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我的大学成长经历

我的大学成长经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我的大学成长经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我的大学成长经历

我的大学成长经历范文第1篇

上午好!

很荣幸在此发言,今年是我进入江声的第十三年,十三年来,我的收获非常多!回首自己走过的每一步,我不由得想起大学毕业前系主任对我语重心长的告诫,他说,你要牢牢记住,机会是别人给的。当时的我,未能明白此话的深意,但通过这么些年的打拼,我终于懂得了其中的道理。的确,机会是要靠自己争取,但某种意义上来说,机会还真是别人给的。以我为例,取得的每一项成绩,都凝聚着组织的关怀与培养、领导的指导与帮扶、同志们的帮助和支持。在此,我真诚地向大家说一声"谢谢"!

江声是培育人才的沃土,我们的党总支,更是发展人才的极好平台。想当年,我只身一人来到江声,当时的我可谓一无所有,而短短几年后,我便取得了令很多大学同学羡慕的成绩,事业、家庭双丰收。像我这样的情况,在江声比比皆是。所以,我们每一位江声党员,身受党恩、校恩,定当鼎力回报。而回报的最好方式,就是全力以赴地工作,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与江声的长远发展融合为一体。

我永远记得2004年签约江声时肖校长对我们新聘教师说的一番话。他说:"你们有多大的本事,江声就能给你们多大的舞台。"通过在江声十三年的成长,我越来越坚信:江声的确是我们实现教育理想的最佳平台。

虽然没有所谓的编制,但是这丝毫不影响我获得超出我自己预想的发展结果。所以,我由衷地感谢江声,并且把"奋斗、珍惜、感恩"这三个词铭刻在心中。

为了让领导和同志们更好地了解我的成长,更好地督促我的后续发展,我从三个方面向大家汇报我的成长经历与心得:

一、忠于江声,坚持奋斗

我选择江声时,就立志干出一番成绩。我当过三年班主任,当时的我,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把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做好,以此证明自己的实力。为着这个目标,我竭尽全力,当时学校条件还比较艰苦,我当班主任,还要兼任8个班的政治教学,但是,我做到了,无论是教学成绩还是班管效果,我都自认为很满意,领导们也给予了肯定。

有了三年班主任的奋斗历程及理想成绩,我随后的发展更加体现出"如鱼得水"的状态。教务处、年级部,都留下了我成长的足迹,各类赛课、各种论文评选、各项课题研究、以及学科教学资料编写都有我拼搏的身影。这也再次印证了肖校长的话——你有多大本事,江声就能给你多大的舞台。

我成家比较晚,因为我坚信,没有事业作为支撑,就没有底气来给我的家人以坚定、靠谱的承诺。

所以说,在江声奋斗过的人生,才不会有遗憾,我很感谢这么些年坚持奋斗的自己,更要感谢所有为我的成长铺路搭桥的江声人!

二、敬业爱生,珍惜江声

热爱学生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要教育好学生,首先要关爱学生,做学生的知心人。多年来,我对学生思想上积极引导、学习上热心帮助、生活中体贴关怀。尤其是对于班上或年级部中发展比较滞后的学生,我坚持予以最特别的关照。

我特别引以为豪的教育经历是我当班主任时,班上谢XX的完美蜕变。他本是一位行为习惯特别出格、学习基础特别薄弱、进入江声时曾被多所学校劝退的所谓的"差生",但通过我和我的科任教师以及当时篮球队教练欧阳湘宁老师的不懈努力,他顺利升入了县一中,顺利考入了武汉体院,今年六月,他又顺利通过硕士研究生学位答辩。用他自己的话说,江声是他脱胎换骨、完美蜕变的福地!

类似于谢XX的转化故事,我经手的还有不少,我也知道,在座的领导和同志们都有诸多成功教育的经历。除了关心、帮助发展滞后的学生,我还特别关心家庭困难的孩子,从多方面给予力所能及的扶助。同时,自担任年级部主任以来,我每年寒暑假均发动全年级的老师们参与爱心捐款,共同慰问困难学生。我想,我们都会有一个共识,珍惜江声,就应该珍惜自己的事业,珍惜自己的学生,不断累积自己的成功教育经历,引领学生发现并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三、无私奉献,担当责任

作为光荣的江声人,我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不只是关心自己学校的师生,还热心校外公益事业。我坚信:给予他人力所能及的帮助,一定会收获更大的快乐和幸福。

除了捐款捐物,我还多次参加市、县助学、助教方面的公益行动。近几年来,我热心帮扶青年教师成长,其中多人在教学竞赛中荣获省、市级一等奖。我所负责的名师工作室,在培养青年教师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本人累计四次参加"送教下乡"活动,并与不少在偏远乡镇中学工作的同行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

