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外语外贸大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招生对象:凡符合前述第三条基本报考条件要求者,均可报名。录取类别为非定向与定向两种。
2.网上报名时间: 2015年12月6日—2016年1月1日,请登陆广外研招网报名,考试方式选择“普通招考”。特别提示:报考前,请报考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考生特别留意导师通过硕博连读方式已招生的情况。凡通过硕博连读方式招生指标已完成的专业,则不再通过统一考试方式招生。
3.初试时间:2016年3月。
4.初试科目:外国语、两门专业课。同等学力考生须加试政治理论课和两门专业课。
5.提交申请材料清单:
(1)在网上报名系统提交信息后打印的《报考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6博士研究生考生情况登记卡》(务必贴免冠近照并在签字栏内签名确认)。其中,报考定向培养博士生的考生,须由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在“对考生报考的意见”栏内,注明“同意报考定向培养”的意见。
(2)两名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推荐书(空白表从网上下载,由推荐人填写)。
(3)硕士课程学习成绩单。
(4)身份证复印件,硕士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复印件(应届毕业硕士生必须在入学前补交)。
(5)体格检查表(县级以上医院检查并盖章或可于考试期间来我校体检并提交体检表)。
(6)同等学力者免交硕士学位证书,但必须提交学士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的复印件和报考硕士生学位课程成绩证明(须由学校研究生主管部门出具),以同等学力报考者应交正式发表两篇以上论文的复印件。
(7)政审表。
(8)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拟开展的研究计划。
(9)报名费200元。
摘 要:生成语言学拥有非常明确的研究对象、系统的研究理论和科学的研究方法。该研究坚持始终如一的理论追求,不满足于对语言事实的描写,追求合理的理论解释,尊重事实,实事求是,在对事实材料抽象和概括的基础上提炼理论假设,并采用跨语言比较方法沿着不断的“证伪”-“修正”路线推进理论的发展,充分体现了其科学研究性质与科学研究精神。
关键词 :生成语言学;形成语言学;科学
中图分类号:H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40(2015)02-0003-04
韩景泉(1965-),湖南凤凰县人。湖南吉首大学英语系毕业、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香港城市大学语言学博士。曾任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杰出学者”、英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外语与翻译》副主编、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审专家、湖南省翻译协会副会长、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香港城市大学研究员。曾主持与参与省部级、国家级、境外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十多个。在生成语言学理论以及动词语义与句法接口等研究方面富有创见,已在《外语教学与研究》、《现代外语》、《外国语》、《中国语文》、《当代语言学》等刊物发表研究论文五十多篇,出版专著两部。
收稿日期:2015-01-10
作者简介:韩景泉(1965-),湖南凤凰县人,语言学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生成语言学、句法学、语义学等领域的研究;蒙岚(1980-),女,广西荔浦人,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广西师范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育、生成语言学等。
蒙岚(以下简称“蒙”):感谢韩老师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什么是形式语言学?您是怎样走上形式语言学研究道路的?
韩景泉(以下简称“韩”)当代语言学可以分为形式语言学与功能语言学两大学派。简单地说,形式语言学致力于从具体语言现象中抽象和概括出一般规律,并力图运用数学语言、逻辑语言等形式语言工具形成具有数学与逻辑严密性的形式化理论。其实,形式语言学包含多家语言学理论,但以Chomsky为代表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也称“生成语言学”)无疑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一家。正因如此,不少人一提到形式语言学就把它与生成语言学画上了等号。
准确地说,我的专业领域是形式语言学中的生成语言学。二十年前我在广州外国语学院(即现在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读硕士研究生,学习的专业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当时宁春岩先生从美国回来给我们讲授生成句法学知识,激发了我对形式语言学的兴趣。后来我去香港城市大学读语言学博士,师从潘海华先生研习形式句法学和语义学。两位导师平易近人、学识渊博,是我专业道路上最重要的领路人。导师热爱专业,对学术研究异常执着,永远都是我的精神榜样。
蒙:生成语言学重点研究语言的哪方面?普遍语法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语法?
