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生二年级手抄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低年级 趣味识字 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小学生应该累积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低年级应该认识常用汉字1800个左右,其中需要1200个会写,低年级学生目标识字量为整个小学阶段的60%,平均需要每个学期认识500个汉字,这也说明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的识字学习非常重要。为提高低年级学生识字教学质量,需要结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选取趣味教学法,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与识字学习效率。
一、编唱识字方法歌,轻松趣味识字记忆
在低年级识字教学过程中,为提高学生参与识字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也为了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质量与效率,可以运用编唱识字儿歌的方法,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与意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起创编识字儿歌,根据字形、字音的特点及字意的相近与相反,完成识字儿歌的编唱,引导学生感受儿歌的趣味,从儿歌中学习识别汉字的方法,认识生字与生词。
如“跳、桃、逃”识字儿歌为:跳:足字旁,跳一跳;桃:木字旁,水蜜桃;逃:走之旁,是逃跑。在识字儿歌创编好后,教师可以为这些儿歌配乐,在语文课程开始前3分钟,引导学生学唱这些儿歌。在唱的过程中,想象这些字的读音、写法,并运用幻灯片的形式呈现出这些字及它们相关联的词语、形象,运用形象化的方法,提高学生识字记忆的深刻性。如学习“跳”时,配合“跳跃”的图片展开学习,“桃”配合“桃花”、“桃子”图片展开学习,“逃”配合“逃跑”图片等,并引导学生关注这三个字右边的相同点和偏旁的不同点,以此让学生掌握识字方法,提高自主识字能力。
二、引导生字复现法,加强趣味复习巩固
学生是识字学习的主人,教师和家长是学生识字学习的辅助者和组织者,需要学生深入体验、实践与巩固,才能深化对知识的印象。运用“引导生字复现法”,学生将课文或课外书籍中的精彩段落抄写下来,空出生字、生词,再反复阅读原文,学习生字生词,之后,认为自己会识别和会书写后,拿出之前抄录的部分,将生字、生词填进去。并阅读全文,以检验否完全掌握了字词的认识和书写能力。
如《蜗牛的奖杯》的学习,引入“生字复现法”:从此,蜗牛( )( )洋洋。它成天把奖杯( )在身上,( )( )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 )( )。到了晚上,蜗牛就( )在奖杯里,生怕被别人( )了去。结合该方法,培养学生扎实学习汉字的意识与能力,有效巩固课文知识,强化汉字识别、书写学习体验。
三、引入趣味猜字谜,激活趣味识字课堂
猜灯谜是元宵节最常见的一种游戏形式,这种传统的游戏也可引入汉字学习中,以趣味游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汉字、识别汉字、书写汉字的兴趣与潜力。在兴趣导向下,不断激活学生思维,发掘学生潜力,让学生创新思考、想象与参与,并自主设计字谜,希望难倒其他小组或其他同学。基于此,汉字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愉快而有趣。
组织猜字谜竞答活动,将学生分为6人一组,抢答答对的小组得一分,都没答对出题小组得一分,轮流出题。字谜范例:三人同日去看花――春;一人牵着一只狗――伏;牛走独木桥――生;1+1不等于2――王;一家十口住草房――苦;一口咬掉牛尾巴――告。小学一、二年级语文教学中,可以将生字都设计成字谜,基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可以自主设计,也可以与家长、教师一起设计,如此,在设计、实施猜字谜游戏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
四、展示识字手抄报,创新趣味识字展评
手抄报是小学生学习常用的一种形式,在手抄报的设计、绘制、完成过程中,能促进学生动手实践,深化理解。可以引导学生将美术、语文知识结合起来,以每个星期为单位,完成一次手抄报的绘制和展示活动。手抄报可以以一张张单独的手抄报形式,约定一个星期的某节课展开师生互动交流、展示,也可以张贴在班级墙上,供其他学生欣赏交流。