我的大学成长经历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成长小说;自传要素;引路人;成长历程

玛雅·安吉罗在她的自传体小说《我知道笼中的鸟为何歌唱》中唱出了她在绝境中奋起抗争的歌。这是一部以家庭生活为主要背景的小说,生活中的一系列经历组成了一位黑人女青年既独特又颇具普遍性的成长故事。主人公的成长历程由多个突出的人生经历组成,这一次次的经历建构了主人公整个的成长历程。玛格丽特在与社会的接触与碰撞中,认识了自己,认识了人生,学会了生存,这是一部典型的描写黑人女性成长的小说,具备“发现”与“确认”的一切必要因素,同时在内容和情节结构的构建上也体现了成长小说的典型特征。

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成长小说最早出现在德国,它是描写某个青少年成长历程的一种文学形式。简单地说,成长小说就是以叙述人物成长过程为主题的小说,通过对一个人或几个人成长经历的叙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和心理从幼稚走向成熟,从自主走向社会,从无知走向完善的变化过程。更确切的说,成长小说应该限制在主人公从对成人世界的无知状态进人知之状态的叙事。成长小说大都含有自传的要素,多数是作者的第一或第二部作品,通过某一特定的个人,作者把自己的生活和经历有意识地、艺术地再现出来。《我知道笼巾的鸟为何歌唱》就足根据玛雅·安吉罗白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一位黑人女孩从幼年到成年的艰辛成长历程。当玛雅·安吉罗还是一个婴儿的时候,全家迁往加州。三岁时父母离异,她和哥哥回到阿肯色州斯丹普的奶奶家。七岁半时遭她母亲的男友,之后拒绝开口说话长达五年之久。小说《我知道笼中的鸟为何歌唱》巾的主人公玛格丽特四岁时与哥哥一起被离异的父母像寄包裹一样寄往南方的祖母家。在玛格丽特的童年里没有父母的呵护,只有奶奶的关爱。当八岁时被爸爸接到妈妈家时,由于父爱的缺失,她喜欢被母亲男友弗里曼搂在怀里的感觉,喜欢嗅他的气息,听他的心跳,甚至当弗里曼在第一次亲呢之后,她还期待着以后更多亲密的动作。但后来弗里曼失去了控制,奸污了她,并威胁她不要告诉任何人,包括她最亲近的哥哥,否则就杀死他。这对一个仅仅八岁的小女孩来说,极为恐怖,她病倒了,秘密也随之暴露了。然后,玛格丽特被传唤出庭作证,当法官问她是否被弗里曼抚摸过时,她说了谎,弗里曼当天就被保释出来,几天之后被杀了。玛格丽特从得知弗里曼死亡的那一天起,就决定不再讲话了,除了对亲爱的哥哥。这次生活经历,是她第一次涉人成人世界的生活体验,结果她躲进了自己的躯壳,封闭了自己,过上了与世隔绝的生活。

然而这段时问也正是她脱胎换骨的转变。她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快乐和天真,沉浸在孤独和郁闷当中。这也是玛格丽特成长的心路历程的一个重要的转折契机,从天真的童年世界坠人对人生的迷茫,对复杂的成人世界的迷茫。

每个人的成长都会受到一些人的影响,这些人从不同的角度丰富着主人公的生活和对社会的认知,影响着青少年成长的轨迹,这些人是青少年成道路上的引路人。玛格丽特的成长道路上有两个重要的引路人。玛格耐特在经历童年的不幸后,又回到了奶奶的身边。在非裔美国文学的作品,我们常常能看到一位老人或一位长者,或者老人根本不出现在故事,但老人的话语却时刻地影响着他们的子孙们。拉尔夫的《看不见的人》,主人公的爷爷在弥幽之际的话语就像足一道咒语无时无刻都萦绕在他的周围,提醒着他。老人是智者、先人、历史的象征,警示过去也预示着未来。玛格丽特的奶奶是整个黑人社区的骄傲,也足黑人自立自强的象征。她拥有自己的商店,而且还很盈利,拥有着一些穷白人也没有的生活,她把家里收拾的井井有条,对待前来买东西的黑人总是很慷慨,通过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她赢得了黑人的尊敬,甚至足白人都称她为“夫人”。玛格丽特在奶奶那里得到了关爱和呵护,也是在这儿开始理解黑人和白人的不平等,奶奶的商店就像是一个社会的缩影,每天都会迎来形形的人群,观察这些人的言行和话语,使玛格丽特认识到在这个白人占主导地位的世界里黑人的生存是多么的艰难。一次,玛格丽特的牙疼得特别厉害,奶奶只好带她去看牙医,这是一个白人牙医,奶奶在他有困难的时候曾经帮助过他,相信这位白人医生会给自己的孙女看病的。

