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专业课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2(a)-0247-01
反观现有的中职教育:对象――中职学生大部分是中考场中的失利者,他们带着挫折步入中专,思想波动很大,失落、自卑、彷徨,他们迫切希望再给机会,感受温馨的关怀,体验学习的快乐,迎接成功的明天。模式――居高临下的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压迫的接受知识;以成绩为纲、以同一标准评价不同的学生,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缺少评估,缺乏认识。两者之间极不适应,很难完成新背景下的教育任务。
在这种情形下,笔者从新审视了自己的课堂教学,认为比较理想的课堂应有以下要素: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真诚的关心和帮助;感觉到学习的内容既新奇又实用;学生积极自主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品尝学习的苦与乐;在学习任务完成后得到适当的反馈、评价,每个人都看到成功的机会。就中职专业课课堂而言,关键在于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排除厌学情绪,实现自主学习。
1 创设快乐之源―― 情境
创设社区情境。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活动应该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平等交流与和谐合作的互动过程,活动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多种”和“多向”的相互作用方式,共同完成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共同成长。在这种理论下,课堂就是是一个学习的社区,主体是教师和学生,作为这个社区的主导者,教师有责任创设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所以,在我的课堂,特别注意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强势学生与弱势学生的平等,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营造活泼、温馨的学习环境。措施:打破传统的教师角色观念,真正做到―― 教师是教学的服务者。任课教师要做“班主任工作”。
创设兴趣情境。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兴趣是创设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对学习的喜爱往往是由兴趣开始的,由兴趣而产生动机,由动机到钻研,由钻研到成功,并在成功的中提高兴趣,推动了学习的不断成功。专业课,理论是枯燥的,但它的应用是精彩的。例如:可以从收音机调谐选频来谈谐振电路,从学生随身听的直流电源来谈整流、滤波、稳压环节等等。
创设问题情境。基于问题式学习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这种方式,有利与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比如在万用表原理中,可以先让学生看万用表的说明书,实际使用万用表来探讨组成、原理、使用注意事项等。在电机的控制中,也可先设计某一线路出现的某个故障,要求学生对此做出解释并动手解决,学生的任务是讨论这些问题,对这些现象做出解释,包括其中的过程、规律或机制等,并能解决出现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学习者要自主进行学习,从而理解掌握其电路原理。
创设认知情境。中专学生的基础及思维能力欠佳,感性体验能力较强,如何扬长避短,创设符合他们的认知特点和习惯的情境,找到他们学习的切入点,有利于知识的意义建构,有利于对知识结构的理解和记忆。比如在电动机的学习中,采用直接到工厂现场学习的方式;在交流电的旋转矢量表示法、交流电的相位关系等抽象概念时,可采用FLASH动画及EWB电路防真的形式,便于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总之,创设良好的情境,解决学生不爱学专业课的问题,是实现快乐课堂的第一步。
2 引入体验、探究的课堂模式――快乐之本
传统教育依据的主要是系统的以课本为载体的学科知识,教师可以依据讲解将知识体系分解,按照循序渐进的程序,逐步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忽视了人的个性发展,从而忽视了创造性。学习观强调为掌握书本知识而学习,强调记诵与技能化训练,从而忽视了现实中的知识与个体的亲身实践;教学观强调服从与循规蹈矩,从而忽视了个体的特性与价值;评价观强调单一的总结性评价,肯定应试中的胜利者,当然也就忽视了多数失败者。表现为:知识成为一种东西,而学生成为容器,忽视了知识本身就包含了学习者学习的过程、学习时的情感、以及个人对知识的反思,也就是品尝不到学习的味道,没有遭受挫折时的苦闷,没有柳暗花明时的希望,也没有豁然开朗时的喜悦。以同一内容、同一标准要求学生,强势学生丧失进取动力,弱势学生很难体验成功的快乐。