手抄报设计可以围绕一个单元中所有难以识别和认识的生字展开,也可以围绕某个主题展开设计,基于小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配上图片、手绘图案、张贴图片等形式,设计出惟妙惟肖的生字场景,如此,美化手抄报的形象与内容,让学生都乐于交流、欣赏,在不知不觉中认识和记忆生字。识字手抄报的设计与展示,可以邀请家长、教师一起参与,增进亲子关系和师生感情,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教学,属于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也是基础部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意义重大。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认真分析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兴趣爱好,践行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原则,运用趣味识字教学法,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互动合作中,轻松学习和收获。如此,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构建 作文训练模式 培养 学生 作文创新能力
近年来,学校开展了《培养小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的研究》课题实验,在优化作文教学过程,拓宽作文训练的时空,拓展创新思维的空间,激发创新动机和创新热情,构建开放而充满生命活力的作文训练体系,培养小学生的作文创新能力方面展开了积极的探索。按照《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乐意写自由写学会写独立写”的训练序列,初步构建了“四个一”作文训练模式,即“一课”、“一报”、“一刊”、“一社”,习作教学正在形成“兴趣---写作---兴趣---写作”的良性循环局面,学生的作文创新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实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改革语文课堂教学(“一课”),优化教师的作文教学过程,构建开放而充满生命活力的作文教学体系
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习作兴趣和习作能力的主渠道。我们首先从改革语文课堂教学,积极开展习作教学研究入手,培养学生语感,丰富积累,感知写作方法,训练习作技能,为学生创新作文能力的培养夯实基础。
1.改革阅读教学,要求做到读写结合,鼓励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和有创意的表达。要求落实“课标”,完成规定的阅读量和诵读量。班级制定阅读计划,建立图书角,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学校开放图书馆,为学生提供阅读的书籍和时间。教师引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做好词好句、佳篇或片断摘抄积累。定期开展读书报告会、演讲比赛、朗读比赛等,相互推荐好书,交流读书体会,激发读书兴趣。为配合实验工作,学校有计划地开展了优秀古诗文诵读活动,丰富学生的积累,以求得熟读成“吟”的效果。一、二年级《三字经》、《弟子规》;三、四年级古诗,五、六年级词、曲、古文。学期末组织验收,评比奖励,活动收到实效。
2.加强习作教学改革研究。一是除单元作文训练外,随文练笔,老师批阅指导。二是师生同写习作,提高教师的作文、指导能力及评价水平。三是改进批改工作,要求评语要有指导、激励作用,充满人文关怀。学生写回应,诉说读评语后的感受和习作的体会。四是开展习作教学专题研讨活动。
在实践中我们改革那种封闭、僵化的妨碍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教师讲—学生做”的作文教学模式,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结构为:营造氛围,激发写作欲望——放胆表达,拓展思维空间——交流合作,激活创新思维火花——评价激励,激发新的创新动机。
实验教师根据个人特长和学生实际,确立了具有本班特色的研究主题,如“一题多体裁”训练;“情景作文”训练;“诗歌创编”;“串词成文”等,展开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习作训练的经验。
3.课内外结合,拓宽训练时空,积累创作素材。教师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走向生活,走进大自然。组织调查、参观游览、野外采风等活动,体验生活,感受自然,积累了大量创作的素材。定期开展作文竞赛、辩论赛、演讲赛等活动,锻炼写、说、讲,激发兴趣,丰富生活。
二、“启明星”文学社(“一社”)为未来的作家启蒙
学校成立了“启明星”文学社。四年级以上爱好阅读和写作、有一定写作特长的学生自愿参加。 活动内容和形式有:指导习作、组织阅读,文学作品鉴赏,开读书报告会,举行演讲比赛,成员习作研讨,校外采风、考察,参加校刊组稿、印刷和装订等。每次活动都针对学生阅读、写作实际确立一个明确的主题。文学社每学期开展活动10余次。《吉林日报》以图片新闻的方式报导了我校成立“启明星文学社”的消息。