但当她们到达医院的时候,那个牙医不但不给看病,而且还用刻薄的语言侮辱奶奶。“安妮,你知道我不给黑鬼、有色人看病。”不管奶奶怎么和他辩解,牙医始终坚持他不给有色人看病的原则,“安妮,我的原则是我宁愿把手伸到狗嘴里也不愿伸到黑鬼手里。”这些话噎得奶奶几分钟都没说出话来,此时的玛格丽特什么都忘了,“只记得她那几乎让我感到陌生的脸”接着“她一只手把那愚蠢的护士推到一边,昂首阔步地走进牙医的办公室。…‘看见女士要站起来,你这傲慢的家伙。”“我不想让你当着玛格丽特的面道歉,因为我不想让她知道我的力量……”激烈的争执后,牙医害怕了“是,夫人,感谢你不杀之恩,谢谢你,亨德逊夫人。”这一切发生后,我的牙疼已经减轻,化作庄严的痛苦。之后去看黑人牙医的旅行,我就坐在她身边,做她的孙女我感到非常的自豪,我相信她的魔力肯定有一些已经传给了我。

在玛格丽特成长道路上的另一个引路人是弗莱沃丝夫人。在玛格丽特的眼里她就像是一个优雅的天使,总是用轻柔而又极富感染力的声音和奶奶讲话,虽然我觉得她们并不是很熟悉。在一个夏日的下午,弗莱沃丝夫人来商店买东西,临走时竟叫玛格丽特帮忙给送去,在路上,她和玛格丽特谈了很多,“玛格丽特,听说你在学校表现的很出色,但那都是笔头上的,老师们反映说他们很难让你在班里开。…‘听着,没人逼你开口,也许谁也做不到但要记住,语言是人和他的同类交流的方式,也正足语言把人类和低等动物区别开来。”“你奶奶说你读了很多书,有机会就读。很好,但还不够。字词的意义不光是落实在纸上,它需要人的声音赋予它更深层意义上的细微差别。”这对玛格丽特来说,是种全新的说法。接着弗莱沃丝夫人给我上了后来我们称之为“人生的第一课”。弗莱沃丝夫人告诉玛格丽特永远都不要容忍无知,但要理解没文化。有些人没能上成学,但他们比大学教授还有教养,甚至更有才气,要多听听乡下人所谓的常识,那些朴实的说法其实蕴含着几代人集体的智慧。正是弗莱沃丝夫人的这些话打开了玛格丽特封闭了许久的心扉,要她面向生活而不是死亡和逃避,在与弗莱沃丝夫人的交谈过程中,玛格丽特深化了对人性、对社会、对自我的理解,逐渐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从而走出童年痛苦的经历,迈进苦乐参半的成人世界。

我的大学成长经历范文第3篇

一、投身教学改革,勇于探索实践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老师能够虚心地向富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同时自己也认真钻研,精益求精,因而在业务上迅速成长起来。

参加工作第三年,他就勇挑重担,担任了高三历史教学任务。他注意研究和把握高考改革动向,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强习题训练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他总结发明了高三历史“一遍清教学法”。即适当放慢教学速度,讲授新知识时力求深而透,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习题训练保证质量,力求少而精,突出能力培养。跟传统的历史三轮复习教学法相比较,这一教学方法既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他们终于从茫茫题海中解脱出来。实践证明,这一教学方法是成功的,符合高考选拔的要求,也符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11998年他所带班级的历史高考成绩为分,超过市重点平均分3分;年为分,超过市重点平均分分;年为分,超过市重点平均分分。

中学是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对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工作一直高度重视。在这一方面,老师也一直走在学校前列。老师一方面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努力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一方面认真学习和吸收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思想,逐渐探索出富有特色的“高中历史网络教学模式”。年5月,在中学“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探索开放自主教学模式”全市范围的教学展示活动中,老师执教的历史课《》,让学生带着一定的问题上网查阅资料,自主学习,完成教学任务。整个教学过程既体现了以建构主义的先进教育理论为指导,又充分发挥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巨大优势,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体现,因而受到市里电化教育专家的一致肯定。本节课的课件也在市里评比中获得了二等奖。年月,老师《》一节课代表上海市参加全国历史教学课评比活动。在充分体现“高中历史网络教学模式”优越性的同时,他又引导学生在网上对的历史地位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从而将研究性学习和“高中历史网络教学模式”结合起来,因而在评比活动中荣获全国一等奖。2002年月,在洋泾中学“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相整合、研究性学习和基础课程相整合”公开展示活动中,老师的《历史人物的评价》一节课充分体现了洋泾中学和史地教研组在研究性学习中的探索和思考,得到市里专家的好评。为了将网络教学推广到日常教学,年,老师又创建了颇受学生欢迎的中学历史学习网站。

二、关心学生成长,善于引导指南

王某某是一个性格外向的男生,热爱集体,乐于助人,很受老师喜欢,但是社会交往却比较复杂。而且他的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每次考试总在班级倒数三名之内。第二个学期初,在周记里他写道:“别人都在为了前途而奋斗。我已经不用奋斗了,我的前途很明确,那就是“家里蹲大学”。在大家看来,他是属于“无药可救”了,从策略上讲可以放弃了。但是老师始终认为他的本质还是好的,能不能考进大学,继续在一个比较好的环境中学习成长,甚至对他的一生发展都会产生重要影响。为此,张老师多次和王某某促膝谈心,以自己的成长经历帮助他重新树立信心。(在高中时,张老师的数学十分薄弱,也曾经灰心失望。但是经过努力拼搏,数学成绩大幅度提高,最终考进北京师范大学继续学习)同时张老师又通过多次家访,帮助家长重拾信心。工夫不负有心人,王某某最后以骄人的成绩考进了上海师范大学,学的是自己最喜欢的电子计算机专业。每每讲到这些事情,老师总会说:“我是他们的班主任,我要对我的每一个学生负责。”