韩:1957年Chomsky出版了《句法结构》一书,标志着生成语言学的诞生。Chomsky第一次把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从传统的外化语言转移到了语言使用者大脑中的内在语言,彻底颠覆了两千多年的语言研究传统,在国际语言学领域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革命。
所谓的内在语言,就是指每一位语言使用者大脑中的语言知识,是有关句子产生与理解规律的语法知识,可称之为“心理语法”。正因为头脑中掌握了语法知识,大家才能够顺利地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够准确地判断句子是否合乎语法,是否存有歧义。语法规则是有限的。有了语法规则和词汇,就可以构成无穷数量的词组和句子,即所谓的外化语言。
然而,人们对自己所掌握的语言知识并不真正了解,说不清,也道不明它。在构成或理解语句时,人们只是潜意识地进行判断,却无法清楚地说出自己作判断所依靠的理据与规则。换言之,大脑中的语法知识完全是一种潜意识的知识。语言学家的工作任务之一就将隐性的语法知识显性地刻画出来。生成语言学以大脑中这种潜意识的语言知识为研究对象,试图弄清楚其性质、起源与使用,通过理论建模的办法模拟大脑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并采用明确的、形式化的方式加以表达。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既有社会属性,又有生物属性。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关系反映其社会属性,而语言与生理、心理的关系反映其生物属性。不少人专注于语言社会属性的研究,此类研究特别正统,也非常有意义。生成语言学强调语言的生物属性并以此作为研究重点,这样的工作同样富有意义。因为研究取向不一样,大家实际上是在不同的层面上做工作。对语言的不同路子、不同层面研究没有对错、优劣之分,非但不相互矛盾,反而还可以互为补充。
研究的取向与重点不同,研究工作的性质也不一样。Chomsky认为,以大脑的内在语法为根本的人类语言是自然之物,为人所独有,是人区别于其他物种最重要的种属特征;内在性语言是心理客体,因此研究内在语言就是对人的大脑心智,对人自身的一种研究。这种形式的语言学应该属于心理学,最终归属研究大脑的生物学。
说到内在的语法知识,虽然我们目前对它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但它有一些非常值得注意的地方。首先,说同一种(母语)语言的人,其头脑中的语法知识应该是大体相同的。只有掌握了共有的语法规则,才能确保语言交际的畅通,交际双方才能说出让对方可以理解的话语,同时又能够正确理解对方的话语。其次,有关母语的内在语法知识应该不是通过刻意学习获得的。儿童出生后大都在三岁样子就能基本掌握第一语言,五岁左右能够与成人自由交流,能运用相当复杂的句法结构表达各种语义关系。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还没有感受到对语言的迫切需求,心智也没有成熟到足以明白需要掌握语言的重要性。在第一语言发展过程中,儿童所接触到的外部语言材料非常贫乏,而且相当零散、缺乏系统性,但他们却能在三、四年时间之内掌握和运用母语的语法规则,能够创造出自己闻所未闻的句子结构。如果仅仅依靠外界的刺激,依靠模仿学习从外部输入的有限语言材料,绝不可能在如此短暂的时期内掌握几乎接近完美的语法规则系统。纵然儿童有强大的学习驱动力,也找不到可以学习的对象,因为没有人能够胜任刻意指导内在语法规则学习任务的导师。且不说广大的普通父母或成年人,哪怕就是学富五车的大语法学家,也不具备从事这份工作的能力。
Chomsky认为,内在的语法知识并不是刻意学习的结果,而是大脑中的语言器官发展成熟的结果。人之所以能够掌握和运用语言是由大脑的物质及其特定的结构所决定的。人脑中有一个专职的语言器官,早在婴儿出生时一部分语法知识便以大脑物质和结构形式在语言器官中固定下来。这种语言的初始状态(InitialState)是人类生物进化的结果,具有生物遗传性。这种天生的物质没有个体差异,属于全人类共同的种属特征,具有高度普遍性。初始状态语言器官的物质构造形式体现了最基本的自然语法框架,是一些具有高度概括性的抽象语法原则(Principles),限制着人类语言的可能范围。各种自然语言表面上千差万别,但实际上都处于一定的限制范围之内,受到相同的抽象原则制约,超出了相应的限制范围便不成其为自然语言。普遍原则允许一定范围内的有限差异,称为参数(Parameters)。语言器官初始状态不变的普遍原则及其允准的有限差异变化就是所谓的普遍语法(UniversalGrammar)。用Chomsky本人的话说,“普遍语法可视为人类所共有的,每个人先于经验所获得的某个原则系统”(1981:7)。由此可见,普遍语法与大多数人所熟悉的语法是完全不一样的两个概念。
普遍语法由原则与参数两部分构成,其中原则体现各种自然语言所共有的自然语法规则,而参数则体现各语言因为不同的参数取值而导致的跨语言差异。普遍语法是个人语言能力发展的基础。个体语言知识的获得是大脑遗传所得的先天语言器官在后天经验的诱发之下由初始状态(即普遍语法)发展到相对稳定的稳固状态(SteadyState)的过程。在接触到母语材料后,儿童会根据语言材料进行参数取值。由于每个参数的候选值数量非常有限,通常是二选一,因此取值的工作很轻松,所需要的母语材料量也就特别少。
生成语言学的普遍语法理论为儿童语言发展的高速与一致现象提供了一种非常合理的解释。普遍语法原则是语言器官的天赋结构组织形式,不需要学习,这极大地减轻了儿童的学习负担。由于依靠遗传获得的初始语言器官没有个体差异,因此所有的正常儿童习得母语的方式、过程大致相同,而最重要的一点是习得的结果完全是一样的,即掌握一个语法规则系统。除了极少数患有语言障碍疾病的之外,母语习得中没有失败者。由于依靠遗传获得的初始语言器官体现了所有自然语言的结构限制,因此儿童不选择第一语言,只要提供适当的语言经验,无论是哪种自然语言,儿童都能够发展出以所接触语料为基础的母语语法能力来。
既然普遍语法是生物遗传规定下来的物质属性,作为生物学一个分支的生成语言学也试图从生物层面上寻找普遍语法,研究的课题包括语言(器官)系统与其它生物系统的共同属性以及语言的进化问题。
蒙:生成语言学研究是否已经找到了普遍语法原则?