“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探究模式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信息收集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建构知识,发展情感和态度,是真正学习方式的回归。所以在课堂别要注意学生的自主体验,注重情感和态度的培养。
比如在交流电路相量分析法教学中,设计探究课题为―― 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是分析直流电路的两个基本定律,可否在交流电路中使用呢?提供信息除了课本之外,还有用相量解决正弦量计算的实例,电阻、电感、电容在交流电路中作用的仿真电路等。(电容在交流电路中作用的仿真电路如下,学生可自主调节电路参数,观察分析)借助电子仿真软件EWB开展教学,直观的形象显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学习的乐趣。
3 合理的评价是快乐的保证
传统的评价方式的评价内容是知识,评价的依据是考试成绩,评价的主体是教师。这种评价方式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标准,轻差异,忽视了评价的导向作用,忽视了评价的激励作用,忽视了自主评价的反思作用。这种评价方式最终造成了学生为分数而学的局面,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习失去了信心。
【摘 要】 本文从多媒体的应用、教师授课方式和素养、生源的变化与学生心态等方面探讨工科高校本科课堂教学的特点与现状,以发现教学本质层面的规律,为教学改革实践夯实基础。
【关键词】 专业课程;课堂教学;多媒体;方式;教师素养;学生心态
普通工科高校的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强调培养具有宽厚专业理论知识,能在相应的工程领域从事工程设计、制造、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生产组织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教学体系中, 专业课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关键环节,专业课课堂教学是本科教学的主要途径,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培养目标的实现。然而,在经济转型、社会需求发展,以及扩招带来的生源质量波动的影响下,目前在专业类课程的课堂教学实际中,存在一些制约提高教学质量的因素。
一、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条件得到了迅速改善,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最具影响力的变化,则是多媒体教学条件的全面引入,从认识过程的规律分析观察,认知过程要经历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言语等几个阶段才能完成,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效的补充了传统板书、口授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直观的感官刺激,增强理解与记忆效果。但是,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已经显现:多媒体授课、传授丰富信息的同时,如果在整个授课中连续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则对学生掌握知识是不利的,教学的目的不在于传授知识量的多寡,而应关注学生实际掌握知识的多少;专业课程特点不同,引入多媒体的方式和内容,应该是针对性的,教师能否合理使用、教学素材的选取,对教学效果至关重要;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以屏幕取代黑板,没有更好的课件加入,授课变为“说课”,反而影响了师生在课堂上的交流。
二、教师的授课方式
在不断的研究和改革中,课堂授课方式的研究与实践一直都是课程改革的话题,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方式多样,如讲授式、讨论式、练习式、自学答疑式等等。但是,就总体而言,课堂授课主要还是以教师为核心的教学组织方式,授课的特点是“广播”方式,即教师占据主要的话语时间,学生以被动接受为主。正是存在这样的特点,在教学研究与实践中,教育者形成一个共识:在课堂授课中最应该添加的元素,就是与学生的互动。各类教学改革的中心之一,本质上就是要引入学生的能动性。在对本科学校课堂教学的研究中发现,形成目前专业课课堂教学仍然是单方广播式授课教学方式,主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应该分别加以认识。