在担任班主任工作期间,老师力求以身作则,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学生,感染学生。他十分注意发挥班委和团支部干部的骨干带头作用,十分注意班级良好班风和学风的形成。年月,他所带的高三()班荣获浦东新区先进班集体和上海市先进班集体的光荣称号。在年的高考中,高三()班高考升学率达到%,所有同学全部考入大学。

三、争做优秀党员,乐于吃苦奉献

我的大学成长经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墨子苏格拉底智慧天子神

据晚清学者孙诒让考证,墨子(公元前468年到前387年)是春秋时期鲁国人。他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科学家、军事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除此之外,《史记》中记载墨子“善守御,为节用”,是一名技艺高超的工匠,可与当时的巧匠公输班(俗称鲁班)相媲美。墨子出身“贱民”,反对世袭制度,所以被长达数千年的封建世袭社会所边缘化。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年到前399年),出生于古希腊雅典城,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西方哲学的奠基者。他的父亲是一名雕刻家,起初苏格拉底子承父业做过雕刻工。他出身普通公民家庭,一直追求真理却以藐视传统宗教、引进新神、败坏青年和反对民主等罪名被判处死刑。这样两位大思想家有着几乎相同的生活年代,相似的出身背景和成长经历,在对“智慧”问题的界定中却存在着迥然的差异。

一、墨子对“智慧”的界定

《墨子・尚贤中》记载:“若使之治国家则此使不智慧者治国家也,国家之乱,既可得知己”。这是我国有关“智慧”二字的最早记载。通过对《墨子・尚贤》的主题思想进行分析可得智慧者指的是文中的“贤良之士”。“贤良之士厚乎德,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意思是说智慧之人应具备良好的德行,善于言谈论辩,还要博学多识,对宇宙人生有深刻理解。简而言之就是指德才兼备之人。

《墨子・尚同中》有言:“明乎民之无正长以一同天下之义,而天下乱也,是故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为天子,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天子既已立矣,以为唯其耳目之请,不能独一同天下之义,是故选择天下赞阅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置以为三公,与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天子为发政施教,曰:凡闻见善者必以告其上,闻见不善者亦必告其上。上之所是必亦是之,上之所非必亦非之……”。墨子讲求将智慧者立为天子,建立以天子为最高决策者以三公、将军、诸侯、乡长、里长等为辅佐者的统治,而天子的目的是“一同下之义”。

《墨子・天志上》又有言:“天子为政于三公、诸侯、士、庶人”,“天之为政于天下”,“天子有善,天能赏之;天子有过,天能罚之”,“天为贵,天为知然则义果自天出也。今天下之士君子之欲为义者,则不可不顺天之意矣”。“故昔也三代之圣王尧舜禹汤文武之兼爱天下也……名之曰圣人。以此知其赏善之证。是故昔也三代之暴王桀纣幽厉之兼恶天下也……名之曰失王。以此知其罚之证”。墨子认为天子由天来赏罚。

因此,墨子认为:智慧者,即贤良之士、德才兼备之人,应该被举为天子,实现“一同天下之义”。天子并非至高无上,他受制于天,天是天子是否行善恶的裁判者和主宰者。所以,墨子对于“智慧”的界定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智慧的拥有者是贤良之士,是凡人

(二)智慧指的是有才也有德

(三)智慧者应立为天子,一同天下之义。“智慧”二字从组合之时就被强加了浓厚的政治色彩。

(四)天赏罚天子,智慧者要顺天意,兼爱天下。

(五)“天为贵,天为知”,“智慧”二字不足以形容天。

二、苏格拉底对“智慧”的界定

《苏格拉底的申辩》中提及:神认为苏格拉底是最有智慧的人,海勒丰的令弟可以为苏格拉底作证。苏格拉底本人却“自信自己毫无智慧”,于是他访了一位以智慧著称的政客,想借此反驳神谕。苏格拉底设法向那位政客指出说:“你自以为智,其实不智”。结果,苏格拉底被政客所恨,被在场的许多人恨。这次拜访后,苏格拉底得出结论:“我是智过此人。我与他同是一无所知,可是他以不知为知,我以不知为不知”。

他继续拜访以智慧著称的诗人,却发现“诗人作诗不是出于智慧,其作品成于天机之灵感,如神巫和预言家之流,常作机锋而不自知其所云。”他同时发现,诗人们因其会作诗,其他方面便自以为智在人人之上,成了出类拔萃的人物,其实不然。

最后,他又去访手工艺人,发现“手工艺人竟和诗人犯同样的错误,因有一技之长,个个自以为一切都通,在其他绝大事业并居上智。这种错见反而掩盖了他们固有的智慧。”