文学社丰富多彩的活动,拓展了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了写作素材的积累,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了学生的习作的兴趣,习作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创作热情也被极大地激发起来。
三、全体参与,用巧手和智慧绘制七彩世界(“一报”)
绘制手抄报是学校对学生进行阅读和习作训练的一个重要平台。4—6年级每班成立一个报社,设社长和编委3名,负责具体工作,班主任适当指导。手抄报每月一期,每人一份。每期报都有一个主题,学生自主搜集有关资料绘制、编写,学生可以自己创作各种体裁的文章,或把自己的课内佳作刊登报上。学校定期开展评选和展出活动,激发了学生阅读和写作兴趣,促进了习作能力的提高。绘制和展出手抄报,已经成为学校的一个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
四、创办孩子们喜爱的自己的刊物(“一刊”),体验成功的快乐
为了给学生提供发表作文的途径,以成功激发兴趣,以兴趣促进阅读和写作,学校创办了校刊《快乐读写》。选聘有写作特长的老师负责编辑部的日常工作。每班选一名通讯员,协助组稿工作。校刊每学期两期,选载报刊上适合儿童阅读的文章,发表本校学生的佳作、精彩片段,或老师的范文,转载有关的写作知识,报道校园一句话新闻。学校把校刊免费提供给学生阅读,学生十分喜爱。编辑部选择优秀的学生作文,向全国40多家儿童报刊杂志投稿,至今已经在正规报刊上发表学生作文530多篇。
本学年,我校大队部以少先队(德育)工作计划为蓝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继承和发扬少先队的优良传统,以培养合格“小公民”为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切实加强少先队自身建设,积极推进少先队工作进程,努力促进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开创了我校少先队工作的新局面,现将我校少先队工作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着力于常规管理,切实加强少先队员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有了规范,就要落实,红领巾监督岗正是使规范得以落实的强有力保证。红领巾监督岗由高年级选派出的20名优秀少先队员、队干组成,分成5组,由大队干部领导,负责学校卫生、队员标志的佩带等检查工作。
为使评比更加全面、细致、公平、公正,大队部制订了评分细则。为了制止学生乱扔垃圾的现象,大队部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宣传,红领巾监督岗加大检查力度,对违规学生进行教育——义务担任“环保小卫士”。逐渐的,我们的校园环境明显的整洁干净多了,学生们的环保意识大有提高。
有了红领巾督察队伍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的、全面的检查监督,强化了队员的集体荣誉感,规范了少先队员的日常行为,通过孩子们自己管理自己使少先队员的精神风貌积极向上。
(二)重视少先队宣传工作,净化少先队员的心灵。
1、坚持中队黑板报、手抄报、学校橱窗定期更换制度
为充分发挥传统少先队阵地对队员的教育作用,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及少先队的工作计划,每月更换中队黑板报,并进行评比。班级黑板报是队员接受专题教育的主要阵地,大队部规定一二年级由辅导员帮助完成、三年级以上则由队员们自主完成,因此队员的积极性得到提高。队员们在这个阵地中自己组织、活泼发展,锻炼了能力,培养了合作意识。在中队辅导员的指导下,每个中队都成立了自己的“宣传工作小组”,结合学校阶段性工作的实际情况,围绕活动主题设计黑板报的内容,既起到了宣传教育作用,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加强学生思想素质建设
少先大队利用红领巾小广播,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习队的知识,让全体队员时时牢记队礼、队旗的实际意义。在这里,队员们可以充分的展示自我,红领巾广播站还能起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作用,使学校德育工作的盲区大为减少。
(三)丰富少先队的活动,促进了队员的个性发展。
我校利用重大节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少先队大队活动。如:庆“国庆”手抄报比赛、建队日开展知识竞赛、感恩节开展感恩活动、迎元旦入队宣誓暨经典诗文朗诵比赛等一些有影响、有特色的活动。
深入开展“手拉手活动”。本学期,我校开展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班级与班级之间结成“手拉手”小组。在学习、经济、精神上相互给予帮助和支持。大队通过同学们相互赠书、借阅的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加强师生、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使学生在读书和交流中开拓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健康成长,养成关心他人、团结友爱的高尚品格,同时也营造了校园浓厚的读书学习氛围。