韩:生成语言学把探索和刻画适用于所有自然语言的普遍语法原则作为研究工作的任务。在对相关语言事实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已提出了一些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语法原则。例如,管辖与约束(GovernmentandBinding/GB)理论时期所提出的约束理论(BindingTheory)、题元理论(ThetaTheory),等都被作为普遍语法原则进行反复求证。这些原则在众多语言复杂的语言事实面前都表现出了相当程度的跨语言解释力。至于这些究竟是否真正就是最后要寻找的普遍语法原则目前还难以断定,因为它们只是研究者们根据所观察到的语言事实提出来的一些理论假设,内在的普遍语法原则是自然语法规律,而理论假设只是人造工具,目的是为准确描述自然语法服务。理论假设正确与否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反复求证。
从儿童语言习得的有关基本事实看,我们有理由相信存在Chomsky所假设的人类语言共同的普遍语法原则,而且它们以物质结构的形式内在于大脑之中。生成语言学研究的目的就是要透过语言表面现象抓住其背后的本质规则,尽可能准确地描述处于自然状态下的普遍语法,构建普遍语法的理论体系。理想的语法理论应该是能够准确地反映自然语法的实际情况,但事实上却难以到达这一理想的境界,只能是尽可能一步一步地接近现实中的大脑语法。理论体系的构建是一个漫长、艰难而曲折的过程。即使某些之前被作为普遍语法原则提出的假设被证明是错误的,这也不足以否定现实中存在普遍语法原则,因为可能确有普遍性语法原则存在,但只是已经提出来的那一些恰恰都不是。虽然有的理论假设解释力稍弱,但其描写力强大,仍不失为难得的理论工具。因此,为理论构建所付出的劳动依然很值得。
蒙:从汉语的角度进行生成语言学研究具有什么意义?
韩:生成语言学研究中提出的普遍语法理论原则与假设需要经过跨语言事实的验证。就其本质而言,生成语言学研究实际上属于一种跨语言比较性研究。任何一种自然语言的事实都可以用来确定普遍语法的一般属性及其允许的变异。无论使用人数的多寡,所有自然语言的事实在检验理论原则与假设方面享有平等的地位,具有相同的效力,因为从普遍语法的角度看它们都是人类语言,受制于共同的普遍规律,是以同样的方式习得的。
汉语拥有最为众多人数的母语使用者,而且方言数量也众多,可以为检验普遍语法理论原则与假设的普遍性和有效性提供丰富的资源。通过开展比较研究,我们就能知道什么是普遍语言现象,什么是特定语言现象。
对语言共性的研究与提取已经成为当今国际语言学界的主流。作为人类自然语言集合中的一个普通成员,汉语可以、也应该被纳入国际语言共性研究之列,有助于实现汉语研究的国际化,推动我国理论语言学的发展。用汉语事实做比较研究不仅可以从汉语的角度为普遍语法理论建设做出贡献,而且也可以使更多的汉语事实得到挖掘,从而加深我们对汉语事实的认识。事实已经表明,过去在这方面的一些实践工作不仅完全可行,而且富有成效。
蒙:生成语言学理论的自我否定异常频繁,为什么?