首先,是由教与学的规律、课堂教学所承担的教学任务决定的,这要求常规的课堂授课应该以教师授课为主导;其次,与教师的授课习惯有关,某一个教师,在常年的教学实践中,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形成自己一套教学程式,只要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就应该尊重具体某个教师的授课形式;第三,在课时方面,专业课课时在压缩削减,造成教师在授课中教学压力增加,需要更多的主导课堂,将大纲既定内容完成;第四,很多教学改革与实践尝试增加师生互动,建立学生在课堂的主导性,取得了相当的成果和应用,但是这些教学实践的展开,与教师、课程、教学硬件设施有关,从专业课整体授课模式来看,毕竟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属于主流教学形式。综合以上对专业课程授课模式的分析,可以发现,既要承认传统广播式授课的合理性,又要看到其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必要性体现在,符合认知规律、激发学生能动性的、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应该引入课堂;可行性体现在,已经有很多成功的教学改革实践经验,可以为专业课教师所借鉴,具体情况、具体对待,鼓励教师积极引入多种教学手段到课堂,丰富授课方式。
三、专业课教师的素养
当前,普通本科院校专业课教师的门槛学历,都达到研究生及以上,专业知识背景应该是符合教学要求的,而倍受重视的教学改革建设,使得教师在授课方法方面,普遍加强了内容的丰富与革新,但是现实中还有两方面需要引起重视。第一,在现阶段绩效考核管理的面前,一些教师的授课态度受到了影响,将更多的精力转向了科研方面,存在对本科课堂教学的“但求无过”思想,使得教学中,出现教学条件、技法在更新提高,而学生的认可度却没有同比的变化,问题出在哪里了呢?这就是教学的心态,教师的教学心理状态和情绪,直接影响其教学效果,而另一方面,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心理与学习状态的分析,也同样影响知识的传授。提高对教与学两方面心理状态的分析,更需要的是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和责任心,更需要管理导向对课堂教学的支持,目前很多高校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并在积极的调整政策,例如陕科大设立的“本科教学优秀教师”奖。第二,作为工科的专业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传递的不仅是书本上的内容,还应该包括最新的科技与应用信息,与时俱进的更新授课内容,将行业的最前沿动态带给学生,这就需要教师要参与科研,具备良好的专业领域工程背景,更需要教师能将科研与工程中的成果、案例,合理转化为教学素材,这方面的素质提高,专业课教师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完成。
四、本科生源的变化
科教兴国、教育优先,我国高等教育战略的调整,改变“精英式教育”转而实行“大众化教育”,促成高校扩招,从国家和社会发展角度看,扩招显然利大于弊,但是在一线任课的教师,也明显感受到了扩招后,近些年本科生源质量方面发生的变化。由于扩招,引起教育资源短缺,特别是师资相对不足,合课的班级数增加,一些互动教学内容受到限制,教师被迫更多的使用“广播式”教学;原有质量的生源被更有影响力的学校录取,普通院校相当于招录了扩招前专科水平的学生,使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碰到了许多实际的问题,例如学生对知识点的领会与响应、课堂讨论的展开等,生源质量的下降,是对教学效果最重要的影响;而广泛受到诟病的应试教育,在学生身上也难以消除,大学生的学习方法,还保留着中学生的特点,学习被动、关注分数,只是为了完成一门课程而学习,不能将视线投向知识与能力的提高,积极主动地投入精力到某一专业领域中,造成知识板结,缺乏相互联系,阻碍专业课的课堂教学效果。
五、学生心态的分析
在进行课堂教学的研究中,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探讨,那就是当今学生在面对专业课程时的心态。受到整个社会气氛的影响,在学生中,也弥漫着一股学习功利化的气息,笔者称之为“快餐文化”,其含义是指,希望快速成功,而忽视内涵的修炼。面对专业课程的心态,则表现为更关注成绩、关注实用性,忽视了本科阶段学习的本质是知识平台的建立、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未能清晰地从整体上认识学校的课程设置,以点带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专业课程、对课程内容存在选择性,以“有用”与“无用”作为学习兴趣的引导,这样的心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效果的实现。
六、结语
本科生的课堂教学,从本质上看,仍然属于传统授课方式范畴,这样的教学方式注重体系化、全面化知识的传授,以教师为中心。但是另一方面,作为工科专业类课程的教学,又必须紧贴科技的前沿,用丰富的内容感化受众,让学生在课堂上成为积极的参与者,把枯燥、深奥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为此,在完善教学改革的工程中,首先需要对课堂教学现状进行不断的分析、探讨,发现事物本质规律,再依此为基础有针对性的实践改进,提高本科教育教学水平,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在这方面,还需要专业教师进行不断的努力和创新。
【参考文献】
[1] 牛静静.扩招后高校教学质量问题以及应对措施.教育教学论坛,2013.39.