因此,苏格拉底在判刑后发出感慨:“在场的人见我揭穿了他人的愚昧,便以为他人所不知我知之;其实,诸君啊,唯有神真有智慧。神谕是说,人们智慧渺小,不算什么。并不是说苏格拉底最有智慧,不过是借我的名字,以我为例,提醒世人,仿佛是说:‘世人啊,你们之中,唯有苏格拉底这样的人最有智慧,因他自知其智实在不算什么’。”

所以,苏格拉底认为:智慧是属于神的,凡人是没有真智慧的。苏格拉底自己被神认为有智慧,是因为他自知自己无知。苏格拉底对“智慧”的界定的特点是:

(一) 智慧的拥有者是神

(二) 智慧指的是神的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全知全能

(三) 政客、诗人、手工艺者均无智慧,“人的智慧渺小,不算什么”

(四) 神谕说苏格拉底有智慧,因为他自知自己无知

三、墨子和苏格拉底“智慧”界定存在差异的原因

墨子和苏格拉底有着几乎相同的生活年代,相似的出身背景和成长经历,在对“智慧”问题的界定中确存在着迥然的差异,这与他们各自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很紧密的关系。

墨子所处的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社会大变革时期,也是人们关于天的观念大转变时期。“在西周的天命神学中,天命是一个神圣庄严的宗教范畴,它说的是由天神所支配的有关国家命运的大事。”春秋时期出现了转变,“随着春秋时期天子权利进一步的没落,天和天命范畴失去了神圣庄严的性质,逐渐从高不可攀的地位下降为社会的习惯用语”(任继愈:《中国哲学史》(先秦)第123页)。受这种大环境的影响,注重人自身的智慧是可以理解的。

由于墨子所处的环境还是转型的初期,所以作为“”的墨子,依然坚持至高无上的上天,认为:“我有天志,譬若轮人之有规,匠人之有矩,轮匠执其规矩,以度天下之方圆……我得天下之明法以度之。”

墨子看到了周天子倒戈以来,世袭制度的种种弊端,呼吁尚贤,鼓励智慧者“一同天下之义”,并对上天仍抱有幻想,试图建立起上天――天子――臣――子民为体系的新国度,新统治。然而,这种尝试恰恰犯了苏格拉底所言的“政客自以为智慧”的错误。从这个层面看,墨子通过自己一人之力建构的新国度充满着大量的的理想化色彩。天子是凡人,而古往今来凡人是没有十全十美的。天子不能保证完美,必会引起臣民的质疑,倒戈也是不可避免的。将上天与天子纳入一个体系,也必会招来众人对上天的不信任。因此,墨子的智慧思想在当时是进步的,合理的,但同样存在着理想化浓厚的局限。

与墨子所处的环境不同,苏格拉底成长于古希腊,一个神祗活动繁多,神庙林立的时代。荷马和赫西俄德等先人留下的诗篇为希腊人提供了有关诸神的完整体系。神与神以及神与人之间的故事生动形象的反映给了后人。威严无比同时有沾花惹草的宙斯、醋意十足的怨妇赫拉、爱欢笑的阿佛罗狄忒,个个神人同形,活灵活现,被普通大众广泛接受。

受这种传统文化的影响,苏格拉底所处的雅典同样庆典繁多,敬神活动盛行。古代希腊人对于神的信仰和崇拜没有严格系统的教义,没有如《圣经》一般的神圣典籍。但这却给了人们最大限度的与神亲近、沟通。使神圣生活与世俗生活交织在一起。

虽然希腊的信仰氛围自由,但神是至高无上的,而且受法律的保护。对神不敬,必受重罚。苏格拉底的罪名就是引进新神,蛊惑年轻人对神祗产生怀疑,其罪行是死罪。柏拉图在《法律篇》也指出:法律应首先告诫那些企图抢劫者尊敬神灵,不从的,若是奴隶或外邦人就在其手、脸上烙上印记,打一顿,然后驱逐出境;若是本邦公民则处以死刑。可见,对亵渎神灵的行为,处罚力度是相当大的。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苏格拉底在拜访了众多自称拥有智慧的人后,得出唯有神真有智慧的结论也就不难理解了。这中思想有着人类的无奈,但至少使人有了神圣不可侵犯的精神寄托。

四、墨子和苏格拉底智慧观的深远影响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曾评价墨子在古代与孔子曾享有同等的盛名,《吕氏春秋・当染篇》也记载:“孔墨皆死久矣,从属弥众,弟子弥丰充满天下。”可见墨学在当时的辉煌。冯友兰认为“孔子之后,下一个主要的哲学家就是墨子,墨学的影响不亚于孔学”。在他看来,“孔子是古代文化的辩护者,辩护它是合理的,正当的;墨子则是它的批评者。孔子是文雅的君子,墨子是战斗的传教士。” 。所以当孔子的儒家一直备受推崇的几千年来,墨家却一直在被边缘化。墨子的思想虽未被封建帝王列入正统思想,但一直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

