新信息,课堂气氛变得紧张而活跃。学生学习气氛浓厚,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激发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思维和创新。例如,专业任课教师可以把养殖过程中出现的新病例、新案例通过现场视频、现场照片等形式及时地反馈给学生,让学生掌握水产养殖生产一线的最新进展状况。
3.提高教学效果,优化教学过程
高职水产养殖专业以技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水产养殖专业的很多知识都需要水产动物的标本或实体来进行分类讲解和现场观察,而且前后联系紧密。如果这些都依靠传统授课方法来实现,既有困难,又不具备如此众多的标本或实体。例如,海水观赏鱼、水生生物学、鱼类学等课程,光靠教师的描述和书本有限的几个图谱,讲述起来显得重复又难以分辨。引用了多媒体,学生可以在课件中看到各种各样的水产生物图片,可以进行种类间特点的对比、分析。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既优化了教学过程,又有利于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4.节省教学时间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花费大量时间书写教案。虽然每年都有部分改动,但其中有许多内容是重复的。进行多媒体教学,教师只需在有课件基础上进行部分更新,从而大大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节约了教学时间,使他们有更多时间查阅资料,丰富授课内容。此外,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要花大量时间写板书,学生也花大量时间记笔记,占用了许多有效课堂教学时间,大大降低了课堂时间的利用率。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教师可连续地将课程的难点进行深入地讲解和分析,学生也能专心理解和思考,课后学生可以利用拷贝课件进行复习和总结,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水产养殖课教学课件的制作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讨厌枯燥的旧式教学方式,希望教师的讲解能够深入浅出、多讲解一些教材以外以及生产养殖过程中出现的新技术。在水产养殖专业课程教学中,我们根据课程各有特点的方式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另外,要想用课件把课程讲好,也需要下很大功夫,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以制作《名特优养殖技术》课程课件为例,首先要制作一个总体规划,每次课都可以先以总纲的形式将主干内容体现出来,再分章节将搜集到的各种素材充实其中。这些素材包括各种名特优养殖动物的形态特征,人工繁殖及养殖场地设施的构造结构以及相关的设备、设施和工具的图片。另外,还给学生增加了养殖现场中的一些照片和视频录像,使学生在教室里就能体会到养殖生产现场的感觉。在海参养殖这部分内容讲授时,首先将海参的种类以图片的形式给学生讲解,一是对不同种类进行比较,二是对海参的形态结构能够掌握。在讲授海参“吐脏”这一特性时,用视频的方式讲解,非常形象生动,学生易于掌握。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整合、研讨,为使教学方法多样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尽量多用带有声音和动画效果的色彩对比鲜明的图像以增加视、听效果。
三、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应取决于课堂教学的需要,切不可为了追求在课堂上多一点现代化教学气息,而不加选择地使用过多的多媒体课件。例如,鱼类学、水生生物学、鱼类养殖技术、虾蟹类养殖技术、贝类养殖技术等课程确实需要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而渔业经济与管理等课程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必要性就较小。另外,应将多媒体教学方式与其它板书等其它教学手段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采用多媒体教学时发现,师生间近交流减少和教师言传身教的影响力被减弱,无法做到教学的双向或多边的互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如果一味地把多媒体说成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过多地追求和利用多媒体的使用功能,也就忽视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运用多媒体是实施教学的一种手段,但不是唯一的。适当地选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发挥,但多媒体不能替代教师而主导课堂教学。作为教师,首先应把握住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灵活多变的操作,使多媒体发挥最佳教学功能,使多媒体在教师的驾驭下有的放矢地发挥作用。
四、结语
多媒体课件教学方式,是改革教学手段及方法的重要途径。多媒体教学在水产养殖课程教学的应用已被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但目前在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说明如果多媒体教学手段不当,则达不到预期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合理选择合适的媒体课件方式,让多媒体与其他常规媒体有机结合起来,使其各尽其能,互相补充。随着课堂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改革深化,如何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的目的,是今后值得深入探讨的教改课题。
参考文献;
[1]潘英.贝类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探讨[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24-26.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设计
一、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主体性不突出
一直以来,我们的教学注重的是让学生掌握语文学科知识,按照自己的习惯给学生统一的解说,不管学生是否爱听,是否理解,都是这样进行讲解。这样,教师对知识的理解即为全体学生的理解。学生尽可能掌握知识,知识对学生来讲,仍然是外在的,进而使学生只知道让别人来确定自己知识的正误,从而缺乏自主判断需求。因此,教师依然是主体,而学生只是听众。
(二)教学内容时代性不强
当今社会处在信息时代,知识更新速度日新月异。然而在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还是简单地将课本视为唯一的教材,教学内容只停留在教材中,不重视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查阅与时俱进的资料。不重视学生现代学习方法的掌握和良好习惯的养成。
二、素质教育下如何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它能精心安排教学步骤,巧妙设计教学内容,适当使用教学手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合理分配教学时间,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得益彰。要设计好一个号的教学设计总体要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一)科学设置课堂教学目标
科学的设置课堂教学目标,就应该做到明确、扎实、具体,既有结合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的针对性,又体现纵观全面、以点驭面的整体性;既有具体描述、便于检测评定的参照性,又有在教学中付诸实践、谋求达成的可行性。
(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
实现教学目标,有赖于教学过程。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要使教学过程取得最佳效果,必须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
1.以全体学生为主体
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就课堂教学而言,这个“人”就是全体学生。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在授课时应面向全体学生,全方位的调动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尽可能的创设和谐的氛围,采用灵活多变的活动形式,使学生在愉快中完成知识的学习。总之人人都要参与到教学课堂活动中。
2.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
21世纪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从当前社会的发展形势看,更是需要这样的人才。语文课是基础课、工具课,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现在的小学生,他们的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勇于探索。针对这一特点,老师要加以指点、引导,让他们学会多元思维去创造丰富的思想。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会激发求知欲。学生的学习兴趣越高,学习的积极性越高,学习效果就越好。如果我们能把学习兴趣培养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心理需要,就可以使学生逐渐养成自觉、主动学习语文的习惯。学生只有对语文学习有了深厚的兴趣,才能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
教师应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这有利于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四)适当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现在的学校大多普及电子白板,这是时代的进步及当前教育必备硬件。而多媒体的使用可以使学生置身于一个真实的故事情节之中,全方位地感受故事情节,从而产生学习语文的激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悦耳动听的音乐、逼真的音响效果、栩栩如生的影视画面等课件,可大大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
(五)合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1.设疑提问法
设疑与提问是促进师生之间信息交流反馈,推动教学流程向前拓展的重要手段。对于学生来讲,既能集中注意力,又能诱发积极思考,培养思维能力,还能充分训练口头表达能力。作为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检查和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比赛游戏法
利用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入竞争机制、恰当运用游戏。这样可以有效的调节课堂气氛,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语文教学变得更生动、丰富,使课堂变得有趣、活泼。比赛设计要突出快速反应、角色扮演和听说训练。总之使学生们能在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学到知识,提高了学习效率。
3.角色扮演法
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或师生共同表演,把表演带进课堂或经常在课堂上的句型、对话、课文编成短句,让学生表演。使学生在合作的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赏识他人和被他人赏识,不再吝啬自己的感情,积极的给学习伙伴以评价、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