韩:与其它语言理论相比较,生成语言学确实表现出了非常明显的“多变性”。该理论建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现已走过了五十多年的历程。其间,理论的自我异化与变革从未间断,理论模型的翻新是一个接着一个。上世纪五十年代有最早的“经典理论”(ClassicalTheory),六十年代有“标准理论”(StandardTheory),七十年代有“扩展标准理论”(ExtendedStandardTheory)与“修正的扩展标准理论”(RevisedExtendedStandardTheory),八十年代有“管辖与约束理论”(GBTheory),九十年代有“最简方案”(MinimalistProgram),目前已进入最简方案的新阶段。一些人可能会误认为频繁的自我否定是对理论缺乏自信的表现,因此怀疑理论不可靠。
应该指出,生成语言学把探究与刻画内在的语言知识(即普遍语法)作为己任,这是一个自始就明确下来,而且一直恒定不变的理论追求。理论本质上具有假设的性质,是从不同的角度对研究对象背后的规律、最为本质的特征所作的抽象与概括。理论模型只是工具,只是手段而已,是为实现始终如一的理论追求目标提供必要服务的。理论在时间和与解释范围上都是相对的,不存在任何时候都永远正确的科学理论。一旦发现更好的新工具,就理应毫不犹豫地起用,并放弃原有的不完善工具。这是科学发展道路上的正常现象,唯有这样,科学才有生命力。变革理论假设与模型目的在于不断优化理论,以便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理论追求。重要的是,变革必须严格以事实为基础,做到有理有据,而绝不是天马行空,随心所欲地乱变一通。在变化中求发展,这充分体现了生成语言学的科学探索精神与超强的研究活力。
蒙:生成语言学是怎样形成理论的?其理论概念的界定有什么突出特点?
韩:前面提到了寻找普遍语法原则,其实那就是构建理论的活动和过程。生成语言学研究尊重事实,严格以语言事实为基础,摒弃主观臆想,如同自然科学一样在对材料事实的反复观察和归纳抽象的基础上形成初步的基本理论假设,并不断追求对理论的求证,沿着反复“证伪”-“修改”的道路推进理论的发展。在研究方法上严格遵守经典科学研究的可操作性和可验证性的科学规范要求。在解释中遵循数学和逻辑学的规则,并将数学与逻辑学作为研究推理与演算中最为重要的基本法则。
在为句法概念界定时,生成语言学的最突出特点是完全从形式入手,依靠层次结构中的上下关系进行定义。例如,经典理论时期就将主语定义为直属于句子(S)的名词组(NP),宾语为直属于动词组VP的NP。又如,GB理论时期的词组结构X-bar理论中将补足语(Complement)定义为X的姐妹节点,X-bar的子女节点,而将附加语(Adjunct)定义为X-bar的姐妹节点,另一个扩展X-bar的子女节点。再如,一直在结构分析中都具有特殊重要性的成分c-统制(c-command)一概念被定义为:当每一个支配节点A的节点也支配节点B,且A与B不相互支配,则节点Ac-统制节点B。类似方式的定义明确、精准,没有歧义,不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而且便于检验、便于运用。基于这类概念的解释有理有据,深入本质。关键还在于对原子概念的定义明白无误,不允许因人而异的随意解读。客观、刚性,这些也都是科学研究中必备的核心元素。
大学语文是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在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无可替代的作用。一段时期以来,由于我国现行教育体制的局限以及高考的牵制与束缚,我国在中小学教育阶段对于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一直较为薄弱,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开放程度的加深和社会信息化、网络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也开始出现多元化取向,在校大学生难免受到冲击和影响,具体表现在一方面不少学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至上,思想消极,缺乏人生目标和方向,缺乏责任感,社会公德意识淡薄,不会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心理承受能力差,甚至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等;另一方面对民族历史、民族优秀文化、优良传统了解甚少,人文素质不高,语文水平、语文能力低下,审美能力欠缺,对美的认识存在偏差等。如此诸多现象表明,大学语文教育理应成为当前大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经过十余年的改革与实践,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从实际情况出发,构建大学语文立体化的教学体系,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构建大学语文立体化教学体系的意义
(一)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大学语文在文化素质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改变高等院校大学语文教育薄弱的局面
大学语文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弘扬人文精神、陶冶审美情操等多项重任。然而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步伐的加快,专业设置的变化,课程的调整以及功利实用至上主义的影响,使得作为基础课的大学语文受到了巨大冲击,大学语文在全国多所高等院校的处境极不乐观,边缘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而与此同时,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语文能力缺失情况却不容忽视。鉴于上述情况,近些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大学语文教育问题,“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教育部高教司《关于转发<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纪要>的通知》(教高司函〔2007〕38号)中也明确指出,“在高等教育的课程体系中,大学语文应当成为普通高等院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由于国家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呼吁,一些高校象征性地开设了大学语文课,但是由于学时限制,原有的薄弱局面并未得到根本改变,大学语文教学所发挥的作用也甚为有限。基于这种情况,只有构建大学语文教学的新体系,创造大学语文教育的大环境,才能真正发挥大学语文在文化素质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二)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完善大学语文教育的内容体系,实现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
大学语文在突出人文教育的同时也应该从社会需要及学生实际出发,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服务。自从大学语文课诞生以来,在很多院校这门课实际上一直局限于一本教材,一份大纲,一张试卷,尽管有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做了一些扩展,但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众所周知,像大学语文这样最具开放性的一门学科仅凭一本书是无法完成它的教学任务的。因此,要实现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与拓展。大学语文教学应该向更宽更广的领域迈进,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融为一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形象思维与口头表达交流及写作在内的基本能力,使学生成为更有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更有文化品位,更善于交流与合作的高素质人才。