[2] 邓铁军.大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科技信息,2013.1.
[3] 彭美云.提高本科课堂教学效果的建议.中国大学教育,2010.07.
关键词:专业课;实践教学;习题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222-02
一、实践教学
1.生活中想到的实践教学。小孩子成长过程中,对数的认识过程非常有趣。对一个两三岁的小孩子,问2+2等于几,他一定不知道,但要问2个枣加2个枣等于几个枣,他一定会告诉你是4个。还见过一个三岁多的小朋友,把中午在幼儿园吃的五个小包子直接说成吃了两个半,原来自己家的包子比较大,而幼儿园的五个小包子就相当于自己家的两个半。小朋友的直觉让大人惊讶,也让我们这些从事教学的人思考:是什么让小孩子给出正确答案的呢?我想应该是他有限的生活实践。
2.什么是实践教学。从上面的小例子可以看出,与实际问题相联系的理论更容易被接受或理解,也就是说在教学中,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才是有效的。这个其实是认识的基本特点。大脑中形成的观念、逻辑从来都是来自于客观存在及客观实践。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早就指出:脱离实际,会使学生的思维“像关在笼子里的小鸟一样毫无用处地折腾……学生的意识已经变成了正在干涸的小湖泊,它已经跟思维的永远生机蓬勃的源泉——即各种事物和自然现象的世界——隔绝了。”为此,他提出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的定义是指使学生加深对专业理论的理解、获得包括职业技能、技巧和职业道德的职业从业能力,并且有自我发展能力,从而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培养目标的一种实践活动。主要的实践教学形式有:参观、调查、练习、实验、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顶岗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是不容忽视的教学手段和环节。
3.大学专业课教学中的实践教学。大学里,多数专业课要在48学时内完成。每门专业课自成体系,有其要解决的一大类问题,需要用其独特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是说学生要在短短的48个小时内掌握一套特定的知识体系。目前,在时间紧、学生多的情况下,很难走出课堂,去与一门课所对应的实际直接接触,导致教学很容易抛开实际问题,直接拿来概念,搭上定律,建起一个漂亮完美的知识构架,老师讲起来严丝合扣,学生学得有板有眼。这种教学面临的后果可能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茫然,有时老师也是茫然的。例如,在讲到半导体器件物理时,一个简单的pn结,就可以制成开关管、整流器、稳压管、变容器、阶跃恢复二极管、发光管、光敏器件……课堂教学中只能从理论上对这些器件作出区分,没有办法让学生直接从电路中识别不同二极管的表现,从而加深理解。这直接导致我们的学生在走入企业后,普遍需要一个较长的适应过程。如果我们的教学能充分结合实际,这种适应过程会短一些。
二、习题也是实践教学的一种形式
1.习题承担起实践教学的任务。在上述所列实践教学的几种形式中包含有练习,如果把习题做为一种练习的话,这是唯一可以在课堂上进行的实践内容。作为实践教学的一个环节,它的作用与其它形式的实践教学相比,往往被忽视了。现在在学生数量增加、安排课堂外的实践教学有困难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好习题的作用,也可以起到加深对理论理解的目的,我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对此深有体会。以下是几个例子:等温等压过程中Gibbs自由能最小时系统达到平衡。这个概念用了多年,可是Gibbs自由能的意义在哪里,并没能真正理解。只是最近,在研究材料生长的热力学过程时,回到材料热力学的书中才深刻理解了这个能量的引入。当研究一个孤立系统中的某一部分时,其在等温等压下进行的自发的不可逆过程一定是其本身Gibbs自由能降低的过程。