尤其是清乾隆、嘉庆时期,是清朝海禁大开时期,中西交通发达,西方一些引入的科学理论,许多方面与墨经中的数学、光学、力学、天文学等理论相吻合,引起了治墨者的关注。同时治墨者发现,墨学的墨辩,是印度因明三段论、西方穆勒名学、近现代兴起的逻辑学的先驱。比如如何立辞、归类、推理等深奥的理论,墨辩中常常运用。这使得墨子的学说得以复兴和继续繁荣,充满智慧的东方思想从新被重视。

而苏格拉底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均有大批的追随者和崇拜者。他一生没有留下任何著作,但他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哲学史家往往把他作为古希腊哲学发展史的分水岭,将他之前的哲学成为前苏格拉底哲学。而苏格拉底的行为和学说,通过他的学生柏拉图和色诺芬记载流传下来。由于柏拉图以及他的徒弟亚里士多德等人的思想同样出色,使得苏格拉底的地位在希腊一直保持着无可逾越的极高地位。他极深的思想造诣使得他成为西方哲学的奠基者,他为真理而献身的品质也一直为人多赞颂。

参考文献:

[1]吴毓江撰,孙启治点校. 新编诸子集成・墨子校注[M]. 中华书局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

[2]柏拉图. 游叙弗伦・苏格拉底的申辩・克里同[M]. 商务印书馆,1983年9月第1版。

[3]苏凤捷,程梅花. 平民理想――与中国文化[M]. 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我的大学成长经历范文第5篇

农村老爸新观念:

让打工挣钱不如陪孩成长重要

1988年3月,何江出生在湖南省宁乡县南田坪乡。他家所在的村子特别小,而且道路崎岖,交通不便。两年后,何江的弟弟降生。父亲何必成和母亲曾献华以务农为生,家里种了十几亩水田,还喂了几十头猪。

因为经济欠发达,当地村民大多外出打工,留下孩子在家里由老人照顾,“留守儿童”很普遍。何江兄弟俩却很幸运,因为父母一直都在他们身边。看到别人纷纷外出打工挣钱,何必成对妻子说:“父母年事已高,需要我们照顾,孩子的教育更不能荒废,因此我们得留在家里。”何必成是村里青壮年男子中唯一没出去打工的人。接受采访时曾献华还对丈夫的这一决定满怀敬意,说:“必成家庭观念重,认为不能为了打工挣钱就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如果上不能养老,下不能顾小,即使赚到钱也得不偿失。”如此一来,夫妻俩只能靠十几亩水田和养猪支撑一家人的生活。

虽然生活不富裕,但何江和弟弟过得却很快乐。那时,每晚临睡前是兄弟俩最幸福的时光。一家人挤在一张床上,在外忙碌一天的爸爸会给哥儿俩讲故事,几乎一天不落。就着昏暗的油灯,父亲讲得抑扬顿挫:“西汉啊,有个读书人叫匡衡……”父亲的肚子里似乎有讲不完的故事,几乎所有的故事都有一个相同的主题――好好学习。它们像暗夜中的萤火虫照亮了两个孩子的天空。小何江曾天真地问父亲:“爸爸,你怎么知道这么多故事啊?”何必成告诉儿子,那些故事都是他通过看书学习才知道的。接受采访时他对记者说:“我每天给孩子们讲故事,讲了好几年,其实好多故事是我现编的,我是希望兄弟俩能好好读书,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曾献华为孩子做得最多的是陪伴。何必成白天出门干活,晚上才会回来,照顾兄弟俩的任务就落在了曾献华的肩上。曾献华文化不高,但心灵手巧,缝补衣服针脚匀实,兄弟俩虽然没多少新衣,但总是穿戴整齐。而且,她性情温婉,说话轻声细语,从不打骂孩子。所以,直到现在何江有什么心事还总是第一时间跟妈妈说。

何江就读的村小学很简陋,名叫烛山小学。儿子放学了,曾献华准时守在书桌前做针线、织毛衣、剥豆子,同时陪儿子做功课。她对何江说:“江伢,你读我听。”何江就把课本里的故事念给妈妈听。遇到听不懂的地方,她还会跟两个儿子讨论。破旧的土坯房里,读书声琅琅。曾献华说:“我看不懂的就问江伢,江伢每次都能给我讲得头头是道。那时候我就觉得儿子不一般。”

何江在班上是年龄最小的,比很多同学要小两岁,但他学习成绩优异,每个学期都能获得“三好学生”奖状,把家里的一面墙都贴满了。

外出打工挣钱的人家,孩子常有新衣穿,过年了父母还从外地带回来礼物,后来很多人家建起了楼房。何江很是羡慕,问父亲:“爸,他们的新房子真好看,我们家什么时候也盖楼房呢?”何必成说:“房子破旧不要紧,等你走出去了,会看到比他们的房子更好看的楼房!”何江便对山外的世界充满好奇与向往。直到1995年,何江家才拆掉土坯房建了砖瓦房,但也只是建了个主体结构,没有像大多数人家那样里里外外贴瓷片搞装修,而是用白灰把外墙粉刷一下就停工了。何必成告诉何江,要省钱供他兄弟俩读书。曾献华也说:“房子简陋一点没关系,以后有钱了可以再修,但孩子的读书期如果错过了,纵然有再多的钱也买不来。”