(三)有利于丰富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进一步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大学校园不仅仅是知识传授、能力形成的特殊场所,同时更是文化建设和文化创造的重要场所。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育人的需要,更是时代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因为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直接有力地影响、改善和调节社会文化的大环境。创设适应学生和谐环境的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是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建设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语言文学类第二课堂活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将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构建大学语文立体化教学体系的指导思想
(一)基于新时期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近年来,很多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人文精神失落令人瞩目。同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很多青年学生在日益重视英语学习的同时,却越来越忽视对于母语的学习,越来越缺乏汉语的认知能力和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现阶段,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才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的用人观念也发生很大变化,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很多大学生就是因为语文能力的欠缺被挡在了用人单位的大门之外。这些问题都足以说明我国的高等教育存在很多不足,而对于大学语文教育重视不够是导致上述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进一步加强大学语文教育,改变大学语文教育的现状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要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
(二)基于高等院校教学改革、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自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尽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但各高校的改革力度都极为有限。由于大学语文教学的不尽人意,有越来越多的学者、教师致力于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在编写教材、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并且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这些努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以往大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却因为受到学时的限制,大学语文教育仍旧处于两难的境地,难以发挥大学语文在文化素质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难以满足新时期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一直以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高度重视大学语文教学,大学语文一直作为必修课程,从事大学语文教学工作的教师也在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笔者认为,要实现学院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语言文字能力,仅仅依赖单一的大学语文课程,显然难以奏效。因此务必改变惯有思路,尝试新的改革模式。为此笔者提出树立“大大学语文”的教学理念,构建立体化的大学语文教学新体系。
三、构建大学语文立体化教学体系的基本思路
(一)构建大学语文立体化教学体系提出的依据
1.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缺失、语文水平及语文能力的下降呼唤进一步加强大学语文教育。我国大学的人文素质教育一直比较薄弱,很多时候往往是流于形式,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大行其道,人文素质教育被忽视的现象日益突出。大学语文是对非中文专业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大学语文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增强其文学修养和道德素养,从而更好地学习、工作和生活。这正如哈佛大学前任校长查尔斯·艾略特所说,“有教养的青年男女唯一应具有的必备素养,就是精确而优雅地使用本国语言”。
2.大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学时短缺的矛盾呼唤新的改革模式。人文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很多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德国等都十分重视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同时也将其放在极其重要甚至核心的地位,他们不仅有具体的课程体系而且有完整的教学计划。我国大学的人文素质教育不但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且很多学校的做法基本是流于形式。大学语文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和语文能力培养的主要课程(其实截至目前,还有一些学校连这门课也没有开设),但是一直以来课时都极为有限,一般是28—70学时不等。随着近些年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下降和语文能力的欠缺,人们才认识到大学语文的不可或缺,大学语文才渐渐受到各方关注,很多学者、有识之士、高校教师也纷纷为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献计献策。但是改革至今,基本还停留在修订教材,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等方面。这几种改革模式因为受到学时的限制,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只有尝试新的改革模式,才能摆脱大学语文教学的尴尬局面。
(二)树立“大大学语文”的理念,构建大学语文立体化的教学体系
毋庸置疑,语文是一个开放学科,既然是开放,就应该体现在方方面面,它可以体现为思维的开放,情感的开放,内容的开放,表达的开放,文体的开放,也可以体现为时间的开放和空间的开放。这里所提出的“大大学语文”就是充分考虑语文开放性的特点,所谓“大大学语文”及大学语文立体化的教学体系就是将大学语文课程的内涵扩展为以大学语文必修课为主,以其他人文艺术类选修课为辅,与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相结合的综合体,融文学、口才、写作、艺术于一体,强化母语意识,提高人文素质。在全校开设大学语文必修课(2学分),同时开设多门人文艺术类选修课(包括微型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进行选课,在第二课堂渗透语文意识,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使语文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使大学语文教学在内容、时间、空间等方面都得到充分拓展,从“小课堂”走向“大课堂”。