再举一个例子。当年在讲到小概率事件即是不可能发生的事件这一概念时,老师不紧不慢地举了个例子——一个猴子在键盘上打字,结果呢,打出了一本教材——老师话音刚落,整个教室一百多号人哄然笑了起来,而老师也不禁有些得意。至今记得老师戴着老花镜在讲台上踱来踱去的样子,连并这个概念也一起记忆至今。还有一个是我自己教学中体会到的事。扩散方式有二种:固定表面源扩散和有限表面源扩散。一般地交待完二种方式的微分方程、边界条件及解,给出表面杂质浓度和分布及其随时间变化就算讲完了这部分内容。有一道题,问有限源扩散法进行结的二次推进中,结深与第一次固定表面源扩散杂质量的敏感度。这道题看起来不起眼,但背后包含着很多信息量。除了能对二种扩散方式有更深入的了解外,还提供了关于浅结扩散的解决方案。没有实践,提不出这样的问题。
2.国内外的习题课。看了节麻省公开课,他们的课程由lecture和recitation两部分组成。在lecture中由主讲老师讲述,在recitation中由助教回答学生的任何问题,应该相当于我们的习题课或答疑时间,这个对学生也是固定的,不是可去可不去的。在我大学读书期间,不论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等基础课还是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数字电路、模拟电路这样的专业课,都安排习题课及答疑,这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教学楼每一层都有一个小房间,主讲老师和研究生在这里答疑。由于习题课老师(多由博士研究生承担)与学生年龄相仿,接触比较多,二者可更好地沟通。但现在,少见这样的习题课。我一直承担专业课的教学,曾经不重视这个问题。近年,我做了点调整,基本每二周都抽出一个小时时间,专门做练习题及解答学生的问题。再加上课后作业。效果比以前好多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了明显提高。
三、让习题承担起一部分实践教学的任务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用习题来承担起一部分实践教学的功能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习题课在中小学阶段很好地被用来作为掌握知识的手段,在大学专业课教学中,习题同样可以提高教学的效果,有助于帮助学生对专业知识进行整体把握,也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事实上,有些习题就是研究成果的体现,是实际问题的抽象或概括。要发挥习题的功能,习题的选择非常重要。尤其是大学专业课的教学课时本来就紧,课上用于完成习题的时间是有限的,当然课后也可以安排些习题,但不易过多。这时需要老师进行选择,让习题发挥作用,通过习题的解答加深其对专业的理解。比如,二极管电阻,教材中只给出了微分电阻的定义,即r=(dI/dV)-1,可是(I/V)-1也是电阻的概念。不通过习题的进一步分析,学生记住的只是概念。通过习题,学生可以进一步深入理解到微分电阻用于小信号电路,与二极管工作频率有关,而(I/V)-1是静态电阻,用于二极管静态工作点的分析,它决定的是二极管的功率特性及开关特性。当然专业课的学习,首先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去理解课程的核心内容,习题只是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有一种现象是学生为了考试,把习题当成主要的学习内容,忽视了对课程整体的把握,这个问题是当今高校专业课教学中有时会遇到的,需要防范。
专业知识是合格人才必需具有的基本素质。专业课教学也是实现高校的三大任务——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文化传承的基础。在目前高等教育的现状之下,最大限度发挥习题的作用,是实现实践教学目的、提高专业课教学质量的一条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苏]B.A.苏霍姆林斯基.给老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2]http:///view/589356.htm.