农家汉子的理想:

让儿子到更远的地方上大学

上初中后,学校离家十几里地,何江骑自行车翻山越岭要花一个多小时才能到学校。他那个学校很简陋,曾经因暴雨垮塌过,甚至连那里的数学老师都是一个屠夫兼职的。但何江对这一切都不在意,一心都在学习上。读初一初二时,班主任唐剑老师很喜欢他,对他特别好。

3年初中,何江没迟到过一次。2002年初中毕业时,他以优异成绩考取了湖南省重点高中――宁乡一中。

2002年8月底,爸爸送何江入学时,看了他的新学校,激动地对他说:“江伢,你这个学校真大、真好,在这里你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取到更远的地方上大学!”

刚入校的何江学习成绩并不突出,在1000多名新生中排180多名,被分到了普通班。第一个周末回家,何江对父亲说:“我在初中的时候总是考第一,现在进了一中,排名落到了180名之外,而且我英语不好……”何必成开导他:“江伢,你以前是在一个小水塘里,你稍微努力一些就能比别人更优秀;但上了一中,就像进了一个很大的水塘,而且是一个集中了很多优秀孩子的大水塘,你不出色也很正常。但读书从来没有捷径可走,你要想出色,就得更加勤奋地学习。”听了父亲的话,何江暗下决心,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再次成为出类拔萃的人。为此,他总是第一个进教室早读,晚自习最后一个离开。他知道自己的英语水平与城里孩子差距巨大,主动向英语老师谢芳请教。谢老师给他支招:“去买一本你喜欢的英文大部头小说,反复读反复背,英语一定能学好!”

何江第二天便去书店买了一本英文版的《飘》。同学们看他读那么厚的英文原著,都很吃惊,问他:“你什么时候能读完?”何江笑笑:“我们打赌,我一个学期一定读完。”果然,他做到了,一个学期不但把《飘》读完了,还能背诵很多段落。了解何江的同学都这样评价他:“知道自己的短板在哪儿,又有足够的毅力去弥补,所以他的进步非常快。”

第一个寒假,何江回家后向父亲报喜:“爸,调班考试我考了年级第一,被调到了重点班。我还用英语组织了几次班会,班主任龙老师还让我们成立了一个英语小组,我当组长。”何必成听了,欣慰地笑了。

那时何江和弟弟的学费及生活费一年加起来要1万多元,这对一个农村家庭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何必成听说当地捕鱼队招人,便前往应招。进入捕鱼队以后,每年9至12月他便跟随捕鱼队到江西、湖北等地捕鱼。工作虽然辛苦,但收入还不错。

何必成在外辛苦劳作,曾献华在家操持家务,两个孩子能读书成才,是他们最大的动力。而当时,跟何江同龄的很多孩子,因为父母外出打工无人管教,无心学业早早辍学,有的随父母外出务工,有的无所事事走上了歪路。父亲经常鼓励何江:“诸葛亮从南阳一座茅庐走上了群雄争霸的舞台,韩信曾穷得饭都吃不上,但后来协助汉高祖刘邦建立了大汉朝。人的出身无法选择,但有才能的人终会实现自己的抱负。”何江深受鼓舞。

2006年,何江从宁乡一中毕业,顺利考入中国科技大学。

大一入学后不久,进入初冬,天越来越冷,何江的脚上却还穿着夏天入学时穿的凉鞋,几名同学便集资买了一双300多元的球鞋送给他。何江很感动,打电话跟父亲说了这件事,爸爸教导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你可以用自己的长处帮助大家。”何江激动地说:“对呀,那我就教会大家做100道数学题吧!”在与同学相互帮助的过程中,何江感受到了温暖,也感受到了快乐。后来,汶川发生特大地震,他带头捐款捐物。

大一寒假,回家后何江告诉父亲:“我想申请读哈佛。”何必成有些惊讶,觉得哈佛大学是世界名校,不是想上就能上的。直到看见何江开始认真准备出国事宜,还分秒必争地学习英语准备考托福,他才意识到儿子是真的决心要上哈佛大学。那段时间,何江目标明确,心无旁骛,学习效率奇高,仅寒假9天时间就背了近9000个英语单词。

因为学习努力,直到大三,何江的考试成绩一直稳居年级第一。一天他给父亲打电话,声音中透着骄傲与自信:“爸,我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拿到‘郭沫若奖学金’了!另外,哈佛的申请过了一关。”当时,他已经向哈佛大学提交申请,并在SAT1考试中取得了2300分的好成绩。直到此时,何必成才真的相信儿子要去读哈佛大学了。