(三)探索与尝试——大学语文立体化教学体系的构成
1.大学语文必修课为核心课程。大学语文课一直以来都是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全部院系的公共必修课,是大学语文立体化教学体系的主干课程。笔者等教师选用徐中玉、齐森华主编的《大学语文》(第九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教育部高教司组编的全日制高校重点教材。对于这门课,我们从精选教材做起,在教学大纲的制订、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革新以及教学手段的运用等方面几位老师都做了大量的工作,该门课程已于2010年成为学校的校级精品课。
2.语言、文学、艺术类公共选修课为系列深化课程。大学语文课必修课学时较少,课程本身又有一定的局限性,要克服这些不足,开设相关的语言文学艺术类公共选修课是最好的选择。但是选修课的开设必须具有针对性,必须从培养人才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目前由大学语文教师开设的语言、文学、艺术类公共选修课主要有《世界文学名家名作欣赏》、《职场口才》、《经济文书写作》、《影视鉴赏》、《中外经典影视歌曲回顾与欣赏》、《硬笔书法》、《张爱玲小说创作》、《沟通与展示》等。这些课程融文学、口才、写作、艺术于一体,既具有针对性,又进一步深化了大学语文的教学效果。
3.举办语言、文学、艺术类讲座。学术讲座是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通过举办各类学术讲座可以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促进师生交流,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举办语言文学类讲座是对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同时举办内容新颖、观点独到的语言文学类讲座也会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提高大学语文的教学效果。
4.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第二课堂不仅可以更好地推动大学语文教学工作,而且可以巩固、加深、扩大课堂教学成果,开阔学生的思维空间和知识视野,能使学生的兴趣、个性、特长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第二课堂应该成为大学语文立体化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语文教师都应该成为第二课堂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
5.指导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仅局限于课本知识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要想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拓展知识面,就应该了解其在课外阅读方面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和帮助,使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从中获取知识,受到熏陶。因此,指导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也是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关注的一项重要内容。针对每一门课,笔者都为学生开列了相应的阅读书目,使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立体化大学语文教学体系的构建,使大学语文教学不再局限于原有的几十学时,而是将伴随学生四年的大学生活;也不再局限于小小的教室,而是从“小课堂”走向了“大课堂”,走向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大学语文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将课程教学与学生社团组织的活动相结合,不仅巩固、深化了课堂教学成果,而且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兴趣、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实践能力、应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为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为校园文化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本文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2013年度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3XJJGYBXM04)
参考文献:
[1]杜红亮.关于建设科学的大学语文课程体系的思考[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11,(1):157-160.
[2]武小军.大学语文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改革探略[J].高等教育研究,2012,(4):16-20.
关键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物流专业;教育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掀起了“物流热”以来,我国政府及各行业对物流非常重视,物流教育规模也在不断扩展,学科体系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和完善[1]。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自从2003年第一次在普招生中开设了物流专业以来,2004年我校获得全国物流师职业资格认证授权,招生情况一直良好。至此,我校在物流专业的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上发展非常迅速。但是我校物流专业教育还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因此我校物流专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发展方向、核心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许多问题尚待探讨与完善。
一、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物流专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
1.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鲜明特色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是1995年6月由原广州外国语学院和原广州对外贸易学院合并组建的广东省涉外型重点大学。原广州外国语学院成立于1965年,是国家教育部直接管理的3所外语院校之一。原广州对外贸易学院成立于1980年,是国家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直接管理的4所外贸院校之一[2]。
我校践行“明德尚行,学贯中西”的校训,针对社会需要和人才市场竞争激烈的现实,我校着力推进外语与专业的融合,培养一专多能,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能直接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国际通用型人才。我校从强化基础教育入手,在非英语专业的本科教学中,别的高校英语教学只有200多个学时,而我校却要求达到720―800学时。别的院校规定学生英语要达到四级水平,而我校却要求达到六到八级的水平[3]。此外,我校国际贸易学科(原对外贸易专业)是我国创办最早的该学科办学点之一,与外经贸部门有着长期的密切联系,具有获得信息快、把握政策方向准、了解新业务及时的优势。