二、所取得的经验
1、在工作中敢抓敢放。
对于常规工作和日常生活中队员出现的各种问题敢抓敢管,不能有丝毫的松懈;但是对于小干部们的工作敢于放手让他们开展,给足他们参与活动的机会和空间,从而可以创造性的完成各项任务;大队部充分作好“后勤”保障工作,及时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指导。
2、重视大队干部的培养。
好的队干部是辅导员的左膀右臂,好的队干部可以充分调动队员的积极主动性。我们在选好队干部的基础上,更注重的是对他们的培养和指导,由扶到放。队干部由“老”带“小”,指导小干部们如何开展日常工作,而辅导员的现场指导使他们能更快熟悉工作要点。辅导员与干部的工作感想交流,可以让干部们在工作中提出自己的想法,并及时得到辅导员的正确辅导;在对工作的不断传承中,大队干部的工作能力、工作方法和工作效果也与时俱进的得到了提高。
三、存在的不足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 阅读 兴趣 素质
一、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一般的做法
1.故事引趣――感受书的神奇
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要培养他们从小就爱看书,老师首先就要利用每天的晨读或者每周的班队活动课的时间,声情并茂地讲述一些孩子感兴趣的故事。记得有一次,我给学生们讲《神笔马良》的故事,当我讲到――这时,马良用神笔画了张梯子,他赶快踏着梯子翻过财主家的高墙。他又用神笔画了匹骏马,骑了上去,扬起马鞭;财主带着凶恶的仆人,在后面紧紧地追着……讲到这我嘎然而止,学生迫切知道结果。而我却让他们先猜猜结局。在一一否定了他们的答案后,我便出示《童话故事选》一书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借读这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2.表演生趣――体会人物情感
当学生阅读一些寓言或神话故事时,老师可以利用班队活动课的时间,来进行表演训练,这样既锻炼了孩子们表演的能力,也促使孩子认真阅读书中人物的动作、表情、样子,孩子的模仿的能力很强。《格林童话》是我给孩子们讲得最多的,童话故事能给低年级的孩子充分的幻想,让他们在动人的故事中获得美与丑,是与非的学习,记得我讲《猫和老鼠》时,学生演三次猫偷吃猪油的情景还记忆犹新,孩子们演得惟妙惟肖,最后连好朋友老鼠也没逃脱它的嘴,在一阵阵笑声中孩子们快乐极了,也尝到了书籍带给他们的欢乐。后来,这个故事在中心小学举行的小学生故事演讲中,荣获一等奖,这也大大促进学生们读书的兴趣和信心。
二、内外结合,指导阅读
许多学生有课外阅读的兴趣,但在如何“读”的问题上,并不很明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终生都有对言语的“渴望”和“依赖”,学生对阅读的审美需求、交往需求、求知需求也是与生俱来的.所以,阅读教学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课内阅读教学中,渗透读书方法
首先在初读阶段,课堂上提供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内阅读教材,通过自己的亲身参与,把课文读熟,并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查阅有关资料自学课文,做到学习新的课文时,已能初步感知理解课文。接着在深入学习课文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对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进行精读。读的时候,边读边想,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要求学生在阅读富有文采的课文时,每当发现优美词句或精彩片断要学会分门别类地进行摘抄,并达到熟读成诵。阅读后,学生之间可互相交流阅读情况,讨论解决疑难问题,交流心得。如;“说说我的新收获、我的新发现等”。低年段的阅读卡的内容包括:“书名、题目、我新认识的字、我喜欢的词语、我喜欢的句子、我的话”。
2.课外阅读指导中,扩大课外阅读量
积极、有序、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低年级的学生,识字不多,适宜从简单的趣味性的配图注音读物开始,从单幅图一句话到多幅图一段文,逐步发展到二年级时的每天一则小故事。阅读的内容以童话、儿歌、民谣及浅显的配图寓言为主,强调故事性、趣味性、形象性、多样性。篇幅力求短小精悍、朗朗上口。画面的设计要求鲜艳、漂亮、直观。同时,我们还要更新阅读观念,适当指导学生浏览(含视听)有关的新闻媒体,把阅读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