伴随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学校的各学科教学方法、观念、理念都在发生着显著变化。作为素质教育中重要部分的美术课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初中冀教版教材的使用可充分体现这一点。普高的美术欣赏课也在逐渐跟上。唯独高中专业课的课堂教学目前是一页空白。
在新的教学形势下,高中美术专业课教学日益受到学校、学生和家长的珍视,教学质量也在逐年提高。但总的来说,高中美术专业教学也面临空前未有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本身的短缺,观念要领的迂腐与落伍……
高中专业美术课与别的课程最大不同之处就是没有固定教材,没有固定的教学目标,完全是老师自己把握。凭借的是教师的业务素质以及对艺术的理解,还有以往的教学经验。三者应该是有机的结合,才能促使学生潜力得到高效的发掘。前两项是自己业务的基础,而教学经验则是自己多年来教学心得的总结。
多少年来,专业教师一直遵循的是“老师讲理论,学生做画,老师改画”这样一条多少年不变的路子。专业好点的教师,还能自己做范画,学生还能学到直观的方法。最劣的是有些教师夸夸其谈却根本不能做示范,没有实践的经验。这肯定是误了学生的前程。
二、教改的措施
我工作至今已整整七年。前三年由于自己刚刚工作,一是不敢妄动,再者是缺乏经验,所以也是平淡带过了一届专业生,并无新的收获。第四年开始,自己就在琢磨如何开展专业课的教学改革?带着这样的想法我开始了下一届专业生的课程。一,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问题,并能迅速地解决问题,使学生专业成绩迅速提高。二绘画有没有像数学、物理这些理科那样有效的公式呢?
大家都知道在理科学习中,无论数学还是物理化学都有一定的公式,只有记住了那些公式才有可能把相应的题目做对。那么,美术当中难道就没有公式可言?也就是说发现了毛病应该用哪个公式解决呢?
经过两年的学习、摸索研究我得到一些初步的结果
第一, 通过学生经常、反复观看平时经常出现问题的作业,让学生知道自己画的毛病所在。他们在平时上课中能经常性的检查自己是否存在这些问题并改之。
第二, 针对学生普遍的问题,我根据自己画画的心得,和几年来教学经验,总结出一套针对问题一步到位解决问题的“公式”,并提炼成顺口溜的形式,让学生来解读。学生根据自己的毛病可以顺利的找到顺口溜中所对应的解决办法。
例如,当学生感觉物体的体积弱时,学生清楚的知道加强交界线。它所对应的“公式”是-----“感觉物体体积弱,用色加强交界线”。
例如学生感觉画面的前后空间拉不开,学生可以顺利的找到-------“后暗前亮明度分,后冷前暖关系明”这样一句“公式”,问题也就迎难而解。
利用这些“公式”的前提是学生能自己发现自己的问题。即使是学生自己没有发现自己的问题,老师只要说一句“体积弱”,学生也能明白应该如何去改。经过多次的重复训练,学生会针对这些常见的问题,根据老师的“公式”来审查自己的画。同样能达到学生自我提高的目的。
“公式”法不仅适用于有一定基础的绘画者,对那些刚刚学画的初学者也同样有效。因为初学着更容易出这些错误。而老师根据这些“公式”可以使学生的问题迅速解决。
如初学者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构图没有空间感。老师只要用---“构图主体上沿占,横面定要大于竖”这个“公式”问题立刻得到解决。这里不再一一举例。
三、教改的结果
经过学生们经常性的审美锻炼,或说画中毛病的自我审查,逐渐地学生经常性犯的错误减少了。画画的感觉大大提高了。主要原因是他们自我审查问题,并能迅速解决遇到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会感觉到自己越来越喜欢美术。而不是逐渐的对美术失去信心。这种自我审查并迅速解决问题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能为培养学生全面素质提高起到良好效果。
接下来的三年,我又带了一届职中美术生。其中80%的学生根本没有学过美术。(在刚入学时,当时王志宏校长和许主任也都亲自调查过)并且男生极少。到二年级根本就没有了男生。可是将来高考要画男生,这对这个班的学生来说太不利了。我开始用这套方法训练学生。由于学生确实没有基础,教起来老师很费劲儿。但是我并没有灰心,还是按照自己的步骤一步一步的让学生进步。两年半后学生高考成绩出来,两个艺术班成绩最高的专业分出在了我带的班里。虽然他们成绩在全省不算太好,但两个班相比这个班成绩的提高也应是理想的。因为普高班的学生,一是除了正常的专业课外,每天晚上、每个星期天都加课。而我带的班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经济条件不好。所以星期天没有再上课。二 是我们班没有男生而普高班不存在这种现象。三是普高班的学生是经过全省专业考试的好学生,有个学生中考分数超过了180分(这是我招来的学生)而我带的班都没有参加过中考的测试,或是没有过。水平很低。所以我说我带这个班成绩的提高属于较为理想的。只是基础太弱没有拿到全省更好的成绩。
通过以上分析,我认为高中美术专业课,也应该改变多少年不变的老传统;应探索一种适合学生发展、提高、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替代传统。我个人感觉“公式法”在实践中的运用行之有效。但是自己知道它的不完善、不成熟。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自己希望能有条件继续把它做的更加成熟、完善。
最后付上一组专业课(水粉)中按绘画步骤总结出的“公式”,以顺口溜的形式展示如下:
构图主体上沿占
横面定要大于竖
迅速铺出大关系
不可小笔太罗嗦
后暗前亮明度分
后冷前暖关系明
注意整体色调统
局部冷暖要分明
感觉物体体积弱
用色加强交界线
投影不可无色相
关键词:中职 种植专业 教学方法