来自乡村的孩子,

在父母牵挂中登上哈佛演讲台

2009年,何江终于等到了世界顶尖大学哈佛大学向他发出的邀请,而且是硕博连读。相比其他出国读书的孩子动辄上百万元的留学费用,何江仅准备了1万多元单程机票费和一个月的生活费就出发了。他申请到了足额的奖学金,不需要家里负担学费,反而还能寄钱供弟弟读书。

刚到美国时何江有些不习惯,他用skype电话软件给家里打电话:“爸,这里名字被印在教科书上的牛人随处可见,他们说不定会跟你在一起啃汉堡、喝咖啡、泡酒吧,我真的有点不自信了!”何必成一听哈哈大笑:“江伢,你能到美国去读书,多少人能做到呢?哈佛牛人肯定多,但我儿子也不错啊!”妈妈在一旁听了,问他:“这些大人物是说你不行呢,还是说你不错呢?”何江说:“他们跟我在一起,倒没说我不行,而是时不时鼓励我一番,对我说‘Good Chinese’。”曾献华便说:“对呀,我就一直觉得你不错呢!”妈妈这句话,让何江一下子想起了他小的时候,妈妈也总是这样鼓励他。这让他一直以来都很自信,都觉得自己不错。于是他对妈妈说:“妈,我知道了。”放下电话那一刻,所有的不自信,都在他心里一扫而光。

至今谈起这段经历,何江还无限感慨:“那么多年的求学生涯,我一直认为自己不错,因为妈妈总是不吝表扬我。某种意义上说,我妈就是一名教育专家啊。”

哈佛大学里中国学子很多,大家在一起时自然用母语交流,很难找到机会练口语。何江为了有机会多练口语,在得知哈佛的本科生要招辅导时便去申请。他对父亲说:“当上辅导员,我就可以跟本科生练口语了。”父亲夸他:“江伢是最会动脑筋的,走遍全球都不怕!”何江不无自豪地对笔者说:“我爸虽然不能在学习上给我提什么意见,但他总会鼓励我找到克服困难的办法,这一点很重要。”

从研二开始,何江就担任了一栋本科宿舍楼的辅导员,后来还干脆搬进了本科生宿舍,和学生一起吃住。这样,他的英语表达方式很快就从中式思维转到了美式思维,到读博的时候,他的口语水平已经能给哈佛的本科生上课了。

父母对于何江在美国的各种事情都很好奇,经常问他吃的是什么菜,住得好不好,房租贵不贵,平时玩什么,美国好不好。何江知道,父母之所以会问这么多问题,是出于对他的牵挂。

有一年放假,何江到马萨诸塞州的Cape Cod游玩。他十分喜欢那个海港城市,打电话对父母说:“等学业完成了,我一定接你们来美国一趟。”

2014年,何江用上了微信,马上教会了父母。他用微信与父母沟通,视频连线,语音聊天。他把自己跟老师、同学的合影发到朋友圈,让父母了解他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父母通过微信朋友圈陆续了解到:儿子要出书了,儿子跟几个好朋友骑自行车去郊外玩了,儿子回国到清华大学演讲了……看着何江的照片,父亲高兴地对母亲说:“看,江伢在美国挺开心,好像还长胖了。”

2015年,何江把他和3位教授的合影发给父母看。其中有一张照片,他把自己的脑袋伸进一个黑盒子一样的机器,旁边是他的导师庄小威院士,几个人笑得很开心。何江告诉父母,庄教授非常欣赏他的勇气,说他从不畏惧困难,敢于创新,敢于突破自己。父母听了,都为他感到骄傲。

同年8月,何江写的英文著作被欧洲最大的出版商接收了。他忍不住激动,通过视频对父亲说:“虽然离发表还有一段距离,但总算完成了重要的一步。”父亲也很激动,说:“江伢,很棒,会学习,也要会玩,学成以后回来报效祖国。”何江打心眼里感谢父母,说:“我的每一点成绩都包含着父母的心血,无论我走多远,父母都是我最想分享的人。”

2016年春,何江即将从哈佛大学毕业,他想在毕业典礼上登台演讲,但又不敢报名。一天,他遇到他的一位美国教授,无意间提起这件事,教授轻松地对他说:“Jiang,你只要觉得可以,就去试试,没什么丢脸的。”

在决定报名演讲的前一夜,何江通过微信视频跟父亲沟通,父亲问他:“江伢,你紧张不?”何江老实回答:“紧张,我都几天没睡好觉了。”父亲一听,说:“孩子,不要紧张,你就当在家乡的山坡上对着那些树木说话好了。”何江一听豁然开朗:是啊,自己患得患失才会紧张。演讲只是人生中一段小小的经历,过了那半个小时,人生依然会继续。这样一想,他的心里平静了。

报名后,何江经过3轮测试与选拔,击败了哈佛商学院诸多演讲高手,最终正式入选。当他把这个消息告诉父母时,何必成夫妇既意外又欣喜。

2016年5月26日上午,何江登上了哈佛大学毕业典礼的演讲台,成为哈佛历史上第一位登台演讲的中国学子。他在演讲中讲了自己的成长经历,也讲了父母对自己的独特教育,台下听众不时报以热烈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