三、创设条件,鼓励阅读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利用各种机会,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交流。
1.组织图书角
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为了介绍图书,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
2.“比赛推动阅读”
低年级学生具有好胜心强,不服输,积极上进的特点,教师可多开展与学生课外阅读为主题的比赛活动,如每周抽时间进行的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成语接龙比赛、看图说话比赛等。由于竞赛是一种具有趣味性、刺激性和挑战性的活动,学生为了争取在班级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就会主动地进行充分的课外阅读准备.每次比赛后教师即时点评、反思和发奖状鼓励表彰,以赛促学,在无形中培养和提高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同时更大的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面,而学生们乐此不疲,也就保持住阅读的兴趣。
3.环境激发阅读
调查显示,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是没有创设开展课外阅读适宜的环境,可供阅读的课外书籍过少。
针对农村学生课外阅读中存在的这些情况,可以尝试用以下方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
一、营造阅读氛围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为他们创设浓厚的读书氛围。
首先,要让家长从思想上认识到课外阅读好书是有益无害的,是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家长要给孩子创建良好的阅读环境,自己就要以身作则,尽量少看电视多读书;教师要鼓励家长与孩子多进行“亲子共读”活动;班级要定期开展“优秀亲子共读家庭”的评选活动,并颁发证书。这些形式不同的活动,促进了亲子共读计划,也进一步推动了课外阅读的展开。
其次,学校要尽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学校的阅览室尽可能地多征订一些适合儿童阅读的报纸杂志;班级可设立图书角,尽量使学生手边拥有他们感兴趣的、适合他们各自发展水平的阅读资料;教师可指导学生交换阅读各自的课外书,形成资源共享的良好局面。
最后,多开展一些读书活动。低年级小学生既爱听也爱讲故事。教师可根据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利用活动课时间,让一些会讲故事的学生把自己读到的有意义的、有趣的故事讲给大家听。这样,既能让讲故事的学生与别人分享读故事的快乐,又能促进听故事的同学萌发读故事的愿望。中高年级学生可将所读的名篇佳作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课本剧汇报演出。通过活动,学生的读书兴趣就能被激发出来。
二、指导学生选择阅读内容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且鉴别能力低,而课外书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并不都适合学生阅读。作为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指导学生读积极健康的书。
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我们指导学生选择读物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如学完《三顾茅庐》后,可以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学完《狼和小羊》后,可以让学生阅读《伊索寓言》。
小学阶段有六年,时间跨度较大。我们指导学生选择读物时,不能一刀切,必须根据每一学段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向学生提供书籍名单。如一二年级的学生识字量少,注意力不持久,所以让他们读注音读物、读有趣的小故事;三四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识字量比较丰富,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我们就可以向他们推荐《格林童话》《宝葫芦的秘密》《儿童科幻小说》《十万个为什么》等书籍。
习作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大量的阅读可以为习作作铺垫。因此,我们可以指导学生读与习作要求相关的文章。如学完《新的跨越》后,学生明确了消息的写法,教师可动员学生阅读报刊上的新闻作品,进一步明确新闻作品的写法,为习作《写板报稿》打下基础。
三、积极评价,激发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