因此,我校具有非常明显的外语优势和国际贸易特色。
2.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物流专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
随着经济的日益全球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推行国际化战略,在全世界寻找贸易机会,寻找最理想的市场和最好的生产基地,于是企业必须更新自己的物流观念,扩展物流设施,推行国际化物流。国内物流业迫切需要与国际接轨,国际通用型物流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瓶颈。一些物流企业的人力资源专家分析认为,目前市场上最为抢手的物流人才是那些掌握国际贸易、国际运输与现代物流理论和技能,且具有扎实英语能力的物流经营型人才[4]。
因此,我校物流专业教育不但要与市场接轨,而且应该立足我校的外语优势特色和国际贸易特色,在物流专业设置上应体现外向型的国际化职业定向。也就是说,我校的物流专业设置应以社会对国际通用型物流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培养英语能力强、通晓国际贸易规则尤其是WTO规则与惯例的复合型中、高级的现代物流管理专门人才为目的。
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物流专业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
在确定了具体的专业培养目标后,我校应构建一整套保证培养目标实现的教育教学体系。为了培养英语能力强、懂国际贸易的国际通用型中、高级物流管理人才,必须打破传统的学科教育体系,强化现代物流与国际贸易的基础理论和精通商务英语。
1. 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
一个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如何设置,是决定这个专业的学生在一个培养周期结束后,获得怎样的知识结构与内涵。课程作为教学工作最基本的要素,是学校办学最重要的支撑条件之一[5]。
针对我校物流专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我校物流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要突出国际化性,以现代物流与国际贸易基本理论等相关理论体系为基础教育,以国际化物流管理能力为核心优化课程设置。特别是为了突出我校物流专业的国际化特色,专业课程设置上应该积极开发国际化课程,如课程设置上开设《国际物流》、《全球供应链管理》、《全球采购》、《国际货物仓储管理》、《国际货物保险业务管理实务》和《国际货物运输》等等。
目前我校作为全国物流师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点之一,我校物流专业的课程设置还应结合“双证沟通”的要求,要覆盖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的所有知识和技能,以学分作为“双证沟通”的纽带,把物流职业资格标准中要求的知识技能融入物流专业的教学大纲中,因为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相衔接和沟通即“双证沟通”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
物流专业教材是物流专业课程体系的核心,是进行物流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但是当前物流理论本身的不成熟性和我国物流图书出版的鱼目混珠,造成物流教材政出多门,师生无从侍从。针对当前的现状,我校物流专业的教材建设要紧跟国际物流业的发展趋势,并应有一定的超前性,各门教材内容要统筹安排、综合平衡,避免内容重叠。我校可以通过组织我校具有教授职称教师和校外专家、学者共同研究,针对我校物流教育的鲜明特色编写教材,并出版一些精品。与此同时,也可以根据需要引进一些国外优秀的教材。
2.“外向型+职业型”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履行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物流专业的教学质量。建立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业务精良的物流专业师资队伍是我校开展物流教育、办好物流专业的关键。
我校在招聘物流专业教师时,不仅应要求具备博士研究生学历,而且应该具备国际化背景知识的教师。“外向型”师资的另一个培养途径就是让物流理论知识较扎实的在校教师分期、分批次到国外进修,以掌握本专业的国际化知识。此外,我校还可以通过聘请国际著名大学的教授和全球500强企业中成功的职业经理人为客座教授,使教师能够和世界物流领域的领头人面对面交流,接触到最前沿物流国际化运作的理念,使教师能够站在国际平台上,用国际化的视角来审视物流问题。
由于物流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所以需要教师掌握国际化物流的现场运作。我校可以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如在职称评定、课酬等方面),鼓励在职教师到具备国际化运作的专业物流企业任职、实践、参与较长期的(半年至2年)实际运作,使得在职教师能够了解这些物流企业管理的最新动态与存在的问题,以便在教学中加以研究。这样,使物流专业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更趋合理,专业理论和实践水平不断提高。
3. 校外实训基地和校内实验室建设
物流专业具有环节多、系统性强、科技含量高、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等特点。因此,我校应该注重学生实践环节的教学。为了培养出具备一定国际化运作实践的实用人才,我校可与国际化运作的国内工商企业和物流企业、国外工商企业和国外物流企业的国内分公司建立校外教学实训基地,实行“校企”合作,让学生在学习期间有机会到相关岗位实践。另外,还可聘请跨国公司的物流管理专家定期为学生开展物流专业知识和行业动态方面的讲座,让学生了解国际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
物流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必须通过构建实验室来培养物流专业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6]。因此,我校应该根据培养目标、教学与科研的实际需要,需要建立一个现代物流实验室,为学生提供观摩、学习、操作的实训平台。但是,该实验室应该与其他高校的物流实验室有所不同,它必须是着眼于物流国际化的运作、面向物流专业的教学实验软硬件系统运作环境,同时兼有教学、科研、实验三位一体的实验室功能。物流实验室的目标就是让学生理解国际物流过程,通过国际物流作业流程演练提高学生国际物流操作能力和国际物流管理水平;通过强大的国际物流系统模拟演练,学习国际物流管理方法及原则;通过系统流程分析,提高学生的国际物流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力。
三、结束语
当前,国际通用型物流人才的匮乏非常突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瓶颈。我校应该以此为契机,加快培养国际性物流人才。鉴于此,立足于外语优势和国际贸易特色,我校物流专业教育应该大力、快速地培养国际通用型的中、高级物流管理专门人才,以满足我国市场的急需。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校必须认真研究物流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发展方向、核心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五个普遍性问题,并不断尝试、磨合、调整和完善整个物流专业教育体系。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丁俊发.在第四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上的讲话[C].第四次中国物流学会年会,2005年11月19日.