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对职业学校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专业课教学一直是职业学校教学中的难点,因此,如何搞好专业课教学,培养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已成为每一位专业课教师必须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现就我在种植专业教学中的一些尝试,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精心设计教案是搞好专业课教学的基本前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主导作用,具体体现在对整个课程的把握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安排上。因此,要想上好课,让学生爱听课,备好课是前提。教师首先要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熟读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把握重点,突出难点,巧妙组织内容,保持教学过程内在的逻辑性和统一性。其次要认真备学生,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基础条件,合理确定教学难度,保证教学有的放矢。第三要仔细备教法,积极探索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导入内容。教师只有吃透教材,准确把握教学主题,灵活选用导入法,才能在课堂上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讲授新课奠定坚实的基础。第四要全面备教具,教师课前要搜集和准备好与教学内容相配套的挂图、教学软件、实物等,在做好“四备”的基础上,认真写出高标准的教案。
二、活教法、重学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1.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专业课的某些内容采用单纯的“说教式”教学方式,很难讲清楚,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已显得力不从心。而色彩鲜艳的挂图,形象具体的实物标本,融图、文、声于一体的多媒体教学,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生动化、直观化,复杂的内容形象化、简单化,使学生很容易达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例如:《植物生产与环境》中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这一部分内容,历来是教学中的难点,单凭语言和文字很难表达清楚,但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动态演示,这一难题就迎刃而解了,学生能清晰地看到整个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
2.巧妙运用启发式教学
专业课涉及的基础知识比较抽象、枯燥且难于理解,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可通过一些实物、挂图以及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入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并进一步得出结论,从而将问题化繁为简,由感性到理性。例如,在学习土壤的机械吸收作用时,可通过联想“筛沙”这一场景,将土壤比作筛网,网眼即为土壤孔隙,比网眼孔径大的物体会被筛网截留下来,所以浑浊的水通过土壤会变清。通过这样形象的比喻,学生对土壤的机械吸收作用就会有一个比较清晰、深刻的认识。
3.适当穿插讨论式教学
传统的课堂教学偏重于老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课堂往往形成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处于被动的“接收”状态。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既讲累了教师又听烦了学生。适当穿插讨论式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动探寻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变死记为活学,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增强了学生的求索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激发了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4.合理运用分类指导法
由于中职生生源复杂,对知识的接纳能力有较大差异,所以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适宜调整成效标准。对接受能力差的学生,要适当降低难度,给以更多关心;对有天赋的学生,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导能力。总之,要因人施教,采用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自己的任务,都能积极参与,利用学生的自尊心和好胜心,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这样学生体会到了或大或小的进步所带来的成就感,自然会对学习充满信心。
三、强化教学实践是提升专业技能的重要保证