[2]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简介,URL:gdufs.省略/gaikuang/introduce.htm.
[3] 褚庆喜.高就业率的背后―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N] .人民日报,2002-6-14(A06)
[4] 邱乾谋.学历教育应立足本校特色[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5(22):36-37.
个人照片 目前所在地: 广州 民族: 汉族 户口所在地: 湖北 身材: 160 cm 47 kg 婚姻状况: 未婚 年龄: 27 岁 培训认证: 诚信徽章: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 外贸/贸易专员/助理:外贸人员 外贸跟单 贸易类 工作年限: 5 职称: 无职称 求职类型: 全职 可到职- 两个星期 月薪要求: 3500--5000 希望工作地区: 广州 广州 个人工作经历: 2005.11至今 慧柏贸易有限公司 外贸主管
公司从事化妆品包材贸易,主要工作内容,
1,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对产品的推广及客户开发,
2,及时,有效的回复客人的询盘,
3,订单的跟进,
4,出口文件的制做及公司船运跟进工作。
将公司的对外客户由0发展到于美国,加拿大,韩国,波兰,新加坡,泰国等等均有业务。
公司总部设于美国落彬矶,为一家服装辅料的贸易公司.在此公司任职期间主要职责内容为:
1,每天接从美国来的订单,
2,根据订单的要求,将订单下给供应商,
3,订单的跟进,协调需求与供应之间的关系,
4,质量及出货的跟进.
期间工作认真,主动,最大程度满足客户需求,能够根据要求高效的及时完成每张订单.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最高学历: 本科 毕业- 2002-07-01 所学专业一: 外贸英语 所学专业二: 国际贸易 受教育培训经历: 1999年--2002年 广州市侨光财经专修学院 外贸英语 大专
2004.9-2005.1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日语培训
2002年--2005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自考本科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 优秀 国语水平: 优秀 粤语水平: 优秀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1,优秀英语听说读写能力(TEM4),
2,良好计算机操作能力(word,excel,photoshop),及能说日常日语。
详细个人自传 本人具有扎实的进出口业务基础及良好的商务谈判技巧及应变能力,能独立开展国际贸易工作并建立及维护良好的贸易关系。工作积极主动,性格开朗,能与同事之间容恰相处,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及高度有责任心。勤奋,好学,不断进取。我希望能利用自己的专长及经验与公司一起不断成长。
请保险公司勿扰,谢谢! English Resume: RESUME
English Name: Carol Jiang
Birth Date:1981-01-09
Birth Place: HuBei , Since 1999 staying in Guang Zhou
Physical: Weight 48kg; Height, 160cm
Dear Human Resource Manager,
Firstly, Thanks for your time reading my letter.
My Name is Carol, this year 27 years old, I graduated in 2002, Major is Business English.
More than 5 years practices in society have enriched my experiences, and increased my ability of many aspects to the great extend. e.g. analysis, judgment, decision, problem solving. Hereby please give me one chance to introduce myself.
Working Experience:
The job now I am holding is a salesperson,(2005,11 to now),the products is cosmetic packaging, i take use of internet to promote the products, search the customers, distribute catalogue, and samples, I classify the customers, and follow them, follow the productions, arrange the shipment, the customers I am facing from worldwide make me to work more organize
All the jobs are becoming a part of life and making the life more colorful, but now I would like to work for a company where my proven ability can be led to full play.
Personality:
I have very nice personality, I am optimistic, out-going, goal-oriented, can get along well with colleagues, high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I am always willing to learn. I like sports, especially , table-tennies.
Educational Background: From 2002,9 to 2005,12 National Self-study Course (at my free time) got undergraduate diploma Learning English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Other Skills:
1, Fluently Oral & Write English; Cantonese, Mandarin;
2, Computer skills, Words, Excel, Photoshop, Internet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